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1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专题
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实验题(一)测密度1、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
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顺序如图(甲)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3= g;(2)由三次测量结果可知,水的质量m水= g,酱油的体积V油= cm3;(3)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酱油的密度ρ油= kg/m3。
2、小铃为了鉴别一工艺品是否铜做的,做了以下实验:(a)称出工艺品的质量,如图所示.(b)A、B两量筒分别装上30mL的水.(c)把工艺品放入A量筒,如图.(d)把与工艺品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放入B量筒,如图,问:(1)工艺品的质量m= g.(2)实心铜块的体积V= cm3.图中铜块所受浮力F=N.(水密度ρ=1×103kg/m3,g=10N/kg)(3)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工艺品的体积比铜块的体积、密度比铜的密度.(选填“大”、“小”).(4)小铃根据工艺品的密度与铜的密度不等而得出工艺品不是铜做的结论.此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3、在物理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选器材测量生活中一些物品的密度。
(1)小帆带来了妈妈的玛瑙手链,利用天平、量筒(装有适量水)、细线来测量手链的密度。
他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右侧,此时应该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填“左”或“右”),直至横梁平衡。
②测量手链的质量。
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手链的质量是m=______g.③测量手链的体积。
将手链用细线系好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则手链的体积V=______cm3。
④小帆算出手链的密度为______g/cm3。
(2)老师为了培养他设计实验的能力,把量筒和水取走,给了他一些牛奶和一个烧杯,让他利用如图丙所示器材,并以手链的体积V做为已知量,测出牛奶的密度。
八年级实验专题复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实验专题复习(一)1.请写出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所揭示的物理道理:2.如图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塑料球的作用是3.如图甲木块的长度读数为cm;用温度计测出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如图乙,示数为.4.如图所示,陈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绕在两手的食指上。
(1)用食指堵住双耳,敲打衣架,此时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入到人耳的,听到的声音响度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拔出两个食指,保持衣架的位置不变,用相同的力敲打衣架,此时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入到人耳的,听到的声音响度_______ (选填“大”或“小”);(3)陈明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保持衣架位置和敲打的力相同,这是采用____________法进行实验。
5.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①小明的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_ .②他改正错误后,当水温上升到84℃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第4题腾3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时间/min 0 1 2 3 4 5 67温度/℃84 88 96 98 98 98 98该读数为℃。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③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了大量的白气,白气的实质是______(水蒸气、水珠),其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
④小华做此实验时,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6.在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经历中,我们所经历的如下探究中,与“测量细铜丝直径”方法相同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分)①装满水的玻璃杯还放多少大头针②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③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④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⑤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⑥测一测你的听觉的频率范围⑦观察水的沸腾⑧探测红光外侧的热效应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⑩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情况7. 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向靠近;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的。
人教版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专题复习(一)教案设计
到底要怎么提问呢?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一起来看第一点。
一、提出问题:(展示图片)2.有一些樟树、桂花树等树的茎上会出现一种下半截是“枯叶”,上半截是绿叶的特殊“枝条”,有同学一看而过,而有的同学却在认真观察,思考:小可想:这“枝条”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呢?小俊想:这种“枝条”肯定是变异了!小欣想:这“枝条”是否是一种特殊植物呢?小策想:这“枝条”可能是人挂上去的装饰?(1)你认为上面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更适合我们进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你看到这种现象后,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一次小珊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色,小珊觉得奇怪,想探究变色的原因,你能帮她提出问题吗?(注:植物呈绿色是因为有叶绿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1、科学性; 2、可探究性。
二、作出假设:4.某兴趣小组在做“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的实验时,有四位同学做出了自己的假设:甲同学:馒头块被牙齿嚼碎是不是被消化。
乙同学:细嚼慢咽是为了保持自己的风度,和消化无关。
丙同学:淀粉在口腔中能够被唾液消化。
丁同学:不同量的唾液对淀粉消化有影响。
(1)你认为这四种假设中,最好的是_____。
(2)你还可以作出怎样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做这个题时,是这样作答的,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5.【探究情景】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以下的探究实验。
八年级(下)期末复习---实验
八年级(下)期末复习--实验一.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它同“测小灯泡功率”一样,几乎集中了初中电学的所有重点知识。
如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电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故障,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表格的设计等。
一、基础知识1.实验的依据:R=U/I 2.测量的物理量:U ,I 3.实验电路图: 4.实验的步骤:5.数据的记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7.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用滑动变阻器或电池个数。
二、例题:阅读短文,并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 :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猜想B :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猜想C :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的电流不变。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用定值电阻和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及有关的实验器材,设计了电路,按实验要求分别测出有关的物理量。
