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孔低渗储层损害机理及其保护技术_熊箫楠
低渗透储层酸预处理降低破裂压力机理

摘
要 :针对 高压 、 高温 、 渗透等难动用储层安全 高效压开的 问题 , 低 从岩石力 学性质 因素研究入手 , 分析酸化过程 中
酸与矿物 的反应 , 从微 观结构上 阐述酸化预 处理 降低破 裂压力的机理 , 结合酸预 处理后 的铸体薄 片、 扫描 电镜观 察的 微 观 实验和 酸预处理前后 的宏观 力学性质测试 结果, 阐明 了酸预 处理 降低破 裂压力的机理 。迪 那地 区过酸前后岩 石
v 13 . u . 0 l o . 3 No 3 J n 2 1
钭 半{臌 缸 I :
编 辑部 网址 : t / ht / p: www. u bc r s wp x .o n
文 章 编 号 :17 —5 8 (0 10 —0 2 —0 6 4 0 62 1 )3 15 5 中 图分 类 号 : E 5 . T 37 2
身的力学性质 以破坏井眼附近地层岩石结构 , 从而 达到降低破裂压力的 目的。
基 金项 目 :圉家 自然科 学 基金项 目( 17 18。 5 04 ) 3
作 者简 介 :邓 燕 (96 ) 女 ( 族 ) 四川广安 人 , 17一 , 汉 , 讲师 , 七 , 要从事 压 裂酸化 方 面 的研 究 。 博 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储 层 渗 流 的基 础 , 细 裂缝 和 显微 裂缝 是联 系 基 质 微
孑 隙和宏观裂缝的桥梁 , L 是改善储层渗流能力的关
键 。 只有 当裂缝 与 基 质孑 喉合 理 搭 配 , 流 能 力达 L 渗 到一 致 , 能形 成高 产 、 才 稳产 。 低 渗 透储 层 基质 的一般 特 征 是 渗透 率 低 、 隙 孔 度低 、 亲水 性 强 、 比表 面 积大 、 喉 结构 特征 差 异大 孔
华北油田低渗透油藏储层保护技术研究

21 00年第 4期
西 部探矿工 程
6 3
渗透储层粘土矿物 以高岭石 和伊/ 间层 为主 , 蒙 其次 为伊 利 石 和绿 泥 石 。在低 渗 透 砂 岩 中粒 表 衬 垫 和 桥 接式 的粘 土矿 物 对 孔 隙 空 间 的 分 割 和 充 填 占主 要 地
位 , 结果 就 是 减 小 孔 隙空 间 , 原 有 较 大 孔 喉 改造 其 将 成大量 的微细孔喉 , 导致孔 隙度和渗透 率降低 , 使得 岩石低渗化( 2 。 图 )
f b1
图 1 华北油 田低渗透储层孔隙和裂缝 类型 () a 长石溶孔 ;b微裂缝 ()
6年第 4 期
华北油 田低渗 透油藏储 层 保护 技术 研 究
梅 青 唐洪明 , , 。赵 峰
(.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四川 成都 600 ; 150 2“ .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成都 60 0) 150 摘 要: 低渗透油藏具有低孔、 低渗、 大比表面积、 裂缝发育等特点, 在钻完井过程中易于发生损害, 且 损 害一旦发生便难以解除。本次研究以华北油田典型低渗透油藏为例 , 利用扫描 电镜、 铸体薄片等手 段, 系统分析 了低渗透油藏在钻完井过程中的损害机理, 并对其有效的储层保护措施进行 了探讨。研 究结果表 明: 渗透油藏钻 完 井过 程 中主要 的损 害机理 为 水锁 、 力敏 感 、 低 应 固相 侵 入和敏 感性损 害。 通过文献调研和室内实验 , 认为欠平衡钻井技术是低渗透油藏较佳的选择 , 若将欠平衡钻井与非直井 工艺相结合 可获得 更好 的效果 , 推荐 采用全过程 欠平衡钻 完井技 术 ; 通过精 细设 计的屏 蔽暂堵技术也
可获 得 良好 的储层 保护效 果。 关键 词 : 华北 油 田; 低渗透 ; 油藏 ; 储层保 护 ; 害机理 ; 损 保护技 术
低渗储层堵塞机理研究

1661 低渗储层堵塞成因1.1 水敏伤害水敏损害是指外来流体进入储层中引起粘土膨胀,造成渗透率减少的现象。
水敏的影响因素主要为:①水敏性黏土含量、类型、以及分布的影响,油气层水敏性的基本原因是储集层中含有分散转移、水化膨胀的水敏性矿物。
其中,水敏性最强的矿物是蒙脱石,其次为高岭石。
②外来液体和地层流体性质的影响,岩心流动试验表明外来液体的含盐度小于临界盐度,岩心渗透率会明显下降。
从高含盐突变过程中能引起粘土堵塞。
渗透率与含盐度有正相关联系,如果液体由高矿化度盐水转化成近似淡水,则它的渗透率会减小。
离子浓度过快的降低引起敏感性矿物的加速分散释放是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因为微粒浓度和数量的增加,引起了孔喉的堵塞。
