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故事大全
【导语】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且内容精确详细。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古代历史名⼈故事⼤全。
欢迎阅读参考!中国古代历史名⼈故事【篇⼀】 范仲淹的母亲谢⽒,⾝世坎坷,吃尽许多苦头,饱尝过多酸⾟,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上。
谢⽒以孟母⾃励,悉⼼教⼦;范仲淹以颜回⾃律,发愤成才。
举凡古代刻苦攻读学有所成的故事,母亲和继⽗都对范仲淹⼀⼀讲过。
范仲淹⼼⾥明⽩:要想⼲⼀番⼤事业,就得⾃律严刻,⾃觉吃苦,⾃强不息。
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的家境已经⽐较窘迫,仲淹⼼知肚明。
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来担⼼⼉⼦吃不饱累坏⾝体,⼆来怕给寺院的师⽗增加负担。
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且带的数量,出⼈意料的少。
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地说:“我有数,不少。
” 初到寺院时,粮⽶交给厨房,代为制作,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道⽤饭。
可范仲淹,从早到晚⼀个⼼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充⽿不闻钟声,忘记了吃饭,再去打饭时,⼜过了时⾠。
好⼼的厨僧或⼩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废寝忘⾷地读书,便主动给他送饭来,仲淹很过意不去,给别⼈添了⿇烦。
为了读书⽅便,他⾃⼰备了⼩锅⼩灶,⾃炊起来。
范仲淹按⾃⼰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添好⽔,在⼩灶⾥点燃⾃⼰拾的⽊柴,煮⽶粥。
⼀边读书,⼀边续柴煮粥。
⼀锅⽶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夜,他便和⾐睡去。
第⼆天清早起来,锅⾥的⽶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整个。
他拿出⼩⼑,在凝固的粥块上⾯,划上⼀个⼗字,完整的⼀锅粥分成了四块。
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两餐,这便是“划粥”。
⽤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围的⼤⼭之中。
坡坡岭岭,沟沟坎坎,⾃然⽣长着野⾲菜、野葱、野蒜、野⼭芹,还有苋菜、苦菜、荠荠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陈等⼗⼏种可⾷的野菜。
⽩天去⼭洞读书时,顺便拔⼏种野菜回来。
吃饭时,把⼗⼏根野⾲菜,或野葱、或野蒜,切成细碎末,加⼊⼀点盐拌和拌和,⼀顿佐餐的菜便成了。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5篇)
【导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群⼈: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的抱负,⽆⽐坚强的毅⼒。
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的抱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是整理分享的古代名⼈故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伙伴哦!1.古代名⼈故事:顾炎武⼿不释卷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都⽤马、骡⼦载著书跟随⾃⼰。
到了险要的地⽅,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知道的不相符,就⾛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
有时直接⾏⾛地平坦的⼤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批注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原⽂】 凡先⽣之游,以⼆马三骡载书⾃随。
所⾄厄塞,即呼⽼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对勘之。
或径⾏平原⼤野,⽆⾜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熟复之。
2.古代名⼈故事:欧阳询揣摩古碑 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
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
可是没⾛多远,他⼜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着,仔细观赏。
等到累了,就把⽪⾐铺在地上,坐下来细⼼揣摩。
⼜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
于是,他就留宿⽯碑旁。
就这样⼀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原⽂】 欧阳询尝⾏,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去。
3.古代名⼈故事:⽂征明习字 ⽂征明贴写《⽂字⽂》,每天以写⼗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回信,稍微有⼀点不满意,⼀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年,越发精致美好。
【原⽂】 ⽂征明临写《千字⽂》,⽇以⼗本为率,书遂⼤进。
平⽣于书,未尝茍且,或答⼈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愈益精妙。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精选31篇)在我们学习工作之余,找一些关于名人简短的励志故事来看看还是很不错的,有哪些的名人故事是你知道的?这些名人故事都有激励人心的作用。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关于名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篇1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
