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历史与现代名人及其故事

合集下载

走进历史的马骏

走进历史的马骏

回族文学走进历史的马骏回族/马兰■回族人物无论是中国现代史还是回族史,有两位同名同姓的回族人曾广受各界关注。

但从资料上看,他俩不可能互相听说,尤不可能相握于尘寰把语彼此志向。

在叙述山西马骏前,先概略简介一下籍贯为黑龙江宁安县的马骏。

其出生于1895年,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五四运动后在天津、北京及上海从事学生与工人运动,与毕业于直隶女师的天津回族人刘清扬女士(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河北大名回族人郭隆真女士、周恩来及邓颖超同为最早的青年领袖。

而周恩来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恰是刘清扬与其丈夫张申府做的介绍人,而张申府是中共三个创始人之一。

马骏加入中共组织是在1921年,1925年赴莫斯科大学深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奉调回国,受命担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

同年12月3日被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1928年2月15日在北京就义,时年三十三岁。

这些,史有定评,在此略过。

有关山西马骏事迹,叙述之先应有小赘方可理顺。

马骏,字君图,出生于1880年,山西省晋城市人,其一生却与长治市的回族渊源颇深。

长治市的回族人口现三万余,占山西回族总人数近二分之一强,主要聚居于市区西大街及下南街一带,为城区人口的十分之一。

清末年间,长治回族社区有两位脍炙人口的回族人物,分别是辅胜林家族的马映奎、荣盛程家族的程廷顺。

马映奎学识渊博,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享誉当时,然生性淡泊,无意赴考求取功名,只在家中开办私塾课徒教子,也算看得开之人。

程廷顺则是清末的武举人,也是无意功名,落得在家乡与挚交马映奎研习文武两艺。

鉴于二人文武两道名闻遐迩,培育出的子弟有许多成就事业者;马骏的父亲对长治同族人极为熟络,对此二位相交甚厚;遂将其子送到马映奎门下受业。

不几年,马骏即与小他两岁的长治同学程如璧,以聪颖善学名噪古城。

相传马映奎曾公开放言,要让马君图与程如璧在十六岁时考取童生。

清朝的科举考试沿袭明朝,科举考试必须考取童生。

校本课程---东北抗联英雄故事

校本课程---东北抗联英雄故事

东北抗联英雄故事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中共满州省委的军委代理书记杨靖宇。

东北抗联密营抗联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赵尚志。

抗联战士雪地行军东北抗联“八女投江”的带头人冷云。

八女投江——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

东北陆军第十七师骑兵第五旅旅长,黑龙江骑兵总指挥,黑龙江黑河警备司令,东北挺进军司令马占山。

重创日军的马占山部队。

赵一曼——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

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

东北抗日联军骑兵部队。

6前言《东北抗联英雄故事》选取了东北抗战时期抗日联军英雄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战斗的英雄事迹。

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这些故事虽然只是他们经历的战斗中的几个片段。

但就是这些片段,已经让我们感到震撼,让我们对英雄产生由衷的崇敬之情。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在这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高举起了抗日救亡的伟大旗帜,多次迅速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向全国各阶级、各阶1层人民发出了抗战的号召。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首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抗日高潮。

东北抗日联军是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对日作战条件最艰苦,历时最长的一支抗日武装。

东北抗联经历了中国人民抗战中最为惨烈、最为悲壮的14年历程。

十多年间,东北抗联和日伪军发生了大小战斗66611起,消灭了18万日伪军。

牵制了70多万日本关东军,为全民族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东北抗联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铸就了伟大的抗联精神:这2就是:不屈外侮、奋起抗敌、捍卫民族独立的伟大民族精神;忠贞爱国、矢志不渝、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困境求存,险境无畏,绝境赴死的大无畏精神;愈挫弥坚、宁折不弯、坚忍不拔的顽强斗争精神。

这种精神是东北人民,也是全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黑龙江历史与现代名人及其故事

黑龙江历史与现代名人及其故事

黑龙江名人名字及其名人故事一、历史名人:创造渤海的海东盛王-大祚荣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代名将金兀术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守边名将寿山关于“东北抗联”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八女投江抗联12勇士“宁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百折不挠抗战到底的英雄赵尚志民族英雄李兆麟剿匪英雄杨子荣中国抗日战争第一个战役的指挥者马占山黑龙江左翼文学的引领者金剑啸女作家萧红二、现代名人:李冰冰哈尔滨市五常市人。

