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风物,特色别具--张耒淮阳纪行诗简析
芦藩赋第六段赏析【南宋】张耒骈体文
………………………………………………………
………………………………………………………
张耒不仅诗写得好,对养生也有精深的研究,尤其对粥类食品的保健养生效用,更是有开创性的 认识。他曾写过一篇《粥记》,记述了他对粥的一些精当的见解。文章中说:“每晨起,食粥一 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腔腹相得,最为饮食之良。”除了《粥 记》,张耒还写过一首记述伏暑天食粥的诗:“烈日炎天鼓火炉,藤床瓦枕开门居。屏书居士持 斋日,壁挂禅僧问法图。邻汲满携泉似乳,新舂旋籴米如珠。饱餐饘粥消长夏,况值饥年不敢 余。”这首诗表明张耒不只是劝人食粥,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食粥养生之信奉者。
THANK YOU!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 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 十一岁。
•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 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 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 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 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 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 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 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 《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 陈州。
作品赏析
• 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五记载:“张文潜暮年在宛丘。”陆游在这 里是用“宛丘”指代张耒。“我得宛丘平易法”句,可以理解成 “陆游得到并接受了张耒的食粥养生法”。陆游和张耒非同时代人, 他所说的得到张耒的“食粥养生法”,应该是通过流传下来的文字 资料。陆游对张耒的“平易法”评价很高,极其推崇,认为是得到 了一个既容易做又有实效的长寿之法,一生都乐此不疲。他初任隆 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作过一首《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 节》诗。诗的第四联云:“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忍饥读书,一杯山药煮成的粥胜过“琼糜”,这一方面表明他生活 的清苦和安贫乐道的情怀,同时也是指他在坚持一种养生的方法。 陆游是文坛寿星,活了85岁,除了自身体质较好以外,与平常注意 食粥来滋养身体不无关系。
后涉淮赋第十段赏析【南宋】张耒骈体文
………………………………………………………
………………………………………………………
夏商时期,淮南市境属“淮夷”之地。西周分封诸侯,市境为州来子国所辖;春秋末期,诸侯纷 争。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灭州来,市境属吴;随着楚国势力的扩张,位于淮河上游的 蔡国被迫几度迁都,求救于吴。为便于吴蔡的相互援助,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吴国 帮助蔡国迁都于州来,改州来为下蔡。
国学 骈体文
后涉淮赋
第十段
北宋 张 耒
作品赏析
• 战国初期,周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市境属楚。战国末期,楚考烈 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寿春,改寿春为郢,市境成为楚国的京畿之地。楚王负刍 五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市境淮 河以南属九江郡(郡治寿春),凤台县及淮河以北属泗水郡。
• 在《后涉淮赋》中,张耒对处于人世的状态进行了思考;“当天时之晚秋兮,风露惨其既至。 山峭峭而瘦出兮,水绀洁而无滓。曳孤轮而忽骜兮,出游鲈于短苇。白鹭飞而下来兮,翩如避 世之君子。” 风露惨淡,山崖瘦出,这既是作者对自在之物的传神之笔,又是作家不屈命运 的桀骜性格的写照。清澈的江水,自由自在的游鱼、小鸟又展示了在桀骜中超越主观人心的清 旷一面。张耒辞赋的景物描写之所以传神,就在于他是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情感意趣,是自然 之物、自然之意充分融化的结果。而主观沟通的契机便是万物都寓理,都和人一样有感情,这 一点既是苏轼反复强调的也是蜀学的一个重要的论题。可以说张耒的辞赋是实践体验着蜀学的 艺术哲学观。
THANK YOU!
