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IB模拟题选(语文)】曾巩《咏柳》
曾巩诗词《咏柳》赏析
曾巩诗词《咏柳》赏析曾巩诗词《咏柳》赏析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曾巩诗词《咏柳》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柳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柳是传统意象之一。
两首诗同为咏柳诗,但画面风格迥异,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请分别分析。
(4分)(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不同的艺术手法。
(4分)答案:(1)郑诗:描描写了一幅江畔桥边柳丝轻拂,依依袅袅、柔美而富有生机的春景图;表达了离人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曾诗:描绘了一幅杨柳借东风之势,柳条狂舞柳絮纷飞的画面;讽刺了得势猖狂的恶势力。
(2)郑诗:衬托。
以春风骀荡,杨柳妖媚之美景,衬托离人眷恋之情。
曾诗:比拟。
以借东风之势狂舞之柳比拟得势猖狂的小人。
托物言志(象征)。
借对杨柳的贬抑,讽刺(小人)邪恶势力。
郑诗赏析:题目只一柳字,柳即留。
古人折柳赠别,有挽留,依依不舍之意。
古典诗歌中,柳这一意象与离愁别绪、思乡怀远紧密相连。
所以,题目虽只有一字,但却主题鲜明。
然而,描描写对象为柳,诗中却无一个柳字。
其实,诗歌句句描写柳,句句含情。
试看:首句半烟半雨江桥畔,描写柳树在烟雨中摇曳多姿。
江桥畔是离别的地点,而柳却偏偏生长于此,不免触动离人的满怀愁绪。
半烟半雨表明送别是在春季的一个阴雨天。
四周烟雾飘渺笼罩,给人一种朦胧之感。
此处诗人用意精妙:一是朦胧的烟雾就像是离人朦胧的眼泪,就像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
纵观一、二句,描写景清新自然,但又愁绪绵绵。
用语复沓回环,节奏舒缓,平仄声调起伏,与离人步伐缓慢、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态十分吻合。
如此愁绪,恰似一江春水,蓄势待发。
第三句会得离人无限泪,一语点破离情,奔涌而至,并迅速弥漫,令人窒息。
《柳李商隐》《咏柳曾巩》对比阅读答案
《柳李商隐》《咏柳曾巩》对比阅读答案《柳李商隐》《咏柳曾巩》对比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请分别简要概括两首咏柳诗不同的思想感情。
(4分)
(2)指出“逐”“倚”二字的修辞手法,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在两首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整理
14(每题4分,共8分)
(1)答:李诗借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
曾诗借柳讽刺邪恶势力。
(2)答:拟人。
“逐”字,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机。
“倚”字,让人联想
到小人倚仗权势,逞性妄为的丑态。
(1)贺知章笔下的柳是的形象,曾巩笔下的柳是的形象。
(2)请赏析这两首咏柳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参考答案:整理
23.(1)生机勃勃的柔美的形象;轻浮、猖狂的势利小人形象。
(2分,意思符合即可)
(2)贺知章咏物抒情,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曾巩借物说理,贬抑与嘲讽了小人尽管一时得志、气焰嚣张,但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惩罚。
(3分,意思符合即可)。
咏柳曾巩阅读答案
咏柳曾巩阅读答案【篇一:《柳》《咏柳》阅读答案】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秋日。
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分)(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4分)答案:(6分)(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2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1分。
意思对即可(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2分,手法1分,效果1分。
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2分,手法1分,效果1分。
意思对即可)【篇二:【浙江新高考ib模拟题选(语文)】曾巩《咏柳》】lass=txt>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题目】1.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3分)2.请从“情”“理”的角度鉴赏本诗。
(7分)【参考答案】:1.用“天地”好,“天地”着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2.本诗抓住柳树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的特点,赋予其像征意义,讽刺那些像柳树一样得势便猖狂的小人恩赐“清霜”则是“正义公正”的象征,意味着善恶终有结果,公道自在世间的真理理结合,更好的抒发了作者对那些倚仗权贵,得志猖狂者的憎恶。
同时指出他们最终的下场,对真理正义充满信心。
【参考资料】一、注释:①倚:仗恃,依靠。
郑谷《柳》曾巩《咏柳》阅读附答案及对比赏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郑谷《柳》曾巩《咏柳》阅读附答案及对比赏析 柳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柳”是传统意象之一。
两首诗同为咏柳诗,但画面风格迥异,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请分别分析。
(4分)(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不同的艺术手法。
(4分)答案:(1)郑诗:描写了一幅江畔桥边柳丝轻拂,依依袅袅、柔美而富有生机的春景图;表达了离人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曾诗:描绘了一幅杨柳借东风之势,柳条狂舞柳絮纷飞的画面;讽刺了得势猖狂的恶势力。
(2)郑诗:衬托。
以春风骀荡,杨柳妖媚之美景,衬托离人眷恋之情。
曾诗:比拟。
以借东风之势狂舞之柳比拟得势猖狂的小人。
托物言志(象征)。
借对杨柳的贬抑,讽刺(小人)邪恶势力。
郑诗赏析:题目只一“柳”字,“柳”即“留”。
古人折柳赠别,有“挽留,依依不舍”之意。
古典诗歌中,柳这一意象与离愁别绪、思乡怀远紧密相连。
所以,题目虽只有一字,但却主题鲜明。
然而,描写对象为柳,诗中却无一个“柳”字。
其实,诗歌句句写柳,句句含情。
试看:首句“半烟半雨江桥畔”,写柳树在烟雨中摇曳多姿。
“江桥畔”是离别的地点,而柳却偏偏生长于此,不免触动离人的满怀愁绪。
“半烟半雨”表明送别是在春季的一个阴雨天。
四周烟雾飘渺笼罩,给人一种朦胧之感。
此处诗人用意精妙:一是朦胧的烟雾就像是离人朦胧的眼泪,就像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
纵观一、二句,写景清新自然,但又愁绪绵绵。
用语复沓回环,节奏舒缓,平仄声调起伏,与离人步伐缓慢、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态十分吻合。
如此愁绪,恰似一江春水,蓄势待发。
第三句“会得离人无限泪”,一语点破离情,奔涌而至,并迅速弥漫,令人窒息。
