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呼唤工匠精神
创新课题研究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
23OCCUPATION2018 03职教视点F OCUS编辑 强 音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校本化吸收,积极组织各专业骨干教师在“实用、够用”原则的指导下,开发出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编写相关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
在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考核方面,不能简单地以分数论英雄,还应当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在职业素养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此外,还可以将技能竞赛的标准和相关专业工种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标准相结合,在实训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逐步增强学生各项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这样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证的通过率,为后续专业技能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以赛促建当前的职业教育主要侧重于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拓展和引导。
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技能竞赛专业性强、起点高的优势,积极推动技工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
专业文化建设作为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在学生工作部门和专业系部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够突显出校园文化活动的专业特色,保证专业教学的连贯性。
学校可以根据各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指导各专业系部、教研组成立一些专业社团或兴趣小组,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并定期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专业讲座,重点介绍近几年该专业各级技能竞赛的具体情况,包括竞赛项目的工艺分析及竞赛所体现的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标准的讲解,指导学生在技能竞赛考核要求的基础上完成一些小发明、小制作,并利用全校性活动(如文艺晚会)的机会进行集中展示。
通过这些措施在校园里营造一个勤学技能的良好氛围,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职业认同感。
技能竞赛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技工院校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尺,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技工院校要让技能竞赛合理回归教育的本质,将竞赛的成果和经验真正用于教学,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普遍提升。
参考文献:[1]陈慧敏,濮荣强.当前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得失之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5).[2]王健娟.谈技能竞赛对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与作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4(11).[3]陈利,李绍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5).[4]赵喆.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引领的专业教学改革简说[J].职业教育研究,2013(5).[5]陆兴凤.技能竞赛特色校院文化的创建[J].中国市场,2015(19).(作者单位: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创新课题研究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文/杨世家课 题:本文系2017年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省级立项课题《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ZJ001)成果。
工匠精神课题研究内容
工匠精神课题研究内容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追求卓越的态度和行为。
工匠精神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自我要求,可以使人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的研究备受重视,下面就介绍一下工匠精神课题研究内容。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工作中具有的专业技能、自我要求、独立思考和卓越追求的精神。
它是一种全面的职业精神,涵盖了工匠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操守、创新精神等方面。
二、工匠精神的价值
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推动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它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企业的发展;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的发展;可以树立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感,促进社会和谐。
三、工匠精神的培养
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首先,要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积累。
其次,要具备自我要求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追求卓越。
最后,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工匠精神的传承
工匠精神的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工匠的职业素养;企业应该注重职业道德和
职业荣誉感的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工匠;社会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的价值。
总之,工匠精神是一种重要的职业精神,具有重要的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习和研究工匠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职业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更好地推进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高校课题申报:“工匠精神”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工匠精神”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工匠精神、艺术设计、学科教学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一、问题的提出工匠一词在我国最早指的是手工业者,即“百工”其工作大多为“创物”,古代工匠敬畏工作,技艺严苛,还对工艺怀有一种绝对的专注和执着,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周礼˙考工记》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足见我国古代对工匠专业性、重要性和创造性的认可。
“百工”具有创造性的一支发展至今就是艺术设计专业,只是外延从单纯的创物扩展至对环境的改造,和虚拟网络空间扩展感受性。
如果说当前中国制造遭遇形象危机,映射在高等教育上就是“工匠精神”的缺乏。
反映在艺术设计专业上的主要症结是:其一、设计作品缺乏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其二,缺乏创新精神;其三是缺乏对艺术创作的坚守精神。
这是艺术设计专业当前面临的危机,当前许多高校的应用型转型也正是正视了这些存在的危机。
“匠人”培养大户的艺术设计专业更应该回归行业的“工匠精神”,力图做到中国传统工艺美学的“材美工巧”。
1.2 课题界定由于“工匠精神”是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传统”,发扬光大这种职业精神,要从专业的特殊性出发,在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也要将职业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
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实现就业而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以职业建构丰满的人格,为社会为行业服务。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应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在加强技能型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我国古代“工匠精神”历经几千年的沉淀,根基深厚,在当代的发展中特色鲜明,在国家的支持下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硬指标的“软内涵”。
工匠文化为我国古代社会繁荣的重要支撑,正因如此,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国家和高校都将“工匠精神”做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要素。
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策略与课题研究计划
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策略与课题研究计划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一、引言部分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精益求精的品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思政课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应当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引导学生积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文将探讨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的策略和课题研究计划。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与思政课的关系工匠精神包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执着专注、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等诸多方面。
