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四中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二历史考试纲要

合集下载

山东省宁阳四中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每周一练试题(历史)

山东省宁阳四中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每周一练试题(历史)

宁阳四中高二历史每周一练试题【选修一第一二单元】时间:2012—2—25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就其民主的范围而言,主要指()①雅典公民②外邦移民③奴隶④他国公民A.①B.①②C.①④D.①②④2.从上层建筑领域给予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有()①鼓励发展工商业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③设立“四百人”议事会④成立公民法庭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梭伦改革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局限性,主要是因为()A.改革措施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梭伦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不足C.梭伦改革触犯了贵族利益D.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4.2012年奥运会将在伦敦举行,奥运精神世代传承,奥运精神产生地雅典对人类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的是()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C.建立陪审法庭制度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5.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对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起关键作用的是() 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6.下面这幅漫画描述的是古代雅典()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D.实行“陶片放逐法”7.下列对雅典贵族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战神山议事会是雅典贵族的议会②最高行政长官为执政官③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④维护了平民的利益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在管仲改革期间,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A.300亩B.200亩C.500亩D.100亩9.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了“初税亩”,齐国实行了“相地而衰征”,它们导致的结果有()①增加了国家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0.右图是“秦始皇兵马俑”的缩略图,图片再现了秦朝强盛的国力和兵力,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下列哪一改革措施()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D.什伍户籍制度11.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12.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

2012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纲必修二 第一单元

2012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纲必修二 第一单元

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同时,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2.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奴隶社会:井田制。

演变:起源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战国(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

概念(基本特点):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即属于国王所有)B、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C、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集体耕种D、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性质: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一切土地属周王所有。

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分赐给卿大夫。

受田者可以世代享用,无权转让和买卖,需要向周王交纳贡赋。

瓦解过程: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根本原因)②私田的大量开垦,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赋税,加之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

③春秋的税制改革(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井田制逐渐瓦解。

④战国的变法运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特别是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改变了“田里不鬻”的传统,封建土地私有制得到确认。

废除井田制。

(3)封建社会:以土地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主要形式:国有土地所有制(北魏至唐朝中期实行的均田制/秦汉以后日益减少)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居支配地位)农民个体小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附庸)影响:战国时期确立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

地主阶级通过政治特权或经济实力,占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往往要租种地主的土地,并将收获物的大半交给给地主。

农民受到国家和地主的双重剥削,过着贫困的生活。

3、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形成时间和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根本);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含义: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仲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2.18世纪欧洲的启蒙学者认为:中国朝廷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

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

下列不能体现此思想的是()A.民贵君轻B.君舟民水C.君权神授D.为政以德3.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有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下列成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依据的理学著作是()5.《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6.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

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

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

”这本书是()A.《日知录》B.《明夷待访录》C.《变法通议》D.《天下郡国利病书》7.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8.“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绝密★启用前宁阳四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必修二模块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时,将试题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下列生产工具中,符合史书记载的是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提花机3.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国政府取消了长期实行的农业税。

历史上我国农业税的起征时间是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4.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A.都江堰 B.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6.《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从中得出的信息最确切的是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C.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时间限制 D.江南经济的繁荣7.考古工作者从一艘打捞的沉船中整理出青铜器、开元通宝、珐琅瓷瓶和青瓷碎片等文物,由此判断该沉船最有可能是A.商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8.下列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稀疏而微弱B.发展非常缓慢C.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D.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9.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

宁阳四中高一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宁阳四中高一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宁阳四中高一历史必修2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2012-06-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50分)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然而,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据此回答1~5题。

1.(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2.右图所图示犁耕法主要流行于()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隋唐3.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4.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5.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C.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依据所学知识回答6~7题。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衰落- 商朝的兴衰与迁都- 周朝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 诸子百家与思想繁荣3. 秦汉-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汉朝的建立与衰落-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与民族关系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魏蜀吴的兴衰-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与民族融合- 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发展5. 隋唐-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唐朝的鼎盛与衰落-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6.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五代十国的分裂与动荡- 辽宋夏金的并立与战争- 宋朝的海外贸易与科技发展7. 元明清- 元朝的统一与灭亡- 明朝的建立与衰落- 清朝的兴起与近代化的尝试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与晚清-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的内外困境-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 辛亥革命与民国-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与北洋政府的统治-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的抵抗- 解放战争的进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4.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世界史1. 古希腊罗马- 希腊的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罗马的共和国与帝国2. 中世纪欧洲- 基督教的传播与欧洲的封建制度- 大学的兴起与文艺复兴3. 近代欧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英国的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4.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5. 冷战与当代世界- 冷战的兴起与结束- 欧洲的联合与亚洲的崛起-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的挑战与机遇以上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复习提纲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二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复习提纲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二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牛耕是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变革了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如男耕女织);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一、成就:冶金1、青铜: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二、制瓷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

