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学案

合集下载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最新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最新精编版]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冀少版七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冀少版七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冀少版七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第一课:整数
教学目标
- 了解整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 掌握整数的加减运算和乘法运算
- 能灵活运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 整数的概念和性质
- 整数的加减运算和乘法运算规则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整数的引入
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涉及到负数的概念?
2. 给出示例,引入负数的概念,并与正数进行对比。

3. 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含义及其数轴表示。

整数的性质
1. 整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

2. 整数的比较和排序。

整数的加减运算
1. 整数的加法:同号相加、异号相消。

2. 整数的减法: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

3. 练加减运算,巩固运算规则。

整数的乘法运算
1. 整数的乘法法则。

2. 练乘法运算,巩固运算规则。

实际问题的解决
1. 引导学生运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欠债还款、温度变化等。

2. 练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应用整数的能力。

教学评价和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准确理解整数的概念和性质,掌
握整数的加减运算和乘法运算规则,并能灵活运用整数解决实际问
题。

教师可通过练习题、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加强对应用题的训练,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3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3篇

双眼皮的方法
想要拥有双眼皮,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选择。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双眼皮方法,希望能帮助到你。

首先,最常见的双眼皮方法是通过手术来实现。

双眼皮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整形手术,通过在眼皮上进行切割和缝合,从而形成双眼皮的效果。

这种方法效果明显,一劳永逸,但手术风险较大,需要考虑清楚再进行选择。

其次,双眼皮贴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使用特制的双眼皮贴,将眼皮贴出双眼皮的效果。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没有手术风险,但需要经常更换双眼皮贴,而且贴出来的双眼皮效果并不自然。

另外,还有一种叫做埋线法的双眼皮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在眼皮内部进行埋线,从而形成双眼皮的效果。

这种方法相对于手术来说风险较小,恢复期较短,但效果可能不如手术明显。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还有一些简单的双眼皮操,比如通过化妆来画出双眼皮线条,或者通过眼部按摩来改善眼部肌肤,从而使
双眼皮更加明显。

总的来说,选择双眼皮的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如果是想要一劳永逸的效果,可以选择手术或者埋线法;如果是暂
时性的需求,可以选择双眼皮贴或者化妆方法。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希望以上介绍的
方法能够帮助到你,祝你早日拥有理想的双眼皮!。

七年级数学下整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整册教案

教案一:整数的认识与运算一、教学目标:1.掌握整数的概念,了解整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2.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运算。

3.能够解决生活中与整数有关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整数的概念和意义。

2.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3.运用整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2.运用整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提高。

四、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1.展示一些由正负号和数字组成的数,让学生猜测它们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讨论,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并从生活中举例说明。

学生思考,猜测数字的意思。

学生参与讨论,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概念讲解1.讲解整数的概念和意义,正数表示向右移动,负数表示向左移动。

2.引入整数的表示方法:正数前可不写正号,负数前要写负号。

3.讲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学生积极思考,向老师请教。

练习1.针对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设计一些小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

2.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相互比较答案,互相纠正错误。

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参与练习。

学生互相纠正错误,加深对整数运算的理解。

巩固与拓展1.针对生活中与整数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整数运算进行解答。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

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直观的导入和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整数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小练习的加深理解,学生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有了一定的掌握。

并且通过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有了提高。

然而,有些学生在分组讨论和互动环节还比较被动,需要在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含答案):1.2有理数(5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含答案):1.2有理数(5课时)

