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中人的主体性价值

合集下载

人的主体性

人的主体性

浅析人的主体性摘要: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人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重要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许多领域亟需发挥人的主体性。

本文在阐述发挥人的主体性的必要性及主体性内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增强人的主体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人的主体性;必要性;涵义;途径一发挥人的主体性的必要性人的主体性指主体对客体的主导地位以及对客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的特性,主体意识如何,主体性发挥如何,直接影响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未来走向,影响着中国发展在世界发展中的命运。

随着社会的转型,计划经济下政治化、统一化的烙印被改变,市场经济要求人们破除一切依附观念和依附关系,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作为主体性经济,市场经济建立在主体行动基础上,它要求人们发挥主体性,具有参与经济竞争的积极性和面对优胜略汰的心理承受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激发了人的自主性,自主性也是发展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因素。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当今我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

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四对矛盾,在矛盾处理环节,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人与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这就需要人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建立正确事业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能和谐融入自然,社会,具有健全人格,从而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增强人民的主体性效应的发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人的主体性的涵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指主体对客体的主导地位以及对客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的特性,其根本内容是人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一)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从主体的属性说,它具有实践性和意识性。

主体之所以成为主体,首先在于它能够进行认识和实践。

因此,主体,简要地说,是指它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人之体。

换言之,凡是主体,都具有实践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主体使客体对象化,发生主客体关系;同样,在实践活动中,主体也可以把自我对象化,区分出主体的自我与客体的我,形成待殊的主客体关系。

市场经济中的人性探讨

市场经济中的人性探讨
维普资讯
, 点 - _ 热 ■分 祈 ●J , l ●● — l ●● - l
由于私有制的存在 ,生产资料 的所有者因为拥有物 ,从而也就拥 有了对人的支配权 ,虽然资本家也 受物的统治 ,但是资本家也拥
有 对 工 人 的 人 身 支 配 权 。 因而 在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中在 生 产 劳 动 以
主 义 社 会 突 出表 现 为 “ 品拜 物 教 和 金钱 拜物 教 “ 马克 思 商 。 要]市场经济作 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手段 、属于 正 是 在 这 种 方 法论 的指 导 下 来分 析 资 本 主 义 社会 这 一 具 体 的社 会
商 品 经 济 的 范畴 .毫 无疑 问 的 包含 着 商 品 经济 的 特 征 ,人 与人 的 形 态 中 人 的 具体 人 。 性的 关 系表现 为人 从 属 于不 以个 人 意 志 为转 移 而 独 立 存 在 的物 化的 社
现 。这 种 实 然 假 设 的 人 性具 有客 观 丰 富 性 和 现 实 矛 盾性 。所 谓 应 何 劳动 既是为 自己的劳动 又是 为他人 、社会 的劳动 .同时 ,商 然 的假 设 在 人 的论 域 内 主 要是 指人 所 含 有 的 “ 理 — — 价 值 层 品经 济的简单 的流通 过程还表 明每个 人的生产都是依 赖于一切
三 、市场经济 中的人性的异化 市场 经济所产 生 的对人 的主体 性的提 升是 源干社会 分 工。 社会分工使 得每一个个体不再 属于单一性质 的共同体 ,个人有
价 。从 哲学 的高度来分析 .关于人性假设 的范式可 区分为两种

是 “ 实然 ”的假设 ,一是 应然 的假设 。所谓实然的假设 , 了个体 的独 立意识及独立 的利益 ,从而与不 同的个体 ,集体 发

从人的主体性视角看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

从人的主体性视角看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

始 . 大农 民就 首先 放 弃 它 . 造 出 以联 产 承 包 责任 广 创 制为 特征 的新 型经 营管 理形 式 体所 有制 的经 营权 集 同所 有权 发生 了分 离 . 且 转移 到农 民手 中 。这种 产 并 权 关 系 的变 化 使 农 民进 一 步 接 近 了独 立 的生产 经 营 主体 随后形 成 的集体 统 一经 营与农 户 分散 经营 相结 合 的双层 经 营 体 制更 有 利 于 农 民独 立 生 产 经 营活 动
作 者 简 介 : 莉(9 0 )女 , 徽 长 丰 人 , 埠 学 院 ( 徽 蚌 埠 2 33 ) 钱 17 一 , 安 蚌 安 3 0 0 副教 授 , 究 方 向 为 马 克 思 主 义理 论 。 研
收稿 日期 :0 1 0 -0 21- 7 4
基 金 项 目 : 徽 省 哲 学社 会 科 学规 划 项 目“ 物 史观 视 阈 下农 民 市 场 主体 地 位 的理 论 与 实践 研 究”A K 9 1D1 9。 安 唯 (HS 0 - 0 1)
的顺利 进行 十七 届三 中全会报 告 中提 出 了土地 承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识 到 自身 的能力 、 需要 和 职责 等各 方面 特点 。另一 类 是 对象 意识 . 即主体 对外 部事 物 的认识 。主体 能够 自 觉地 把握 客 体 的本质 和规 律 . 为有 效地 改造 和 驾驭 客 体提 供前 提 条件 。 是实 践性 之所 以为主体 。 在 三 人 就
农 民是农 村社 会 生产 力 的活力 源 . 在社 会 主义 市
在 从 事现 实 的认 识 世界 、 造世 界 的活动 或者 其 它历 改 史 活 动时 . 能确立 自己 的主体 地位 只有 既具备 了 才 正常 的生理 、 心理 机 能 , 又在 一 定社 会 条 件 下 从事 实 践 活 动 的人才 是真 正 的主体 由此 . 国农村 经 济改 我 革实 际上 是一 场 自主 的现代 化 实践 . 改革 旧的体 制就 是为 了解 放生 产 力 .解 放 农 村 生 产力 中最 活 跃 的 因 素— — 农 民 . 为农 民市 场主体 地 位 的确立 提供 了历 史 舞 台 在改 革 之 前 . 村 的集 体 所 有 制采 取 “ 社 合 农 政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内涵及价值分析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内涵及价值分析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内涵及价值分析论文意味着毕业,我们该如何把这个论文写好呢?今天本文库给大家带来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内涵及价值分析,让我们一起来参考一下吧,相信可以给大家的论文增分不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传统计划经济的扬弃。

