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儿童乐园(新课)北师大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14、15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渐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节课中学生已经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单。
而本节课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而且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并感知加法与乘法的联系、区别。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师: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谁能解答?(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课件,板书算式)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有: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的加数。
你有什么发现?同桌讨论,汇报,教师适实帮助指导。
小结:说得很好。
我们可以根据加数的特点将这些加法算式分为两类。
一类是像左边1+2+4=7这类加法算式,它的加数是不同的。
另一类是像右边这些算式,每一道算式的加数都相同。
(点课件:加数相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
(师板书课题“儿童乐园”)(二)初步认识乘法。
1、引出乘法(点课件)仔细观察2+2+2+2=8这道连加算式,在这道算式中这些加数都是几?有几个2相加?生:有4个2相加。
师:那4就是相同加数,2的个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儿童乐园》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儿童乐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儿童乐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认识图形,包括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二是图形的拼组。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图形的拼组和空间观念的培养仍需进一步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发现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学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组。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实际操作,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并拼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基本图形进行拼组,培养空间想象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拼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图形。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儿童乐园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乐园中的各种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实际操作,掌握这些图形的拼组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拼图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图形拼组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图形的名称和拼组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包括对图形知识的掌握和拼组能力的提高;二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2《儿童乐园》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2《儿童乐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儿童乐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对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或者一个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方式,呈现一些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五单元“认识数字4和5”。
我们将通过“儿童乐园”这个实践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字4和5的概念,学会用数字4和5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排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儿童乐园的情境中,感知和理解数字4和5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数字4和5进行计数和排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字4和5的概念,学会用数字4和5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排序。
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字4和5进行复杂情境下的计数和排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片、课件、儿童乐园场景图、数字卡片。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幻灯片展示儿童乐园的场景图,引导学生关注场景中的各种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字4和5的概念,教授学生用数字4和5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排序。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儿童乐园的场景,用数字4和5进行计数和排序,并将结果用彩笔在场景图上标注出来。
4. 讲解: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字4和5的概念。
5. 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以儿童乐园的场景为背景,突出数字4和5的概念,简洁明了地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数字4和5,给你的儿童乐园场景进行计数和排序,并将结果标注在场景图上。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儿童乐园这个实践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字4和5的概念,学会用数字4和5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排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2《儿童乐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3.2《儿童乐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走进“儿童乐园”,通过探究乐园中的各种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2节《儿童乐园》。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儿童乐园中的情境,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数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儿童乐园中的情境,找出其中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儿童乐园图片、教学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乐园门票、铅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乐园门票,引导学生观察门票上的信息,如数字、图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乐园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分组观察和分析乐园中的情境,如过山车、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数学问题,如过山车有多少个座位、旋转木马有多少个座位等。
3.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乐园中的数学问题。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数数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的数学问题,如商场里的电梯有多少级、学校的教室有多少个座位等,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儿童乐园1. 观察乐园情境2. 找出数学问题3. 运用数数方法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1. 题目:数一数,写一写请同学们回家后,数一数家里的家具数量,并写下来。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儿童乐园》。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货币(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货币计算以及运用货币进行购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能够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货币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加减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货币进行购物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民币的计算和运用。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学会简单的货币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真实币值、PPT、购物场景图片。
学具:模拟人民币、计算器、购物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儿童乐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乐园中的购物场景,提出问题:“在儿童乐园购物时,我们需要用到什么?”2. 讲解:介绍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各种面值,让学生认识并学会区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 实践操作:a. 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使用模拟人民币进行购物,练习找零。
b. 讲解简单的货币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加减运算。
5. 课堂检测:发放购物清单,让学生独立完成购物任务,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五章儿童乐园2. 板书内容:a. 人民币的认识:各种面值及其图案。
b. 简单的货币计算方法:加法和减法运算。
c. 购物场景:展示购物清单和模拟人民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第1、2、3题。
答案:第1题:请列举出你所认识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第2题:小明去儿童乐园购物,买了一个冰淇淋(3元)和一顶帽子(5元),他给了售货员10元,请计算他应该找回多少钱。
第3题:小华去儿童乐园购物,买了一个玩具汽车(20元)和一本故事书(15元),他给了售货员50元,请计算他应该找回多少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购物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有趣的图形》,涉及《儿童乐园》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长方形、正方形拼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正确区分这两种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拼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拼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形、正方形的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长方形、正方形的彩色纸片,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儿童乐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长方形的特征(2)学习正方形的特征(3)长方形、正方形的应用①教师出示一些生活用品,让学生判断它们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拼图。
4. 随堂练习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进行拼图练习。
(2)提出拓展问题:“除了用长方形、正方形拼图,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拼图方法吗?”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2. 正方形的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 长方形、正方形的应用:生活用品、拼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长方形、正方形拼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应用。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拼图过程中的表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2《儿童乐园》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2《儿童乐园》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儿童乐园》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二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儿童乐园,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平移现象。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操作材料,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图形变换知识,对平移、旋转等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和应用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平移现象,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并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平移现象,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材料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儿童乐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回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观察和操作教材中的图片和模型,体验平移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性质。