曾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实验小学的音乐老师2007年《功夫之王》饰演:“鹤发魔女”练霓裳合作演员:成龙、李连杰、刘亦菲、迈克尔·安格拉诺《云水谣》获第26届金鸡奖(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好影片儿”奖,2005年凭《独个等待》、《全国无贼》获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女演员”奖2009年《风声》饰演:李宁玉。

任泉出生东北鹤乡齐齐哈尔,就读学校: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第六小学齐齐哈尔市铁路四中黑龙江艺术生业技术学院喜欢读书的泉哥因为陪伴同窗而被校长看上,顺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93级本科班,泉哥在结业后长达三个月没有演出时机2000凭借在《少年包青天》的出色表演遭到不雅众喜爱2002年被海内几大权威媒体评为“海内四巨细生” 因在剧中多次出演造型俊朗的古装角色,而被称为“古装王子”。

赵文卓哈尔滨人北京体育运动大学技击系结业8岁其父即送他从师学习技击,曾是哈尔滨市技击队的成员从12岁起即获得巨细奖项无数曾获神州全国锦标赛少年第一名、神州全国大学生比赛全能第一名、全国技击第一名(1991年) 1992年香港导演元奎来到北京体育运动大学,急需1个“能打”的人来出演《新方世玉》中一角。

相中了他一举成名后拍摄了《霍元甲》《英雄郑成功》《黄飞鸿》系列《风云》《苏乞儿》刘和刚出生荒齐齐哈尔市拜泉县。

1992年考入黑龙江艺术学校哈尔滨分校,1997年考入八路军艺术学院,2001年考入空政歌舞团工作,2002年获青年歌手电筒视大奖赛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中国历史名人爱国故事精选五篇

中国历史名人爱国故事精选五篇

中国历史名⼈爱国故事精选五篇爱国,是⼀个神圣的字眼,在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民所崇尚的。

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名⼈爱国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家!名⼈爱国故事1我国有许多华侨,居住在世界各国。

他们和祖国关系密切,也关注着祖国的命运。

为了⾰命和⼈民解放事业,华侨做出过很⼤贡献,有的捐款,有的提供⾰命者的活动基地。

还有不少⼈回国亲⾝参加了⽃争,为国为民流⾎牺牲。

出⽣在福建的李林,很⼩的时候被⽗母卖给了⼀位姓李的华侨,出国到了印度尼西亚。

李家没有亲⽣⼦⼥,把李林视作掌上明珠。

她很有条件过舒适安逸的⽣活。

可是她忘不了祖国遭受的苦难,⽴志与祖国⼈民共患难。

后来她回国上学,投⾝⾰命,⼜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坚定的⾰命者。

1937年抗⽇战争爆发。

正在⼭西参加⼲部训练班的李林坚决要求上战场杀敌。

上级说她是个⼥的⼜是华侨,让她留在后⽅。

她说:“我有⼀⾝武艺,为什么不能像男⼦那样上前线呢?”不久,她来到⾼寒贫困的雁北,在贺龙领导的⼀⼆○师当骑兵营教导员。

⼈们看到她骑着菊花青马,⾝背步枪,腰别⼿枪,作战时双⼿射击,⼗分勇敢,都很敬佩。

有⼀次,她带领机枪班进攻敌⼈据点,⼜打机枪,⼜冲进炮楼打⽩刃战,取得了胜利。

贺龙称赞她是⼥英雄。

1940年,在⼀次战⽃中,李林被敌⼈包围。

她连毙敌兵数名,在寡不敌众的时候,为不受侮辱,开枪⾃尽,年仅24岁。

这位华侨⼥青年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命。

名⼈爱国故事2抗⽇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部队——回民⽀队。

这⽀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攻不克,⽆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

⽑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队”。

马本斋就是这⽀英雄的回民⽀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于河北省献县的⼀个回族农民家庭。

早年投⾝奉军当兵,逐级升⾄团长。

1931年九⼀⼋事变后,⾯对国⼟沦丧,报国⽆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政府的对⽇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庄。

王进喜的名人事迹故事

王进喜的名人事迹故事

王进喜的名人事迹故事各位了解王进喜的事迹吗?王进喜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玉门解放后成为一名新中国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

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7篇王进喜的名人事迹故事,希望在王进喜的事迹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王进喜的故事篇一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母亲何占信,父亲王金堂。

