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第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第2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一、(23分)有一竖直放置、两端封闭的长玻璃管,管内为真空,管内有一小球自某处自由下落(初速度为零),落到玻璃管底部时与底部发生弹性碰撞.以后小球将在玻璃管内不停地上下跳动。
现用支架固定一照相机,用以拍摄小球在空间的位置。
每隔一相等的确定的时间间隔T 拍摄一张照片,照相机的曝光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
从所拍到的照片发现,每张照片上小球都处于同一位置。
求小球开始下落处离玻璃管底部距离(用H 表示)的可能值以及与各H 值相应的照片中小球位置离玻璃管底部距离的可能值。
二、(25分)如图所示,一根质量可以忽略的细杆,长为2l ,两端和中心处分别固连着质量为m 的小球B 、D 和C ,开始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桌面上另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A ,以一给定速度0v 沿垂直于杆DB 的方间与右端小球B 作弹性碰撞。
求刚碰后小球A,B,C,D 的速度,并详细讨论以后可能发生的运动情况。
三、(23分)有一带活塞的气缸,如图1所示。
缸内盛有一定质量的气体。
缸内还有一可随轴转动的叶片,转轴伸到气缸外,外界可使轴和叶片一起转动,叶片和轴以及气缸壁和活塞都是绝热的,它们的热容量都不计。
轴穿过气缸处不漏气。
如果叶片和轴不转动,而令活塞缓慢移动,则在这种过程中,由实验测得,气体的压强p 和体积V 遵从以下的过程方程式 图1其中a ,k 均为常量, a >1(其值已知)。
可以由上式导出,在此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为式中2V 和1V ,分别表示末态和初态的体积。
如果保持活塞固定不动,而使叶片以角速度ω做匀角速转动,已知在这种过程中,气体的压强的改变量p ∆和经过的时间t ∆遵从以 图2 下的关系式式中V 为气体的体积,L 表示气体对叶片阻力的力矩的大小。
高中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全卷共六题,总分为140分。
一、(20分)一汽缸的初始体积为0V ,其中盛有2mol 的空气和少量的水(水的体积可以忽略)。
平衡时气体的总压强是3.0atm ,经做等温膨胀后使其体积加倍,在膨胀结束时,其中的水刚好全部消失,此时的总压强为2.0atm 。
若让其继续作等温膨胀,使体积再次加倍。
试计算此时:1.汽缸中气体的温度;2.汽缸中水蒸气的摩尔数;3.汽缸中气体的总压强。
假定空气和水蒸气均可以当作理想气体处理。
二、(25分)两个焦距分别是1f 和2f 的薄透镜1L 和2L ,相距为d ,被共轴地安置在光具座上。
1. 若要求入射光线和与之对应的出射光线相互平行,问该入射光线应满足什么条件?2. 根据所得结果,分别画出各种可能条件下的光路示意图。
三、(25分)用直径为1mm 的超导材料制成的导线做成一个半径为5cm 的圆环。
圆环处于超导状态,环内电流为100A 。
经过一年,经检测发现,圆环内电流的变化量小于610A -。
试估算该超导材料电阻率数量级的上限。
提示:半径为r 的圆环中通以电流I 后,圆环中心的磁感应强度为02I B rμ= ,式中B 、I 、r 各量均用国际单位,720410N A μπ=⨯⋅--。
四、(20分)经过用天文望远镜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双星系统,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势和分布情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双星系统由两个星体构成,其中每个星体的线度都远小于两星体之间的距离。
一般双星系统距离其他星体很远,可以当作孤立系统处理。
现根据对某一双星系统的光度学测量确定,该双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都是M ,两者相距L 。
他们正绕两者连线的中点作圆周运动。
1. 试计算该双星系统的运动周期T 计算。
2. 若实验上观测到的运动周期为T 观测,且:1:1)T T N =>观测计算。
