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广电中心编码传输系统设计探讨
广播电视信号中心传输系统设计
广播电视信号中心传输系统设计一、引言二、系统架构1.信号采集和接收设备:负责收集和接收来自不同广播电视节目的信号。
这些设备通常包括天线、卫星接收器、光纤收发器等。
2.信号处理设备:负责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编码、解码、调制、解调等处理。
这些设备通常包括编码器、解码器、调制器、解调器等。
3.信号分发设备:负责将处理后的信号分发给不同的播发终端。
这些设备通常包括信号切换器、分配器、放大器等。
4.信号传输设备:负责将分发的信号传输到不同的播发终端。
这些设备通常包括传输线路、光纤传输器、无线传输设备等。
5.控制和管理系统:负责对整个传输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这些系统通常包括信号监测设备、控制器、管理软件等。
三、系统设计考虑因素在设计广播电视信号中心传输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信号传输质量:传输系统应能提供高质量的信号传输,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画面和声音清晰、稳定。
2.信号传输可靠性:传输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能够保证信号传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减少信号丢失和中断。
3.传输带宽需求:传输系统应能满足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带宽需求,根据不同节目类型和分辨率,合理配置传输设备和传输线路。
4.系统扩展性和灵活性:传输系统应具备较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传输设备和传输线路,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节目资源和用户需求。
5.节能与环保:传输系统应尽可能采用节能、环保的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四、系统设计方案基于以上考虑因素,可以设计以下方案:1.信号采集和接收设备:选择性能优良、接收能力较强的天线和接收器。
根据不同节目的信号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天线和接收器进行接收。
2.信号处理设备:采用先进的编码、解码、调制、解调技术,保证信号的高质量传输。
根据不同节目的编码格式和解码要求,选择相应的设备。
3.信号分发设备:采用高性能的信号切换器、分配器和放大器,确保信号能够稳定、均匀地分发给各个播发终端。
4.信号传输设备:根据不同的传输距离和带宽需求,选择合适的传输线路和传输设备。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是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节目质量、增强传输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并探讨其应用与影响。
一、节目制作技术1.录制技术随着高清电视的兴起,传统的模拟录制技术逐渐过时,数字录制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数字录制技术具有高质量、低失真的特点,可以有效地保存和传输节目内容。
同时,随着云端技术的发展,节目制作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实时制作和协同编辑,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后期制作技术后期制作技术是节目制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音频处理、视频剪辑、特效添加等手段,可以使节目更加精细和生动。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为节目制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通过虚拟场景和人物的合成,可以创造出更加震撼的观看效果。
3.多媒体制作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多媒体制作技术也成为了节目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媒体制作技术涉及音频、视频、图像的处理和编辑,可以将不同媒体元素有机地融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节目形式。
例如,交互式节目、立体声音频等都是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应用。
二、编码技术1.视频编码技术视频编码技术是保证视频传输质量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视频编码技术采用的是MPEG-2标准,而现在广泛应用的是更先进的H.264/AVC 和H.265/HEVC标准。
这些编码标准具有更高的压缩比和更好的图像质量,可以在有限的带宽下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内容。
2.音频编码技术音频编码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最常用的音频编码标准是AAC和MP3。
这些编码标准能够在保证音频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较高的压缩比,节约了传输带宽和存储空间。
3.数据编码技术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数据编码技术也成为广播电视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编码技术包括差错控制、数据压缩和数据加密等方面,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视频编码与解码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视频编码与解码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视频编码与解码技术成为了该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之一。
视频编码与解码技术的进步不仅使得视频传输更加高效,同时也提升了视频质量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中的视频编码与解码技术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常用的编码与解码技术。
一、视频编码技术的重要性视频编码是将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通过网络或其他传输媒介传输和存储的过程。
它的重要性在于实现视频数据的高效压缩,从而降低存储和传输所需的带宽。
视频数据是广播电视传输中最大的数据量,如果没有有效的编码技术,将无法满足高质量视频的传输要求。
视频编码技术通过去除冗余信息和压缩视频数据来实现高效率的传输。
冗余信息包括空域冗余和时间域冗余。
空域冗余是指在视频帧中相邻像素之间的冗余,而时间域冗余则是指不同帧之间的冗余。
通过采用适当的编码算法,视频编码技术可以减少冗余信息并实现更高效的压缩。
二、常用的视频编码技术1. MPEG技术系列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系列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传输的视频编码技术。
其中,MPEG-2是应用最广泛的视频压缩标准,被用于数字电视广播、DVD制作等领域。
MPEG-4是后续的标准,将更多的视频传输应用引入到了互联网上,包括流媒体和视频会议等。
2. H.264/AVCH.264/AVC(Advanced Video Coding)是一种高效的视频压缩标准,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广播电视传输。
相比于MPEG-2,H.264/AVC能够提供更小的数据量和更高的视频质量。
它通过引入更多的预测算法和变换技术,进一步减少视频数据的冗余,从而实现更好的视频压缩效果。
