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新观念论文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观念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
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熟读钻研教材,把握教材要点,并有独到的体验与发现。
并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其实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
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
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
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一、以素质教育的新思想为依据。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面向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其中”生动活泼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强调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就是肯定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应是被动地灌输、强迫地塑造的过程。
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最活跃的情感、动机因素,是他们的认识兴趣,即”求知欲”。
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最直接的内趋力。
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并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有了主动精神,才能充分发掘他们禀赋的潜能,才能驱动后天的积极因素。
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行愉快教学,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说,动手写、做,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精神饱满,主动求知,主动发展。
二、语文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为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新世纪第一套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经过教育部审查通过成为国家级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
新教材的编排文化内涵深厚,大量选编名家名篇,体裁、题材、风格多样。
关注人生、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以尽快融入新课程的知识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成绩。
一是教师角色的变化。
改变了过去语文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发布权威结论或答案的角色,教师能“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亲切感;二是教学方式的转变。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三是教学模式的转变。
特别要摒弃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的三段论教学模式;四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大多数语文教师能明确新课程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任务并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语文知识,而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五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教材的使用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非常明显:学生成了学习的主角,过去学生长期习惯了的模仿学习、死记硬背学习、机械接受现成结论的学习方式等悄然发生了转变。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表现在问题的探讨上,教师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包括与老师的不同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
在这一要求下,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出现了误区:一是把尊重学生等同于无原则的吹捧学生。
我们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见解不完整也应进行鼓励、赞赏并加以引导。
新课标下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
年语 文都是新教师 。” 这话值得我们好好 品味 。 语 文学 科的命 运掌握在语文 教师 自己的手 中, 我们 只有做好 自己该 做的事 , 使我们 成为我 们 自己 , 才能使
语 文学科最终还原到语文 的本我 状态 。只有更新观念 ,
认识 , 弄清楚 考试 与教学 的关 系 , 而采取 恰 当的方 , 而不是 照着考试去肢解教
学 。上文所讲的教师对教参 的过分依赖 , 某种程度上就
与以考试统治教学的思想有关。从 以教学统帅考试的角
度出发 , 我们应 该树立起 主动驾驭考试 的观念 。目下我
扎, 顽强 地坚持着 , 出了非同寻常 的艰苦努力 。然 而 , 付 这一切换来的并不是对等 的回报! 于是 , 语文教师们只得 眼睁睁地看着语 文学科 的地位 沦落 , 掌柜是 一副 凶脸 “
一
们 提倡站在新 的 时代 高度 , 重读传 统名作 , 这就要求 我 们转换 头脑 , 以全新 的眼 光看待作 品 , 让传 统作品走 到
新 的时代氛 围之 中 ,与现代人对话 ,产生心灵 的碰撞 , 焕发 出新 的光彩 。由此也就 对考试提 出了新 的要求 : 就 是 当考 试涉及这 些传统 作 品时 , 不能一 味背靠 “ 权威 ” , 秉持 旧况 ,否则就会在教与考之 间人为地制造乖违 , 从 而最终把教学拉 回到老路上 去。可见 , 教与考之间 的关 系不摆正 ,教 师就不可能 昂然地挺立 于考 试的面前 , 就 不可能大胆地 放手实施教学创新 , 主” “ 的意识也 就无从
谈起 。 三、 勇于创新 , 避免故 步 自封
、
经验是实践知识 的总结 , 它反过来又对实践具 有指 导作用 。所 以在教学领域 , 有经验的资深老师往往 能够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五种新理念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五种新理念作者:刘文杰来源:《中学文科·教研版》2008年第09期尊重科学,学习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去指导教学研究活动,这是新时期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当今社会是一个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社会,传统的思维、观念、意识不断地被人们所抛弃,新思想、新观念、新意识不断地涌现出来。
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是观念的先导者。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以下五种新的教学理念:一、以学生为本。