1.2有理数第1课时有理数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能够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2.了解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把所给的有理数进行正确的分类.教学难点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1.回顾:我们在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举例说明.2.进入七年级,你又认识了哪些新的数呢?现在又将如何对这些数进行分类呢?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6页,完成下列问题:1.整数:__正整数__、__负整数__、__零__统称为整数.2.所有正整数组成__正整数__集合,所有__负整数__组成负整数集合.3.分数:__正分数__、__负分数__统称为分数.4.有理数:__整数__和__分数__统称为有理数.5.__正整数__、__负整数__、__零__、__正分数__、__负分数__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有理数的概念活动一:阅读教材第6页,相互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例1 把下列各数填在表示相应集合的大括号中:+6,-8,25,-0.4,0,-23,9.15,145,7.9,200,0.5,-39,-9%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分数集合{ …}.【展示点评】正数是相对于负数而言的,而整数是相对于分数而言的;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整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百分数都可化为分数,因此都属于分数.【小组讨论】从例1中你发现:整数包括哪些数?分数包括哪些数?你在我们学过的数(圆周率π除外)中,能找到一个既不是整数又不是分数的数吗?为什么把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反思小结】有理数就是指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例如:分数34是3与4的比,所以34是有理数;整数8可以看作是8与1的比,即:81,所以8是有理数;1.5可以看作是3与2的比,即:32,所以1.5也是有理数.【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探究点二 有理数的分类活动二:结合例1说一说,有理数按定义可分为: 有理数⎩⎪⎨⎪⎧ ⎩⎪⎨⎪⎧ 零⎩⎪⎨⎪⎧例2 把下列各数填在表示相应集合的大括号中: +3,-2,30,0.4,0,-12,3.4,π,-112,60,0.5正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 …}; 正有理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展示点评】要注意分类标准的选择要使分类对象不重不漏. 【小组讨论】从例2中你发现:正有理数包括哪些数?负有理数包括哪些数?你发现有一个数无家可归吗?它是谁?由此,你发现有理数还有另外一种分类的方法吗?有理数⎩⎪⎨⎪⎧ ⎩⎪⎨⎪⎧ 零⎩⎪⎨⎪⎧【反思小结】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娄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还可以通过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0来分类.【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概念: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方法.3.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判断题:①自然数是整数( √ );②有理数包括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 × ); ③零是自然数( √ );④正整数包括零和自然数( × ); ⑤正整数是自然数( × ); ⑥任何分数都是有理数( √ ); ⑦没有最大的有理数( √ ); ⑧有最小的有理数( × ).2.在-227,0,0.333,-123四个数中,有理数的个数为( D )A .1B .2C .3D .43.把下面的有理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圈内:15,-19,-5,215,-138,0.1,0,-5.32,-80,123,2.333,0.2·8·.4.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集合中:1,-0.20,325,-789,0,-23.13,0.618,-2014. 整数集合:{ 1,325,-789,0,-2014 …}; 分数集合:{ -0.20,-23.13,0.618 …}; 正数集合:{ 1,325,0.618 …};负数集合:{ -0.20,-789,-23.13,-2014 …}. 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第2课时数轴教学目标1.了解数轴的概念,能准确画出数轴.2.会用数轴上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表示的有理数,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会数轴的三要素.教学重点体会数轴的三要素,体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合理性.教学难点数轴的“三要素”与有理数中0,1以及数的符号的对应性.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1.观察下面的温度计,读出温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20 m和50 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0 m和50 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7至9页,完成下列问题:1.规定了__原点__、__正方向__和__单位长度__的直线叫数轴.2.数轴的画法:先画一条__水平直线__,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__原点__,用数0表示;一般选取原点向右为__正方向__,并用箭头表示;根据需要,取适当的长度作__单位长度__.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__点__表示,正有理数都在原点的__右__边,负有理数都在原点的__左__边.4.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在原点的__左__侧,与原点的距离是__4__个单位长度.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数轴的意义和画法活动一:阅读教材第7-8页,相互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数轴?2.画数轴的一般步骤是什么?3.根据教科书中的实例,说一说原点起什么作用?【展示点评】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画法步骤:(1)首先画一条直线(通常画成水平位置);(2)在一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数都是正数,可偏向左边;(3)确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画上箭头.(4)最后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原点表示数0,具有“分界”的作用.【小组讨论】数轴的概念中包含哪些内容?关键是什么?【反思小结】数轴的定义有三层含义(1)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2)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3)原点位置的确定、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实际而定的,一般取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探究点二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活动二: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下列有理数: 1.5,-2,2,-2.5,92,-23,0.【展示点评】先画出数轴,然后根据单位长度将正数标在原点右侧相应位置,0标在原点处,负数标在原点左侧相应位置.【小组讨论】结合例题说一说怎样在数轴上表示出给定的有理数?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反思小结】一般地,设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个单位长度.数轴是数形结合的基础,能把数与直线联系起来,零用原点表示,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有理数(还可表示无理数).【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概念:数轴.2.数轴的“三要素”及作用.3.方法: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有理数.实际问题―→数轴⎩⎪⎨⎪⎧⎭⎪⎬⎪⎫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排列规律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1.