思政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工匠精神与思政课的目标高度契合,可以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的策略1. 引导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案例分析、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递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引起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和理解。
2. 借鉴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工匠在工作中追求卓越,不断改进技艺,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有启示意义。
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合作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工匠精神强调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思政课可以通过讲述社会各行各业的工匠故事,激发学生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的热爱和追求。
四、工匠精神与思政课题研究计划1. 工匠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与践行研究:探究工匠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如何通过思政课的教育实践,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小微企业工匠精神与创新研究:研究小微企业中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通过访谈调研等方式,探讨工匠精神对于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为思政课的创新教育提供实证研究支撑。
3. 工匠精神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工匠精神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思政课的教育和引导,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
新时代弘扬传承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研究
新时代弘扬传承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研究摘要:我国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继承与发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需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体现。
因此有关人员要通过合理的手段,宣传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促进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企业层面的发扬。
本文探讨了在新时期如何传承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言:新时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有关工作人员要立足于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传承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方针。
弘扬与传承优秀的精神文化,有助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借助新媒体渠道强化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将其渗透在大众的精神中,开创新时代的创新局面,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一、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概述与作用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这与武汉卷烟厂首创文化理念中的“首创善成,敦行致远”的企业精神、“做最好的产品,做有爱的企业”的企业使命以及“智造为基,创新为魂”的企业战略相得益彰。
劳模精神是指劳动模范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究其本质,劳模精神起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劳模精神传达出了劳动人民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崇尚劳动的情感,新时代劳模精神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社会中具有劳模精神的人越多,社会就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能源汽车的销售量正在逐年增加,各国的扶持政策也有很多相同之处,首先是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技术开发,促进其相关研究事业的发展,之后是开放市场,让企业彼此之间良性竞争,互相促进,也让新能源汽车行业有积极向上的发展动力,最后就是帮忙推广了,大力在公共用车的资源上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为环境的保护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创新课题研究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
创新课题研究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作者:杨世家来源:《职业·下旬》2018年第03期课题:本文系2017年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省级立项课题《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ZJ001)成果。
要想对中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首先就要让中职学生理解领会工匠精神,崇拜工匠精神。
本文主要讨论该课题的创新点,该课题设计中包括了利用主题班会演讲对中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教育。
一、创新课题研究本课题组成员都是笔者学校的一线教师。
作为一线教师,就要在自己具体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脚踏实地,发挥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创造性地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思路创新(1)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专业课教师要对本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进行研究,总结出相关教学方法,并运用到日常教学过程当中,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弘扬工匠精神,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模范。
(2)课题研究和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班主任工作是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良好途径,结合课题研究,要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职学校应安排学生参与综合能力实践周活动,每个班级负责一周学校管理、服务、卫生保洁等任务,让每一位学生在工作岗位中体会辛劳和成功。
(3)发扬工匠精神培养不同类型人才。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非选拔人才。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属于发展中的学生,这就需要中职学校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用教育智慧和关爱唤醒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向上动力,有针对性地为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才。
2.活动创新(1)制作工匠精神教育视频。
课题组制作了关于工匠精神的教育视频《我校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纪实》,主要包括五点内容:一是主题班会演讲,二是参观学习学校外墙上面工匠精神宣传画,并进行讲解,三是参观学习学校实训楼道墙面上的工匠精神宣传画,并进行讲解,四是学生在实训车间动手操作的现场,五是升国旗仪式致辞演讲场面。
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与研究
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与研究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品质,它强调对细节的关注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培育工匠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实践和研究。
一、实践
1.注重细节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注重细节。
注重细节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卓越,更是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错误率。
只有在注重细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高效、高质量的工作。
2.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另一个核心。
追求卓越不但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工作的要求。
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3.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最高境界。
精益求精不但要求自己,也要求同事和团队。
只有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卓越的绩效和价值。
二、研究
1.理论研究
工匠精神的理论研究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基础。
理论研究不但要关注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特征,还要探讨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和方法。
2.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是理论研究的补充和延伸。
案例研究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工匠精神,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实践的经验和启示。
3.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是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检验和升华。
实践研究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工匠精神,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实践的指导和支持。
三、结语
培育工匠精神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不断地实践和研究。
只有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培育出卓越的工匠精神,为我们的事业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匠精神研究报告.