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构过程中,它所需要注入的伦理道德及其在运行过程中所体现的道德原则与计划经济有着根本不同,要了解市场经济的道德内涵,我们就从对市场经济特征和市场经济道德性层面的分析入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经济资源的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式,它有如下几方面主要特征:第一,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最基本的主体是企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是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这样的企业既是利益的主体,又是经营和投资的主体。

在市场中,主体必须首先自主学习经营理念,其次自主开拓市场和产品,完善企业制度等等。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市场主体的主体性地位和价值都会日益明显的体现出来。

因此,市场经济并不是简单地一味去强调利己和自利,而是在坚持主体自主性和价值性上,促进市场经济经济发展的方式的改革和完善。

第二,市场关系的平等性。

马克思指出:"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在市场经济关系中,参加交换的各经济主体在身份上是平等的,不受任何行政的、财产的、宗法的特权和其他社会特权的强制作用。

根据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要求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交往中,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而这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客观的价值尺度。

正如经济学家张三所说:"平等是社会主义的灵魂,市场经济的宗旨与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并行不悖的。

"因此,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坚持交易双方独立和平等,可以使交易双方摆脱对物的绝对依赖。

第三,市场经济运行的契约性。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市场经济中的一切关系都是契约关系。

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同时又是一种规范的有序性经济。

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

【导读】中国经济高增长也带来了经济发展同人的需要和全面发展之间的种种不协调,社会问题不断凸现,引发人民群众多方面的诉求。

人的价值是人对于自身和社会的积极效用。

人生的价值是人生对于自身和社会的积极效用。

人的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效用。

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实践范畴、历史范畴。

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自在价值与人生的自为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与人生的社会价值;人生的内在价值与人生的外在价值;人生的有形价值与人生的无形价值;人生的历史价值、人生的现时价值与人生的未来价值;人生的实有价值与人生的应有价值等。

由于人的价值创造行为是有动机的,人的价值需求行为也是有动机的。

社会行为人的行为动机是人文世界赋予的人文价值意义,商品经济中商品价值的创造与需求是由这一系列人性化的动机关系联系而形成的;价值的形成关系从人文学角度理解为价值意义的认同关系。

生产力的大发展,经济形态的迅速变革使企业的价值构成方式发生了改变。

企业价值的形成从更多方面让人感到扑朔迷离。

人在价值观指导下的行为能够影响价值创造、价值的形成及价值在人文社会中的实现。

生命主体性理论毕竟是从孤独的个体出发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自我心的占有性主体的倾向,并由此产生了后现代对主体性的消解。

主体不是一个实体范畴,而是一个价值范畴,体现的是一种能动的价值关系。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如果没有价值理性的指引,现代化就会缺失人性的意蕴,就不能形成以人为核心的全面发展观。

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物质产品和社会财富确实大大增加,但也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社会生恶现象难以遏制、人的价值沦落,等等。

生产力就是人的价值的实现,是人的个性、本质的生成。

人不满足自在存在的人与自然关系,而要在自己的实践中能动地创造为人的人与自然关系,而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指向是人的解放,人只有在自己创造的人的世界中才能有适合人性的人存在。

人的价值实现的基本理论以及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与人的价值实现的相互关系。

论市场经济中人的主体性价值

论市场经济中人的主体性价值

所以, 竞争是市场参与者实 现自 己的商品价值、 实现价值规律的 克思说过: “ 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 价 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 经济基础决定人为观念上层建 普遍形式。马 商品生产者的价 值规律才能得到 贯彻, 社会必 要劳动 筑的 意识形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 经济、 我国 社会成功 格的波动, 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_ 只 ” j 有通过市场 1 竞 地实现了 转型, 过去的 即由 计划经济过渡到 市场经济, 由过去半 时间决定商品的

确立自 独特的 己 价值。
市 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 经济竞争的实质是人的 能力的 市场经济突显了 个能价 值和功利 价值 竞争, 所以, “ 能力本位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本质要求”l所 。 j _ 2 市 场经济市是通过市场机制、 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有效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5期
兰 州 学 刊
L n zo u a a h ux ek n
No 5 2 o . o 6
总第 12期 5
( n r1No 1 2 ea.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哲学研 究 ・
论市 场 经 济 中人 的主 体 性 价值
价值将随着社会经济和人的 实践活动的 发展而 嬗变。 才能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 提高 , 经济效益, 提升人 封闭的社会变成 开放的社会。 经济和社会的转型, 导致了我 争, 积极性、 主动性和 创造性, 使人们摆脱过去自 并 然经济时代 国 社会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的多元化, 使合理性、 合法性、 们的 意义 依附 促进人们的自立、 主和自 性, 自 强意识的形成。 正 性等基础价值的内涵发生变化, 如 并l 此导致一些传统价值的消 所形成的 由 人性的本 解和一 些新的价值的生发。从主体性的角度来审视, 生发的新 如著名自 主义市场经济学家米瑟斯所理解的那样, 就是在竞争中 显示自己 与他人的 不同, 从而 价值主要表现为个能性价值、 性价值、 由平等性价值和民 质就是想超越他人, 功利 自 族性与 普世 性价值。