为了解释T 观测与T 计算的不同,目前有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望远镜观测不到的暗物质。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及参考解答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本题共七大题,满分160分)一、(20分)如图所示,一块长为m L 00.1=的光滑平板PQ 固定在轻质弹簧上端,弹簧的下端与地面固定连接。
平板被限制在两条竖直光滑的平行导轨之间(图中未画出竖直导轨),从而只能地竖直方向运动。
平板与弹簧构成的振动系统的振动周期s T 00.2=。
一小球B 放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台面的右侧边缘正好在平板P 端的正上方,到P 端的距离为m h 80.9=。
平板静止在其平衡位置。
水球B 与平板PQ 的质量相等。
现给小球一水平向右的速度0μ,使它从水平台面抛出。
已知小球B 与平板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过程中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要使小球与平板PQ 发生一次碰撞而且只发生一次碰撞,0μ的值应在什么范围内?取2/8.9s m g =二、(25分)图中所示为用三角形刚性细杆AB 、BC 、CD 连成的平面连杆结构图。
AB 和CD 杆可分别绕过A 、D 的垂直于纸面的固定轴转动,A 、D 两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BC 杆的两端分别与AB 杆和CD 杆相连,可绕连接处转动(类似铰链)。
当AB 杆绕A 轴以恒定的角速度ω转到图中所示的位置时,AB 杆处于竖直位置。
BC 杆与CD 杆都与水平方向成45°角,已知AB 杆的长度为l ,BC 杆和CD 杆的长度由图给定。
求此时C 点加速度c a 的大小和方向(用与CD 杆之间的夹角表示)三、(20分)如图所示,一容器左侧装有活门1K ,右侧装有活塞B ,一厚度可以忽略的隔板M 将容器隔成a 、b 两室,M 上装有活门2K 。
容器、隔板、活塞及活门都是绝热的。
隔板和活塞可用销钉固定,拔掉销钉即可在容器内左右平移,移动时不受摩擦作用且不漏气。
整个容器置于压强为P 0、温度为T 0的大气中。
初始时将活塞B 用销钉固定在图示的位置,隔板M 固定在容器PQ 处,使a 、b 两室体积都等于V 0;1K 、2K 关闭。
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2022年9月17日上午9:00-12:00)考生必读1、考生考试前请务必认真阅读本须知。
2、本试题共7道题,4页,总分为320分。
3、如遇试题印刷不清楚情况,请务必向监考老师提出。
4、需要阅卷老师评阅的内容一定要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和草稿纸上的解答一律不能得分。
一、(40分)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光学干涉仪中最常见的一种,发明者是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
最初设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目的是为测量“以太”(假想的传播光的媒质)的漂移速度,目前它广泛应用于精密测量。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图如图1a 所示:照明光为单色激光,入射光经过半反半透的镜子分为沿干涉仪的两个臂(反射臂和透射臂)传播的两束光。
半反半透镜与入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反射臂和透射臂相互垂直。
在两个臂端上各放置与相应的臂垂直的反射镜,反射镜可以沿臂的方向移动。
反射和透射光线经反射镜反射,再次经过半反半透镜透射和反射,两束光在空间重叠,发生干涉。
如果照明光为发散光源,我们观察到的干涉条纹为同心圆环。
半反半透镜是在一个平整的石英基板上蒸镀一层薄金属膜制成,迈克尔逊干涉仪中参与叠加的两束光都经过半反半透镜的反射,一束光是在石英和金属界面上的反射,另一束光是在空气和金属界面上的反射。