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好。

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三、异彩纷呈的丝织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新品种金宝地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1、汉: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控制严格: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空间),按时开市闭市(时间)有专职官员市令或者市长管理。

2、唐:坊、市分开,定时开市,闭市。

山东省高中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

山东省高中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

山东省高中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重点知识整合突破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②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小农经济。

2、明清商业发展有什么新特点?商业城市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成为商品;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表现在哪些方面?1、出现手工工场: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

2、出现劳动力市场3、出现集中起来、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民营劳动组合。

4、世界市场1、世界市场通过哪些方式形成?A、国际贸易增加B、人口和资本流动C、资本输出增加D、武力逼迫,甚至直接实行殖民统治。

2、经历了怎样的形成过程?①16至18世纪中期,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5、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哪些变动?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中国依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经济走向全球化)3)出现洋务企业(官僚资本)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6、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社会制度。

(布新不除旧)7、民族工业黄金时期(1912—1919年)1、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2、主要原因有哪些?A、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

B、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激发振兴实业的热情。

C、政府倡导使用国货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利用行政命令和军事手段直接使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9、新经济政策本质(特点)是什么?①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经济建设,逐步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②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宁阳四中高二历史第12周每周一练试题

宁阳四中高二历史第12周每周一练试题

山东省宁阳四中高二历史第12周每周一练试题考试日期:2012年4月29日完卷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请直接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卷的表格相应位置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1.中国男女比例出现严重失衡,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而有的省份竟达到135:100,形势不容乐观。

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将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

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

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井田制2.最近,北京大学出台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仅让人想起了古代的“孝廉”。

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的必由之路。

这种制度是()A.世官制B. 察举制C. 科举制D. 八股取士制3.为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元政府决定实行()A.郡县制度 B.郡国并行制度 C.行省制度 D.三省六部制度4.中国近代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5.某班级同学在讨论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时,有一个同学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小林同学马上进行反驳。

小林反驳的观点正确的是①两者内容不同②两者所设想的目标不同③两者的社会经济主张不同④两者实施的结果不同()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思潮合流形成“救国热潮”。

山东省宁阳四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历史)

山东省宁阳四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历史)

绝密★启用前宁阳四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单元质量检测试题第Ⅰ卷(共60分)注意事项:1. 本试题共分两大题,全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这表明该思想家( )A、反对君主专制B、倡导经世致用C、具有唯物思想 D 、批判道学家2.“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3.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4.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5.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6.有学者赞扬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

该学者赞扬孟子的主要依据是( ) A.提出“民贵君轻”和“仁政” B.被尊称为“亚圣”C.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D.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7.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

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纲要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纲要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纲要历史一、命题的基本原则历史学科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基本要求,侧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侧重考查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及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趋向。

1.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个性健康发展;应有利于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引导教师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历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应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方便学校教学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体系。

2.试题要符合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有利于界定学生学习结果,有利于学业等级分类,有利于淡化分数竞争。

试题要围绕《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重点,侧重对模块主体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难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要使试题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灵活性和综合性,以便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试题要图文并茂,文字简约,答案科学合理;3.试题尽量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适应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加强与社会现实联系,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要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在考查客观史实的同时考查反映学生主观感受的与社会现实有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文明的演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考试的能力要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达到《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1.考查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如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等。

也就是考查史实知识和规律性知识的掌握能力,考查学生的再认和再现能力,一般侧重于了解、知道、列举等记忆性内容。

山东省泰安宁阳四中11-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泰安宁阳四中11-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单元考试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A.春秋时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的儒学B.战国时荀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发展了孔子学说C.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D.宋代时朱熹集理学发展之大成,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2.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矛盾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

其中体现“人我和谐”的思想的是()A.天人合一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贵君轻D.矛盾双方不断转化3.“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史,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句话出自()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4.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到和谐5.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B. 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 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D.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6.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下列能体现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A. 温故而知新B. 有教无类C. 当仁不让于师D. 因材施教7. 在中国,取名字是很讲究的一件事,也往往具有时代特色。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要求(必修二)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要求(必修二)

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 路的实践
√ √ √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 √ 有企业改革 √ √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 √ 成 √ √ √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 √ 制的过程 √


考点 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 社会习俗的变化
识记 √
水平层次 理解 应用 √
要求 能说出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变化的主要内容 能说明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表现
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 社会习俗的变化

能结合史实,分析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
考点 新航路开辟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识记 √ √ √ √
两次工业革命