人的价值的基本特征

人的价值的基本特征

人的价值的基本特征
人的价值的基本特征可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主体性:人的价值直接同主体相联系,始终以主体为中心。

这意
味着价值关系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存在,同时,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

2.客观性:在一定条件下,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不依赖于主体的主
观意识而存在。

这意味着人的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独立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

3.多维性:每个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样性,同一客体相对于主
体的不同需要会产生不同的价值。

这表明人的价值具有多维度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

4.社会历史性:主体和客体的不断变化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特
点。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变迁,人们对客体价值的判断也会发生变化。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人的价值的基本特征,它们强调了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指出了人的价值的客观性和多维度性,以及价值随着社会历史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

它既继承了市场经济的一些特点,又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根本的区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活动应当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服务。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财富的均衡分配,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这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经济活动目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功能。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只能通过一些宏观政策来调节市场,力图实现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不仅要扮演市场监管者的角色,还要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引导资源向社会主义建设的优先领域倾斜,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社会主义本质原则的内涵,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导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全社会形成文明、团结、和谐、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的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和完善。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现代市场经济呼唤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

现代市场经济呼唤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
应 市 场 的挑 战 。 这 样 ,经 营 过 程 不 仅 是 主 体 扩 大 、追

因此 ,不 同的历 史时 期会形 成 与特定 历史 时期相
适 应 的 人 格 。 市 场 经 济 与 其 它 经 济 形 式 相 比较 , 其 显 著 特 点 是 追 求 效 益 和 利 益 最 大 化 、竞 争 性 、 自 主 性 、
可 以 说 中 国人 缺 少 一 种 独 立 的 人 格 。 直 到 中 国 确 立 了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人 的 主 体 性 才 得 以 弘 扬 ,独 立 人 格 的 培育 才引起 人们 的关 注。 ( )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要 求 充 分 肯 定 和 彰 显 个 体 价 二

体承 担经 营后 果 、经 营责任 为 归宿 ,决策 正确 、管理
得 体 、经 营 有 方 可 以赢 利 ,反 之 则 会 亏 损 。 这 就 不 断
强化 着主体 的 自主观 念 、利益 观念 、效益 观念 、责任 观 念 ,练就 勤 奋 、敬业 、节 约 等 主 体 品 质 。在 市 场 中,主体 必须 不断提 高 自身 的科 学和 文化 素质 ,以适
会学 家 马 克思 ・ 伯 曾对 中国 与西 方社 会 的人 格作 过 韦
维普资讯
( )市场 经 济发 展要 求 主体 具 有 开拓 创 新 的人 三 格
值 和 主 体 价 值
大 变革 必然要 突 出人 的问题一 样 ,人的 问题一 直伴 随 着我们 改革 的进程 … …从而使 “ 和人 的主 体性 问题 人 再次 成 为 当今 时代 的精 华— — 真正 哲学 的 主题 ” 。主
体 性 及 主 体 性 人 格 的 塑 造 和 培 养 便 成 为 当 今 道 德 教 育 适 应 现代市 场经 济的重 要话语 。

论析中国人的主体性发展

论析中国人的主体性发展

论析中国人的主体性发展1 中国传统价值观对人的现代化影响在封建社会中,漫长的宗法制度将人的伦理道德与理性自由紧紧束缚于君权的统治之下,人的个性在各式各样的宗教礼法中被压抑与克制,人们习惯于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对大自然的敬畏使人类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很难得到施展,屈服成为了近乎唯一的选择。

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中,“独尊儒术”的思想成为了国人多年的思想核心。

不可否认的是,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其存在的合理之处,但传统观念中的理性缺失也是阻碍中国人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在儒家的思想观念中,人的道德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才德与才的关系上,统治者对“德”的重视正是为了维护其皇权和地位的性,将其意识形态通过思想的禁锢得以体现。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中对德的过分重视直接导致了传统的价值观念中对经济和效率的忽视,造成了科学技术的匮乏。

2 传统价值观的现代化转型2.1 经济转型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出来。

现代人的基本价值取向也逐渐发生了转移。

但从传统价值观到现代化的转型之路却充满了曲折。

这里面既有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之因,也有后期社会政策导向不明之故,尤其是文革期间的错误指导思想,让人们曾一度以阶级斗争作为衡量和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在这十年间,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建设滞后,政治发展缓慢,人们的正当物质追求被看成是具有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路线的提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利润的增长、个体收入的增加成为了衡量各行各业建设好与坏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提出把“发展生产力”明确判断为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在指导思想的明确指引下,人们的经济意识日益觉醒,对经济活动的关注也激活了人们的利益冲动。

2.2 科技转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也成为了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前进的决定性因素。

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得到了人们的充分肯定。

论人的主体性及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构建

论人的主体性及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构建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认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强化。

如何正确发挥主体性,形成有利于时代特点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是当代认识论研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0本文采用联系实际、纵向比较、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上对“人的主体性”中的传统问题和新课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以下新的见解和研究方法。

首先,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及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论证研究主体性问题的必要性。

其次,系统考察主体性思想的由来和发展轨迹,重点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兼论西方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相关内容。

