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与法治途径
以法治思维提升教育治理的水平
以法治思维提升教育治理的水平作者:背景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年第01期编者按: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凸显了校长的管理水平对学校办学品质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展示校长的管理理念,激发他们的管理智慧,从今年开始,《治校有方》栏目将通过访谈的形式,请校长们围绕热点话题集思广益,为管理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开具良方。
本期,我们就从“依法治教”话题开篇,期待大家的关注,并积极参与今后的话题讨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切实提高教育依法治理的理念与水平,教育部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统一思想,深化对依法治国重要意义和实现路径的认识,结合教育工作实践,狠抓落实,将《决定》要求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当中,加快形成全面依法治教的新局面。
校长们对依法治教是如何理解的呢?主持人:本刊记者刘波本期嘉宾:郑州市第57中学校长吕寻琛罗山县高级中学校长田清雅淮滨县高级中学校长李明嵩县明德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陈全成延津县初级中学校长苏永树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孙德亮1.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到依法治教主持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落实“依法治国”,就需要我们坚持“依法治教”,您认为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到依法治教?吕寻琛: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要做到法治,必须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的原则,依据国家颁布的《宪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形成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学校要通过校园网、电子屏幕、橱窗、文化墙、广播站、校信通等途径,加强学习和宣传,在教职工中逐步树立法治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风气。
教育与法律的关系
教育与法律的关系教育与法律是社会中两个重要的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教育作为培养公民素质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而法律则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教育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分析它们的互动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教育对法律的影响教育对法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法律相关的课程如法律基础、公民教育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的学习。
通过深入了解法律的原理和作用,学生们能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准则。
其次,教育对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也具有重要作用。
法律是对社会行为的规范,而人们的道德观念往往是法律的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
只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严格遵守法律的要求,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最后,教育对社会的法治化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通过推进全民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培养法治和公民意识,教育能够推动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一个具有高度法律素养的社会,将更加注重公民权益的保障与法律的遵守,形成健康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法律对教育的保障法律对教育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法律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国家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法律对教育进行了明确的法律保护,保障了每个人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其次,法律对教育机构的管理和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
法律设定了教育机构的资质要求、办学标准和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的管理规定,以确保教育机构的合法性和教育质量。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教师的职责和权益,保障了教师的教育权益和工作条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
最后,法律对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和纠纷提供了解决途径。
教育领域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如学生受欺凌、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纠纷等,都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
法律为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法律程序和解决机制,保障了教育中各方的权益。
学校依法治校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法治教育
学校依法治校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开展法治教育,学校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康的法律观念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探讨学校依法治校如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法治教育。
一、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敬畏和遵法守法的观念,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法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法律知识,使他们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能够理性思考,正确判断,并采取合适的行动。
二、学校依法治校的原则学校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依据法律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管理和教育工作。
学校作为社会的法律实体,必须依法办学,推行法治教育,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依法治校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依法管理: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通过法律的规范和要求,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依法行事。
2. 公平公正:学校依法治校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严禁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学校应该建立公正的评价制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3.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依法治校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培养,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活动,让学生在全面发展中成长。
三、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为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法治教育,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策略:1. 设计专门的法治教育课程:学校可以设计专门的法治教育课程,内容涵盖宪法、民法、刑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和法律素养。
2. 引入案例教学法:学校可以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提高他们的法律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应用和权衡利弊的能力。
教育法治化: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文档
