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庄子的反异化思想
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
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导读:人类通过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努力和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自身更多的自由。
然而,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
人类通过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努力和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自身更多的自由。
然而,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
人类通过各种努力和活动创造出来的成果,往往在给人类增加某些自由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限制和烦恼,或者是只给一部分人增加了自由,而给另一部分人带来了更大的不自由。
这种人类创造活动的事与愿违的现象,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异化(alienation)现象。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能力愈强,成果愈大,人类离自然界也就愈远,人的自然本性也就丧失得愈多。
同样,个人从社会中得到的权利和保障愈多,那么个人受到社会的约束和限制也就愈多。
这就是人类为了生存而面对的一个无法避免的矛盾的现实。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自然和人类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自我异化的过程,不断为自己创造对立面,不断走向自己反面的过程。
老子对这一点似乎有很深的体会,因此他才会说:反者,道之动(40章),把向着反面发展看成是道的一个根本特性。
历史上不同的学派对于这种自然和人类自我异化的必然性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解决方案。
道家老庄对于人与自然的异化和人与社会的异化,都是持批判态度的。
他们认为因顺自然是防止异化、克服异化的最好方法,所以,他们提倡的自然主义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一种反异化的哲学。
老庄因顺自然的学说,首先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
他们认为,人也只是自然中的普通一物,人如果认为自己不同于或优越其他自然物的话,则一定会被自然看成是不祥之物[1]。
老庄也反对人类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对于自然的规律横加干涉和改变。
庄子讲过一个寓言,是说南海之帝鯈和北海之帝忽一起去拜访中央之帝浑沌,浑沌热情周到地款待了他们。
告别之时,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想回报一下浑沌。
他们商量说,人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吃和呼息,可独独浑沌没有,我们来为他打开七窍吧!于是,他们一天给浑沌打开一窍。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10)-庄子文艺美学思想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10)-庄子文艺美学思想10庄子文艺美学思想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一、崇尚自然、反对人为1.庄子的思想里对“人为”的一切均持否定态度,而对“天然”的事物,给予了最大的肯定和赞扬(1)庄子对当时黑暗的现实非常痛恨,抱有一种极为激愤的心情。
他悲观失望,隐居出世,主张回到古朴的先民生活时代去。
(2)他强调“天道自然无为”,“道”是不能以人为力量去改变的自然规律。
他否定人可以掌握自然规律,能动地去改造自然,得出了人只能消极地顺应自然,完全无所作为的结论。
2.他还提出了“绝学”、“弃智”的主张(1)认为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规律,并妨害自己去认识“道”、掌握“道”。
(2)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结论。
3.庄子认为最高最美的艺术,是完全不依赖于人力的天然的艺术,而人为创作的艺术,不仅不能成为最高最美的艺术,而且还会妨害人们去认识和体会天然艺术之美,对人们任其自然的审美意识起一种破坏作用。
4.庄子着重论述了人如何在精神上通过“心斋”与“坐忘”而进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与“道”合一的境界。
(1)人的主观精神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完全与自然同趣,他就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他所创造的艺术,也即是天然的艺术,与天工毫无二致,这时的人工也就是天工了。
(2)这种艺术虽也是人工创造,但因主体精神与自然同化,因而也绝无人工痕迹,而达到天生化成的程度。
这才是庄子论艺术创造的真正的精义所在。
二、天籁、地籁、人籁1.这是三个不同层次的音乐美境界,是按“人力”因素的大小、有无来划分的。
2.人籁是指人们借助于丝竹管弦这些乐器而吹奏出来的声音,它即使再好也属于人为创造,属于最低层次。
3.地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不同孔窍,由于受风的吹动而发出的声音,它们是靠风力的大小而形成不同的声音之美的。
地籁虽没有人的作用,但要依赖于风这个“外力”,所以还不是最自然的。
4.天籁则是众窍的“自鸣”之美,它们各有字迹天生之形,承受自然飘来之风,而发出种种自然之声音。
揭秘庄子的思维方式与逻辑
揭秘庄子的思维方式与逻辑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思维方式与逻辑在其著作《庄子》中得以体现,本文将从庄子的思维方式、逻辑推理以及思辨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庄子的思维方式庄子的思维方式与常人有所不同,他注重超越常规的思考,追求超越人类有限认知的境界。
庄子强调“无为而治”,主张追求自然与自由,摒弃世俗的功利观念。
他认为人类的认知和感知是有限的,所以人们应该超越自身的局限,去寻求更高层次的境界。
庄子的思维方式强调对事物的超越性思考,他以“逍遥游”为例,通过与自然的融合来达到超越自我,超越世俗的目的。