再次,对主体性的含义进行新的理解和概括,在主体性的主要特征方面,能辩证地处理自主性、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为对主体性的反思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

最后,围绕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概念及特征,提出教育应以“培养具有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的人”为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主体性主体性道德人格构建下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humancognitionhasmarkedsomenewcharacteristicswithmoreandmoreemphasesonhumanbeingsasthemainbody.ItbecomesabigissueformodemresearchersonepistemologytostudyhowproperexertionofmenasprincipalpartsCanformprineipalmoralpersonalityinfavorofthetimes.Inthispaper,theauthorhasmadeasystematicandin·depthdiscussionontheoldissuesandnewtasksofthesubjectof’humanasthemainbody’,fromtheperspectivesoftheoryandpracticebyadoptingtheresearchmethodsofapplyingtheorytopractice,makingportraitcomparisonsandreferringtohistoricalrecords,andputforwardsomenewviewpointsandresearchmethods.Researchproceduresareasfollows.Firstly,todemonstratethenecessityofstudyingtheproblemofsubjectsunderthecircumstanceoffreemarketeconomy,knowledge-basedeconomyanddevelopmentofthewestregions.Secondly'tomakeasystemicstudyofthehistoryanddevelopmentalorbitofsubjectideology,withmoretimeandenergyonthetheoryinMarxistPhilosophy,andwithsomereferencetorelatedcontentsinWesternPhilosophyandtraditionalChinesePhilosophy.Thirdly,tOmakesomenewperceptionandgeneralizationofthemeaningofsubjects,andtOdialecticallydealwiththeirmajortraitssuchasindependence,activityandpassivity,toprovidepreconditionsandtheoreticalbasesforthereflectionofsubjects.Fourthly,toputforwardaproposalthateducationshouldaimtotrainpeopletobemoral-judgematicandmoral-selective,andaseriesofmeasurestoimplementit,onthebasisoftheconceptsandfeaturesofsubjectmoralpersonality.Keyword:SUbjeetSUbjectethicpersonalityconstructionY{05321创新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价值观的构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价值观的构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价值观的构建摘要: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个人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过去传统的、单一的价值观发生了多元的变化,为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和发展,有必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价值观进行建构。

总的来说就是要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因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素质和水平,也要允许各种符合社会发展的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个人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1994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之后党和政府积极地改变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分散化的趋势,这使得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为了最终实现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价值观进行正确的构建。

一、个人价值观首先,要清楚什么是价值观,就要先了解什么是价值。

价值就是发生在劳动活动之中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客体为人而存在,对人有意义、有作用的价值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作为社会关系体系中的劳动者,必然要同客体发生对象性的关系和功能性的联系,这种关系和联系就是价值关系。

”其次,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关于价值的观念,是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总的根本的看法。

那么个人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和作用的评价及看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

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又是社会改革所必然造成的结果。

二、市场经济对个人价值观产生的二重性效应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发展模式下,人们普遍的价值观念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

在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两者发生矛盾时,要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只是狭隘的服从于集体的意志,个人价值观因而也具有从众性和服从性。

市场经济、以人为本与道德主体性教育论

市场经济、以人为本与道德主体性教育论

随着社 会主义市 场经 济体系 的不断完 善与发展 , 以人 为本的科学 发展 观逐 步在 我们国家得到 了确立 。坚持 以人
放人 、 依靠人 、 了人 和塑 造人 。 “ 三 , 为 ”其 它是 一 种思 维方 式, 就是要求我们在分 析 、 思考 和解决 一切 问题 时 , 既要坚 持运用历史 的尺度 , 也要确立 运用人的尺度 , 要关注人 的生 活世 界 , 要对人 的生存 和发展 的命运确立终极关 怀 , 要关注 人 的共性 、 人的普遍性 、 同人 性与 人的个 性 , 共 要树 立人 的
自主意识并同时承担责任。由是可知, 以人为本其实就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本性原则 。 ”
我们确立 以人 为本 的思想 , 立全 面 、 树 协调 、 可持续 的 科学发展 观 , 那么 , 我们的社会管理事 业首先必须确立 以人 为本 的管理思想 。我们知道 , 在现代社会 中 , 人是 以个体 的 存在与社 会存 在相结合方式生存 发展的 。人是社会 的主体 和主导。以人 为本是社 会发展 的指 导性 原则 。同样 , 社会 管理就应 当以人为本 。在人类 发展 史上 , 这种 强调 社会 管 理以人为重点 、 出发点 的思想 自古 有之 。我国最 早 的政 为
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同样 , 学校 教育中 , 的道德教育 在 传统
模式必须改变 , 那就 是要树立 道德主体性教育观念 , 建立健
全符合人的全面发展 的道德教育机制 。
要树立 以人为本 的科学社会管理观 , 首先必须 了解“ 以 人为本” 的科学 内涵。“ 政 治哲学上 看 , 以人 为本 ’ 从 ‘ 中的
市场经济与 以人为奉的社会发展 要求学校的道德教 育必须树立主体性观念 , 立健全符合人 的全面发展 的道 德教 育机制。 建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体的道德价值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体的道德价值

