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合集下载

三月三各少数民族的习俗介绍

三月三各少数民族的习俗介绍

“三月三”,是壮族、汉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

相传是黄帝的诞辰,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还有的说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至今。

那么三月三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呢?各族三月三习俗是什么?下面店铺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各族三月三来历和习俗都是什么吧!汉族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

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

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

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汉族女孩在这一天过女儿节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

关于三月初三是什么日

关于三月初三是什么日

关于三⽉初三是什么⽇“三⽉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

在⼴西,农历三⽉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

下⾯是⼩编精⼼推荐的关于三⽉初三是什么⽇⼦_三⽉初三由来,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三⽉初三是什么⽇⼦上巳节上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在每年农历三⽉初三⽇举⾏。

上巳节起源于很早,在周朝初年的春社活动中,就是上巳节的源头。

因为那时的春社活动没有确定具体⽇期,后来在上巳⽇举⾏。

上巳,就是三⽉的第⼀个巳⽇。

此节固然有祭祀,但春游、踏青和娱乐、交往是主要内容,也可以把它看作古时⼀个娱乐节。

少数民族三⽉三喜欢旅游的⼈们⼀定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歌舞沸天的“三⽉三”留下深刻印象,很多少数民族,如黎族、⽩族、壮族、侗族等,仍然有着隆重⽽⼜热闹的“三⽉三”。

黎族青年男⼥,要在三⽉选择合适的对象,在节⽇这⼀天,男⼥青年成群结队地来到⼭坡上,他们相互选择、相识,彼此交换定情物,倾诉爱情,欢度良宵,傣族的泼⽔节也在=⽉举⾏,泼⽔也被视为是“祓禊”的⽂化变体⼈们相互泼⽔,彼此祝福健康平安,青年男⼥还在这个节⽇中举办⼀⼀种“丢包”的社交活动,“三⽉三”也是壮族的传统节⽇,对歌是“三⽉三”的⼀项主要活动,因此.三⽉三⼜称“歌圩”或“歌节”。

⽇韩也有三⽉三的传统⽇本和韩国也保存了我国上巳的⽂化⽹⼦⼆据《韩国风俗民情研究》描述,相传三⽉三⽇是南下燕⼦的回归⽇,韩国这⼀天,⼥⼈们三三两两,⾛出户外尽情地游玩,野餐时要吃杜鹃花饼、花⾯,喝杜鹃花酒和桃花酒:同时,还⽤蝴蝶占⼘,即通过蝴蝶的颜⾊占⼘凶吉。

据《现代⽇本⼈的风俗习惯》介绍,在⽇本,三⽉三⽇称为偶⼈节、⼥⼉节、桃花节等:这个节⽇是专为家⾥的⼥⼉庆祝的,要装饰偶⼈,祈祷⼥⼉长得漂亮和幸福,供上艾叶做的菱形年糕、桃花,边饮⽩⾊甜⽶酒边祝贺。

在古代,⼥⼉节还有个重要的仪式,就是所谓的“流雏”,即祭典之后,将⾃⼰的灾祸转移到偶⼈⾝上,然后放偶⼈到河⾥冲⾛⼆孙作云先⽣在《(诗经>恋歌发微》的附录《关于上巳节⼆三事》中,论证这个习俗源⾃我同上巳的祓禊,并认为,⽇本三⽉三、春⽇赏花的风俗与我国古代上巳是源流关系⼆刘晓峰先⽣在《上巳节与⽇本的⼥考证了古代⽇本皇室也有上巳曲⽔流觞作诗的雅俗,阅此,他论断,⽇本的“三⽉三”源⽩中国古代的上已。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一、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在壮族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二、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三、农历三月三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

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

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

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布依族三月三习俗介绍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

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

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祭把都不灵验。

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具初三会天,不动上砂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

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人们认为,祭了地蚕,既可使它们迷糊,又能封住它们的嘴巴,田里的禾苗即可免遭虫害。