(1)为了完成该实验,需要的测量仪表是 、 。
二、例题: 1、按右图所示电路对额定电压为3.8V 的小灯泡进行实验时,测得五组数据,并记录在表中,同时记录了小灯泡亮度变化情况。
请你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
回答以下问题:(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2)小灯泡亮度变化规律是 (3)除了表格中列出的数据和现象外,你还能发现的问题是 。
答案:(1)1.178(2)小灯泡的电压越大,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的亮度越亮。
(3)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2、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 (所用灯泡的额定电压U 0=3.8V):(1)王强小组采用图1所示的方案,这种测量方法叫做_________;测量时发现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都不亮,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电压表示数约为6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3.8V ,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W ;(2)姚远小组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中电源电压未知,电阻R 的阻值已知): 实验步骤:①电路如图3所示,请你按电路图在图4中用笔画线连好电路; ②开关S 拨到位置1,移动滑片P 至任一位置,读出电流表示数I 1; ③开关S 拨到位置2,滑片P 位置不动,读出电流表示数I 2。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训练--实验专题
苏科版物理八上期末复习训练--实验专题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 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它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 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 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能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弹起。
(4) 如图丁所示,在空气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会发现声音将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这个实验用到的一种物理方法是。
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在一起做”土电话”实验:(1) ”土电话”能够传声,说明声音能在中传播。
(2) 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比传声性能好。
(3) 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停止,停止。
(4) 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其原因是松弛的线(填”易"或”不易”)传声。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 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2) 水温升高到90∘C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直到水沸腾。
时间/min012345678温度/∘C9092949697989898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水的温度应为℃;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丙中(选填“C”或“D”)图所示;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1):化学实验
初中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一)复习纲要第一部分 使用仪器和实验操作技能第二部分 气体的制取和物质的鉴别1.气体制取2.物质的鉴别第三部分 几个重要实验(二)解题指导例1 实验室用铁、氧化铜、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A.Fe −−→−42SO H H 2−−→−CuOCuB.CuO −−→−42SO H CuSO 4−→−FeCu 两个实验方案中,最好的是 ,理由是 .思路指导:实验设计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1.原理要符合客观事实2.条件、步骤简单,所需仪器少.3.制取成本低,既无药品损耗或损耗少.4.副产品不污染环境或污染少.根据以上要求判断:最好的是B ,理由是:A 中制Fe 制H 2,再用H 2还原CuO ,有样品省耗,且反应条件需加热,消耗能源.例2 用下列装置验证某混合气体一定含有H 2O 、CO 2、CO 、H 2四种气体(假若每步操作中,参加反应的气体都完全反应或吸收).要求验证过程中不得逸出有毒气体.(1)验证CO 2存在的操作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 装置(填A 、B 、C 、D 、E ,下同).确证CO 2存在的现象是 . (2)验证H 2O 存在的操作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 装置,确证H 2O 存在的现象是 .(3)某学生用下列操作来验证CO 和H 2: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⑤、⑥接④、③接①、②接⑧、⑦接⑨.问该学生根据实验现象:①能否验证H 2存在,为什么?②能否验证CO 存在,为什么?思路指导:实验室制备的气体一般含有一定的水蒸气和杂质,而通过水溶液除杂质得到的气体也带有一定的水蒸气.因此,除水一般在后,而鉴定水的存在在前,鉴定水一般用无水CuSO 4.因此,要证明H 2O 、CO 2、CO 、H 2的存在,其顺序应为:鉴定H 2O→鉴定CO 2→除CO 2→除H 2O→将H 2、CO 转化成CO 2,H 2O→鉴定H 2O→鉴定CO 2→尾气处理.则装置顺序为E→D→C→B→A→E→D→尾气处理,在洗气装置中要注意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即“长进短出”.解:1.D 石灰水变浑浊2.E CuSO 4由白变蓝3.① 不能 因为反应过程中带入水蒸气干扰对H 2的检验.② 能 在排出CO 2干扰后通过灼热CuO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 2证明了CO 的存在.【同步达纲练习】一、选择题1.量取15mL溶液时,最好选用下列哪种规格的量筒( )A.10mLB.20mLC.50LD.100mL2.下列各组中的气体,都可用NaOH固体进行干燥的是( )A.H2、O2、N2B.CO、CO2、SO2C. H2、CO、O2 B.CO2、HCl、N23.洗涤附有不溶性碳酸盐的玻璃仪器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用自来水冲洗B.用稀盐酸冲洗C.用烧碱溶液冲洗D.用稀盐酸溶解后,再用蒸馏水冲洗4.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硝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能观察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钙溶液C.硫酸钠溶液D.氯化钾溶液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的火焰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B.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C.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有气泡排出就立即进行收集D.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烧碱时,应将烧碱放在左盘的纸上6.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0g80%的氯化钠溶液时,一般有四个操作步骤: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量取.下列各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7.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般有六个操作步骤: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移出水面.下列各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A.③④①⑤②⑥B.④③①⑤②⑥C.④③①⑤⑥②D.③④①⑤⑥②8.某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将药品和砝码的左、右位置放颠倒了,待天平达到平衡时,托盘上的砝码为10g,游码放在标尺的0.5g处.该学生称得的固体物质的实验质量应当是( )A.10.5gB.9.5gC.10gD.11g9.用浓盐酸配制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已知浓、稀盐酸的密度)是( )A.量筒、玻璃棒、烧杯B.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C.