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西来宾壮族盘古文化中的自然崇拜与生殖崇拜
从神话传说中看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思想
从神话传说中看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思想作者:王彤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2期摘要:上古神话传说是先民创造用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等的一种态度。
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中,人们不仅奉现实中的女性为膜拜的对象,而且把其刻画在众多神话传说中,并且将这种女性崇拜突出体现在对女性的生殖崇拜上。
而女娲就是生殖崇拜在其中的最早表现。
关键词:神话传说;女性;生殖崇拜思想;女娲神话[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1一、前言在原始社会,人们不仅仅奉现实中的女性为膜拜的对象,还把这种崇拜膜拜转移到上古神话传说上面来,又从神话传说中反过来映照对女性的崇拜。
而有关女娲的神话就是生殖崇拜在文学中的最早表现。
上古初民最早的文化世界,就是女性的世界。
因为早期人类面临着生存的艰难和人类繁衍的压力,生产力的底下,远古的结合也就只能是性关系,所以其中的生殖崇拜便十分显著。
自然而然,以女娲为主的神话传说对于女性生殖崇拜的彰显也就更加突出。
二、女娲生殖崇拜的解读女娲是我国神话史上一位地位显赫的始母神,因为她有着抟土造人、治水补天、置禖制簧的伟大功绩,所以被列为三皇之一,因此,关于女娲及其神话的记载和研究也源远流长。
而对于女娲神话所体现的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思想的解读可从多方面印证。
1.女娲生殖崇拜的文字解读“女娲”一次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大荒西经》里面,再如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说文·女部》说“女娲,古之神圣女也,化育万物者也,从女呙声”。
这里面说女娲华育万物,体现了她无限生殖的功能,而女娲又是“神圣女”,可以体现她是天地万物之母。
而再如“蜗、涡、窝、锅……”等字,除去偏旁部首后,剩下的“呙”字多和圆形或者容器有关。
“娲”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的生殖功能,并且代表了女性孕育子孙的器官,甚至是圆形的腹部等。
再有,女娲的“娲”字和青蛙的“蛙”同音,义皆同“蛙”、“娃”,女娲即女娃。
壮族历史 壮族的“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壮族历史壮族的“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导语:神灵崇拜民间崇拜的神灵多而杂,有自然神、社会神、守护神等等,崇拜仪式也随诸神的功能而不同。
①土地公。
壮族认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主神灵崇拜民间崇拜的神灵多而杂,有自然神、社会神、守护神等等,崇拜仪式也随诸神的功能而不同。
①土地公。
壮族认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主管一方水旱虫灾及人畜瘟疫的神灵。
因此,村村设有土地庙,但无神像;唯用红纸书写“土地公之位”字样,贴于正中墙上以供祭拜。
逢年过节或遇有重大危难事件,村民必到土地庙跪拜求签。
供物随事的大小而有厚薄。
求签前忌吃狗肉。
全村则一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
每年开春作“春祈”,求土地公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秋季“还愿”,感谢土地公的厚赐。
②社公。
被认为是村寨保护神。
多于村边大树下设社坛,内供石头数块,也有供奉石雕狗像的。
每年除夕,各家备酒肉祭祀。
祭社时,全村寨长老齐集,祷告社公,并讨论当年应举应革事宜。
村中青壮及少年,集于社前,遍拜尊长,称为“拜社”。
新嫁女子,也须携同夫婿回娘家参加祭社。
新生婴儿由父母带到社前,向众人分发红蛋,主持社祭者为小儿戴上首饰,祝愿平安健康。
年满三岁的男孩,由父母带到社前跪拜,以鸡、酒祭社公,并请舅父命名;而后将鸡肉切成小块,连同一片黄糖,分送各家各户,告以孩子名字。
女孩则于社前穿耳戴环。
祭社当晚,各家将从社坛前带回的肉、粥、粽子和红蛋等,置于有孩子的媳妇门前祭祀,表示为孩子“赎魂”。
祭毕,将粥喂禽畜,认为可使其肥壮。
每遇虫灾,各村寨鸣锣聚众,杀猪、羊、鸡祭社;并用纸条染畜血,标插田间,象征社公到此,即可免灾。
生活常识分享。
广西来宾壮族盘古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及价值述论
广西来宾壮族盘古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及价值述论覃彩銮【摘要】广西来宾一带壮族民间广为流传着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繁衍人类的神话传说。
其神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反映着壮族古老的历史及原始宗教信仰 反映壮族先民的自然观、宇宙观、生命观和价值观。
壮族先民创造的以盘古神话和盘古信仰为核心的盘古文化体系 对于研究和揭示盘古文化的起源以及壮族及其先民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壮族 盘古神话 文化内涵 文化价值【作者】覃彩銮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研究员。
南宁 ! " # # $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古以来 地处广西中部的来宾市所辖的兴宾区、合山、武宣、象州、忻城等县市 一直是壮族及其先民的主要聚居地。
在当地壮族民间 至今仍广为流传着盘古开天辟地、繁衍人类的神话传说 在当地壮族民间的歌师唱本、师公或道公经文以及喃唱仪式中 也多有关于盘古兄妹开天辟地、繁衍人类的内容 在各地乡村中 还保留有许多供奉盘古的庙宇、盘古塑像、盘古地名或村名及盘古的壮语称谓等。
所有这些 形成了以盘古庙为载体、以盘古神话和信仰为核心的积淀深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盘古文化体系。
本文所探讨的是盘古繁衍人类神话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关于盘古化生神话及文化内涵拟另文探讨 。
一、来宾壮族民间盘古神话传说概述关于盘古兄妹开天辟地、繁衍人类的神话传说 是来宾市兴宾区、合山、忻城、武宣、象州等地壮族乃至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神话传说。
其流传形式有口碑叙述或山歌传唱 民间歌师有手抄的唱本和唱词 也有民间师公或道公抄录的经文喃唱。
其神话的内容大同小异。
流传于兴宾区良塘乡和象州县水晶乡一带壮族民间的神话传说《卜伯》!、《盘古兄妹》"说 古时候 有一个名叫卜伯的人 既聪明又勇敢 且本领高强 人们推选他做中界的头人。
生殖崇拜——文化的形式与意味
⽣殖崇拜——⽂化的形式与意味⽣殖崇拜——⽂化的形式与意味傅道彬⼀、宇宙间所有的⽣命都需要⽣殖。
从最低级的⽣命形式到最⾼级的⽣命形式,都具有武装到⽛齿的⽣存⼿段。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殖活动都具有⽂化的意义,某些动物在交配后就死了,⼫体成为他的⼦孙和异性的⾷物。
但这种⾼尚的牺牲精神只完成了⽣物意义上的⽣命传递,⽽没有任何⽂化的属性。