40岁得子的王金堂,看到出生的是一个男孩子,心里非常高兴。

按照当地的习俗,父母把孩子和包孩子用的筛子放在秤上一称整好十斤,于是就给孩子起名“十斤娃”。

十斤娃名字听起来非常雄壮,可身材瘦小。

十斤娃长大后,按照王家的家谱往下排,起名王进喜,希望他欢欢喜喜去上学,学到本领后重整家业。

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王进喜受尽苦难。

1929年,玉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灾荒。

为了活命,6岁的王进喜用一根棍子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

1932年,军阀马步芳要建羊毛厂,王金堂被强迫出劳役。

9岁的王进喜让父亲坐在牛车上,赶车把羊毛送到百里之外的酒泉。

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10岁的王进喜和几个穷孩子一起到虎狼出没、气候变化无常的妖魔山给地主放牛。

王家有几亩地被区长以借为名长期霸占。

12岁的王进喜不畏强权,前去讨要。

虽然只要回了几丈白土布,却是王进喜与恶势力抗争的一次胜利。

14岁时,为了躲兵役,王进喜淘过金、挖过油。

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旧玉门油矿当童工,年龄虽小,却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还经常挨工头的打骂,但他不甘屈辱,奋起反抗。

王进喜常因反抗而受惩罚。

师傅知道后,给他讲骆驼“攒劲”的故事,告诉他要讲究斗争方法,培养“耐力”。

王进喜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正是这苦难的经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炼就了他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性格。

1949年9月25日,玉门解放。

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从1950年春招工到1953年秋,王进喜一直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钻工,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

黑龙江历史名人

黑龙江历史名人

黑龙江历史名人陈福龄:黑龙江垦荒事业的开拓者陈福龄(1844 1929年)族名福庆,字全斋,其先世居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今福建厦门市)。

康熙年间,因雅克萨之战需水陆配合,调厦门水师提都陈汶环率水师至黑龙江。

战争结束后,参战的福建水师就地编为水师营,驻守黑龙江。

陈福龄为陈汶环后裔。

光绪十二年(1886年),水师营编为汉军三旗,于是陈福龄成为汉军镶蓝旗人。

陈福龄18岁入汉官学肄业,后又入满官学,不久即入黑龙江将军衙门刑司,充当帖写。

同治十一年(1872年)冬,被补放水师营催领。

之后,经常作为随员参与勘丈地亩、审办命案等事。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因为办理绥化厅等处的盗窃案有功,褒奖蓝翎。

此后,历任开办屯田兼收林居烟厘各税、招垦勘丈旗民地亩等事务。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出兵向我东北大举进犯,代理黑龙江将军寿山委任陈福龄为连军额外帮办。

八月,寿山殉职后,陈福龄在危难之际一直在将军衙门视事,恪尽职守。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代理黑龙江将军萨保听信谗言,撤了陈福龄黑龙江城水师营四品官职务。

陈福龄被革职后,于光绪二十八年冬,由盛京将军增祺委为蒙荒行局总办,承办扎克图蒙荒事务。

在任上,陈福龄办事公平认真,上下均沾其惠。

尤其是为将来地方设治而预留洮南府及两县城基,很为后人称道。

光绪三十一年十月,陈福龄回黑龙江,受任全省垦务总局经理。

光绪三十二年春,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奏准裁撤齐齐哈尔、布特哈等城副都统,将陈福龄补为布特哈东路总管兼办荒务。

三十三年春,讷谟尔河荒务完竣,程德全为他奏准记名,以副都统的官衔任用。

光绪三十四年春,陈福龄被人诬告,又险些丢了官,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元月,冤情才被洗刷。

这年的十二月,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开列历年有功文武官员名单,请朝廷予以奖励,陈福龄也在名单之列。

民国间,陈福龄曾任黑龙江垦务局总办、旗务处总办。

后因疾病时发,呈准辞职。

之后即专注于慈善事业。

陈福龄所著《宦海伏波大事记》,是研究黑龙江地方史及齐齐哈尔水师营历史的珍贵资料。

一代人的风采:永远飞翔在广阔天地

一代人的风采:永远飞翔在广阔天地

一代人的风采:永远飞翔在广阔天地作者:来源:《晚晴》2018年第05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共和国历史的一项重要记忆,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那一时期的知识青年怀着对党和国家最朴素的情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农业战线中去,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为中国的历史书写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他们中涌现了许多风云人物,高崇辉、朱克家、戈卫就是其中的代表。

高崇辉:把青春献给北大荒高崇辉1949年出生,与共和国同龄。

1968年6月22日,他离开黑龙江鹤岗到达克山农场。

那一年,他19岁,少年不知愁滋味,他并不懂得人世的沧桑,不懂得父亲的痛苦。

像许多知青一样,“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高崇辉义无反顾豪情满怀地来到了北大荒。

来到农村,高崇辉干的第一个活是割谷子,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当地的老乡一人放六趟垄,知青一人放两趟垄。