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水平层次 要求 理解 应用 能结合地图,记住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 能结合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史实,阐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意义 能说出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史实 能说出英国殖民扩张的主要史实 √ 能结合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主要史实,分析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建立的关系 能记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主要发明 √ 能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能结合有关图片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 能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能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评价两次工业革命对资 √ 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历史必修二 考点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水平层次 要求 理解 应用 能结合有关图片,记住古代中国农业中主要的生产工具 能记住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能结合有关图片,记住主要的灌溉工具 能记住古代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名称 √ 能结合有关事实,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能结合有关图片,记住古代中国制瓷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能结合有关图片,记住中国古代冶炼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能记住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 能对照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的两种主要方式,说明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能结合古代中国冶炼业、制瓷业、纺织业发展的史实,概括古代中国手工业生 √ 产的主要特点 能记住我国古代从商朝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 能依据有关历史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条件 能结合我国古代从商朝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概括中国商业发展的 √ 主要特点 能说出“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含义及主要表现 能说出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基本内容、表现 以江南地区丝织业为例,说出我国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表现 √ 能结合明清时期政治和经济的情况,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水平层次 要求 理解 应用 能说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 能记住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主要企业 √ 能结合有关材料,分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能说出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时间、主要企业及分布地区 能说出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 √ 能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能记住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能记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民族工业萎缩的主要原因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学案: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学案: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学案: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精耕细作农业消费形式的构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考试纲要】〔1〕知道现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现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罗列现代中国手工业开展的基本史实;看法现代中国手工业开展的特征从近5年全国卷试题来看,本单元的命题出现如下特征:1.考察方式:近5年全国卷在本单元的考察力度很大,多以选择题为主,但2021年全国卷Ⅰ第40题和2021年全国卷Ⅱ第41题也触及本局部外容,时间跨度大,难度相对高。

2.史料方式:以改编现代经典著作文献为主,同时出现了画像石、地图、表格等多种方式,史料多为白话文,了解有难度。

3.考察知识:小农经济的构成、土地制度的演化和商业的开展考察频率相对较高。

从朝代散布上看,汉、唐、明三个时期所涉命题较多,如2021年全国卷Ⅲ的第25题及2021年全国卷I的第27题等【命题趋向】新课标全国卷对农业的考察,侧重于现代农业政策与农业开展状况,这也是温习备考的中心所在。

从命题的角度来看,注重从经济文明演进的角度考察农业开展的影响;注重从农户角色的变化角度考察封建土地一切制的变化。

新课标全国卷在注重考察主干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拓展开掘教材之外的知识,以补充完善现代史的知识体系。

如以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为载体,考察教材未触及的知识点——汉代庄园经济。

再如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考察明末〝用工荒〞的缘由,将社会热点融入历史效果的考察之中,润物细无声,十分巧妙。

备考温习进程中要侧重于不同时期国度农业政策的变化、农业开展的阶段性特点,农业开展的影响;现代手工业的成就、运营形式及其特点。

【基础知识梳理考】考点一、兴旺的现代农业一、精耕细作农业消费形式的构成1.农业的来源(1)农业来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开展而来的。

(2)地域差异:南稻北粟,并在各自的扩展、传达中相互融合。

(3)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牲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现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山东省泰安宁阳四中2011-20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泰安宁阳四中2011-20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月考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A.春秋时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的儒学B.战国时荀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发展了孔子学说C.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D.宋代时朱熹集理学发展之大成,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2.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矛盾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

其中体现“人我和谐”的思想的是()A.天人合一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贵君轻D.矛盾双方不断转化3.“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史,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句话出自()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4.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到和谐5.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B. 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 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D.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6.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下列能体现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A. 温故而知新B. 有教无类C. 当仁不让于师D. 因材施教7. 在中国,取名字是很讲究的一件事,也往往具有时代特色。

宁阳四中高一历史必修二第3单元测试题

宁阳四中高一历史必修二第3单元测试题

宁阳四中高一历史必修二第3单元测试题(2012.5.6)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

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

反映出该国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 A.按劳分配B.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C.推行以工代赈D.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2.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 030万公顷,比1920年减少69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

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国内战争使农业生产形势日益恶化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D.苏俄工业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所致3.苏联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代是指()A.十月革命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D.赫鲁晓夫时期4.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D.农业集体化政策5.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R.R.Palmer)在《世界现代史》中说:“一个农业国要工业化,只要从农业中提取资金……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进行类似的农业革命,不过这是在国家资助下进行的。

”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进行的“农业革命”是() A.实行余粮征集制B.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C.实行农业集体化D.交纳固定粮食税6.《苏联史》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

”这一体制()①与实施初期的苏联国情基本相适应②是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条件③奠定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④其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20世纪30年代,美国纽约曾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山东省宁阳四中1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阶段检测试题(历史)

山东省宁阳四中1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阶段检测试题(历史)

宁阳四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阶段检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主要是指A. 光荣革命胜利B.《权利法案》颁布C. 责任内阁制形成D. 进行议会改革2.前不久,英国进行了一次主题为“你是否赞成保留英王”的民意调查,结果70%民众投票赞成保留国王。

