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1
《新文化运动》参考学案1
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历史背景:⑴政治:帝国主义者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独裁统治,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找新的出路。
⑵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要求。
⑶思想文化:一方面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与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另一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使激进民主主义者认识提高。
2、兴起:⑴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⑵主要阵地:《新青年》⑶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人⑷指导思想: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⑸核心思想:民主、科学⑹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思考:北京大学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课本)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德先生”与“赛先生”——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⑴“德先生”与“赛先生”指民主和科学⑵民主和科学的内涵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共和政体等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⑶观点总结: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⑷提倡民主与科学的目的、评价(结合94页知识框陈独秀的一段话)①目的是医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使中国富强起来。
②具有反封建思想的意义,也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
但是有些偏激。
2、“打倒孔家店”和“鲁迅的《狂人日记》”------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⑴旧道德、新道德含义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⑵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的原因根本:孔教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掌握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3.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讲解五四运动后的社会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2.引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精神和主张。
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范围,如“文以载道”、“白话文运动”等;2.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创新。
3.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1.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冲击,如“民主”、“科学”、“自由”等提出的影响;2.讲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4. 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1.简要介绍陈独秀等人物的生平和贡献;2.阐述新文化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如“新青年”杂志创办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2.认知导入法:通过视频、图片等媒介的呈现,引入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问答法:通过问答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和深化认知。
五、教学评价1.检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理解程度;2.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的认识和理解程度;3.检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了解程度。
六、教学参考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新文化运动小百科》;3.《陈独秀传》。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复习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复习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复习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事件: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这两个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展开论述,并分析它们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Ⅰ.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革命运动。
它发生在1911年至1912年期间,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点:1.1 清朝政治腐败清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国力衰退等问题,国内民众对清朝统治开始怀疑和不满。
清廷的内外政策失误,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
1.2 西方列强侵略19世纪末,中国遭受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国家的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
这引发了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辛亥革命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制度的过渡。
辛亥革命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社会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它把中国从封建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铺平了道路。
Ⅱ.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它兴起于20世纪初,是一场旨在推翻旧传统文化观念,倡导新文化思潮的运动。
2.1 思想启蒙与传统文化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源于中国学者对西方文化的思考。
他们借鉴了西方的现代化思想,反对封建社会等旧传统,并提倡民主、科学、启蒙等新观念。
这场运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一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
2.2 文化产业的崛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
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业、报纸、杂志、文学等领域迅速发展,对中国现代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批知名的文化人士如鲁迅、胡适等也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非常深远,它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与文化变革。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文化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1)
A.军阀混战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专制政体
3.“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
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
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是
A.《新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A)
C.《狂人日记》
D.《劳动界》
4.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
(1)你是否赞同洋务运动“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这一观点?结合所
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观点一:赞同。理由: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客
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 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不 能使中国实现富强。因此,洋务运动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
婚姻自由。”材料反映的是
(D)
A.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7.由下图可以看出,1916年胡适提倡 胡适留学日记·卷十四 一九一六年
答梅觐庄——白话诗………… 437 答觐庄白话诗之起因………… 442
…… 打油诗寄元任………….……... 460
反映出
( B)
A.新道德战胜了旧的封建礼教
B.文学革命推动思想启蒙
C.民主与科学改变了黑暗政治
D.新式教育取代传统文化
5.(历史解释)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诗人、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京大
学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字专门指代第三人称女性,并得到了鲁
迅等人的大力赞扬。从此,“她”字和“他”字开始并用。这主要表明
C.从崇拜西学回归传统文化 D.对传统文化有选择地继承
第12课新文化运动1
(2)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②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 垫的作用 ③是伟大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思想近代化
(3)局限性 ①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面性, 对东西方文化持一个绝对肯定或否定的 态度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戊戌 辛亥 新文化 运动 变法 革命 运动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前对联
思考:材料反映了
辛亥革命后民众的
思想仍然存在什么
问题?
在北大任教的辜鸿铭梳着鞭子走进课堂,学生 哄堂大笑,辜鸿铭平静的说:“我头上的辫子是
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1)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 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2)民主、科学;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任意两位 )。
(3)鲁迅;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4)认为新文化运动有一定进步性,但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 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材料一: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问割据……明显地, 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 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冢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 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 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西洋人为保护德、賽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 血,德、賽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根治中国政冶上,道德 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课件1)
返回
图片导入 右边图片的名称 是什么? 是什么?