3. HEVC/H.265HEVC/H.265(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是一种最新的视频压缩标准,被认为是目前最高效的视频编码技术之一。
相比于H.264/AVC,HEVC/H.265能够实现更高的压缩比和更好的视频质量。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近年来,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在数字化和高清化的推动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分类、原理及应用。
一、编码技术编码技术是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将原始信息转换为特定格式,以便在传输过程中更高效地存储和传递。
以下是主要的编码技术:1. 模拟编码模拟编码是早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使用的一种技术。
它将原始模拟信号直接转换为频率调制的连续波形,然后传输到接收端进行解码。
尽管模拟编码在过去取得了一些成功,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它逐渐被数字编码所取代。
2. 数字编码数字编码是现代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主要编码技术。
它将原始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通过将其离散化为一系列二进制码字来表示。
数字编码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和更低的误码率,提供更好的信号质量和传输效率。
常见的数字编码技术包括脉冲编码调制(PCM)、正交振幅调制(QAM)和多路复用(MUX)等。
这些编码技术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同时,能够降低传输成本,并提供更多的频道容量。
二、解码技术解码技术是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接收端,解码器将通过编码技术转换而来的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模拟信号,使其能够被电视机或收音机等接收设备所理解。
1. 数字解码数字解码是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主要解码技术。
它通过反向操作数字编码过程,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数字解码利用合适的算法和解码器,还原出原始音视频信号,使其能够在电视屏幕上显示或扬声器中播放。
常用的数字解码技术包括脉冲编码解调(PCM)、解调器和解复用(DEMUX)等。
这些技术在接收端能够高效地还原传输的数据,提供清晰的声音和图像效果。
2. 模拟解码模拟解码是传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解码技术。
它直接对经过调制的模拟信号进行解调,使其能够被模拟电视接收器所理解和显示。
尽管模拟解码技术逐渐被数字解码技术所取代,但在某些地区和设备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
新广电中心编码传输系统设计探讨
新广电中心编码传输系统设计探讨【摘要】本文介绍了东莞广播电视台编码传输系统设计,分别从编码部分和传输部分两方面详细分析了系统架构和设计原理,并分析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应急处理方法。
【关键词】编码;传输;MPEG-2;SDH我台新广电中心已投入使用,电视播出系统共配置六个频道,四个为高标清同步播出频道,两个为纯高清播出频道。
正式播出的只有两个频道,采用高标清同步播出系统,高清信号不用作播出;一个高标清同步播出频道作开发、测试之用,其余则留作以后扩展之用。
电视播出SDI信号不能直接进入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传输,而要经过压缩编码、复用,最后调制成射频信号进入有线电视网络。
编码传输处于电视节目播出到电视用户收看节目的中间环节,其运行安全对确保播出安全的作用显而易见。
因此,我们的编码传输系统设计必须安全、稳定和可靠。
1 编码部分1.1 总体结构根据我台频道设置和实际使用情况,编码部分配置了6台标清编码器1个高清编码器,出于造价等因素考虑标清编码器采用1备6的方案,而只有一个高清频道用于开发和测试,因此,高清编码器则采用1备1的方案。
具体架构情况如图1所示。
自办频道信号输入到末级32*32矩阵,主32*32矩阵直接输出到各频道高标清编码器,备32*32矩阵输出到16*4矩阵作为备编码器信号源。
标清编码器备份为1备6,当某个频道标清编码器出现故障,网管通过16*4矩阵调度该信号输出到标清备份编码器,同时自动配置编码器参数,顶替故障编码器。
标清编码器正常情况下不工作,当主编码器故障时才工作,高清编码器主备同时工作。
播出信号经编码复用调制后进入有线电视传输网。
1.2 编码方式电视播出SDI信号必须经过编码复用再进入传输网,标清信源编码标准有多种,我们采用了被广泛使用的MPEG-2标准,这是基于MPEG-2多种优点。
首先,MPEG-2标准的设计目标是高级工业标准的图像质量以及更高的传输率,MPEG-2所能提供的传输率在3-10Mibts/sec间,以及广播级的视像和CD级的音质。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编码与解码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编码与解码广播电视是传递信息、娱乐的重要媒介,而在广播电视传输中,节目编码与解码技术起着关键作用。
节目编码是将原始的音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而节目解码则是将数字信号恢复为可视听的音视频节目的过程。
本文将就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编码与解码技术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模拟电视系统面临着频谱资源有限、图像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新的数字电视时代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数字化的广播电视传输离不开节目编码与解码的支撑。
二、节目编码技术1. 压缩编码技术在数字化的广播电视系统中,由于信号量庞大,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和提高传输效率,需要对信号进行压缩编码。
常见的压缩编码技术包括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有损压缩能在明显降低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压缩数据量,适用于音频、视频等内容;而无损压缩能在不损失质量的情况下减小文件大小,适用于一些重要数据的存储和传输。
2. 编码算法在数字化广播电视系统中,常用的编码算法有:MPEG编码算法、H.264编码算法等。
MPEG编码算法主要用于视频信号的压缩编码,通过分析图像的空域和时间域冗余,以及主观视觉特性,实现高效的信号压缩。
H.264编码算法是一种先进的视频编码标准,具有更高的压缩比和更好的图像质量。
三、节目解码技术1. 解码算法对于经过编码后的数字信号,需要通过解码算法进行解码,将其恢复为原始的音视频信号。
解码算法通常与编码算法相对应,比如常用的MPEG解码算法和H.264解码算法。
这些解码算法通过逆向的数学运算和信号处理,还原出原始信号,使其能够进行播放和显示。
2. 解压缩技术除了对编码算法进行逆运算外,节目解码还需要对信号进行解压缩。
解压缩技术能够还原出编码前的信号,并恢复其原始的质量和数据量。
解压缩技术一般根据编码时所使用的压缩算法进行相应的解压缩处理,以便使解码后的信号能够满足观众对音视频质量的要求。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领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编码与解码技术作为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关键环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原理与应用,旨在加深对这一技术的理解。
一、编码技术编码技术是将原始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在广播电视领域,常见的编码技术有模拟编码和数字编码。