【诗歌鉴赏】淮阳感秋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李密古诗
【诗歌鉴赏】淮阳感秋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李密古诗淮阳感秋朝代:隋代作者:李密原文: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注释作者:佚名⑴淮阳感秋,一作“淮阳感怀”。
⑵荡初,《广记》作“扬秋”。
⑶凋,《容斋》作“垂”。
⑷“郁陶”句,《隋书》作“空轸郁陶心”。
⑸“野平”二句,《隋书》、《广记》均无。
野平,《容斋》作“平野”。
村荒,《容斋》作“荒村”。
藜,《容斋》作“葵”。
⑹徙倚,《隋书》、《广记》均作“慷慨”。
⑺俗,《容斋》作“洛”。
犹,《容斋》作“既”。
⑻徒,《广记》、《容斋》均作“屠”。
⑼时运会,《隋书》、《广记》均作“时运合”,《容斋》作“逢时会”。
⑽“千古”句,《隋书》作“万古传名器”,《广记》作“万古传名谥”,《容斋》作“千载传名谥”。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简析作者:佚名据《旧唐书》本传,此诗乃隋大业(隋炀帝年号,公元?年)中作。
此诗分前后两段,每段八句。
九、十两句是前后段的过渡。
前段主要写淮阳秋景,八句情景相间,前四句因自然景象而兴感,后四句则因社会现实的残破荒凉而增悲,在重复中有递进。
九十两句先用顶针格紧承上文,再以设问引出“怅然怀古意”,转入后段。
后八句纯粹抒感,以“怀古”抒发伤时之慨,表乘时奋进之怀。
相关内容李密李密(年-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
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
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
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
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
后免官,卒于家中。
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
《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入淮河四绝句简析
初入淮河四绝句简析初入淮河四绝句宋杨万里其一: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其二: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其三: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其四: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淳熙十六年(1189)冬,杨万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来的“贺正使”(互贺新年的使者),这是他进入淮河后触景伤怀所写的四首绝句。
诗题中的淮河,是宋高宗时期“绍兴和议”所规定的宋金分界线,淮河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被全部割让给金国。
诗人经淮河北上,自然会对这种“长淮咫尺分南北”的分裂局面产生感触:慨叹半壁沦陷、半壁偏安的惨淡时局,萦怀北方沦陷区的广大人民,怨恨南宋统治者的卖国求安,感触是丰富而深沉的。
第一首写诗人入淮时的心情。
首两句总起、入题。
交代了出使的行程和抑郁的心情,为这一组诗奠定了基调。
诗人离开洪泽湖之沙岸一进入淮河,胸怀就烦乱、骚动,这是因为昔日国中流水今日已为边境界线。
这两句写出了南宋人面对长淮时心理上独特的变化。
三、四句写感慨,是“意不佳”的原因之一。
“桑乾”即永定河上游的桑乾河,在今天山西省北部与河北省的西北部,唐代这里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接处。
唐代诗人陶雍《渡桑干水》一诗有“南客岂曾谙塞北,年年唯见雁飞回”之句,表示过了桑乾河才是中国的“塞北”的意思。
在北宋,苏辙元祐五年在出使契丹回国离开辽境时所写的《渡桑干》一诗中仍曾这样写道:“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
年年相送桑乾上,欲话白沟一惆怅。
”正因为前人有过那样的边境观念,所以现在作者说“何必”,表面看来似乎是不满于前人的看法,其实诗人正是通过这种不满的语气在今不如昔的对比中表达对江山半壁的哀惋和对朝廷偏安的怨恨,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
“天涯”原指极远的地方,这里指宋、金以淮河为界的边境线。
这两句是说:何必要到遥远的桑乾河才是塞北边境呢,而今淮河以北不就是天的尽头了么!诗人说桑乾用“远”字,称准河却用“天涯”,一方面强调了淮河的边界意念、一方面渲染了淮河的遥远。
感春十三首其八张耒翻译
感春十三首其八
朝代:宋代|作者:张耒
浮云起南山,冉冉朝复雨。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老农城中归,沽酒饮其妇。
共言今年麦,新绿已映土。