只有⼈例外。
⼈是⽣存者,⼜是存在者。
⾼尔泰说:“⽣存是保卫⾃⼰的努⼒,存在是开拓和创造⾃⼰的努⼒”(《美感与快感》,《⽂艺研究》1988.4)。
⽣存者是活着的⼈,对于存在者来说仅仅活着是不够的。
他们必须创造意义,为了创造意义,⼈创造了⽂明与⽂化。
⼈不断⽂明与⽂化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
所以有⼈⼲脆说⼈是符号的动物。
卡西尔在《⼈论》中说,由于符号系统的介⼈,“⼈不再⽣活在⼀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是⽣活在⼀个符号的宇宙之中,语⾔、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它们是织成符号之⽹的不同经线,是⼈类的经验的交织之⽹”(中译本第33页),⽣存的本能在存在⽬标引导下,穿过了种种⽂化之⽹,经过了符号形式的过滤与传递,于是⼈的⾃然⽣命便被浓重的⽂化属性覆盖了。
⼈类原始⽣命的本能在⽂化层次⾥被掩饰升华,从⽣命的快感变成了⽣命的美感,不过,从⽂化的衍⽣与发展来看,符号系统的建构是外在的派⽣的,⽣存和存在都是努⼒,存在的努⼒归根结底是为了增强⽣存的努⼒。
⽂化只是⼈的本质的⼀部分,它最终根源于⼈的原始⽣命⼒。
⽂化的出现并不是⼈类原始⽣命⼒的泯灭,⽽是原始⽣命⼒的转移分解。
因⽽⽣命在⽂化中找到了表现的形式,⽂化在⽣命⾥获得了存在的意味,最⽂明最现代的⽂化形式,隐藏最古⽼最深刻的⽣殖崇拜内容。
这种在⽂化的形式⾥表现的⽣命崇拜的意味,就是⽣殖⽂化。
⼆、西⽅精神分析学派曾激烈地抨击过⽂明对原始性本能的压抑。
弗洛伊德说,⽂化就是有条不紊地牺牲⼒⽐多,并把它强⾏转移到对社会有⽤的活动和表现上去。
广西来宾壮族盘古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及价值述论
On the culture intension and its value of Zhuang people's Panku myth in Laibing,Guangxi 作者: 覃彩銮[1]
作者机构: [1]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南宁530021
出版物刊名: 广西民族研究
页码: 67-75页
主题词: 壮族;盘古神话;文化内涵;文化价值
摘要:广西来宾一带壮族民间广为流传着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繁衍人类的神话传说.其神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壮族古老的历史及原始宗教信仰,反映壮族先民的自然观、宇宙观、生命观和价值观.壮族先民创造的以盘古神话和盘古信仰为核心的盘古文化体系,对于研究和揭示盘古文化的起源以及壮族及其先民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蛇崇拜与生殖文化初探
蛇崇拜与生殖文化初探[ 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 发布日期:2011-12-09 | 浏览(5862)人次 | 投稿 | 收藏 ]杨甫旺内容提要:本文结合文献考古和民族学调查资料,对我国古代氐羌系统各民族的蛇崇拜、彝族民俗生活中的蛇崇拜现象作了分析叙述。
认为蛇崇拜的实质是生殖,是人类生殖文化的体现。
关键词:蛇;生殖;崇拜;文化生殖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
蛇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动物,但人们对蛇崇拜及其产生的生殖观念,绝不仅限于某个地区某个民族才有的个别现象,而是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就连严肃的基督教《圣经》里,也能找到对蛇产生生殖崇拜的踪影。
本文以文献考古和民族学调查材料,对蛇崇拜和生殖文化及其相关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古代民族的蛇崇拜根据考古材料,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大汶口文化中和江南地区印纹陶上就有蛇纹[①]。
说明蛇崇拜产生的历史非常悠久。
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女娲伏羲的神话故事,如果剥去后人为其包裹的人间化面纱,他们在远古人们的心目中却是巨大的蛇。
“女娲,古神女而帝后,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②];“燧人之世……生伏羲……人首蛇身”[③]。
山东沂南县北寨汉墓出土的“三人合抱图像”砖,图像为两蛇交尾图。
画面上的三人是:中者燧人氏,左边持“规”者为女娲氏,右边举“矩”者为伏羲氏,其中女娲伏羲二人为人首蛇身,与文献记述相吻合。
引起我们极大兴趣的是,中国远古传说中的“神”、“神人”或“英雄”,大都是“人首蛇身”。
由此来看,“人首蛇身”可能是众多远古氏族的图腾和族徽。
据载,黄帝母族的图腾是蛇。
黄帝母族为娇氏,“娇”即蛇,古又通桥。
传说黄帝葬于桥山,说明黄帝奉蛇为图腾。
《史记·天官书》说:“轩辕(黄帝)黄龙体”。
《天宫书·注》说:“(黄帝)人首蛇身,尾交首上,黄龙体。
”在古代乃至现代民族中,蛇龙是可以互化的。
《易·系辞下》说:“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浅谈广西来宾壮族盘古文化中的自然崇拜与生殖崇拜
浅谈广西来宾壮族盘古文化中的自然崇拜与生殖崇拜【内容摘要】盘古作为中华各民族认同的创世始祖神,有关盘古神话的各种故事在中国大地流传了数千年。
最新调查研究表明,壮族聚居的广西来宾市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在来宾市影响颇大的盘古文化中,雷王、葫芦、磨刀石被当做崇拜对象,盘古文化蕴含着壮族先民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的思想。
【关键词】盘古文化;雷王;葫芦;磨刀石“自从盘古开天地, 三皇五帝到如今。
”盘古神话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伟大开端的一个不朽的象征。
在先秦秦汉时期汉文古籍中没有关于盘古神话的记载,三国以后在汉文古籍,即徐整的《五运历年纪》中始有盘古神话,之后在南朝任昉的《述异记》、明代周游《开辟衍通俗志传》和明代董斯张《广博物志》等著作中也有记载。
根据相关记载,学术界普遍认为:盘古神话应是源于华南珠江流域, 秦汉以后才渐渐北传的。
在2003年12月12日的《光明日报》上,刊载了《广西考古有重大发现》的报道。
报道中说:“在位于广西中部、珠江流域的来宾,壮族是原始的居民,这里的壮族民间还流传着‘盘古兄妹’繁衍人类的神话。
……专家在考察中发现,这里仍保存着丰富的盘古民族文化,包括三座古庙、五个以盘古命名的村庄、大量盘古山歌和戏剧等,其中盘古庙供奉盘古神像,每年都要举行祭祀和诵经活动。
”①可见盘古文化在当地影响之广泛。
盘古文化, 是指以盘古神话、盘古信仰为核心所产生的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麽教和师公唱本、庙宇、祭祀活动及地名等文化现象构成的原生态的文化体系。
②自古以来, 地处广西中部的来宾市一直是壮族及其先民的主要聚居地,形成了以盘古庙为载体、以盘古神话和信仰为核心的积淀深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盘古文化体系。
因此,来宾市被认为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广西壮学学会专家组在2003年的文化考察中记录了来宾兴宾区良塘乡甘东村何师武老人叙述的当地流传的盘古兄妹的故事, 梗概是:古时候有一个叫做卜伯的人, 聪明又勇敢, 本领非常高强, 人们一致推选他做中界的头人。
人类历史上为啥会出现生殖崇拜现象?