一个点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这时它表示的数是( D )A .2B .1C .-1D .-22.在数轴上表示-19的点与表示-10的点之间的距离是( C )A.29 B.-29 C.9 D.-93.在数轴上,0和-1之间表示的点的个数有( D )A.0个 B.1个 C.2个 D.无数个4.如图所示,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表示什么数.解:-3,-2,0,2,3.5.小明的家门口(记为A),他上学的学校门口(记为B)以及书店门口(记为C)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向的大街上,A位于B西边300 m处,C位于B东边500 m处.小明从学校门口出发,沿这条街向东走400 m,接着又向西走了700 m到达D处,试用数轴表示上述A,B,C,D的位置.解:六、布置作业巩固目标课后作业见“学生用书”.第3课时相反数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了解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2.能求出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3.会运用有理数相反数的意义简化多重符号.教学重点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2.掌握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多重符号的数的化简.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1.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2与-2,5与-5,-2.5与2.52.观察数2与-2,5与-5,-2.5与2.5有何特点?观察每组数所对应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吗?思考:(1)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______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 (2)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______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9至10页,完成下列问题:1.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__2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2和-2__,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__2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5和-5__.2.__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__叫做互为相反数. 3.一般地a 与__-a __互为相反数.4.-2.5是__2.5__的相反数,__-12__的相反数是12,m 与-m 互为__相反数__.5.0的相反数是__0__.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相反数的概念活动一:阅读教科书第9-10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例1 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6,-8,-3.9,-25,100,0.【展示点评】根据数a 的相反数是-a ,直接写出结果. 【小组讨论】1.数a 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等于a 的点有几个?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什么叫做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因此,这两个点与原点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3.在数轴上有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两个点表示的数有什么关系? 4.如果一个数是a ,那么它的相反数如何表示?【反思小结】(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在原点的________,且到原点的________相等,因此,在数轴上表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点关于________对称;(2)一般地,数a 的相反数是________;(3)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3是________的相反数,-a 是________的相反数,因此,当a 是负数时,-a 是一个________.-(-3)是________的相反数,所以-(-3)=________.【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探究点二 有理数符号的化简活动二:阅读教材第10页“思考”及其下面一段话,相互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 例2 ①-(-7)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值等于多少? ②-(+7)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值等于多少? ③-0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值等于多少? ④+(-7)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值等于多少?【展示点评】-a 表示a 的相反数,但是-a 不一定是负数.当a 是正数时,如第②小题中的a =+7,-a =-7,即a 是正数,-a 是负数;当a =0时,-a =0,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当a 是负数时,如第①小题中的a =-7时,-a =-(-7)=7,即a 是负数,-a 是正数.【小组讨论】有多重符号的数如何化简?依据是什么?【反思小结】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号,这个数就成了原数的相反数,-a 不一定是负数,应该分类讨论:当a 为正数时,-a 是负数;当a 为0数时,-a 是0;当a 为负数时,-a 是正数.【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概念:相反数.2.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有多重符号的数的化简.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 .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B .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有理数C .234与2.75都是-114的相反数D .0没有相反数 2.填空:(1)-1.6是__1.6__的相反数,__-234__的相反数是234.(2)13与__-13__互为相反数.(3)如果a =-a ,则表示a 的点在数轴的__原点__.(什么位置) (4)如果a =-13,那么-a =__13__;(5)如果-a =-5.4,那么a =__5.4__; (6)如果-x =9,那么x =__-9__.3.在数轴上标出2、-4.5、0各数与它们的相反数. 解:4.化简下列各数:(1)-(-68); (2)-(+0.75); (3)-(-35); (4)+(+50).解:(1)68 (2)-0.75 (3)35(4)50 5.已知4-m 与-1互为相反数,求m 的值. 解:m =3.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第4课时绝对值教学目标1.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2.了解绝对值的性质,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教学重点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教学难点理解绝对值的性质.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正式足球比赛对所用足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面是6个足球的质量检测结果,用正数记超过规定的质量(g),用负数记不足规定的质量(g):-25,+10,-20,+30,+15,-40.请指出哪个足球的质量好一些,你的依据是什么?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11页,完成下面问题:1.一般地,__数轴__上表示数a的点与__原点__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__|a|__.2.绝对值的性质(1)当a是正数时,|a|=__a__;(2)当a是负数时,|a|=__-a__;(3)当a是0时,|a|=__0__;若|a|=a,则a__≥__0;若|a|=-a,则a__≤__0.3.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__正数__,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__它的相反数__,0的绝对值是__0__.4.|-5|在数轴上的表示的意义是表示__-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__.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绝对值的概念活动一: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内容,相互交流思考下列问题:1.