量筒、烧杯、漏斗D.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10.区别一氧化碳和氢气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将这两种气体分别( )A.通入水中,观察其溶解性B.燃烧,使燃烧后的气体产物通入石灰水中C.燃烧时观察火焰的颜色D.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11.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氢气、二氧化碳、水蒸气,采用的方法有:①通过浓硫酸;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③通过氢氧化钠溶液;④通过浓盐酸.采用的方法和操作顺序均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④D.④→①→③12.现有烧杯、试管、量筒、铁架台、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等仪器,不另增加仪器,下列实验无法进行的是( )A.制取氧气B.粗盐提纯C.制取氢气D.配制100g20%的氯化钾溶液13.下列药品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浓盐酸B.浓硫酸C.石灰石D.烧碱14.一位同学在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按下面的方法进行操作,其中有错误的是( )A.将装药品的试管底朝下倾斜B.将药品平铺试管底,以扩大受热面C.先将试管均匀预热,再集中对有药品部位加热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15.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A.酒精灯B.水槽C.集气瓶D.长颈漏斗16.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 )A.一定是硫酸或硫酸盐溶液B.肯定不是硫酸,也不是硫酸盐溶液C.只能是硫酸溶液D.可能是硫酸或硫酸盐溶液,也可能是硝酸银溶液17.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铁杂质,应选用的一种试剂是( )A.NaOH溶液B.BaCl2溶液C.Ba(OH)2溶液D.AgNO3溶液18.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先把玻璃管一端润湿,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橡皮塞内B.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C.制取氧气完毕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气管撤出水面D.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19.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在加热条件下,H2能使CuO逐渐变为红色的铜C.镁带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D.往CuSO4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物20.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再读数时视线偏高,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肯定大于15mLB.肯定小于15mLC.肯定等于15mLD.可能大于或小于15mL21.将氯酸钾与MnO2混合物加热,为了从反应完成后所得固体残留中回收MnO2,供选择的操作步骤有①水洗;②蒸发滤液;③溶解;④加热烘干;⑤过滤.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⑤②①B.③⑤②④C.③⑤①④D.①③⑤④22.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Cl和BaCl2杂质,以得到纯净的NaNO3溶液,应依次加入的一组试剂是( )A.AgNO3溶液、稀H2SO4B.稀H2SO4、AgNO3溶液C.AgNO3溶液、K2SO4溶液D.Na2SO4溶液、AgNO3溶液23.实验室制取氨气时,使用的药品是氯化铵晶体和消石灰,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则与制取氨气时使用的发生装置相同的是( )A.制氢气的发生装置B.制氧气的发生装置C.用H2还原CuO的装置D.制CO2的发生装置24.下列各组物质溶于水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向此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加过量的HNO3后有一部分沉淀溶解.滤出所剩沉淀,向所得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时又产生白色沉淀.符合上述各步实验现象的是( )A.CuSO4、CuCl2、Na2CO3B.K2CO3、Na2SO4、NaNO3C.K2SO4、Na2CO3、NaClD.ZnCl2、Ba(OH)2、Na2SO425.要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Ba(NO3)2杂质,得到较纯净的KN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过滤B.加入适量的K2CO3溶液,过滤C.先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HNO3D.先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二、填空题1.实验室里取用液体药品时,先把试剂瓶的瓶塞拿下来并放在桌面上.取用块状药品时要用 .要把块状药品放入烧瓶时,应先把烧瓶,将药品放在再把烧瓶以免打破烧瓶.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口不能,以免伤人.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部分.3.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开始时应先后,原因是 .待色氧化铜变成色铜后,要结束实验时应先,待生成的铜冷却后再停止,原因是 .4.现有CO和CO2的混合气体,若将此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得到气体;若将此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可得到气体;若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苛性钠溶液,可得到气体.5.下列两个实验中都有错误,请分别指出每个实验中的错误之处:(1)在制取CO2的实验时,有人用一个带有导管的单孔塞和烧瓶作为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他小心地把足量的大理石沿着烧瓶壁轻轻滑入,然后注入过量的稀H2SO4,立即塞紧单孔塞,并迅速将导管伸到倒立在水槽中的集气瓶口下方,进行收集气体.其错误之处是 .(2)学生在用浓硫酸配制一定量的稀硫酸时,先在量筒里准确地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然后小心地加入一定量的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其错误之处是 .6.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已知A气体是H2或CO或CO2,甲装置中的黑色粉末B是CuO或炭粉或两者的混合物,乙装置中∪形管内装有无水CuSO4.试回答下列各问:(1)若在实验中粉末B变红,乙中无水CuSO4粉末未变色,则(填名称)A中不含有,B中一定含有 .(2)若在实验中粉末B未变色,只是质量减少,则A的名称是,B的化学式是 .(3)若要证明粉末B是氧化铜和炭粉的混合物,则A必须是(填名称) ,乙和丙中的实验现象依次是 .(4)若甲装置中发现有木炭参加化学反应,则需在酒精灯上加网罩,其目的是 .(5)若丙中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若在a 处点燃时有火焰产生,则该火焰是 色.7.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1)Cu 粉(CuO)主要步骤:① .② .(2)KCl 溶液(MgSO 4)主要步骤:① .② .8.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述两个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溶液中有SO 42-.甲同学的方案: 溶液−−−−→−溶液加2BaCl 白色沉淀−−−−→−加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乙同学的方案:溶液−−−−→−加足量稀盐酸无沉淀−−−−→−溶液加2BaCl 白色沉淀 试评价上述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甲同学的方案: .乙同学的方案: .9.下图中各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将以上装置的编号及化学方程式填入下表:制取的气体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化学方程式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10.钠(Na)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极易跟氧气、水等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如下:4Na+O 2=2Na 2O2Na+2H 2O =2NaOH+H 2↑(1)若将一块金属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经一系列变化最后得到的物质可能是 ;(2)若将2.3克钠直接放入17.8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11.