因为反射界面不同,所以两束光反射时相位突变不同,两者的差异为ϕ∆,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测量ϕ∆。
开始时,观察到干涉场中心是亮斑,干涉场最外侧是亮圆环,一共20个亮条纹(计及中心亮斑)。
现在缓慢调节一个臂的反射镜,让反射镜沿臂的方向平移,观察到干涉条纹发生明暗变化,并发现同心圆环条纹越来越稀疏。
干涉场中心明暗变化了23个周期,干涉场最外侧的明暗变化了20个周期。
(本题中,条纹数目均视为精确计数值,干涉仪两臂的长度在cm 量级。
)(1)求相位突变差异ϕ∆。
(2)反射镜移动后,可以观察到多少个干涉亮条纹(计及中心亮斑)?(3)使用此干涉仪测量某一透明液体的折射率,将扁平的石英空槽插入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个臂,使得石英槽的表面与臂的方向垂直。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全Word版)
第3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说明:所有答案 (包括填空)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一、(12分)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里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 授课中的一个实验展示了失重状态下液滴的表面张力引起的效应. 视频中可发现漂浮的液滴处于周期性的“脉动”中(平时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的存在会导致液滴下降太快,以至于很难观察到液滴的这种“脉动”现象). 假设液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液滴的上述“脉动”可视为液滴形状的周期性的微小变化(振动),如图所示. (1)该液滴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形状是__________;(2)决定该液滴振动频率f 的主要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后面括号中提示的方法导出液滴振动频率与上述物理量的关系式.(提示:例如,若认为,,a b c 是决定该液滴振动频率的相互独立的主要物理量,可将液滴振动频率f 与,,a b c 的关系式表示为αβγ∝f a b c ,其中指数,,αβγ是相应的待定常数.)二、(16分) 一种测量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比/p V C C γ≡的方法(Clement-Desormes 方法)如图所示:大瓶G 内装满某种理想气体,瓶盖上通有一个灌气(放气)开关H ,另接出一根U 形管作为压强计M .瓶内外的压强差通过U 形管右、左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来确定. 初始时,瓶内外的温度相等,瓶内气体的压强比外面的大气压强稍高,记录此时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i h .然后打开H ,放出少量气体,当瓶内外压强相等时,即刻关闭H . 等待瓶内外温度又相等时,记录此时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f h .试由这两次记录的实验数据i h 和f h ,导出瓶内气体的摩尔热容比γ的表达式.(提示:放气过程时间很短,可视为无热量交换;且U 形管很细,可忽略由高差变化引起的瓶内气体在状态变化前后的体积变化)三、(20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底边AB 长为b 、等腰边长为a 、质量均匀分布的等腰三角形平板,可绕过光滑铰链支点A 和B 的水平轴x 自由转动;图中原点O 位于AB 的中点,y 轴垂直于板面斜向上,z 轴在板面上从原点O 指向三角形顶点C . 今在平板上任一给定点000M (,0,)x z 加一垂直于板面的拉力Q .(1)若平衡时平板与竖直方向成的角度为ϕ,求拉力Q 以及铰链支点对三角形板的作用力N A 和N B ;(2)若在三角形平板上缓慢改变拉力Q 的作用点M 的位置,使平衡时平板与竖直方向成的角度仍保持为ϕ,则改变的作用点M 形成的轨迹满足什么条件时,可使铰链支点A 或B 对板作用力的垂直平板的分量在M 变动中保持不变?