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承经典 下接地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题】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点拨】
今年的天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上承经典、下接地气、角度多元、形式新颖,是传统与现代、限定与开放的巧妙结合,是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积极探索。该题属于半命题作文,形式上有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构架,又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是一道颇具亮点的高考作文题。
“学而知之”见于《中庸》,材料中引用了韩愈《师说》里的句子。该题源于经典而立足当下,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典雅厚重,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在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让考生谈对多元化求知途径的感受,他们可以联系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切入点,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体验,题目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该题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
【优秀作文】
顿而知之
天津一考生
人生梦想的实现需要不断地追求,向上高飞,方能达到巅峰,看到与众不同的精彩。然而,若是一味地前行而忘了停顿,则可能会陷入盲目行走而不知初衷的境地。
在标点符号中,顿号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它表示一种并列,更表示一种停顿――因顿号的存在而使得我们能在类似的词组中迅速察觉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看到文字与语言的魅力。
在人生追梦的过程中也一样,我们可能会拥有相同的梦想,如成为一名教师,或是当一名公务员。可是,是选择在学校,还是在培训机构教书育人呢?是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还是随便选一个,只要是公务员就好呢?
梦虽同,道却异。若是不能停下来思考自己适合怎样的道路,随波逐流,那么最终梦想只能是梦想,而不能成为那个让我们欣喜若狂的现实。
唯有停顿下来,让自己浮躁的思想慢慢宁静,将心灵处在一个平静的世界,直面自己,反省自己,问问自己到底想要走一条怎样的逐梦之旅。只有在停顿的时刻,我们才能真正回顾过往,总结经验,学会如何剔除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很多人都说,时间不多,奔跑的速度还嫌不够,怎么舍得浪费光阴。
而在我看来,不会停顿的人是难以成就梦想的人。因为,不适时停下来,思考就犹如行尸走肉,一直往前走,可是行走过程中碰到了什么、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这些他们全都看不到。他们的思想停留在追梦的起点,这必然难以引领他们到达追梦的终点。试想一下,若是当初革命党人没有在与敌人对抗的过程中停留下来,召开会议,总结过去的失败教训,提出更适应现实情况的方针政策,他们能摆脱敌人的围剿,成功会师吗?
停顿是福,它让我们看清自己;不会停顿是祸,很可能害人害己。因为,停不下来的人把自己一生献给了前进的贪婪,而忘记了为何要前进。许多古代贪官在就职时高谈阔论,誓
要当上宰相为民做主,情意深深,感动了别人也感动了自己。然而,为民做主本该是他们的初衷,可却在追求宰相之位的征途中迷失了本性,不知不觉中让自己成为了权势的奴隶,成为了祸害百姓的毒瘤。
因此,我的朋友,想要看到梦想实现的那道彩虹,就请先学会停顿吧!
【评点】
文章题目设置巧妙,有深度,一个“顿”字,包含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行文围绕“顿”字展开,强调了适当适时的停顿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梦虽同,道却异”,“停顿是福,它让我们看清自己;不会停顿是祸,很可能害人害己”等有深度的语言为文章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