1. 模拟编码模拟编码是将原始的模拟信号转化为连续的数字信号的过程,其主要方法有脉冲编码调制(PCM)、频分复用(FDM)和时分复用(TDM)等。
(这里可以具体讲解每种编码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举例说明)2. 数字编码数字编码是将原始信号转化为离散的数字信号的过程,其主要方法有脉冲编码调制(PCM)、压缩编码和差分编码等。
(同样,这里可以具体讲解每种编码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举例说明)二、解码技术解码技术是将编码后的信号重新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其目的是恢复信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广播电视领域,常见的解码技术有模拟解码和数字解码。
1. 模拟解码模拟解码是将模拟编码后的信号重新还原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其主要方法有功率恢复解调、频率恢复解调和时钟恢复解调等。
(同样,这里可以具体讲解每种解码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举例说明)2. 数字解码数字解码是将数字编码后的信号重新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其主要方法有脉冲解码调制(PCM)、解压缩解码和差分解码等。
(同样,这里可以具体讲解每种解码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举例说明)三、编码与解码技术的应用编码与解码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广泛且重要。
例如,在数字电视中,常用的编码与解码技术有MPEG系列(如MPEG-2、MPEG-4)和H.264等。
这些技术既能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又能保证信号的质量。
此外,编码与解码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还具有音频压缩、视频压缩和数据传输等方面的重要应用。
通过有效的编码与解码技术,可以将信号的数据量减少到较小的规模,从而实现更高效的信号传输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编码与解码技术
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编码与解码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编码与解码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更加高效、清晰,并且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本文将从传输编码、解码技术等方面来探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相关技术。
一、传输编码技术传输编码技术是指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过程中将信号进行编码,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质量。
传输编码技术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转播系统中,包括数字音频编码、视频编码等。
1. 数字音频编码技术数字音频编码技术是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数字音频编码技术包括PCM(脉冲编码调制)、D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和ADPC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等。
这些编码技术可以将音频信号进行高效的压缩,从而减少传输带宽,并且保持音频质量。
2. 视频编码技术视频编码技术是将模拟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视频编码技术包括MPEG-2、MPEG-4和H.264等。
这些编码技术通过对视频信号进行压缩,可以减少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同时,视频编码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从而满足观众对高清晰度和高画质的需求。
二、解码技术解码技术是将传输过来的编码信号恢复成原始信号的过程。
解码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观众收看到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
1. 数字音频解码技术数字音频解码技术是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数字音频解码技术包括DAC(数模转换器)、DPCM解码器和ADPCM解码器等。
这些解码技术可以将数字音频信号进行解压缩,恢复成原始的音频信号。
2. 视频解码技术视频解码技术是将数字视频信号转换成模拟视频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视频解码技术包括MPEG解码器和H.264解码器等。
这些解码技术可以对压缩后的数字视频信号进行解码,使其恢复成高质量的视频信号。
三、传输编码与解码技术的应用传输编码与解码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数字电视系统中,传输编码技术可以将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压缩和编码,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和传输效率。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视频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视频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工程在传输和展示视频内容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视频编码与解码技术作为广播电视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保证视频质量、提高传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视频编码与解码技术进行研究,并深入探讨其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视频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视频编码技术是指将原始视频信号通过某种编码方式进行压缩,以便进行传输和存储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包括空间域和频域的转换、图像采样、量化和编码等过程。
1. 空间域和频域的转换在视频编码过程中,我们通常将连续变化的视频信号转换为空间域或频域的离散表示。
空间域转换可以通过离散余弦变换(DCT)等方法实现,将视频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成分。
频域转换则更多地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等方法,将视频信号分解为不同时间的成分。
2. 图像采样图像采样是指将连续的图像信号转换为离散的图像样本。
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逐行扫描和逐帧扫描等。
通过采样,可以将连续的图像信号进行离散化,方便进行后续的处理和传输。
3. 量化量化是将连续的信号样本映射为离散的数值表示的过程。
在视频编码中,我们通常采用有损量化的方式,通过舍弃部分细节信息来减少数据量。
量化参数的选择对于视频质量和压缩率有着重要影响。
4. 编码编码是将量化后的视频信号表示为二进制码流的过程。
常用的编码方式包括哈夫曼编码、熵编码和预测编码等。
这些编码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压缩视频数据,实现高效的传输和存储。
二、视频解码技术的基本原理视频解码技术是指将经过编码的视频信号进行解码,还原为原始视频信号的过程。