从铜粉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铜和氧化铜,整个实验需要进行 次过滤操作,第一步加的试剂是 ,过滤后取滤液,第二步向滤液中加入 试剂,可得到蓝色沉淀,第三步将蓝色沉淀 ,即可得到氧化铜.铜粉留在第 次过滤所得的滤渣中,整个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 .12.将N 2、CO 、H 2、CO 2四种气体的混合气体:(1)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石灰水、浓H 2SO 4,最后得到的气体是(2)依次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浓H 2SO 4,最后得到的气体是13.选择适当的物质除去KNO 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杂质,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1)要求只用一种试剂(2)要求用两种试剂14.某学生做完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的实验后,打算从残渣中分离出二氧化锰,并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请将供选择的合适操作和实验仪器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中或横线上.实验操作:A.加热; B.溶解; C.过滤; D.溶液的蒸发; E.用水洗涤二氧化锰.供选择的仪器:①酒精灯;②烧杯;③蒸发皿;④铁架台(带铁圈);⑤试管;⑥镊子;⑦漏斗;⑧玻璃棒;⑨托盘天平.(1)实验步骤:反应残渣第一步 −−→−)(液体与固体的混合物第二步 −−→−)(固体二氧化锰第三步 −−→−)(纯净的二氧化锰(2)第一步需要的仪器是 .第二步需要的仪器是 .第三步需要的仪器是 .15.为测定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称量样品a 克,称量前检查天平是否达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则应将右边的螺线向 (填“左”或“右”)旋转,直到指针在标尺中间,否则实际称量的样品结果将 (填“大于”或“小于”)a 克.(2)溶解产品,溶解时需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3)滴入稍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 2CO 3+Ca(OH)2=CaCO 3↓+2NaOH检验澄清石灰水是否过量的方法是:静置溶液,向上层澄清溶液中滴入1~2滴 ,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4)过滤、洗涤、烘干沉淀,过滤时除需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滤纸外,还要用到的仪器有 .洗涤、烘干沉淀得b 克固体.(5)计算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6.某混合气体由CO2、H2、CO和HCl气体等四种成分组成,试用如图8-13A~E五种装置(每种装置只限使用一次)设计一个实验程序,来证明该混合气体中有H2和CO.(1)混合气体通过这五种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2)混合气体通入A装置前必须通过的目的是;(3)确认混合气体中有H2的实验现象是;(4)确认有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7.稀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我们已经知道,在稀盐酸中存在H2O分子,Cl-离子和H+离子.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研究下面的问题:可能是稀盐酸中哪一种微粒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18.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铜和锌保持各自单质的化学性质)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现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某金黄色金属块是真金还是黄铜,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19.因重金属盐会使人中毒,故电镀厂将废水中所含有的AgNO3、Cu(NO3)、Ba(NO3)2等进行处理,现有两套较好的治污方案:方案一:毗邻的钾肥厂技术员提出,用该厂的产品(各种钾盐)为试剂,用沉淀法可将这三种重金属逐一回收.第一步试剂可除去:第二步加试剂可除去;第三步加试剂可除去最后一种有害物质.方案二:金属加工车间的技术员提出,用本厂切削下的铁与铜废料可回收部分金属,第一步的回收反应是;第二步加另一种金属,可回收得到;第三步是用废酸除去 .20.为了测定石灰石的纯度,特设计下图所示实验,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装置A中导出的气体混有少量的HCl和水蒸气.(1)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接( )接( )接( )接( )接h.(2)除HCl气体只能用而不能用,否则会使测定的纯度偏 .(3)E装置的作用是21.实验室有一瓶氯化钾和氯化钙的混合物,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确定该混合物中氯化钾和氯化钙的质量比,也可制得纯净的氯化钾,根据实验步骤填空:(实验步骤见后)(1)调整零点,若指针偏向左边,应将左边的螺丝向(填左、右) 旋转.(2)某学生用已知质量为Y克的表面皿,称取W克样品,在托盘天平上放入了(W+Y)克砝码,在左盘的表面皿加入样品,这时指针偏向右边,下面该生的操作应该是: .(3)加入的A是:,检验A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4)过滤时,如何使用玻璃棒: .(5)滤液中加入的B物质是,应该加入过量的B物质的理由是:(6)为了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应在最后几滴洗出液中加入,若则表示沉淀已洗净.(7)得到的固体C是 .(8)该混合物中氯化钾和氯化钙质量比的计算式是 .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1.B 2.A、C 3.D 4.B 5.A、B 6.D 7.D 8.B 9.A 10.B 11.B 12.B、D 13.C 14.A 15.C 16.D17.C 18.C 19.D 20.A 21.C 22.D 23.B 24.C 25.B、C二、1.倒;镊子;横放;瓶口;慢慢地竖起来;让药品缓缓地滑到烧瓶底部2.1/3;对着自己和别人;外焰3.通入H2;对CuO部位加热;用H2排尽试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黑;红;停止加热;通入H2;防止灼热的Cu被O2氧化成CuO4.CO2;CO;CO5.(1)不能用H2SO4与大理石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 (2)不能在量筒里进行溶解,不能把水倒入浓H2SO4中11 6.(1) H 2;CuO (2)CO 2;C (3) H 2,白色CuSO 4变成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C 与CuO 在高温下反应,加网罩,使火焰集中,达到高温 (5)Ca(OH)2+CO 2CaCO 3↓+ H 2O ,蓝色或淡蓝色 7.(1)①加足量的稀H 2SO 4或稀HCl 并微热 ②过滤,取滤渣并干燥 (2)①加适量的Ba(OH)2溶液至无沉淀产生②过滤,取滤液8.甲同学的方案,不严密,因为溶液中可能有Ag + 乙同学的方案,严密,加HCl 无沉淀,说明溶液中无Ag +,若有CO 32-也被HCl 反应,因此加BaCl 2产生沉淀,则溶液中一定有SO 42- 9.(略)10.(1) Na 2CO 3 (2)20%11.二 H 2SO 4 NaOH 加热 一 CuO +H 2SO 4CuSO 4+H 2O CuSO 4+2NaOH Cu(OH)2+Na 2SO 4 Cu(OH)2CuO +H 2O 12.(1)N 2 (2)N 2,CO 213.(1)CuSO 4+Ba(OH)2BaSO 4↓+Ca(OH)2↓ (2)CuSO 4+2KOH Cu(OH)2↓+K 2SO 4↓ K 2SO 4+Ba(NO 3)2BaSO 4↓+2KNO 3 14.(1)溶解 过滤 干燥 (2)②⑧;④②⑦⑧;①③④⑧15.(1)左;小于 (2)加快溶解速率 (3)Ca(OH)2(4)玻璃棒,漏斗 (5)a 066.1×100%16.(1)DBAEC (2)D 除混合气体中的CO 2,E 除气体中的H 2O (3)无水CuSO 4由白变蓝 (4)CuO +COCu +CO 2Ca(OH)2+CO 2=CaCO 3↓+H 2O17.(1)取少量蒸馏水于烧管中滴加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H 2O 不能使石蕊变红.(2)取少量NaCl 溶解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Cl -不能使石蕊变红.(3)取少量盐酸于试管中滴加石蕊变红,由于盐酸中Cl -、H 2O 不能使石蕊变红,因此是H +使石蕊试液变红” (或省略第一步,因NaCl 溶液在有Cl -、H 2O)18.取少量金属于试管中加入少量H 2SO 4,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固体中含有锌,则为Cu 、Zn 合金.19.方案一 KCl AgNO 3;K 2SO 4 Ba(NO 3)2 K 2CO 3 Cu(NO 3)2方案二 Cu +2AgNO 32Ag +Cu(NO 3)2 Fe Cu H 2SO 4 Cu 中的Fe 20.(1)a→f→e→b→c→h (2)AgNO 3(HNO 3);NaOH ;偏小 (3)防止空气中的CO 2进入B 使实验结果偏大21.(1)右 (2)向表面皿内加药品使天平平衡.(3)K 2CO 3;溶解澄清后向上面澄清的溶液中滴加K 2CO 3看是否产生沉淀.(4)倾斜靠在三层滤纸上.(5)稀HCl ,使过量的Na 2CO 3充分反应.(6)澄清石灰水,无浑沉现象.(7)CaCO 3 (8)2211.111.1W W W。