人类历史上为啥会出现生殖崇拜现象?对于民族学而言,生殖崇拜是民族文化特殊性的表达,对生殖崇拜的研究旨在加强对民族特性的认识;对于人类学而言,生殖崇拜是人类文化的普遍性表达,对生殖崇拜的研究旨在加强对民族共性的认识;对于宗教学而言,生殖崇拜是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认识,对生殖崇拜的研究旨在探索与宗教起源相关的精神问题;对于历史学而言,生殖崇拜是人类文化发展历程的证明,对生殖崇拜的研究旨在加强对民族文化历时性的认识。
而在教育人类学的视野中,生殖崇拜不可能只是某种文化表达的工具,应该具有实际的文化功能,即承载着对本民族成员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功能,突出的有两点:一是性教育,二是社会化教育。
以下分别述之。
一、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殖崇拜自古以来,西南地区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地,这里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苗族、傈僳族、哈尼族、拉祜族、基诺族、景颇族、独龙族、羌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傣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水族、瑶族等,人口众多。
这些民族大多有生殖崇拜习俗,其中尤以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苗族、羌族、傣族最为典型。
这一地区古称西南夷,历史上一直有生殖崇拜遗迹。
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男根(祖)模型出土。
20世纪70年代,广西邕宁县坛楼遗址发现1件石祖,该器物系用砂岩凿磨而成,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
20世纪80年代,云南施甸县团和镇仁和窝发掘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6件史前陶祖,此后又采集到2件,共计8件陶祖。
基本形态是圆头、锥形、大平底,为夹砂红陶。
进入青铜时代以后,这一地区的同类器物增多。
20世纪90年代末,云南考古工作者在昆明市官渡区清理了近500座属于滇文化的墓葬,出土一批漆器,这些漆器的手柄部分多做成祖形。
尤其是出土了1件铜祖,为一铜铲之柄部,形象逼真,还铸有阴囊。
云南晋宁石寨山所出铜饰上,则有男女野合的形象。
另外,在西南地区现存的岩画中,也多有生殖崇拜的内容。
如西藏阿里地区齐吾普岩画中有许多夸张的男女生殖器官图像,其中有一对舞蹈男女,男子双腿间有生殖器垂露。
云南少数民族残留的生殖器崇拜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残留的⽣殖器崇拜⽂化2019-08-02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六个民族的⼤家庭,⽽在云南就拥有⼆⼗五个,包括:彝族、⽩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族、蒙古族、布依族、独龙族、满族等25个少数民族。
任何⼀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曾有过宗教信仰。
由于地处⾼原、⼭区、边境的地理位置和⾃然环境的因素,形成了各⾃独特的⽣活习惯、思维⽅式、民俗民风,也同样产⽣了⾃⼰的原始宗教信仰,并且对⽂化的其它层⾯产⽣了极⼤的影响。
其中,各民族婚育习俗所蕴涵的⽣殖器崇拜⽂化却惊⼈的⼀致,表现出各民族先民对⼦孙繁衍和“种”的延续的深切渴望。
可以想象在原始社会和后进民族中,由于医疗条件差、⽣活环境恶劣,⼈⼝⽣产呈现为⾼出⽣率、⾼死亡率、极低增长率的模式。
⽽⼈⼝⼜与劳动⼒密切联系,迫切的希望⼈⼝增加与⾼死亡率的⽭盾冲突,使原始先民对于⽣命的诞⽣和繁衍怀有⼗分神秘的感觉。
⽽作为繁衍后代最直接的⽣殖器官,则成为先民最重视的“神器”,在⽣命延续最要的结婚、⽣育两个环节中加以顶礼膜拜,希望是⾃⼰的⽒族繁衍下去,兴旺发达。
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中,由于⽗系⽒族与母系⽒族残留的影响不同,有的民族保留着对⼥性⽣殖器的崇拜,有的民族保留着对男性⽣殖器的崇拜,甚⾄同⼀民族相距不远的不同村落,崇拜的对象也不相同。
例如同为布朗族,西双版纳⾃治州勐海县布朗⼭乡勐昂村委会的新曼峨⾃然村就是保留对⼥阴的崇拜,⽽与之相距10公⾥环境更为闭塞的⽼南东⾃然村则是保留对男性⽣殖器的崇拜。
⽆论哪⼀种,对⼦孙后代的渴望都是共同的。
1 对⼥性⽣殖器的崇拜云南少数民族的先民由于不懂得⼈类⽣殖的原因,见到从妇⼥腹中能⽣出⼀个新的⽣命,总认为其中有⼀种神奇的⼒量。
他们认为⼥性⽣殖器的是⽣命的来源,对种族的繁衍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所以对各种具有⼥性⽣殖器特征的⽵根、⼭洞、岩洞等⾃然物都予以崇拜。
《中国文化史》冯天瑜(重点难点问题复习思考题)
《中国文化史》冯天瑜(重点难点问题复习思考题)1.原始宗教的内容有哪些?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
宗教最初萌动于原始人的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
图腾崇拜。
对具体自然物的崇拜,后来抽象为图腾崇拜,即相信每个氏族起源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并将其视作族徽。
生殖崇拜。
两性关系的原始本能和对生殖繁衍的渴望,又造成原始时期生殖崇拜盛行。
祖先崇拜。
原始人相信万物有灵,由此产生灵魂与鬼神观念。
鬼神崇拜兴起,源于对血亲先辈的敬仰,并在鬼神崇拜的基础上又产生祖先崇拜。
2.代表性的新石器考古文化有哪些?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其中仰韶文化的一个重要遗址在西安东郊的半坡村,由于遗物常有彩陶,所以也被称为“彩陶文化”。
河姆渡文化:1973年首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东北,距今六七千年,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陶器为黑陶;大汶口文化: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和泰安大汶口一带,距今约6000年,分布于鲁西南和苏北的黄河下游地区,陶器为灰陶为主,红陶次之;屈家岭文化:1954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分布于江汉平原,以小型彩陶为主;龙山文化:新石器晚期距今约4000多年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陶器以灰陶为主,黑陶次之。
3.如何认识传疑与信史之间的关系?•向来的史学研究都以中国史前史为“传疑时代”,认为“自古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固不足信;然而历史传说中自有“历史真实”存在。
•一方面,虽然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多有附会演义,但它毕竟以远古时代的历史线索作为素材核心,具有部分的“历史影象”。
若剔除其中因后人的加入而衍生讹误、互相矛盾的内容,再与今天部分原始民族的人类学资料对照参证,便可以参见上古传疑时代的部分遗貌。
再将历史考核(文献考索和考古测定)与自然观测(天象观测和历象推算、气象及地质考察)相结合,必将使中国古史系统中的年代断定趋于精确。
古代前期宗教中的生殖崇拜
古代前期宗教中的生殖崇拜生殖崇拜即性器官的崇拜。
这是自然宗教观念支配下的自然宗教一种形式,属于自然崇拜。
生殖崇拜包括对动植物繁殖的崇拜,但主要是对人体生产的崇拜。
人都是从女人肚子里呱呱落地的,但女人必须和男人发生性交,而异性之性交引起双方神秘的快感。
与此同时,人丁兴旺是一个氏族或原始部落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他们渴望新生命的诞生使自己所在的群体繁荣,但这又决定于性关系后的生殖。
摆在原始人面前的问题是:两性之间为什么会发生爱意,性关系后为什么有舒畅感,为什么不发生性关系不会有生命体出现?他们无法解释这些现象,而这些现象对他们又至关重要,于是产生了对性器官的崇拜,在神界设置母神、爱神、生育神,在宗教行为中隐含性器官的作用和性交后使人生息繁衍。