去年一尺雪,新泽至已屡。
丰年坐可待,春服行欲补。
云起南山,晨雨冉冉,苍鸠两两,相语竹间,这便是画中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时晴时雨的天气,对作物生长很有好处。
而苍鸠两两相语,和老农夫妇的斟酒“共言”,则起了烘托作用。
这是借人们习用的鸣鸠唤妇的俗语起兴。
老农夫妇的对话流露出丰收可望的愉快心情: 去年下一尺深的雪,今春又屡降新雨,劳动没有白费,嫩绿的麦苗已在冒尖。
看来丰年已可坐待,春衣快要补缝了。
此诗以对话作为全篇重点,着墨不多,而形象丰满。
古诗赴官寿安泛汴翻译赏析
古诗赴官寿安泛汴翻译赏析《赴官寿安泛汴》作者为宋朝诗人张耒。
其古诗全文如下:西来秋兴日萧条,昨夜新霜缉缊袍。
开遍菊花残蕊尽,落余寒水旧痕高。
萧萧官树皆黄叶,处处村旗有浊醪。
老补一官西入洛,幸闻山水颇风骚。
【前言】《赴官寿安泛汴二首》是宋代张耒所作的七律组诗。
诗人二十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但仕宦却并不如意,这首诗就以沿途所见萧瑟秋景,衬托出诗人长年沉沦下僚的忧悒心境。
全诗写景如画,抒情自然,诗意浓郁。
【注释】①寿安:属河南府(洛阳)。
汴:指汴河。
②秋兴:因秋日而感怀。
③缉:聚集。
缊袍:以乱麻衬于其中的袍子。
古贫者无力具丝絮,仅能以麻着于衣内。
④落馀句:杜甫《冬深》诗:“花叶惟天意,江溪共石根。
早霞随类影,寒水各依痕。
”此化用其意。
⑤村旗:指村中酒店之酒招。
浊醪:浊酒。
⑥老:张耒元丰元年任寿安县尉,年仅二十五,称“老”表示不得志。
⑦风骚:俊俏、秀丽。
【翻译】一路西行,由秋天引发的感怀,越来越觉得凄凉萧条,昨夜新霜初下,沾湿了我粗陋的组袍。
菊花早就开过,连枝头残蕊也已尽凋,寒水低落的河岸,旧时的一线水痕高高。
【赏析】这首诗就以沿途所见萧瑟秋景,衬托出诗人长年沉沦下僚的忧悒心境。
同时又还透露了虽则“萧萧官树皆黄叶”令人感伤,但毕竟“处处村旗有浊醪”,尚可安慰羁旅怀抱。
篇末切题,一则对前程表示不满,一则洛中山川使人向往,终究还可庆幸。
全诗写景如画,抒情自然,诗意浓郁。
《赴官寿安泛汴》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
这是张耒赴洛阳府就任寿安县尉,途经汴河之作。
首句“秋兴萧条”给全篇定下了基调,诗人抚念身世,纵目秋景,有一种萧条冷落之感。
秋,本来就是冷生的,而前一夜新霜初降,又陡增了一层寒意。
在这霜秋里,菊花已经开罢,连残蕊都已凋零;河床水浅,露出夏日水盛时的高高旧痕。
官道两旁,树叶全黄,酒旗格外显眼,处处可见。
诗人欣赏着汴河两边的景色,尽管有萧条之感,但萧条中那残菊、黄叶、水痕、酒旗,却又带着诗意。
这与诗人矛盾复杂的心情正好合拍,使他得到一种精神慰藉。
张耒《淮阴道中》 赏析
张耒《淮阴道中》赏析
原文:
淮阴道中
宋代张耒
映日断霞临水尽,出云新月向人来。
野塘秋晚无行迹,点点黄花照水开。
作者简介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
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
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
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译文:
映日的断霞映照着水面,直至尽头,而从云中升起的新月向着人们升起。
在野塘秋天的晚上,没有人的足迹,只有点点的黄花在水面上绽放。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的景象。
夕阳映照下,霞光断断续续地洒在水面上,而新月也从云中升起,朝着人们的方向出现。
在野塘中,秋天的景象悄悄降临,水面上开放着点点黄花,景色十分美丽。
赏析:
《淮阴道中》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表现了秋天的景色和氛围。
首句描述了夕阳余晖映照下的霞光,霞光在水面上逐渐消失,给人以温暖而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则描绘了新月从云中升起,给人一种新的希望和期待的感觉,也暗示了夜晚即将来临。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野塘中的秋景,增添了诗词的意境。
野塘中的秋天是安静而宁谧的,没有人的痕迹,只有点点黄花在水面上绽放,给人一种宁静而寂静的感觉。
整首诗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秋日傍晚的美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和美丽。
涉淮赋第二段赏析【南宋】张耒骈体文
THANK YOU!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 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 十一岁。