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 实验专题
图1初二下期复习实验专题一、长度测量1、如图(1):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2、如图2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
3、如图所示(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cm 。
二、弹簧测力计4、如图3所示,弹簧秤的量程是 牛。
最小分度值是 牛,被测物体所受的重力是 牛。
5、如图4所示,弹簧测力计指针所指的示数是 N 。
读出图5弹簧测力计示数 N图3 图4三、测平均速度图2图3图5图图10 图11 图166、实验: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如图7所示,斜面长1.6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秒。
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秒。
请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1和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 2。
①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 运动。
(填"匀速"或"变速") ②根据上表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
四、声音7、小立在研究声现象时做了如图10的实验探究:他用纸片接触转速一定、齿数不同的齿轮,他发现:齿轮的齿数越多,纸片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
8、如图11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
(3)此实验说明了 。
五、运动和力9、如图16所示,两个磁铁分别放在两个小车上,这两个小车同时反向运动,这个实验说明 。
图2010、 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型,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
理想实验能深刻地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
如图20所示,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是:A 、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B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C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D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在上述步骤中,属于事实的是 ;属于推论的是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分题型复习:实验题一(含解析)
一 、实验探究题1.如图所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分题型复习:实验题一(含解析)示是“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装置。
(1)实验中, AB 棒的材料可能是 (选填“塑料”或“铁”或 “铝”)。
(2)我们可以通过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还可以通 过指针偏转的方向判断 。
(3)闭合开关,实验探究过程记录如表所示:次数 AB 棒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 是否有感应电流 1 静止无 2 沿磁场方向运动(不切割磁感线运动) 无 3切割磁感线运动有根据实验现象, 初步得出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运动, 在该运动过程中,主要将机械能转化为 能。
(4)若将此装置中灵敏电流计换成 ,可进一步探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呢?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当导体 ab 静止悬挂起来后,闭合开关,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说明电路中 (选填“有”或“无”)电流产生。
(2)小芳无意间碰到导体 ab,导体 ab 晃动起来,小明发现电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就说:“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可产生电流。
”但小芳说:“不一定,还要看导体怎样运动。
”为验证猜想,他们继续探究,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序号 磁体摆放方向 ab 运动方向 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1 N 极在上 竖直上下运动 不偏转2 水平向左运动 向右偏转3 水平向右运动 向左偏转4 N 极在下 竖直上下运动 不偏转5 水平向左运动 向左偏转6 水平向右运动 向右偏转分析实验现象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小芳的观点是正确的。
比较第 2、3 次实验现象发现,产生的电流的方向跟 有关;比较第 3、6 次实验现象发现,产生的电流的方向还跟有关。
(3)在整理器材时,小明未断开开关,先撤去蹄形磁铁,有同学发现指针又偏转了!他们再重复刚才的操作,发现电流计的指针都偏转。
请教老师后得知,不论是导体运动还是磁体运动,只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运动,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1.小明在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1)小明在甲图中使用的问题是 。
(2)他将测力计竖直放置,反复几次轻拉挂钩后,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
此测力计的量程是0~ N .若此时他将一个3N 重的物体悬挂于挂钩上,静止后,测力计的示数应 3N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帆调整好了测力计,将某物体悬挂好,物体静止后,指针指在如图丙所示的位G= N 。
2.某校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分析上述的实验数据,第一组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请你对此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作出评价。
(1)评价:结论是否正确: 原因: 第二组:探究“物体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图1就是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设计的表二中。
钩码的个数1 2 3 4 5 钩码的质量(m/10﹣2kg )5 10 15 20 25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0.49 0.98 1.47 1.96 2.45 2。
(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3.如图所示,使一薄钢尺的下端固定。
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 )(b )(c )(d )各图中所F 1=F 3=F 4>F 2,那么:被测物体 形状 重力 橡皮泥 正方形 4.8N 圆形 4.2N 三角形 3.6N(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和图;(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和图;(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和图。
)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法。
4.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在(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路程越长,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实验专题复习题
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 实验专题1.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该实验要求斜面的坡度较 ,这是为了便于 。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3= m/s(5)实验中全程、上半程、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
3、如下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实验说明 。
⑵如乙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塑料球弹起,这个实验说明 , 。
⑶若把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图是 ,原因是 。
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实验专题
实验专题过关训练1、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5)潜艇失事时,艇员用硬物连续敲击潜艇钢板,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这是国际求救信号SOS的电报码)。