③渗透率与孔喉大小的影响,渗透率越低,喉道越小,水敏损害越强[1]。
1.2 水锁损害影响水锁的主要因素为储层表面的张力、孔道的大小、驱替压力值以及含水饱和度、外来流体粘度、润湿性等。
①含水饱和度:特低渗透储层的毛管力较大。
采用烃蒸气吸附——解吸等温线、水蒸汽法以及高速离心法、等方法测定毛管力大小。
实验结果表明,岩石润湿在中低饱和度的时候,储层毛细管较大。
②外来流体体表面张力大小常由Фk =2σCOSθ/P计算,可以看出外来流体表面张力与毛细管力成正比。
③其它因素。
在污染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水锁伤害越严重。
这是由于发泡剂中的气泡发生了气水贾敏反应从而引起渗流通道的堵塞。
当外来流体与储层流体不配伍时,发生反应生成垢或酸渣,引起造成储层孔喉半径缩小[2]。
1.3 固体堵塞(1)无机堵塞一是外来液体与储层流体不配伍;二是入井液中含有的固相颗粒。
(2)有机堵塞有机堵塞主要分为有机垢堵塞、乳化堵塞以及其他堵塞。
其中有机结垢堵塞的形成过程为:油层打开后,油藏的压力和温度也会随之产生变化,破坏了流体平衡,在原油中胶质与蜡质析和沉积下来,形成有机垢,进而堵塞孔道;乳化堵塞的形成过程为:将化学添加剂与地层中的油混合,形成乳化物,造成储层堵塞;其他堵塞包括铁锈和腐蚀产物以及细菌对储集层的堵塞。
低孔低渗地层损害原因与油层保护应用

系配方与中低渗砂岩储层的相 比 差异很大
£ 关键词】 低 孔低 渗 储层 地 层损 害机 理 油 气层 保护 中图 分类 号 : T E 3 4 . 8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9 1 4 X ( 2 0 1 4 ) 0 5 — 0 ●I
低 孔 低 渗 地 层 损 害 原 因与 油层 保 护 应 用
张 汾 琰
( 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采油一矿 山东 济南 2 5 0 0 0 2 )
[ 摘 要] 本文分析研究了低孔低渗储层地层损害的机理 , 低孔低渗储层保护主要体现在 防止储层水锁损害和保护对低渗储层渗透率贡献率最大的孔喉及 其裂缝微裂缝这两个方面, 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技术和保护储层的射孔液、 压井液技术是保护低孔低渗储层的两项主要技术 , 但屏蔽暂堵技术的暂堵机理及其体
m。 表明储层渗透率极低, 储层具有排驱压力中等一 高, 孔喉较细和孔隙结构较
差 的特 点 , 为细 喉— 小 孔隙 储层 。 因毛管力 与毛细 管孔道 的半 径成 反 比, 这种 细 喉- / J 、 孔 隙储 层 , 毛 细管压 力较 大 , 滤 液侵 入后 , 大 多 孔道难 以被 驱开 , 滤液 造 成 的地层 损害 较大 , 这 种低 孔低渗 气层防止 滤液侵 入储层对 于 降低或避免 储层
为显著, 水敏、 盐敏次之, 速敏最弱, 酸敏、 碱敏 与储层矿物关系最大 。
1 . 2 岩 石矿 物分析
除储层敏感性伤害可能对储层有严重的影响外, 对低孔低渗储层而言, 毛 细管阻力及水锁效应对该类储层损害有着重要影响。 在压差作用下或 自吸作用
下, 滤 液侵 入亲 水 的气 层 孔道 , 会 将气 层 中的 气和油 推 向储层 深 部 , 并 在油 水 ( 或气 形 成 一个 凹 向的弯液面 。 由于表 面张 力的作用 , 任何弯 液面都存 在一个 附 加压力 , 即毛细管压 力 。 如果 储层能量 不足 以克服这 一附加 阻力 , 储层 油气就 不 能将水 段驱 动 而流 向井筒 。 实 际上 由于储 层 的孔道 大小分 布很 广 , 一些 大的 孔 道 可能被 驱开 , 而一 些小 的孔道确 很难被 驱开 。 由某 井毛管压 力特 征参数 可知 ,
低孔低渗储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_顾家裕

、
构造
植 被 的覆 盖 等 ) 是 主 要 的控制 因 素
,
,
特 别是 在近 似 夷平 面 上 沉 积 的含煤 沉
,
积 地 层 最 易 形 成低 孔 低 渗 的特 点
岩 作 用 包 括 成 岩 的 原 始物质
、
并 分 析 了 煤 系 地 层 低 孔 低 渗 的 成 因 ; 同时
、
沉 积 后的 成
成 岩 温度
的 主战 场
,
因此
,
对 低 渗 透 油气储 层 的研究 将 是 我们 储 层研 究 工 作 的重 点
文 章研 究和 总结 了 中 国 低渗透储 层 特 点
, ,
,
必 须 引起 研 究
人员 充分 的 重 视 熟度低
强
、 、
。
认 为 具有 沉 积 物 结 构 和 矿 物成