通过解码,可以保证视频内容的准确展示和呈现。
视频解码的基本原理与编码相反,包括解码、逆量化、空间域和频域的反转换等过程。
解码是将二进制码流转换为离散的视频样本的过程。
逆量化则是将量化后的视频信号进行还原,恢复为精细的样本表示。
空间域和频域的反转换使用逆变换的方式,将离散表示的视频信号还原为连续的图像信号。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模拟电视已经逐渐被数字电视所取代,而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媒体行业中的应用。
一、节目制作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节目制作技术是制作高质量内容的基础。
通过先进的录制设备、专业的后期制作软件以及才华横溢的制片人和剪辑师,广播电视节目得以呈现出精美绝伦的效果。
节目制作技术包括剧本撰写、演员选角、场景搭建、灯光布置、音效设计等多个环节。
这些环节的合理组合和精心安排,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许多经典的节目作品。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节目制作领域。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娱乐体验。
这种技术的应用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意,使观众的观看体验更加丰富多样。
二、编码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作用编码技术是将节目制作好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压缩,以便在有限的带宽条件下进行传输。
广播电视行业中使用的编码技术包括MPEG-2、H.264/AVC、HEVC等。
这些编码技术可以将节目内容进行压缩,减少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同时保持高质量的视听效果。
编码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行业能够通过有限的带宽传输更多的内容,提供更多的频道选择给观众。
此外,高效的编码技术还可以保证节目内容的稳定传输,减少卡顿和画面质量下降等问题,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
三、现代媒体行业中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宽带网络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机遇。
传统的电视节目通过有线或卫星信号传输到用户家中,而现代媒体行业则更注重互联网传输。
通过Internet Protocol(IP)的技术,节目制作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各种终端设备,大大扩展了节目的覆盖范围。
同时,现代媒体行业还融入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领域,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广播节目,在制作过程中都需要考虑到编码技术的运用,以确保节目的质量和传输的效率。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传输中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节目制作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如何提高节目的质量和内容的多样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各种创新的节目制作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节目制作技术:1. 多摄像机拍摄技术多摄像机拍摄技术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多个摄像机同时进行拍摄,可以捕捉到不同的角度和画面,增加节目的观赏性和立体感。
例如,喜剧节目《笑傲江湖》采用了多摄像机拍摄技术,使得观众可以同时欣赏到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反应,增加了互动的效果。
2.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新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节目中,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
例如,在一些综艺节目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游戏场景或者参与到明星的互动中,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和观赏体验。
3.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制作人员可以同时进行节目制作,通过云平台进行文件的存储和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协作效果。
二、编码技术的应用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编码技术对于节目的传输效率和观众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编码技术可以将节目信号进行压缩编码,以降低传输所需的带宽和存储空间。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编码技术:1. H.264编码H.264是一种高效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中。
通过H.264编码,可以将视频信号进行高效的压缩,减少传输带宽的占用,同时保持较高的视频质量。
因此,H.264编码技术可以在有限的带宽条件下传输高清晰度的视频节目。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研究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研究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两个方面,探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信号传输的关键技术。
一、信道编码技术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而对信号进行编码的技术。
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信号的抗干扰性和抗误码性能,使信号能够更好地传输并保持完整性。
1. 区块编码区块编码是一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区块编码可以将输入信号分为若干个区块,每个区块内的信息进行编码处理。
常见的区块编码技术包括海明码、RS码等,它们能够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2. 简化码简化码是一种运算量较小的信道编码技术,它能够在保证一定的错误检测和纠正能力的前提下,降低编码和解码的复杂度。
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简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传输效率。
二、调制技术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使其能够在信道中传输。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需要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调制技术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 脉冲编码调制(PCM)脉冲编码调制是一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调制技术。
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PCM技术可以将模拟音频信号数字化,以方便传输和处理。