救援人员在附近,就可知道潜艇中还有人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翠同学在爸爸车库边上看到竖起的一只装油的铁皮桶,他好奇地在桶不同部位敲了几下,注意到发出的声音有差别。
于是衡衡决定探究为何敲桶不同部位声音有差别?(1)小翠敲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端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于是他明白桶上边发声的音调比桶下边发声的音调 ________ (填“高”或“低”)。
他通过思考判断出:桶内的油是不满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___________。
(2)他继续进行探究,当他敲打桶发声时,用手摸了摸桶壁,感觉桶在动,这说明桶发声的原因是桶壁在_____________,他再根据物理课学到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____有关。
于是他猜想可能是下面装了油,振动时受油的阻碍作用,下部振动得较 ___________,上部没有浸到油,振动就较_________(填“快”或“慢”)导致的桶上、下部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实验专题
初二物理复习:实验专题 姓名:1.小华同学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她利用如图A 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表:(1)在右图中作出弹簧伸长与钩码对弹簧拉力的关系图;(2)小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拉力不大于 N 的情况下,弹簧的 跟钩码的拉力成正比;如果用这根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那么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N 。
(3)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答: , .(4)小华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象,应该是下面 图(填序号)所示的图象.(5)另一组同学在“探究弹簧伸长和外力的关系”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 ,实验是在弹簧弹性限度内进行的.测得外力F 与弹簧的伸长量x 的关系如图E 所示.由图可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2.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测力计拉着物块A ,沿着水平方向做 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与物块A 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是:大小 ,方向 .(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分析图甲、丙,发现F 1<F 3,可以得出结论: 。
(4)如果甲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1,乙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2,实验过程中,关于v 1和v 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A 、v 1一定大于v 2B 、v 1一定小于v 2C 、v 1一定等于v 2D 、v 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 2.3.如图所示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芳在做该实验时,操作的错误是 . 钩码总重/N0 指针位置/cm弹簧伸长/cm 0纠正错误后,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变大/变小/不变).(2)若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要“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关”应该选择一个________(填“长方体”或“正方体”)木块,至少需要通过做_____次实验才能得出较准确的结论。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实验专题复习0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名称】测量物体平均速度【实验原理】ts v。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实验步骤】一、按图组成实验装置:如图。
二、如图,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小车,分别测量小车经过的路程为S 1和S 2所用时间。
数据记录表格。
三、注意事项1.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
2.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3.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4.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实验数据】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 1=t 1=v 1=s 2=t 2=v 2=【分析讨论】1.根据实验数据分别计算路程为s 1和s 2的平均速度。
2.提出问题:(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3)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是匀速运动吗?为什么?(4)斜面顶端的高度对整个测量过程有什么影响?1.(2020·山东泰安)一辆长20m 的货车,以72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m 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s;③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s;④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s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答案】D。
【解析】货车的速度:v =72km/h=20m/s①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s 1=100m-20m=80m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t 1=180m 20m/ss v ==4s 故①错误,②正确;③④货车通过大桥的路程:s 2=100m+20m=120m 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t 2=2120m 20m/ss v ==6s 故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D。
2.(2020·江苏泰州)为测自己的跑步速度,小明在一段长200m 的平直道路起点开始计时,跑到终点停止计时,秒表示数如图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期末复习实验(1)
四、水沸腾实验
1、器材组装:自下而上 2、水沸腾时 气泡特点:气泡由小变大
温度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撤掉酒精灯后水继续沸腾的原因:石棉网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4、缩短加热时间,措施:a、减少水的质量;b、提高水的初温;c、加盖子 5、实验中的错误 a、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液柱液面相平。
6、蜡烛燃烧变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将蜡烛上
移(或透镜下移或光屏下移)即像的移动方向与透镜一致,与蜡烛相反。
三、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等大: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等距: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垂直: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虚像: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用薄玻璃板的原因,厚玻璃板两个面均成像,造成重影。 3、选择与蜡烛 A 完全相同的蜡烛 B(不点燃),使其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得到 像与物大小相等。 4、实验中如论如何移动,蜡烛 B 都与蜡烛 A 的像不能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 桌面不垂直。 5、把白纸换成方格纸,容易判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或位置)关系。 6、实验选用较暗的环境进行较好。
m1 m2 水
固
m固 V固
m0
m0 m1
m2
水
计算密度时的单位换算:
质量( m )
单位:kg g mg
体积(V )
单位: m3 cm3 1m3 1106 cm3 1ml 1cm3
密度( )
单位: kg / m3 g / cm3 1g / cm3 1103 kg / m3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光的折射)
(投影仪)物距 小于 像距