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
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原文: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篇2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
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
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
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
”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篇3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精选17篇)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精选17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故事吧,故事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篇1康熙甲寅五年,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平凉起兵反叛。
叛乱被平息后,王辅臣重新投降了朝廷。
不过,王辅臣知道,这一次,康熙皇帝不会饶了他。
于是,他做了下列一系列事情:先找了一个莫须有的事由,与媳妇干了一仗,并高调宣布休了她。
等老丈人来,王辅臣悄悄把老丈人拉到一边,叮嘱老丈人,此地不宜久留,赶紧领着女儿远走高飞。
拿出手中的所有银子来,分成若干份。
然后召集所有的将卒仆役,说,你们死心塌地地跟了我这么长时间,枪林弹雨,风霜雨露,辛苦了,这些银子,你们各自领一份,赶紧逃命去。
但,无论去哪里,千万不要说从前跟过我。
他看到一个盛鱼的银碗。
想,给谁呢?正好看到一个送茶的童子。
问,娶妻了吗。
童子摇头。
王辅臣取银碗送与童子,说,回去卖了,娶媳妇去吧,不要再回来了。
这样,王辅臣的手下仅余数人,召来,与之共饮,一直喝到深夜,喝着喝着,王辅臣哭了。
他说,我,一叛逆之臣,死是必然的了,与其死在刽子手的刀下,不如有尊严地自杀。
但是,我想过了,无论用刀自刭,上吊自杀,还是喝药而死,都会留下自杀的痕迹。
这样,就会连累到你们,以及本省的经略大人以及督抚大人。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
王辅臣说,我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等我喝酒喝到烂醉之后,绑上我的手足,用纸盖在我的脸上,然后,含凉水在嘴里,以水喷面,即刻便死。
这种死法,看起来,像得病暴死一样。
这样,你们去报官,就不会连累你们了。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话说有一个叫蔡三的老头,患重病,将死。
但苟延残喘,就是不咽气。
他每天嘴里念叨的,是一个人的名字。
谁呢?欠他钱的一个人。
这个人家境凄惶,老的老,残的残,病的病,真正是一贫如洗。
他怕这个人还不了他的钱。
欠钱的人听说后,跑到蔡三的病床前,当着他全家的面,说,蔡叔,欠你的账,我记着呢,等有钱了,一定还你。
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四篇】
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四篇】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篇一】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为当时着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
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
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很称赞他。
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篇二】公元105年,中常侍(侍从皇帝的官员)、尚方令(负责朝政的官员)蔡伦奏请东汉和帝准予将他的造纸术向民间推广,他还挑选出挺括良好的纸,进献给汉和帝。
汉和帝试用以后,非常满意,当场赞扬了蔡伦的这一创造发明,同时立刻下令把这个造纸技术推广开去。
从此,中国的造纸技术进入了先进的行列。
在此之前,商朝把汉字刻在龟甲兽骨上,但是甲骨的来源很有限,而且不便携带、保存,所以人们后来把汉字刻在简牍上。
简和牍是用竹片或木片做成的,狭长的称“简”,略宽的称“牍”。
由于一片简只能刻几个字,因此写一篇文章就要用许多简,写完之后人们再用绳子把简串起来,成为“册”。
虽然做简牍的材料遍地都是,但是它们也太笨重了,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用简牍写的奏折重达一石(约五十斤左右)。
后来人们用丝帛作为书写材料,它柔软轻便,易于书写,可惜量少价高,这一致命弱点使它难于推广使用。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大全(100则)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大全(100则)1. 殷商时代伟大诗人屈原:“殷商时期,屈原是文化界的重要人物。
其著名的《离骚》闻名于古‘九州’,分为四部分,诗篇高远富有抒情,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诗篇,无论是在结构、体裁还是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高超的创作水准,令人叹为观止。
据说屈原的著述是在他的政治经历之后才得以完成,而他曾是殷商国的宰相,有助于殷商国的发展,是一位勇于变革的政治家。
”2. 商朝繁荣时期的法家学派创始人商鞅:“在商朝时代,商鞅直接参与到政治改革,推出实行公平公正的制度。
他是中国近代法制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被尊称为“康令的师傅”。
他的改革成就了殷商时期的社会经济繁荣,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伟人。
此外,他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撰写了《法家》,是传统的思想学派的鼻祖,对我国传统的文化和思想多有贡献。
”3. 金朝开国元勋王洪:“王洪无疑是金朝开国大功臣。
他把营垒、夹攻、泄水等战术都用上了,总结出一整套战术。
他既英勇善战,又机智灵慧,而且有凝聚全民的能力,实现了从少数民族统一华夏的壮举,更被以后的朝代们视为“人族的救赎者”,获得了中国历史上极高的地位。