个体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体现为
到个体存在的独特性和唯一性 ,个体才具有 自 我意 两个方 面 :一 是个体多方面需要 的不断满足 以及对 识。另一方面,个人主体又是社会个体。每个人都 自身利益 的不断追求 ,成 为推动和促进社会 物质生 必须生活在群体中,只有在社会中, 个人才能获得
场经济结构本 身决定 了这是 以利益为细节 的主体本
定的历史条件下,即对计划经济的否定和在市场经 济的确立过程中形成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片面 强调 集 体主义 、集 体 利益 压抑 否 定 正 当的 个人 利
位经济。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主体首先是个人主体,
个人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直接动机是谋求个人利益。 因此 ,市场经济是一个以 个体利益为中心的经济动 力结构 ,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个人 主体的确
的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 自 觉的个人。市场经济肯定 服其局限I和肓 目 ,使个人主体沿着健康的轨道 生 性
了个体存在有三方面的价值。其一 。承认个体追求 发展 。
自身利益以及获得这一利益的合理性 。市场经济的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体道德价值之要 确立使个体利益的存在和发展获得了合理的地位。 义 及其特点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5 期 ( 总第 2 8 ) 7期
商 业 经 济
S NG I J HA YE JNG I
No 5 2 0 . , 06
T tlNo 2 8 o . 7 a
【 文章编号】 10 —03(06 -040 0964 20 )50 2— 2
的道德律令是 自我 保存、 自我实现 。而对 于社 会个 体而言 ,个人 主体 的道德 价值在 于通过 协调好个体 与他人 、社会之 问的关系 ,为社会 的存 在与发展做

唯物史观视野下“以人为本”中人的主体性

唯物史观视野下“以人为本”中人的主体性

唯物史观视野下“以人为本”中人的主体性作者:于璐来源:《学理论·下》2014年第01期摘要:“以人为本”思想是党中央的治国方略和执政理念,是对人的主体性进行的现代化提升。

“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体现在它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只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才能正确解决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主体性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038-02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

科学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个部分构成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在哲学层面上“以人为本”强调了人的主体性,要把人作为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主体,把人的根本利益的实现作为一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人的主体性内涵一般来说,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在人的活动中,人属于能动的主导的方面,人是自己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承担者,是支配人的活动的主体。

人是一种社会实践的存在。

人在实践活动中,把人以外的一切存在变成自己活动的对象,变成自己的客体,同时也就是人自己成为主体的存在。

唯物史观认为,主体性是人对世界(包括对自身)的实践改造,是从人的内在尺度出发来把握物的尺度的,是强调人的发展和人的主体地位对改造世界的意义。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人的全面发展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人的全面发展
类 6由支 配 时 间 大 大增 加 。“ 间实 际 是 人 的 积 1 时
15 经济学 手稿 》 88年 中从 人 的发 展角 度 , 对人 的发
展历史及其规 律作 了进 一步阐述。“ 人的依赖关 系, 是最初 的社会形 态 , 在这 种形 态下 , 的生产 能 人 力 只是 在 狭 隘 的 范 围 内和 孤 立 的 地 点 上 发 展 着 。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 的人 的独立性 , 是第二形态。 在这种 形态下 , 形 成 普遍 的社 会 物 质 变换 , 面 才 全 的关系, 多方面的需求 , 以及全面的能力 的体系; 建 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 同的生产能力成 为他 们 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 自由个性 , 是第三个阶 段 。 [( 从马 克思 的 阐述 中可 以看 到 , 的全 面 ”2n 】 人
[ 作者简介 ]黄锡富, 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 , 广西 南宁 500 30 1 [ 中图分类号]F2 . 10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22 (00 0 — 05 0 62— 7 8 2 1 )7 07 — 5
发展 与社会发 展是 一个 相统 一 的动态 的历史 过程 。 由于社 会实践 和 历史 条 件 的制 约 , 人对 自然 、 会 社
黄锡 富
[ 摘 要 ]人 的全 面发展 是 马 克思 主义理论 的基 本价值 取向。我 国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济体 制 的建立促
进 了人 的全 面发展 。但 在 社会 主 义市场 经济发展 过程 中也 还存在许 多不利 于人 的全 面发 展 的 因素 。应进

步改革和 完善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济体 制 , 进人 的全 面发展 。 促 [ 键词 】 社会 主 义 ; 关 市场 经济 ; 的全 面发展 人

主导和主体的概念

主导和主体的概念

主导和主体的概念主导和主体是两个在不同语境下使用的概念。

主导是指在某一过程或者事物中起主导或者支配作用的一方,主体则指在某一系统或者领域中具有独立行动和判断能力的个体或者组织。

在各个领域中,主导和主体都有自己特定的概念含义和应用。

下面将对主导和主体在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和文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在政治学中,主导通常指具有最高行政权力和决策权的政治实体。

在民主国家中,主导通常是由选举产生的政府或者议会,他们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并且根据宪法规定,对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进行制定和执行。

而在专制国家中,主导通常是一位君主或者独裁者,他们凭借着自身的威望和权力来支配整个国家和社会。

主体在政治学中则指作为国家成员和公民的个体。

主体在政治决策中拥有表达自己观点、参与选举、参与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权利。

民主国家中,人民是主导政治的主体,他们通过选举和参与公共事务来影响国家政策;而在专制国家中,人民的权力被限制,他们往往只能作为执行者和被动接受者来服从主导者的意志。

第二、在心理学中,主导是指人类行为中起主导或者决定作用的一方。

在个体心理中,主导多指个体的意识和意愿,它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而在集体心理中,主导则指群体中的少数几个人或者观点,他们通过个人的影响力和信仰来主导群体的思想和行动。

主体在心理学中则指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行动能力。

主体在行为中具有独立性和判断力,能够自主思考和决策。

主体在心理学中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决定的能力,人们通过主体性的表现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追求个人价值。