不论何种教学,最终都是人的教育,一切教学只有以人为本,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出发来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才能获得重大发展。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人文性的具体体现,是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的诠释。
语文教师只有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才是我们教育应当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才是我们教育的意义所在。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这既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二、倡导终身学习。
未来社会没有终身职业,人的终身职业就是学习。
学习型社会不但从空间上改变了学校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还从时间上改变了学习的终身制,从目的上改变了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谋求知识和谋生手段,而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知识结构的复合性。
当代知识综合化的趋势,要求学生从传统的学科知识视野中走出来,以一种更加开放和综合的眼光对待知识发展、增长和应用问题。
为此语文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一人一学科的传统思维方式中走出来,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而注重专业知识的多层复合性。
同时语文教师还应是终身学习者,他必须具备学习的信心与能力。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新观念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观念新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就给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的活动。
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先教后学的教学机制,使得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
这种传统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下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自学能力低下。
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因此我在认真学习研究了新课程理论知识后,就把这些崭新的教学观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我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重新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并以此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活动模式:一、以新课标理念为主线,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全面体现和运用教师要对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
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并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全面体现和运用,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
首先要重新认识教学内容。
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
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
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
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语文教学新理念
语文学科教学新理念0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
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
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0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
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
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03、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
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在本节课教学中,()老师一是给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
提供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
同时,教师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逐渐提高语文素质。
1.、倡导个性化教学,实现教学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所悟、 所疑 、 惑。问题让他们去提 , 所 问题让他
读; 课后适当拓展、 延伸, 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 们去议 , 答案让他们去辩 , 结论让他们去得。只
今后的教师 。 不应是照本宣科 的教书匠, 而应当 有这样 , 学生才会享受到学 习的乐趣 , 获得成功 是语文课程资源 的开发者 。 语文课程 的建设者 。 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
生探箢 创造有 利的 条件。 如教学《 对称图 : 记忆。在 轴 形》 仿的 教学中教 师应创 造机会, 生 让学 学 生是 在主 动地进 行探 究 :
为研究对称图形的特征, 我让每一位学 : 在合作中 探究获得知识。在合作交流中根据学 呢?那可不然 。 怎样使探究 ・ 课时, 生收集见过的和学 过的图形 ( 长方形、 正方形 、 生的反应及 时调控教学策略 , : 引导学生更好 、 更 性学习落到实处呢? 我就个 :
的理念。 要准确理解, 并在教育、 教学实践中全 的过程” 等这些 富有时代特征、 与时俱进的教学 : 的智者。 面体现。其 中最重要的有 以下两个方面 : 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 ・ 总之。 新课程期待着教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
一
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 : 角色的定位, 把自己从“ 神坛” 中请下来, 能与生 要改变救科书是教学 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 生, 其中学生应为主角 。在对话的过程 中。 师生 : 为善 ; 自己从“ 把 经验 ” 中请出来 , 自以为非。 敢 识 。救科书是教学的基本 内容。语文教学资源 : 期待着教 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 , 变通地实践 无时不有 , 无处不在。 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 不仅是平等的 ,而且应 凸现学生主体 的地位 。 教师首先是参与者, 与学生平等交 ・ 其要求 , 给学生烹调 出丰盛 的素养套餐。 世纪的语文教师 。要有开发语 文教育资源 的意 在课堂中。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五种观念