•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 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 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 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 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 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 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 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 《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 陈州。
• 南宋年间,淮水洪泽湖以西干流大致与今天的淮河相似,下游流经今江苏省盱 眙县后折向东北,经淮安市于响水县南部的云梯关入海。当时沂河、沭河、泗 河都是淮水的下游支流。由于黄河“善淤、善决、善徙”,不仅多次从北岸决 口,淤积海河平原,河道向东北迁徙,而且也多次从南岸决口,淤积淮河平原, 河道向东南迁徙,夺淮河入黄海。黄河夺淮后,下游三角洲向东延伸了约 50km;淮河故道淤塞后,使淮河从入江水道入长江,使部分长江流域面积变 成淮河流域的面积。
作品赏析
•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今开封)守将杜充在河南 省汲县和滑县之间人为决堤,造成黄河改道,大部分黄水从泗水分流入淮;南 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南决,从此长期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淤泥使淮河 入海出路受阻,盱眙与淮安之间的洼地逐渐形成今洪泽湖,并冲淮南堤溢流坝, 沿三河入宝应湖、高邮湖,经邵伯湖由夹江在三江营入长江。
风流子-木叶亭皋下(张耒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风流子·木叶亭皋下宋代:张耒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
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
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
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
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标签宋词三百首、思念、妻子译文树叶纷纷飘落到水边平地上,重阳节近了,又到了捣寒衣的秋天。
怎奈我愁绪萦绕心中.白发生于两鬓,即便随意地将菊花插在头上,花也应该感到被羞辱了吧。
天色已晚,(我极目远望)直望到白苹烟尽之处,水边开花的红蓼深处。
芳草脉脉含情,夕阳寂寂无语,大雁横在南浦上,人则斜倚西楼。
不知你是否安好?书信和题诗,因两地相隔遥遥而无法见寄。
只能空白怨恨那时聚时散的白云,青鸟在其中隐现。
你在风中懊恼不已,一片芳心,两叶柳眉,怎能禁得起闲愁呢?情到不能言说之处,只能付与那东流水。
注释①木叶:即树叶。
《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后世常以此写秋景,兼写乡思。
亭皋:水边平地。
②重阳:即阴历九月九日;古时风俗,人们常在这天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
有亲友在外,届时不免互相思念。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捣衣:古代妇女于秋季渐寒时,在砧石上捶打寒衣以备寄送远方的亲人过冬。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沈佺期《独不见》亦云:“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④庾肠:即庾信的愁肠,喻思乡的愁肠。
庾信本为南朝时梁朝的官员,因出使西魏被留,羁旅北地,故常思念祖国和家乡。
其《哀江南赋》序云:“不无危苦之词,惟以悲哀为主。
”后人常以“庾愁”代指思乡之心。
⑤潘鬓:即潘岳的斑鬓。
潘岳为西晋文学家,貌美而早衰,其《秋兴赋·序》云:“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后因以“潘鬓”为中年鬓发斑白的代词。
张耒原文_翻译及赏析
张耒原文_翻译及赏析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
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
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
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张耒作品风格由于他自己早年生活穷困,颠沛流离,后又屡遭贬谪,长期任地方卑官,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因而对劳苦百姓的关心也颇切,如在《劳歌》一诗中对那些“筋骸长彀”、“半衲遮背”的“负重民”以怜悯;在《和晁应之悯农》一诗中对那些“夜为盗贼朝受刑”的“南山壮儿”以同情等等,等等。