”4.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赵武灵王:“春秋时期,赵武灵王是国力强盛的赵国的国王,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他建立了赵国战略上的优势,利用‘奇谋’和‘变术’等计谋,经常取得极好发挥决定性作用。
在他的统治下,赵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国力。
赵武灵王不仅保卫赵国统一大业,而且在战略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才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5. 汉朝末年成 return 义军首领白起:“白起是战国时期辽东河北地区著名的军事首领,其颇具勇猛之气,为抗击强大的汉朝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的带领下,农民起义军打了很多次胜仗,并推翻了汉朝统治,实现了‘三国鼎立’、‘汉之安西’的伟大历史。
他是我国古代斗争史上永远的英雄人物,在众多斗争英雄中,他凭借着勇猛的斗争精神、敢于挑战伟大历史使命的豪情壮志,为抗争长城以北地区实现政治主权奠定了基础,堪称一代英雄。
关于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精选(5篇)_名人故事素材
关于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精选(5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中国民间名人故事
中国民间名人故事
1. 鲁班修筑庙宇:
传说古代建筑工匠鲁班,他一次受命修建一座庙宇,工程艰巨。
一天,他为了让工匠们更好地工作,于是在树上挂了一个香囊。
每天早上,他亲自点燃香囊,劝导大家勤奋工作。
庙宇最终修建完毕,人们传颂鲁班的智慧与慈爱。
2. 岳飞断臂投亲:
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据传岳飞曾为了保全家人,割去一臂。
为了验证他的忠诚,他将断臂投入家中的饭粥中,妻子看到后泪流满面。
这个故事体现了岳飞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3. 吕洞宾三度赴会:
吕洞宾是中国道教八仙之一,传说他曾三次赴宴访友,每次离开都是因为世俗之事。
这个故事表达了吕洞宾淡泊名利、不被尘世纷扰的理念。
4. 卧薪尝胆的勾践:
勾践是吴国的君主,受尽屈辱后,他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
最终,他成功地重新夺回了失去的国土。
5. 张良投李广:
传说西汉初年,刘邦兵败逃亡,张良投奔在陈留的李广。
在他们的努力下,最终刘邦反败为胜,建立了汉朝。
这个故事表达了张良的忠诚和智谋。
20个简短的中国名人小故事
20个简短的中国名人小故事1. 孔子与弟子们游历天下,路过一处悬崖,发现有一只鸟巢在崖壁上,孔子说:“即使没有树木,它仍能高飞,太棒了!”鼓励了弟子们努力奋斗,不畏困难。
2. 朱元璋小时候家境贫寒,经常和父亲一起种田。
他时常对父亲说:“我们必须努力,将来改变我们的命运。
”最终他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3. 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小时候非常顽皮,经常发明一些玩具。
他的父亲看到他的天赋后,决定送他去读书,并鼓励他追求科学研究。
最终,钱学森成为一位杰出的航天科学家。
4. 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家杜甫曾经在贫困潦倒的时期,住在一个非常破旧的小屋里。
他仍然坚持写作,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愤怒,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
5. 许仙是一位传说中的人物,他深爱一位美丽的女子白娘子。
即使遭受了许多磨难,最后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展示了爱情和坚持的力量。
6.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名将,他在战场上勇敢无畏,并以其精确的计算和出色的领导才能赢得了许多战役的胜利。
7. 赵云是中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将领之一,他以勇敢和忠诚而闻名。
他从不畏惧困境,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
8.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智慧而闻名。
他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鼓励人们遵循自然的道路,争取心灵的平静和协调。
9. 中国著名诗人李白以其豪迈的个性和诗歌才华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描绘了中国古代文化和风景的美丽,深受人们的喜爱。
10.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提倡了“慈爱人民”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11. 中国历史上的女性英雄花木兰以其勇敢和忠诚而被人们所敬仰。
她冒充男子为国家出征,展现了中国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12. 郭沫若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他创作了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并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13. 中国古代名医华佗以其娴熟的医术和慈爱的态度闻名于世。
他治疗了许多疑难杂症,并帮助人们恢复健康。
中国经典古代名人故事5篇_关于中国经典古代名人故事大全
中国经典古代名⼈故事5篇_关于中国经典古代名⼈故事⼤全中国名⼈,中国故事。
每⼀个时代都有时代先锋,他们都是伟⼤的探索者,不断更新着他们的步伐,为了更好的⾃⼰迸发奋⽃。
下⾯是⼩编带来的有关中国经典古代名⼈故事,希望⼤家喜欢。
更多的中国古代名⼈故事请点击下⽅↓↓↓中国古代名⼈故事1⼤器晚成的百⾥奚百⾥奚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就胸怀⼤志,想到外⾯闯荡⼀番,但是他舍不得妻⼦和孩⼦,所以迟迟拿不定主意。
妻⼦看出了他的⼼思,就说:“好男⼉志在四⽅,本应该趁年轻时去外⾯闯荡,你这样舍不得家庭,怎么能成就⼀番事业?”百⾥奚听妻⼦这样说,感觉很惭愧,于是下决⼼出去闯荡。
第⼆天,妻⼦把家中唯⼀的⼀只⽼母鸡杀了为他送⾏。
可是柴房⾥却没柴了,于是妻⼦就把门闩拆下来烧了。
百⾥奚告别了妻⼉,开始闯荡。