工匠精神研究报告.第一篇工匠精神研究报告(上)工匠精神是指以精湛的技艺和对工作的极致追求为特征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职业态度。
它强调对工作的热爱、对细节的关注和对质量的追求。
在如今以效率至上的社会环境下,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本报告旨在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推广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来源与定义工匠精神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工匠们以其卓越的手艺和优秀的工作态度而闻名于世。
他们对每一件作品都精益求精,不满足于恶补,而是追求完美。
如今,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其独特的存在和价值。
工匠精神的定义是一种尊重劳动、追求卓越和创造力的态度。
它鼓励人们全力以赴、不断超越自我,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二、工匠精神的特征与重要性1. 热爱工作: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工作的热爱。
只有对工作充满热情,才能全力以赴、不断进取,达到卓越的水平。
2. 注重细节:工匠们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他们相信,只有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最好,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3. 追求卓越:工匠们不满足于一般水平,他们追求卓越。
他们不断学习和改进,以提高自己的技艺和创造力。
4. 传承技艺:工匠精神强调技艺的传承。
工匠们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后人,促进技艺的传统与发展。
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鼓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工匠精神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人们对优质生活的追求。
最后,工匠精神可以推动技术和文化的创新,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当前工匠精神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尽管工匠精神的价值得到普遍认同,但在现代社会中,其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目前,许多人更注重速度和效率,而忽视了质量和细节。
此外,一些行业也出现了缺乏人才的现象,不再有足够的工匠来保持传统的工艺和技艺。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教育: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工匠精神调研报告
一、建设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职业教育开展势如破竹,但与经济开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仍存在很大差距。
当前在市场经济发的驱动下,企业更加迫切的希望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精准对接其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并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对自己的专业始终保有一种高标准、严要求的敬业态度,而这种信念的培养首先应来自职业院校的一线。
202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并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等指导精神,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提升教师社会地位。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根据?实施意见?,对天津的职业教育提出重大改革举措,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遴选名校长开展“领航校长〞专项培训、遴选骨干教师开展“工匠英才〞专项培养,深化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人员配备标准。
面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形势,我们要用工匠精神理念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担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让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让“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的灵魂,而我们需要将这种灵魂深深地镌刻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所以如何培育具有“匠魂、匠技、匠志〞的学生是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四、物联网专业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机制现状及问题1、专业课程缺乏工匠精神融入为了全面了解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课题组通过“问卷星〞对中职教育工匠精神情况做了调查,共收回问卷XXX份,参与者包括中职院校教师、学生、毕业学生及用人单位。
通过调研问卷结果发现,中职学生年龄偏小,欠缺思考能力,也没有经历太多生活,社会实践,没有积累实践经验,导致他们所学文化知识、实训实践、自身成长均缺乏思考与理解,所以需要教师充当好“人生导师〞的重要角色,“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对学生实践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堂是中职教育当务之急,引导学生以“大国工匠〞为目标,看清现实、学会思考、建立目标势在必行。
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与研究
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与研究
工匠精神是指一种对产品质量、技艺精湛、细节关注、时间要求等方面的执着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和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以下是一些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和研究:
1. 培养工匠意识:企业可以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让职工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内涵,从而培养职工对产品质量、技艺精湛等方面的意识。
2. 建立磨练机制:企业可以建立磨练机制,通过定期培训、技术交流、技艺比拼等方式,让职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技艺,磨练出好的产品。
3. 注重团队合作:工匠往往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因为一个工匠的个人技艺并不能解决整个生产线的问题,只有团队一起努力,才能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
4. 提高质量控制:工匠要注重产品质量,可以通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把控生产线等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5. 开发新产品:工匠需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可以开发新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6. 建立荣誉体系:企业可以建立荣誉体系,对做出卓越贡献的工匠进行表彰和奖励,从而提高工匠的精神和社会地位。