新生命是在妇女体内生育出来的,这是个事实,而复杂的历史原因又使第一个社会组织形态为母系氏族公社,所以远古人类遗址的洞穴绘画和雕刻中多是妇女形象,阴部、乳房和小腹部特别突出,经研究应是生殖之神。
后来出现了父系氏族公社,不仅在绘画和雕刻中有男性生殖器,而且还有两性交媾的场面。
据考证和研究,这种生殖崇拜在原始社会里相当普遍。
印度公元前3 世纪有一尊陶制母神像,母神头顶上的莲蓬象征子宫性器官,左右两鬓各有一蛙形饰物,蛙是生殖的象征。
印度吠陀时代的经典《梨俱吠陀本集》、《奥义书》、《罗摩衍那》等著作,都以蛙象征女性生殖器,以花卉植物象征女阴生殖能力,赞美人的生殖能力。
古希腊的女神赫拉是位孕妇保护神,对她的祭品有象征女阴的石榴,象征男生殖器的布谷鸟、孔雀和乌鸦。
古罗马的女神维纳斯,职司为爱神,别名穆尔忒亚,意为“山桃”,是罗马初民女性生殖器的象征。
在埃及、叙利亚、印度,先民们制作的石柱、石坊,有的取男根形状,有的取女阴形状。
古埃及人的酒神祭典过程中,在一种象征男性生殖器的长达一肘的东西,此长物象征男性生殖器,上面系一根绳子,让女人们提着,经常举起,象征男根性交过程。
在史前文化中,非洲有阴茎形巨石、墓碑,亚洲有男根形石柱、女阴形石坊、男女两性交媾的绘画,欧洲有男根的神箭、男女两性相亲的雕刻,南北美洲和澳洲同欧亚非诸大洲一样留有男根、女阴的象征物遗迹。
【精品】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
【精品】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歌曲及服饰文化内容摘要: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有众多少数民族,具有多元化的文化优势。
多元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保持活力的良好催化剂,文化的多元,有利于民众活跃思想,提高创新能力,活跃文化生活。
民歌文化是民歌在民俗、历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充分体现民歌魅力又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研究和经济开发价值的一种文化,它来源于生活,人们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编成歌曲,吟唱出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广西少数民族的服饰也是一种文化,它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其中装饰物在服饰文化中显出夺目耀眼的光辉,它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是少数民族人民身上美丽的风景,同时又蕴含了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意识和历史积淀。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体会其中的文化精髓,将其发扬光大,让其永存。
本文将以广西壮族、苗族、瑶族和侗族的民歌及服饰来浅析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并就如何保护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提出初浅的见解。
关键词: 民歌服饰少数民族文化一、民歌民歌文化是民歌在民俗、历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充分体现民歌魅力又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研究和经济开发价值的一种文化。
民歌是口头文学,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
一首首民歌就像一颗颗珍珠,用文化情感将它们串成了一串光彩夺目的“项链”。
民歌作为歌唱生活、歌唱劳动、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有艺术形式,在广西经久不衰,每逢节日及重大节庆活动,人们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传情达意。
广西是个爱歌、善歌民族聚集的地区,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在这里,人们表现出崇智、重情、向往自由,轻钱财、重人品、鄙权势的价值观。
这些特质常常明显地反映在民歌之中。
在广西各族的民歌中,主要的是山歌,此外,劳动号子、水歌、渔歌、谣歌、儿歌、酒歌、风俗歌等也非常丰富。
同时,广西少数民族众多,而且都有着自己丰厚独特的民歌和自己传统的唱歌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做娘”、侗族的“会期”、苗族的“赶坡”和“坐妹”、仫佬族的“走坡”、京族的“哈节”等。
盘古文化探源
盘古文化探源世界是如何创造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几乎是一个世界性的疑问。
也是众多的科学家、学者从不同领域探讨研究的问题。
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这就是寻根的欲望。
文化越是发展,社会越是进步,人类的寻根意识就越是强烈,越是自觉。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文化的“根”,这条“根”不仅见之于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远远延伸到文字发明以前的时代。
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除了考古发掘出来的一些器物外,主要依赖于口耳相传下来的神话资料。
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源头,也深深地扎在自己的神话传说之中,为了了解自己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人们不得不经常清点这些祖先所遗留下来的神话遗产,并根据各个时代科学发展的水平,对它们作出自己的阐释和弘扬。
神话是我们祖先的创造物,又是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的历史见证。
我们不仅要研究和欣赏这些古代神话,而且要从中窥见远古社会的图景,追溯我们祖先的足迹,从中国古代的神话,看神话中的古代中国,挖掘神话文化旅游资源,探讨盘古文化滋生的土壤。
2000多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他的不朽的诗篇《天问》中,劈头就提出这样的问题:那远古开端时候的情形,是谁把它传述下来的呢?首先碰到仍是“神话”。
所谓“神话世界”,是原始人以其不发达的心智(乃至语言),通过不自觉的幻想所创造出来的一个既反映当时现实突然而又完全非现实的世界,神话是一个民族童年生活的写照,要追寻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必须了解它的神话。
盘古神话包括“创世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万物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
民间神话包括“造物主”、“宇宙起源和宇宙论”、“半人半神和文化英雄”、“地球的地形特点”等。
古老的神话没有框框,不受任何限制,古朴自然:盘古一只手就可以举起苍天;共工一头可以碰到一座大山。
现代人不说你神经病,也笑话你。
原始的初民在将自然力量人格化以后,产生了最初的神,将人类早期与大自然搏战的历史和观点附着在这些神身上,产生了美丽动人的神话。
神来自天空的思想,表现在世界各民族的宗教仪式上。
生殖崇拜文化略论
生殖崇拜文化略论生殖崇拜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它源于人类对生殖的渴望和崇拜。
在许多文化和历史时期中,人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对生殖的崇拜和敬意。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生殖崇拜文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例如,在汉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男性生殖器具有神圣的力量,可以带来丰收、繁衍后代等好处。