他到过很多地⽅,虽然他很有才学,但是由于没有⼈举荐,所以他⼀直没有机会施展⾃⼰的才华。
很快,10年过去了,百⾥奚还是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此时,秦穆公听说他很有才能,在和他⼀番交谈之后了解到百⾥奚确实是个很有作为的⼈,便封他为相,此时的百⾥奚已经七⼗多岁了。
百⾥奚尽⼼辅佐秦穆公,为秦国的强⼤作出了很⼤的贡献。
中国古代名⼈故事2刮⽬相看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
他出⾝贫寒,所以他读书不多,懂得的知识很少。
有⼀次,吴王孙权劝他多读些书,说读书对治军有很⼤的益处。
吕蒙就决定下⼀番苦功夫,不辜负吴王的期望。
从那以后,吕蒙不管军务如何繁忙,每天都要抽出⼀些时间读书,渐渐地,学问⼤有长进。
⼀天,东吴⼤都督鲁肃跟吕蒙谈起了军事。
吕蒙提出的见解⾮常深刻⽽精辟。
鲁肃听后,觉得他跟⾃⼰以往印象中重武轻⽂的吕蒙⼤不相同,就⼤为赞赏。
吕蒙开玩笑地说:“咱们三⽇不见,你当然要刮⽬相看(擦亮眼睛看⼈,即另眼相看了)了呀!”吕蒙的先天条件并不好,但他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所以最终达到智勇兼全。
对青少年来说,为了今后堂堂正正地做⼈,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满⾜⾃⼰的⽣存需要,必须从现在开始,抓紧宝贵的学习时间和机会,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法,培养竞争意识,树⽴忧患意识。
中国古代有骨气的名人故事
中国古代有骨气的名人故事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郡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2、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在其晚年,因偏爱小儿子叔齐,有意推翻嫡长子制度命次子继承家业。
孤竹君去世后,叔齐执意将家业由兄长伯夷继承,然而伯夷也不愿继承,为了避免叔齐为难,遂于夜深远走他乡,但叔齐也是恪守礼制之人,见兄长不告而别,二话不说便寻他而去。
皇天不负有心人,叔齐终寻得其兄长,二人便决定不再回归故里,于是投奔周国,过上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但不久周国举兵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周国属于商朝的附属国家,以下犯上,视为不仁,便上朝劝谏,二人秉持仁心并未阻止此次讨伐,反倒激怒周武王,惹来杀身之祸,被下令拘禁。
后来周朝建立,伯夷、叔齐仍为出去心中的芥蒂,认为周朝的建立违背礼制,发誓不与周人往来,不食周朝土地上的食物,最后守着心中的执念,饿死在首阳山。
伯夷、叔齐的典故被史记撰写者司马迁列入了列传之首,兄弟二人也作为商周时期恪守仁义的典范流传至今。
3、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民族危急的关头号召各地起兵抗敌,誓死卫国,后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牢。
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
忽必烈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
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
”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
古代名人故事30个
古代名人故事30个1、孟母择邻孟子的母亲十分注重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作用,孟子小时候,孟母为了能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先后迁居三次。
据说,孟母起初带着年幼的孟轲,住在一所公墓附近。
孟轲看见人家哭哭哀哀地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
孟母见了,说: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很快把家搬到了一个集,市的附近。
在新家附近,孟轲看见商人们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觉得很有趣,便又学着玩。
孟母看在眼里,心里想道:不行,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
"于是,她又寻找迁居的合适地方,很快将家搬到了靠近学堂的地方。
在这里,孟轲不久就开始学习礼节,提出上学的请求了。
孟母这才高兴地说:"这里才是适宜我儿居住的地方。
"于是,便在这里住了下来。
后来,孟子果然未负慈母心,成了有名的学者和思想家。
2、屈原以死报国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3、岳飞“精忠报国”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古代名人故事15篇_1
古代名人故事15篇古代名人故事15篇古代名人故事1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他每一天都是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古代名人故事2宋濂字景濂,浙江金华人,是我国明代一位著名学者。
他生平著述极多,除了主修《元史》外,还著有《浦阳人物记》、《宋学士全集》等。
当时印刷术虽已发明,但是书的价钱很贵,一般人买不起,更买不起很多的书。
宋濂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因为家里穷,弄不到书,只好到有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写,约定日子归还。
大冷天,砚水结了冰,手指冻得弯不过来,他还是赶着抄写,抄完了立刻送还,不敢超过约定的日子。
因为这样,人家才肯借书给他,使他在自己没有书的情况下,也能读到很多书。
我国古代学校很少,而且也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当时虽然有私人讲学的,但是一般小的村镇没有好老师。
宋濂成年以后,为了求得更多知识,解决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特意跑到百里以外去访名师求教。
他背着行李,走过深山巨谷,冬天大风雪,雪深到好几尺,脚皮都裂开了,也不以为苦。
到了客栈,四肢都冻僵了,人家给喝了热水,盖了被子,半天才暖和过来。
当时和他住在一起的人,都穿戴得很讲究,吃得很好,只有宋濂一天吃两顿粗饭,穿件破棉袍,但他一点也不羡慕那些富贵子弟的生活享受;因为在宋濂看来,只有求得知识,才是最高兴的事,别的便都不去理会了。