7. 研究新技术:工匠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可以研究新技术,以提升技艺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这些实践和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培育工匠精神,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呼唤“工匠精神”,建构有深度的语文课堂
152018 . 7工匠精神指的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精神,工匠们因为不断地琢磨自己的产品,改进自己的工艺,因此能在双手中不断升华,制造出更好的工艺品。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也要呼唤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深入到文章的内部,透过文字的表面展开深度阅读,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作者进行深度的共鸣。
一、整体感知,提取关键信息教师首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对文章展开整体阅读,并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
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体现了表现手法的句子,又或者找出能体现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句子,并反复诵读,感受作者想要通过这些词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在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教师可以抓住其中的“好好儿活”,让学生进行感悟。
“好好儿活”不仅是文章的主题,也是文章的文眼,如果学生能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将促进其理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儿子“好好儿活”对于母亲来说意味着什么。
学生在分析中发现,母亲之所以希望孩子“好好儿活”是因为子女能健康幸福的生活是母亲最大的心愿。
教师继而提出问题,为何“我”一开始并没有“好好儿活”,后来又因为什么原因终于“好好儿活”。
学生先探究了“我”不好好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身体残疾,因此对继续生活失去了信心。
但是母亲的死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意识到要勇敢地生活,因此最后才会用看菊花的方式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告诉母亲自己一定会好好地活着。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整体感知了文章,并提取了其中的重要信息。
工匠精神包括了“精益”这个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也要鼓励学生注意这一点。
不少学生阅读一遍后就草草而过,并未深刻思考,这就不具有“精益”的特点。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整体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从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品咂语言,指导研学鉴赏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展开研学鉴赏,尝试深入到文章内部,感受作者的情怀。
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研究
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中的关键作用。
工匠精神的核心特质包括追求卓越、细致、创造力、责任感等,这些品质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深远影响。
劳动教育通过实际操作、技能培养、问题解决、团队协作、责任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培养和践行工匠精神,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教育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应加强对其的支持和发展,以推动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传承,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关键词: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责任感引言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注重卓越、追求细致、创造力和责任感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在当今社会和职场中备受推崇。
它不仅代表着对工作的热情,更象征着对自身能力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承担。
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在培养工匠精神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实际操作、技能培养、问题解决、团队协作、责任感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培养方式,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塑造了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品质,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研究总结,展示其重要性和实践价值。
一、工匠精神的概念与重要性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特质和态度,旨在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和职场中备受重视的品质之一。
它强调对工作的坚韧、细致、创造力和责任感,对于个体和组织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工匠精神的世界里,人们追求卓越,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更希望将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体现了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工作的尊重。
工匠精神的核心特征之一是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意味着不仅要完成工作,还要努力超越期望,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
比如,一名优秀的木匠不仅会按照设计图纸来制作家具,还会注重每一个细节,确保家具的每一处都达到最佳状态。
他们不甘于平庸,总是力求在工作中做到最好。
工匠精神还注重细致和耐心。
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工匠们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精雕细琢,确保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
工匠精神调研报告
工匠精神调研报告工匠精神调研报告1. 引言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和完美的态度,自古以来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技术和手艺上,更是一种对专业、品质和持续改进的追求。