5里地的一条垄,从早割到晚还没有割完,茫茫田野里只剩下他一个人。

皓月当头,连饭都没吃,更别说月饼了。

他的心里隐隐冒出一丝丝想家的念头,但立刻被他自己冒出的另一个念头连根拔掉了,这个念头就是改造。

他确实真心地觉得自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确实需要脱胎换骨的改造,用艰苦的劳动把自己这一身细皮嫩肉磨掉。

他一直坚持干到下半夜两点。

手上磨出了血泡,他说要锻炼自己,改造自己,就要自己给自己加码。

凭着这样的加码的锻炼和改造,两年之后,他成为了干各种农活的一把好手。

全克山农场大豆灌袋的冠军,一般一个人每小时灌200袋麻袋,他每小时灌262袋。

他以自己干活的态度和本事理所当然当上了农工班的班长和排长。

他就是这样的单纯而真诚,干起活来就不惜命。

大冬天里在场院里灌大豆,脚伸在豆子堆里,身上不住地冒汗,脚没法活动而冻僵了。

干完活脱鞋,袜子和肉皮都冻在了一起,即使这样,也从来没有耽误干活。

脱苞米,一月没脱过衣服睡过一次囫囵觉。

一天三班倒,他三班都要干,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老乡心疼地对他说:“你这么干,用不了40岁病就得找你!”他说:“我就是想拿自己试一试,看看全身的力量有多少。

不得不说,抗日英雄马占山的故事

不得不说,抗日英雄马占山的故事

马占⼭:守⼟有责不让⼨⼟ “九⼀⼋”事变爆发后,辽吉沦陷,⽇军开始夺取⿊龙江。

此时⿊龙江省主席万福麟远避北平,省内军政两界群龙⽆⾸,主战主和莫衷⼀是,⼈⼼惶惶。

谁来主持这个危急局⾯呢?在隆隆的炮声中,马占⼭出任⿊龙江省代理主席、军事总指挥。

马占⼭出⽣在⼀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称“马⼩个”。

年轻时候被诬告成盗马贼,他⼀赌⽓离家出⾛,落草为寇。

两年以后,接受了清政府的收编。

他从⼩为⼈放马时练就了⼀⾝马上的好功夫,落草为寇时⼜练成了⼀⼿娴熟的枪法。

激战中,他可以在马肚侧⾯藏起⾝⼦,⽤来迷惑敌⼈;也可把头探在马前,开枪弹⽆虚发。

当时奉天的统领吴俊升⾮常赏识他。

吴分分秒秒或这个⼈粗鲁、愚昧,说话常流⼝⽔,吐字不清,⼈们送绰号“吴⼤⾆头”。

1925年,第⼆次直奉战争结束,马占⼭被吴俊升提升为东北国骑兵旅长。

后被派往⿊河,担任警备司令。

1931年10⽉10⽇马占⼭临危受命,19⽇夜抵达当时的省城齐齐哈尔。

20⽇上午,就任⿊龙江省代理主席、军事总指挥。

马占⼭就职后,不顾蒋介⽯的不抵抗命令,不理⽇军的恫吓,毅然肩负起抗⽇的重任。

他说:“我是⼀省长官,守⼟有责,决不有将⿊龙江⼨⼟尺地,让于敌⼈。

我的⼒量固然不够,他来欺负我,我已决定与⽇本拼命,保护我领⼟,保护我⼈民。

” 东北抗⽇第⼀枪:江桥抗占 当时⽇军数量众多。

在战区,⽇军先后集结多门师团等3万余⼈,另外有伪军3个团。

还有相当数量的轰炸机和各种⼭炮、野炮、重炮等先进武器以及充⾜的作战物资。

⽽马占⼭所率领的⿊龙江守军兵⼒只有徐宝珍卫队团等1.3万余⼈,兵器上更是⽆法可⽐。

⽇军的⽕炮射程在30公⾥,⿊龙江守军的射程最远超不过15⾥。

同时⿊龙江守军⼦弹匮乏,枪械不良。

11⽉4⽇凌晨,⽇军出动7架飞机掩护,4000⼠兵在4列铁甲车和数⼗门⼭炮掩护下,向江桥发起猛烈攻击。

马占⼭⽴即命令守军奋起还击,声震中外的嫩江河畔的⾎战全⾯爆发。

直到中午,⽇军伤亡很⼤,纷纷溃退回南岸。

七台河名人

七台河名人

七台河名人世界冠军——杨扬杨扬,女,1975年出生于佳木斯市汤原县,1986年选进七台河市体校,1989年推荐到黑龙江省体校,1995年入选国家队。

从1995年首次获世界锦标赛女子接力冠军后,到2002年冬奥会的7年中,共获得51次世界冠军,是目前我国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运动员。