后来将三月三定为“歌会节”。

金嗓子。

你劳动到哪里,哪里就会听到金嗓于唱歌,害虫听到这声音就不敢伤害庄稼了。

“三月三”是贵州罗甸县布依族的“扫墓节”。

此日以二家或宗族集体到祖坟墓地挂青,杀猪宰鸡,摆设酒菜和花糯米饭祭奠。

扫墓后,人们在坟山上娱乐、打猎和野餐。

罗甸县南部红水河一带,“三月三”又称“枫叶节”。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展开全文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

说法一: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日,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

据《易经》、《史记》、《山海经》等记载,轩辕黄帝故里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

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

说法二: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说法三:西王母蟠桃会日每年的三月初三,天界各路神仙都会集于瑶池,为王母庆寿,称为“蟠桃会”。

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说法四:上巳节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

著名的兰亭雅集就是在这一天。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说法五:灵界大节农历三月三也是通灵人士,如女巫、神汉等宴请鬼神的日子。

在这一天通灵人士常聚在一起欢庆,并摆宴席宴请鬼神,以感谢他们赋予自己的神通能力。

有一种邪病是中邪人一到灵界大节的时候就开始闹邪病,灵界大节就是三月三九月九这俩个节日,这是佛教道教民间仙家都过的节日,也可称为是灵界大节日,有一类中邪者一到三月三、九月九就闹邪病,这类人群基本闹邪病和灵界有关系,中国北方多少和地仙有关系,就是我们知道的胡,黄,常,莽,等等动物修成的仙,这又涉及到出马仙堂口问题,保家仙问题,半堂口等等和仙堂相关的问题了,这类邪病也是依理用法,有说和,有需立堂口,有需要捋堂口,有需要清堂口,甚至需要驱走等等。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上巳节、壮族歌圩节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包五色糯米饭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或黄吉、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抢花炮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绣球传情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打扁担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

舞者多为双数。

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揭秘三月三上巳节的传统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揭秘三月三上巳节的传统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揭秘三月三上巳节的传统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农历三月初三为我国传统令节,与“上巳节”、“清明节”、“踏青节”等都有密切的关连。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又是重要的歌舞节日,其中以壮族为最。

由于是日的活动以对歌为主,故亦称“歌圩节”、“歌婆节”等,亦简称“歌节”。

壮族关于三月三日的来历有多种的传说,有说一对青年男女山歌传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未能结合,双双殉情,后世青年为了纪念他们而形成歌节。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南时刘三组歌声优美,被奉为歌仙,财主们恨她以山歌揭露罪行,趁她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山藤,使三姐跌入山谷身亡,后人便在她逝世的三月初三唱歌三天三夜,纪念歌仙。

壮族能歌善歌之俗,宋代《太平寰宇记》等即有记载。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

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

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对歌时男女分别三五成群结队,双方选定后即开始对歌,歌词多为情歌,但由浅入深,所涉极其广泛,在“谈情说爱”的一问一答中歌唱现实生活、历史传说等等。

其歌词旧时多为即兴编唱的。

现在也有利用传承歌词的。

曲调单一重复,但婉啭悠扬。

这种对歌往往从傍晚开始,直到天亮,也有昼夜连续歌唱的。

在歌圩上,青年男女还有碰彩鸡蛋、抛绣球等习俗。

现在,壮族三月三的活动仍然十分盛行,届时有政府组织的,更多则是民众自发的。

现在的规模较旧时尤大,人如海,歌如潮,蔚为壮观。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歌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歌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歌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下面就来看看关于三月三的具体内容吧。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广西法定假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上获悉:每年农历“三月三”将成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

具体放假时间,将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每年年初确定后公布。

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三月初三、初四放假两天,全区放假。

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4月20、21(三月初二、初三)全区放假两天,与周末凑成4天小长假。

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放假时间为4月9日(周六)、10日(周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初四。