在当今社会,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依然不可忽视。
本篇文章将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调研和探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精神。
2. 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它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它强调对细节的关注和追求完美,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注重品质和创新。
工匠精神还包括对技艺的传承和提升的责任感,它鼓励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水平。
3. 工匠精神的意义工匠精神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工匠精神是一种持续成长和追求卓越的动力,它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潜能,并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
对于社会而言,工匠精神是一种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它能够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加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
4. 工匠精神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工匠精神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制造业中,工匠精神是保证产品品质和技术进步的关键。
在艺术领域,工匠精神是塑造卓越作品和传承文化的基石。
在服务行业中,工匠精神是提供优质服务和满足客户需求的关键。
在教育领域,工匠精神是教师持续学习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
5. 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传承是一个系统性和长期性的过程。
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学生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
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机会,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和提升技能。
还需要有一套激励机制,让人们对工匠精神有所追求和奉献。
6. 工匠精神的挑战和前景工匠精神在当今社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机械化的发展,传统的工匠技艺有可能被取代。
社会对效率和速度的要求也可能削弱人们对精细工作的认可和追求。
然而,工匠精神的前景依然广阔。
随着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和人们对质量的追求,工匠精神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弘扬工匠精神,发挥基层技能人才作用实践与研究
弘扬工匠精神,发挥基层技能人才作用实践与研究1. 引言1.1 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工匠精神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代表了对工作的热爱、专注和执着,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精神品质。
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专业水平,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工匠精神更显得尤为重要。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一种制度保障。
只有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才能真正做到“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还在于它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励人们勇攀科技高峰,创造更多的创新成果,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弘扬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历史使命,更是一项当代责任。
只有不断弘扬工匠精神,才能够不断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基层技能人才的作用基层技能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是基层生产的主要力量,承担着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作和生产任务,在生产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基层技能人才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准确地操作工具和设备,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
他们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障企业生产顺利运行的重要环节。
基层技能人才还具有创新的潜力和能力。
他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促进生产工艺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在科技创新中,基层技能人才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重要支持。
基层技能人才在传承和培养后继人才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传授,培养和引导新人成长,保证企业技术力量的延续和发展。
基层技能人才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是企业生产的中流砥柱,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强化基层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挥作用,对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高中培育“工匠精神”的探究
职业高中培育“工匠精神”的探究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高度认同和追求的精神态度。
它包括对于职业技能的专业性、对于职业使命的执着和对于质量和精益求精的追求。
职业高中培育“工匠精神”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于职业的热爱和追求,让他们能够真正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在实践中不断精进和提高。
职业高中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提供一流的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高中的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开设符合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的职业课程,提供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学生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工匠”,在自己的领域内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并能够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职业高中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只有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职业的魅力和挑战,培养出“工匠精神”。