、
储 层 物性 差
、
孔 隙度 低
勘探 成 功 率 和 油气 产量 必 有 相 应 所 要 采 取 的 对策
上 述研 究和 总 结无 疑 对今 后 在 低 孔 低 渗
。
的领 导 中进 行 勘探 和 开 发 具有 一 定 的指 导和参考 作用
关键 词 : 低 孔低渗
储 层特 征
形成 机 理
.
0 信箱 通 讯地 址 北京 市学院路 2 0 号 91 石 油网 ( 90 1)8 02 2 电话 ( 0 1 0 ) 6 2 0 9 8 0 2 2
0 0 2 2 牢 舫藏透徽层层 男会少 忿丈茄要
低孔 低 渗储 层 的特 征 及 形 成机 理
顾 家裕
,
蒋凌 志
,
( 中国石 油 勘 探 开 发研 究 院
北京
储层入井流体伤害机理研究与解堵技术的应用

储层入井流体伤害机理研究与解堵技术的应用【摘要】研究方法本项研究与应用采取室内研究与现场应用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兴隆台采油厂老区油田开展堵塞机理研究。
通过对储层损害机理的研究和认识,弄清各个油田的堵塞因素,为现场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油层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及推荐措施,使油层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获得良好地经济效益。
【关键词】储层低渗透增产技术储层保护兴隆台采油厂增产本项研究针对兴隆台采油厂各主力油田区块开展堵塞机理研究,来弄清各个油田的堵塞因素,为近几年来现场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油层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及推荐措施,使油层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并对已造成堵塞的油层的化学解堵技术提供有针对性的优化解堵液及施工方案,解除油层堵塞,进而恢复油井产能。
1 储层潜在伤害因素分析1.1 骨架颗粒成分及其对储层的影响岩石骨架颗粒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岩石碎屑,还有少量云母、重矿物等。
石英是砂岩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成分,一般不与流体发生化学反应。
长石其化学稳定性稍差些。
如果胶结不好,容易在外来流体作用下发生颗粒运移而堵塞喉道。
1.2 基质成分及其对储层敏感性的影响主要成分一般为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和绿泥石。
容易与外来流体发生物理、化学作用而损害地层。
1.3 胶结物成分及其对储层的影响胶结物主要成分一般为泥质和钙质及绿泥石。
这些胶结物稳定性较差,有的甚至具有相当的活性,容易与外来流体发生物理、化学作用。
它们常常是影响储层敏感性和导致储层损害的重要因素。
2 储层堵塞因素确定2.1 沥青质、胶质堵塞原油在储层条件下处于稳定的胶态分散状态,在石油开采中,随着压力和温度的降低,原油胶体一旦失去稳定性,在不同程度上又会有有机沉淀出现,引起储层渗透率下降。
2.2 蜡堵塞特别是长期注入冷水的老区油田,地层温度较低,当温度低于析蜡温度后,原油会出现异常粘度,使地下渗流条件恶化,造成堵塞。
2.3 无机结垢堵塞目前兴采厂的注入水的ph值为7.0-8.7,呈中性,水型为nahco3型,矿化度较低,这样的水在注入井极易使粘土矿物发生水化膨胀,分散运移,乃至颗粒运移,尤其对于低渗油层,更易造成水敏性损害。
储层损害机理--08.11.25(1)

(3)大型尺度
——测井、地震数据 (4)巨型尺度 ——试井、油藏规模
1 概 述 3. 油气藏工程地质描述内容
(1)矿物性质:敏感性矿物类型、产状和含量 (2)渗流多孔介质性质:孔渗性、孔隙和喉道 (3)岩石表面性质:比面、润湿性、吸入特性 (4)地层流体性质:油气水组成、高压物性、 析蜡点、凝固点、原油酸值等 (5)油气藏环境: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6)矿物—渗流介质—流体对环境变化的敏感 性及可能的损害趋势和后果
作业生产中油气层损害具有如下特点
(1)损害周期长