在数轴上表示10和-10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吗?举例说明一个数的绝对值用符号如何表示?2.利用数轴说明∣-2∣表示的意义.3.一个数的绝对值的大小与它和原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4.概念中的数a 可以表示什么数?请举例说明.【展示点评】数a 的绝对值记作|a|,|a|表示数轴上数a 处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距离原点越远的点表示的数的绝对值越大,反之越小.对于数a ,它可以表示任何数.【小组讨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它本身有什么关系?请用字母表示出来.【反思小结】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它与原点之间的距离,离原点的距离越远,绝对值大;离原点的距离越近,绝对值小.由于距离总是正数或0,所以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a|≥0.当a 是正数(即a>0)时,∣a ∣=________;当a 是负数(即a<0)时,∣a ∣=________;当a =0时,∣a ∣=________.(双重性)【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探究点二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活动二:例 求-5,0.8,0,-12,7的绝对值.【展示点评】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小组讨论】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反思小结】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方法: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0,再由绝对值的意义来确定去掉绝对值符号后的结果.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必为__________,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数是________.【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概念:绝对值.2.一个数的绝对值的化简.3.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绝对值⎩⎪⎨⎪⎧几何意义代数意义 |a|⎩⎪⎨⎪⎧=a (a>0)=0(a =0)=-a (a<0)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1.|-3.7|=__3.7__;|0|=__0__;-|+0.75|=__-0.75__;⎪⎪⎪⎪⎪⎪+13=__13__;-⎪⎪⎪⎪⎪⎪-54=__-54__;+⎪⎪⎪⎪⎪⎪-23=__23__;|-10|+|-5|=__15__;|-6.5|-|-5.5|=__1__. 2.__0__的相反数是它本身,__非负数__的绝对值是它本身,__非正数__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正数,这个数一定是( D ) A .正数 B .非负数 C .任何数 D .以上都不是4.给出下列说法: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②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③不相等的两个数绝对值不相等;④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一定相等.其中正确的有( B ) A.0个B.1个C.2个D.3个5.绝对值不大于5.1的整数有( D )A.8个 B.9个 C.10个 D.11个6.|x|=7,则x=__±7__;|-x|=7,则x=__±7__.六、布置作业巩固目标课后作业见“学生用书”.第5课时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目标会比较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1.说一说:某一天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从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广州_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广州.2.画一画:(1)把上述表示5个城市最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2)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3)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12至13页,完成下列问题:1.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他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__小__到__大__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__右边__的数,由这个规定可知: -6__<__-5;-5__<__-4;-4<__-3;-2__<__-1;-1__<__0,0__<__1.2.(1)正数__>__0,0__>__负数,正数__>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__小__,绝对值小的反而__大__.3.阅读教材第12页图1.2-7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其中最低气温是__-3__摄氏度,最高气温是__9__摄氏度.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探究点一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活动一:阅读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相互交流思考下列问题:1.图1.2-7中,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是多少?你能将这七天中每天的最低气温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吗?2.把这七天最低气温的数值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规律?3.正数、负数和0这三类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两个负数如何比较大小? 例1 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1)-(-1)和-(+2);(2)-821和-37; (3)-(-0.3)和⎪⎪⎪⎪⎪⎪-13. 【展示点评】异号两数比较大小,看符号(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看绝对值;0位于正、负数之间,0小于所有正数,但是大于所有负数.【小组讨论】如何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反思小结】1.利用数轴比较;2.利用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的法则;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的一般步骤:①求绝对值;②比较绝对值的大小;③比较负数的大小.比较两数大小时,通常需判断数的符号和求数的绝对值.有时需先化简原数,但最后的结果在书写时一定是原来的两数.【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探究点二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综合应用活动二: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a ,-a ,-1的大小关系是( )A .-a <a <-1B .-1<-a <aC .a <-1<-aD .a <-a <-1【展示点评】从数轴上可以看出a 在-1的左侧,所以a<-1.【小组讨论】比较用字母表示的数的大小时,可用哪些方法?【反思小结】学习了数轴,我们把数和点对应起来,也就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把很多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1.方法:有理数的大小比较.2.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数轴规律⎩⎪⎨⎪⎧同号异号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1.有没有最大的有理数,有没有最小的有理数,为什么?解:既没有最大的有理数,也没有最小的有理数.2.有没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若有,请把它写出来.解: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3.等于-1.5且小于4.2的整数有__6__个,它们分别是__-1,0,1,2,3,4__.4.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1)1与-10;(2)-0.001与0;(3)-8与+2;(4)-34与-23;(5)-(+35)与-|-0.8|. 解:(1)1>-10 (2)-0.01<0 (3)-8<+2 (4)-34<-23 (5)-(+35)>-|-0.8|5.若a>0,b<0,a<|b|,你能比较a 、b 、-a 、-b 这四个数的大小吗?解:b<-a<a<-b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