也正因为其“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粜官粟有感》)的悯农意识,才使他在政治观点上追随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在实践中则主张富国强民,改革弊政,以减轻人民负担,这与司马光等人纯粹的因循守旧乃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与此同时,面对辽、夏对北宋的侵凌,他也积极主张开边御敌,建立奇功。
他的《少年行》、《昭陵六马》、《听客话澶渊事》等无不洋溢着一股勃郁的爱国主义精神,读来令人感奋不已。
生平张耒原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迁居楚州(今淮安市楚州区)。
马端临《文献通考》作“谯郡人”,秦少游《书晋贤图后》记载:“独谯郡张文潜与余以为不然……”,他在《思淮亭记》中称“予淮南人也,自幼至壮,习于淮而乐之。
”。
祖父任职于福建,父亲中进士后,游宦四方,官至三司检法官,因亲老,乞请离京做吴江知县。
母亲李文安。
外祖父李宗易先以著作佐郎为谯县知县,历官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光化军事,仕至太常少卿,以诗文名世,长于写诗,深受当时的大诗人晏殊的赏识。
正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张耒从小就受着正统的封建诗礼的薰陶,加之受业于“山阳学官”,少年时即表现出对文辞的灵感,“十有三岁而好为文”(《投知己书》),十七岁作《函关赋》,传诵人口。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张耒示秬秸赏析【word版】.doc
张耒《示秬秸》赏析示秬秸①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遶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1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赏析】诗前小序讲述了诗主人公的身世和生命状态,也明示了该诗的写作意图。
首联写景,以景衬情。
“城头月落霜如雪”,诗句用“月落”和“霜”两个意象,暗写故事发生的季节(冬季)和时间段(五更天),同时渲染一种凄清寂寥的气氛,而“声欲绝”则是借助人物的感受极写环境的寂寥之感,含蓄地表现主人公的艰辛生活。
但是诗人不只是表现艰辛,这首诗也不是一首简单的悲悯草根的诗歌。
从这个层面来说,环境的凄清寂寥却更显了主人公生命的活力与境界。
颔联颈联叙事。
“市楼东西人未行”,写人物活动,也是从侧面表现主人公起得很早。
清冷的早晨,他就“捧盘”“出户”,在彻骨的北风里,还用自己的衣服盖着盘中的“饼”,自己身冷而不觉,却一心害怕“饼冷”。
从这两联里我们看到了这位卖饼儿的艰辛,也感到了他对于自己所做之事的投入,更看到了他一路歌声的乐观与超然。
有档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其间有卖水果的,有摆菜摊的,有做其他杂活的,但他们有一个共性,即他们坦然承受着生活给予他们的一切,卑微的地位,低廉的收入,贫苦的生活;但是他们总是也回报着社会,他们的担当,他们的达观,他们的梦想乃至他们的执着。
人们把这称为中国达人之精神。
从这个角度说,这位卖饼儿也是古代的“中国达人”。
或许正因为他是“达人”,所以北宋的著名文学家张耒也对他敬重有加,以至向他的两个儿子隆重推荐这个人物。
这位卖饼儿,虽然是草根,但是他志向坚定,懂得付出,乐观生活。
其实凡欲成就事业者,都要如此,正像诗歌尾联所示:“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该诗语言质朴,诗句如随口说出,但由于该诗揭示了草根生活中的“达人”精神,表现了诗人对这位“达人”的推崇之情,蕴涵着人生哲理,特别是尾联所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该诗备受当时乃至后世的推崇,以至有人将它作为青年人人生必读的诗歌篇章。
齐安行张耒翻译
齐安行张耒翻译诗词赏析《齐安行》张耒翻译、赏析和诗意黄州楚国分三户,葛蔓为城在城楼。
江边市场数十家,城市中平田没有一步。
土冈瘦竹青又黄,引水种稻官街旁。
客桅杆朝集暮四散,民族语言能哳来湖湘。
使君丽谯楼涂涂上赭色,门狭窄不能行两匹马。
满城蛙噪乱改变声音,谷风谷谷黄鸦鸣。
最愁三伏像热锅,北客十人八、病。
百年生死向中国,千金莫作齐安游。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介绍张耒,宋人。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
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
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
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
苏门四学士之一。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