四、(24分)如图所示,半径为R 、质量为m 0的光滑均匀圆环,套在光滑竖直细轴OO '上,可沿OO '轴滑动或绕OO '轴旋转.圆环上串着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 开始时让圆环以某一角速度绕OO '轴转动,两小球自圆环顶端同时从静止开始释放.(1)设开始时圆环绕OO '轴转动的角速度为ω0,在两小球从环顶下滑过程中,应满足什么条件,圆环才有可能沿OO '轴上滑?(2)若小球下滑至30θ=︒(θ是过小球的圆环半径与OO '轴的夹角)时,圆环就开始沿OO '轴上滑,求开始时圆环绕OO '轴转动的角速度ω0、在30θ=︒时圆环绕OO '轴转动的角速度ω和小球相对于圆环滑动的速率v .五、(20分)如图所示,现有一圆盘状发光体,其半径为5cm ,放置在一焦距为10cm 、半径为15cm 的凸透镜前,圆盘与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 ,透镜后放置一半径大小可调的圆形光阑和一个接收圆盘像的光屏.图中所有光学元件相对于光轴对称放置.请在几何光学近轴范围内考虑下列问题,并忽略像差和衍射效应.(1)未放置圆形光阑时, 给出圆盘像的位置、大小、形状;(2)若将圆形光阑放置于凸透镜后方6cm 处. 当圆形光阑的半径逐渐减小时,圆盘的像会有什么变化?是否存在某一光阑半径a r ,会使得此时圆盘像的半径变为(1)中圆盘像的半径的一半?若存在,请给出a r 的数值.(3)若将圆形光阑移至凸透镜后方18cm 处,回答(2)中的问题; (4)圆形光阑放置在哪些位置时,圆盘像的大小将与圆形光阑的半径有关? (5)若将图中的圆形光阑移至凸透镜前方6cm 处,回答(2)中的问题.六、(22分)如图所示,一电容器由固定在共同导电底座上的N +1片对顶双扇形薄金属板和固定在可旋转的导电对称轴上的N 片对顶双扇形薄金属板组成,所有顶点共轴,轴线与所有板面垂直,两组板面各自在垂直于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板面扇形半径均为R ,圆心角均为0θ(02πθπ≤<);固定金属板和可旋转的金属板相间排列,两相邻金属板之间距离均为s .此电容器的电容C 值与可旋转金属板的转角θ有关.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 (1)开始时两组金属板在垂直于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重合,忽略边缘效应,求可旋转金属板的转角为θ(00θθθ-≤≤)时电容器的电容()C θ;(2)当电容器电容接近最大时,与电动势为E 的电源接通充电(充电过程中保持可旋转金属板的转角不变),稳定后断开电源,求此时电容器极板所带电荷量和驱动可旋转金属板的力矩; (3)假设02πθ=,考虑边缘效应后,第(1)问中的()C θ可视为在其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光滑变化的函数max min max min 11()()()cos222C C C C C θθ=++- 式中,max C 可由第(1)问的结果估算,而min C 是因边缘效应计入的,它与max C 的比值λ是已知的.若转轴以角速度m ω匀速转动,且m t θω=,在极板间加一交流电压0cos V V t ω=.试计算电容器在交流电压作用下能量在一个变化周期内的平均值,并给出该平均值取最大值时所对应的m ω.七、(26分)Z-箍缩作为惯性约束核聚变的一种可能方式,近年来受到特别重视,其原理如图所示.图中,长20 mm 、直径为5m μ的钨丝组成的两个共轴的圆柱面阵列,瞬间通以超强电流,钨丝阵列在安培力的作用下以极大的加速度向内运动, 即所谓自箍缩效应;钨丝的巨大动量转移到处于阵列中心的直径为毫米量级的氘氚靶球上,可以使靶球压缩后达到高温高密度状态,实现核聚变.设内圈有N 根钨丝(可视为长直导线)均匀地分布在半径为r 的圆周上,通有总电流7210A =⨯内I ;外圈有M 根钨丝,均匀地分布在半径为R 的圆周上,每根钨丝所通过的电流同内圈钨丝.已知通有电流i 的长直导线在距其r 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m ik r,式中比例常量772210T m/A 210N /A m k --=⨯⋅=⨯.(1)若不考虑外圈钨丝,计算内圈某一根通电钨丝中间长为L ∆的一小段钨丝所受到的安培力;(2)若不考虑外圈钨丝,内圈钨丝阵列熔化后形成了圆柱面,且箍缩为半径0.25cm r =的圆柱面时,求柱面上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安培力,这相当于多少个大气压?