“会”作“领会,体会”解,连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专注下一代成长。
曾巩《咏柳》阅读练习及答案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解:懂得,明白。
(1)这首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分)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在文意上也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请简述理由。
(3分)
(3)根据你的物候知识,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象?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分)
答案:
(1)答:运用了托物寓意。
以柳树隐喻奸臣和邪恶势力,讽刺、揭露生活中那些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人间自有正义,最终必无好下场。
形象逼真,寓意深刻,别开生面。
(2)答:(天地好,“天地”是指代人间。
“清霜”是指代正义。
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正义之气充满人间)(可从修辞、句式及写此诗的用意,主题来析)
(3)答案:初春(或“春季”) 咏柳未变初黄(或“犹未变初黄”) 飞花(任说两词即可)。
《咏柳》阅读题及答案
《咏柳》阅读题及答案咏柳王十朋东君于此最钟情,妆点村村入画屏。
向我无言眉自展,与人非故眼犹青。
萦牵别恨丝千尺,断送春光絮一亭。
叶底黄鹂音更好,隔溪烟雨醉时听。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前两句用拟人的手法,满怀喜悦地写出了春神降临人间,柳树发出新芽,村村如画的初春旖旎风光。
B、向我”一句作者写自我的主观感受,没有刻意的修辞点缀,却写出了杨柳动人的韵致,令人心神摇荡。
C、“青眼”化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
虽然并非故交,但多情的杨柳仍以青眼相待,传神地写出柳树温柔的心性。
D、古人往往在分别之际,折柳赠送行人,借如垂丝般的长长柳条,以示永不相忘,也传递绵延不绝的离愁别绪。
解析:选B。
B项,“没有刻意的修辞点缀”错,此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千万丝杨柳一起吐翠舒眉,含情展黛,她们无言却饶有动人的韵致。
6、与贺知章的《咏柳》相比,本诗对柳树的描写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时,可以考虑描写的.内容和描写使用的方法技巧。
内容方面,贺诗写柳树枝条(柔、绿、高、垂)和叶;本诗则写了柳芽、柳叶、柳丝、柳絮、柳荫和柳树上的黄鹂鸟,内容更丰富更全面。
技巧方面,贺诗运用比喻,而本诗运用拟人、典故,赋予了柳树生命,传神地表达了柳树的特点。
参考答案:贺诗运用比喻手法,只是抓住柳树枝条的柔、绿、高、垂和叶子的细节进行描写;(3分)而本诗写柳树则更为全面,写了柳芽、柳叶、柳丝、柳絮、柳荫甚至还有柳树上的黄鹂鸟;并且运用拟人、典故等手法,赋予了柳树生命,将其所含特点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3分)。
咏柳曾巩阅读答案
咏柳曾巩阅读答案【篇一:《柳》《咏柳》阅读答案】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秋日。
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分)(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4分)答案:(6分)(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2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1分。
意思对即可(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2分,手法1分,效果1分。
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2分,手法1分,效果1分。
意思对即可)【篇二:【浙江新高考ib模拟题选(语文)】曾巩《咏柳》】lass=txt>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题目】1.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3分)2.请从“情”“理”的角度鉴赏本诗。
(7分)【参考答案】:1.用“天地”好,“天地”着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2.本诗抓住柳树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的特点,赋予其像征意义,讽刺那些像柳树一样得势便猖狂的小人恩赐“清霜”则是“正义公正”的象征,意味着善恶终有结果,公道自在世间的真理理结合,更好的抒发了作者对那些倚仗权贵,得志猖狂者的憎恶。
同时指出他们最终的下场,对真理正义充满信心。
【参考资料】一、注释:①倚:仗恃,依靠。
古代诗歌鉴赏之与柳意象相关的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之与柳意象相关的练习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二.阅读下面宋诗,完成题目。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的诗题为“咏柳”,诗人托物言志,请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
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
“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
”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
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牛刀小试一日千里众望所归庸人自扰B. 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C. 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D. 初露锋芒一日干里不负众望庸人自扰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贺知章《咏柳》和曾巩《咏柳》古诗词比较阅读
贺知章《咏柳》和曾巩《咏柳》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咏柳贺知章碧玉① 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 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地一项是()A.贺诗中的“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
“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比喻纷披下垂的柳条。
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
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呈浅黄色。
“乱”“倚”“狂”表达了诗人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
D.曾诗中“解”读作“jiě”,意思是散开、抛洒。
“清霜”指秋天肃杀的严霜。