因此,当时的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生殖能力,如佩戴生殖器官形状的首饰、使用象征男性的名字等等。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与生殖有关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等。
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殖崇拜文化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例如,在印度教和佛教中,生殖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力量之一,因此有许多宗教仪式和信仰都与生殖有关;在非洲的一些部落中,人们也会将生殖器作为图腾或神灵的形象来进行崇拜和供奉。
总的来说,生殖崇拜文化是人类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自身力量的肯定的一种体现。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文化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占据主导地位,但它仍然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被保留下来并传承至今。
近代中国时期(1840年-1949年),随着国门的逐渐打开和对外交流的增多,海洋文化的影响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各个领域。
在这个时期,海洋文化崇拜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文化崇拜的内涵、主要特点、研究现状和展望未来五个方面,对近代中国海洋文化崇拜进行深入探讨。
一、背景介绍近代中国时期,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使得中国被迫开放港口,开始对外交流。
这一时期,西方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大量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个背景下,海洋文化崇拜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出现,人们对于海洋的探索、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文化崇拜的内涵海洋文化崇拜是人们对海洋文化偶像的信仰和敬仰,它涵盖了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方面。
在文学方面,海洋文化作品所表现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冒险精神,如《海狼》、《老人与海》等,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
生殖崇拜
思考:生活中哪些事件或物品与图腾文化有关?
旗 帜 服装
纹身
舞狮
五彩线
玉坠
何为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 流行的一种风习。它是原始先民 追求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 一种表示。所谓生殖崇拜,就是 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 向往。主要部位包括:生殖器、 乳房、臀部。
发现于奥地利华林多夫的原始石雕女象。夸张肥硕丰满的女性 体态表现了原始人类对自身后代蕃衍的祈望。
“祖”是对男根崇拜
和女阴相仿,与男根崇拜有关的古迹也很多。有的是赤裸裸的一个大石男根, 人们向它膜拜,围着它唱歌跳舞
男性生殖器崇拜 更多地则以石柱、华表、塔 等形状表现出来, 还有玉王、玉琮、如意等, 都是从男根演变来的。
石 柱
塔
如意
玉琮
大自然的造化—福建冠豸山的命根
大自然的造化—丹霞山阳元山
土耳其巨形男根阵
陶祖—古埃及
生殖器崇拜的陶器
伏 羲 女 娲 交 尾 图
第四篇章:生殖崇拜
原始初民们总要让妇女去田野分娩,他们认为这会使土地肥沃并获得丰 收;如果妇女因难产而死,会被当做英雄那样隆重埋葬。
传说中的生育之神,历史上崇拜生育及讴歌生育的文物、古迹不可胜数,
说明了古人对生育的重视。古人常以蛙、蟾作为生殖崇拜的象征物,这是 由于蛙、蟾腹大而产子多的缘故。
第二篇章:女阴崇拜
性器官、怀孕、分娩本来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原始 人把它看得十分神秘。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物,最初主要是子 宫或肚腹,还有阴部。初民先以陶环、石环等为女阴的象征 物,其后则以鱼的形象作为女阴象征,这是因为鱼形特别是 双鱼与女阴十分相似,其二则是鱼的繁殖力很强,当然这也 和原始初民都经历过漫长的渔猎时期有密切关系。“也”字 和用来象形男性生殖器的“且”字相对应,是用来象形女性 生殖器的。
简论壮族五大文化遗产_过伟
[收稿日期]2007-12-03广西壮族五大文化遗产是:(一)壮族人文始祖洛甲及布洛陀。
(二)洪水育人神话盘古兄妹。
(三)左江花山崖壁画。
(四)歌仙刘三姐。
(五)全国篇幅最长的民间抒情长诗《嘹歌》,及壮族原生态民歌。
文化遗产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抢救文化遗产与建设先进文化密切相关,与建设首府先进文化密切相关。
一、南方稻作民族壮族人文始祖洛甲及布洛陀壮族女性人文始祖是谁?是洛甲。
什么是人文始祖?人文始祖是民族的始祖和文化创造神。
洛甲具有典型的稻作民族人文始祖的神格。
有什么根据?(一)洛甲的神绩1.造人。
口传神话叙讲:洛甲撒尿淋湿土地,捏湿泥造人。
始初,这些人尚不分性别,她采野果撒向人群。
抢得杨桃果者成了女人,抢得辣椒果者成了男子。
男女相配,繁衍人类。
另一口传神话:洛甲在花山育花。
赐红花给人家生女孩,送白花给人家生男孩。
将一株红花和一株白花移栽一起,人间一女一男便配成夫妻。
人逝世,魂归花山,还原为花。
壮人尊她为花婆、花王圣母,亲切地称她为OntheFiveMajorCulturalHeritageofZhuangNationalityGUOWeiAbstract:Inbuildingtheadvancedculture,thecapitalcityof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aresupposedtore-gardZhuang’sculturalheritageasthenationalfoundation.TheancestorofZhuangisthesouthernricenationality.ExploringZhuang’sculturalheritageshouldbeginwithZhuangasthericenationality.ThefirstofthefivemajorZhuang’sculturalher-itageisthehumaneprimogenitorsofthesouthernricenationalityMiluojiaandBuluotuo.WhatfollowinturnarePanGubrotherandsisterinthemythoffloodbearingmankind,HuashancliffpaintingsbytheZuojiangriver,thedaughterinthesongfestivalandsingingfairyLiuSanjie,thelongestnationalfolklyric“LiaoSongs”,andZhuang’soriginalecologicalfolksongs.Culturalheritageisanationalfoundationofbuildingtheadvancedculture;rescuingtheculturalheritageiscloselyre-latedtobuildingtheadvancedcultureinthecapitalcity.keywords:thesouthernricenationality;themythoffloodbearingmankind;cliffpainting;daughterinthesongfesti-val;longfolklyric;culturalheritage二○○七年第六期115··这是始母神之神格最充分的体现。
读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读后感