正是由于这样刻苦勤奋,虚心向老师学习,而且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宋濂才获得学问上的成就,成为一代有名的大学者。
古代名人故事3隋朝末年,隋炀帝为了炫耀武功,寻欢作乐,经常兴师动众,远出巡游。
有一次,他北巡雁门关(今山西代县),路上忽然遇到一大队突厥兵。
隋朝将士毫无准备,仓促应战,结果一触即溃,不得不退回关内。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六篇】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六篇】【《诸葛亮喂鸡》】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
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很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
不过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车胤囊萤照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
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以前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
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通用20篇)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通用20篇)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1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原是贵族出身,后来家境破落。
但他喜欢读书,从不浪费能够用来读书的点滴时间。
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就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十分专注。
这一情形恰巧让大臣杨素看到,杨素问道:“你是哪儿的书生?”“我叫李密,辽东襄平人。
”“你读的是什么么书?”“《汉书》中的`《项羽本纪》。
”杨素很亲切地跟李密详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前途无量,便鼓励他:“你这么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
”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好朋友。
公元613年,杨玄感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兵败身亡。
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瓦岗军的首领。
后来,人们用“牛角挂书”来形容读书非常刻苦努力。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2车胤囊萤夜读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名。
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这样一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书,为此,他非常苦恼。
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
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
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
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晋朝一代名臣车胤,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好,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但他为了读书学习,并不气馁,用装了几十只萤火虫的“灯”勤奋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尚且好学不厌,现在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一个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要浪费了求知求学的.好时光。
吕蒙读书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
古代名人故事(精选15篇)
古代名人故事古代名人故事(精选15篇)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
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名人故事(精选15篇),欢迎大家分享。
古代名人故事篇1子贡尊师相传,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之一。
一次,鲁国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
子贡非常气愤。
他当即以房子打比方,说老师的围墙高十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
他还把老师比作太阳和月亮,说孔子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住下,守墓6年。
程门立雪宋朝时,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
“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
他拜程颐为老师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
午饭后,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一个同学一起去老师家里。
守门的告诉他们,程老夫子正在睡午觉。
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
雪花落在他们身上,寒风打在他们脸上,两人都冷得发抖,可他们还是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他们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深了。
秦始皇拜荆条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
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
