11 温度对数压力图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求700~500hPa等压面间的厚度,其方法是在两 等压面间作垂线,使该线与层结曲线700、500hPa 等压线相交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或多边形), 垂线通过590hPa等压线附近的—排小圆点(小圆点 上所标数值的单位为dagpm),读取与垂线相交的小 圆点的数值(仍用同例、同图,相交小圆点为G,其 值为H=274dagpm),这就是700~500hPa等压面间的 厚度。
天气学分析
11 温度—对数压力图分析
大气科学学院
1
天气学分析
温度—对数压力图分析 温度—对数压力(T-lnP)图是我国气象台站 普遍使用的—种热力学图解。 它能反映探空站及其附近上空各种气象要 素的垂直分布情况。 因此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有着非常广泛的 应用。
大气科学学院
2
天气学分析
—、温度—对数压力图的构造和点绘
21
天气学分析
(—) 常用温湿特征量的求法(续) (7) 虚温(Tv) 定义:在同—压力下,使干空气的密度等 于湿空气的密度时,干空气所应具有的温 度。 (3.6)
大气科学学院
22
天气学分析
(—) 常用温湿特征量的求法(续)
求法:通过温压点B(T=30 ℃ ,P=920hPa)的露 点A(Td=21℃)作平行于纵坐标的直线,使该直 线与最邻近的画有短划的等压线(900hPa)相交 于F,量出F点两旁两短划间的距离,用横坐标 上的度数来表示,精确到小数—位(2.9℃),然 后将此数值与B点的温度相加,便得B点的虚温 值,即 Tv = 30 ℃ +2.9 ℃ =32.9℃
温度—对数压力图的纵、横坐标,分别表示气 压的对数(LnP)及温度(T)。
温度以摄氏度为单位,每隔10度标出度数(粗字, 另列小字表示绝对温度)。 气压以hPa为单位,在图的右部从1050hPa起,自 下向上递减到200hPa,每隔100hPa标上百帕数。 在图的左部,从250hPa起自下向上递减至50hPa, 每隔50hPa标百帕数,每小格表示2.5hPa,纵坐标 上气压最低值为50hPa。
大气科学学院
37
天气学分析
(四) —些特征高度及对流温度的求法 求法:仍用前例。通过地面露点A作等饱 和比湿线,它与层结曲线相交,交点F所 在的高度,就是对流凝结高度。(见图 3.10)。
当有逆温层存在时(近地面的辐射逆温层除 外),对流凝结高度的求法是:通过地面露点 作等饱和比湿线,与通过逆温层顶的湿绝热 线相交之点所在高度即对流凝结高度。
18
天气学分析
(—) 常用温湿特征量的求法(续) (5) 假相当位温(θse) 定义:气块经湿绝热过程,将所含的水汽 全部凝结放出,再沿干绝热过程到达 1000hPa时的温度。 (3.5)
其中, θd为位温,Tk为抬升凝结高度上的 温度,L为凝结潜热,q为比湿。
大气科学学院
19
天气学分析
大气科学学院
3
天气学分析
—、温度—对数压力图的构造和点绘(续)
因为当气压愈低时,1hPa气压差的垂直距离 便愈大,由于图面大小的限制,纵坐标的气 压最低值不可能设计得太低。 而且因为气压P趋于零时,lnP便趋于无穷大, 所以图上不可能有P=0的坐标。
大气科学学院
4
天气学分析
—、温度—对数压力图的构造和点绘(续)
大气科学学院
34
天气学分析
(四) —些特征高度及对流温度的求法
② 自由对流高度(LFC) 定义:在条件性不稳定气层中,气块受外力抬 升,由稳定状态转入不稳定状态的高度。 求法:根据地面温、压、露点值作状态曲线, 它与层结曲线相交之点所在的高度就是自由对 流高度(如图3.10的D点)。
大气科学学院
(—) 常用温湿特征量的求法(续) 求法:通过温压点B(T=30 ℃ , P=920hPa),沿干绝热线上升到凝结高度 E,通过E点的湿绝热线的数值就是B点的 假相当位温(在湿绝热线上所标数值的单 位为℃, θse =94 ℃)。
大气科学学院
20
天气学分析
(—) 常用温湿特征量的求法(续)
(6) 假湿球位温(θxw)及假湿球温度(Txw) 定义及求法:
大气科学学院
12
天气学分析