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当地一项是()A.贺诗用梳妆打扮得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
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重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
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
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
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情”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以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
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
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
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咏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
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
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的黑暗。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答案】1.D2.D3.答: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枊枝的随风摇摆、飘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咏柳》《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秋日怀九华旧居》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贺知章《咏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_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贺诗中"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
"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喻写纷披下垂的柳条。
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
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呈浅黄色。
"乱"、"倚"、"狂"表达了诗人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
D.曾诗中"解"读作"jiě",意思是散开、抛洒。
“清霜”指秋天肃杀的严霜。
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
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贺诗用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
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
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
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
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怀"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
村居咏柳二首练习题
村居咏柳二首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属于《村居咏柳》的是哪一项?A.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梦中不觉岁云暮,百事都归一片闲。
2. 《村居咏柳》的作者是谁?A. 杜甫B. 李白C. 韩愈D. 贺知章二、填空题1. 《村居咏柳》中,“_______,万条垂下绿丝绦。
”2. “不知细叶谁_______,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判断题1. 《村居咏柳》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柳树的生机勃勃景象。
()2. 《村居咏柳》的作者贺知章生活在唐代。
()四、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村居咏柳》中柳树的形象特点。
2. 请解释《村居咏柳》中“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含义。
五、默写题请默写《村居咏柳》全文。
六、翻译题请将《村居咏柳》翻译成现代汉语。
七、拓展题1. 请列举出其他描写柳树的诗句。
2. 请谈谈你对《村居咏柳》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连线题请将下列《村居咏柳》中的诗句与其对应的意思连线:1. 碧玉妆成一树高 _______ a. 柳枝在春风中摇曳2. 万条垂下绿丝绦 _______ b. 柳树像碧玉装扮而成3. 不知细叶谁裁出 _______ c. 无数柳枝如同绿色的丝带4. 二月春风似剪刀 _______ d. 不知是谁裁剪出细嫩的柳叶七、改错题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1. “村居咏柳,万条垂下绿柳绦。
”2. “不知细叶谁做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八、排序题1. 碧玉妆成一树高2. 不知细叶谁裁出3. 万条垂下绿丝绦4. 二月春风似剪刀九、诗歌创作题请以“村居咏柳”为题,创作一首描写柳树的诗。
十、文学常识题1. 请简述贺知章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唐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十一、阅读理解题1. 诗中“碧玉妆成一树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 诗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你是如何理解的?十二、案例分析题请结合《村居咏柳》的内容,分析这首诗如何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咏柳曾巩鉴赏
咏柳曾巩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咏柳曾巩鉴赏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高考古典诗文仿真测试
高考古典诗文仿真测试(临阵磨枪·高三下之第1套)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10分)咏柳咏柳贺知章曾巩碧玉妆成一树高,乱条犹未变初黄,万条垂下绿丝绦。
倚得东风势便狂。
不知细叶谁裁出,解把飞花蒙日月,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表达两位作者对柳树不同的思想感情,请分别作简要概括。
(2分)答:贺诗;曾诗。
2.读这两首诗,你分别联想到了哪两种人物形象?请借助诗中具体词语分别说明。
(4分)答:贺诗;曾诗。
3.两首诗分别代表了唐、宋诗的不同趣味,请分别概括。