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
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
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
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10篇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10篇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
那么你知道哪些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呢?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古代名人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古代名人故事1明朝时候,有个着名的航海家,曾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
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战胜过数想不到的困难,先后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过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传播了我国古老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文化、经济的交流,这些远航是世界航海的创举。
这个航海家就是郑和。
郑和是云南昆阳人。
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乘着大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
每逢他们归来,小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
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一条船去远航啊!可是他不太小,驾驶不了大船,他就经常做些小船玩。
小郑和找来纸,叠了许多小船。
他把小船放在水面上,让微风把它们吹向远方。
他目送着顺水飘荡的小船,心中有了远航的愿望。
郑和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航海家,像祖父和父亲那样,乘上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渐渐地,郑和不再叠纸船了。
只要一有空儿,他就围着造船的叔叔、伯伯们转,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方法牢牢地记在心里。
这一天,郑和捡了一些碎木条和小木片,在屋后的空地上,自己悄悄地造起小木船来啦!郑和一心一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
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没用多少天,郑和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
船造好了,郑和的欢喜劲儿就甭提了!一天,他把小木船都运到湖边,用绳子一只一只地连起来,郑重地放到水里,系在大船后面。
看着自己造的小木船排成了队,郑和高兴地又蹦又跳,嘴里喊着:“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伙伴们好多天没看见郑和了,听到他的喊声,都跑过来,一看:“嗬,郑和造了这么多船啊!真是太好啦!太好啦!”一个个都高兴得拍起手来。
郑和一本正经地说:“我的船队就要出发了,你们愿意做我的水手,跟我去远航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愿意!”郑和让伙伴们上了大船,他自己当船长,等伙伴们拿起船桨,就大声说:“现在起航!”孩子们一齐划起船来,三十多只小木船跟在大船后面,像一条长龙似的在水面上游动。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7篇)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7篇)古代名人故事大全(7篇)古代名人故事大全(7篇)1唐朝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古代名人故事大全(7篇)2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
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
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
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7篇)3清朝初期的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7篇)4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中国古代十大名人故事10篇
中国古代十大名人故事10篇中国古代十大名人故事(篇1)庄子行走在山林间,看见一棵大树,枝叶茂盛,但一些伐木工人却坐在树下休息,并不砍那棵树;庄子就问:“眼前就有—棵大树,你们为什么不砍呢?”“大是大,却一点用也没有。
”伐木工人说,“它长得弯弯曲曲的,做栋梁不合适,做家具也不合适。
”庄子感叹道:“这棵树因为形态不好,才得以享尽天年呀!”下了山,庄子去拜访住在山脚下的一位朋友。
朋友见了庄子十分高兴,便叫童仆杀只鹅来款待庄子。
童仆问道:“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只?”主人说:“会叫的留着看家,不会叫的没什么用,就杀它好了。
”过了一天,庄子的学生就这两件事很疑惑地问庄子说:“昨天在山林中看到的大树,因为形态不好才得以享尽天年,现在,主人的鹅却因为不会叫而被宰杀,在有用与无用这两者间,老师您要选择哪一个?”庄子笑着说:“我将处在有用与无用之间。
有用与无用之间,看起来好像近似于道,其实不然,所以还是难免有牵累。
如果真能顺乎自然而遨游于世事之外,就不会这样了。
不受称誉也没有非议,应世时或显现如龙或屈曲如蛇,跟着时势变化,不愿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受限;处世时或进或退,与自然相和顺,自在地遨游在万物的根源;主宰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这样哪会有什么牵累呢!这是神农、黄帝治世的法则呀!“至于万物的私情,人类的习惯对此就不是这样了。