庄子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超验的思维方式,他试图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来超越人类的局限,达到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二、庄子的逻辑推理庄子的逻辑推理方式与传统的逻辑思维有所不同,他倾向于通过比喻、寓言和对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庄子的逻辑推理更加注重思想的启示和哲学的意义,而非逻辑的严谨性。
庄子的逻辑推理方式常常采用对立的手法,通过对比来凸显问题的本质。
例如,他通过“梦蝶”这个寓言,表达了对人生和梦境的思考。
在这个寓言中,庄子将人生比作一场梦,强调了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庄子试图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引导人们超越世俗的追求。
庄子的逻辑推理方式还常常采用比喻的手法,通过类比来说明问题的本质。
例如,他将人生比作一场旅行,强调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通过这种比喻的方式,庄子试图唤起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引导人们超越功利的追求。
三、庄子的思辨方法庄子的思辨方法与传统的辩证思维有所不同,他注重对问题本质的思考,而非对问题表层的分析。
庄子的思辨方法强调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和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庄子的思辨方法常常采用反向思维的方式,通过反其道而行之来达到对问题的思考。
例如,他通过“胡蝶梦”这个寓言,表达了对人生和梦境的思考。
在这个寓言中,庄子通过将梦境和现实进行对比,试图唤起人们对人生真实性的思考。
庄子反异化思想探析
力 , 成 长过 程 中 , 们 更 容易 受 到 广 告宣 传 的影 响 。“ 上 在 他 世 只有 妈 妈好 , 斑 的妈 妈 难看 了 ” 白 大夫祛 斑 产 品 广告 ) 通 有 ( , 过未 谙 世事 的儿 童 唱 出 的这句 广 告 词 .伤 了无数 妈 妈 的 心 。
也会 让 缺乏 辨别 判 断能 力 的儿 童产 生错 误认 识 。此 类 广告 所 暗 含 的不 正 确 的观 念 会 让 没 有 辨 别 能 力 的少 年 儿 童 迷 失 方 向 , 响他 们 的身 心成 长 。 影
一
方 面是 物 质 文 明突 飞猛 进 , 一 方 面是 纯 朴 的 道德 风 尚沦 另 面对 这 个 千 面怪 兽 ,哲 人 们 被 迫 作 出 自己 的 选 择 和 应
首先 , 统治 者 合 作 的道 路 已显 然行 不 通 。 因为 他 落 拓 与
不 , 尚 自由 , 视 权贵 , 崇 藐 轻名 薄利 。据 说统 治 者 曾“ 厚币 以
影 响 少 年 儿 童 的 成 长 。 因为 少 年 儿 童 缺 乏 辨 别 判 断 能
致使 男权 价 值观 内化 为女 性 的“ 集体 无 意识 ” 。广 告传 媒 在 商 业 利 润 的诱 惑 下 , 男 权 控 制 的 媒 介 语 境 中 , 当 了对 在 充
女 性 规 训 的工 具 。长 期 受 传 统 文 化 的熏 陶与 广 告 传 媒 的蛊 惑 , 性 默认 了男性 的说 教 与 驯化 , 以 此对 自己进 行规 训 。 女 并
场 上 , 子 陷入 了两 难 的境 地 。 庄
战 国是 一 个 天 崩 地 坼 、 火 纷 飞 的年 代 , 国历 史 在 这 战 中
里 面临 着转 型 的重 大抉 择 。“ 美好 ’ 旧社会 彻 底瓦 解 , 酷 ‘ 的 残
从庄子看人的异化
人的异化与庄子的解决之道摘要马克思认为在私有财产发展最高阶段即资本主义私有制阶段,异化也发展到最高阶段,导致人们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得人无法全面发展。
虽然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异化只存在于私有财产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可是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大地上,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等原因也产生了异化现象。
人的异化现象从人自身来讲,主要是由于人对物质的过度依赖和对名利等欲望的无限制造成的。
按照庄子的“吾丧我”、“心斋”、“坐忘”达到虚一而静、自然无为的逍遥境界。
与物相处之时,达到“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让人通过注重自身精神境界来摆脱外在事物对人的奴役和异化。
关键词:异化,人的异化,物质,欲望,庄子,精神境界一、相关概念简介“异化”一词源自拉丁文,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被提到哲学高度。
黑格尔用以说明主体与客体的分裂、对立,并提出人的异化。
认为异化是主体将自己的本质对象化,即主体创造的对象推理人这一主体而成为异己的存在,来束缚和压制人的本性的发挥。
这时候的异化已经由“出卖、转让、丧失”等原意拓展为“人本性的丧失、失去自由、无能为力和毫无意义”。
(一)马克思哲学中的异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在对象化的活动过程中,取得了独立性,并反过来制约人、统治人的力量的一种社会现象。
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
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
“分工产生异化,异化产生私有制,而私有制使得异化现象进一步发展。
在私有财产发展最高阶段即资本主义私有制阶段,异化也发展到最高阶段”①。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从异化产生的过程来看,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
2.从异化产生的结果来看,劳动者和劳动本身相异化。
3.从人的类本质来看,劳动者和他的类本质同人异化。
4. 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
庄子人物思想评价简短总结
庄子人物思想评价简短总结庄子是古代中国的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深受当时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主张返璞归真、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并通过讽刺和寓言故事来表达他的观点。
庄子的思想以“自由”、“自然”、“无为而治”为核心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核心是“无为而治”。