地层损害贯穿于油田开 发的全过程。 (2)损害范围宽 不仅发生在近井地带、 涉及到油气层深部。 (3)损害更具复杂性 地面设备多,流程长, 工艺措施种类和入井液 (4)损害更具叠加性 多种多样。 每一作业环节对地层造 正因为生产作业中油气层损害具有上 成的损害,都会在前一 述特点和复杂性,研究每个阶段油气层损 作业环节损害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重损害。 害的机理,并据此制定出针对性强的预防
对砂岩中泥质纹层、生物搅动对原生层理的破坏也 可观察,当用土酸酸化时,这些粘土的溶解会使岩 石结构稳定性降低,诱发出砂
2 薄片分析技术 骨架颗粒的成分及成岩作用
• 沉积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强烈地 影响着油气层的储集性及敏感性 • 了解成岩变化及自生矿物的晶出顺序对测井解释、
敏感性预测、钻井完井液设计、增产措施选择、注
制作铸体薄片的样品最好是成形岩心,不推荐 使用钻屑。 薄片厚度为0.03mm,面积不小于 15mm×15mm 未取心的情况除外,建议少用或不用钻屑薄片,
因为岩石总是趋于沿弱连接处破裂,胶结致密
的岩块则能保持较大的尺寸,这样会对孔隙发
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机理分析及油层保护配套技术研究

54一、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分析1.固相颗粒堵塞原因。
(1)中低渗区块黏土含量普遍较高,油井在开采过程中,地层中的黏土颗粒及其他机械杂质会随着油气运移而移动,这样在油井的近井地带会发生固体颗粒的堆积使储层发生堵塞,阻碍流体的流动,降低储层渗透率,导致油井产量下降。
(2)由于开发过程中时常采取维护性作业及进攻性措施,不可避免地带入了能污染储层的固体颗粒及机械杂质,这些物质沉积在射孔炮眼周围或随滤液进入储层,在孔喉半径较小的地方沉积引起堵塞,造成地层的有效渗透率下降。
中低渗油藏由于地层孔道相对较小,固相颗粒容易在地层小孔喉处发生堵塞,且一旦发生固相颗粒的堵塞,就会导致固相颗粒越聚越多,将地层孔道堵死,造成地层渗透率急剧下降。
2.有机物沉淀堵塞。
中低渗区块注水系统很不完善,地层能量损失无法得到有效弥补,主要依靠天然能量开采,这样在开采过程中,地层压力就呈现逐渐下降的状态,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原油发生脱气,原来的流体平衡被破坏,原油中的蜡和胶质、沥青质在近井地带析出,并沉积下来,形成有机物沉积堵塞,降低地层的渗透率。
由于部分中低渗区块黏土含量都比较高,有机物堵塞多伴随黏土堵塞发生,黏土的存在会加剧流体平衡的破坏,导致有机物析出沉淀加剧,同时有机物会吸附在黏土表面,将黏土颗粒间的缝隙完全堵死,两者结合会导致堵塞加剧,最终地层堵塞率在80%以上。
3.水敏。
中低渗区块岩性成分复杂,储层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和钙质,钙泥质含量较高。
储层黏土矿物组合多为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伊/蒙混层。
通过对岩心取样分析,主要中低渗区块为中水敏。
地层中的黏土矿物由微小的片状或棒状硅铝酸盐矿物组成,主要结构是硅一氧四面体和八面体,结合方式与数量比例不同,使黏土矿物具有不同的水敏特性。
水敏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蒙脱石>伊/蒙混层>伊利石>高岭石。
强水敏矿物中的硅、铝常被其他阳离子所取代,造成正电荷不足,负电荷过剩,因而产生了带负电荷的表面,能吸引流体中的极性水分子,矿物的表面水化能撑开晶层,导致黏土矿物的体积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2卷第10期 辽 宁 化 工 Vol. 42,No. 10 2013年10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October,2013低孔低渗储层损害机理及其保护技术熊箫楠,郝木水(1.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 2. 大港油田滩海开发公司,天津 300280)摘要:分析研究了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地层损害的机理,认为低孔低渗储层损害机理与中低渗砂岩储层损害机理的主要差别表现在:(1)储层液锁损害(主要为水锁损害);(2)储层毛细管自吸损害;(3)储层裂缝或微裂缝损害;(4)储层应力敏感性损害等。