教育法治化: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纵观历史, 从“人治”到“法治”的治理方式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目标, 体现出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从宏观上把握住“法治”这一关键性路径。
教育作为关乎民生发展的重要领域,其中存在着影响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引发社会重要关切的突出矛盾。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育领域的治理方式亟须转变,依法治教无疑将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治理体系和方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需要在明晰教育法治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育管理实践的现实和问题,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从理念和行动层面共同探索出深化当前教育综合改革和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途径。
、教育法治化的内涵从字面来看,教育法治化可以理解为将法律规范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依据,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当符合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所有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各类教育活动时都应当遵守教育法律的规定和精神。
在理解教育法治化的内涵时, 我们应该注意辨析几对概念的关系:“依法治教”与“以法治教”“依法治教”和“以罚治教”、“教育法治”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首先,“依法治教”体现的是一种法治精神,并不排斥管理和发展教育中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手段,而是强调综合运用这些手段,但无论运用哪一种手段,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其所强调的是以法律法规作为管理和发展教育的依据和最高权威,而“以法治教”则比较强调把法律法规作为工具和手段来管理和发展教育,这并非“依法治教”的初衷; 另外,“依法治教” 更多的是强调政府对教育管理权限的限制,强调相关权利的规范性与不可侵犯,是与行政法上的“控权论”思想相适应的一种模式,而“以法治教”则是与行政法上的“管理论”思想相适应的一种模式,它更加强调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与国家的管理权力,视法律为政府管理公民和行政事务的工具,政府的权力显然高于公民的权利,公权力与个人私权的强弱对比显著,这也并非现代化社会和教育现代化的追求。
教育法治化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教育法治化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随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和变革。
如何促进教育现代化和法治化成为了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教育法治化的概念和作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和如何实现教育法治化和教育治理现代化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教育法治化教育法治化指的是在教育活动中,遵循法律、依法行事、弘扬法治精神,提高教育规范化和法治化水平的过程。
教育法治化能够有力地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保障公民的教育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首先,教育法治化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通过强制教师和学生依照制度规范行为,促进教育教学的规范和标准化,保障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教育法治化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教育权利和合法权益。
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之一,只有通过教育法律制度的规范和保障,才能确保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最后,教育法治化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实施,可以让人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治理现代化指的是在教育治理过程中,采取先进技术与管理手段,从而改善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效率、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现代化政策制定和执行是教育治理的重要环节。
必须充分发挥教育专家和学者的专业智慧和政策建议,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完善、符合实际的政策法规,并且加强执行过程中的监测评估,提高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质量。
2、加强数据化和信息化建设高质量的教育治理需要基于科学数据和信息化平台,不断完善和更新数据管理模式和技术,提高教育数据的质量、规范性和实时性,同时建立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
3、加强合作和协同教育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力量协同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治理的质量和效率。
教育法律法规的发展趋势
教育法律法规的发展趋势1. 引言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我国教育活动的法律体系,其发展趋势反映了国家对教育领域的法治建设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教育法律法规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2. 教育法律法规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1 教育法律法规的初创阶段(1978-1995年)这一阶段,我国开始恢复和重建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基础性法律的制定。
这些法律法规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2.2 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阶段(1995-2015年)在这个阶段,国家对教育法律法规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细化了教育领域的管理体制、教育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规定。
2.3 教育法律法规的创新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近年来,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呈现出创新发展的趋势。
这体现在对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等方面的立法探索。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法》等。
3. 教育法律法规的发展趋势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教育法律法规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强化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未来,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教育公平的立法保障力度,通过完善教育资源的配置、优化招生制度、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等措施,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3.2 加强教育质量管理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未来,国家将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立法保障,通过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手段,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3.3 推动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法治教育的实施方法
法治教育的实施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法治教育是指通过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培养公民对法律的认知、遵守法律意识,使其成为具有法治素质的公民。
那么,要如何有效地实施法治教育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法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公民对法律的认知,因此,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育部门可以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将法律知识融入到各个学科中,从小学时期开始,让学生通过学习、探索和实践,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参加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法治宣传教育是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民对法治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教育部门可以邀请法律专家、检察官、法官等专业人士开展法律讲座、座谈会,普及法律知识,解答疑惑,引导公民正确的法律观念。