读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读后感盘古开天辟地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神话传说,它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这部作品通过对盘古开天辟地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独特魅力,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发生在远古时代,当时天地混沌一团,万物皆在其中。
盘古挺身而出,用斧头劈开混沌,创造了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植物动物,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条件。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让人们感受到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在阅读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重要故事,它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展现了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阅读盘古开天辟地,我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还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神秘。
在这个故事中,盘古用斧头劈开混沌,创造了天地山川河流,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条件。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神秘,也让我更加珍惜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在阅读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中,我还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在这个故事中,盘古用斧头劈开混沌,创造了天地山川河流,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条件。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盘古开天辟地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神话传说,它通过对盘古开天辟地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独特魅力,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阅读盘古开天辟地,我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同时,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神秘,也让我更加珍惜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盘古开天辟地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它让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很多启发,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广西壮侗苗瑶四大民族的风俗习惯》
《⼴西壮侗苗瑶四⼤民族的风俗习惯》壮族壮族主要分布在⼴西、云南、⼴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以⼴西最多,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最多的⼀个民族。
壮族⼈民在历史上就善于利⽤丰富的⽔利资源种植⽔稻,妇⼥则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们所称道。
饮⾷:壮族喜爱猎⾷烹调野味、昆⾍,对三七的⾷疗颇有研究,利⽤三七花、叶、根、须做菜很有特⾊。
主要特⾊菜有:辣⾎旺、⽕把⾁、壮家烧鸭、脆熘蜂⼉、五⾹⾖⾍、油炸沙⾍、⼦姜野兔⾁、⽩炒三七花⽥鸡等。
⾃家还酿制⽶酒、红薯酒和⽊薯酒。
有的在⽶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
⽂化艺术:壮族以唱⼭歌闻名,其讲究押韵、富有感染⼒。
壮族善舞,具有悠久历史的“铜⿎舞”,节奏鲜明,舞步雄健。
每年定期举⾏的唱⼭歌会,称为歌圩。
歌圩期间还举⾏男⼥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吃五⾊糯⽶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丰登。
⼴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
铸造和使⽤铜⿎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
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艺品。
节庆:壮族的传统节⽇主要有“陇端”(壮语,赶⽥坝之意),相传这个节⽇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每年到娅拜遇难之⽇,壮族⼈民就杀⽜宰猪去祭奠她。
这样年年祭奠,从未中断,久⽽久之,便形成了⼀个节⽇——娅拜节。
壮族的其他节⽇与汉族相同。
禁忌:壮族⼈忌讳农历正⽉初⼀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忌⾷⽜⾁和狗⾁;登上壮族⼈家的⽵楼,⼀般都要脱鞋,忌讳戴着⽃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进⼊⾃⼰家中,⽕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
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参加,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枝条或插⼀把⼑,以⽰禁忌。
壮族是稻作民族,⼗分爱护青蛙,有些地⽅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
宗教信仰:古代壮族没有形成统⼀的宗教,其先民由⾃然崇拜发展到祖先崇拜和多神信仰。
壮族普遍崇拜祖先,每户正堂屋的神壁上都供奉“天地国亲师之位”和祖先神位,各家都有神龛,敬奉祖先。
《中国文化史》答案 ( 冯天瑜 )
重点难点问题
1.“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自然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 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从历史的角度看,文明是人类社会的特殊发展阶段,是进入阶级社会才产生的,阶级消灭也就无所谓文明不文明。 而文化则早于文明,自人类PD-1104产生就有。 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 从性质特征上看,文明不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属性,只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 之后才有的特殊关现象,而文化则是人类的根本属性,与人类共生共荣;文化是以人类活动的表现形式而存在,而文 明以社会进步的价值形式而存在。 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因素。文明 则和某种价值观相联系。 联系: 文化和文明是人类社会进化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文化是动态的永无止境的不间断的渐进式发展过程,文明则是静 态的、相对稳定的跃进式发展过程。渐进文化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跃进继而出现新的文明,在新的文明基础 上经过文化的进步还会创造更高级的文明。 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和表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都在随文化的发展而提高。 文化决定文明的前进,文明促进文化的发展。文明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进步的杠杆,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 促进作用。