PCM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音频信号的传输质量,并避免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和噪声。
2. 正交频分复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多址调制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OFDM技术能够将宽带信号分成多个窄带子载波进行传输,提高了传输效率和抗干扰性能。
此外,OFDM技术还具有频道均衡和自适应调制等优势,适用于高速、高容量的广播电视传输系统。
总结: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在提高传输可靠性、抗干扰性和传输效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信道编码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性和抗误码性能,保证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调制技术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研究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
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播电视传输的质量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对传输质量的影响。
1. 信道编码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被广泛应用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容错性能。
信道编码技术通过对信号进行编码,包括添加冗余信息和纠错码等手段,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错误纠正能力。
1.1 前向纠错码前向纠错码是一种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
它通过在信号中添加冗余信息,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并纠正一定数量的错误。
其中,卷积码是一种常用的前向纠错码,它通过卷积操作对信息进行编码,使传输信号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1.2 重复码重复码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信道编码技术。
它通过复制原始信号多次并串行传输,以增加抗干扰能力和错误纠正能力。
重复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道的可靠性,但同时也会增加传输的延迟和占用带宽。
2. 调制技术调制技术是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实现信息传输的关键环节。
它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适应传输介质和传输距离的特性。
调制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还能够提高传输效率和频谱利用率。
2.1 调频调制调频调制是广播电视传输中常用的调制技术之一。
它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时,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特性来实现。
调频调制不仅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特点,而且可以实现高质量的音视频传输。
2.2 调幅调制调幅调制也是广播电视传输中常用的调制技术。
它通过改变信号的幅度特性来实现数字信号向模拟信号的转换。
调幅调制具有传输距离远、频谱利用率高等优点,但对抗干扰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信号衰减和噪声干扰。
3. 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对传输质量的影响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对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信道编码技术和调制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的音频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的音频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音频编码与解码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音频编码与解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广播电视传输效率、优化音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的音频编码与解码技术,从传输协议、音频编码算法、解码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传输协议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音频的传输协议起着桥梁的作用,将源音频信号经过编码和解码后传输到接收端。
传输协议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音频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目前,常用的传输协议包括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Secure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SRTP)等。
RTP是一种用于音视频流传输的协议,它能够提供实时传输、传输质量监控和误差恢复等功能。
而SRTP则在RTP的基础上增加了加密和安全性能,保护音视频流的安全传输。
二、音频编码算法音频编码算法是音频压缩的核心技术,它能够将源音频信号从时间域转换到频域,并通过数学模型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音频信号的压缩和编码。
常用的音频编码算法有MP3、AAC等。
MP3(MPEG-1 Audio Layer 3)是一种流行的音频压缩格式,它通过去掉人耳无法听到的高频信息,达到压缩音频文件大小的目的。
MP3编码算法在保证音质的同时,有效地减小了音频文件的大小,提高了传输效率。
然而,由于MP3已经进入公有领域,其压缩效率相对较低。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是一种高级音频编码格式,它是MP3的继承者,具有更高的压缩效率和更好的音频质量。
AAC编码算法采用了更先进的数学模型和信号处理技术,通过降低数据冗余和改进编码效率,实现了较高的音频质量。
三、解码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解码技术是将已经编码的音频信号恢复为可听的声音的关键环节。
解码技术主要包括解码器的设计和解码算法的应用。
广播节目播出服务的音频编码和传输技术
广播节目播出服务的音频编码和传输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播行业也不断迎来新的变革。
音频编码和传输技术是给广播节目播出服务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本文将探讨广播节目播出服务所使用的音频编码和传输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应用。
一、音频编码技术音频编码技术是将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以实现更高效率的存储和传输。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音频编码技术:1.1 MPEG Audio编码MPEG Audio编码是一种常用的音频压缩技术,可以将原始音频信号压缩为更小的文件,同时保持较高的音质。
它采用有损压缩算法,通过去除人耳无法察觉的冗余信息来实现压缩。