他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分干涉自然的发展。
他反对人为的规范和约束,让自然的力量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
他认为,人类的幸福和和谐存在于与自然的和谐之中。
他通过各种寓言故事展示了这一观点,例如《胡蝶梦》和《大鹏展翅》等。
他在这些寓言故事中,用夸张、幽默、风趣的方式描绘了人们自作多情和对世事过分执着的荒谬和可笑之处,寓意其中,表达了他对人们追求超乎凡人范畴的渴望和追求理解自己的无奈。
庄子的思想还强调了个体的价值和存在的普遍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和价值,不能被规范和约束所束缚。
他用“脱胎换骨”和“大梦”来比喻人生中的转变和觉醒。
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自己内在的自由和独立,摆脱对物质的依赖和外界的威严。
他认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过上真正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庄子通过自嘲式的写作方式,讽刺了那些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和追求权力的人们,给予他们以启示和领悟,使他们能够从追逐虚幻的荣誉和权力中解脱出来,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世俗欲望和名利的虚无。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与另一位重要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的思想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道家的理论体系。
他们的思想都主张“无为而治”,追求自由和自然。
他们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也非常契合,提供了一种对传统规范和限制进行反思和挑战的思路。
现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局限性,开始尝试追求个体的价值和自由。
庄子的思想给予了他们深刻的启示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生活的意义。
总之,庄子是一位有着独特思想的哲学家。
他的思想强调了自然和自由的重要性,主张追求个体的价值和存在的普遍性。
庄子的三大思想主张庄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庄子的三大思想主张庄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庄子的三大思想主张:1、在哲学上,庄子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并提出“心斋”与“坐忘”等修养手段。
2、在政治上,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
3、在认识论上,庄子主张“万物齐一”,认为人应突破自我形躯的局限而对万物加以整体性把握,包含着朴素辩证法思想。
庄子思想的简介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
“道”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心,“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
“道”是庄子哲学的基本概念,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
庄子基本继承了老子“道”的思想。
老子的道重客观的意义,庄子的道从主体上升为一种宇宙的精神。
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
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无待”的,它不依赖于任何条件。
无待就是通过“心斋”与“坐忘”来实现。
他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
庄子反对“人为”,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认为“道通为一”,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
庄子重视事物天然的本性,认为天然的本性都合乎性命之常情,因此天然的差异也是合理的,而对个性和差异的尊重,正是庄子平等观念的深刻之处。
《庄子》思想内涵及其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庄子》思想内涵及其对后世哲学的影响介绍《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由战国时期的庄子所创作。
庄子的思想内涵深远,影响了后世哲学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探讨《庄子》的思想内涵,以及它对后世哲学的重要影响。
庄子的思想内涵道的观念庄子的哲学观念以“道”为核心。
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构成的,道是无形无象的本体,是超越一切的存在,也是一切存在的根源。
庄子强调人们应该顺应道,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真实。
他主张通过独立思考和修炼达到与道的融合。
虚无主义庄子追求“无为而治”,强调返璞归真,去除一切繁琐和约束。
他认为人们应该超越区分和对立的观念,寻找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他否定了一切权威和规则,主张放弃欲望和功利,追求真实的自我。
自由主义庄子提倡个体的自由和放任自流。
他主张人们不应该被任何外界因素束缚,而应该按照自己的本性行动。
他认为真正的自由来源于内心的达观和超脱,而不是外在的权力和地位。
辩证思维庄子关注事物的对立和矛盾。
他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恶,一切都有两面性。
他主张超越二元对立,追求事物的整体性和变化性。
他提出了“逍遥游”的思想,主张人们应该超脱常规思维,灵活寻找生活的趣味。
拒绝权威庄子反对权威和规则的压迫。
他认为权威会限制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自由,使人陷入犬儒的生活方式。
他主张人们应该独立思考和行动,追求真实的自我。