(2分)答:贺诗;曾诗。
4.写出下列诗句中写“柳”的名句。
(任选两句)(2分)①山重水复疑无路,。
②,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何人不起故园情!④沾衣欲湿杏花雨,。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10题。
(16分)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5体史书,体史书。
(2分)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①穆公访诸.蹇叔诸:②公辞.焉辞:③蹇叔之子与.师与:④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译文:8.下面句子分别省略了什么成分,请在括号内补出。
(2分)()召孟明、西乞、白乙,使( )出师于东门之外。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秦师遂东”一句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上.于盆而供养之C、虽大风浪不能鸣.也D、舟.行适临汝答:10、以上语段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宋曾巩《咏柳》今韵
宋曾巩《咏柳》今韵宋曾巩《咏柳》今韵一君木子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评析《咏柳》是曾巩一首托物言志的七绝之作,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咏物诗常常人与物合一,是咏物也是咏人。
同时宋诗又擅长说理,《咏柳》就是借咏物来说理的一首诗。
“倚得东风势便狂”,这七个字写出了柳树的姿态,而且在“乱条犹未变初黄”的时候,很明显是讽刺“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第三句“解把飞花蒙日月”,你只知道可以把自己的柳絮散发的漫天都是,蒙蔽了日月,第四句接着说,难道你“不知天地有清霜”吗?整首诗的意思,是第四句结束后的留白,言外之意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等到了报的那个时候,你咋办?早晚要倒霉的。
注释倚:文中指仗恃,依靠之意。
狂:即猖狂。
解把:即解释,解得,懂得之意。
飞花:文中指柳絮。
韵译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色成蛋黄,便在东风的吹动下揺摆十分疯狂。
你只懂得用你的飞絮来蒙住日月,难道不知初春天地间还会有清霜。
作者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
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白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曾巩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
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
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
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
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
又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一生著述丰富,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40卷、《外集》10卷流行于世。
另外,他还著有《卫道录》、《大学稽中传》、《礼经类编》、《杂职》、《宋朝政要策》、《诗经教考》等等。
贺知章、曾巩《咏柳》对比阅读及答案
贺知章、曾巩《咏柳》对比阅读及答案贺知章、曾巩《咏柳》对比阅读及答案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贺知章笔下的柳是的形象,曾巩笔下的柳是的形象。
(2)请赏析这两首咏柳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参考答案:整理
23.(1)表现春天的创造力的美的形象,得势猖狂的势利小人形象。
(2)贺知章咏物抒情,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曾巩借物说理,贬抑与嘲讽了小人尽管一时得志、气焰嚣张,但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惩罚。
咏柳曾巩与贺知章赏析
咏柳曾巩与贺知章赏析咏柳曾巩与贺知章赏析我国璀璨夺目的古典诗歌中,有两首题为《咏柳》的七言绝句,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堪称咏物诗中的“双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柳曾巩与贺知章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咏柳(一)(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咏柳(二)(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二)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贺知章,他自号“四明狂客”,一生豪放不羁,本诗最能体现他的清新洒脱的风格。
全诗以精巧的比喻、奇特的想象和清新的语言完美地塑造了柳树和春天的形象,创造了一个美妙的意境。
它以“碧玉”喻柳,柳树形象则浑然一体,柳的婆娑、袅娜、妩媚多姿,春天的绮丽柔媚,尽皆呈现出来;它又用移觉的手法,把读者只有靠触觉才能感受到的“二月春风”喻为可以亲眼看到的具有神奇功能的“剪刀”,从而状无形为有形,实乃造语新颖而想象奇特。
特别是诗的最后两句,自问自答,问得新奇,答得有理,意趣盎然,饶有兴致。
全诗言近而旨远,借咏柳赞春天,不言春之美好而言柳之婀娜,以柳之可爱衬托春之妖娆,可谓匠心独运。
《咏柳》(一)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的`曾巩。
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
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咏柳曾巩仿写
咏柳曾巩仿写咏柳曾巩仿写咏柳是一首古诗,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咏柳曾巩仿写,欢迎大家查看!咏柳曾巩仿写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拓展: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①倚:仗恃,倚靠。
②狂:猖狂。
③解把:解得,懂得。
④飞花:柳絮。
【译文】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时候啊!【阅读训练及答案】(1)“解把飞花蒙日月”中“飞花”,在诗中指是什么?(柳絮)(2)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柳”表达了诗人怎样用意?(讽刺得势而猖狂小人,警告他们最终没有好下场。
)(3)第四句“天地”如果改为“秋后”也通顺。
你觉得哪个词更好?为什么?(“天地”好。
“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秋后”与“清霜”语意上重复。
)(4)用现代散文语言表达后两句含义。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时候啊!)试题(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分析其寓意?(2分)(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2分)(3)分析诗中“倚”字艺术效果。