成倒立、放大、实像 下、左右均颠倒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一、牛顿第一定律1.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
(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
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二、二力平衡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
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摩擦力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_和_____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υ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υ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υ3,那么,υ1、υ2、υ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斜面应保持(选填“很小”“较大”或“很大”)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___(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斜面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υAC偏______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做________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5)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υAB=_________m/s。
(6)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下落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 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初二下物理复习实验专题之一
初二物理总复习《实验题》专题之一:一、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1.在研究滑动摩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如图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水平地拉动,且使木块在固定的水平木板上做运动。
根据知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木块所受力的大小。
次数接触面情况压力(N)摩擦力(N)1 木块与木板 6 1.02 木块与木板8 1.33 木块与棉布8 3①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
②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同学们做出了以下实验,甲(木板)乙(木板)丙(棉布)实验情况木块在木板表面木块上放砝码木块在毛巾表面测力计示数(N) 2.0 3.0 2.4这是因为____ _______ ____ ,对比、图,表明摩擦力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对比、图,表明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有一位同学做关于“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他猜想:接触面积的大小会影响摩擦力大小。
现在请你自选实验仪器,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他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仪器:长方体木块(带有小钩)、长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钩码。
如右图,①先把长方体木块____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长方体木块,使它沿木板____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②再把长方体木块的____在木板上,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长方体木块,使它沿木板___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③比较F1与F2的大小:如果F1、F2大小相等,则说明摩擦力与接触面积___关;如果如果F1、F2不相等,则说明摩擦力与接触面积___关。
4、阅读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猜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实验题复习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密度1.下面是小方和小王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小方的方案: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油ρ____________;(2)小王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
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油ρ(3)按_________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4)如图是按小王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实验二:弹簧测力计 2.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表二: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①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大___(选填“大“或“小”).(2)分别使用甲、乙两弹簧制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弹簧测力计,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___(选填“甲”或“乙”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___测力计.(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
实验三:探究牛顿第一定律3.如图,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以相同速度分别滑上三种“路面”,记下小车停下的位置,测出小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路程,并记(1)要想让小车以相同速度滑上“路面”,需控制小车从斜面上_________由静止滑下;(2)通过比较_____,可以判断出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棉布上受到的阻力;(3)如果有一种“路面”材料比玻璃更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路程将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玻璃“路面”上运动的路程;(4)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路面”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___________.实验四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4.如图1所示,是小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1)装置中使用定滑轮是利用它能够__________的特点.(2)当左、右两盘中的砝码质量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桌面上的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小车受到______对平衡力作用.(3)小车处于静止后,保持F1与F2的大小不变,将小车扭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____(选填“保持静止”或“扭转回来”).这一步骤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在__________上的条件.实验五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5.小红和小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1)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_____直线运动,根据____原理,可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二力大小相等,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等于摩擦力.(2)在甲图示数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3)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结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4)比较____两次实验,得出结论: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5)小明仔细观察了小红的实验过程,发现除实验次数少之外,还存在着不足,请你帮小明写出其中一条: __________实验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6.