庄子对后世哲学的影响影响东方哲学庄子的思想对东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道的理解和追求自由的主张,为后世的儒家和佛家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他的虚无主义和辩证思维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影响西方哲学庄子的思想也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他的辩证思维思想引起了西方哲学家的关注,对柏拉图和黑格尔等哲学家的思考产生了影响。
他的自由主义和拒绝权威的思想也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启示。
影响心灵哲学庄子的思想对心灵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人们应该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真实,通过修炼和反思实现与道的融合。
庄子的思想-人的异化——天刑
如果人生总是这样"与接清,日以心斗",就算你身居要职,腰缠万贯,你的一生也是肃杀秋冬,毫无幸福可言。《至乐》载:庄子之楚,见空髓髅,髑髅半夜来见庄周,告诉他:"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此语固然不庄重,所谓"好死不如赖活",死难道真比生还令人留连吗?不过,如果人人为成心所羁绊,时时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自己斗的涡流中转圈圈,这难道就是生活的本然面目吗? 庄子没有在认真追究异化的社会根源,"喜怒哀乐,虑叹变热,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且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齐物论》)人为什么会如此愚昧,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心理表现,这是难以追究的,但庄子认为,古代社会中人性是健康的,"古之至人,天而不人"。(《列御寇》记庄子言)在神农,黄帝之世,人们以"物物而不物于物"为"法则"(见《山木》引庄子语),未曾背上成心的重荷,未被知性思维所蒙蔽。庄子实际上已看到,异化是文明的副产品。《齐物论》云:"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又云:"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站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统而言之,人类的一切不幸可以归咎于"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这里的道指道术,爱指儒墨的仁义之学。细分之,从道到爱经历了四个逻辑阶段:其一为"未始有物者",有物即有形。《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可见,物与形是分不开的。有物便有"成形",用来比附历史,便是社会有了差别,有了培养成心的环境土壤。"未始有物者",则是原始社会共同劳作的天放状态。其二为"有物矣,而未站有封"。这一阶段虽然有了差别,但私有制还没确立,国家尚未形成。封即分界,有封就各自封闭,具有对立的性质,彼此互不相融了。其三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这也就是说,阶级国家已经形成,而社会各方面尚未恶化,各种矛盾还可以调解。其四为"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也"。有是非就有了利害冲突,就有了成心,就有了爱憎,到了这一步,社会就彻底分裂了,人自我也进入永无指望的二元纠缠状态,这样的社会已无道理可讲,人人都以自己的爱憎为是非标准,根本不可理喻,每个人的爱憎又都打着各自的阶级烙印,什么是非善恶,说到底都是阶级偏见。当然,庄周只分析了由道及爱的观念发展,关于社会历史的演变,他没有去深究,他也无须去深究,因为古人素来怀有一种天地人三体对应的神秘信仰,论道与论史不分家,道术演绎的过程,同时也暗示宇宙分裂的过程和社会进化的过程,这三者是浑然打成一片的。《人间世》云:"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可见,在庄周那里,一定的观念形态对应着一定的历史形态,道术观念的沦丧从尧舜开始,而人性分裂的历史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天运篇》载庄子曰:"至仁无亲,……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至愿,名誉并焉。"理想的社会,须打破"亲亲"的血缘纽带,打破贵贱贫富的阶级差别,以及建立这种差别上的等级名分。这是庄周的理想,也是庄周对现实的批判。所以,庄周并非仅仅触摸到异化的观念因素,他对道术分化的抽象推演中,实际上也暗含着对人生悖论历史成因的敏察。
论庄子散文的愤世倾向及讽刺特色
论庄子散文的愤世倾向及讽刺特色边家珍内容提要:庄子散文有着显著的愤世倾向,但这种愤世不是简单的情绪发泄,而是与他对殷周之际政治文化变迁的反思结合在一起的,包含着价值评判,也意味着个体自由意识的觉醒,是庄子忧患意识、悲悯情怀及理性精神的体现。
庄子散文的愤世倾向还影响着其对抗性语言的表达方式——讽刺的选择与运用。
庄子善用“反讽”的手法,言在此而意在彼,使得思想的表达更为婉转与深刻,能够引发读者的深湛之思。
庄子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
众所周知,庄子散文有着显著的愤世倾向,然而对此种倾向的形成原因及具体内涵等问题,学界却鲜有专门、深入的研讨。
笔者认为,庄子的愤世倾向是与他对殷周之际政治文化变迁的反思结合在一起的,是其忧患意识、悲悯情怀及理性精神的体现;庄子散文的讽刺特色也与其愤世倾向有着内在的联系。
兹不揣谫陋,具体论析如下,以就正于方家。
一翻开《庄子》[①],迎面扑来的是一股郁懑不平之气: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齐物论》)[②]甚矣夫好知(智)之乱天下也!(《胠箧》)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
(《徐无鬼》)意(噫),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在宥》)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在宥》)这些话语颇有震撼力,至今仍撞击着读者的心灵。
唐成玄英亦谓“当战国之初,降衰周之末,叹苍生之业薄,伤道德之陵夷,乃慷慨发愤,爰著斯论”[③];程千帆先生说庄子“说理之文参以抒情之体,虽故为谬悠,实深于哀乐,其内心之矛盾,大类屈原”[④],都指出了庄子散文的抒情特征及显著的愤世倾向。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其时属于社会制度的转型期,且战乱频仍。
面对混乱的现实,儒家学派的孟子四处奔走,宣传其政治主张,希望借助君主的权威来实现他理想中的“仁政”。