有聚合就有分离,有成功就有毁损,有锐利就有挫伤,有尊贵的就有被排挤的,有有作为的就有有欠缺的,贤能的人会遭到算计,不肖的人也会被欺侮,所以怎能偏执于任一方呢?悲哀呀!学子们要谨记,只有顺乎自然才是理想的境界呀!”中国古代十大名人故事(篇2)有一次朋友请王安石吃饭,佳肴满桌,但王安石独对那盘鹿肉感兴趣,频频伸箸,几乎是一个人把它消灭干净了。
朋友后来到王安石家做客,与王安石夫人聊起,说王公太偏食,只喜欢吃鹿肉。
王夫人问:这盘鹿肉摆在哪一边?那朋友说摆在王公那头,王夫人说:那就是了,下次,你请客,你把一盘芥菜放他面前,看他吃什么。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20则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20则故事一:屈原撞钟在古代中国,盗贼为了夺取屈原的职位,对他进行了诬陷。
屈原不屈不挠,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人们为纪念他,在端午节时悬挂艾草和赛龙舟。
他的聪明才智和坚定意志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故事二:孔子励志孔子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在文化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被贬至乡村,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正直和伟大的理想,而是坚定地继续努力学习,并将自己的智慧和教诲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故事三:诸葛亮提亲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智慧和魅力受到了大家的赞赏。
据说当他还是一个年轻人的时候,曾经亲自上山向一位美丽聪明的女子打听草药,结果却被撒了一脸泥巴。
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智慧,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故事四:李白的诗魔李白是唐代最有名的诗人之一,他的才华和创造力令人赞叹不已。
据说李白当年陪同皇帝游泳时,因为酒劲上头晕晕乎乎,差点被淹死。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继续埋头写作,创作出许多经典诗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故事五:曹操的机智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智慧和决策能力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据说曹操在一次战斗中被敌军围困,他假装展示出气馁的神情,敌军掉以轻心,最终被曹操趁机突围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和机智是非常重要的。
故事六:文天祥的黔婆梦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忠臣,他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说文天祥在南宋灭亡前夕,曾经做了一个黔婆梦,梦中的黔婆告诉他:“悲欢离合都是兴亡之事,兴必有时,亡必有时。
”这个梦启发了文天祥的智慧,使他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了坚定的抗争,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故事七:韩愈的正直韩愈是唐代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主张反对腐败和贪污行为。
据说有一次他在做官时发现了一位被贪官虐待的妇女,他勇敢地站出来为妇女讨公道。
韩愈的坚持正直和勇敢行为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故事八:唐僧的修行唐僧是《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他带领着孙悟空等人去西天取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大全【篇一】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没有伯乐,只能怀才不遇。
北宋嘉祐年间,士人刘几多次在国子监考试中得第一名。
因他文章中诡谲险怪的文句迭出,学子们纷纷仿效,一时形成了怪异浮华的风气。
欧阳修很讨厌这种文风,总想整肃一下。
这年,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规定凡是写艰涩险怪文章的考生一概不取。
有个考生在文章中这样写:“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
”意思是:天地初分时,万物始生长,伟人方问世。
欧阳修想:“这个人一定就是刘几!”于是戏谑地在其后续写道:“秀才剌,试官刷。
”意思是:你秀才的文章违背事理,考官就把你刷掉!还用大红笔把文章从头到尾横涂一道,称作“红勒帛”,批上“大纰缪”三个字张榜公布。
后来发现这个人果然就是刘几。
考场文风所以发生了改变,大家都学着写内容充实、朴素的文章了。
过了几年,欧阳修担任廷试考官,发现刘几又来参加考试。
欧阳修说:“清除邪恶一定要彻底,今天一定要狠狠斥责这些个轻浮学子,以便铲除文坛祸患。
”他发现一个考生写的《尧舜性仁赋》,其中一句:“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
”意思是:所以能得宁静就能够养生,能够比五帝还高寿;如果易冲动而莽撞,就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惩罚。
欧阳修便将这个考生定为第一名。
等到张榜公布时,发现考生叫刘辉。
有人告诉欧阳修,刘辉就是刘几,为了彻底改变文风,他连名字也改了。
欧阳修很感动。
欧阳修通过大力改革文风,发现了很多人才,经过他的提拔,一个个都成了名家,其中就有王安石、苏轼和苏辙。
【篇二】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十二岁就有了功名,少年时便名冠一时,很受当地人们的尊重。
有一天,镇上一位老绅士病故,丧主特派家人去请少年汤显祖写祭文。
可偏偏另一个村子里有位老农做寿,其子女也来请他去写寿联。
显祖一想,按理说,死者为大;可按情论,死者停灵多日,一篇祭文只要在出殡前写毕就可,而做寿却只能在当天宴宾客时使用,何况眼下寿星家生活艰难,拿不出什么润笔费,我小小年纪,不可势利。
就回答那家丧主,他迟一天到,肯定误不了事的。
说完,汤显祖先去了寿星家把寿联写完,这才连夜往镇上赶。
再说镇上那家,因为家产富有,来吊唁的亲朋众多。
其中一位远亲狂生,自恃有些文才,听说要等个什么汤显祖来写祭文,不由冷笑道:“一篇祭文,区区小事,拿什么架子。
”他吩咐仆人笔墨伺候,铺开宣纸,洋洋洒洒,直写到次日天明。
正自鸣得意呢,汤显祖来了。
狂生没料到这么小的孩子也敢舞文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当地好事的就怂恿汤显祖也写一篇。