2024初一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方案七年级上册数学方案选择问题

2024初一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方案七年级上册数学方案选择问题

2024初一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方案——七年级上册数学方案选择问题一、教学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正逐步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改革趋势,提高七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特制定本教学计划方案。

本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七年级上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整式的运算;(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解法;(5)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有理数、整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及其应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教学方法:(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计划1.第一单元:有理数(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2)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乘方和绝对值;(3)教学课时:8课时。

2.第二单元:整式的运算(1)教学重点:整式的概念和运算;(2)教学难点:整式的乘法和除法;(3)教学课时:10课时。

3.第三单元: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教学课时:10课时。

4.第四单元:不等式及其应用(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2)教学难点:不等式的应用;(3)教学课时:8课时。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5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5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5篇)最新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5篇)教学方案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规划,统筹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新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最新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篇1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这学期我承担七(1)(2)两班的数学教学,这些学生整体基础参差不齐,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任务艰巨。

在小学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不多。

对多数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稍差。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材分析: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

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

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

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

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

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通用12篇)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通用12篇)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通用12篇)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篇1一、基本情况分析七年级两个班学生的总体情况如下:1班学生:33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5人。

2班学生42人,其中女生20人,男生21人;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分数高的,有90分以上的分数低的,还不过30分,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

二、教材分析走进数学世界:这部分内容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家的生平史料等内容,让学生在极其轻松的氛围中,与数学交朋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为学生以后初中数学各部分的内容作了一个有益的铺垫。

有理数: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学习有效数字和近似数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代数式的值》教学案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代数式的值》教学案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代数式的值,《代数式的值》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 能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求出代数式的值。

2、感受到列代数式是从特殊到一般,求代数式的值是从一般到特殊,这里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

3、领悟到对于同一个代数式,其中字母的不同取值,所得的代数式的值也不同的。

(实际这是一种量随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形,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一个伏笔).4、了解整体思想。

能用整体代入求代数式的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求代数式的值。

2、教学难点:正确地把数值代入代数式代替字母进行计算。

整体代入思想。

三、教学过程:(一)旧知回顾:(二)学前探究:1、摆放餐桌和椅子问题:情形1、餐桌横放:(1)1张餐桌可坐6人,2张餐桌可坐______人。

(2)按照上图的方式继续排列餐桌,完成下表:桌子张数3456……可坐人数(3)探索餐桌张数n与可坐人数w之间的关系。

(4)15张餐桌这样排,可坐多少人?(三)新知研讨:1、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和意义。

2、典型例题与练习:例1、当a=-2,b=-3时,求代数式2a-3ab+b的值。

练习:1.当a=2,b=-3,c=-4时,求代数式b-4ac的值2.已知:x=-1,y=2,求(x-y)-x+xy 的值 .3.已知:a=,b=-,求a-2ab+b的值 .4.当a=-2时,代数式-a的值5.已知:∣a∣=4,∣b∣=8,且a+b<0,则a-b的值? . 例2、当a=,b=-1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2ab+b (2)(a+b)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再取一对数值计算加以验证。