此外,可以利用媒体平台,结合实际案例,推出一系列的法治宣传片、小品、漫画等形式,让公众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了解法律。
三、建设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法治教育基地,是实施法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法治教育基地可以是法院、检察院、法学院等相关机构,也可以是模拟法庭、法治教育馆等场所。
在法治教育基地中,可以设置展览、体验、互动等环节,让公民通过亲身经历,感受法治的力量和重要性。
同时,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公民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四、开展法治实践活动法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注重实践环节。
通过组织法律实践活动,如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等,让公民亲身参与社会法律事务,增强法治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此外,可以开展各类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让公民在模拟的场景中进行实际操作,培养自信心、沟通能力和法律素养。
五、强化家庭和社会教育家庭和社会教育是法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基本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基本途
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基本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党的领导: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5.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6. 坚持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7. 坚持教育国际化: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8. 坚持依法治教:加强教育法治建设,保障教育公平,维护教育秩序。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基本途径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推进教育国际化,依法治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1。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三年发展路线图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三年发展路线图一、前言在新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更好地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发展,制定一份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三年发展路线图至关重要。
二、目标设定短期目标(第一年)1. 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4. 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期目标(第二年)1. 优化课程设置,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
2. 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拓展学生实践平台。
3. 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4.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一批道德与法治教育骨干教师。
长期目标(第三年)1. 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品牌,提高学科影响力。
2. 完善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3.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 培养一批具有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优秀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三、策略与措施短期策略(第一年)1. 开展课程改革研究,以项目形式推动课程体系建设。
2. 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4. 加强学生德育评价,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中期策略(第二年)1. 调整课程设置,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
2. 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3. 整合课程资源,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4. 开展教师教育教学竞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长期策略(第三年)1. 总结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经验,形成特色教育品牌。
2. 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3.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途径
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也越来越重要。
小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下面介绍几种途径,帮助小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一、学校课程小学课程中的思想道德和法治课程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学校应该将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将其融入到各科目中去,以各种形式开设儒学、伦理道德、基本法律、公民教育等相关课程,让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教育与熏陶。
二、班级活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也可以通过班级活动来进行。
班级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团队协作与合作,同时也可以让小学生了解和掌握团队活动的原则和规则,提高小学生的公民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班级活动中要注重礼仪、向善、助人等方面的教育,在规定的活动范围内,也可以向小学生讲解有关法治的基本知识,加强法律教育。
三、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另外一种途径。
思想道德的塑造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如同一座房屋,只有本着人本主义的思想来构筑这座房屋才能越筑越高。
有了健全的情感认知和社会靠谱的支持,孩子才会对理想、爱情、生命有初次的认知与认识。
让孩子学会在争议和矛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表达自己的情感、遵守规则和法律,并反向影响他人,引导孩子走向健康成长。
四、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可以让小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去学习思想道德和法律的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素质。
可以开展参观社区、公共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活动,让小学生切实体验和感悟社会运行规律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加深对公民义务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综上所述,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是长期而持久的过程,需要从各个方面来进行。
学校课程、班级活动、情感教育以及社会实践都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每个途径都有其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必须教育好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通过长期的教育培养,从而使小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贡献于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作出良好贡献。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关键环节,对于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本文将分析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发展方向的建议。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1.1 道德教育的现状目前,中学道德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课程设置方面,道德教育可能被削弱,很多学校将其置于次要位置,不重视道德教育课程的编排与安排。