(3)证明沿柱轴方向通有均匀电流的长圆柱面,圆柱面内磁场为零,即通有均匀电流外圈钨丝的存在不改变前述两小题的结果;(4)当1N >>时, 则通有均匀电流的内圈钨丝在外圈钨丝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m Ik R内,若要求外圈钨丝柱面每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安培力大于内圈钨丝柱面每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安培力,求外圈钨丝圆柱面的半径R 应满足的条件;(5)由安培环路定理可得沿柱轴方向通有均匀电流的长圆柱面外的磁场等于该圆柱面上所有电流移至圆柱轴后产生的磁场,请用其他方法证明此结论. (计算中可不考虑图中支架的影响)八、(20分)天文观测表明,远处的星系均离我们而去.著名的哈勃定律指出,星系离开我们的速度大小v =HD ,其中D 为星系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该距离通常以百万秒差距(Mpc )为单位;H 为哈勃常数,最新的测量结果为H =67.80km/(s ⋅Mpc).当星系离开我们远去时,它发出的光谱线的波长会变长(称为红移).红移量z 被定义为λλλ'-=z ,其中λ'是我们观测到的星系中某恒星发出的谱线的波长,而λ是实验室中测得的同种原子发出的相应的谱线的波长,该红移可用多普勒效应解释.绝大部分星系的红移量z 远小于1,即星系退行的速度远小于光速.在一次天文观测中发现从天鹰座的一个星系中射来的氢原子光谱中有两条谱线,它们的频率ν'分别为4.549⨯1014Hz 和6.141⨯1014Hz .由于这两条谱线处于可见光频率区间,可假设它们属于氢原子的巴尔末系,即为由n > 2的能级向k =2的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013.60 eV =-E ,真空中光速82.99810m/s =⨯c ,普朗克常量346.62610J s -=⨯⋅h ,电子电荷量19 1.60210C -=⨯e )(1)该星系发出的光谱线对应于实验室中测出的氢原子的哪两条谱线?它们在实验室中的波长分别是多少?(2)求该星系发出的光谱线的红移量z 和该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大小v ; (3)求该星系与我们的距离D .第3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解答2014年9月20日一、(12分) (1)球形(2)液滴的半径r 、密度ρ和表面张力系数σ(或液滴的质量m 和表面张力系数σ) (3)解法一假设液滴振动频率与上述物理量的关系式为αβγρσ=f k r ①式中,比例系数k 是一个待定常数. 任一物理量a 可写成在某一单位制中的单位[]a 和相应的数值{}a 的乘积{}[]=a a a . 按照这一约定,①式在同一单位制中可写成 {}[]{}{}{}{}[][][]αβγαβγρσρσ=f f k r r由于取同一单位制,上述等式可分解为相互独立的数值等式和单位等式,因而 [][][][]αβγρσ=f r ② 力学的基本物理量有三个:质量m 、长度l 和时间t ,按照前述约定,在该单位制中有 {}[]=m m m ,{}[]=l l l ,{}[]=t t t 于是[][]-=f t 1 ③ [][]=r l ④ [][][]ρ-=m l 3 ⑤ [][][]σ-=m t 2 ⑥ 将③④⑤⑥式代入②式得[][]([][])([][])αβγ---=t l m l m t 132 即[][][][]αββγγ--+-=t l m t 132 ⑦ 由于在力学中[]m 、[]l 和[]t 三者之间的相互独立性,有30αβ-=, ⑧ 0βγ+=, ⑨ 21γ= ⑩ 解为311,,222αβγ=-=-= ⑪将⑪式代入①式得=f ⑫ 解法二假设液滴振动频率与上述物理量的关系式为αβγρσ=f k r ①式中,比例系数k 是一个待定常数. 任一物理量a 可写成在某一单位制中的单位[]a 和相应的数值{}a 的乘积{}[]=a a a . 在同一单位制中,①式两边的物理量的单位的乘积必须相等[][][][]αβγρσ=f r ②力学的基本物理量有三个:质量M 、长度L 和时间T ,对应的国际单位分别为千克(kg )、米(m )、秒(s ). 