因为今年“三月三”放假时间正逢周末,所以4月8日(周五)、11日(周一)补休,凑成4天小长假。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

每年,广西12个世代居住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

壮族三月三“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

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

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

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

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

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居住在桂西一带的壮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等煮成的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贡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圩,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

农历三月初三

农历三月初三

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十分热闹。

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三月三节日来历意义,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

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

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为大”(《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一览

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一览

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一览三月三,又称“上巳节”,是我国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其时期与国历的三月初三日同。

在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三月三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丰富多彩的传统风俗,让我们一起走进各个民族的三月三节日,探寻他们奇妙的风俗。

一、汉族汉族的三月三,源于古代的上巳节,又称打山节、踏青节、祓禊节等。

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汉族民众有着丰富的活动和风俗。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社火表演,这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一种,古老而又神秘,能够展现出汉族人民的热情和豪迈。

而在三月三这个节日里,社火表演达到了顶峰,各地区的表演形式和内容都有所不同。

有的地方会有表演龙灯,有的地方则表演花鼓戏、秧歌等民间艺术形式。

另外,还有踏青、祭祖、放风筝等活动,这些都是汉族民众喜欢做的事情。

踏青是一种赏花、赏景、游山玩水的活动,是在春天来临时唤醒沉睡的大自然,同时也是纪念先民祭祖的传统活动。

放风筝则是在春风吹拂时,让风筝在穹空中拥有自由自在的飞翔,让人们感受到春的气息。

二、壮族壮族的三月三,又称鸯鸟节、逛三节、药王节等,是壮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壮族的传统风俗中,壮族人们会欢聚在户外,结伴前往山上的源头喝山泉水,称之为“迎药王”。

同时,壮族人们还借此机会进行寻缘、谈情、对歌等活动。

壮族三月三还有隆重的鸯鸟舞,这是壮族的民族舞蹈之一,源于其神话传说,表现出壮族人们喜悦、热情的情感。

三、苗族苗族的三月三,称为“兜村节”或“踩山节”。

苗族人们一般会在这一天祭祖、感恩、祈求丰收,同时也是一天举行婚礼、缔结婚约的好日子。

在兜村节上,苗族人们会前往村头或乡头处,一起踩秧歌,表达祈盼和欣喜之情。

而在踩秧歌的过程中,苗族的壮年男女也会饶有兴致地相互邀请跳舞、对歌,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四、瑶族瑶族的三月三,称为“耷黎节”,也是瑶族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瑶族人们会穿上节日的盛装,捨玉腰箩(一种特殊的橹筏)。

在漂流的过程中,瑶族人们相互欢呼,载歌载舞,展现出自己的喜悦之情。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节日来由: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节日习俗:汉族:荠菜煮鸡蛋汉族在这日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曲水流觞“曲水流觞”,是由此节派生出的一种风俗。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要到河边去野餐。

有的将酒杯投入缓水中,让酒杯随流而下,下游不远处等候的人则将酒杯从水中拾起,然后一饮而尽,这叫“曲水流觞”;有的将煮熟的禽蛋,投入水中,像酒杯那样在水中顺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们则将禽蛋从水中取出,然后剥而食之,这叫“曲水浮素卵”;有的则将红枣投入水池中,然后照禽蛋的方式那样将红枣拾食,这叫“曲水浮绛枣”。

这种习俗,在至今我国一些地区和少数民族中流行。

壮族、侗族等兄弟民族,三月三还有吃彩蛋的习俗。

古代,人们举行完祓禊仪式后,就坐在环曲的水渠边,把盛着酒的觞(古代盛酒器,为椭圆形带柄的浅木盘)放于流水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要算王羲之与其友在会稽的聚会了。

晋永和三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邀亲友谢安、孙绰等41人,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修禊,并传承古俗举行了“曲水流觞”活动。