3.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游乐园的布局等。
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儿童乐园》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儿童乐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有趣的几何图形》中的《儿童乐园》。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及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征,并能够区分它们。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三角板等。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直尺、三角板、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儿童乐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2)教师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进行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教材第53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探索三角形的性质(2)教师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进行例题讲解。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性质。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其他几何图形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3. 三角形的特征和稳定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第54页第1、2题。
(2)结合生活实际,找一找、画一画你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 答案:(1)第1题: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2)第2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和性质。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儿童乐园》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入儿童乐园中的各种游乐设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计算两个一位数的加法;2. 计算两个一位数的减法;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能够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儿童乐园的情境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计算两个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数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两个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儿童乐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
2.学具:学生自带玩具(如小汽车、悠悠球等)。
3.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儿童乐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乐园中的各种游乐设施。
提问:“你们最喜欢儿童乐园的哪个地方?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如:“小明买了一辆小汽车,花了9元。
他又买了一瓶饮料,花了3元。
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发现问题是要求计算两个数的和。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如何计算小明花的钱数。
每组派代表进行演示,讲解他们的计算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儿童乐园》北师大版
举例:通过儿童乐园购物情景,让学生理解1元等于10角,进行简单的货币换算。
2.教学难点
(1)数位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数位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数位的直观认识。
突破方法:使用计数棒、数位表等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整数1-100的认识、大小比较、加减运算以及货币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整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整数的大小比较环节,学生们对数轴的使用还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数轴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设计更多有关数轴的游戏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轴的运用。
在加减运算环节,学生们对基本的运算方法掌握得还不错,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然会犯错误。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将抽象的运算应用于具体问题时,思路还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算技能。
(2)整数大小的比较:能够熟练运用数轴进行比较,理解数轴上数的大小关系。
举例:在数轴上比较数字“32”和“46”,理解“46”在“32”的右侧,表示“46”大于“32”。
(3)加减法运算: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运用加法解决“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5个,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等问题。
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儿童乐园》教案
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儿童乐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教材第四章《几何图形》的第三节《儿童乐园》。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点;学会使用图形拼组,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这三种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拼组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图形拼组进行创意设计,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卡片,磁性黑板,直尺,圆规。
2. 学具: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卡片,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一个儿童乐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物体。
2. 新课导入(10分钟)(1)通过提问,让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基本特征。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如何使用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卡片进行拼组。
(2)展示一个例题,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学具进行图形拼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展示与评价(10分钟)6. 知识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快速识别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图形的特征及其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童乐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 板书内容:(1)长方形的特征: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圆形的特征: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半径相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卡片各4张,拼出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儿童乐园》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儿童乐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儿童乐园》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对数字和简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分数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图片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实物教具,以及数学活动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儿童乐园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新课引入:通过展示分数的实例,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3.教学展开: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分数的应用。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分数卡片、解决实际问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拓展:通过总结分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儿童乐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儿童乐园》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的主题,主要涉及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简单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的分类和命名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特征,并进行准确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儿童乐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几何图形。
3.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平面几何图形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儿童乐园,引导学生观察乐园中的各种图形,如城堡、滑梯、秋千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看到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平面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种图形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分类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通过竞赛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我们所学的图形分类知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儿童乐园》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涉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本章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三节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但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PPT,包含故事、图片、例子等。
2.数学卡片:准备10以内的数字卡片,用于游戏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中包含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初步感知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2《儿童乐园》课件(共12张PPT)
4 × 6 = 24(人) 6 × 4 = 24(人)Fra bibliotek6节车厢
答:一共有24人。
4个人
巩固练习
9+9+9+9+9+9+9表示( )个( )相加,列乘法算式 是( )×( )或( )×( )。
3+3+3+3写成乘法算式:( )×( )或( )×( )。
5+5+5写成乘法算式:( )×( )或( )×( )。
巩固练习
读一读 4×3=12 5×3=15
7×3=21 6×2=12
5×5=25 3×2=6
巩固练习
一共有多少只鸟?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 )=( )(只)
感谢 欣赏
个问题的呢? 答:一共有8人。
合作探究
➢ 8架小飞机有多少人?