由于它的诞生标 志着什么的兴起?
返回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提问式导入
注:教师选择一种删除另一种方式即可。
返回
返回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
(1879--1942) 安徽怀宁人
新文化运 动的旗手
胡适
(1891--1962) 安徽绩溪人
新文化运动代 表人物之一
《青春》是李大钊发表著名 文章。他号召青年为创造一 个青春的国家而奋斗。
蔡元培 (1868--1940浙江绍兴下这八个字的含义。
返回
甲方
乙方
新文化运动是 一次全新的思 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 青年凭空造出来的 运动!
返回
新文化运动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返回
建议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
一组准备新文学方面的剧本 内容和表演 一组准备旧文学方面的剧本 内容和表演
提问式导入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 不满足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 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什 么影响?
1917年1月,胡适发表在 年 月 《新青年》第2卷第 号上 新青年》 卷第5号上 卷第 的要求进行文学改革的 文章, 文章,它是文学革命开始 的标志之一。 的标志之一。
《文学革命论》, 《我之文学改良观》 我之文学改良观》 1917年陈独秀发 一文发表在《 一文发表在《新青 三卷三号上, 年》三卷三号上, 表在《新青年》 为刘半农所做。 为刘半农所做。文 上的要求进行文 中提出了要建立新 学改革的文章, 文学非破除对古人 它的发表是文学 的迷信不可。 的迷信不可。 革命开始的标志 之一
导入新课 《新青年》的创办 “新世纪的曙光”
八年级历史上册-2.9《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一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近代抗争史的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和新革命的曙光,它在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封建旧思想、旧文化进彻底批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
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科学,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
从中国近代化历程来看,新文化运动是继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标志的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政近代化之后的思想文化领域近代化的开始,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观念开始发生本质的变化,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展开。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近代思想发展史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基本线索有一个整体把握,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审视和理解新文化运动这一历史现象。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现在的教材图文并茂,教学资源丰富生动,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到达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设计探究性问题和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当今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更需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了解与关注,真实感受到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历史与个人的联系,感受到科学的发展进步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方式、交往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想让历史贴近自己的生活。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教具:多媒体课程标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某某”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某某与科学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兰花草》。
播放歌曲,并投影歌词: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教师: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谁?它有什么寓意?同学:大部分同学不知道。
教师:《兰花草》乃是胡适先生早年的一部诗歌,名叫《希望》后被谱成曲子改名为《兰花草》(歌词略作修改)。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但他的作品真正为大众所熟知的并不多,这首《兰花草》可能是流传最广的一个。
它清新、质朴、深情,对生命的期待与珍惜跃然纸上,而且琅琅上口。
但每哼起这支歌,在那优美的旋律中,我眼前浮现的不是兰花草,而是胡适匆促而执着的身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提纲(历史)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原因:(1)中华民国政治混乱;思想领域:尊孔复古(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5.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典型内容: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并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3)文学革命。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6.评价:(1)进步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3)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7.新文化运动“新”在哪?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封建文化注:1919年以前中国像西方学习的三阶段第13课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1)时间、地点、主力: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表现:(1)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2)工人罢工(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商人罢市。
2.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1)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3)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1
新旧思潮激冲突,青年杂志运动起。 陈李胡鲁做代表,民主科学摇大旗。 十月革命炮声响,运动进入新时期。
人们思想大解放,文化运动载史册。
8
课堂演练
1.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的创办( )
A、《新青年》
B、《青年杂志》
C、《文学改良刍议》
D、《文学革命论》
8
2 .右图所示人物在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作出了突
8
连连看 提倡白话文代替 文言文“言之有 物”
胡适
《狂人日记》
陈独秀
《文学改良刍议》
建设新鲜、平易、 有内容的新文学
鲁迅
《文学革命论》
将来容不得吃人 的人活在世上
5
三个阶段
器物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英法)
制度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日本---美国)
思想文化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 (西方---苏俄)
出贡献,主要是因为( ) A、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文学 B、对封建礼教攻击最猛烈 C、把反封建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
D、首先提倡白话文
2
8
3.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运动、辛亥革命
的继续,“继续”的主要含义是( )
A、继续反对封建主义
B、继续向西方学习技术
C、继续主张实业救国
D、继续主张民主共和
3
8
4.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这里的“新”主要是指:( )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开始了文学革命
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开始成为一场政治运动
4
8
5.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极力推崇孔子; 陈独秀等则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孔教,他们共同 的出发点是( ) A.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B.冲破封建阻力,倡导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C.把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D.宣传共和思想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上第十二课《新文化运动》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前期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1)第一次是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提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2)第二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3)第三次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它以宣传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2、近代化的探索分几个阶段?性质是什么?口号是什么?什么特点?