你猜想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你所得的猜想计算9.23+2×9.23×0.77+0.77的值。

(四)拓展延伸:1、已知a+b=3,求代数式(a+b) +a+6+b的值。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和教学案的背景和意义。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2011年进行了修订,其中数学课程标准被调整为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教育理念,各地教育机构也开始进行教材的更新和优化,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浙江省数学课程标准的体现,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教材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应用,达到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与之配套的《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则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的具体教学计划和方法。

教学案内容丰富、细致,既注重知识讲解,又注重课堂互动和学生自主实践,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课堂活动和习题训练等,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注重课堂氛围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趣味性。

4、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差异化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通过上述的教学案编写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教育能力和个人特色,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无论是《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还是配套的教学案,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是一项重要的素质,它涉及到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制定好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案,注重知识体系的建设和内涵的丰富,也是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努力把教材和教学案最大化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根据学生需求和特点,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过程和效果。

有关七年级优秀数学教学方案范文(四篇)

有关七年级优秀数学教学方案范文(四篇)

有关七年级优秀数学教学方案范文一、指导思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新标准。

以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突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体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的教学基础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七年级数学下册共有六章。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清楚的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对各章之间的联系。

然后由具体到抽象,有特殊到一般的基础性教学掌握,再有就是在整式基础上学习方程的运用(这在小学知识中就有提到)。

在课本正文中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安排“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等课后或课外知识。

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学习。

三、学情分析七年七班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学生学习环境差,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为了照顾这些学生,课程进度缓慢。

但部分学生学习仍非常刻苦,为了照顾这部分的同学,在教学活动中也讲解一些课外知识,从而不耽误他们每一个人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设计时多以中等偏下水平为参考标准。

四、教学要求与具体措施1、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七年级数学公开课的教学方案_2

七年级数学公开课的教学方案_2

七年级数学公开课的教学方案授课地点: 互动室授课班级: 七年(2)班执教老师: 黄泽彬一、教学内容二、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P166;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节你今年几岁了, 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 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2、能根据给出的现实情境, 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三、通过观察, 归纳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的概念;四、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过程, 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的概念;(2)通过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2、难点:(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特征的理解;(2)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

四、教学情况分析与教学方法五、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简易方程, 所以七年级的学生对方程这个模型并不陌生, 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 已学过的知识规范性、严谨性还不够, 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 而且受小学算术解法影响, 大部分学生还没真正体会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六、我首先引入一段现实情境的视频, 吸引学生思考、讨论, 通过对算术解和方程解的对比, 突出“建模思想”并引导学生归纳相关概念, 再利用其他相关情境题、练习题, 加深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 增强他们的判断力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过程引入现实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时, 学生通常会更主动。

】情景一: 视频表演(小莲和小玲)(21+5)÷2=13小莲遇见小玲, 2个人打招呼。

小玲:小莲, 我能猜出你的年龄。

小莲:不信。

小玲: 你的年龄乘2减5得数是多少?小莲: 21小玲: 你的今年是13岁。

小莲心里嘀咕: 她怎么知道的我是年龄是13岁的呢?师生互动, 逐步分析方程的概念;如果设小莲的年龄为x岁, 那么“乘2再减5”就是_2x-5__, 所以得到等式: 2x-5=21___。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4.4 追及、方案问题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4.4 追及、方案问题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4.4追及、方案问题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追及、方案问题,是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对之前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教材通过具体的追及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已经游刃有余。

但是,对于追及、方案问题这类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思路不清晰、逻辑不严密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追及、方案问题的解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的追及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追及、方案问题的解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的追及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等。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知识,了解追及、方案问题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追及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问甲追上乙需要多少时间?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类似的追及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

如:(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问甲追上乙需要多少时间?(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问甲追上乙需要多少时间?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总结追及问题的解法。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七年级下册湘教版数学教学计划(精选7篇)时间稍纵即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湘教版数学教学计划(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总体情况来看,七8班比七7班成绩稍微好点,但是两个班学生两极分化已经较严重,这学期学习内容比较难,两极分化将会更严重。

七8班成绩中上的学生较多平均分相对七7班会略高。

在学习态度上,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努力能改善他们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1章:平行线。