汤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陈词滥调,矫揉造作,全无真意,心中很不以为然。
也是年轻气盛,便不客气,只见他略一思索,拿起笔来,几乎是一气呵成,惊得众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见了,自知技不如人,只好甘拜下风。
狂生拿起自己熬了一夜心血写成的东西,请汤显祖评点。
满以为汤多少会夸赞几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
哪知道汤显祖仅仅在结尾空白处写了一句曲词:“他去也,怎把心儿放。
”狂生起先以为汤显祖是补充去世人心态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细一琢磨,才悟出原来人家写的是一字谜,这个字就是对他文章的评价,那脸刷地就红了,心想,幸亏没求人家说出来……【篇三】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郭子仪是历有名的唐朝大将,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765年,曾为唐朝节度使的仆固怀恩唆使回纥和吐蕃两族的首领对唐朝发动叛变。
十几万大军气势汹汹大举向唐都长安进攻,一直打到长安北边的泾阳。
长安危在旦夕,朝野上下一片慌乱。
这时,郭子仪正在泾阳镇守,但他只有两万多军队,与敌军人数差别太大了。
郭子仪下令坚守阵地,不准同敌军交锋。
营帐内,郭子仪与将领们商讨破敌的办法,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打探情况的侦察兵报告了一个好消息,说仆固怀恩暴病身亡。
吐蕃、回纥已经分开扎寨,闹得很不团结。
郭子仪听后,心头一喜,机会来了,回纥与吐蕃内部矛盾极深,他决定采用分化瓦解的方法。
郭子仪派手下的大将李光瓒去见回纥王,说郭子仪愿意和回纥王一道攻打吐蕃。
回纥王听说郭子仪还活着,半信半疑:“先前仆固怀恩说郭公已被奸人害死了,你不是骗我吧?如果他还活着,你能让我见见他吗?”李光瓒把情况向郭子仪汇报了。
郭子仪听后,对众将领说:“眼下敌我力量悬殊,难以用武力取胜。
从前我和回纥有很深的交情,不如我去说服他们退兵。
”将士们担心他的安危,主张选500名精锐骑兵随身保护他。
郭子仪坚决拒绝,“这样做,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郭子仪就要动身,儿子郭晞拦住父亲的马劝道:“他们是虎狼,父亲是三军元帅,怎么能够把自己送入虎口呢?”郭子仪说:“当前要是开战,不光咱们父子性命难保,而且整个国家也难免遭殃。
与其坐着等死,不如去同回纥谈判。
万一不成功,我也算捐躯报国了。
”郭晞不听,拉住马缰不放,郭子仪扬起马鞭,在儿子手上猛击一鞭,喝道:“走开。
”跃马出了军营,直奔回纥军营。
看到郭子仪,回纥人大惊,回纥王出来了,弯弓搭箭站立在军营前。
郭子仪来到回纥军营门前,不慌不忙翻身下马,摘下头盔,脱去铁甲,放下刀枪,向回纥营中走去。
回纥王也连忙放下弓箭走出来迎接。
郭子仪握着回纥王的手说:“你们替唐朝立过大功,唐朝也对你们不薄,为什么违背盟约,向唐朝进攻呢?”回纥王原本也不愿意和唐朝作对,听了郭子仪的一席话,答道:“我们是受了仆固怀恩的骗了,他说皇帝已死,郭令公你已被奸人所害,所以,我们才跟着他进犯长安。
”“仆固怀恩是个叛贼,遭人唾骂,像他这样不知廉耻的人,能替你们做出什么好事呢?”郭子仪说。
回纥王有些胆怯了,说:“郭令公说得有道理,我们哪敢与唐军作对呢?”郭子仪见事已成,喜上心头,但仍然不动声色,劝回纥王道:“吐蕃王不讲道义,趁唐朝有乱党,便抢占土地,掠夺财物。
如果你们肯和唐军合作,一道打败吐蕃,唐朝就把吐蕃抢去的东西全部送给你们,千万不要错过良机啊!”回纥王既感激又羞愧:“令公的话开导了我,我愿协助唐军,立功赎罪。
”回纥王设下酒宴款待郭子仪,酒席上,两人举杯盟誓,一定精诚合作。
吐蕃王得到这个消息,连夜带着队伍逃跑。
郭子仪派精兵同回纥兵一道追击,大败吐蕃军。
不久,回纥也撤兵西去。
就这样,郭子仪用他的智慧与胆略瓦解了回纥与吐蕃的联盟,长安之危也就顺利解除了。
【篇四】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
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
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很多书信。
这名心腹拆开其中一封,看了几眼,立刻脸色大变。
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吧。
”“烧掉?主公,您不该照着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心腹惊疑道。
曹操摇摇头:“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
与袁绍勾结仅仅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啊。
”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的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
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
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
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篇五】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受一位挚友之托,写了一篇题为《昼锦堂记》的文章。
欧阳修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把文章写好后,便命一差官骑马给友人送去。
不过到了晚上,欧阳修突然想起了什么,马上命令一个仆人道:“你赶快骑快马去追那送文章的差官,让他把文章带回来!”“老爷,那差官已到百里之外了,现在又是晚上,哪能追得上呀!”那仆人说道。
“无论如何你也要追上他,即使我那文章已经送到,也得设法取回来!”看见主人态度如此坚决,仆人就急忙骑上马,走捷径,抄小道,拼命追赶,最后总算追上差官,把文章带了回来。
欧阳修为何一定要把文章追回呢?原来是为了添上两个“而”字。
《昼锦堂记》开头有这样两句:“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原稿中没有这两个“而”字,欧阳修将文章追回,就是为了把它添上去。
为了添两个字,竟如此劳神费力,是小题大作吗?不是。
虽然不添这两个字,文章开头也并无语病,但添上后,文章的语气便与原文大有区别,即由直而曲,由急而缓,表现出欧阳修文章曲折舒缓的艺术风格。
欧阳修严谨的创作态度堪称我们学习的楷模。
文学家尚能如此,作为小学生,我们更要从小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努力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