养 是学 生 学 好其 他 课 程 的基 础 ,也是 学 生 全 面 发展 和 终 身 发 而 忽 略 了 育人 ,或 者 人 为地 把 文 和 道割 裂 开 来 ,将 语 文 课 上 思 展 的基 础 。 为此 ,作 为 语文 新 课 标 的具 体 实 施者 ,新 课 程 下 成 了 “ 想 品德 教 育课 ”等 ,这 样 都背 离 了语文 课 程 标 准 的
此可 见 占代 的语 文 教育 是 把 “ ”和 “ ”紧密 地 联 系在 一 文 道
起 的 。今 天 的语 文 新课 标 将 语 文 的学 科 性质 定义 为 “ 语文 是 最重 要 的 交 际工 具 ,是 人 类 文 化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工 具性 与
时代 发 展 的 学生 和 造 就 大 批适 合 社 会 需 要 的 新型 人 才 。
只 有 不 断 地 “ 电 ” ,提 高 自身 素 质 , 坚 持 走 学 者 化 的 道 充 外 国 文化 ,学 习 现代 化 的知 识 ,才 可 能 对 新世 纪 、对 整个 世 界 的 变化 , 以及 当代 经 济 、 文化 、信 息 对语 文 教 学 所产 生 的
影 响做 出反 应 ,才 能 真 正 实现 语 文 学科 与时 代 同 步 的 内涵 。
的 语文 教 师 必 须具 备 以下 五 种观 念 。
一
宗 旨 。所 以说 “ 道 统 一 ” 的确 是 新课 标 下 语文 教 师 必 须具 文
、
语 文 观— — “ 文 大 天 地 ,生 活 大 语 文 ” 语
“ 生活 处 处 皆语 文 ”, 语文 的外 延 与 生活 的外 延 相 等 , 语文 只 有 根植 于 生 活 的 土壤 才 会 枝繁 叶茂 。 因而 语 文 教师 要 树 立大 语 文观 念— — “ 文 大 天 地 ,生 活 大语 文 ” ,要认 识 语 到语 文 教 学全 面 性 、 综合 性 、广 泛 性 的特 点 。鉴 于 此 ,语 文 教师 要 努 力营 造 “ 大语 文 ”环 境 ,面 向学 生广 泛 的 现 实 生活 世 界 ,让语 文 教 学 “ 生活 化 ”。 生活 永 远 是语 文 学 习 的源 头 活水 ,语文 与生 活 是血 肉相 连 的 。而 一 本 薄薄 的语 文 课本 , 其 内容往 往 是 非 常有 限 的, 教材 只 是 例子 ,而 教 学 是要 通 过 这 些 例 子让 学 生举 一 反 三 , 真 正学 会 学 习 。所 以说语 文 教 学 决 不 能 仅仅 满 足 于让 学 生 学 好一 本 语 文 书 ,而 应 该尽 可 能 地
试论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师的观念转变范文
试论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师的观念转变摘要: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理念也要求求新求变,对语文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评价观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创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育理念方面,在知识能力方面(语文能力和教学能力),在人文素养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
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关键字: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师;转换观念Abstract: Development of Reform of new Chinese course requires course ideas, newer and to change for Chinese courses goals view, course content view, course appraise view, this three aspects require a profound innovation, which requires Chinese teachers in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in the knowledge capacity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teaching ability), in humane accomplishment carry on the profound changes. Chinese teacher must change his idea.KeyWords: New course ideas, the change of Chinese Teacherˊs idea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学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诸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当前,伴随着全球教育的改革,我国也颁布了新课程标准。
教师是新课程贯彻实施的关键,课程的改革需要教师转变观念。
教育教学中教师与课程的关系一课程为教师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一)课程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师观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师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程标准已经逐渐成为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流。
在这一背景下,语文教师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他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论,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本文将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观进行探讨。
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观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高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灌输者和权威的教育者,而是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语文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教师应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教学技能,例如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策略,以及对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的深刻理解,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
语文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观应该是“以文育人,以文润心”。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
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文学的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操。
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情感的滋养和心灵的润泽。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道德情操,有着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心理的敏锐洞察。