主体在心理学中被认为是人类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在经济学中,主导通常指在市场经济中起主导地位的一方。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主导通常是供需关系中的供给方,他们通过生产和销售商品来得到收益和利润。

而在计划经济中,主导则是由政府或者国家集体控制的,他们决定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的发展方向。

主体在经济学中则指市场中的参与者和经济主体。

论市场营销中“人”的主体性价值

论市场营销中“人”的主体性价值

论市场营销中“人”的主体性价值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等迅速崛起,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百花齐放。

从原始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出现以来,发展到其高级阶段——市场经济,市场营销活动萌芽诞生并贯穿其中。

从最开始的“我们生产什么,就卖什么”、“我卖什么,就设法让人们买什么”,到今天“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人”在其中作为主导者、受众者,极大地发挥着“主体性”作用推动着这项活动的发展。

本文拟通过分析在不同的经济市场状况下,人作为营销活动的发起者和受众者,在营销活动中的主体性、主导性作用,以及人自身各方面因素对市场营销的影响,论证市场营销始终是以“人”为本的营销活动,并旨在得出未来的营销活动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的发展和推动以满足“人”的最终需求为目标的营销活动。

关键词:市场营销、市场经济、以人为本0前言营销活动与经济活动的发展密不可分,没有经济活动的存在,市场营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无论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还是当今社会以货币、数字货币为媒介的各种形式的交易,营销活动不可或缺。

人作为这项活动的主导者、参与者,主体性地位不言而喻。

从最开始因为满足生存需要产生的物物交换,到当今社会通过货币购买房子、汽车或是参与培训课程、采购工程设计咨询服务等,人类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升级细分,但无一例外,都是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求,且通过人的参与、沟通、协同达到最终目的。

1营销是以人的主观意识发起并主导的活动过程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从最开始像动物一样,为了生存狩猎寻找食物,到逐渐开始思想思考活动,从动物形态逐步区分出来,并通过改变自身的生存方式来改变居住环境,不断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最初的经济活动时期,因为有了需求的产生,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社会分工与交换活动[1]。

在关于市场营销起源的众多著作理论研究中,都不难发现人在这项活动的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主体性作用。

关于市场经济价值悖论的思考

关于市场经济价值悖论的思考

关于市场经济价值悖论的思考作者:孙猛来源:《报刊荟萃(上)》2018年第02期摘要: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着价值悖论,具体体现着四个方面。

了解市场经济存在的价值悖论,有助于我们认清转型时期流行的各种价值观念。

并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而奋斗。

关键词:市场经济;价值;价值悖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走过来大约四十年的历程,事实证明,我们这一步走对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经济体制以计划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计划经济的一些弊端越来越明显,使我们逐步认识到经济市场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明确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任务。

但是,在看到成就和繁荣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着的价值悖论,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它也带有康德意义上的二律背反的性质,目前最流行的说法就是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在社会常规发展时期隐藏的各种矛盾会突然爆发,矛盾的各方以激烈的方式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时候,各种价值观念也会随之油然而生。

了解市场经济存在的价值悖论,有助于我们认清转型时期流行的各种价值观念。

作为一种社会的经济活动方式或经济组织方式,市场和市场经济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当然,当时的市场贸易仅仅是货物交易,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货币作为其一般等价物参与交易的过程,而现代市场经济的内涵则要丰富的多,它不仅具有明确的价值目标模式,以社会商品的全面交换为目的,没有任何时间限制,而且也已经成为具有日趋强大的技术体系支撑和充分的信息交换条件的公共交易形式。

但是市场经济存在着悖论。

价值观的悖论是市场经济特征和特性的反映,也是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条件。

一、人的独立性与人对资本的依附性上存在着悖论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竞争性的经济,是以承认人的主体存在为前提,又以主体承担后果和责任为归宿,利益和风险同在,这就要求参与其中的人具有独立性,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企业管理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魏建华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

企业管理为什么要“以人为本",本文从企业管理的核心基础、心理行为基础、伦理基础、市场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近年来,企业在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中,新的理念层出不穷,如:科技为本、诚信为本、价值为本、质量为本、客户为本等等,不一而足。

那么,企业最核心、最本质的理念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不论是在科学技术、质量管理、诚实守信、经济效益、还是市场拓展等众多要素中,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人是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应该说,只有在人的主观意识作用下,其他诸要素才能充分显现各自的作用.因此,把人的要素放在第一位,即“以人为本"才是最重要的价值观体系,也是最核心、最本质的企业管理理念。

企业管理为什么要“以人为本”呢?“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一、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基础什么是企业管理?管理的内容是什么?法国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的法约尔,在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首次指出:“管理活动,指的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个理论一直被认为是管理权威,而且许多教科书都沿用这个定义。