1
中国文化是世界几大原生文化之一。“三大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六大文化区”,中国在独立起源的时间、 文明发达的程度、对周边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世界上其他古代原生文化因各种原由大都相继天折,而中国文化则是罕见的古今延绵的文化类型。 由于地域、种族、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在东亚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它包括朝鲜半 岛、日本列岛、越南以及东南亚、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16 世纪之前, 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的物质文明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和近代化提供了某些诱发因子 在思想意识层面,中国的伦理观、哲学观、政治理想,尤其是实用理性对欧洲的启蒙主义运动产生过影响。 中国从汉代开始就建立的文官考选之制,隋唐以降演变成完备的科学制度,其“学而优则仕”的公平性、开放性和 流动性,经东来的传教士们推介给欧洲,法国革命以后的欧洲和 19 世纪的美洲的考试制度和文官制度,便参考了中 国的科举制度等文物典章。 在当代,随着后工业文明的日渐展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中国文化中的一些精神资源, 如人文理想、协和精神等等,经过现代诠释可以为克服“现代病”提供某种有益启示。
中国传统蛋俗
中国传统蛋俗蛋俗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以蛋为主题的风俗习惯。
它是我国传统民俗的一种,历史悠久,分布的地域广泛,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对之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蛋俗的起源关于蛋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和“卵生人”的观念。
据《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没有开辟以前,宇宙还只是一个混沌一体的大鸡蛋,大神盘古便在其中。
一万八千年以后,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史记》等史籍也有商族始祖简狄吞卵生契的神话。
商族以玄鸟为图腾,所以奉鸟卵为生殖偶像,简狄神话便是这种生殖崇拜的产物。
中国古代“卵生人”的神话传说一直绵延未绝。
《山海经・大荒南经》曰:“有卵民之国,其民皆卵生。
”又,《山海经・海外南经》载:“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
”羽民、卵民都是卵生。
可见,原始初民对“卵生人”深信不疑。
直到现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广为流传的洪水神话,还保留着“卵生人”的观念。
神话说,洪水过后,天下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
为了繁衍后代,兄妹二人结为夫妻,女娲怀胎生下一个肉团,后来肉团破裂成为各民族的祖先。
这个肉团实为肉卵,与蛋卵功能相同。
由于先民们把天地的开辟、人类的诞生、万物的起源都归结于“卵”的造化,于是,人们对于“卵”的崇拜也就随之产生了。
加上鸡是最先被人类驯化的禽类,鸡蛋又是人们所拥有的最多的“卵”,因此鸡蛋被当作具有生命力的吉祥物来崇拜,也就理所当然了。
受“卵生人”观念的影响,蛋便成了繁殖生命的象征。
蛋俗渐成浩大之势,由单纯的生殖崇拜演变为将鸡蛋神化,赋予其非凡的本领,形成了一系列的婚育、占卜、避邪等民俗事象。
随着时代变迁,这些民俗事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蛋俗的社会功能1、蛋俗的生殖功能中国民间的求子习俗最能体现蛋的生殖功能。
每年的三月初三为上巳节,民间要举行临水祓禊浮卵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广西来宾壮族盘古文化中的自然崇拜与生殖崇拜【内容摘要】盘古作为中华各民族认同的创世始祖神,有关盘古神话的各种故事在中国大地流传了数千年。
最新调查研究表明,壮族聚居的广西来宾市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在来宾市影响颇大的盘古文化中,雷王、葫芦、磨刀石被当做崇拜对象,盘古文化蕴含着壮族先民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的思想。
【关键词】盘古文化;雷王;葫芦;磨刀石“自从盘古开天地, 三皇五帝到如今。
”盘古神话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伟大开端的一个不朽的象征。
在先秦秦汉时期汉文古籍中没有关于盘古神话的记载,三国以后在汉文古籍,即徐整的《五运历年纪》中始有盘古神话,之后在南朝任昉的《述异记》、明代周游《开辟衍通俗志传》和明代董斯张《广博物志》等著作中也有记载。
根据相关记载,学术界普遍认为:盘古神话应是源于华南珠江流域, 秦汉以后才渐渐北传的。
在2003年12月12日的《光明日报》上,刊载了《广西考古有重大发现》的报道。
报道中说:“在位于广西中部、珠江流域的来宾,壮族是原始的居民,这里的壮族民间还流传着‘盘古兄妹’繁衍人类的神话。
……专家在考察中发现,这里仍保存着丰富的盘古民族文化,包括三座古庙、五个以盘古命名的村庄、大量盘古山歌和戏剧等,其中盘古庙供奉盘古神像,每年都要举行祭祀和诵经活动。
”①可见盘古文化在当地影响之广泛。
盘古文化, 是指以盘古神话、盘古信仰为核心所产生的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麽教和师公唱本、庙宇、祭祀活动及地名等文化现象构成的原生态的文化体系。
②自古以来, 地处广西中部的来宾市一直是壮族及其先民的主要聚居地,形成了以盘古庙为载体、以盘古神话和信仰为核心的积淀深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盘古文化体系。
因此,来宾市被认为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广西壮学学会专家组在2003年的文化考察中记录了来宾兴宾区良塘乡甘东村何师武老人叙述的当地流传的盘古兄妹的故事, 梗概是:古时候有一个叫做卜伯的人, 聪明又勇敢, 本领非常高强, 人们一致推选他做中界的头人。
有一年,天大旱, 河水断流, 花草树木枯萎, 人畜渴死不少。
人们设坛祈天下雨, 但管水的雷王怪人间不供他,把天上的水封闭起来, 蓄意要渴死中界的生灵。
卜伯祈天不灵, 就上天去找雷王算帐, 把雷王抓起来,限它三天内一定降雨, 否则要杀死它。
雷王敌不过卜伯, 只得假意答应, 等到卜伯走后, 雷王又不依期下雨, 反而起了坏心, 准备劈死卜伯。
卜伯预先知道, 就把湿滑滑的水苔, 厚厚地铺满屋顶, 同时还设计捉雷王。
雷王可真的来了, 他一踏上屋顶便被水苔滑倒, 骨碌碌地滚到晒棚上, 然后乖乖地让卜伯用鸡罩罩住, 关在木笼里。
卜伯关好雷王后, 便出去买缸买盐, 准备把雷王杀掉腌起来, 并请远近一带的人都来吃雷王肉。
他出去时又吩咐盘古兄妹, 要好好看管, 不要给雷王喝水或把斧头借给他。
雷王很奸滑, 趁卜伯不在家, 便诱惑两个孩子给他喝一碗水。
雷王得喝了水, 力气渐渐恢复, 就冲破木笼逃走。
雷王逃走时, 拔下一颗牙齿, 送给兄妹作报偿, 叫他们快拿去种, 会马上种出一个大葫芦来, 并告诉兄妹俩即刻就要下起大雨, 洪水就要淹没大地, 你们兄妹要躲进葫芦里才可以避难。
雷王一到天上就打开天池里的水, 立刻把中界大地淹没, 人们坐上竹排纷纷向高处逃难。
雷王的兄弟龙王差锯鱼来锯断了所有的竹排, 这样人们便都有掉进水里淹死了。
卜伯坐在木碓上, 和雷王、龙王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战斗,雷王被卜伯砍断了一只脚, 但因众寡悬殊, 卜伯终于被龙王的锯鱼锯断了木碓。
卜伯被淹死在水里, 只剩下盘古兄妹坐在葫芦里, 因为葫芦的底是圆的, 锯鱼来锯时就团团转动, 不能锯破。