2+2+2+2+2+2+2+2= 16(人)
答:一共有16人。
你能帮助笑笑解 决这个难题吗?
这个式子太麻烦 了,怎样可以简 单一点呢?
合作探究
视察这个加法算 式,你发现了什 么?
2+2+2+2+2+2+2+2= 16
加数相同,都是2
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第三 单元
儿童乐园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情景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 暑假去哪里玩了?
合作探究
4架飞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
你能从图中获得 哪些数学信息? 可以提出哪些数 学问题?
6节车厢,每节车厢有4个人。
合作探究
➢ 坐小飞机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
2《儿童乐园》(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2《儿童乐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数学符号“+”和“=”2.熟练掌握加数加和的概念3.能够根据题意正确地使用加法运算符号4.意识到加法是可交换的教学重点1.数学符号“+”和“=”的认知2.加数、和的概念理解3.正确地使用加法运算符号教学难点1.意识到加法是可交换的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引领关注:老师拿一些水果和零食,问课堂上的小朋友们各拿了几个,然后将这些数合在一起,让孩子们算出一共拿了多少个。
2.提出问题:老师放一个动画片,在动画片中,小朋友们在一个乐园里玩,老师提问:如果小明、小红和小李一共玩了3遍幸运轮盘,一共转了多少次?2. 学习新知识1.学习新知识前的准备:老师在黑板上画出“ + ”和“ = ”符号。
2.学习新知识:老师通过黑板教学向孩子们讲解符号“ + ”和“ = ”的意义,并且解释了加数、和的概念。
–符号“+”表示“加”;–符号“=”表示“等于”;–加数:加法式中加号(+)后的两个数,称为加数;–和:加法式中等号(=)左边的数叫做和。
3. 练习新知识1.老师提供课前准备好的小学生生活中的加法练习方法,要求孩子们在自己的小黑板上描写出来,并且在描写的情况下回答出相应的答案。
2.老师用ppt放映形式展示多个加法运算的题目,让孩子们逐一作答,并讲解运算的方法。
–例子:小朋友们玩足球游戏,第一名队友射进了3枚球,第二名队友射进了4枚球,可是小鹤呢?老师需求小朋友们算出小鹤“应该”射进几个球才能跟其他队员一起庆祝胜利呢?–老师会手绘表格来帮助学生算题,如下所示:射球的队友数量第一名3第二名4小鹤4. 巩固新知识1.巩固练习:让孩子们自己上台演示加法运算。
2.教师点名、请同学举手回答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举一反三”。
教学反思1.设计本课程的主题是“儿童乐园”,以贴近儿童的生活,让他们易于理解和接受。
既可以理解加法是什么,又可以理解加法运算符号和加数、和的概念,如此可以使学生更好掌握知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有趣图形》,详细内容为《儿童乐园》一课。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能够辨别这两种图形,并掌握它们周长公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能够识别并描述它们;学会使用直尺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周长计算。
难点:周长公式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
学具:直尺、剪刀、彩纸、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儿童乐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长方形和正方形。
(2)提问:你们在儿童乐园里还见过哪些长方形和正方形?2. 例题讲解(1)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介绍周长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卡片上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描述它们特征。
(2)测量并计算给定图形周长。
4.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5. 巩固拓展(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正方形特征: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周长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描述它们特征。