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

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正因如此,后人亦此碑贴称为《禊贴》。

在绍兴,由“曲水流觞”活动形成的这种饮酒赋诗的雅俗一直盛传不衰。

直至今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中外书法家都要到绍兴亭聚会,举行“曲水流觞”的活动,咏诗论文,泼墨挥毫,纪念王羲之。

三月三的来历传说_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的来历传说_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的来历传说_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是我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盛行的地区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那么大家知道三月三具体是什么节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三月三的来历传说,欢迎阅读与借鉴!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

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

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

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

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

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

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

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

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

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歌节是民贸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

1985年,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节。

三月三的来历(1)相传有一对青年男女用山歌传情,但是因为封建礼教而未能在一起,被迫分离,后来两人双双殉情,之后大家为了纪念两人广西壮族就有了每年三月三对唱山歌的节目。

(2)还有人说三月三是为了纪念刘三姐,因为刘三姐人美歌甜,常常用歌声来揭露财主们的罪行,后来财主们为了报复她,让其跌落山谷而亡,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因此每年三月三都要唱歌三天三夜。

三月三来历介绍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中国四大鬼节都在祭祀谁

中国四大鬼节都在祭祀谁

中国四大鬼节都在祭祀谁中国有四大鬼节,就是农历的三月三、清明节、七月十五还有十月初一。

三月三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鬼节清明节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其习俗由来已久。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

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七月十五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五日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

十月初一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

现代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

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

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鬼门关大开之日。

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

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的习俗有哪些?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的习俗有哪些?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的习俗有哪些?农历三月初三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

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

后来被清明节合并了,现在上巳节已经逐渐消失。

现在,我国汉族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传承着“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

三月三有什么习俗?吃五色糯米饭每年三月三到来之际,广西的许多地方都有蒸制五色糯米饭迎接节日的习俗,以祈祷五谷丰登,五福临门。

这种糯米饭又称“乌饭”“青精饭”,这一习俗沿袭久远,清代《武缘县图经》载:“三月三日,取枫叶泡汁染饭为黑色,即青精饭也”。

糯米饭的五种色彩,主要是用天然植物浸泡出液,得到不同的色彩,再拌着糯米,合而蒸之得来。

吃蒿子粑粑皖南在上巳节这一天普遍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而在大别山腹地的霍山、舒城、霍邱、金寨地区,还有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吃蒿子粑粑可以“巴魂”的传说。

当地人认为“三月三”这一天大小鬼都会出来索人魂魄。

吃“蒿子粑粑”是为了把魂魄牢牢的黏住,不让小鬼摄走。

不仅要吃蒿子粑粑,晚上睡觉的时候要把鞋翻过来,鞋底朝上,这样的话就算魂魄要走,穿不了鞋也是走不了的。

吃荠菜煮鸡蛋每年农历三月三,中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地菜即荠菜,在路边或野地裏随处可见,它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著“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

可见荠菜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

在中药裏,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少数民族节日对我国众多少数民族来说,“三月三”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比如:壮族三月三歌节,又称“歌圩”,是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

这一天,壮乡家家户户蒸五色糯米饭,煮红蛋,杀鸡,祭祖扫墓;青年男女盛装打扮,赶歌圩。

苗族的三月三叫做“龙花会”,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盛装聚会,唱歌、跳舞,老老少少争看热闹,青年男女挑选自己心仪的对象。

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

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

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_三月三的来历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1、壮族三月三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2、侗族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

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3、瑶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4、布依族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

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5、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

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壮族三月三的传说相传,很久前,状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

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

有一年,状乡大旱,乡亲们求达桂向土皇帝奏明免皇粮,达桂跪奏道:“状乡百姓颗粒无收,吾伴千岁前往视察。

”达桂伴驾来到状乡,只见田土龟裂,禾穗枯焦,一群群面黄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告苦。

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

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

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历三月初三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

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

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礼仪志》上载:“星月上巳,官民皆洁与东流水上,曰洗涤拔除、去宿垢痰,为大洁。

”说的是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清水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来便演变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