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
《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
著有《柯山集》、《宛邱集》。
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
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千古名句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出自《更漏子·柳丝长》[宋代] 张耒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出自《画眉鸟》[宋代] 张耒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出自《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宋代] 张耒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出自《春行即兴》[宋代] 张耒秋入云山,物情潇洒。
出自《踏莎行·秋入云山》[宋代] 张耒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出自《送童子下山》[宋代] 张耒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出自《》[宋代] 张耒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出自《送友人》[宋代] 张耒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出自《闰中秋玩月》[宋代] 张耒。
喜晴赋第二段赏析【南宋】张耒骈体文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喜晴赋源自第二段北宋 张 耒作品赏析
• 据《尧典》、《吕刑》,羲氏、和氏分别为重氏、黎氏之后,当为两个氏族部落名,因其擅长 观测四时星象,故被尧委以重伍“羲”、“和”为尧天文历官,与太阳关系较为疏远。但《尚 书·夏书·胤征》却谓:“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 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侯承王命徂征。”
蚓安其穴,蜗不遗涎。还开通于滞湿,失沮洳之垫昏。 列缺弭鞭,丰隆偃麾。
……………………………………………………… ………………………………………………………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译:在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天台山,海水从南边流进这座山中 。在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个羲和国。这里有个叫羲和的女子,正在甘渊中给太阳洗澡。羲和 这个女子,是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个太阳。)于是羲和首先以日母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而前。她 是人类光明的缔造者,是太阳崇拜中至高无上的神。
作品赏析
• 《离骚》所载,羲和为为太阳驾车的神。“羲和”句历来为人喜好,羲和驾车扬鞭从东至西匆 匆疾驰,但很快又会从崦嵫山落入虞渊。屈原求帝陈辞心切,当傍晚时分来到昆仑悬圃后,想 趁天黑前赶赴天庭,于是开启异想,指挥神灵助佑实现理想,让日御羲和停挥长鞭,使时间静 止。
张耒的古诗翻译
张耒的古诗翻译张耒的古诗翻译张耒,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
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
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
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张耒的诗词全集:《失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耒。
其古诗全文如下:欲知老子居陈事,古寺萧条屋数楹。
幸免绝粮惭孔圣,更无环堵羡渊明。
参差拙句何曾是,宠辱浮云无可惊。
断送光阴须美酒,惟应此事费经营。
《示秬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耒。
其古诗全文如下: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翻译】月亮从城头落下去,早晨的霜厚得像雪一样;更鼓从楼上响起来,声音冷涩得仿佛要断绝。
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
这时候,街市上从东到西,一个人还没有呢!寒冷的北风吹来,像箭一样射在饼上。
我担心的不是自己衣服穿得少,而是我的饼会冷掉!孩子们啊,人们从事的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但意志都必须坚强。