在国际单位制中,振动频率f 的单位[]f 为s -1,半径r 的单位[]r 为m ,密度ρ的单位[]ρ为3kg m -⋅,表面张力系数σ的单位[]σ为1212N m =kg (m s )m kg s ----⋅⋅⋅⋅=⋅,即有[]s -=f 1 ③ []m =r ④ []kg m ρ-=⋅3 ⑤ []kg s σ-=⋅2 ⑥ 若要使①式成立,必须满足()()s m kg m kg s (kg)m s βγαβγαβγ---+--=⋅⋅=⋅⋅13232 ⑦由于在力学中质量M 、长度L 和时间T 的单位三者之间的相互独立性,有 30αβ-=, ⑧ 0βγ+=, ⑨ 21γ= ⑩ 解为311,,222αβγ=-=-= ⑪将⑪式代入①式得f = ⑫评分标准:本题12分. 第(1)问2分,答案正确2分;第(2)问3分,答案正确3分;第(3)问7分,⑦式2分,⑪式3分,⑫式2分(答案为f 、f =f 的,也给这2分).二、(16分)解法一:瓶内理想气体经历如下两个气体过程:000000(,,,)(,,,)(,,,)−−−−−−−→−−−−−→i i f f f p V T N p V T N p V T N 放气(绝热膨胀)等容升温其中,000000(,,,),(,,,,,,)i i f f f p V T N p V T N p V T N )和(分别是瓶内气体在初态、中间态与末态的压强、体积、温度和摩尔数.根据理想气体方程pV NkT =,考虑到由于气体初、末态的体积和温度相等,有f f iip N p N =①另一方面,设V '是初态气体在保持其摩尔数不变的条件下绝热膨胀到压强为0p 时的体积,即000(,,,)(,,,)i i i p V T N p V T N '−−−−→绝热膨胀此绝热过程满足1/00i V p V p γ⎛⎫= ⎪'⎝⎭②由状态方程有0i p V N kT '=和00f p V N kT =,所以 0f iN V N V ='③联立①②③式得1/0fi i p p p p γ⎛⎫= ⎪⎝⎭④ 此即lnln i i fp p p p γ= ⑤由力学平衡条件有0i i p p gh ρ=+ ⑥0f f p p gh ρ=+ ⑦式中,00p gh ρ=为瓶外的大气压强,ρ是U 形管中液体的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由⑤⑥⑦式得00ln(1)ln(1)ln(1)if i h h h hh h γ+=+-+⑧利用近似关系式:1, ln(1)x x x +≈ 当,以及 00/1, /1i f h h h h ,有000///i ii f i fh h h h h h h h h γ==--⑨评分标准:本题16分.①②③⑤⑥⑦⑧⑨式各2分.解法二:若仅考虑留在容器内的气体:它首先经历了一个绝热膨胀过程ab ,再通过等容升温过程bc 达到末态100000(,,)(,,)(,,)−−−−−→−−−−−→i f p V T p V T p V T 绝热膨胀ab 等容升温bc其中,100000(,,),(,,,,)i f p V T p V T p V T )和(分别是留在瓶内的气体在初态、中间态和末态的压强、体积与温度.留在瓶内的气体先后满足绝热方程和等容过程方程1100ab: γγγγ----=i p T p T①00bc://=f p T p T② 由①②式得1/0fi i p p p p γ⎛⎫= ⎪⎝⎭③ 此即lnln i i fp p p p γ=④由力学平衡条件有0i i p p gh ρ=+⑤0f f p p gh ρ=+ ⑥式中,00p gh ρ=为瓶外的大气压强,ρ是U 形管中液体的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由④⑤⑥式得00ln(1)ln(1)ln(1)if i h h h hh h γ+=+-+⑦利用近似关系式:1, ln(1)x x x +≈ 当,以及 00/1, /1i f h h h h ,有000///i ii f i fh h h h h h h h h γ==--⑧评分标准:本题16分.①②式各3分,④⑤⑥⑦⑧式各2分.三、(20分)(1)平板受到重力C P 、拉力0M Q 、铰链对三角形板的作用力N A 和N B ,各力及其作用点的坐标分别为:C (0,sin ,cos )ϕϕ=--mg mg P ,(0,0,)h ;0M (0,,0)Q =Q , 00(,0,)x z ;A A A A (,,)x y z N N N =N , (,0,0)2b;B B B B (,,)x y z N N N =N ,(,0,0)2b- 式中h =是平板质心到x 轴的距离.