低孔低渗储层的保护主要体现在防止储层水锁损害和保护对低渗(致密)储层渗透率贡献率最大的孔喉及其裂缝微裂缝这两个方面,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技术和保护储层的射孔液、压井液技术是保护低孔低渗储层的两项主要技术,但屏蔽暂堵技术的暂堵机理及其体系配方与中低渗砂岩储层的相比差异很大。
关键词:低孔低渗储层;地层损害机理;油气层保护中图分类号:TE 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35(2013)10-1223-03低孔低渗(致密)储层近年来逐渐成为油田开发的主力,这类储层存在着渗透率低、孔隙度小,外来流体侵入对地层伤害较大等特性,同时在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存在着裂缝或者微裂缝。
这些特性给低孔低渗储层(致密)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就需要从低孔低渗(致密)储层的损害机理出发,研究其会受到哪些伤害,在勘探开发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手段和技术来减轻或者避免损害的发生,并形成一套有效的低孔低渗(致密)储层保护技术。
1 低孔低渗储层地层损害机理1.1 储层敏感性损害与中低渗砂岩储层不同,低孔低渗(致密)储层的敏感性往往以应力敏感为主,而其它敏感性如水敏、盐敏、速敏、酸敏和碱敏等相对较弱。
表1统计了笔者近几年来在塔里木、江汉、新星华北等油田分公司进行储层敏感性损害机理研究的部分成果,由此可以看出,低孔低渗或特低渗储层敏感性以应力敏感性最为显著,水敏盐敏次之,速敏最弱,酸敏碱敏与储层矿物关系最大。
表1 低孔低渗储层敏感性特征统计区块 渗透率×10-3/μm2敏感性程度焉耆八道湾储层 0.001~0.03 弱速敏;中偏弱水/盐敏;弱酸碱敏;中等偏强应力敏感建南飞仙关三段 0.001~0.03 无速敏;中偏弱水敏;中等盐敏;酸碱敏:弱到无;强应力敏感 依南侏罗系 0.01~20 速敏:无;水敏:中偏弱;碱敏:弱到无;强应力敏感鄂北塔巴庙 0.001~1 速敏/水敏/盐敏:中到弱;弱到无酸敏;中到弱碱敏;强应力敏感1.2 岩石矿物分析除储层敏感性伤害可能对储层有严重的影响外,对低孔低渗储层而言,毛细管阻力及水锁效应对该类储层损害有着重要影响。
在压差作用下或/和自吸作用下,滤液侵入亲水的气层孔道,会将气层中的气和油推向储层深部,并在油水(或气)形成一个凹向的弯液面。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任何弯液面都存在一个附加压力,即毛细管压力。
如果储层能量不足以克服这一附加阻力,储层油气就不能将水段驱动而流向井筒。
实际上,由于储层的孔道大小分布很广,一些大的孔道可能被驱开,而一些小的孔道确很难被驱开。
表2是塔里木依南某井毛管压力特征参数。
由此可知,储层岩心中值压力很高(14~15 MPa),最大、平均和中值孔喉半径均很小(0.0476~0.738 μm),对渗透率贡献值大于90%的孔喉区域大约在0.16~0.8 μm。
这表明储层渗透率极低,储层具有排驱压力中等-高,孔喉较细和孔隙结构较差的特点,为细喉-小孔隙储层。
因毛管力与毛细管孔道的半径成反比,这种细喉-小孔隙储层,毛细管压1224 辽 宁 化 工 2013年10月力较大,滤液侵入后,大多孔道难以被驱开,滤液造成的地层损害较大,因此,依南构造这种低孔低渗气层防止滤液侵入储层对于降低或避免储层伤害非常重要。
表2 依南某井储层岩心毛管压力特征参数表岩心号/层位YN2-234 YN2-235 YN2-237特征参数J1a J1a J1a 孔隙度,% 4.40 4.5 1.6 渗透率×10-3/μm 20.085 0.211 0.077中值压力/MPa 14.2 / 15.74最大孔喉半径/μm 0.502 5 0.7357 0.518 5平均孔喉半径/μm 0.132 9 0.1884 0.147 8中值孔喉半径/μm 0.052 7 / 0.047 6 渗透率贡献值>90%的孔喉半径区域/μm0.20~0.63 0.30~1.0 0.16~0.81.3 低孔致密储层的液锁(水锁)损害实际上液锁(水锁)损害也是因毛细管力引起的。
当侵入储层滤液的液滴运移到孔喉处时,液滴界面会发生变形,致使前后端弯液面的曲率出现差别,产生附加阻力。
这种附加阻力就是常称的液锁效应(水锁效应)。
由于液锁效应是可以叠加的,当一串液滴同时出现在一连串的毛管时,油气流的流动阻力就会大大增加,从而使油气相的渗透率大大降低。
由于毛管力与毛细管孔道的半径成反比,因此一般来讲,小孔道的低渗储层所产生的毛管力较大,更容易引起液锁损害[1]。