宋代吴自牧在《猛梁录·三月》中载:“赐宴曲江,倾都楔饮、踏青”。

现在,我国汉族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传承着“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

只是原来“洗涤祛除”的内容与意义已经淡化。

如今,三月三节日已变成了一个举行盛大庙会、春游、休闲、游乐、开展集市贸易活动的综合性节日。

江南地区的汉族,特别是洞庭湖区的人民还保留着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地菜又称芥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据说,吃了地菜煮的鸡蛋有去风湿,强身健体之功效。

难怪在七仙湖区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吃了地菜煮鸡蛋,鹅卵石头踩得烂”的说法。

他们除了用地菜煮鸡蛋、煎水当茶饮外,还把地菜用开水烫过之后当菜肴呢。

春天正是采食地菜的季节。

春食地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

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

”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

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

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知识积累)三月三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知识积累)三月三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三月三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广西的民族艺术节,三月歌圩节,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下面是我收集推荐的三月三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仅供参考,欢送阅读。

三月三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汉族农历三月三,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开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

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

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

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传统情人节,女儿节。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年间?台湾府志?〕,局部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相传壮族的三月三,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壮族人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还要蒸五色糯米饭等节日食品。

侗族多于三月三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三月三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瑶族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人们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

初三是什么日子介绍

初三是什么日子介绍

初三是什么日子介绍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三月初三是上巳节,另外,许多少数民族也有三月三这个节日.如壮族,多于三月三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又称〝歌节〞.还有侗族,常在此时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其他如布依族.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上巳节上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上巳节起源于很早,在周朝初年的春社活动中,就是上巳节的源头.因为那时的春社活动没有确定具体日期,后来在上巳日举行.上巳,就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此节固然有祭祀,但春游.踏青和娱乐.交往是主要内容,也可以把它看作古时一个娱乐节.少数民族三月三喜欢旅游的人们一定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歌舞沸天的〝三月三〞留下深刻印象,很多少数民族,如黎族.白族.壮族.侗族等,仍然有着隆重而又热闹的〝三月三〞.黎族青年男女,要在三月选择合适的对象,在节日这一天,男女青年成群结队地来到山坡上,他们相互选择.相识,彼此交换定情物,倾诉爱情,欢度良宵,傣族的泼水节也在=月举行,泼水也被视为是〝祓禊〞的文化变体人们相互泼水,彼此祝福健康平安,青年男女还在这个节日中举办一一种〝丢包〞的社交活动,〝三月三〞也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对歌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三月三又称〝歌圩〞或〝歌节〞.日韩也有三月三的传统日本和韩国也保存了我国上巳的文化网子二据>描述,相传三月三日是南下燕子的回归日,韩国这一天,女人们三三两两,走出户外尽情地游玩,野餐时要吃杜鹃花饼.花面,喝杜鹃花酒和桃花酒:同时,还用蝴蝶占卜,即通过蝴蝶的颜色占卜凶吉.据>介绍,在日本,三月三日称为偶人节.女儿节.桃花节等:这个节日是专为家里的女儿庆祝的,要装饰偶人,祈祷女儿长得漂亮和幸福,供上艾叶做的菱形年糕.桃花,边饮白色甜米酒边祝贺.在古代,女儿节还有个重要的仪式,就是所谓的〝流雏〞,即祭典之后,将自己的灾祸转移到偶人身上,然后放偶人到河里冲走二孙作云先生在>的附录>中,论证这个习俗源自我同上巳的祓禊,并认为,日本三月三.春日赏花的风俗与我国古代上巳是源流关系二刘晓峰先生在三月三的习俗1.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2.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3.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4.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黎族〝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称它为谈爱日,与海南苗族节日相同.传说,上古洪水时期,兄妹两人躲在南瓜中幸存下来.为了成家立业,他们决定分头寻找其他人,并约好来年农历三月三会合.结果几年过去两人无功而返.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至今在东方市东方镇中方,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5.土家族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三月三.踏沙滩〞是象山石浦镇的一种民俗.关于它的由来,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与生产劳动有关:当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地温和水温开始升高,浅海辣螺争相爬上滩头繁殖.当地人便在这个季节去沙滩拾螺,由此产生〝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如今,虽然滩头资源逐渐枯竭,当地老人仍耐不住在这个日子带着晚辈赶沙滩,重温昔日拾螺的场面.〝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也逐渐形成一个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动.如今的〝三月三.踏沙滩〞,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为主体,以体育.渔业竞技项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杂技节目为陪衬的特点.其中的文艺表演多种多样,除了跑马灯.舞龙灯.彩阁巡游等,还有据>等民间故事改编的越剧表演,以及〝辣螺姑娘抛彩球〞在观众中招亲等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等特点.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即农历的三月三日,是云南少数民族的节日,在这一天,许许多多的靓男少女成群结队对歌定情,互赠信物,幽会密林深处,这场面和欧美国家的情人节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农历三月三自诗经中的诗歌也有记载,常有一对男女在此日踏青出游;汉乐府诗歌也有很多表现;唐朝诗圣杜甫的《丽人行》也有如此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农历三三月三庆祝活动月三的情人节:三月三的情人节由来已久。