后来洪水退了,世间只留下盘古兄妹两人, 眼看着人类就要灭绝了, 仙人就来劝他们俩结婚, 重新创造世界。
他们结婚后生下一怪胎, 没有鼻子和眼睛, 像一块四四方方的磨刀石, 他们认为不吉祥, 就把怪胎砍碎块, 拿去野外四处抛撒。
过了几天肉块变成千千万万的人, 从此人类才又繁衍起来。
③来宾市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盘古神话,大同小异,在此不一一列举。
有关盘古神话传说在已经出版的来宾县、武宣县、象州县的《民间文学作品精选》中均有录载。
在来宾壮族的盘古文化中,最有文化内涵的当属壮族及其先民的崇拜思想,远古时代, 由于社会生产力和认识水平的低下, 先民们对于各种自然现象尚无法正确认识, 他们认为自然万物皆有其灵魂(即万物有灵观念) , 皆能作用于人。
于是, 对于那些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关系或重要作用的物象加以神秘化, 奉之为图腾或崇拜对象而虔诚加以崇拜之, 并以特定的崇拜或祭祀仪式, 祈求庇护和赐福消灾。
因此, 在人类的童年时代, 曾出现过一个图腾时代。
壮族历史上也同样经历过这样一个图腾时代,盘古神话大致诞生于这个时代。
在来宾市壮族民间流传的盘古神话中, 就寓含着先民们对于雷王、磨刀石和葫芦的崇拜。
这些崇拜思想可以归纳为两点:自然崇拜与生殖崇拜。
一、自然崇拜来宾壮族盘古神话中涉及的灾难——旱灾、水灾,均与降水有关。
这是因为壮族是一个古老的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农耕民族。
充足的水分,是稻作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古代,水稻的生长更多的是依靠天然雨水。
如果有充足的雨水和风调雨顺之年, 就会有较好的收成; 反之, 若是久旱不雨或多雨成涝, 就会影响稻谷的收获。
由于人们对于天降雨水、或旱或涝的原因无法正确认识, 尤其是天降大雨时, 往往伴随着电闪雷呜, 风雨交加, 地动山摇, 令人胆颤心惊。
于是, 人们就凭着想象, 认为天上的雨水是由雷王掌管。
因此,与其说盘古神话中的一切灾难皆因降水而起,不如说是因雷王而起。
这一神话传说体现了壮族民间自然崇拜中的雷王崇拜心理。
二、生殖崇拜盘古神话属于洪水再生神话,兄妹婚配是洪水再造神话中的重要一环,是对洪水神话点题的、标志性的情节,在这个请结合总,“生殖”是关键词。
来宾市壮族盘古文化也不外乎此。
“盘古”源自壮语“盘勾”,是“咽盘”(磨刀石)和“勒勾”(葫芦)的简称译音,原意为“磨刀石与葫芦”。
④在先民们的观念里, 磨刀石是砥砺和制作各种生产工具的必备之器, 是一切生产工具产生之母,更重要的是它挺拔尖锐,是对男根的隐喻; 而葫芦旺盛的生命力、繁殖力及孕妇般的形象, 是丰产的象征。
因此, “盘古”这个名字体现了壮族及其先民的生殖崇拜。
(一)葫芦——孕妇的躯体重视生育、祈求人丁的繁衍一直是古代先民的强烈追求。
尤其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里,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 生活条件艰苦, 人的繁殖力和存活率都很低, 而且寿命短, 人丁的生育与繁衍关系到氏族或部落是否后继有人, 氏族或部落能否兴旺发展, 也关系到氏族力量的强或弱。
因而, 先民们对人丁的生殖繁衍有着强烈的渴望与关注。
他们通过对自然界里具有旺盛生殖力的植物、动物及其象征性物体的崇拜, 或奉之为图腾(如青蛙) , 或奉之为崇拜对象(如葫芦、花、树、磨石、岩洞等) ,通过特定的崇拜祭祀仪式, 祈求获得象它们一样的生命力和繁殖力, 达到生育繁衍、人丁兴旺的目的。
壮族聚居的来宾一带气候温热, 雨量丰沛, 土地湿润, 非常适合葫芦的生产种植。
自古以来, 当地壮族群众流行在园地里种植葫芦, 其嫩瓜可做菜肴, 老瓜晒干后可用来装粥、酒壶, 将其对剖为二, 可用作水瓢。
由于葫芦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 其形体又似一丰腴的孕妇或母体孕育胎儿的子宫形状, 瓜籽又酷似人的牙齿。
在类比思维和万物有灵观念的作用下, 先民们便将葫芦作为生殖力的象征, 产生对葫芦的崇拜思想, 希望获得象葫芦一样的旺盛生殖力,达到人丁繁衍的功利目的。
在盘古神话中,盘古兄妹凭着乘葫芦逃过洪水,躲过锯鱼,最终存活在世上繁衍人类。
由此可见来宾的壮族先民很早就崇拜葫芦, 并世代传承下来, 直到现在, 壮族民间仍流行信仰和崇拜葫芦的传统习俗。
在桂中地区, 盘古庙里都贴着或挂着各种形状的剪纸葫芦, 在其他庙宇中也挂着用红纸剪成的葫芦, 在各种建筑的柱、梁上还雕刻有葫芦, 所有这些, 都源于对盘古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二)磨刀石——男性的阳物在盘古神话中,兄妹结婚生下像磨刀石的肉团而后繁衍人类的传说, 反映了壮族对磨刀石的崇拜意识。
不但是壮族,西南地区自古便有特殊的石崇拜意识。
在距今6000 多年的来宾市象州南沙湾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和来宾市兴宾区、武宣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器物中都有磨刀石。
过去壮族家庭都置有专用磨刀石, 祖传的磨刀石被视为神圣之物。
壮族家庭大年初一祭祀时也要给磨刀石烧纸上香;兄弟分家时要在父辈的主持下分磨刀石, 一般是全家共用的祖传磨刀石分给长子管理; 兄弟相争财产时也会争磨刀石。
磨刀石不仅是生产生活的工具和用具, 是物质生产的象征。
到了距今约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为了适应稻作农业的发展, 先民们在石斧、石凿的基础上, 发明了造型美观、结构合理、磨制精致、功能优良且适用于耕作的大石铲。
由于大石铲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先民们逐渐对之生发出关注之情, 进而产生崇拜的心理。
于是, 人们开始制作出超大型的形似男性生殖器的精美石铲作为祭器, 并将之视为农业丰产的象征。
每年春耕时, 举行开耕仪式, 将大石铲插入土地中, 既象征耕作, 又象征男女的媾合。
其中大石铲象征阳器, 土地象征母性。
而大石铲(包括其他磨制石器) 的制作加工成型, 都需要在磨刀石上进行砥砺磨光才能成形。
又因为磨刀石坚硬锐利,在其上打磨出来的器物,如最常见大石铲,横截面极像男性的阳物。
由此先民们对于磨刀石的崇拜, 进而引申为生殖崇拜。
通过挖掘盘古文化,可知来宾壮族对雷王、葫芦、磨刀石的崇拜之俗源远流长, 文化积淀深厚, 影响深远。
因而, 盘古神话对于研究和揭示壮族先民的原始宗教信仰的历史面貌(包括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等) , 具有独特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身为土生土长的来宾人,我为家乡拥有这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感到无比自豪。
希望通过对盘古文化的进一步挖掘,使来宾的壮族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增进人们对壮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了解。
【注释】①肖苏萍,《广西考古有重大发现》,《光明日报》,2003年12月12日②③覃乃昌,《广西来宾市盘古文化的考察与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④覃乃昌等,《盘古国与盘古神话》,第8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参考文献】1.覃乃昌等,《盘古国与盘古神话》,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2.刘亚虎等,《中国南方民族文学关系史》(上卷)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2 年7月3.刘守华、陈建宪主编,《民间文学教程》(第二版),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4.何星亮,《中国自然崇拜》,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5.陆忠贤,《神话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3月6.覃乃昌,《壮族稻作农业史》,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7.卢运福主编,《来宾史话》,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