MPEG音频编码广泛应用于广播节目的实时传输和存档,具有高效率和良好的音质表现。
1.2 AAC编码AAC(Advanced Audio Coding)编码是一种先进的音频编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广播和音乐流媒体服务。
AAC编码具有更高的声音质量和更低的比特率,这意味着节目可以以更小的数据量进行传输,保持较好的音质。
它还支持多通道音频和各种采样率,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广播节目。
1.3 Opus编码Opus是最新的开放式音频编码标准,被设计用于实时通信和广播应用。
Opus 编码具有低延迟、高效率和出色的音质表现。
它可以自动根据网络和带宽情况调整传输的比特率,提供更好的适应性。
二、音频传输技术音频传输技术是指将经编码的音频信号传送到广播接收设备或其他网络终端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音频传输技术:2.1 IP传输IP传输是指将音频编码后的数据通过互联网协议(IP)传输到接收端的技术。
这种传输技术可以通过广域网或局域网进行,提供高质量的音频传输。
IP传输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适用于多种广播应用场景。
2.2 DAB/DAB+传输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和DAB+是数字音频广播系统,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音频传输。
DAB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能同时传输多个频率信道的音频和数据。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高效编码与传输优化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高效编码与传输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传输领域也在不断进步与创新。
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和保证观众获得较好的视听体验,高效编码与传输优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高效编码和传输优化两个方面探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相关技术及其应用。
一、高效编码技术高效编码是指通过采用优化的算法和数据压缩技术,将原始视频信号转换为较小的数据流,以减少传输带宽的占用。
在广播电视传输中,高效编码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1 视频编码标准高效编码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频编码标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H.264和H.265标准。
H.264标准是广播电视领域最常用的编码标准之一,其具有良好的压缩性能和广泛的兼容性。
而H.265标准则是H.264标准的升级版,能够以更低的比特率实现更好的视频质量。
1.2 并行编码技术并行编码技术是指利用多个编码器并行处理视频信号,提高编码速度和效率的技术。
通过将视频分成多个块,将其交给不同的编码器同时处理,可以大大提升编码效率。
并行编码技术广泛应用于广播和电视领域,既可以保证视频质量,又可以提高传输效率。
二、传输优化技术传输优化技术旨在通过网络和传输策略的优化,提高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效率,以确保内容的高质量播放。
2.1 码率自适应技术码率自适应技术是指根据当前网络状况和观众设备的能力,自动调整视频码率的技术。
通过动态选择合适的编码参数和码率,可以保持视频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卡顿和画面模糊等问题。
码率自适应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实现最佳的观看体验。
2.2 前向误差纠正技术前向误差纠正技术是利用冗余数据进行纠错的技术。
通过在传输过程中增加冗余数据,可以在接收端进行纠错并恢复原始数据,以提高视频传输的可靠性。
前向误差纠正技术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能够有效减少数据丢失和传输错误,提供更稳定的播放效果。
三、高效编码与传输优化技术应用案例3.1 IPTV系统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系统是利用互联网协议传输电视节目的新兴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视频编码优化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视频编码优化在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中,视频编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视频编码的优化可以显著提升传输效率和观看体验。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视频编码优化方法,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视频传输。
一、概述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中的视频编码是将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网络传输到用户端进行播放的过程。
因此,视频编码的优化对于提升传输效率和降低带宽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视频编码标准目前,广播电视领域主要使用的视频编码标准有H.264和H.265。
H.264是一种高效的视频编码标准,已被广泛采用。
而H.265则是H.264的后续标准,相比于H.264具有更高的编码效率和更低的带宽需求。
三、视频编码参数优化在进行视频编码时,调整编码参数可以对视频质量和传输效率产生较大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视频编码参数优化方法:1. 码率控制:通过调整视频的码率来平衡视觉质量和带宽需求。
较低的码率可以降低带宽需求,但会导致视频质量下降。
2. 分辨率调整:适当调整视频的分辨率可以控制带宽需求和画面质量。
较低的分辨率会减少带宽需求,但也会降低画面的清晰度。
3. 编码质量设置:在视频编码过程中,可以设置编码质量参数来控制画面的清晰度和细节保留程度。
较高的编码质量会提高画面清晰度,但同时也会增加带宽需求。
4. 帧率设定:帧率是指视频中每秒显示的画面数,常见的帧率有24帧/秒和30帧/秒。
选择适当的帧率可以平衡视觉质量和带宽需求。
四、视频编码算法优化除了调整编码参数外,改进视频编码算法也是提升视频传输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视频编码算法优化技术:1. 运动估计与补偿:通过分析视频序列中的运动信息,对连续帧之间的差异进行预测和补偿,减少冗余数据的传输。
2. 空域和频域压缩技术:利用空间和频率上的冗余性,对视频信号进行压缩,降低传输带宽。
3. 轨迹预测与选择性编码:通过预测视频中的运动轨迹,对重要的运动轨迹进行优先编码,提高编码效率。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流程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流程在当今信息时代,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对于传递各类内容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流程,旨在为广播电视行业提供一种指导性参考。
一、设计原则1. 全面满足用户需求广播电视传输系统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设计之初,必须对用户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调研,了解用户对于传输系统的要求和期望,并将其作为设计的基础。
只有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才能确保设计出符合其期望的传输系统。