庄子也有改造社会的愿望,然而,与儒家学派不同的是,他十分藐视那种在维护君主专制的前提下调和社会矛盾的政治主张,而且认为儒家宣扬的“仁”、“义”、“忠”、“信”等并不能改变强权通吃、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庄子反异化思想探析
庄子反异化思想探析作者:夏艾青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05期庄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反异化思想的哲学家。
人类的异化现象最早是由庄子而不是由同时代的别的哲人发现,这种机缘绝不是偶然的。
这是由旧中国时期的社会特征和庄子独特的社会视角所形成的合力使然的。
庄子独特的内审视角中国历史上一向少有特立独行的哲学家,但至少应该把庄子算作一位。
他在人类文明发轫之初就广泛而深刻地论述了人类的异化现象,并高举“绝圣弃知”的大旗,成为第一位反异化的思想斗士,这应该说是世界思想史上的奇迹!①值得深思的是,人的异化现象最早是由庄子发现,主要原因是由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和庄子独特的社会视角所致。
战国是一个天崩地坼、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历史在这里面临着转型的重大抉择。
“‘美好’的旧社会彻底瓦解,残酷的新社会已经来临。
”②诸侯擅权,皇室式微,政治上的一统局面不复存在,旧的价值观土崩瓦解,社会变成一个千面怪兽:一方面是物质文明突飞猛进,另一方面是纯朴的道德风尚沦丧殆尽;一方面是隐忧重重,另一方面却又希望闪烁……面对这个千面怪兽,哲人们被迫作出自己的选择和应答。
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秉孔学而推行仁政,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则倡节俭而奉行兼爱。
法家提出严刑峻法,以权术与强力匡扶社会,贵生派则以完全避世的方式来营造个人的安乐窝。
凡此种种,他的眼光要么紧盯上层统治者,希望以“帝王师”的影响力拯救社会;要么局限自身一人,但求苟活一生。
而广大的民众,只是以一个“类”的概念存在于哲人们眼睛的余光里,对于他们作为生命个体的痛苦,他们生存的困顿,这些哲人都无暇顾及了。
所以,孟子等人失去了发现异化现象的机会。
庄子则不然。
庄子是一位来自中下层的哲学家。
他一生穷困,虽然也做过漆园吏这样的小官,但不久就失去官位了,最后弄到织履为生,贷粮度日的地步。
如此困窘的生活,使他体察到人生的困惑。
“齐生死,等贫富”的观点,其实只是他思索人生困顿过程中的愤嫉之言。
同时,穷困的庄子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下层人民,使他自觉不自觉地站到了统治阶级的对立面上。
庄子的叛逆和相对主义浅析
庄子的叛逆和相对主义浅析作者:张兆翔苗毅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4期摘要:庄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他的“逍遥”思想在当时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但是最终却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他的叛逆思想也使得他不赞同儒家和墨家的某些思想。
但庄子思想却包含了许多辩证法的因素,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的。
关键词:道家“逍遥” 自由相对主义辩证法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289-02提到庖丁解牛、因祸得福、盗亦有道、涸辙之鱼这些成语,我们应该并不陌生,这些词语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人们所熟知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发人深思。
这就是庄子写文章的一大特点。
庄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我们应该也会有所耳闻,在这里我想就我所了解的道家思想和庄子的思想作以浅显的分析。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庄子者,宋之蒙人也”,仅此一句话,没有更详细的介绍,这就使得后人对庄子的生卒和籍贯产生了许多纷争。
首先关于生卒,有很多说法:1.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马叙伦)。
2.生于公元前355年,死于公元前275年(吕振羽)。
3.生于公元前328年,死于公元前286年(范文澜)。
4.生于公元前365年,死于公元前290年(杨荣国)。
5.生于公元前375年,死于公元前295年(闻一多)[1] 。
而现在学术界多采用的是马叙伦先生的说法,也就是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
对于庄子的国属,广泛集中于三种说法:即楚人、宋人、齐人,这些地点在现在的地图上看来就是安徽蒙城,河南商丘,山东东明这三个地方。
而这些地方的确定也并不是胡乱猜测的,而是根据庄子文章中所提到的地方拼凑对应而来的,这些地方现今也都有庄子故里,庄子墓,庄子观,庄子钓台等庄子文化遗址的存在。
因此庄子的国属至今也存在很大的争议,我们先暂且不谈,让我们来了解下庄子主张的思想。
《庄子》反异化思想研究
《庄子》反异化思想研究《庄子》反异化思想研究引言《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独到的见解而广受赞誉。
《庄子》中的反异化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庄子》中的反异化思想进行研究,探讨其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异化的概念异化,是指个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隔阂和疏离,同时也是个体与自身之间的疏离和分离。
异化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的联系变得模糊甚至断裂,导致个体心灵的贫困和精神的迷失。
二、庄子的反异化思想庄子的反异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于人与自然的异化《庄子》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庄子认为,人与自然本应是紧密相连的,人应该与自然保持一种亲近、和谐的关系,而不是对自然进行侵略和控制。
只有当人类能够接纳自然和顺应自然的规律时,才能达到身心的和谐和内心的宁静。
2. 对于人与社会的异化庄子对于人与社会的异化也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他指出,人们常常因为社会的琐事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欲望和真实需求。