其次,对于道德教育的实施,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还存在,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主导,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与体验。
这种单向传授式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再者,学生自身的道德评判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对社会伦理问题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学道德教育的深入实施。
1.2 法治教育的现状就法治教育而言,虽然一些初步的措施已经在中学教育中实施,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育态度和方法上的问题。
有的学校仅仅重视教育给予知识性的普及,忽视法律的普及与应用。
另外,学生参与程度不够。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没有参与到法治实践中去。
再者,法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度不高,往往局限在法律知识普及的层面,未能深入全面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第二部分:发展方向建议2.1 加强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设计为了改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学校需要加强对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设计。
在道德教育方面,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法治教育方面,课程内容应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体验。
2.2 推进多元化教育方法多元化的教育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学校应该尝试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讨论等互动性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道德评判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途径
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途径简介作为小学教师,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途径,帮助教师了解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取得职业成功。
提升教育背景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提升教育背景来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 进修课程:参加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相关的进修课程,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 学位学习:考虑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深入研究道德与法治教育领域,成为行业内的专家。
继续专业发展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小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行动:- 参加研讨会和培训班:积极参加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相关的研讨会和培训班,与同行交流经验,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
- 加入专业协会:加入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相关的专业协会,与同行建立联系,分享资源和经验。
提升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能力是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 不断反思和改进: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寻找改进的空间,并积极采纳反馈意见。
- 创新教学方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工具,如利用科技手段来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理解和兴趣。
- 鼓励学生参与: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意识。
与家长和社区合作与家长和社区的合作对于促进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 定期沟通:与家长定期沟通,分享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表现和进步,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 社区合作:积极与社区合作,组织社区活动和讲座,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结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方面。
通过提升教育背景、继续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能力以及与家长和社区合作,小学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取得职业成功。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及教学方案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及教学方案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道德和法治素养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变得愈发重要。
了解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领域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为其改进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
古人重视道德教育,通过经典文化和儒家思想的传承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
随着现代社会的崛起,道德和法治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对道德教育的需求愈发迫切。
20世纪以来,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风貌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从传统的道德规范教育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不可低估。
首先,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学习伦理、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理解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并在实践中遵守和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
其次,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成为为社会做贡献的合格公民。
同时,法治教育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正确理解和应对。
另外,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使他们能够分析和解决各种道德和法律问题。
这种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业上有益,也能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三、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案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作用,我们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案供参考:1. 综合课程教学法:综合课程教学法是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和价值。
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途径
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途径引言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教师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关键人物。
本文将介绍几条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途径,帮助教师们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成功。
专业研究与进修小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仅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还要深入研究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班、研讨会、学术会议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深入研究相关领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参与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小学教师可以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课题的研究和教研活动。