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应该是“以阅读为核心”。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语文教师要把阅读作为学习的核心,突破传统的课本阅读,多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历史典籍、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广泛阅读。
语文教师要注重阅读指导和阅读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语文教师教学理念
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语文教师教学理念一切改革首先是理念的更新,因为理念是行动的向导。
因此,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人手。
语文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更换一种全新的语文教科书,有了全新的语文教科书,不一定会产生全新的教学方式。
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运用这些现代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效果。
那么,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该确立哪些现代教学理念呢?一、新的发展理念:变当前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而且,不少人把发展与考试分数等同看待,误认为谁的语文分数考得高,谁的语文素养就高。
在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学往往只偏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漠视学生的学习要求,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即:变当前发展为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怎样的基础?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激发兴趣。
让学生热爱语文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们已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其实,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这不仅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为学生一旦爱上了语文,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不竭的源泉。
(二)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可持续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面向不同条件和不同背景下的全体学生,不仅要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还要使他们热爱语文学习,学会学习,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实施正在给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新课程下的需求,语文教师们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的转变角度探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
以课文背诵、文言文翻译和古诗词鉴赏为主要内容,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培养。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播者和权威人物的角色,而学生则扮演着被动接受和记忆知识的角色。
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需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要转变为注重学科整合和跨学科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语文学科的知识传授和应试技能的培养,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交叉。
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正逐渐向学科整合和跨学科教学的方向发展,需要语文教师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科学、历史、地理、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语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跨学科的问题和情境。
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要转变为以情境教学为主。
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强调学习的情境感知,要求语文教师将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社会环境相结合。
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情感和经验来感知和理解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和表达情感。
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要转变为注重个性化教学。
浅谈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要求——改观念、变思维、转角色、换教法
一
四 、 在 新 课 改 背 景 下 ,语 文 教 师 应 由 “ 知 识 传 授 者 向学 习促进者转变”
《 普通 高 中语 文课 程标准 ( 实验 )》指 出: “ 教 师是学 习活动 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 应该被师生互教互学所代 替 。教师不应 该是单 纯传授知 识的人 ,应 该是学 生学习能力 的引导 者 。教 ,是为了不教。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变化递增快 ,教师想在几 年时 间里把 “ 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 学生 获得知识 的渠道早 已多样化 ,有些知 识学生可 能还 比老 师懂 得 多 、懂得早 。授人 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不是说 ,将来 的文盲 ,不是 不识字的人 ,而是不懂得学习方法的人 么? 因此 ,新课程 呼唤教师成 为学生学 习的激发者 、辅导者 、成 为 各种 能力 和积极个性形 成的 引导者 。教 学的重心应该放在促 进学生 的 “ 学”上 ,以实现 “ 不教”为 目的。教 育教学过程 中:做个积极地 旁观者 ,直接参与学生学习 ,但参与却不是干涉 。所谓旁观者清 ,教 师发 现问题并 及时加 以引导 ,给学生心理 上的支持 ,创造 良好 的气 氛 ,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同时培养学生 的 自 律能力 ,处理好 课堂上 “ 活”而 “ 不乱”的关系。 另外 ,教师应是 学生人生 路上 的引 路人 ,是学生 人生观 、价值 观 、世界观的潜移默化者。有人 说 :一个 人在青少年求学时 ,没有遇 上一个他心 目中的好老师 ,那么他就是 一个潜在 的犯罪分子 。如果他 遇上 心 目中的好 老师 ,那 么他 即使 坏也坏不 到哪里 。我们应信任 学 生 ,赏识 学生 ,要关心 学生 ,呵护他们 的心灵。 使 自己成 为名副其 实的 “ 园丁” ,成为真正意义上 的 “ 人类灵魂的工程 师”。 以上几 点 ,是我 在新课改 培训过程 中的认识 ,就我本身 而言 , 在目 前 的这种教 学模式 下 ,这种情 况是难 以在短期 内改变的 。但 我 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对新 型人才 的需求 ,语文教学不逐步改变 这种现状 ,那么语文学科将永久的失去其 应有 的魅力 。因此 ,我们必 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 认 真解决好 这些 问题 。只有这样 ,我们的语 文 教学才能真正焕发青春和生机 ,才能促使 学生语文素养 的提高 ,才能 让学生真正适应未来社会 的需求 。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要改变 以往的“ 以教师为中心” 的学方式 新课标倡导“ 要