他强调个体应该摆脱社会的束缚,回归自我,寻找内心的真实欲望和需求。
只有在个体的内心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隔阂才能得到解决。
3. 对于人与自己的异化庄子认为,人们常常因为追求功名利禄而忽略了自己真实的内心需求。
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观点:自由自足。
他认为,个体应该以自身的需求和愿望为中心,追求自由和自足。
只有当个体能够真正地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并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时,才能够摆脱对外界的依赖和异化,实现真正的自我实现。
三、庄子的反异化思想的现实意义庄子的反异化思想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倡导生态环保庄子的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思想,为当代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庄子的反异化思想呼吁我们要重视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生的关系。
2. 强调人的内心需求庄子的反异化思想强调个体应该以自身内心的需求和欲望为导向,为当代社会提供了独特的思考路径。
庄子齐物论讲解
庄子齐物论讲解
庄子齐物论是庄子的哲学思想之一,主要阐述了庄子对“物论”的看法,主张万物平等,反对将事物分为高低贵贱。
庄子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因此应该超越事物的表象,追求事物的本质。
庄子齐物论中的“齐物”,是指万物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庄子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因此应该超越事物的表象,追求事物的本质。
庄子通过“庄周梦蝶”的故事来说明这一观点,他认为自己和蝴蝶是相同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庄子齐物论中的“论”,是指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庄子反对将事物分为高低贵贱,认为这样会导致人们对事物产生偏见和执着。
庄子主张“物物而不物于物”,即应该尊重事物的本性,不被事物所左右。
庄子齐物论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道家和禅宗的影响最为显著。
庄子齐物论中的“齐物”思想,启示人们应该超越事物的表象,追求事物的本质,同时也启示人们应该尊重事物的本性,不被事物所左右。
庄子反异化思想探究
庄子反异化思想探究在春秋战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庄子从个人生命角度着眼,第一次分析了人的异化现象,总结了人生的困境,并给出了解决这种困境的方法,为人类指出了一条自然、自由的和谐之路。
在当代这种反异化思想对社会仍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他警示我们重新审视个体生命的价值,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标签:庄子;反异化;自由庄子作为先秦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善于以寓言说理,透过细腻的文笔展现其独特的哲学内涵。
在春秋战国群雄争霸,民不聊生,政治权利异化,人性异化的环境背景下,庄子第一个提出并分析了异化思想,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为人类如何存在提供了新指向。
正如李泽厚所说“庄子是最早的反异化的思想家,反对人为物役,要求个体身心的绝对自由。
”〔1〕一、人类理想生存状态“应该”与现实“是”的分裂庄子认为人类理想的生存状态“应该”是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人应透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冲破由自己所设立的各种社会伦理规范的限制,复归于“道”,精神活动应臻于悠游自在、无挂无碍的境地,庄子认为这种“逍遥游”的实现根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从认识论的角度而言,庄子认为人应该“齐同物我”,因为物我、物物、是非、生死等都是同一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人的视野不要被现象界的时空所局限。
“莫若以明”万物是没有区别的。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2〕,人不必斤斤计较于彼此、物我的是非之争,更不必执着于用一己的观点去判断他人,劳神费力在功名利禄中浮浮沉沉之种种都是毫无意义的,从道的高度和深度来看,一切的荣辱,得失,高下都是短暂、外在的,“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
”〔3〕庄子还从宇宙生成论着眼,通过“气”分析了生与死。
他认为生命是遵循自然循环变化的,生是“气”的凝结,死是“气”的消散。
“死生为昼夜”是很自然的事,人没有必要悦生,也没有必要恶死。
人应该以达观的态度来看待生死,以开阔的胸襟来面对人生。
道_艺术精神与异化劳动_论庄子的反异化思想
●哲学与文化道、艺术精神与异化劳动———论庄子的反异化思想杨有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 摘 要:庄子认为人类社会所以扰扰攘攘、争论不休起源于对是非的不同认识,导致心为物役,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他关于礼教对人的异化的描述与马克思对劳动异化的概括异曲同工,而其反异化方式则与马克思大不相同,本文试图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框架内阐释庄子如何通过艺术化来反对礼教的异化。
庄子主张“泯是非”、“齐万物”以达到主客合一,通过在精神上与道为一体的“体道”达到与物相忘的“物化”境界,以艺术精神来超脱现实,将人生艺术化来反对异化。