如1984年出版的《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对企业管理的定义为:“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1983年出版的《经济大辞典》认为:“企业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新产品试制管理、质量管理、设备与工具管理、劳动管理、工资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等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 , 这种 交
换形式上的平等形成了三个要素的平等 : 一是 ∀ 关系 的主体即 交 换者 , 他们处于同一 规定中 #; 二 是 ∀ 他们 交换 的对象、 交 换的 价 值 , 等价物 , 他们不仅相等 , 而且必 须相等 , 还要被承 认相等 # ; 最 后是 ∀ 交换行为本身 即媒 介作 用 , 通 过这 种媒 介作用 , 主 体才 表 现为交换 者 , 相 等的人 , 而 他们的 客体则 表现为等 价物 , 相等 的 东西。 #
作者简介 : 吴育林 , 男 , 湖南常宁人 ,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系副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 伦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 的
马克思认为 , 人 作为主 体与 外部世 界的 本质关 系不 是认 知 关系而是实践关系 , 因为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根本 ∀ 问 题在于改 变 世界# 。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 一个 重大特 征就 是将以 康德 为代 表 的近代认知主体性哲学发展为现代 实践主体性 哲学。认知主 体 性哲学确立 了人在认识 中的 中心地 位和 对世 界的能 动关 系 , 奠 定了人类对 具有现 代意 蕴的主 体性 理解的 基础。但 是 , 对人 的 理解不能只囿于人的存 在层面 , 人是对象性活动的 产物 , 且是 对 象性活动的主体。康德的主体性哲学由 于缺少对象 性活动即 实 践的视角 , 意 识的能动 性就失 去了根 据 , 变成了 抽象的能 动性 , 所以 , 它只能 解释世界 , 而不能使世界发生 合符主体需要的革 命 性变革。马 克思主义的实践主体性哲学 确认人与世 界的关系 不 仅是一种认知关系 , 更是一种对 象性关系 , 人的活动是对象性 活 动即革命的实践 , 从而使主体 的能动性有了现实的 客观的基础。 革命的实践亦即对世界的改造实质 上一种价值 关系。实践和 改 造反映的是人对现存 世界的不满足 , 体现了人的要 求的应当性。 而在应当 性中 , 包含了 目的性、 创 造性、 超越性 和自律 性等人 作 为主体的所有主体性品格。主体品格在 实践中必然 生发出主 体 性价值 , 不同的 时代有 不同的 主体性 价值表 现 , 就 是说 , 主体 性 价值将随着社会经济和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嬗变。 马克思主义唯 物史 观认 为 , 经 济基 础决定 人为 观念 上层 建 筑的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 展 , 我 国经济、 社会成 功 地实现了转型 , 即由过去的计划 经济过渡到市场经 济 , 由过去 半 封闭的社会 变成了 开放 的社会。 经济和 社会 的转型 , 导 致了 我 国社会价 值评价 和价值选 择的多 元化 , 使合 理性、 合法性、 意义 性等基础价 值的内涵发 生变 化 , 并由此 导致 一些传 统价 值的 消 解和一些新 的价值 的生 发。从主 体性的 角度 来审视 , 生 发的 新 价值主要表现为个能性 价值、 功 利性价值、 自由平等性价值和 民 族性与普世性价值。 一、 市场经济突显了个能价值和功利价值 市场经济市是 通过 市场 机制、 价格 机制和 竞争 机制 来有 效
2006 年 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期 总第 152 期
兰 州 学 刊 L an zhou x ue kan
No. 5 2006 General. No. 152
哲学研究
论市场经济中人的主体性价值
吴育林
( 中山大学
[ 摘要 ]
教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
人与外部世界的本质关系是实践关系 , 实 践关系是人的主体性本质的最终确证和极大彰显 。 主体性品质在不同的时 代
[ 2]
2