构建自主、 开放、 探究的学习方式” 。 “ 教学是学生 、 教师、 文本之 间的对话的过程” 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 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 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 教学 的参 与者是教师和学生 . 其 中学生应为主角 。在对话的过程中 , 师生不仅是平等的, 而且应凸现学生 主体 的地位 。在课堂中 , 教 为每一个学生 的充分 发 师首先是参与者 . 与学生平等交流 . 其次才是组织者 、 引导者、 促 学生 的学等弊病。激励探究这种天性 , 就是 为了还原 人的本性 , 把学生培 养成 为 进者。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 学生应畅所欲言, 自 主互动, 展开 放足够的空间 . 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 、 所想 、 所感 、 所悟 、 所疑 、 所惑。 问 个 完整的人 。
二、 重新认识语 文教学
1 . 合作 学习。 联合 国教科 文组织 明确 提 出 . 2 1 世纪 的学生应 当“ 学会 合
作” , 通过小纽成员 的共同努力 , 来实 现问题 的解决 。这种生 生
互 动的形式 。 凝聚 了集 体的智 慧 , “ 人人教我 , 我教 人人” , 有利 于优 势互补 . 缩小个体差异 ; 而语 文学习 , 对 中小学 学生来说 , 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 通过 合作学 习 , 发挥群体优势 , 语 文课 堂教学模式进 一步 改善 小组 的学习形式得 到强化 , 学生 问互动交 流的频率更高 . 因而研究 的气氛更强烈 。
◆教 育理 念 ,S AN WE NB A I J I A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焦 蕊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摘要】进入21世纪,教育必须在过去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树立新型的观念和思想。
尤其是在国家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小学语文的教学应当及时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前提,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兴趣。
本文主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探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弊端,通过教学实践,努力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在经历了七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提出的全新的课程纲领性文件,是对基础教育规范的进一步深入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落实层面上予以了详细的阐述和规定。
小学语文科目是以提高学生识文断字的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为主要目的开设的,但是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已经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凸显,因此应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
一、传统语文教学观念中存在的问题传统语文的教学从课程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着不少问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其主要的弊端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过于沿着教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传统语文教学观念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往往在课前,教师就已经安排好课堂的各项步骤和流程,在课程的进度安排和内容方面,都是严格按照教师的教案进行的。
于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课堂成了语文教师表现的舞台,所有的学生都以教师为中心,无论从视觉、听觉还是思维上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严重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探究性。
这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极为不利。
2.学科与学科之间相对独立,缺乏交流在学科沟通方面,小学的各科往往都比较独立,很少甚至完全没有交流。
事实上,新课标中的课程安排是有潜在联系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整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体系相对开放。
而传统语文教学的理念中缺乏这种开放的观念,只着重与语文学科内部的知识性内容,与其他学科联系较少。
谈新课程下教师的新观念
、
一
,
世纪优秀的语 文老 师。
二、 要更新观念 。 准确 理 解 。 并在教育、 教 学 实践
中全面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 倡 导 的理 念
激励 和帮 助 。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 ,新课程倡导教学 是学生 、 教师 、 文本之间对话 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
这包括 : ( 1 ) 重新认识教学 内容 。教科 书只是教 学的基本 内容 。 作为新世 纪的语文教师 , 要有开发语 文教育资源 的意识 ,有整合包括教科 书在内的语 文 教育资源 的能力 。 ( 2 ) 重新认识语文教学 。 要改变以 往 的“ 以教 师为 中心 ” 的教学方式 , 构建 自主 、 开放 、 探究 的学 习方式 。
一
在教学 中树立“ 学生是教学 的主体” 的思想 。教学的 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 , 在对话的过程中 , 师生是平等 的, 且更 应凸现学生 的主体地位。 今后 的语 文教师 , 不 应“ 授 之以鱼 ” , 而应 “ 授之 以渔 ” , 教导孩子拥 抱生 活, 引导学生学会学 习 , 使其 语文素养得到全己从 “ 神坛” 上请下来 , 能 与生为善 ; 把 自己从 “ 经验” 中请 出来 , 敢 自以为 非; 期待着教师们正确地发掘其 内涵 , 变通地 实践 其 要求 , 给学生烹调 出丰盛的素养套餐 ; 期 待着 教师们 来关注学 生的学 习方式 , 在 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 , 多一些不 拘一格 , 在课 堂上少一些“ 话语 霸权 ” , 多一
三、 在 课 堂 中 融 入激 励性 评 价 。 实 现 评 价 主 体 多
元化
法 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 : “ 教学艺术 的本质 不在于传授 , 而在于激励 、 唤醒和鼓舞 。 ” 从这个意义 上说 ,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尤其是小学生 , 有 效的评价更能调动他们 的学 习积极性 , 增 强 自信心 , 使学生处 于兴 奋 、 主动 、 积 极的学习状态 , 充分 发挥 内在潜能 ,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作文课堂上教师要有新观念