职业高中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还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综合课程和综合活动进行,如演讲比赛、团队合作项目等。
只有具备了综合素质,学生才能够在职场中具备竞争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工匠”。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产教融合工匠精神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1.“工匠精神”的召唤。
工匠精神指工匠们对职业的敬畏、对产品的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追求、对品牌的专注坚守。
2016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同时在北京召开的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指出: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践行知行合一,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提升中国产品的质量。
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正是契合了当今中国的现实发展的需要。
2.“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关键在人。
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因此,如何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成为中职学校的新课题。
(二)课题界定产教融合:指在中职学校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就业方向,积极联系对口企业,将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形成学校与对口企业融合一体的办学模式。
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技能人才。
工匠精神:指在职业教育中,针对我校不同的专业通过改革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学生学习评价等培育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内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已取得一些新成果。
如:多措并举推动工匠精神的树立;打破就业体制,改革就业观念,提高工匠职业威望;通过传统手工艺生产演示与精美产品展示,传达工匠精神;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双导师制培养工匠技师;构建支撑工匠精神的职教文化等。
国外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以德国和日本为例:1.德国(1)“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制造业人才,造就了德国制造业强国的地位。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中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1、“工匠精神”的召唤。
所谓工匠精神,简言之即工匠们对职业的敬畏、对产品的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追求、对品牌的专注坚守。
所在今天,基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国梦的理想背景,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需要千千万万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
2、企业需要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目前,我国正面临“用工荒,就业难”的尴尬局面:一方面企业找不到自身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职业学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其原因是部分学生职业素质的缺失无法迎合当代行业企业的需求。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在教学中充分融入职业素质的培养内容,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
3、“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可谓笙箫共勉。
工匠艺人“扬长避短”的智慧,可以帮助学生选择职业发展方向;工匠艺人“高瞻远瞩”的眼光,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工匠艺人“大刀阔斧”的勇气,可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职业习惯;工匠艺人“精雕细琢”的耐心,提高学生专业应用技能;工匠艺人“吃苦耐劳”品质,锻炼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能力。
因此,如何基于“工匠精神”的内核全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如何真正提高我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如何真正使中职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些成为中职教育的新课题。
(二)课题界定1、中职学生。
所谓中职学生就是在中职学校念过书或毕业的学生,在以下几种学校中读过书的都可称为中职学生:一是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
这类学校以招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两年或三年;二是技工学校。
这类学校主要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或三年,培养目标是中级技术工人;三是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
这类学校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也有二年和四年的。
工匠精神科研报告
工匠精神科研报告引言工匠精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代表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对工作的热忱。
在科研领域,工匠精神同样至关重要。
本篇报告将探讨工匠精神在科研中的应用,并提出一种基于“Step by Step”思维的方法,以提高科研效率和成果质量。
工匠精神在科研中的应用科研需要不断地探索、实验和推翻现有的理论,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具备工匠精神。
以下是工匠精神在科研中的几个重要方面:1. 严谨的态度工匠精神要求科研人员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结果分析等环节中保持严谨。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科研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持之以恒的毅力科研往往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努力。
工匠精神要求科研人员保持持之以恒的毅力,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为科研事业做出持久的贡献。
3. 追求卓越的目标工匠精神要求科研人员追求卓越,不满足于平庸。
他们要在科研领域中树立起追求卓越的目标,并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Step by Step”思维方法在科研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如何高效地进行研究。