总第 152 期
谓能力本位就是指将社会中的每个个体 的价值定位 在他参与 社 会活动并为社会作出的实际的工作 成绩上。市场经 济体制的 基 本要求就是 使市场参与 者成 为经济 中的 独立 的主体 , 作 为独 立 的经济主体 , 成功失败虽然依 赖于主体在市场中对 机会的把握 , 但更根本的 是市场主体 的能 力的表 现 , 因为 对机会 的把 握如 何 本身就是人的能力的一种体现。确认市 场经济中的 人的能力 本 位 , 是因为竞争机制 ∀ 必然促使人在市场 中凭其最大 能力来从 事 经济活动 , 并参与市场竞争 ( 市场竞争 根本上是人 的能力竞 争 ) , 凭其最大能力求得生存 、 发展并 获得经济选择的自 由 , 获取从 事 经济活动的主体性 , 离开人的能 力 , 人在市 场经济中便无立足 之 地。因此 , 市场经济 体制本 质上 要求从 对权 位的追 逐转 向自 身 能力发展的提升 , 要求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新 文化价值观。 #
[ 1]
只有通过市场 竞
争 , 才 能实现社 会经济 资源的 优化配 置 , 提高经济 效益 , 提升 人 们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 并使人们摆 脱过去自然经济时 代 所形成的依附性 , 促进人们的自 立、 自 主和自强意 识的形成。 正 如著名 自由主义市场经 济学 家米瑟 斯所 理解 的那样 , 人 性的 本 质就是想超越他人 , 就是在竞争 中显示自己与他人 的不同 , 从 而 确立自己独特的价值。 市场经济是 一种竞 争经 济 , 经 济竞 争的 实质是 人的 能力 的 竞争 , 所以 , ∀ 能力本位 是市场 经济体制 的内在 本质 要求 # 。 所
[ 4]
市场经济确认了个人的经济动机的 合法性、 合理性 , 重义 轻 利或惟义无 利的传统观 念被 破除 , 追求 财富 和富裕 的生 活为 社 会所肯定。在市场经济 活动 中 , 每个人 都是 从自我 中心 出发 参 与到市场运 行的各个环 节去 追求自 己的 私人 利益 , 从而 引发 了 人们对经济 行为甚至一 切社 会行为 中所 取得 的实际 利益、 客观 效果的强烈认同 的 功利 价 值观。 功 利价 值 观表 现 在经 济 生 活 中 , 就是强调 客观的经济效益和 实际效果 , 在一定的意义上不 承 认人的主观 动机 , 而以 客观效 果作 为评 判价值 的标 准。表现 在 社会生活方面 , 就是强调一个人 对社会做出的实际 成绩 : 工作 中 的业绩、 财富上的多少和社会的影响度等。 在市场经济中确认 功利 价值 观 , 有它相 当的 合理 性。从 生 产的层面看 , 具有各 自利益 的市 场参与 者都 要在生 产劳 动中 付 出自己的劳动、 资本、 时间、 资源和技 能 , 并 遵循等价交 换原则 进 行平等竞争 , 他们的自身利益同 生产的经营效果直 接相关 , 他 们 对自己行为 的经济后果 及其 产生的 社会 后果 完全负 责 , 因而 他 们不可能不关心自身的特殊利益或 自我利益。正是 这些自我 利 益成为了生产经营活动和市场经济 发展的内驱 力。从商品交 换 的层面看 , 所 有市场参与者进行 商品的交换 , 其基本的目的就 是 自己在交换 中 获利 , 这 就 必然 培养 和 激发 人们 的 功利 价值 观。 市场经济的 本质是一种 逐利 经济 , 它强 调个 人在遵 循市 场游 戏 规则的前提 下追求 个人 利益的 合理 性、 正当性。正 是这 种逐 利 的道德自足成为人们进行经济活动进而 进行其他一 切社会活 动 并推动社会前进发展的不竭的源动力。 二、 市场经济强化了自由平等价值 市场经济在某 种意 义上 说就是 自由 经济 , 自由 交换 和等 价 交换是它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市场 经济制度及 其运行体 制 能够促使市 场参与者的 行为 方式趋 向于 自由 和平等 , 达 致行 为 正义原则。行为正义原 则有 三个 基本的 要求 : 市场 参与 者的 经 济交往活动公平原则 , 亦即行为 的主体独立和意志 自由 ; 市场 主 体追求利益 最大化过程 中的 手段的 正当 与合 理性 ; 市场 参与 者 在谋求自己利益时对社会利益和责 任的充分考 虑。三个方面 都 能大大提升市场主体的自由和平等 意识及其行 为的自觉。市 场 交换的一个 最基本的特 点就 是交换 中的 主体 是完全 平等 的 , 他 们中的任何 一方都不是 用暴 力去占 有对 方的 物品 , 而是 互相 承
配置社会资源和解决个别劳动与社会劳 动之间的矛 盾的一种 经 济体制。它以社会分工和利益的分化和 独立化为 前提 , 以 契约、 诚信为 纽带 , 以法 律为 基础。它 要求所 有的 市场 参与者 都必 须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我决策和自我 约束。这种以 自我为中 心 的经济交往方式极大地张扬了市场 主体的个体 价值。只要遵 守 市场游戏规则 , 每个 市场参 与者 完全不 考虑 其他 人的目 的和 要 求 , 他只考虑如何实现自己利益 的最大化 , 由此 , 他必须去 探索、 去研究、 去创新 , 包括发明应用新的技术 、 实行 新的管理制 度、 开 发新的产品和开拓新的市场等等。市场 经济要求个 人能够自 由 地支配自己的产品、 活动和能力 , 它改变了 自然经济条件下的 人 的天然 血缘纽带的关系 和政 治统治 的依 附关 系 , 用市场 交换 的 手段推 动个人走上独立 发展 的道路 , 使 每个 市场 参与者 变成 为 独立人格的自主主体。市场经济的活力 和效率就在 于市场参 与 者作为每个独立的个体可以在商品生产 的各个环节 进行自由 选 择 , 而这恰恰是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立性的 价值确证。 市场经济是 一种交 换和 流通的 经济 , 价 值规律 是它 的基 本 而普遍的规律。市场参与者为了实现自 己的商品价 值从而实 现 自己作为人的价值 , 永远都处 在与其他市场参与 者的竞争之中 , 所以 , 竞争是 市场参与者实现自 己的商品价值、 实现价值规律 的 普遍形式。马克思说过 : ∀ 只有通过竞争 的波动从而 通过商品 价 格的波动 , 商 品生产者的价值规 律才能得到贯彻 , 社会必要劳 动 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
[ 3]
认是把 自己的意志渗透 到商 品中去 的平 等的 人 , 谁都根 据自 己 的需要自愿地出让财产 , 且按等 量劳动进 行。因此 , 在商场交 换 过程中 , 人们 考虑的只是同等质 量的社会必要劳动 , 看到的只 是 劳动的平等 , 任何特权、 门弟、 出 身等都不起 决定作用。很 显然 , 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自由平等的交 换行为成为 实现社会 的 自由、 公正和平等 的重 要实践 途径。马 克思 曾经 对自由 和平 等 作过经济学发生的考察。马克思认为市 场中的商品 交换在形 式 上内容上两者都是自由和平等的。他说 : ∀ 只要考察 的是形式 规 定 ∃ ∃ ∃ 而且这种形式规定 是经 济规 定 , 是 个人 借以 互相 发生 交 往关系的规定 , 是他 们的社 会职 能或彼 此之 间的 社会关 系的 指 示器 ∃ ∃ ∃ 那么 , 在这些 个人 之间就 绝对 没有 任何 差别。 每一 个 主体都是交换者 , 也就是说 , 每一个主体与 另一个主体发生的 社 会关系 就是后者和 前者 发生的 社会 关系。因 此 , 作为交 换的 主 体 , 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