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3章:整式的乘除。

第4章:因式分解。

第5章:分式。

,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

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

习题设计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常规落实本学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切实落实。

备课要精,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

数学基础七年级第一章教学方案

数学基础七年级第一章教学方案

数学基础七年级第一章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基础七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2. 掌握整数的概念、运算法则以及数轴表示。

3. 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整数的引入(时间:15分钟)教学方法: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温度、海拔等,让学生认识和感知整数的概念。

2. 整数的表示和运算法则(时间:20分钟)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整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法则,如正数、负数、绝对值等。

3. 加法的运算规则(时间:25分钟)教学方法:以具体例子为基础,讲解加法的运算规则,如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正数加负数等情况,并进行练习。

4. 减法的运算规则(时间:25分钟)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减法的实际例子,讲解减法的运算规则,如正数减正数、负数减负数、正数减负数等,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5. 综合运用(时间:15分钟)教学方法:设计一些综合运用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整数的理解以及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练习评价:布置适量的练习题目,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与反馈。

3. 作业评价: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并注重作业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基础七年级教材第一章内容。

2. 教具:数轴模型、整数卡片等。

3. 备课材料:教学课件、练习题等。

六、教学延伸1. 拓展练习:提供更多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温度计的读数、海拔的计算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5篇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5篇

1、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通过教学计划可以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

为此数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初一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方案,希望可以作为大家的参考!一、指导思想: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学生基本情况: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况严重,纪律涣散,意志力薄弱,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不断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便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我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学习的风气有所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教学目标要求期中授完第九章,期末授完下册全册。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初一数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1《有理数的惩罚》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

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混和运算的方法,学会了由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学习有理数乘法的知识技能基础。

2、学生的活动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法则的活动,并且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曾经历了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具有了合作和探索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发现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了解倒数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本节课的数学目标是: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2、学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掌握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方法以及有一个数为零积是零的情况: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分析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所求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解答。

(2)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讨论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的表示法和乙水库水位变化量的表示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100万有多大》教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100万有多大》教学案 北师大版

《6.1 100万有多大》教学案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2.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从多种角度去感受大数的意义、从事估计活动.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掌握大数的一些认知方法和认知策略。

教学难点:对大数的认知方法和策略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的一些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1.我国中等城市有l00万以上的人口.2.我国国家图书馆的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3.我国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达l万元.4.台州市有500多万人口.(不包括流动人口)5.台州市实验中学的占地面积约为80000平方米.然后让学生自己举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到数据的大小,二、预习新课,感受新知:1.估计跑步的步长,你的1万步大约有------------米,反之跑1万米时需跑------------步。

2. .估计1万粒大米的重量是----------kg。

3.一个人正常心跳100万次大约需-------------小时。

4. .估计有100万字的书的厚度是------------------。

三.合作交流,明晰新知。

活动一:1.估测自己的步长.你的1万步大约有多长?如果操场一圈是400米,那么1万步相当于多少圈?100万步呢?(假如步长大约50厘米)2.(1)估计语文课本中某一页的字数;(2)根据你的估计,1万字占多少页?100万字的书大约有多厚?(1本100页的书大约有0.5厘米厚)3.估计教室的面积,回答以下问题:(1)l万平方米的面积相当于多少间这样的教室的面积?(2)100万人站在一起,约占多少间这样的教室?(如果教室的面积约为50平方米,每平方米站4人.)4.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估计100万册这样的数学课本摞在一起有多高?你的教室能装下这些书吗?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初中数学教学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初中数学教学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通过对本章有理数运算的综合运用,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应用,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及符号的确定。

一、探究活动:(一)自主学习:小马虎做了了两道计算题,你赞同他的做法吗? (1)2232636-⨯=-= (2)16126324÷⨯=÷=他错在什么地方?你的正确解法:(1)232-⨯=(2)16124÷⨯= (二)合作交流:(1)思考:234-⨯ 与()234-⨯这两个算式形式有何不同?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运算结果相等吗?(2)归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__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__,最后算__________;如果有_________,先算___________里面的。