2002年2月17日上午,杨扬在第十九届冬奥会500米短道速滑决赛中,以44秒的好成绩夺得金牌,实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世界冠军——王濛王濛,女,中共党员,1985年4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短道速滑运动员。

2004年,在短道速滑世界锦标赛上,她奋力拼搏获得了女子500米比赛的冠军,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第一枚金牌;在2004/2005短道速滑世界杯首站哈尔滨站的比赛中一人夺取了1500米、500米、全能3项金牌,在六站比赛中共获11枚金牌;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短道速滑比赛中,王濛以89分夺得了全能金牌。

目前,王濛是世界杯短道速滑赛女子500米、全能、总积分世界排名第一!速滑健将——张杰张杰,女,1972年生于七台河市的一个工人家庭,1981年在小学读书时被启蒙教练孟庆余选中进入七台河体校短道速滑队训练。

她是七台河市短道速滑在全省、全国、亚洲、“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首枚金牌获得者,首次打破世界纪录。

1989年,张杰从七台河市短道速滑队直接被选入国家短道速滑队。

在十五年的速滑生涯中,张杰共获国际比赛奖牌10余枚,国内大赛奖牌200余枚,为国家、省、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全国优秀运动员”、“七台河市十大杰出青年”、“市拔尖人才”、“新长征突击手”和“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

一级作曲家——许镜清许镜清,男,一级作曲家,出生于山东龙口,成长在七台河市勃利县,毕业于原哈尔滨艺术学院作曲专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理事。

1972年到1980年之间,许镜清先后创作了板胡独奏曲《喜开丰收镰》,大型民乐合奏《乌苏里啊我的故乡》,扬琴协奏曲《井岗山》等,以及当时国内家喻户晓的民乐合奏《大寨红花遍地开》。

中国现代名人故事

中国现代名人故事

篇一:中国现代名人成长故事1.毛泽东他总是挤出时间看书。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

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他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

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

他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

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2.马克思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

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

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

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3.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

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

"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

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学习双百人物事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黑龙江省入选“双百”人物先进事迹介绍(上)

学习双百人物事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黑龙江省入选“双百”人物先进事迹介绍(上)

赵 尚志
筏 ,男 ,汉族 ,辽宁省辽阳市人 ,中共党员。
1 3 年九一八事变后 ,李 兆麟 到北平参加 了由中 91
赵 尚志(9 8 1 4 ) 1 0 - 9 2 ,男 ,汉族 ,辽 宁省朝 阳县 人 ,中共党员。
赵 尚 志 12 年 夏 加 入 中 国 共 产 党 ,是 东 北 地 区 95
际 , 刊 分 两期 介 绍 1 位 英 模 的 先 进 事 迹 , 本 4 以使 人 们 了解 他 们 为 民族 独 立 、 民解放 、 家富 强和 人 民幸福 作 出的 突 出贡 献 , 习 人 国 学 敢 于胜 利 , 意进 取 、 拓创 新 , 泊名 利 、 锐 开 淡 无私 奉 献 的 崇 高精神 ,
员 、东 北 人 民 革 命 军
李兆麟
被 捕 入 狱 ,始 终 坚 ( 日联 军) 抗 第六军政治部主任 、北满抗 日联军总政治
贞不屈 。 13 年 九一 八事 变后 ,经党 组 织营救 出狱 91 的赵 尚志 被任 命 为 中 共满 洲 省委 常委 、军 委 书记 。 13 年 1 93 0月 领 导 创 建 了北 满 珠 河 反 日游击 队 ,任 队长。 随着 部 队的 发展 壮大 ,13 年 6 94 月任 东 北反
战 中 ,他 率警卫旅 转 战于 漾 江


八 事 变后 ,任 中共 哈尔 滨市 委
书 记 兼 满 洲 省 委 军 委 代 理 书
介 绍
记 。1 3 年秋 被派 往 南满 ,组 92
建 中国工农红 军第 3 军 南满游 2 击 队 ,任政 治委 员 ,在磐 石创 建 了 以红石砬 子 为 中心 的 游击
军 第 一 军 军 长 兼政 治 委 员。

张桂梅的名人事迹简介(精选6篇)

张桂梅的名人事迹简介(精选6篇)

张桂梅的名人事迹简介(精选6篇)张桂梅的名人事迹简介篇1近日,“时代楷模”“__”获得者张桂梅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一位公民被载入史册,是国家和社会对她贡献的肯定、人格的尊崇、精神的褒奖。

