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合集下载

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理论

精髓: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核心问题:进一步回答了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三个代表”的精髓是“与时俱进”
(四)、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 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一、邓小平生平简介
【追忆邓小平】
1973年复出
邓小平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
1920 年 旅 法 勤 工 俭 学
(与刘伯承共事13年)
小平语录摘选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 爱着我的祖国和人们”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 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 试,大胆地闯 实现四化,永不称霸(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是农业、 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方面全面的现代化 )
(2)中共十三大(1987年)
材料:大会确认: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 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 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 定了中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特定的初级 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 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 化、现代化。这个初级阶段至少要上百年, 而中国目前仍远没有超出这个初级阶段。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刊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 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的发现,不依靠主 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 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1)坚持一切为了人民①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②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关系状况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

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①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②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③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通常概括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 点”
(三)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1、邓小平的南方谈话(1992年初) (1)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 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 关键时期。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困扰 着中国人的头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戈 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 式宣布辞职。当日18时32 分,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即将 来临之际,在克里姆林宫 顶上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 子国旗徐徐下降; 19时45 分,一面俄罗斯的红、蓝、 白三色族升上克里姆林宫。 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
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 留党籍,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 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是为邓小平 之“第三起”。 1984年,确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 口城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 年庆祝典礼上检阅部队并讲话。 1992年,南方谈话。 1997年2月19日, 逝于北京,享年93岁!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1992年1月22日,邓小平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 在深圳仙湖植物园种树。 途中(1992年)
(2)内容: 本质、计划、市场
《南方日报》发 表邓小平南方视 1992年,邓小平参观顺 察讲话的主要内 德一家企业时讲话 。 容。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 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 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 都是经济手段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邓小平在南 共同富裕。 方考察 ——邓小平南方谈话

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概念是党的几大?

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概念是党的几大?

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概念是党的(B )。

A. 十二大B. 十三大C. 十四大D. 十五大十二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才升到理论的吧啊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系统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

1992年党的十四大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提法,以南方谈话为灵魂,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历次党代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作为阶段总结和战略规划的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党代会,反映了这一理论生动的成长轨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酝酿:中共八大--十一届六中全会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到1978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前,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成就与挫折并存,正误思想交织。

中国共产党人在追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走了弯路,甚至出现中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经历了从良好的探索开端、遭受挫折再到重新酝酿的曲折历程。

(一)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中共八大于9月召开。

虽然这次大会有局限性,但总的说来是成功的。

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正确分析和正确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初的探索。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当前的主要任务。

大会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 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 ) A.什么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一国两制” 4、邓小平理论走向成 熟、形成系统的体系的标志是( A.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C.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
什么是社会主义
“三个有利于”
课堂练习: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在徘徊中前进,导致“徘 徊”的主要原因是( ) A、个人崇拜的束缚 B、邓小平尚没有恢复工作 C、文革造成的国民经济的全面崩溃 D、“左”倾错误的阻碍,“两个凡是”的束缚
2、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组织路 线拨乱反正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感悟:邓小平的内容和意义
必修一教材P73
知识点突破二——80s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 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 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2年9月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 持改革开放。并且作出了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 走的战略部署。
1987年10月
知识点突破三——南方谈话的内容和核心
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社会主义的本质: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 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 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根本问题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 的标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课标要求:
1、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作用; 2、了解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3、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历史地位。
一、邓小平理论的概况
邓小平理论的涵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 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背景:
酝酿并形成阶段
1、酝酿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结果:否定了( “两个凡是” ),肯定了( 实事求是 )的马 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用:人们思想得到大解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
2、形成——1978邓小平的宣言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讲话,开创 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理论的宣言书,是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进一步发展
1、1982中共十二大 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理论 2、1987中共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党在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邓小平理论之第三阶段:
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
1、成熟标志:1992年“南方谈话”
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2)“三个有利于”标准 3)改革开放目的;4)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
②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一、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清醒地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依据,从这个最大的实际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3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标准】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学习目标】1.牢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和意义,提高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激情投入,学习伟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 如何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依据导学案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课本,思考回答下栏题目。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标识出来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预习案】一、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1.历史背景:文革结束之初,“左”的思想并未根本改变;中国人民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2.标志: -----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3.过程:⑴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1978.12,中共央在北京召开会议,邓小平作了的讲话。

他指出:首先是 ,其次他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邓小平还提出 的任务。

⑵正式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1.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发展表现:⑴邓小平南巡讲话:主要内容: 判断实践的标准; 发展才是硬道理. ⑵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五大的召开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确立了 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形成体系: 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形成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形成的一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和根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党之本,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要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和精神支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完整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完整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并且被反复提到多次的全新命题。

报告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自身理论建设的全面总结。

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的新鲜实践经验与认识经验,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作出了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地位,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始终不渝”“四个坚定不移”。

简明扼要、完整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复兴的伟大旗帜。

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理念。

简要系统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生长点,新时期统领全局的指导方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国际: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 低潮。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到企业进行租赁、承包、联合、兼并以及股份 制、股份合作制等试点,常常遇到一些思想障碍,甚 至误认为寻找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搞私有化,走资本 主义道路。
2000年春,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1)国际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 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社会各方面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在中国共 产党内,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 进行,一大批青年干部走向领导岗位。)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发展道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发展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发展动力:强调改革是解放生产力;
5、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
6、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战略步骤:“三步走”的战略; 8、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党是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 众、统一战线和人民军队;
9、祖国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三)邓小平理论的意义
1.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的这一根本问题。 2. 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 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人民实践经验 与集体智慧的结晶。
3. 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义事业不断前进的
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
知识拓展:
1.中共“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 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 南。” 据此回答: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分别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的? (2)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反映了怎样的共同特点?有何 内在联系 (3)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于这三大理论对中国革命 和建设所起用的认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已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1987年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强调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已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强调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中国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直以来的追求和理想,是促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根本手段、方法和途径,是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屈辱、灾难的历史经验所得,是中国有识、有志的爱国之士经过不懈的努力、追求和思考的最终结晶。