(2)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洋务运动为代表。
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自强、求富。
)
(2)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以戊戌变法(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三民主义)为代表。
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新文化运动为代表。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民主、科学)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较多,需要学生对历史史实有准确的识记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新文化运动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较多,需要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认识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教师讲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㈠政治上: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和“新政”;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包括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㈡经济上: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和“新政”;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思考3: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孔教?现代社会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思想。由于儒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因而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寻找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十分顽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又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因而,反对封建主义,在思想领域就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Q3: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有哪些?
K3:
㈠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而在经济上要求打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代表的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政治上要求进步和改革,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提高自身地位。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这种要求反映在政治上就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进行维护共和的斗争;反映在经济上就是呼吁“实业救国”,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就是一部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掀起了反对封建旧文化、旧思想的文化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根源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您现在的位置: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 学科主页 >> 历史 >> 案例研究 >> 教学案例 >> 正文今天是: 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3.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解读】中国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从器物到制度,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康有为和孙中山等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但均未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
这就是先进的中国人继续向西方寻找真理,他们开始从文化心理层面,掀起一场更大规模的民族反思浪潮——新文化运动。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目的:以西方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民主、科学等思想文化批判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和文化。
知识点一:新文化运动兴起1、背景:(1)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社会: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2、兴起的原因:(1)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直接原因)(2)思想上: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3)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根本原因)3、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称《新青年》),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
4、主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阵地。
5、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6、口号:民主和科学知识点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人血馒头: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新文化运动》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新文化运动期间的各种社会现象,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思想,如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以及他们所倡导的、科学、民族主义等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新文化运动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涉及到的思想和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消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掌握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历史人物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历史人物和思想,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史料分析、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史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进行初步了解。
3.史料分析:教师提供一系列新文化运动期间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史料,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事实。
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图1 思想革命示意图
在理清逻辑关联后,教师顺势展示陈独秀《告青年》中的文言片段,在学生尝试阅读却无法通晓其意时,教师趁机设疑:“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民文化水平很低,他们能否读懂?”引导学生移情神,凝思旧文体的弊端。
紧跟着出示《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片段与鲁迅的白话小说,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学的优势。
接着叙述五四运动后数百种白
图2 新文化运动内容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二)立足长、短时段,透视人物群像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目标4指向比较、评价能力,我们利用有血有。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公开课教案_1