2. 可靠性与稳定性广播电视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传输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设计时应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需求,包括鲁棒性、容错性和适应性等方面。
此外,还要确保系统能够持续地工作,克服可能出现的故障,并且具备自动恢复和备份功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传输中断时间。
3.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变化快速,传输系统的设计还应考虑到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即使在初期建设时不具备全部功能,但应具备较高的可升级性和扩展性,以满足未来业务的发展需要。
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到现有技术的更新换代,以确保系统的长期发展。
4. 安全性保障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安全性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版权保护和用户隐私保护的需求。
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各种安全风险,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护,如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权限管理等。
设计人员还需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系统符合法律要求。
二、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首先,进行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需求分析。
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和调研,明确用户对于传输系统的需求和功能要求,包括传输的内容类型、传输覆盖范围以及传输带宽等。
2. 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架构的设计。
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各个模块的功能以及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性能和可维护性,确保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3. 技术选型与集成根据系统的需求和架构设计,进行技术选型。
根据业界的最新技术和标准,选择适合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并进行集成和测试,确保各个模块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工作。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信号处理与编码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信号处理与编码在广播电视传输业中,信号处理与编码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们负责将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和接收的形式,以确保高质量的电视和广播节目能够正常传输和接收。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传输业中信号处理与编码的重要性、主要技术以及应用。
一、信号处理的重要性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要经历多个环节,包括制作、采集、编码、调制、传输和接收等。
在这一过程中,信号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对原始信号进行优化,以便在传输过程中减少干扰和损失,保证节目的质量。
信号处理的关键任务之一是降噪和提升信号质量。
在信号采集过程中,会受到来自环境和设备的各种干扰,如电磁干扰、噪声等。
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对这些干扰进行消除和降低,提高信号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此外,信号处理还可以对节目进行编码和解码。
当信号需要传输时,通常需要对信号进行编码,以便在传输和接收过程中进行压缩和解压缩。
编码技术可以将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降低传输成本,并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二、广播电视信号处理技术1. 模拟信号处理技术模拟信号处理技术是广播电视传输业中最早采用的信号处理技术。
它通过对模拟信号进行滤波、放大、调整等处理,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然而,模拟信号处理存在着传输距离短、易受干扰等问题,逐渐被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所取代。
2.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是广播电视传输业中当前主流的信号处理技术之一。
它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算法对信号进行处理和优化。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传输领域。
3. 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是信号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信号进行编码和压缩,减少数据传输量,提高传输效率。
常用的数据压缩技术包括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无损压缩技术可以保证传输过程中不丢失任何信息,而有损压缩技术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数据量,但会引起一定的质量损失。
三、信号编码的应用1. 视频编码视频编码是广播电视传输中最常见的信号编码方式之一。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的音频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的音频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其中,音频编码与解码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的音频编码与解码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历程、现有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背景介绍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途径。
过去,传输系统使用的是模拟信号,但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传输系统逐渐实现了数字化。
音频编码与解码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音频编码技术发展历程1. PCM编码技术:最早的音频编码技术是脉冲编码调制(PCM),它通过对音频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将连续的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PCM编码技术简单高效,但需要较大的带宽。
2. MPEG音频编码技术:随着数字传输技术的发展,MPEG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提出了一系列音频编码标准,如MPEG-1、MPEG-2和MPEG-4。
这些编码标准根据不同的压缩算法和比特率,实现了音频信号的高效传输和存储。