参与课题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研活动可以促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参加专业组织与交流平台小学教师可以加入专业组织或参与相关的交流平台。
通过参与这些组织和平台,教师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
此外,这些组织和平台还经常举办专业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研究他人的经验和教学方法。
提升教育管理能力小学教师在职业发展中,还应注重提升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等职务,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修活动,研究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结论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途径是多样的。
通过不断研究专业知识、参与课题研究、加入专业组织、提升教育管理能力等方式,教师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取得职业发展的成功。
从法学角度探讨教育法的发展趋势
从法学角度探讨教育法的发展趋势教育法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教育法是指规范和管理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它对于保障教育质量、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法学角度探讨教育法的发展趋势,以期进一步加强教育法的实施和改进。
一、教育法的趋势之一:重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教育法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法规被制定和修订,以确保每个人都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例如,许多国家都出台了针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教育法规,旨在促进弱势群体的教育机会与其他人群的平等。
二、教育法的趋势之二:支持全面发展现代教育理念中,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因此,教育法也在不断发展,以支持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
这体现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法规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育法的趋势之三:加强法律监管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务,需要得到法律的监管和保障。
在教育法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法规被制定出台,以规范和监督教育领域的各项活动。
法律监管的加强有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保护教育工作者的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教育法的趋势之四:倡导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法治教育的实施和推广。
教育法的发展也受到了法治教育的影响,相关法规中开始排列着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的要求。
五、教育法的趋势之五: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和交流越来越频繁。
教育法也不断加强国际化的合作和交流,以促进各国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的质量。
国际间的合作和经验交流在教育法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教育法的趋势之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对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教育法也在不断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关法规以规范和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提升法治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提升法治素养的途径和方法1.学习法律知识:深入了解法律原理、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学习基本的法律概念和法规制度,掌握法律的基本观念和法治的基本理念。
2.参与法治教育:通过参与相关培训、法律研讨会和文化活动,提高自己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参加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如法治讲座、庭审观摩等。
3.关注法治新闻:定期关注各类法治新闻、案例及相关报道,了解法律发展动态,学习典型案例,加强对法律的实际应用和理解。
4.阅读法律类书籍:选择一些权威、系统的法律著作进行阅读,了解法律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深入了解法律的相关领域,提高法律素养。
5.参与公民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法律与公民社会组织的活动,如律师协会、人权组织等,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法治素养。
6.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参与公益法律援助和志愿者活动,接触和解决一些法律问题,加深对法治公平、正义的认识。
7.培养正确的法律观念: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道德观念,遵守法律,自觉遵纪守法,积极配合司法部门的工作。
8.培养法律思维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法律思维,学会通过法律和法规来解决问题,培养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的习惯。
9.增强批判能力:学会对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尤其是对相关法律政策进行批判性分析,保持对法律的独立思考能力。
10.培养公民责任感: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履行自己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为社会的法制建设和公共利益做出贡献。
11.维权意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纠纷和争议,了解个人权益的保护途径和法律程序。
12.保持良好的法律修养: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保持良好的法纪和道德修养。
在实际行动中提升法治素养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和参与活动,不断增强对法律的了解和理解。
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和面对法治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与途径
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与途径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法治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法治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还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然而,要想有效进行法治教育,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途径。
一、法治教育的重要性1. 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法治教育能够提升公民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使其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
通过法治教育,公民可以了解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懂得依法行事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 培养公民的法治素养法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公民的法治素养,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法律观念。
公民通过法治教育可以学习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进而形成尊重法律、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增强法律意识、法律修养和法律自觉。
3. 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法治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通过法治教育,人们能够了解法律的公正性和可行性,遵守法律规范,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和道德水平。