备课教师集体备课时间课题:第9课新文化运动序号09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和方法:⑴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白话文的资料,理解原作者的主张,从而形成“新文学”的正确概念。
⑵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⑵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3、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刊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二、课堂导学:1.情境导入: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2.出示目标: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标志、内容及发展、历史作用。
2)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北洋军阀推行的反动政策,帝国主义乘机兴风作浪,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二、从年起,、、、等,高举“”和“”两面大旗,以《》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三、新文化运动:1、主要内容:前期:提倡,反对;提倡,反对;提倡,反对;提倡,反对,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后期:大力宣传,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2、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运动。
3、作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和,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史料实证”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此课选自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21课。
)2016年9月,由教育部颁发的《国家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历史学科素养的五大要素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和前提。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在此基础上,努力重现历史的态度和方法。
它重视历史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并强调在历史研究中,有必要广泛收集数据并区分其真实性,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和解释,最后总结其背后的规律。
因此,历史证据不仅是研究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能力。
在历史的实际教育和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和使用史料的能力,从而教会学生进行史料实证。
做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历史学习方法。
下面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探讨“史料实证”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属于“现代中国先进思想”的专题。
该专题的主线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是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历程。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反封建斗争的延续。
这是近代中国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也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奏。
以五四运动为界,新文化运动分为两个时期。
新文化运动之后,《课程标准》也列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表明在《课程标准》中表达的新文化运动应该参考其早期阶段。
在教科书的五个子类中,“陈独秀和新青年”包括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运动的开始;随后的三个子目涵盖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其中:“‘德先生’与‘赛先生’”“‘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是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的主张;“胡适与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在文学领域的命题;“文化平民化”凸显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一课拥有丰富的历史史料———新文化运动旗手们的记录(一手史料)、《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油画《北大钟声》(二手史料)、白话文运动相关记录等。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ppt课件1
小结
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 文
代表人物
化
运
前期
动 内容
后期
《新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 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 化,反对旧文学。 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庶民的胜 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西方的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
民主
自然科学和看待 客观事物的科学 观点。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 暗。”
——陈独秀《新青年》
3.内 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民主 科学 新道德 新文学
专制 迷信盲从 旧道德
旧文学
大旗:“民主”和“科学” 国的传史播创造了条
阵地:《新青年》杂志
件。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新文化运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 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2.中国革命的新时期
1918年《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理论。
•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 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 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 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 去了。
•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乌黑头发,无麻子, 脚不大,周正
乌黑,头发无, 麻子,脚不大周正
新 文
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详案)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和主要内容;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的文章.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讲述,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新发展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促使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能力.(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二、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难点:对前期新文化运动口号的分析理解和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三:教法:启发读书,问题式,讨论式和讲述相结合.教学过程课前:放映北京大学校园景致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第三单元第2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刚才同学们看了北大的新老照片,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我们学习新文化运动,不能不提到北大?原因何在?第一,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均在北大任教或任职,第二,新文化运动迅速展开之时,正是北大起飞阶段,第三,北大是新文化运动基地所在,正因为如此,使两者紧密相连。