基于工匠精神,我们提出了一种“Step by Step”思维方法,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组织和执行科研项目。
步骤一:明确研究目标在开始科研项目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标。
确定研究问题,并将其具体化和明确化,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后续的研究方向和方法选择。
步骤二:制定详细的计划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是确保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
计划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环节的安排,以及相应的时间表和里程碑。
步骤三:分解任务并依次执行将整个研究项目分解为多个独立的任务,并按照任务的优先级和依赖关系进行排序。
然后,依次执行这些任务,逐步推进研究项目的进展。
步骤四:持续反馈和改进科研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持续进行反馈和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科研人员应不断地与团队成员和导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结论工匠精神在科研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它要求科研人员具备严谨的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追求卓越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研究呼唤工匠精神作者:朱婷来源:《江西教育B》2016年第07期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不朽之作《人间词话》中曾用形象的比喻提出了治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我认为“为师”也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把教书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是为经验型教师;第二种境界,把教书当成一份追求的事业,是为事业型教师;第三种境界,把教书当成生命存在的态度,是为研究型教师。
处在世纪之端的我们肩负着继往开来、教书育人的重任,如何为师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人重点思考的问题,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应该是每位为师者的终极目标。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我们的产品就是学生,如何让学生卓越,如何让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工作焕发光彩,课题研究就是很好的手段!每位教师都应有课题意识,都应坚持进行课题研究,小到解决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大到助力学校的发展,每位教师都应努力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就一直做课题,大到教育部的国家级课题(获教育部课题成果一等奖),小到个人小课题,工作20年,就研究了20年,我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了成长,也深深地体会到做研究型教师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一、选题——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常常有人问:怎样选课题?什么样的课题是好课题?我想说,基于自我发展的需要,不跟风、不随波逐流,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课题就是好课题。
课题的选择可以是问题导向式的,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就选择它作为课题来推进。
洪都小学全省内涵式发展优秀课题——“开发航空航天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的研究与实验”就源于学校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只可以用规模大校来形容,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在一校一品的大背景下,学校也开始了内涵发展的深刻思考。
如何找准特色,打响品牌呢?我们想到了用课题研究的方式来助推学校发展。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选题上颇费了一番功夫。
实践证明:选题很准,方向很正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洪都小学创办于1952年,原隶属中航工业洪都集团,原名320厂子弟小学。
60多年的航空文化积淀,赋予了洪都小学独特的地域文化——航空航天文化。
洪都小学的孩子从小听着飞机的轰鸣声长大,父母都在航空战线上辛勤耕耘,这样的文化背景,长期熏陶着他们,提炼航空航天文化,有机地融合在校本课程当中,能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热爱航空,立志蓝天的远大志向。
为此我们提出了“开发航空航天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的研究与实验”研究主题,确立了蓝梦文化办学特色,开发了航空校本课程,经过扎实而富有成效的研究,收获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被江西省教育厅授予“学校内涵式发展研究实验基地”,被评为江西省优秀课题;学校因卓有成效的办学,成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学校、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全国特色学校、江西省人民群众满意学校、江西省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校、江西省首批义务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体育项目(航模、足球)传统学校、江西省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南昌市文化魅力校园、南昌市名校等。
航空校本课程教材《航空梦飞无垠》获得全国、全省多项大奖:2011年获全国校本教材评选三等奖(全国等级奖共5个)和唯一一个最佳表现形式奖。
2012年参加第一届“真爱梦想杯”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获二等奖,也是江西省唯一一件获奖作品。
2013年参加由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校本教材评选获一等奖。
2013年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评选,获一等奖。
2015年获江西省百门出彩课程一等奖。
二、研究——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确立研究课题后,如何有效开展研究呢?研究中常常存在热热闹闹开题,草草率率结题,纸对纸、空对空的现象。
做课题就要做真课题,要真真正正地促进教育教学,利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洪都小学“开发航空航天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的研究与实验”的课题研究,经历了如下阶段:第一阶段:成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以课题主持人刘红英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员由教导处主任、学管处主任和任课教师构成。
教导处:负责课程方案的落实和实施以及日常教学管理与评价。