过程曲线 (状态曲线) 层结曲线
露压曲线
大气科学学院
13
天气学分析
二、温度——对数压力图的应用
(—) (二) (三) (四) (五) (六) (八) 常用温湿特征量的求法 标准等压面位势高度(Hp) 不稳定能量(E)的求法 —些特征高度及对流温度的求法 压高曲线的制法及H0和H-20的求法 —些常用稳定度指标的求法 稳定层性质的判断
大气科学学院
30
天气学分析
图3.10
大气科学学院
31
天气学分析
G
对流上限 (云顶高度)
自由对流高度LFC
D
F
对流凝结高度CCL (云底高度)
抬升凝结高度LCL 大气科学学院
C B A E
对流温度Ts (最高温度)
32
天气学分析
(四) —些特征高度及对流温度的求法 ① 抬升凝结高度(LCL) 定义:气块绝热上升达到饱和时的高度。 (3.9)
大气科学学院
9
天气学分析
—、温度—对数压力图的构造和点绘(续) 1) 温度—压力曲线(简称温压曲线或层结曲 线),表示测站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状况。
其作法是,将各高度上的气压、温度数据, 用钢笔——点绘在图上,然后将这些点子依 次用线段连接起来,便成温压曲线。
大气科学学院
10
天气学分析
—、温度—对数压力图的构造和点绘(续) 2) 露点—压力曲线(简称露压曲线),表示 测站上空水汽垂直分布的状况。
大气科学学院
14
天气学分析
(—) 常用温湿特征量的求法
(1) 比湿(q) 定义:单位质量湿空气含有的水气质量。 求法:通过温压点B(T=30℃,P=920hPa)的露 点A(Td=21 ℃)的等饱和比湿线的值就是B点的 比湿值(在等饱和比湿线上所标数值的单位为g /kg,q=17g/kg)。
大气科学学院
图上有五种基本线条,除与纵、横坐标平行 的等温线和等压线外,还有三种倾斜的曲线。 它们是: 1) 干绝热线(即等位温线),即图上的黄色实线, 表示未饱和空气在绝热升降运动中状态的变 化。
这种线上,每隔10度标出位温(θ)的数值(当气压低 于200hPa时,位温值标注在括号中)。
大气科学学院
5
大气科学学院
27
天气学分析
(二) 标准等压面位势高度(%)(续) 然后将所求得的700~-500hPa等压面间的 厚度值和700hPa等压面的高度相加,就可 得到500hPa等压面的高度。 其它标准等压面高度也可用类似的方法求 得。
大气科学学院
28
天气学分析
(三) 不稳定能量(E)的求法
定义:不稳定大气中可供气块作垂直运动的潜 在能量。 (3.8) 求法:图3.10。根据探空报告的各层气压、温 度和露点值,绘出层结曲线和露压曲线,再根 据地面观测报告的气压、温度、露点值,绘出 状态曲线,分析层结曲线和状态曲线之间所包 围的面积,便可得到:
气块按干绝热线上升到凝结高度后,再沿湿绝热线 下降到1000hPa,这时它所具有的温度(即图3.9中 A’2点的温度)称为假湿球位温,以θxw表示。 如果气块不是下降至1000hPa,而是下降至原来的 气压值处,这时它所具有的温度(即图3.9中A’1点的 温度)称为假湿球温度,以Txw表示。
大气科学学院
35
天气学分析
(四) —些特征高度及对流温度的求法 ③ 对流上限 定义:对流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求法:通过自由对流高度的状态曲线继续 向上延伸,并再次和层结曲线相交之点所 在的高度,就是对流上限,即经验云顶 (如图3.10的E点)。
大气科学学院
36
天气学分析
(四) —些特征高度及对流温度的求法 ④ 对流凝结高度(CCL) 定义:假如保持地面水汽不变,而由于地 面加热作用,使层结达到干绝热递减率, 在这种情况下气块干绝热上升达到饱和时 的高度。
15
天气学分析
(—) 常用温湿特征量的求法(续) (2) 饱和比湿(qs) 定义:在同—温度下,空气达到饱和状态 时的比湿。 求法:通过温压点B (T=30℃,P=920hPa) 的等饱和比湿线的数值就是B点的饱和比 湿值(qs=29g/kg)。
大气科学学院
16
天气学分析
(—) 常用温湿特征量的求法(续) (3) 相对湿度(f) 定义:实际空气的湿度与在同—温度下达 到饱和状态时的湿度之比值。
大气科学学院
29
天气学分析
(三) 不稳定能量(E)的求法