平板所受力和(对O 点的)力矩的平衡方程为A B x 0=+=∑xx FN N①A B sin 0ϕ=++-=∑yyyF Q N N mg② A B cos 0ϕ=+-=∑zzzF N N mg③ 0sin 0xM mgh Q z ϕ=-⋅=∑④ B A 022=-=∑y zz b bM N N⑤0A B 022zyy b bMQ x N N =⋅+-=∑⑥联立以上各式解得sin mgh Q z ϕ=, A B x x N N =-,000sin 21()2Ay mg h b x N b z z ϕ⎡⎤=-+⎢⎥⎣⎦,000sin 21()2By mg h b x N b z z ϕ⎡⎤=--⎢⎥⎣⎦A B 1cos 2z zN N mg ϕ==即0M 0sin (0,,0)mgh z ϕ=Q ,⑦0A A 002sin 1(,1(),cos )22x x mg h b N mg b z z ϕϕ⎡⎤=-+⎢⎥⎣⎦N ,⑧0B A 002sin 1(,1(),cos )22x x mg h b N mg b z z ϕϕ⎡⎤=---⎢⎥⎣⎦N⑨(2)如果希望在M(,0,)x z 点的位置从点000M (,0,)x z 缓慢改变的过程中,可以使铰链支点对板的作用力By N 保持不变,则需 sin 21()2By mg h b x N b z z ϕ⎡⎤=--=⎢⎥⎣⎦常量 ⑩M 点移动的起始位置为0M ,由⑩式得00022-=-b x b x z z z z⑪ 或00022b x b x z z z ⎛⎫-=- ⎪⎝⎭ ⑫这是过A(,0,0)2b点的直线. (*)因此,当力M Q 的作用点M 的位置沿通过A 点任一条射线(不包含A 点)在平板上缓慢改变时,铰链支点B 对板的作用力By N 保持不变. 同理,当力M Q 的作用点M 沿通过B 点任一条射线在平板上缓慢改变时,铰链支点A 对板的作用力Ay N 保持不变.评分标准:本题20分.第(1)问14分,①式1分,②③④⑤⑥式各2分,⑦⑧⑨式各1分;第(2)问6分,⑩⑫式各1分,(*) 2分,结论正确2分.四、(24分)(1)考虑小球沿径向的合加速度. 如图,设小球下滑至θ 角位置时,小球相对于圆环的速率为v ,圆环绕轴转动的角速度为ω .此时与速率v 对应的指向中心C 的小球加速度大小为21a R =v ①同时,对应于圆环角速度ω,指向OO '轴的小球加速度大小为2(sin )sin R a R ωωθθ= ②该加速度的指向中心C 的分量为22(sin )sin R a a R ωωθθ== ③该加速度的沿环面且与半径垂直的分量为23(sin )cos cot R a a Rωωθθθ== ④由①③式和加速度合成法则得小球下滑至θ 角位置时,其指向中心C 的合加速度大小为2212(sin )v ωθ=+=+R R a a a R R⑤在小球下滑至θ 角位置时,将圆环对小球的正压力分解成指向环心的方向的分量N 、垂直于环面的方向的分量T .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不存在摩擦,圆环对小球的正压力沿环的切向的分量为零. 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是N 、T 和mg . 这些力可分成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上的分量:在径向的分量不改变小球速度的大小,亦不改变小球对转轴的角动量;沿环切向的分量即sin θmg 要改变小球速度的大小;在垂直于环面方向的分量即T 要改变小球对转轴的角动量,其反作用力将改变环对转轴的角动量,但与大圆环沿'OO 轴的竖直运动无关. 在指向环心的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2(sin )cos R R N mg ma mRωθθ++==v ⑥ 合外力矩为零,系统角动量守恒,有202(sin )L L m R θω=+ ⑦式中L 0和L 分别为圆环以角速度ω0和ω转动时的角动量.如图,考虑右半圆环相对于轴的角动量,在θ角位置处取角度增量∆θ, 圆心角∆θ所对圆弧l ∆的质量为m l λ∆=∆(02m Rλπ≡),其角动量为 2sin L m r l rR Rr z R S ωλωθλωλω∆=∆=∆=∆=∆ ⑧式中r 是圆环上θ 角位置到竖直轴OO '的距离,S ∆为两虚线间窄条的面积.⑧式说明,圆弧l ∆的角动量与S ∆成正比. 整个圆环(两个半圆环)的角动量为2200122222m R L L R m R R πωωπ=∆=⨯=∑ ⑨[或:由转动惯量的定义可知圆环绕竖直轴OO '的转动惯量J 等于其绕过垂直于圆环平面的对称轴的转动惯量的一半,即2012J m R = ⑧则角动量L 为2012L J m R ωω== ⑨ ]同理有200012L m R ω= ⑩力N 及其反作用力不做功;而T 及其反作用力的作用点无相对移动,做功之和为零;系统机械能守恒. 