平凡而又非凡的她扎根偏远山区,用瘦小身躯托起上千山区女童的“求学梦”,小身躯里有大情怀,历史将会铭记这位“以坚韧成就伟大、以热爱创造传奇”的人民教师。

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有形的正能量。

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榜样学习、向先进靠拢,心存坚定的理想信念、肩负执着的价值追求、胸怀扎实的工作作风,让榜样之光照亮前路,在新征程中奋力书写不愧于人民的时代华章。

那瘦小身躯,蕴含着“躬身为党、以民为伤”坚定的理想信念。

“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在“__”颁授仪式上,“人民教师”张桂梅的发言寥寥数字,但字字千钧,让人敬佩不已。

初到华坪,张桂梅就发现班上男多女少,当时她便暗下决心,誓要改变当地教育环境,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最大程度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为此,她东奔西走、摆摊募捐、被人放狗咬、误吐口水骂是骗子,且不被亲戚朋友所理解,她都一一挺了过来。

自然击她以风雪,她却报之以歌。

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坚强?没错!是共产党员那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在党旗下“青春献给党”的铮铮誓言,是那拳拳慈母心、浓浓爱民情,不断驱使着她无惧风雨、奋勇向前。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榜样为“标”,对标对表,见贤思齐,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那瘦小身躯,蕴含着“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执着的价值追求。

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推动创建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累计帮助1600多名女孩圆梦大学,这其中任何一件成就都无比伟大,而这种种伟大都缘自同一个人,她便是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

自她到华坪工作以来,她的生命便与华坪紧紧连在了一起,她坚韧纯粹、甘当人梯,像蜡烛,燃尽自己,照亮他人。

名人故事——萧红与鲁迅

名人故事——萧红与鲁迅

名人故事——萧红与鲁迅萧红,1911年6月2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城内一个地主家庭。

萧红本姓张,名乃莹,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着名的女作家。

萧红是其1935年在上海出版着名长篇小说《生死场》时所用的笔名。

1934年6月12日,萧红离开哈尔滨,同萧军一起流亡到青岛。

9月,在青岛她写完了旨在宣扬“不当亡国奴,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的长篇小说《生死场》。

然而周围的朋友相继被捕,他们只好又流亡到上海。

1934年11月30日,萧红和萧军在上海终于见到了文坛大师鲁迅先生。

萧红眼中的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大师出奇的平和并充满善意,他面色苍白显得有些衰弱,脸颊消瘦,颧骨突出,嘴上留有浓密的唇须,头发极富于特征,硬而直立,眼睛喜欢眯起来,但目光却异常锐利。

他们完全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鲁迅先生喜欢萧红、萧军的纯朴爽直,而且萧红与鲁迅的夫人许广平也一见如故,甚至淘气的满嘴上海话的海婴,也很快和萧红混熟了。

这次见面后,鲁迅为了给二萧在上海铺展一条从事文学写作的道路,又于12月29日以庆祝胡风的儿子满月为名,在梁园豫菜馆举行了一次宴会,把二萧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等左翼着名作家,并指派叶紫作为二萧的向导,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上海,加入到左翼作家队伍中去。

后来又支持他们三人结成“奴隶社”,出版“奴隶丛书”。

从此,在鲁迅的关怀引导下,萧红开始走入上海文坛,并与当时的许多重要人物建立了广泛联系。

而萧红与鲁迅之间的情谊日益加深,这对其日后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

1935年12月,第一次以“萧红”为笔名的成名作《生死场》,就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三,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的。

鲁迅先生还亲自为《生死场》一书写了序,震动了当时的文坛。

《生死场》的出版,不仅为萧红打开了上海文坛的大门,而且使她立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着名左翼作家之林。

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与鼓励下,萧红很快步入了上海文坛,创作也如山中瀑布,奔泻而来。

黑龙江个人红色故事演讲稿1-2分钟

黑龙江个人红色故事演讲稿1-2分钟

黑龙江个人红色故事演讲稿1-2分钟现在我来为大家介绍吧。

就让这些英雄的足迹伴随着成长、伴随着我们继续前行吧!今天,第十二届全国少代会即将隆重召开之际,共青团中央和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联合推出了“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全国少先队员微博竞赛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少先队员以自己的方式畅想对祖国妈妈的美好祝福。

在此次活动中,共青团中央少年部选送了五位优秀选手,参加今晚举办的网络直播,请看——1949年,16岁的孙丽娜怀揣革命理想走上了新华社北平分社的战地记者岗位,并担任过采访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机要秘书。