二、法治教育的途径1. 学校教育学校作为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应承担起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责任。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法学课程,让学生学习宪法、法律基础知识等,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和法律知识竞赛,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2. 社会宣传社会宣传是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此外,社会组织和人权组织也可以开展相关的法治教育活动,推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法治教育。
3. 互联网教育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一种新的法治教育途径。
通过建立法律知识平台、开设法律课程等方式,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法律知识和信息。
同时,互联网教育还可以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大家能够深入探讨和讨论法律问题,提高法治素养。
4. 媒体报道媒体报道是法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法治建设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法治建设与学校教育的关系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法治建设在中国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法治建设可以保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校教育应该是培养具有法治精神的好公民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法治建设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教育应该如何促进法治建设。
一、法治建设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法治建设是中国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
法治建设不仅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还能保证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得到有力的保护。
而学校教育作为国家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理智和责任心的公民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法治建设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学校可以设立一些必修的选修课程来加深学生对法律和法治的理解。
例如,国家可以设置法律、法治教育等科目,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和法治文化,从而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
通过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含义,学会遵守法律。
二、学校教育如何促进法治建设学校教育要想促进法治建设,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
教育无疑是培养学生意识的重要途径。
因此,加强公民法律素质和法制意识教育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加强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教育。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让他们了解法律制度和社会规范。
比如,在班会和寒暑假校本课程中加入法律教育课程,教育学生了解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
在平时学校生活和学习中,教育学生要遵守法律和规则,从而深化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
只有在教育学生的人格素质上做出巨大的投入和努力,才能为法治建设铺平道路。
其次,要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学校可以举办模拟法庭、模拟市民参与审判、担任法官、检察官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公正性,提高他们的公民责任意识。
同时也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学校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法律和法治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法律意识的重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法治,这也使得法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对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一、利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使抽象的法律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法律法规。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为教材,例如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家庭关系等,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问题所在,学会用法律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二、开展法治主题班会班会是小学生学习班集体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开展法治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法治知识的教育。
可以邀请法律工作者、法治宣传员等人员进行法治宣传和知识普及,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法治的重要性。
三、举办法治知识竞赛通过设置法治知识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
在筹备竞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地学习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而在竞赛中,学生们会因为奖品和荣誉而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法治知识。
四、组织法治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法治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法治的重要性。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执法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法治建设志愿者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深入理解法治的内涵和价值。
五、制定具体的学校法治教育计划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法治教育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例如每学期设立法治教育周,安排相关课程,举办相应的活动等,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自主型和社会权利型行政法
我国公平与效率政策的变迁
87年十三大:“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年十三大: 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年十三大 ”; ; 92年十四大:“兼顾效率与公平 , 年十四大: 兼顾效率与公平 兼顾效率与公平”, 年十四大 97年十五大:“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 年十五大: 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年十五大 02年十六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再分配注重公平 , 年十六大: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再分配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年十六大 07年十七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 年十七大: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 年十七大 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7
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2009年10月发布年度人类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年 月 发展指数,本年度指数依据182个国家和地区 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 发展指数,本年度指数依据 个国家和地区 年 人类发展三个基本方面的数据, 人类发展三个基本方面的数据,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预期寿命和教育。 、预期寿命和教育。 中国大陆在全球人类发展排行榜上排名第92位 中国大陆在全球人类发展排行榜上排名第 位,与上 一年度相比上升7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说, 一年度相比上升 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说,中国大陆 在三方面都有进步,所以排位上升。 在三方面都有进步,所以排位上升。