3. AAC编码技术:AAC(Advanced Audio Coding)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音频编码技术,它在保证音质的同时,能够显著压缩音频文件的大小。
AAC编码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音频解码技术发展历程1. 解码技术的初期阶段:早期的音频解码技术使用专用硬件解码器进行解码,这些解码器通常只支持特定的音频格式,且成本较高。
2. 软件解码技术的出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解码技术逐渐兴起。
通过使用软件解码器,可以实现对多种音频格式的解码,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3. DSP解码技术的发展: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音频解码技术带来了新的突破。
DSP解码技术可以在低延迟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的音频解码。
四、现有音频编码与解码技术1. MPEG-2 AAC:作为一种通用的音频编码技术,MPEG-2 AAC广泛用于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广电中心编码传输系统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东莞广播电视台编码传输系统设计,分别从编码部分和传输部分两方面详细分析了系统架构和设计原理,并分析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应急处理方法。
【关键词】编码;传输;mpeg-2;sdh
我台新广电中心已投入使用,电视播出系统共配置六个频道,四个为高标清同步播出频道,两个为纯高清播出频道。
正式播出的只有两个频道,采用高标清同步播出系统,高清信号不用作播出;一个高标清同步播出频道作开发、测试之用,其余则留作以后扩展之用。
电视播出sdi信号不能直接进入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传输,而要经过压缩编码、复用,最后调制成射频信号进入有线电视网络。
编码传输处于电视节目播出到电视用户收看节目的中间环节,其运行安全对确保播出安全的作用显而易见。
因此,我们的编码传输系统设计必须安全、稳定和可靠。
1 编码部分
1.1 总体结构
根据我台频道设置和实际使用情况,编码部分配置了6台标清编码器1个高清编码器,出于造价等因素考虑标清编码器采用1备6的方案,而只有一个高清频道用于开发和测试,因此,高清编码器则采用1备1的方案。
具体架构情况如图1所示。
自办频道信号输入到末级32*32矩阵,主32*32矩阵直接输出到各频道高标清编码器,备32*32矩阵输出到16*4矩阵作为备编码
器信号源。
标清编码器备份为1备6,当某个频道标清编码器出现故障,网管通过16*4矩阵调度该信号输出到标清备份编码器,同时自动配置编码器参数,顶替故障编码器。
标清编码器正常情况下不工作,当主编码器故障时才工作,高清编码器主备同时工作。
播出信号经编码复用调制后进入有线电视传输网。
1.2 编码方式
电视播出sdi信号必须经过编码复用再进入传输网,标清信源编码标准有多种,我们采用了被广泛使用的mpeg-2标准,这是基于mpeg-2多种优点。
首先,mpeg-2标准的设计目标是高级工业标准的图像质量以及更高的传输率,mpeg-2所能提供的传输率在
3-10mibts/sec间,以及广播级的视像和cd级的音质。
由于其的出色性能表现,mpeg-2已被广泛用于为广播,有线电视网,电缆网络以及卫星直播提供广播级的数字视频。
我台标清视频信号采用mpeg-2信源编码(亮度抽样比4:2:0,有效样点720*576,5m带宽),音频信号采用mpeg-1(layer2)音频编码(音频编码只对group1 part1进行编码,采样频率为48khz,197带宽)。
高清视频信号采用h.264信源编码,音频信号采用mpeg-1(layer2)音频编码。
1.3 网管及应急
网管的作用是通过网管软件管理编码器、复用器、16*4矩阵,并以网络组图形式显示,让人一目了然。
网管自动检测,当网管检测到其中一个频道标清编码器有告警的时候,网管会自动调用备份标清编码器代替故障编码器,组图上备复用器标识为黄色,该频道由
信号源到编码器到复用器的线路变暗,备份编码器的线路显示为粗绿线条。
当网管检测到高清编码器编码后信号故障时,自动调用备份高清编码器编码后信号对其垫播,此时主备复用器都显示为黄色告警,告警提示激活垫播信号。
值班员发现网管告警应急时可以从组图上一眼看出是哪里出了故障,从而快速恢复故障。
应急之后的信号恢复:标清编码器恢复正常后,需要在组图手动将备份编码器倒换回主路编码器。
高清编码器恢复正常后,网管检测到该信号正常会自动取消垫播,采用高清主编码器信号输出,告警消失。
2 传输部分
2.1 总体设计
由于我台播出机房在新广电中心,前端机房在台旧址大楼,发射塔则在水濂山上,三者距离数十公里不等。
因此,三者之间选择正确的传输方式与安全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由于是长距离传输,传输介质就选择了光纤。
光纤传输具有频带宽、损耗低、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保真度高、工作性能可靠等诸多优点。
如图2所示,新广电中心、有线前端及发射塔三者各有两条光纤进行传输,这是一主一备的设计,主光纤采用92芯光缆,备光纤使用72芯光缆,而且两条光纤必须走不同的方向到达目的地,以防止某处不当施工把主备光纤同时挖断的情况出现。
虽然新广电中心投入使用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已经出现过被挖断光纤的事件,由于只挖断一路没有影响到传输,所以这样的设计很好的保障了传输安全。
为更好的保障安全,我们除了用光端机传输外,增加一路用mstp平台传输
作为第二备,充分做足冗余备份措施。
mstp基于sdh链路传输,如图2所示。
2.2 sdh网
sdh网采用国际统一标准的光路接口,具有很好的横向兼容性,它能与现有的pdh完全兼容,并容纳各种新的业务信号,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sdh有传输和交换的性能它的系列设备的构成能通过功能块的自由组合,实现了不同层次和各种拓扑结构的网络,十分灵活。
sdh并不专属于某种传输介质,它可用于双绞线、同轴电缆,但sdh用于传输高数据率则需用光纤我台sdh网采用mstp平台光纤传输,mstp即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sdh传输网如图3所示。
由新广电中心、有线前端及发射塔三个mstp组成。
mstp在电视播出主要用于传输复用后的ts流,由于asi信号不能直接通过sdh网传输,需要对其进行转码成ds3信号后进行传输。
2.3 传输部分应急
我台新广电中心与有线前端之间各设置一个“三选一”开关,输入的三路信号分别为asi光端机主、asi光端机备和mstp的信号,三选一输出经主光纤传输到前端机房“三选一”,前端机房“三选一”开关第二路输入信号为新广电中心mstp输出第二路直接通过备光纤传输的信号,第三路则为中一信号。
当主光纤信号故障,前端机房“三选一”会自动切换到第二路mstp信号输出。
新广电中心“三选一”开关通常设置为手动控制,光端机故障时,需手动切换到正常信号再通知前端机房切回主路输出。
复用器故障的应急操
作跟光端机故障应急操作是一样的,因为复用器故障时,输出到光端机的信号异常,只需将“三选一”手动切换到正常信号即可。
3 系统优缺点探讨
系统优点:1)网管软件将信号流程以组图形式显示,让人一目了然,可以迅速找到故障点,大大减少应急时间;2)实现自动化,网管一旦发现信号或者设备故障能够自动切换,安全性高;3)“三选一”冗余备份设置,容易操作安全性高;4)性价比高,只用了两台备份编码器,节约成本。
系统缺点:1)性价比高也决定了编码器备份不足,因为如果有两台或两台以上编码器同时故障,就不能确保多路信号正常传输,只能手动更换编码器;2)网管电脑没有热备份,当网管电脑故障同时信号也出现异常,系统就不能自动切换,不利于播出安全。
针对以上缺点,我们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6个频道中,实际播出的只有两个频道的标清信号,可以考虑将还没投入使用的两个标清频道编码器拿出来作备份编码器,可以实现编码器1比1备份,安全性更高。
网管电脑可以配置多一台用心跳线连接做热备份,这个应该可以考虑的。
【参考文献】
[1]李宇.广西电视台信源编码传输系统的设计[j].现代电视技术,2011(10):120-122.
[2]李珂,劳童丰.电视台信源编码系统的可信性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12).
[责任编辑: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