【阅读答案】(1)讽刺、揭露得势便张狂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用“天地”好。
“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
(3)“倚”字有“依仗、依靠”之意,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狂放之态,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不仅写柳,更形象讽刺了仗势猖狂得志小人。
注释①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时候啊!赏析:这首诗把柳絮飞花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高考模拟试题之诗鉴赏试题赏析9
高考模拟试题之诗鉴赏试题赏析(9)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答案(1)讽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2)原句好。
原句中的“天地”着眼于空间,突出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有诗人的主体感,能显示诗人正气浩然之志。
改句的“秋后”没有上述之意,且与“清霜”有重复之嫌。
或改句好,“秋后”着眼于时间,强调了小人可以猖狂于一时,却不可能猖狂一世;“秋后”与“清霜”呼应,且与俗语“秋后算账”暗合。
“秋后”的使用使诗意更显豁。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皆可酌情给分。
) 3.(福建省三明市市区三校2010届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② ① 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 《晋书。
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
‘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
’即补焕丰城令。
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
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1)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嗟”字用得好,说说诗人嗟叹什么?(2)试分析此诗末联用典手法。
答案(1)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
(2)作者在此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用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4.(湖南省衡阳市2010届高三两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五--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五--诗词鉴赏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五——诗词鉴赏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五——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2.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
南乡子苏轼寒誉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洒卮.梅花词和杨元素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
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上片起首“寒誉满疏篱,急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3.阅读下面宋词,回答: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这首词是张孝祥由潭洲〔今湖南长沙〕改官离开湖南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
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阅读下诗,回答问题秋词①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②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
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沙上鹭张文姬沙头一水禽,鼓翼扬清音。
曾巩咏柳鉴赏
曾巩咏柳鉴赏
《咏柳》是北宋散文家、诗人曾巩的作品。
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是描写春柳的力作。
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
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
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两首《咏柳》诗(贺知章、曾巩)的比较赏析
我国璀璨夺目的古典诗歌中,有两首题为《咏柳》的七言绝句,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堪称咏物诗中的“双璧”:
咏柳(一)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二)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题目】
1.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3分)
2.请从“情”“理”的角度鉴赏本诗。
(7分)
【参考答案】:
1.用“天地”好,“天地”着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2.本诗抓住柳树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的特点,赋予其像征意义,讽刺那些像柳树一样得势便猖狂的小人恩赐“清霜”则是“正义公正”的象征,意味着善恶终有结果,公道自在世间的真理理结合,更好的抒发了作者对那些倚仗权贵,得志猖狂者的憎恶。
同时指出他们最终的下场,对真理正义充满信心。
【参考资料】
一、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
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二、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
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曾诗却把它当作那些不屑一顾的喽罗们得以逞强施威的主子后台,罪魁祸首。
言在此而意在彼,借诗讲出一种道理,指出一种社会现象:奸佞专权、小人得志所造成的混乱而黑暗的局势是不会长久的,得志一时的小人尽管气焰嚣张,但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惩罚,他们必将得到应有的可耻下场。
——曾诗这种借物说理的写法,正表现了宋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