二、典例剖析 计算:(1)56×(-31-21)÷45(2)()()()2243534⨯--⨯-+-(3) ()()325314142⎡⎤⎛⎫-⨯-++-⎢⎥ ⎪⎝⎭⎢⎥⎣⎦ (4)()()()()172.3 3.85 4.3 3.858320-⨯++-⨯-+⨯三、巩固练习:计算:(完成后交流怎样解更简单) (1)113075393577⎛⎫-⨯+⨯- ⎪⎝⎭ (2)()()233515275⎡⎤⎛⎫-⨯-+⨯-÷ ⎪⎢⎥⎝⎭⎣⎦四、当堂测试1、 判断正误 (1)()22339918-+-=+= ( )(2)()2314216610-⨯+=-+=-( )(3)442114216-=-=- ( ) (4)()10221051510251015---=-=-=( )2、计算(1)()()2948---÷- (2)()23310.255⎛⎫---⨯⨯- ⎪⎝⎭(3)919106622435⎡⎤⎡⎤⎛⎫⎛⎫--÷÷-⨯ ⎪ ⎪⎢⎥⎢⎥⎝⎭⎝⎭⎣⎦⎣⎦(4)-14-[1-(1-0.5×31)×6五、课下巩固提高1.甲用1000元人民币购买了一手股票,随即他将这手股票转卖给乙,获利10%,而后乙又将这手股票反卖给甲,但乙损失了10%.最后甲按乙卖给甲的价格的九折将这手股票卖给了乙,在上述股票交易中( )A .甲刚好亏盈平衡;B .甲盈利1元;C .甲盈利9元;D .甲亏本1.1元. 2.计算题:(1)3.28—4.76+121-43; (2)2.75-261-343+132;(3)42÷(-121)-143÷(-0.125); (4)(-48) ÷82-(-25) ÷(-6)2;(5)-52+(1276185+-)×(-2.4); (6)-32-223)3(18)52()5(--÷--⨯-;(7)-23÷153×(-131)2÷(132)2; (8)-14-(2-0.5)×31×[(21)2-(21)3];(9)-121×[1-3×(-32)2]-( 41)2×(-2)3÷(-43)3 ;(10)(0.12+0.32) ÷101×[-22+(-3)2-321×78];(11)()()()54321132---⨯---(12)-6.24×32+31.2×(-2)3+(-0.51) ×624;(13)-32+(-221)2-(-2)3+│-22│(14) -33×(-5)+16÷(-2)3-|-4×5|+(85-0.625)2。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第1课时)
主备人:杭竹萍校对人:张雪丰日期:3-8
教学目标1.能说出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
2.使学生能运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3.在推导幂的乘方法则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经历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从中感受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幂的乘方法则.
学习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一个正方体的边长是102cm,则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下100个104的乘积,谁能有简便的写法呢?根据乘方的定义,100个104相乘,可以写成(104)100。

你会计算吗?
二、探究学习:
1.尝试:做一做:先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再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理由:
⑴(62)4=⑵(a2)3 =
⑶(a m)2=(4)(a m)n=
问题:从上面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分析:让学生回到定义中去,进而在由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得出结果,比较后易找找规律。

2.概括总结.上面各式括号中都是幂的形式,然后再乘方.请你给这种运算起个名字。

(板书课题:幂的乘方)我们今天就学习它的性质
3.概念巩固:一般地有,
于是得(a m)n = a m n(m,n都是正整数)
这就是说,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此法则)
法则说明:1.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代数式.
2.注意幂的乘方中指数相乘,而同底数幂的乘法中是指数相加.
4.典型例题:
例 1:计算:
(1)(106)2;(2)(a m)4(m为正整数);(3)-(y3)2;(4)(-x3)3.
⑸ [(x-y)2]3; ⑹ [(a3)2]5.
巩固练习:P44 练一练 1(学生板演)练一练 2
例 2:计算:
(1)x2·x4+(x3)2; (2)(a3)3·(a4)3.
巩固练习:P44 练一练 3,4(学生板演)
1填空:(1)108=()2;(2)b27=(b3)( ) ;
(3)(y m)3=( )m; (4)p2nn+2=( )2.
2、请你比较340与430的大小。

三、归纳总结:
1说说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2通过探索幂的乘方运算性质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3举例说明幂的乘方运算性质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四、作业:P46.1(1)(2)(3) 2.3(1)
五、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