当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全国解放在即,接受党和政府派遣,调入外交部担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三秘的孙丽娜心系新中国的发展与建设,决定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国。

1982年10月31日,孙丽娜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终于圆了多年的梦想,在北京饭店见到了久别的亲人。

现如今,早已步入耄耋之年的孙丽娜依然精神矍铄,谈起当年的经历更是如数家珍:“我离开祖国那一刻是1976年10月9号凌晨5点15分。

尽管离开祖国已整整30年,但总觉得还有很多话没说完,所以想赶快坐车回去。

虽然回程票很难买,而且从印尼雅加达到北京的航班又正在装修,只能乘飞机回国,但我还是很高兴。

因为飞机毕竟比火车安全多了。

真幸运啊,半路上遇上‘华沙公约’的一架飞机失事,死伤人员特别多……”她曾是一名医生,也是妇女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

1985年3月7日,38岁的她救治了两例危重病人,却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台旁。

1986年8月20日,她终因医治无效溘然辞世。

根据她生前遗愿,遗体捐献给哈尔滨医科大学用于医学教学研究;眼角膜移植给3位素未谋面的患者带来光明;皮肤、肝脏、肾脏和骨髓则被分别保存,以便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同样的关爱。

小时候,爸爸经常对我说:“你的脚下,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哺育了千百万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铸造了辉煌灿烂的古老文化,培养了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精神。

黑龙江省档案馆观后感

黑龙江省档案馆观后感

黑龙江省档案馆观后感《黑龙江省档案馆之旅有感》我和几个朋友相约去了黑龙江省档案馆,本以为会是一场枯燥的参观,结果却大出所料。

一到档案馆门口,阿强就打趣说:“这地方看着这么严肃,不会进去就被那股历史的‘威严’给镇住吧。

”我笑着回应:“别瞎说了,说不定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呢。

”进了档案馆,我们先来到了一个展示黑龙江早期开发的展厅。

阿花眼睛睁得大大的,指着一张老照片说:“你们看,这照片里的人穿着厚厚的棉袄,在冰天雪地里干活,那时候开发黑龙江肯定特别不容易。

”我凑过去仔细瞧,说:“是啊,我爷爷以前就跟我讲过,他们那时候来黑龙江,条件可艰苦了。

住的房子都是简易搭起来的,冬天冷得要命,晚上睡觉都得盖好几层被子,还觉得冷。

就像这照片里展示的,大家都是咬着牙坚持,一点点把这片土地建设起来的。

”这时候,旁边一位讲解员听到了我们的对话,走过来笑着说:“这照片背后还有个小故事呢。

当时有个小队伍负责在江边运输物资,那江面的冰又滑又危险。

有个年轻小伙子,推着装满货物的小车,一不小心就滑倒了,货物都撒了一地。

他当时特别沮丧,觉得自己闯了大祸。

可是队长和其他队员并没有责怪他,而是一起帮他把货物重新装好,还鼓励他。

从那以后,这个小伙子干活就更卖力了,他说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关于黑龙江文化传承的展示区。

阿明兴奋地说:“看,这是黑龙江的传统民俗表演的照片,像二人转,那表演可热闹了。

我有次在村里看二人转,演员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脸上的表情特别夸张。

他们一边唱一边扭,还时不时和观众互动。

有个演员看到我在台下看得入神,就跑过来拉着我一起上台扭了几下,可把我给紧张坏了,不过现在想起来还挺好玩的。

”在一个角落里,我们发现了一些关于黑龙江名人的资料。

我对阿强说:“你看,这是一位黑龙江的科学家,他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想起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参加科技比赛,当时觉得自己可厉害了。

可是和这位科学家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李述笑:历史与现实间的追寻

李述笑:历史与现实间的追寻

李述笑:历史与现实间的追寻作者:暂无来源:《黑龙江画报》 2012年第2期文赵亚东王佳从上世纪20 年代以来,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与经营,哈尔滨从松花江畔的村屯聚落跃升为北疆重镇,发展成为光芒璀璨的国际化大都市,走过了百余年不平静的岁月。

作为“西学东渐”的窗口,哈尔滨的历史纷繁而又多姿,那么如何走进百年哈尔滨,揭开她神秘而又厚重的面纱,则是一个严肃而又引人入胜的课题。

李述笑的名字我们并不陌生。

作为公认的哈尔滨地方史专家,他成果丰硕,被媒体称为“哈尔滨犹太人历史文化研究领军人物”,多次应邀参加在俄罗斯、日本、法国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的专家学者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指导了多名美国、英国、日本的博士生论文写作,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此身安处是吾乡讲哈尔滨的发展历史,我们不能绕过犹太人这一重要的一脉。