关键词:庄子;马克思;异化劳动;艺术精神;反异化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603(2009)0620090205收稿日期:2009210216作者简介:杨有庆,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T ao ,Spirit of Art and the Alienation of Labor—On Zhuang 2zi πs Thought of Anti 2AlienationY ANG Y ou 2qing(C 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China )Abstract :Zhuang 2zi has thought that the continuous discord and the endless controversy derived from the loss of human πs nature which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recognition of righteousness and falseness that rendered people πs minds have been slaved by thingness.His description of Alienation on moral codes shared the same s ocial function with Marx πs Alienation o f labor .This article is trying to explore Zhuang 2zi πs thought of Anti 2Alienation in frame of Marx πs Alienation o f labor .Zhuang 2zi contended that people should resist alienation to unify the objecthood and subjecthood and to reach the state of materialization by eliminating the thought of righteousness and falseness and by keeping up with the surroundings in order to get away from the reality.K ey w ords :Zhuang 2zi ;Marx ;alienation of labor ;spirit of art ;anti 2alienation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与人与人的异化等四个层面分析了资本主义劳动的异化,将其当作资本主义特有的历史现象。
庄子思想的独特性及内在矛盾分析
摘要:庄子的代表作庄子》成书于战国时期,在《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多认为是庄子本人所做,而其他篇章多认为是其弟子或者后人伪作。
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庄子倡导蔑视权贵,崇尚自由的境界。
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
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以光怪陆离的奇异世界想读者宣誓这自我的价值观。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庄子在表达自我的志向时,其实不难发现,庄子内心充满了斗争,这是现实的无奈和理想的饱满的冲突造成的内在矛盾,这是由于庄子没有将道的观点贯彻地彻底,这种不彻底性势必会导致这种内在的矛盾,因为如果道的贯彻到低其终点无非就是个体自我否定,对于这一点,庄子是十分清楚的,当我们将《庄子》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的时候,我们的研究实质上对这部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上面的削减和哲学思想上的一个破坏。
关键词:庄子;独特性;矛盾一、引言庄子,继老子之后,道家的又一旗帜性的人物,庄子作为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庄子的代表作《庄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魅力使之巍然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思想史上。
《庄子》成书于战国时期,在《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多认为是庄子本人所做,而其他篇章多认为是其弟子或者后人伪作。
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庄子倡导蔑视权贵,崇尚自由的境界。
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
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以光怪陆离的奇异世界想读者宣誓这自我的价值观。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庄子在表达自我的志向时,其实不难发现,庄子内心充满了斗争,这是现实的无奈和理想的饱满的冲突造成的内在矛盾,这是由于庄子没有将道的观点贯彻地彻底,这种不彻底性势必会导致这种内在的矛盾,因为如果道的贯彻到低其终点无非就是个体自我否定,对于这一点,庄子是十分清楚的,当我们将《庄子》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的时候,我们的研究实质上对这部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上面的削减和哲学思想上的一个破坏。
庄子有关人性异化的批判
2012.06学教育李商隐《安定城楼》诗的尾句:“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鶵竟未休。
”活化《庄子·秋水》的典故。
惠施做梁惠王的宰相,生怕庄子争夺相位,百般防范。
庄子见到惠施,坦率地对他说,鵷鶵是从南海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不停歇,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从来不会把鸱寻找到的腐鼠当着美味而希羡。
这里“腐鼠”比喻那些功名利禄权势地位,启发人们放弃这些身外之物,表达了摆脱世俗生活洁好自身的人生观。
并以“心斋”之“忘”追求“道”为路径,实现真正人的复归。
“蜗角之争”出自《庄子·则阳》篇中,戴晋人劝说魏王不要伐齐以“乱人也”,而“君求其道而已矣”。
然后讲了“蜗角之争”的故事,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左角,名叫触氏,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右角,名叫蛮氏,相互争夺土地而打仗,倒下的尸体数万之多,追赶打败的一方用了十五天时间才撤兵而归。
其意显然劝谏魏王应该在无穷的精神境遇里遨游,不要陷身在狭小的生活范围内互相争斗,指出这种争斗的结局是“若从若亡乎”,通过大与小的比较,说明宇宙是无穷的,人迹所及是有限的。
“骈拇”是庄子创造的颇有意味的故事。
《庄子·骈拇》中,骈拇指并生相连的脚趾,或旁生的歧指,对于人体来说是“附赘县疣”。