液锁效应引起的地层损害在低渗气层表现得较一般储层更为严重,大量研究表明,在低孔低渗油气层尤其是低孔低渗气层中,液锁效应尤其是水锁效应常常使储层的有效相对渗透率下降到原来的1%~10%以下[2]。
这是因为:①储层渗透率越低,储层孔喉越小,液锁效应产生的附加阻力越大(阻力与孔喉半径成反比);②滤液侵入储层后,常在储层局部或一定区域形成多相渗流,其相对渗透率大大小于原始绝对渗透率;③液锁尤其是水锁对储层敏感性矿物有一定影响,如储层发生水敏、盐敏后的水锁,将会使储层的有效渗透率几乎完全丧失,而这种情况在砂岩储层几乎常常发生。
1.4 致密储层微裂缝和微裂缝损害研究表明,低孔低渗储层主要的渗流通道是储层裂缝或微裂缝。
在作业压差的作用下,作业液中的固相颗粒及其滤液侵入储层后,一方面造成储层裂缝水敏、盐敏、速敏等储层敏感性损害,其损害机理与砂岩储层损害机理有相似之处;一方面使储层裂缝尤其是裂缝孔隙界面、储层基块发生一系列界面现象和毛管现象,造成复杂的储层损害。
作业液造成裂缝性储层损害的机理主要有:①固相颗粒对储层裂缝或微裂缝的堵塞(如图1(a)、图1(b));②固相颗粒和滤液对储层缝孔界面的双重损害;③滤液对储层基块渗透率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作业液滤液造成的储层敏感性损害、毛细管附加阻力造成的低渗储层储层的伤害;④滤液中处理剂对储层微裂缝或基质的损害等[2]。
鄂北塔巴庙储层是存在裂缝和微裂缝的低孔致密气藏储层。
岩心观察表明,塔巴庙大1井区不同程度地发育天然裂缝,其裂缝以垂直缝为主,水平缝和斜交缝少见。
储层基块渗透率在10-6μm2数量级,因此其主要的渗流通道就是储层裂缝或微裂缝。
在作业压差作用下,钻井完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和滤液会沿着储层裂缝或微裂缝大量地侵入储层深部,造成储层损害。
(a)(b)图1 (a)钻井完井液中的固相微粒(b) 侵入储层裂缝的固相微粒(建25井岩心)1.5 高分子聚合物在孔喉表面的吸附钻井完井液中的一些高分子聚合物,如增粘剂、防腐剂、选择不当的粘土稳定剂等,由于它们在孔喉表面的吸附作用,降低了本来就小的低孔低渗储层的油流通道的有效半径,从而造成气井产能的降低,如塔里木依南地区、鄂北塔巴庙地区的低孔致密气藏储层受到这种损害的程度较大。
2 低孔低渗储层储层保护技术在焉耆宝浪油田的应用2.1 宝浪油田储层损害现状评价在没有实施保护油气层技术前通过对钻井、完井、试油、射孔、压井、增产以及注水等各个作业环节储层损害现状分析,可以得到以下认识:(1)测试结果表明宝浪油田各井层的测试解释出的表皮系都很大,最高达29.5,最低为-0.9,平均表皮系数为13.11,可以初步断定目前各作业环第42卷第10期 熊箫楠,等:低孔低渗储层损害机理及其保护技术 1225节存在较严重的地层损害;(2)钻井完井作业过程中地层损害程度大;(3)通过注水井的分析可知,注水井在没注粘土稳定剂之前存在较严重的地层损害。
3.2 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储层特性及损害因素(1)屏蔽暂堵型钻井完井液技术在充分进行储层损害机理和屏蔽暂堵实验的基础上在宝浪油田宝北区块6-12、5-11、宝106、宝108等近10口开发井、评价井实施了保护油气层的屏蔽暂堵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保护油气层的射孔液、压井液技术宝浪油田宝北区块采用的是保护油气层的无固相清洁盐水射孔液、压井液体系,并在该体系中选择适当种类和浓度的粘土稳定剂,其射孔液、压井液体系基本配方为“NaC1+0.5% KCS-18(1%~2% BCS-851)+清水或本地脱气原油+其它”。
(3)注水井预处理技术针对宝浪油田储层水敏、盐敏程度强,注水压力高,储层吸水低的特点,对宝北区块注水井实施了预处理技术,其主要内容是在注入水中添加适当浓度和种类的粘土稳定剂、表面活性剂等,其基本配方是1.5% KCS-18(或2.5% BCS-851)+1.5% NH4C1+0.5% OP-10(SP-169)。
(4)优化射孔技术宝浪油田基本上均采用了优化射孔技术,宝北区块射孔方案主要为:选择YD-127射孔弹,对于污染较严重的油井可采用SCYD-127(S)射孔弹射孔,射孔枪为102,孔密应达到18孔/m、26孔/m,相位角为900,采用螺旋布孔格式。
4 结论(1)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储层损害机理主要表现在:①储层液锁损害(主要为水锁损害),②储层毛细管自吸损害,③储层裂缝或微裂缝损害,④储层应力敏感性损害等;(2)裂缝性储层损害机理主要是:①固相颗粒对储层裂缝或微裂缝的堵塞,②固相颗粒和滤液对储层缝孔界面的双重损害,③滤液对储层基块渗透率的损害,④滤液中处理剂对储层微裂缝或基质的损害等;(3)低孔低渗储层的保护主要体现在防止储层水锁损害和保护对低渗储层渗透率贡献率最大的孔喉及其裂缝微裂缝这两个方面。