邓小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关于“共同富裕”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

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是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了。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

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

我们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邓小平提出“两个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提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而胡锦涛同志在上述基础上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构。

这一探索过程,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追求全面性特征的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走自己的路。

这条道路的基本轨迹就是从照搬“苏联模式”到走出“中国特色”。

可见,只有真正弄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才能真正高举这面当代中国进步发展的旗帜。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提出和内涵 (1)提出: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 时首次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内涵: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
①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②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小 国内:人们思想混乱,对一些重大问题没
有正确认识;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期
平 内容: 的 三个有利于; 南 社会主义的本质;
平《 南南
方 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
方方 谈日
谈 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意义:
话 坚持了路线;回答了问题;又一个宣言书。
话报
的》
⑴中共十二大(1982):特色论
内容: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 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 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进行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⑵中共十三大(1987):初级论
内容:系统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意义: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⒈酝酿阶段 2.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形成阶段)
3.深化阶段
二、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和精髓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邓 小
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把对
平 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特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 想
在党的“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总书记
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提出;
6、地位:
1)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பைடு நூலகம்发展;
2)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中国 共产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3)是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 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 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五大;
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
规定邓小平理论是党的行动指南。 (也就是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总结:归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①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端)
②1982年:中共十二大 (最早提出理论)
③1987年:中共十三大 (第一次系统概括)
④1992年春:“南方谈话” (理论成熟并
1)“文革”后,百废待兴,中国人民 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 大步前进。
2)左倾错误继续;
3)邓小平的指导;
(一)酝酿阶段: 2、酝酿: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宣言书:
团结一致向前看》。
4、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 们 都凡 始是 终毛 不主 渝席 地的 遵指 循示 。,
1)邓小平南方谈话;
南方谈话有何历史意义? ——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 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的宣言书。
2)中共十四大; ①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②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精髓: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精髓: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 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A、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B、是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C、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理论 D、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
(1)国际形势: 国际形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的背 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 景
邓小平在党的 十二大” “十二大”上 致开幕词 十三大会场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1)背景: 国际政治局势风云变幻(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1)背景: 国际政治局势风云变幻(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背景 ① 国内部分人社会主义前途和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前途和改革开放产生了疑惑 ②国内部分人社会主义前途和改革开放产生了疑惑
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 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 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实事求是、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与时俱进” 要始终精髓:实事求是、 “。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精髓: 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与时俱进” 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 最广大人民的 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 进一步回答了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 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两个凡是”的实质是 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 A.坚持毛泽东思想 坚持毛泽东思想 B.彻底批判“四人帮” 彻底批判“ 彻底批判 四人帮” C.违背毛泽东思想 违背毛泽东思想 D.文革中左倾错误的继续 文革中左倾错误的继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目标]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理论品质,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在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难点: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特点及其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

[学法指导]比较法是历史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一种方法。

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把中外历史上相关或者相类似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等加以比较。

比如本专题中可以把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进行比较。

同学们不妨思考一下,本课的知识可以从哪些方面切入,进行比较。

[知识梳理]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提出:__________________(1978年)2.形成完整体系:①邓小平“_____________”(1992年)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___________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途中发表一系列讲话。

内容:判断实践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___________,发展生产力;______和_____都是经济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等。

意义: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②中共“________”(1992年)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3.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1997年)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提出:2000年2.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_________________,代表中国_________________,代表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云南黄全林【前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而学生的认识又往往局限于对十二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的认识,局限于教材。

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把握好这个过程很有必要,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而且还能较好的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等重要知识点串联起来学习,何乐而不为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它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一个长期实践逐步演化的过程。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生长的土壤。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逐步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二大前,奠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初步概括为“十个主要方面”,从而奠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三、十二大至十三大前,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和理论要点。

1.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法和发展道路。

2.在此期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还提出和强调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用一国两制统一祖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从而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要点。

四、十三大至十三届四中全会前,勾画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标志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 、《红旗》 的讲话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 年) 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 (1)背景: ①“文革”结束,百废待兴; ②左”倾错误(“两个凡是”)继续影响; ③邓小平恢复领导工作
⑥1997年:中共十五大 (成为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0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
1、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2、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3、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实 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性成果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追忆邓小平】
1973年复出
1920 年 旅 法 勤 工 俭 学
(与刘伯承共事13年)
概念破解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 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 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 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 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 新阶段。
2、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1)中共十二大(1982年) ----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 (2)中共十三大(1987年) ----①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标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2年)
(1)背景: 为什么标志 ①国际政治风云变幻; ②对社会主义前途和改革开放的疑惑; 邓小平理论 的成熟? (2)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族,才能诞 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 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解说词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 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恩格斯: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根本任务:解放发展生产力 三、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党的领导:坚持中共的领导核心 五、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 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 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六、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七、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八、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 九、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
【小结与升华】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比较 理论体系
三民主义
解决主要问题
思想精髓
历史作用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
◆邓小平(1904--1997)的“三落三起”
1933年, 受排挤而被解除党内职务。后被 王稼祥任命为政治局秘书,是为一落一起。 文革爆发后被打倒。1973年,周恩来推荐下 复出,是为二落二起。 1976年再次被打倒。1977年复出,是为三落 三起。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1、提出: 2000年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
(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
①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 (初步形成)
②1982年:中共十二大 (发展)
③1987年:中共十三大
④1992年春:“南方谈话” (成熟并形成 ⑤1992年:中共十四大 完整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