有诗为证,李白诗云:“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

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中国的情人节是多么的浪漫:一对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艳阳天,漫步灞上,折柳相赠,啸声不断,何等境界?不仅如此,我国在很久很久以前,亲人相别,友人相离都有折柳相赠的习惯,也有诗为证:“垂柳无端馈赠别”。

由此可见,情即为柳,柳即为情以成定式。

老百姓将多情人叫做寻花问柳,即源于此。

今天我们虽然已看不到古人的定情物和结情的场面,但是却有着无数的情诗和情歌,足以让我们享用不尽。

另外,在一些少数民族中间,至今还保留着三月三赛歌会的习俗。

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许许多多的靓男少女成群结队对歌定情,互赠信物,幽会密林深处,这场面和欧美国家的情人节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月三节日传说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

三月三民间习俗有哪些最全

三月三民间习俗有哪些最全

三月三民间习俗有哪些最全今日是三月三,上巳节,也就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关于三月三的习俗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三月三民间习俗有哪些,欢迎阅读与借鉴!▼▼目录▼▼●三月三来历: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

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

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阿昌族会街节是户撒和腊撒地区的传统节日。

过去多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5 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

壮族三月三习俗No.1五色糯米饭壮乡人在三月三、清明等节有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

壮乡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五色糯米饭颜色鲜艳,由白、黄、红、紫、黑五种颜色组成。

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用来染红颜色的“红兰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色的栀子具有清凉解热凉血等作用,而染黑色用的则是枫叶。

《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泻益睡,强筋益气,久服轻身长年”的作用。

用枫叶煮出来的饭,能“坚筋骨,益肠胃、补髓。

”后来,壮乡人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每到节庆日,五色糯米饭的清香便萦绕着壮乡人的生活。

No.2唱山歌广西壮族山歌是文化的精髓,主要靠口头创作,随意而出,曲调悠扬,歌词以七言四句为主,讲求平仄押韵。

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和合唱等,伴奏乐器一般为二弦、竹萧、南胡等,配合歌声抑扬变化,听来可是别有一番风味。

No.3抢花炮抢花炮是一种流行侗族、壮族和仫族等民族中的传统文娱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

由于它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长盛不衰。

三月三插枫叶的传说

三月三插枫叶的传说

三月三插枫叶的传说三月三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重阳节”,这个节日与插茱萸、登高赏秋等传统文化活动一样,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而在这个节日里,有一则有趣的传说,那就是“三月三插枫叶”。

传说有一个叫刘江的少年,他遇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告诉他:“三月三是重阳节,你要去山上采一些枫叶,在房屋的门窗口和身上插一些,可以避灾,祈福,还可以延年益寿。