以实现权利为宗旨的发展
发展是实现各类权利的过程 各类有利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所必须的权利都应当在发展中得 到实现 以权利实现作为衡量发展进步的标准, 以权利实现作为衡量发展进步的标准,权利的指标化和数量化 各类权利的相互依存性和不可或缺性, 各类权利的相互依存性和不可或缺性,对一个权利的侵犯构成对 所有权利的侵犯 国家的自主性及其形成国家发展权的根据 国家对实现个人发展权的政策保障
6
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联合国各成員國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從開始發布的衡量联合国各成員國 )從開始發布的衡量联合国 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指標-人類發展指數 人類發展指數( 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指標 人類發展指數(HDI,Human , development index) ) 類發展指數三個指標:生活水平、健康和教育。 人類發展指數三個指標:生活水平、健康和教育。 1.生活水平:用實際人均 生活水平: 人均GDP衡量。 衡量。 生活水平 用實際人均 衡量 2.健康長壽:用出生時預期壽命來衡量; 健康長壽:用出生時預期壽命來衡量; 健康長壽 3.教育獲得:用成人識字率(2/3權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綜合 教育獲得: 權重) 小学、中学、大学綜合 教育獲得 用成人識字率( 權重 入學率( 權重 共同衡量。 權重) 入學率(1/3權重)共同衡量。
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 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
条第1项规定 第8条第 项规定,“各国应在国家一级采取一 条第 项规定, 切必要措施实现发展权利, 切必要措施实现发展权利,并确保除其他事项 外所有人在获得基本资源、教育、保健服务、 外所有人在获得基本资源、教育、保健服务、 粮食、住房、就业、 粮食、住房、就业、收入公平分配等方面的机 会平等。 会平等。”
14
第三代人权
以个人为中心的第一代与第二代人权忽视了一个基本 的事实:离开社会 个人不能生存与繁荣;任何有价值的 离开社会,个人不能生存与繁荣 的事实 离开社会 个人不能生存与繁荣 任何有价值的 生命既需要自由、平等也需要“伙伴” 生命既需要自由、平等也需要“伙伴”(fraternity) 。 基于“伙伴观念”的发展权、 基于“伙伴观念”的发展权、和平权和环境权等第三 代人权,是为了克服竞争性个体的孤独自治,促成个人 代人权,是为了克服竞争性个体的孤独自治 促成个人 通过合作并参与集体的社会生活,从而发挥他们的全部 通过合作并参与集体的社会生活 从而发挥他们的全部 能力 。
13
第二代人权
第二代人权是指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 是基于 是基于“ 第二代人权是指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是基于“平等 观念” 的设计,目的是使个人能够要求国家提 观念”(equity) 的设计 目的是使个人能够要求国家提 供基本的社会、经济福利以及服务和机会。 供基本的社会、经济福利以及服务和机会。 在他看来,第一代人权与第二代人权致命的弱点在于 第一代人权与第二代人权致命的弱点在于,它 在他看来 第一代人权与第二代人权致命的弱点在于 它 们不仅只把人权定义为各个个人的权利,而且假定了个 们不仅只把人权定义为各个个人的权利 而且假定了个 人与社会的敌对状态,从而形成了一种过分了的个人主 人与社会的敌对状态 从而形成了一种过分了的个人主 义甚至自我主义。 义甚至自我主义。
三代人权和发展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法律顾问卡雷尔·瓦萨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法律顾问卡雷尔 瓦萨克 (Karel Vasak) 从人权发展的历史过程及个人 与社会的相关性角度,奠定了发展权作为集体人 与社会的相关性角度 奠定了发展权作为集体人 权的理论基础。 权的理论基础。 他指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是第一代人权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是第一代人权,它 他指出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是第一代人权 它 的基于“自由观念” 的基于“自由观念”(liberty) 的设计是为了保 护个人不受国家专横行为的侵害。 护个人不受国家专横行为的侵害。
8
2009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 排名前十国和美国 排名前十国和美国
1
2 3 4 5 6 7 8 9 10 13 挪威 澳大利亚 冰岛 加拿大 爱尔兰 荷兰 瑞典 法国 瑞士 日本
美国 9
国际定义的发展权
1986年第 届联大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确认 发展权是一项 年第41届联大通过的 发展权利宣言》确认,发展权是一项 年第 届联大通过的《 不可剥夺的集体人权。 不可剥夺的集体人权。 “发展权利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由于这种权利,每个人和所 发展权利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 发展权利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 由于这种权利, 有各国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 有各国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 发展,在这种发展中,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都能获得充分实现。 发展,在这种发展中,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都能获得充分实现。 ” 发展权不限于经济内容,还联系至社会、文化等方面。 发展权不限于经济内容,还联系至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权力 图阐明的,是基于发展的各种人权和基本自由的依存关系。 图阐明的,是基于发展的各种人权和基本自由的依存关系。具有 过程性和综合性。 过程性和综合性。
பைடு நூலகம்
10
联合国经济、 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
1966年12月6日第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 年 月 日第 日第2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 世界人权宣言》 继《世界人权宣言》后,第二个国际人权宪章 性文件 公约确认, 公约确认,只有在创造了使人可以享有其经济 社会和文化权利, 、社会和文化权利,才能实现自由人类享有免 于恐惧和匮乏的自由的理想。 于恐惧和匮乏的自由的理想。 第13条: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受教育 条 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 的权利。 的权利。
——Carl Wellman: Solidarity , the Individual and Human : Rights[J ], Human Rights Quarterly 2000 ,
15
作为国内人权的发展权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主义法治国家。 尊重和保障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 主义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 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教育发展与法治途径
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于 安
发展、发展权与受教育权 发展、
以实现权利为宗旨的发展
人本主义的发展不同于单纯经济增长型发展的 基本标志,是把权利作为判断发展的标准。 基本标志,是把权利作为判断发展的标准。在 人本主义发展观看来, 人本主义发展观看来,权利是否得到实现和及 其程度,是衡量发展是否存在的高端标准。 其程度,是衡量发展是否存在的高端标准。
19
我国行政法的变迁
基于经济自主权的行政法及其终结(1980s基于经济自主权的行政法及其终结( 2003) ) 2003年后的选择 社会权主导的行政法 或者发 年后的选择:社会权主导的行政法 年后的选择 社会权主导的行政法?或者发 展权导向型的行政法
20
社会条件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 企业经营自主权 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效率与公平关系中的效率优先政策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 的报告》( 》(2007) 的报告》( )
16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2009━2010年)》 ━ 年
2009年4月13日发表。 年 月 日发表 日发表。 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国家尊重和保 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 国家尊重和保 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的宪法原则, 障人权 的宪法原则,既尊重人权普遍性原则 又从基本国情出发, ,又从基本国情出发,切实把保障人民的生存 发展权放在保障人权的首要位置, 权、发展权放在保障人权的首要位置,在推动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依法保证全 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21
基于经济自主权的行政法特点
以保护民事权利为起点 保护个体权益为重点 以权利救济为中心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减少政府干预,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减少政府干预,提高个人 自主、 自主、社会自治和市场调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