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程度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2)分析比较图____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实验七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7.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内部压强的情境(1)把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2)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3)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从而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____的增加而增大;(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 型管两边液体的_____实验八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8、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1)你觉得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专题1: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
一、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步骤要求
1.对测量仪器进行调节。
(如:调节天平的平衡,弹簧测力计的调零等)
2.组装:
3.对实验前器材的初始状态,实验中应注意的地方要有交代。
4.要表达出控制变量的措施或方法。
5.要表达出改变自变量的措施或方法及自变量的取值个数(变化次数)。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变量的取值个数在2~8个之间,具体个数取决于探究目的和测量工具的功能。
6.要测量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自变量和因变量需要间接测量的其实验步骤参照测定性实验的步骤简要表达。
二、实验数据记录表的教学要求
实验数据记录表的结构:由表头和空格组成。
表头中的物理量一般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时自变量或因变量不能直接测量,此时表头中的物理量还要包括为求自变量或因变量而需要测量的中间变量。
表头中的每个物理量后都要标注单位,格式为: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
空格的个数取决于自变量的取值个数。
例1(2010东城)35.实验桌上提供了6个50g附有挂钩的金属块,0~5N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适量的水和满足实验要求的量筒。
请你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水对物体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写出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例2:西城区35.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如图33所示的金属圆柱体(底面积为S,侧面带有间距均为2cm的刻线),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足够深的水槽、足量的水。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水内部的压强跟水的深度成正比”。
要求:(1)请写出实验步骤。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1)实验步骤:
图33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巩固练习
1、(2011西城)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弹簧一个,钩码一盒,刻度尺一把,铁架台等。
请
你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证明:“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请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记录表:
2、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细长平底试管一支(已知底面积为S)、小汤匙一个、刻度尺一把、大水槽一个(水槽的高度大于小试管的高度)、足量的水、足量的细沙子、天平及配套砝码。
要求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液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
要求: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步骤:
数据记录表:
《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答案:
例1答案:2010年东城: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 o并记录在表格中;
2.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6个金属块的总重为G,并记录在表格中;
3.手提弹簧测力计,使其中的一个金属块浸没水中,且不碰杯壁和杯底,测
出金属块所受拉力F1,测出此时量筒中水和金属块的体积V1,将F1、V1记录在表格中;
4.手提弹簧测力计,使其中的两个金属块浸没水中,且不碰杯壁和杯底,测
出金属块所受拉力F2,测出此时量筒中水和金属块的体积V2,将F2、V2记录在表格中;
5.仿照步骤(4),将3~6个金属块依次浸没水中,且不碰杯壁和杯底,分
别测出为F3~F6;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分别为V3~V6,并记录数据在表格中;
6.根据V排=V-V0和F浮=G-F拉分别计算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1~ V排6及
例2答案:
35.答:(1)实验步骤:(4分)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金属圆柱体的重力G,并将圆柱体底面积S和重力G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部分体积竖直浸在大水槽的水中,静止时由金属圆柱体侧面的刻线读出它浸入水中的深度h,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对金属
圆柱体的拉力F
拉,将h和F
拉
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仿照步骤②,再改变5次金属圆柱体浸在水中的深度,读出各次它浸入水
中的深度h;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各次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拉力F
拉
;将各
次相应的h和F
拉
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利用公式p=F
S =G F
S
拉和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6次金属圆柱体下表面受到
水的压强p,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1分)
巩固练习答案:
1、⑴实验步骤(3分)
①将弹簧挂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原长L0并记录在表格中。
②将砝码挂在弹簧下端,用刻度尺测量弹簧静止时的长度L,把L和砝码的质
量m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挂在弹簧下的砝码数量五次,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弹簧静止时的长度L,
把L和砝码的质量m,相应记录在表格中。
④根据公式F=G=mg,ΔL=L-L0和测量数据,计算出各次弹簧受到的拉力
和弹簧伸长的长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⑵实验数据记录表(1分)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关系
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在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沙子,用刻度尺测出试管的长度h0,用天平测出试管和沙子的总质量m1,并记录在表格中;
(3)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大水槽中,使其竖直漂浮在水面上,不触水槽壁,用刻度尺测出露出水面的长度h1;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再增加试管中的沙子,用天平测出试管和沙子的总质量m2;重复步骤2,测出露出水面的长度h2;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重复实验步骤3,再测出4组数据m3、h3;m4、h4;m5、h5;m6、h6;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用p=F mg
,依次算出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p1、p2、p3、p4、p5、p6。
将
S S
计算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