”然后,神仙又告诉他:“如果此时房屋上出现了白雀,那就是吉兆,你将来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前程。

”于是,刘江跟着神仙的指示,赶紧上山去采集枫叶。

他找了半天,终于发现一处枫树枝叶茂盛,特别美丽。

他拿起剪刀,开始剪下枫叶,没想到刚剪了几片,这棵枫树便发出了一个声音:“你要是剪下我的枫叶,那我就死了!”原来,这棵枫树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变成的,他年轻时爱好怪癖,痴迷于修道,最后因为犯了错误而被天神惩罚,变成了一棵枫树。

此刻他对刘江说:“重阳节是守护老人的节日,你不要采我的枫叶,而是去另一处采集吧!”刘江听了,就挑了另一处采集枫叶,拿回来插在门窗口和身上。

没想到第二天,屋顶上就出现了一只洁白如玉的白雀,它会跟随刘江左右,还会在重要的时刻发出清脆的叫声。

这个吉兆让当地村民都很羡慕,并由此形成了习俗:重阳节插枫叶,出现白雀就是好的预兆。

这个传说告诉我们,做事要有敬畏之心,不要乱砍乱伐,损害自然生态。

同时,也告诉我们,重阳节是重视老人的节日,我们要关注身边的老人,尊重他们的智慧和经验,让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待遇。

至今,重阳节插枫叶、登高望远、祭祖敬老的习俗依然盛行。

我们可以透过这些传统文化节日,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让它们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一】上巳节上巳节是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也被称作女儿节,女儿们在此时要行成年礼。

上巳节的由来已久: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在古代,三月三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可惜,宋代以后礼教渐严,男女私会不被容许,这个节日也日趋没落,最终被人们遗忘。

踏青也改在清明进行。

水的节日:如果重阳节可以称为山顶上的节日,那么上巳节就可以称为水边上的节日了。

这个节日是在农历三月初三,主要内容是临水洗浴,以祛除不祥。

时当暮春,风和日暖,官民人等,聚集水边,撩水于身,踏青于野,别有一番生活情致。

《论语》中记载,孔子和他的几个学生在暮春之时,穿着春装,在沂水中沐浴,就是这种节日习俗的痕迹。

最早记录这个节日的是西汉初期的文献,郑玄《周礼》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经过文化名人的点缀,这个节日便具有了高雅情调。

上巳节习俗:着汉服、跳《踏歌舞》、放风筝、沐浴、踏青、祭祀高禖曲水流觞,传说:上巳节也与中国书法有着联系公元353年的上巳节,王羲之和41位文友聚会绍兴兰亭,并写就《兰亭序》,此后文人雅聚,曲水流觞成为千古佳话。

上巳节食俗:古人有浮蛋乞子的习俗。

在野餐时将煮熟的鸡蛋、鸭蛋等投入河中,使其顺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从水中取而食之,谓之曲水浮素卵也有人将红枣投入激流中,叫曲水浮绛枣。