文章中代称人在生存中多余的,人为附加的,也就是指一切不合乎自然,不顺应人性的东西。
庄子在《盗跖》中义正辞严地指斥:“贪财而取慰,贪权而竭,静居则溺,体泽而冯,可谓疾矣;为欲富就利,故满若堵耳而知避,且冯而不舍,可谓辱矣。
财积而无用,服膺而不舍,且冯满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谓忧矣……”庄子分析了社会多种弊端,指出追求物质享受而迷乱了事业,身负私欲重荷爬行而造成人生痛苦,贪求对财物权势而人心有了疾病,人性贪婪欲望不得满足是人的耻辱与忧患。
总之,贪财贪权是天下之至害也。
批判了那些“窃国者为诸侯”的统治阶级,揭露了现实生活中“无耻者富,多信者显”及其“假乎禽贪者器”的社会黑暗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0年 5月
C l r n i oyV s n T er ) ut eA dH s r i o ( h o u t i y
M v 2 1 a. 00
简评庄子 的反异化思想
刘 晓 燕
[ 摘 要] 庄子是战 国时期的文学 家、 思想 家。在《 庄子》 一书 中, 他对人类文明进步造成的异化进行 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 达 表
但是在战国时期君主专制所说的平常心它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恬淡的生活态度一种生已初步建立那种原始的和谐已很难再恢复天人合一往往成为天活的智慧和艺术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它对于现代人在激烈的社王合一王代表天行使了一切权利所以庄子的天人合一想要超越会竞争中有效地缓解来自各方面的精神压力保持内心的超脱和历史的内容是不可能的人类社会不可能像庄子想象的那样人与宁静协调日益紧张的人际关系都有很好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奴隶 。正 如马 克思 曾指 出“ 的生产表 现 为他 的非存 在 的生产 , 他 他
异化 作 为一 种概 念 , 行有 多 种含 义 , 般可 归 为两 类 , 为 流 一 作
一
支 配物 的权 力 表现 为物支 配他 的权力 , 而他 本 身 , 即他 的创造 物 的 主人 , 则表 现为这 个创造 物的奴 隶 。” …这就是异 化 。庄子认 为 , 正
了强 烈 的反 异 化 思 想 。 庄 子 的 反 异 化 思 想 , 对 学界 历 来观 点 不一 , 而 对其 进 行 研 究 , 故 以期 形 成 对 庄 子反 异 化 思 想的 正 确认 识 ,r  ̄' 3 -
代贯彻科 学发展观具有现实意义。 [ 关键词 ] 庄子; 反异化 ; 人性 ; 自然 ; 文明
中 图分 类 号 : 2 35 B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8 5 03 — 2 0)
据 考证 , 子生 活于 动荡 的 战 国时期 ,当是 之 时 , 用 商 君 , 庄 “ 秦 富国强 兵 ; 、 楚 魏用 吴 起 , 战胜 弱 敌 . …・ . 天下 方 务 于合 纵连 横 , . 以 攻 伐为贤 。 …社 会 的动荡和 变化刺 激了统 治者 的贪 欲 , ” 他们 “ 地 争
上, 、 、 天 神 钱都是 人 的创造 物 , 它们 却反 过来 束缚人 、 制 人 、 但 压 使 人失去 真性不 得 自由。 如果说姜 先生所 分析 的异化 现象在 经历 了 漫长 的封建 时代 , 又经 历 了近现代 之后 , 已被思 想家 们一 步 步地揭
露 、 判 以致完全 弱化 , 且被科 学 的世界 观所 取代 , 么 , 有 一 批 并 那 还 种异化 , 是人类 社会 在发展 过程 中所 产生 的伴 生现 象 , 它 是文 明 与 道德 的二律背 反 , 这就 是庄子 所反对 的异 化。 庄子 思想 中的异化 主要反 映在人 性异化 问题 上。先秦时 期 , 在 人性 问题上 主要有 两 种观 点 : 以孟子 为代 表 的 “ 性善 ” 以苟 子 人 和 为代表 的“ 人性 恶” 。在 庄 子那里 , 他既 不认 为人性 善 , 不 承认 人 也
是这 种异 化使 人 之 本性 不得 张 显 , 芸芸 众 生疲 于逐 “ ” 伤 生害 物 而 命 。因此 , 庄子 以一 个知识 分子 的责 任感 和忧患 意识 发 出了对 “ 有 为 ” 治 、 乐 文化 、 巧之 术这 些文 明创造 的批 判 , 政 礼 智 表达 了强烈 的
反异 化思想 。
烈 , 治的 昏 暗 , 命 的孤 弱 , 政 生 对人 类 创造 的 文 明所 带 来的 异化 现
象 进行 了无情 的揭 露和批 判 ,表达 了强烈 的反 异化 思 想 。众所 周
“ ” “ ”“ ”“ 利 、名 、家 、天下 ” 已经成 了 自己的对立 物 , 们 甘愿 为其奔 人 波、 奴役 , 作它 的奴 隶 , 这就是 异化 , 而一 “ ” 更是 把 异化 的本质 殉 字 揭 露的淋 漓尽致 。不 仅如此 , 庄子还 揭示 了社会 经济 、 治 、 政 人伦道 德 等关 系都 是人 性 的桎 梏 , 人性 发 生异 化 , 使 对此 庄子 发 出 “ 今世 俗 之君子 , 多危身 弃生 以殉物 , 岂不 悲哉 ”7 l 的悲 叹 。这 里 的“ ” ] 物 , 在 庄子 看 来是 指 经过 人 为加 工过 的物 质 实体 或者 文 化精 神产 物 、 人 的创造 物 。这种 “ ”理 所 当然是 为人 服务 的 , 庄 子所看 到 的 物 , 但
却 是另 一番 景象 : 物成 了 支配 人 、 统治 人 的力 量 , 人反 而成 了它 的
知 , 明是人类 进步 的产 物 , 类必 须依赖 于 自身所 创 造 的文 明才 文 人 能 生存 , 庄子 的 反文 明显 然 具有 反 动性 , 庄 子思 想 奇诡 多 变 , 但 在 许 多方 面又有 合理之 处 , 因此辨 析庄 子思想 中的合 理性 和局 限性 , 对 于正确认 识庄子 的反异化 思想与贯彻科 学发展观具有重 要意义 。
以战 , 人盈 野 ; 杀 争城 以战 , 人 盈 城 。 ” 庄子 目睹 了战 争 的惨 杀 …
物 易其性 矣 。小人 则以身 殉利 , 则以身 殉名 , 夫则 以身殉家 , 士 大 圣 人 则 以身殉天 下。……事 业不 同 , 名声异 号 , 于伤性 以身为殉 . 其 一
也 。 ” 6 子在 这 里 明确 指 出 , 会 上各 类 人士 皆因 “ ” “ ” _庄 社 利 、名 、 “ ”“ 家 、 天下 ” 这些 身外 之物 而“ ” 殉 。这就 是说 , 人类 自己的创 造物
般 科学术 语 的异化 和作 为人道 主义 概念 的异 化 。国 内外 在讨 论
“ 异化 ” 问题 时 , 大都是 作为 人道 主义基 本概 念 的“ 化 ”认 为异 化 异 ,
是 自己活动 及其 产物 成为 统治 、 支配 、 奴役 自己的异 己力 量 的变 化 过程 。异化 作 为一 种 哲学 概 念 , 出现 于 西方 哲 学史 中 , 梭 、 卢 黑格 尔 、 尔 巴哈直 到 马克思对此 问题 都有经 典论述 ] 费 。这种思 想也 同 样存 在于 中 国古代思想 史 上 , 国柱 先生在 他 的《 国古 代 异化 思 姜 中 想初探 》 一文 中对此有 详细 的讨论 。姜先 生认 为在 中国古代 思想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