英国的国庆节就是英王的生日,英王生日不一样,国庆节也就不一样。

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国人重视历史传统 B.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C.政治传统影响社会生活 D.英王在国家决策中的地位重要3.“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B.说明中国人民不勇敢,惧怕竹枪火炮C.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4.下列关于近代英美两国政体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A.国家元首都掌握实权 B.国(议)会都拥有立法权C.国家元首和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 D.都由议会中的多数党上台组织内阁5.“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

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

”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的A.军国主义色彩B.专制主义色彩C.民族主义色彩D.民主主义色彩6.下列人物中,促使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是A B DA.洪秀全B.陈独秀C.孙中山D.毛泽东7.清光绪帝的《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考试纲要历史必修2【内容要点】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产生(1)产生的时间:出现于春秋时期(2)产生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进步:①铁制农具的出现和使用②牛耕的出现和推广(3)小农经济的特点:①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即男耕女织。

②自给自足。

(4)评价:①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因此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②小农经济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井田制:(1)时间:实行于商周时期(2)性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3)崩溃的时间:春秋时期(4)崩溃的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②各诸侯国先后变法,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土地私有制:(1)时间: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在中国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

(2)确立的标志: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进行变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给与全面肯定。

(3)地主获得土地的主要来源:土地兼并(4)土地兼并在封建社会不能彻底根除的主要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金属冶炼业2.纺织业3.陶瓷业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1.商业的发展2.城市的繁荣:(1)唐代之前的城市,功能以政治和军事为主。

对商业进行严格的限制。

如,唐代实行严格的“坊市制“。

(2)宋代商业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表现:①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出现了街市②还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

(3)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等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时间:明清时期(2)地点:江南中小工商业市镇等地,发达的手工业部门如纺织业等(3)特征:雇佣劳动关系2.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明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政策。

(2)明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二、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2)客观条件:航海和造船技术方面的巨大进步。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1)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1487年迪亚士率领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2)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新航路开辟后,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

(2)欧洲的商路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崛起。

(3)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美洲、非洲、亚洲逐渐遭受殖民侵略。

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1.“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殖民扩张(1)时间:17世纪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造船业发达,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2)荷兰海外贸易的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

2.“日不落帝国”——英国的殖民扩张(1)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人对西班牙船只进行海盗式的掠夺,被称为海盗国家。

(2)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包括北美、印度和大洋洲等地殖民地在内的帝国。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革命)的到来(1)时间: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2)国家:英国(3)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棉纺织业领域。

(4)重大发明: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最深远的技术变革是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②蒸汽动力的使用,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轮。

(5)影响: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水平飞速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的到来(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2)国家:几乎同时开始于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美、德、法等)(3)特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重大发明大多出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手工业者的实践经验。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大多出自手工业者的实践经验)(4)代表发明:①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标志性成就。

从此世界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发明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

带动了两大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

③这个时期,化学工业取得显著发展。

④技术革新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

3.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10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经济结构的变化(1)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2.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4)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持续三十年的洋务运动的破产。

(5)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只学技术是不够的。

第11课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程1.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1)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2)产生的原因: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下,在沿海通商口岸产生。

(3)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时期(1)时间: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2)初步发展的原因: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清政府于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3)代表人物: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3.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时间:民国建立至抗战爆发前(1912—1937年)(2)快速发展的原因:①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②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③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也有力的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⑤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国民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得到了更快发展。

(3)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部门迅速发展。

重工业和新兴的化学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4.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时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2)遭受破坏的原因:①日本侵华,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残酷的打击。

②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掠夺。

【重点问题突破】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带给我们什么启示?1.阻碍因素:(1)外国资本主义的挤压(2)本国封建势力的剥削(3)官僚资本的出现2.启示:必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民族的独立,才能实现民族的富强。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

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2.“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3.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4.1905年,拍摄的京剧短片《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电影。

5.民国之初,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中华民国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1881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

2.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3.1872年,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4.1877年,台湾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7——1921)(1)背景:俄国十月革命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支持俄国境内的叛军,妄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内容:①实行余量征集制。

②实行工业国有化,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小企业实行监督。

③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④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3)评价: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争需要的限度,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1921——20世纪30年代中期)(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工人和农民的不满,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内容:①在农业方面,1921年开始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

②在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③在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3)影响: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俄共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找到列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②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3.斯大林体制(20世纪3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1)表现(内容):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评价:①在斯大林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②但这一体制也导致了一些弊端:A.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B.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C.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D.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20世纪50、60年代)(1)背景: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的问题尤为突出。

(2)内容:①农业方面:A.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B.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C.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②工业方面:A.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B.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3)评价:①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

②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③苏共提出的“2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

④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方针和策略,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⑤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

2.勃列日涅夫改革(20世纪70、80年代)(1)内容:①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