刚煮熟的热鸡蛋很难剥,投在清水里漂一会再吃倒是个好玩的主意。

蛋在任何一个文化里都是生育的符号。

壮族、侗族等民族,三月三还有吃彩蛋的习俗。

唐朝时,三月三仍然是一个全国性的重要节日。

每逢此节,皇帝都要在曲江大宴群臣,所谓曲水流觞,自宋代之后逐渐消失了上巳节的许多传统。

【二】爱情节/三月三三月三是黎族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称爱情节。

这是黎族苗族人民悼念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和歌颂英雄、歌颂爱情的传统佳节。

因在农历三月三日欢庆,故称三月三。

关于黎族三月三的传说,据说远古时代,人类遭受大洪灾,一对男女躲进葫芦瓜里,随洪水漂流到寥无人烟的海南岛。

为了繁衍人类,在三月三日那一天,俩人对歌表衷情结成夫妻,繁衍了黎族的后代。

黎族后人每逢三月三日都以各种方式纪念始祖的美满婚姻和繁衍黎族的功绩。

习俗:节日前半个月,各村寨男子相邀上山狩猎,并把猎获物集中腌制风干,待到过节时使用。

过节时,各寨老主持祭拜仪式。

未婚男女带上糯米甜酒和粽子到野外,对歌说情。

其余的人到河边打鱼、做饭,边吃边喝,欢度节日。

入夜,人们围坐在篝火旁,举行荡秋千、钻火圈、摔跤、跳舞等娱乐活动。

海南黎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除了有丰富的文娱活动,期间还有全牛、鱼茶、山兰酒、竹筒饭、三色饭等三月三黎苗族传统美食品尝。

【三】鬼节/三月三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四】歌圩节/三月三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有人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也有人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

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1.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

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

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

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

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

歌节是民贸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

2. 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等煮成的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供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迂,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

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五】其他节日/三月三三月三图册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见下文三月歌圩节)。

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

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黎族,据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

一天清早,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

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

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他追过一座山岗,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

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

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主。

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他俩躲进一个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石裂山崩,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了。

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

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

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

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

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方法祭把都不灵验。

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具初三会天,不动上砂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

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人们认为,祭了地蚕,既可使它们迷糊,又能封住它们的嘴巴,田里的禾苗即可免遭虫害。

后来将三月三定为歌会节。

贵阳南部郊区布依族把三月三称为仙歌节。

节日内容与乌当区新堡乡大体相同,但他们是用唱歌的方法来祈求天神免灾,这天男女青年上山对歌。

传说谁唱的歌最动听,天上的歌仙听了,便会赐你一副金嗓子。

你劳动到哪里,哪里就会听到金嗓于唱歌,害虫听到这声音就不敢伤害庄稼了。

三月三是贵州罗甸县布依族的扫墓节。

此日以二家或宗族集体到祖坟墓地挂青,杀猪宰鸡,摆设酒菜和花糯米饭祭奠。

扫墓后,人们在坟山上娱乐、打猎和野餐。

罗甸县南部红水河一带,三月三又称枫叶节。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

节日这天,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

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吃。

青年们到山坡上吹木叶、唱山歌。

如遇上称心如意的对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达旦地对歌。

临别时,主人家用芭蕉叶包着花糯米饭和鸡腿肉分送歌手,作为节日的礼物。

贵州望漠县布依族传说三月初三是寒日,吃了狗肉可以驱寒。

此日有条狗请客的习俗。

贵州安龙县部分布依族传说三月三日是影山神的生日。

人们为避免山神放出蝗虫伤害庄稼,确保农业丰收,旧有扫寨祭山神的习俗。

三月三这天,人们到村寨山神坛前摆设雄鸡、刀头等供品,还要杀一头狗,将血洒在纸旗、纸马和寨子进出要道口的石头上,然后由老魔公及其他人员携带淋有狗血的纸旗,纸马到各家各户扫除妖魔鬼怪。

各家大门口要设置一张长凳,凳上摆一只装满清水的水碗和一只装有瓦砾石粒的碗。

老魔公在大门口咒念魔经,打几个农阳卦,再将瓦砾石粒向这家房屋内乱撒,将水碗的水四处乱泼,掀翻大门前的长凳,扣起水碗,意为扫除了魔鬼。

最后,给这家插上沾有狗血的纸旗、佳上纸马,另赴他家去扫。

村寨住户都轮扫完毕,老魔公口到神坛,将收扫的妖魔鬼怪集中镇压于神灵之前,然后全寨男人于神坛处就地会餐,称为陪神吃饭。

该县德卧镇称三月三为赶毛杉树,又叫毛杉树歌节,为期三天,聚会者达数万之众。

布依族人过三月三节,不一定是在农历的三月初三。

它是一定的规律的,比如虎年就是进入农历三月的第一个虎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