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技术和保护储层的射孔液、压井液技术是保护低孔低渗储层的两项主要技术。
参考文献:[1]杨勇. 桥口气田储层损害因素分析[J]. 断块油气田,2005(04) : 57-59.[2]李志刚,乌效鸣,郝蜀民,等. 储层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技术研究及应用[J]. 天然气工业,2005,25(03) : 74-78.[3]蒋裕强,熊汉桥,文永勇,等. 塔里木盆地依南构造侏罗系低孔渗气层伤害机理分析[J]. 天然气工业,2001,21(03) : 94-96.Damage Mechanism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 of Low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XIONG Xiao-nan,HAO Mu-shui(1.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500, China2.Dagang Oilfield Tanhai Development Company,Tianjin 300280, China)Abstract: The formation damage mechanism of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and that the main differences of damage mechanisms between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nd low/medium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are reflected in these aspects as follows : 1) reservoir fluid blocking damage;2) reservoir capillary self-priming damage;3) reservoir cracks or micro-cracks damage;4) reservoir stress sensitivity damage. Protection of the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s mainly reflected in preventing the reservoir water blocking damage and protecting pore throats and micro fractures of the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he shielding temporary plugging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technology with drilling fluid, and perforating fluid and killing fluid technology are two major technologies to protect the 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reservoir, but temporary blocking mechanism and system formula of the shielding and temporary plugging technology for the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re different from low/medium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Key words: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mechanism of formation damage; reservoir pro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