新文化运动之时,不知是否有同学听过“北大三兔”的提法?现在请大家动动手,来研究一下北大的兔子。
展图:五幅照片胡适生于1891年,利用前面所学习的公历纪年转换成天干纪年的知识,请同学们测算一下1891年的干支纪年表达是什么?记不清楚的同学可参考图表。
展图:干支推算表生: 辛卯(1891)师:往前减12年,是何年?生:己卯(1879)展图:五幅照片师:往前再减12年,又是何年?生:丁卯(1867)(1868.1.11恰是农历1867年底)师:所以就有以下说法:展图:“北大三兔”师:所谓“北大三兔”提法,当然仅是新文化运动中典型代表人物,发挥了领军人物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太阳gg
gwh52iyc
爷用心,他调用官兵方便。二老爷领了老太太的命,又同大哥、大侄儿寒暄了几句,出来,一路斟详此事如何办理,迎头听见个娇嗲嗲 的声音:“哟,老爷!”却是刘四姨娘,满脸热乎乎的笑,给他深深的道了个万福,那腰身还是跟少年时一样,绵软得紧。二老爷心里 就一动„„不过,还是正事要紧。他“嗯”了一声,自顾往前走。刘四姨娘小碎步跟上,粘着他不放,还老问些有的没有的,二老爷就 有些烦了。刘四姨娘又问:“老爷哪儿去?”二老爷回答:“到你们太太那里去。”刘四姨娘顿时就有点僵。众姨娘们都陪着二太太, 只有她溜出来逮巧宗儿,结果直接跟到二太太那里,像什么样?二太太会不会剥了她的皮!她她她„„她要不要尿遁?在进二太太屋门 之前,刘四姨娘到底找了个机会,溜开了,晃荡半圈再回来,自以为遮人耳目。二太太怒从心起,很想当场好好教训她一顿,碍着二老 爷的面子,忍了,先服侍二老爷用了顿简单的中饭,含蓄的问二老爷,大少爷仕进了,是不是他们云书的地位会下降。二老爷很不含蓄 的告诉她,与其担心这个,不如把柯儿的学业抓上去。院子里多出几个读书人,对谁都有好处。二太太当时脸色就红一阵白一阵的。明 柯的生母、卓二姨娘赶紧在旁道:“奶奶平日总关心柯儿功课,为柯儿伤了不少神,实在是柯儿自己太不争气。”二老爷咕哝了一句: “这样顽劣,不知像谁。”没人敢答腔了。二老爷扒拉完饭菜,去安排送银子的事。嘉颜已经把银两筹措到位了,都是毫无花假的现银, 交割于二老爷,便回内院,途中经过一处小桥。这小桥下倒是没水,旁边原是一座小丘,能工巧匠将假山石铺设于小丘上,天衣无缝, 曲意玲珑,小丘下是片洼地,便植了片绿得发蓝的蔓草,草上贴着丘石架座弯弯的小桥,嘉颜就从那儿走,听得有人问好:“嘉颜姐 姐。”循声低头看,桥那边,蔓草到了尽头的拐角处,是个小池塘,苏家八 明波原蹲在那儿以手掬水,见嘉颜走来,起身拘谨的打招 呼,脸憋得红红的。第五十一章 水上失银斗巧智(3)嘉颜忙施礼。这时候明波立得低,嘉颜立得高。她觉得不太合适,想折路下来跟 明波说话,明波已经自己低着头走了。其实再低头,也遮不住她下巴上的疤痕,但她自卑惯了,只索低着。嘉颜隔着衣袖,抚着老太太 赐她的珍珠底镶宝金钑花钏。服侍好主子,是有好处的啊„„瞧她比这家子里什么庶出 都得意多了!奴婢作到这地步,是不该有什么 别的要求,只管一昧忠肝赤胆、肝脑涂地便是。嘉颜一路思忖,一路往柳少姨娘那边。柳少姨娘和宝音都已经午憩起来,可以安排搬屋 子了。嘉颜盯着那些丫头们。一个 起居,索索细细,有不少东西,乐韵愿意表现,指挥得不错,然总嫩些,要嘉颜提着大领子。宝音 对住
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二者都属 于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革命活动,同属于 近代化探索的内容。
对于新文化运动:有人说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 思想解放运动,也有人说它具 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你认为 怎样评价这场运动呢?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 性质: •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 底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 动
•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文 化运动的现实意义。
系统总结
新文化运动
旗帜 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时间 标志 领袖人物
前期: 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与影响
完成《新课程同步学习 与探究》中的开放性作 业
• 请反思: • 本节课,你的收获:———————— • 本节课,你的不足:————————
《文学改良刍议》
适
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鲁迅
《狂人日记》
主张:控诉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
召人们推翻“吃人”的社会
建设: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
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新旧文学对比
•
有一次,胡适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又对白话文的优点大加 颂扬。正当胡适讲得得意时,一位魏姓学生,突然站起来, 抗议道:“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丝毫的缺点吗?” 胡适冲着他微笑着说:“没有的。”那位学生更加激愤地 反驳道:“肯定是有的!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 多,花钱多。” 胡适扶扶眼镜透出沉思的目光,然后柔声细气地解释 道:“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 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件事 我复电拒绝。复电是用白话写的,也很省字。请学生们根 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 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 15分钟过后,胡适让学生们自动举手,报告用字数目, 然后从中挑选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简练,仅用了12个字。但我的 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一背景:新旧思潮的激烈冲突
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等 思想观念
“国民教育, 以孔子之道 为修身大本”
二新文化运动
时 标 间 志
领袖人物 旗 阵 帜 地
蔡元培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 反对专制与愚昧 思想广泛传 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 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 播 Democracy -民主 提倡新道德 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 反对旧道德 Science--科学 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 1、记住新文化运动的时间、人物、性质、 旗帜、前后期的内容、意义。 •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学习,理解新 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从而 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 3、通过学习,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现实 意义。
教材补充资料
——袁世凯的专制统治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 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 之道为修身大本”,推行 孔教。还率领百官演出一 场“祭孔”丑剧。在当时 的思想界,以袁世凯为首 的国内外反动势力掀起了 一股文化逆流。
后期: 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1918年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阅读并思考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与 影响分别是什么?
1、什么叫新文化运动?
提示:资产阶级激进派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
活动叫新近代化探索之间的关系。
提示: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积极的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 解放。 2、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作了思 想准备。 4、后期传 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先进的知识 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局限性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 提倡新文学 暗。”—陈独秀 反对旧文学
旧道德
新道德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 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 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 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旧文学 新文学
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