男子汉要自食其力,哪能做游手好闲的懒汉呢。
《初见嵩山》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耒。
其全文如下: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我多年来奔走风尘,被困在尘世的疲惫中,庆幸有青山使我的情怀得到开豁,感到愉悦。
临近日暮时分,萧瑟的北风将飘零的雨吹走,几座高峻挺拔的山峰才从云中隐现出来。
《夏日三首其一》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耒。
其全文如下: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翻译】夏日昼长,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着许多小燕雀,羽翼都已长成。
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气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
张耒《风流子-木叶亭皋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张耒《风流子-木叶亭皋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风流子-木叶亭皋下》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
①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
②楚天晚,白蘋烟尽处,红蓼水边头。
③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④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
⑤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
⑥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注释】①亭皋:水边平地。
亭,平。
重阳:阴历九月九日。
捣衣:指妇女将织好的布帛放在砧板上,用木棒敲击,使之柔软,以便裁缝衣服。
后常以捣衣写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
②庾肠:庾,指庾信。
他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留,羁旅北地,思念故乡。
《哀江南赋》等暮年所作,大都抒写乡关之思。
后人常以“庾愁”代指思乡之意。
“庾肠”,指思乡之愁肠。
潘鬓:潘,指西晋文学家潘岳。
潘岳《秋兴赋·序》云:“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后因以“潘鬓”为中年鬓发初白的代词。
谩;假借为“慢”,不经意。
簪:插在头上。
二句言由于忧愁,鬓衰将不胜簪,亦无心簪,透过一层,说花也应羞,以此反衬乡愁。
③白蘋:水中浮草,因其随波飘流,容易引起游子产生离家漂泊的伤感。
红蓼:生于水中者名泽蓼或水蓼,开浅红色小花,叶味辛香,古称辛菜,有时用来比喻辛苦,萍、蓼都能使人想起离家之苦。
④南浦:《楚辞·九歌·河伯》云:“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云:“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指分别之地。
⑤玉容:容貌之美如花似玉,此指思妇。
香笺:美好的书札。
锦字:晋代窦滔以罪徙流沙,其妻苏蕙思念丈夫,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寄。
后世常以此指妻子寄书丈夫,表达相思之意。
⑥青鸟:《汉武故事》云:“七月七日,忽有青鸟,飞集殿前。
东方朔曰:‘此西王母欲来。
’有顷,王母至,三青鸟夹侍王母旁。
”后人因借称使者为青鸟。
【译文】水边的平地上树叶飘零,重阳节近,又是思妇捣衣的清秋。
怎奈忧愁充满心中,白发现于两鬓,我随意地把黄菊插在头上,那菊花也应感到羞辱。
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解析1
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2.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________这一历史事件。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3)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每一节开头都写景,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5.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1 期
王开文 : 平原风物 , 特色别具
l1 0
再看他所写的《 宛丘道 中》 七绝一首:
日斜沙路马翩翩 , 故教迎 凉不着鞭。 谁解 多情似新月 , 伴^归去照^眠。