(2)计算给定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儿童乐园 (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儿童乐园的概念,通过场景模拟帮助学生理解乐园各项设施的概念和特点;2.学生应能够在儿童乐园中行走,认识方向概念,理解东南西北;3.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和描述儿童乐园的位置、形状、大小等;4.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识别乐园设施、制作漂亮的乐园地图;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儿童乐园的定义1.可以通过课前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来引起学生对儿童乐园的兴趣;2.玩一些简单的园艺游戏,例如泡泡堡、铁管滑梯、蹦床、沙盘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儿童乐园的设施和特点。
第二步:让学生行走进入儿童乐园1.利用图片、视频等模拟儿童乐园中的场景;2.引导学生进入儿童乐园,介绍乐园中的各项设施;3.通过演示、实践,让学生了解儿童乐园中的行走方向,理解东南西北方向的概念。
第三步:使用数学语言描述乐园中的设施1.带领学生回顾数学中的位置概念;2.运用乐园设施的具体案例,进行位置概念的讲解;3.引导学生描述乐园中不同设施的大小、形状、位置等信息,让学生练习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和描述空间概念。
第四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乐园地图1.引导学生整合所学知识,从乐园中选择几个设施,描述设施的位置、形状、大小、特点等,制作一个漂亮的乐园地图。
2.让学生彼此交换地图,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学评估1.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2.学生制作的乐园地图的质量;3.学生对于乐园设施相关信息的描述和表达的准确度;4.学生对于西南东北方向概念的把握。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儿童乐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关于位置概念、空间概念和方向概念等相关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漂亮的地图。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4+4+4+4=24 (人) (人 4 × 6 = 24 (人) 人
或
6 × 4 = 24 (人) 人
每节车厢坐4 每节车厢坐 节车厢, 人,有6节车厢 有 节车厢 6从哪里来? 从哪里来? 从哪里来 就是6个 ? 就是 个4。 4从哪里来。 从哪里来? 从哪里来
几个相同的数相加, 几个相同的数相加 用乘法表示更简便。 用乘法表示更简便。
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有多少人
人 加法算式: 加法算式 5+5+5=15(人) × 人 乘法算式: 乘法算式 5×3=15(人) 3×5=15(人) × 人
有多少个? 有多少个?
加法算式: 加法算式: 4+4+4+4+4 =20(个) ( ( × ( 乘法算式: × 乘法算式 4×5=20(个) 5×4=20(个)
你能提出哪些数 学问题? 学问题
有多少人坐飞机? 有多少人坐飞机? 2+2+2+2=8(人) 人
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 个 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 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
2 × 4 = 8(人) 人
乘 乘 乘 数 号 数
或
读作:2乘4
积
读作:4乘2
4 × 2 = 8(人) 人
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小 结
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表示更简便。 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表示更简便。大 家对这个结论有什么想法?怎么使用? 家对这个结论有什么想法?怎么使用?
椅子上坐了多少人? 椅子上坐了多少人
1+2+3=6 (人) 人
能用乘法表示吗?
不能
3+3+3+3=12(只) 只 加法算式: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乘法算式 4×3=12(只) × 只 3×4=12(只) × 只
加法算式: 加法算式
7+7=14(个) 个 2×7=14(个) × 个
个 乘法算式: × 多少个
个 加法算式: 加法算式 3+3+3+3=12(个) × 个 乘法算式: 3×4=12(个) 乘法算式 4×3=12(个) × 个
一共有多少只? 一共有多少只
2+2+2+2=8(只) 只 加法算式: 加法算式 只 乘法算式: × 乘法算式 2×4=8(只) 4×2=8(只) ×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