作文课堂上教师要有新观念关键词作文教学创造能力思维训练新的课改理念下作文教学也要有新的观念,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化非常重要。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有哪些观念应该更新呢?第一,设置作文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似乎写好了文章,就是作文课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
在作文的时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可以说,没有以上的五种能力,几乎就写不好作文。
那么,反过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几乎可以说就是在帮助学生们训练以上所说的五种能力。
在此,特别有意义的是,创造心理的形成正是以这五种能力为基础的。
因此,以上五种能力的集中体现,也就形成了创造的能力。
由此,我们又可以说,作文,就是培养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程。
第二,作文课有着比其他课程宽泛得多的容纳机制。
写作,或者说作文课程,是一种比较宽泛的应用或工具课程,它有着比较软化的、比较宽泛的容纳机制。
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
如果这样来看问题,则作文课就应该有远为深厚的表现内容和宽广的表达方式。
第三,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必须注意学生写作前和写作中的思维训练。
作文过程中,总是先有思维而后有文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文字故不可不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也不可不重视。
以往的写作教学,往往重文字生成的结果而轻文字生成前思维启动阶段的训练,这可能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盲点”。
在学生写作前阶段,应该而且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使学生出现类似“人来疯”的情绪,诱导其产生写作的愿望和动机,出现写作的情绪和感受。
只有这种自然的而不是强求的文章,才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学生的思想感情。
只有在这种经常不断的思维训练中,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在大脑中逐步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机制。
第四,写作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情绪也许比教导学生的写作技巧更为重要。
作文确需“规则”和“技巧”,但在怎样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把“规则”和“技巧”教授给学生,使他们不至被这些戒律束缚而疏离了对作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亲和力,却是一种重要的作文教学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74-0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
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
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1.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
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
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
”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2.培养学生求异
有一篇文章写到这样一件事:两个人在注视墙上一只艰难地往上爬的虫子。
爬了一半,跌倒了,从头再爬……其中一个姓陈的感叹地说:”这只小小的虫子,这样执着、顽强,失败了,不屈服;跌倒了,从头爬起,真是百折不挠啊!”另一个姓辛的人叹气说:”
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它就是不愿反省,不肯看一看。
咳,可悲地虫子!”观察同一个虫子,两个人的见解和判断截然相反,可能得到的启示也会迥然不同。
为什么?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由他们各自的不同经历、经验、体会所决定的。
阅读活动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积淀来重构读物的具体化形态。
由于生活经历与语文积淀的不同,阅读时的心理活动不同,阅读理解也不会相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3.中学语文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
这些年很多中小学一直把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办学兴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并积极从外地引进新教师,大大充实其师资力量。
特别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人。
他们热情高、干劲大、有朝气、不保守,敢于改革创新,学校也极大可能地为新教师成长提供更多的平台,已经有教师技能比赛、新教师讲课比赛、有师徒结对、听评小组的评课、请专家来校指导、外出学习等形式。
有绝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在不断提升,教学成绩也比较理想,他们的成长总结起来基本上有以下的途径:
为了达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目的,中文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包括知识修养水平,以及从精神上提高对学生们的影响。
中文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中小学生的课程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
位。
面对课程改革要求,中文教师要学会独自思考,独立思考是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
现在的教学对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将自己的教学设想转成教学行为,更好地将自己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要深思的事情。
中文教师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对教学目标、教学能力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深入钻研、不断创新,才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进步。
例如中文教师要备一节课,首先应该是自己先独立理解教材,领会课标、教参的精神,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班级学生的基础,独立设计出符合自己教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来。
这样的过程,凭的全都是教师自我的经验的积累,发挥的全都是教师自己的才智,那么得到提高的才可能是教师自己。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
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