一
“ 野僧欲语议前事 , 白说年年不 复知 ” 。借野僧 “ 不 复知” 感慨 自己不堪 回首话 当年 , 去的已经过 去, 过 而未来则是令人忧心的国家的危局, 人民的灾难 , 思
维普资讯
第l 9卷第 1 期 20 年 1 02 月
周 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OURN F Z AL O HOU KOU T EAC R OI E HE S C GE L
V0 . 9 N . I1 o 1
Jn . o 2 a 2 0
一
、
陆行 所 见 风 物
“ 长空如洗” 大地 一片清新 。这 夏种的及 时雨, , 怎 不令平原人民喜上加喜而欣愉无 限呢!
“ 之七 一首 , 夏 日平原 大 地特 有 的美 好景 这 写
象 。在人们所居住的“ 暖夏凉” 冬 的土墙草 顶的房 张末举进士后, 先后在京都及各地为官 , 他曾经 子里 ,燕雀翩翩 ” “ 飞进飞出; 村头所种桃李 , 枝繁叶 陈州而西去福昌( 洛阳附近) 汝州 , 、 东去宋 ( 商丘) 、 茂, 其中闪现出成熟 的果实, 人们看在眼里 , 喜在心 兖( 、 阜阳 ) 两次南去黄 冈。他陆行时饱 赏 州) 颖( , 头; 应时的黄鹂在那密林深处, 不时由清风送来一曲 平原风物, 写有《 离京后作 》 七绝 7首 ,宛 丘道 中》 《 曲动听的音乐般的呜叫声。这真是对静谧而又富有 七绝 1 ,项城道 中》 首 《 七绝 1 ,沈丘道中》 首 《 五古 2 生气的北方夏 日 农村生活的一首赞歌。 首,西华道中》 《 五古 1 , 首 等等。 这两首绝句。既写出了北方平原夏 日农村的特 先看他所写《 离京后作》 之六与之七 : 色, 也表现 出了作 者出都南行路途 上的欢快 心情。 高槐老 柿舞南风 . 日家 束蚕麦 中。 睛
家乡特地来到淮宁府治所 在地今之淮阳, 一住 3 , 年
之六” 第一联 , 一个“ 字描绘 出在 和暖的夏初薰 舞” 以当时任府学教授 的苏辙为师, 同时得识 当时在 淮 “ 阳小住的苏轼 , 从而成为“ 苏门四学士” 之一。后来 风中槐 叶 的片片 闪动 和柳 枝 的婀娜轻摆 。“ 麦 蚕 他又多次在淮阳经过和小住 , 并曾在淮阳养病 3 。 中” 字提示 , 年 3 令读者想象 在夏收大忙季节, 平原大 为 官退职后 又 “ 于陈” 居 。 地上家家刈麦、 户户收茧的忙碌景象 , 也显示出人人 张末不仅喜爱淮 阳这个地方 , 而且对平原风物 心喜颜开的高兴情态。第 二联一转, 刚刚刈完麦 写 和生活在平原上的人民十分倾爱 , 因而写了许多称 收好茧后一场喜雨 的情景 。“ 黄云” 这里 为平原连 扬平原风物和赞誉平原人民的不朽诗篇 。而这些诗 畴遮地的成熟 麦子一片金黄的比喻。麦子刈完 . 辽 篇都是表现他亲身行经或特地游览所见所感的真实 阔的平原大地又出现在人们眼前。就在这时一场夏 记录 , 读来十分亲切。 季特有的急风暴 雨下来 , 滋润了大地; 而下后 即晴,
关键 词 : 张来; 准阳; 纪行诗
中图分 类号  ̄ 0 . I 72 2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86 3 (0 2 O -10 3 10 -70 20 )100- 0
燕雀翩翩夏屋深 . 成蹊桃 李巳成 阴。 黄鹤深赴无人见 . 时有 清风送好音。
张末 , 文潜 , 苏 淮 阴人 。他十八 九岁 时 , 字 江 由
二 、 行 所 见风 物 水
北宋 时期 , 阳不仅是 陆路交 通 的重要 城市 , 淮 同 月这样 多 照着我 回到家中, 隋, 又照着我安详地进入 时也是水路交通 的必经之地 。建隆初年(6 90前后 )
甜蜜的梦乡。短短一首绝句 , 中倾注着他多少热 导都城 西南 的阔水至城 南 汇合 于蔡 河 , 自长社 其 又
爱平 原生 活 的深情 啊 !
再看他所写《 沈丘道 中》 这首五古 :
霜 霉沈远 里, 芳林 语 春 鸟。客 眸带采 睡, 马力 健 清晓。
( 昌) 许 引溟水人蔡 , 以广水 源 开宝六年 ( 7 ) 93 称 阔、 蔡二河为惠民河, 为北宋漕运 四河之一 。该河人 沙河 , 沙河人淮水 , 形成北方与南方的水上通道 , 京
次他从外地 回到陈州寓所 , 行至宛丘境 内, 已是太 之 痛心 , 复何 言 ! 亦
阳西斜之时 , 骑马走在平坦的沙路之上 , 马儿轻快前 行, 而自己迎着夏 日 傍晚的片片凉风, 尽情享受着平 原景物所赐予的快意人生 , 自得 自 喜而不加鞭赶路。 不久 , 新月从东方升起 , 柔美的月光伴 随他结束了行 程。诗人 以拟人手法设阃, 实谓: 没有人能象平原新
芟头黄云见厚 4 却教风 雨冼长空 。 呈,
我们还可以从这样的诗作 中体察出北宋太平盛世社 会安定、 生活谐和的具体情状。
・ 收稿 日期 :0 1 0 2 2 0 — 3— 8
作者简介 : 王开文(99 , 河南太康人 , 口师范高等专科 学 刮教授 . 11 一) 男, 周 校 主要从 事 中国古代文学研 完。
平 ・ ・ ・ , ・ ・ ・ 原 风 物 特 色 别 具。
— —
张末淮阳纪行诗简析
王 开 文
( I师 范高 等专科学校 , 周: 1 河南 பைடு நூலகம் 口 , 6 o )  ̄ oo o
摘
要: 张耒不仅喜爱准阳, 而且对平原风物和生活在平原上的人民十分倾爱. 写下了许多歌咏平原风物和人
民的诗 篇。 这些诗篇 , 都是表现他亲 自 行经或特地游览的所 见所 意 , 来十分亲切。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