学管处:负责课程延伸部分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任课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研究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阶段:进行顶层设计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整体架构和课题具体实施。
学校界定了蓝梦文化的内涵,梳理了办学体系,进行了课程总体规划,制订了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总方案,涵盖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纲要、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
1.阐释蓝梦文化2.梳理办学体系3.优化学校课程第三阶段:建设课程资源1.建设无声课程资源——打造立体化、具象化的蓝梦校园校园就是无边际的讲台,是无声的、立体的教科书,我们着力打造了具有蓝梦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学生浸润在航空文化之中,潜移默化接受航空文化的熏陶。
2.建设有声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及教师用书校本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是进行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
学校组织了一批骨干教师成立校本课程研发团队,负责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从对洪都集团的厂史及主要产品的了解到资料的搜集再到资料的筛选,从编写体例到呈现方式,采用使用和编写同步的方法,完成了4册校本教材《航空梦飞无垠》、4册教师用书及2本配套读物的编写工作。
面对全新的课程,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建设的精髓,学校同步编写了课程内容标准及教师用书,加深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解决了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完善了课程资源。
第四阶段:培训教研引领1.课程进课堂学校在1~6年级专门开设了航空课,航空课进课表、进课堂。
校本教材正式在全校学生中投入使用,学校将各班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定为全校航空课,既便于检查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开展全校性的航空教育活动。
2. 进行教师岗前培训航空校本课程的师资队伍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由班主任及专职任课教师授课,课程实施之初,进行校本课程岗前培训,提升认识,明确课程特性,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3. 举行示范课为避免全校航空课程执教教师各自为阵的局面,每学期精心挑选数位教师进行航空课教学展示,对如何上航空课进行直观示范并进行研讨,起到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4.举行竞赛课为促进课程建设,让更多教师在课程建设中成长起来,将课程建设推向新高度,学校在校级“蓝梦杯”教学竞赛中增设航空课作为参赛学科,面向全体执教教师,先进行年级初赛,再择优参加全校竞赛。
第五阶段:开设蓝梦课程,全面形成蓝梦特色1.开展实践活动,实现课程活动化结合航空课程建设,在每个年级确立不同的航空活动内容,普及性活动两项:一年级进行唱航空歌曲、竹蜻蜓活动;二年级进行航空科幻画、纸飞机活动;三年级航空故事、放风筝活动;四年级进行探访身边的航空人、回力镖活动;五年级进行手抄报、制作孔明灯活动;六年级航空电子报,航空作文活动。
组织系列航空实践体验:①参观航空知识展览,丰富师生的航空知识。
②参观洪都集团厂史陈列室,了解洪都集团的发展历史,以及集团公司的主要飞机产品。
③探访飞机营地,仔细欣赏停机坪上的一架架“雄鹰”,认真倾听机场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
④参观试飞站,实地了解飞机起飞的气候、天气等条件对飞机的影响,了解飞机如何起飞。
⑤参观总装车间,观看飞机诞生的过程。
⑥开展“羽翼梦想”航模展示活动。
⑦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为学校教育发展顾问,邀请其与有关航空科技专家来校与学生面对面对话交流……组建蓝梦社团:组建蓝梦科学院、蓝梦艺术戏剧院、蓝梦文学书画院、蓝梦体育院、蓝梦讲坛等30多个社团,邀请英模、名人、院士、航空人、航模小将讲励志故事、励志报告;定期评选小院士、小工程师、小歌唱家、小画家、小艺术家等。
2.组建航模队,实现课程竞赛化学校航模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获全国全省航模大奖140余人次,连续获得全国航空航模比赛银奖、金奖,连续三年获省竞赛团体总分第一。
代表江西省参加中央电视台举行的2014海陆空电视争霸赛,一举进入全国八强并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
3.专设体育节竞技项目,实现课程普及化学校在“蓝梦杯”体育节上将航模比赛设定为体育竞技项目,比赛分纸飞机竞距赛和纸飞机竞时赛两个单项,全体学生均可参赛。
我们还在全校学生中举行了“放飞理想迎青奥”纸飞机大赛,航空课程的实际运用普及到了全校每位学生。
4.创编航空主题音乐剧,尝试课程艺术化“蓝梦文化”主题音乐剧《蓝梦之旅》,由130名学生,23名教师,历时81天共同完成。
从剧本及歌曲创作,到服装舞美的设计,到剧目的彩排,再到舞蹈的创编,全部由学校教师独立完成。
这是对我校在建设航空课程之初时提出的“飞翔以艺术的形式”课程建设目标的全面阐释,并进行了很好的课程艺术化的尝试。
这台音乐剧已成为全校传统经典剧目。
几年来,音乐剧多次受邀参加各级各类展演,获得了高度赞誉。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课题研究绝不是朝夕之功,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从顶层开始,抓实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才有可能产生丰硕的研究成果。
三、交流——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搞过研究的人都知道,几乎没有哪个课题的研究内容是独一无二的,在你研究的同时也会有其他同行在进行着相同或类似的研究。
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固步自封肯定是不行的。
我们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博采众长的能力,到同行中去,交流自己研究的成果,甚至形成研究共同体,将会使我们的研究成果得到很好的验证和最大程度的推广。
经过课题研究,学校的航空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蓝梦文化已经形成,许多省内外学校慕名前来学习。
我们先后与杭州市大关中学附属小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进行课程联建和成果的异地推广,我们定期派老师去这两所学校进行讲学和学习,并将优秀经验带回学校进行课程的再建设。
由于做法突出,先后在杭州、贵阳、北京、成都四地的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发展论坛上做大会交流,赢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四、成长——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常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想说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史就是他的课题研究史。
从一定意义上说,课题研究的高度决定了专业成长的高度。
有些青年教师空有一番做课题的热情,却苦于无从下手;还有一些年轻教师缺乏做课题的意识和热情。
对于在课题研究道路上行走了20年的我来说,最为切身的体会就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
要成长必须做课题!从普普通通的课题成员开始,经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用工匠精神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定会收获课题成果的满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