①正不稳定能面积,即位于状态曲线左方和层结 曲线右方之间的面积(单位:cm2,1cm2面积等 于74.5J/kg)。 ②负不稳定能面积,即位于状态曲线右方和层结 曲线左方之间的面积。 ③求出正、负不稳定能面积的代数和,这就是整 个气层的不稳定能量。
大气科学学院
40
天气学分析
(五) 压高曲线的制法及H0和H-20的求法 ①把横坐标的温度值改为从右向左增大的 高度值,温度间隔10℃改为高度间隔 1000m。纵坐标不变。 ②将探空报告中的气压值和高度值依次点 在图上,然后连接各点,即得压高曲线。 如图3.11所示。
大气科学学院
38
天气学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 —些特征高度及对流温度的求法 ⑤ 对流温度(Tg) 定义:气块自对流凝结高度干绝热下降到 地面时所具有的温度。 求法:仍用前例。沿经过对流凝结高度F 点的干绝热线下降到地面,它所对应的温 度,就是对流温度(图3.10)。
大气科学学院
39
天气学分析
(五) 压高曲线的制法及H0和H-20的求法 为了在垂直方向上得到不同气压所对应的 高度和比较准确地计算云高、云厚、零度 层高度(H0)以及-20℃层高度(H-20)等,可 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绘制压高曲线,其 方法是:
大气科学学院
23
天气学分析
图3.8
大气科学学院
24
天气学分析
图3.9
大气科学学院
25
天气学分析
(二) 标准等压面位势高度(Hp) 定义:用重力位势Φ的1/9.8所表示的高 度。 (3.7)
大气科学学院
26
天气学分析
(二) 标准等压面位势高度(%)(续)
求法: 先从已知的层结曲线上,求出两等压面间的厚 度。
大气科学学院
33
天气学分析
(四) —些特征高度及对流温度的求法
求法:仍用图3.10所示的例子。通过地面温压 点B作干绝热线,通过地面露点A作等饱和比湿 线,两线相交于C点,C点所在的高度就是抬升 凝结高度。
有时,由于考虑到地面温度的代表性较差,也可用 850hPa到地面气层内的平均温度及露点代表地面温 度及露点来求LCL。 有时,近地面有辐射逆温层,此时可用辐射逆温层 顶作为起始高度来求LCL 。
求法有两种。
大气科学学院
17
天气学分析
(—) 常用温湿特征量的求法(续)
(4) 位温(θ) 定义:气块经干绝热过程到达1000hPa时的温 度。 求法:通过温压点B(T=30 ℃ ,P=920hPa)的干 绝热线的数值就是B点的位温值(在干绝热线上 所标数值的单位为℃ , θ=37 ℃)。
大气科学学院
其作法是,将各层上的气压、露点数据用钢 笔——点绘在图上,然后用虚线依次连接起 来,便成露压曲线。
大气科学学院
11
天气学分析
—、温度—对数压力图的构造和点绘(续)
3) 状态曲线(或称过程曲线),表示气块在绝热上 升过程中温度随高度而变化的曲线。
某—高度上气块若先经历了干绝热上升,达到饱 和后,再经历湿绝热上升的过程,则在温度—对 数压力图上,要先通过该气块的温压点,平行于 干绝热线而画线;同时通过该气块的露压点平行 于等比湿线而画线,两线相交于—点,从交点平 行于湿绝热线再画—线,这样便作成状态曲线。
每条线上都标有饱和比湿值。 当气压值低于200hPa时,等饱和比湿值标 在括号中。
大气科学学院
7
温度——对数压力图
天气学分析
等饱和比湿线(qs)
高 度
Rd C pd
1000 T( ) P
干绝热线 等位温线()
温度
大气科学学院
湿绝热线 假相当位温线(se)
8
天气学分析
—、温度—对数压力图的构造和点绘(续) 日常分析时,在温度—对数压力图的纵坐 标上常常填写位势高度、风向、风速等记 录,并在图上绘制以下三种曲线:
天气学分析
—、温度—对数压力图的构造和点绘(续) 2) 湿绝热线(即等θse线),即图上的绿色虚 线,表示饱和空气在绝热升降运动中状 态的变化。
在这种曲线上,每隔10度标有假相当位温 (θse)的数值。
大气科学学院
6
天气学分析
—、温度—对数压力图的构造和点绘(续) 3) 等饱和比湿线,即图上的绿色实线,是 饱和空气比湿的等值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