从1899 年第一位俄籍犹太人萨·伊·别尔采里迁居哈尔滨,到1985 年最后一位犹太人阿哥列在哈尔滨辞世,犹太人在哈尔滨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时光。

正是他们,在哈尔滨创造了无数的商业奇迹,为哈尔滨早期金融业、工商业进行了奠基。

犹太人以其斐然的文化成就著称于世,更以其卓越的经营管理能力独步世界的舞台。

哈尔滨作为他们生息的乐土,给了他们施展商业智慧的巨大空间。

李述笑告诉我们,大豆作为“世界性商品”就是由犹太人从黑土地出口到欧洲,而且早期哈尔滨的银行、商场、保险公司、啤酒厂、高级宾馆等等大多都是犹太人创建的。

到20世纪上半叶,犹太人在哈尔滨的房地产业和工商业中已经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当时侨居哈尔滨的各国侨民中,无论是俄国籍、苏联籍、法国籍还是波兰籍、立陶宛籍,或是其他国籍的犹太人,都在工商业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尤其是房地产业和工商业者,犹太人达半数以上。

另外,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也是犹太人的一个光荣传统。

20 世纪上半叶,积极在哈尔滨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犹太人,引进了欧洲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学艺术的最新成果,促进了西方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哈尔滨乃至中国的传播。

家乡人物志作文高中黑龙江

家乡人物志作文高中黑龙江

家乡人物志作文高中黑龙江
我的家乡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早先是个土里土气的农村,根本谈不上是个城市,从六十年代开始七台河地下发现了煤,但是因为多种原因,没能开采。

直到七十年代才零星的开发煤炭资源。

八十年代开始了七台河最火红的时代,原煤大量运到全国各地。

数不清的焦化厂运势而生。

大量的打工者从四面八方拉家带口迁移到七台河。

逐渐的,七台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变成了一个城市。

七台河原来是归勃利县管辖,如今它成了勃利县上属单位。

红红火火了很多年。

如今资源枯竭,当年来打工安家落户的人们都哪来回哪去了。

但是七台河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和磨炼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的城市,现在房价不高,物价也平常,七台河的人们勤劳,善良,不排外,老少爷们,都合群,姑娘美丽,小伙豪爽。

适合定居养老。

欢迎所有人来感受七台河的美好。

感动中国人物的名人事迹5篇

感动中国人物的名人事迹5篇

感动中国人物的名人事迹5篇感动中国人物的名人事迹精选篇124日下午17时30分,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亮相。

他们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他们有着相同的年龄:42岁;他们有着相似的体重,相近的身高,甚至他们的成长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有诸多相似之处。

今晚21∶07至22∶27,他们将携手飞天。

此次入选神七航天员乘组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同为1966年出生,同为1985年入伍。

翟志刚、刘伯明还是黑龙江老乡,他们从空军招飞体检时起就相识,两人从航校到飞行部队一直在一起,甚至结婚也在同一天。

教员们对刘伯明的评价是,爱思考,爱钻研。

在航天员队伍里,绰号“小诸葛”的他曾因流利地回答一名教官10多个刁钻的专业问题,从此被这名教官“免提问”。

泥泞求学路每天往返20公里刘伯明出生在黑龙江省依安县一个农民家庭。

刘伯明最难忘记的是自己的高中时代。

他家离县城9公里,高中三年,刘伯明每天奔波在这条9公里的路上,颠簸不平的道路成为他永远的记忆。

日晒雨淋,刘伯明已记不得有多少次,没有替换的衣服,硬是用体温把湿衣服“烤”干。

难以想象,当时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每天在这泥泞的道路上跑着,往返近20公里,风雨无阻。

那一段艰苦的求学生涯,让刘伯明在收获好成绩的同时,也锻炼出一个强健的体格,令他受益至今。

他在空军部队的体育达标评比中,曾取得引体向上37个的傲人成绩,至今无人启及。

“从小到大,我心中形象最高大的就是母亲。

东北的冬天,别人都不吃早饭,而母亲每天比我提前两小时起床,然后生炉子,给我做饭。

”“我母亲觉得当航天员光荣。

选航天员时,她对我说,都说在飞行员身上投入的黄金和飞行员的体重差不多,国家选你,你要争取上去。

”刘伯明结婚时就跟妻子商量,等条件好一些后,在北京,哪怕是周边地区给父母买一套房子,让父母来住几年,报答一下父母。

然而,这已成为一个永远的遗憾。

刘伯明的母亲几年前去世了,那时正值神五发射前夕,航天员即将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场人船箭地大型演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