故22012(1cos )2[(sin )]2k k E E mgR m R θωθ-+⨯-=⨯+v ⑪式中0k E 和k E 分别为圆环以角速度0ω和ω转动时的动能.圆弧l ∆的动能为222111()sin 222k E m r l rR R S ωλωθλω∆=∆=∆=∆整个圆环(两个半圆环)的动能为22220011222224k k m R E E R m R R πωωπ=∆=⋅⋅⋅⋅=∑ ⑫ [或:圆环的转动动能为22201124k E J m R ωω== ⑫ ]同理有2200014k E m R ω= ⑬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圆环受到小球的竖直向上作用力大小为2cos N θ,当02cos N m g θ≥ ⑭时,圆环才能沿轴上滑.由⑥⑦⑨⑩⑪⑫ ⑬式可知,⑭式可写成2220000220cos 6cos 4cos 102(4sin )ωθθθθ⎡⎤-+--≤⎢⎥+⎣⎦m R m m m m gm m ⑮式中,g 是重力加速度的大小.(2)此时由题给条件可知当=30θ︒时,⑮式中等号成立,即有20020912()m m m m m ⎤⎛-+=- ⎥+⎝⎣⎦或00(m m ω=+ ⑯由⑦⑨⑩⑯式和题给条件得0000200+4sin +m m m m m m ωωωθ=== ⑰ 由⑪⑫⑬⑯⑰式和题给条件得v ⑱评分标准:本题24分.第(1)问18分,①②③④⑤式各1分,⑥⑦式各2分,⑨⑩式各1分,⑪式2分,⑫⑬式各1分,⑭式2分,⑮式1分;第(2)问6分,⑯⑰⑱式各2分.五、(20分)(1)设圆盘像到薄凸透镜的距离为v . 由题意知:20cm u =, 10cm f =,代入透镜成像公式111u f+=v ① 得像距为20cm =v ② 其横向放大率为1uβ=-=-v③ 可知圆盘像在凸透镜右边20cm ,半径为5cm ,为圆盘状,圆盘与其像大小一样. (2)如下图所示,连接A 、B 两点,连线AB 与光轴交点为C 点,由两个相似三角形AOC ∆与BB'C ∆的关系可求得C 点距离透镜为15cm. 1分若将圆形光阑放置于凸透镜后方6cm 处,此时圆形光阑在C 点左侧. 1分 当圆形光阑半径逐渐减小时,均应有光线能通过圆形光阑在B 点成像,因而圆盘像的形状及大小不变,而亮度变暗. 2分此时不存在圆形光阑半径a r 使得圆盘像大小的半径变为(1)中圆盘像大小的半径的一半.1分(3)若将圆形光阑移至凸透镜后方18cm 处,此时圆形光阑在C 点(距离透镜为15cm )的右侧. 由下图所示,此时有:CB'=BB'=5cm, R'B'=2cm, 利用两个相似三角形CRR'∆与CBB'∆的关系,得 CR'52RR'=BB'=5cm 3cm CB'5r -=⨯⨯= ④ 可见当圆盘半径3cm r =(光阑边缘与AB 相交)时,圆盘刚好能成完整像,但其亮度变暗. 4分若进一步减少光阑半径,圆盘像就会减小.当透镜上任何一点发出的光都无法透过光阑照在原先像的一半高度处时,圆盘像的半径就会减小为一半,如下图所示.此时光阑边缘与AE相交,AE 与光轴的交点为D ,由几何关系算得D 与像的轴上距离为207cm. 此时有 620D R '=c m , D E '=c m , E E '=2.5c m ,77利用两个相似三角形DRR'∆与DEE'∆的关系,得D R '20/72R R '=E E '= 2.5c m 0.75c m D E '20/7a r -=⨯⨯= ⑤ 可见当圆形光阑半径a r =0.75cm ,圆盘像大小的半径的确变为(1)中圆盘像大小的半径的一半. 3分(4)只要圆形光阑放在C 点(距离透镜为15cm )和光屏之间,圆盘像的大小便与圆形光阑半径有关. 2分(5)若将图中的圆形光阑移至凸透镜前方6cm 处,则当圆形光阑半径逐渐减小时,圆盘像的形状及大小不变,亮度变暗; 2分同时不存在圆形光阑半径使得圆盘像大小的半径变为(1)中圆盘像大小的半径的一半. 1分评分标准:第(1)问3分,正确给出圆盘像的位置、大小、形状,各1分;第(2)问5分,4个给分点分别为1、1、2、1分; 第(3)问7分,2个给分点分别为2、3分; 第(4)问2分,1个给分点为2分;第(5)问3分,2个给分点分别为2、1分.六、(22分)(1)整个电容器相当于2N 个相同的电容器并联,可旋转金属板的转角为θ时1()2()C NC θθ=①式中1()C θ为两相邻正、负极板之间的电容1()()4A C ksθθπ=②这里,()A θ是两相邻正负极板之间相互重迭的面积,有2000200200200012(2), 212(), 02()12(), 0212(2), 2R R A R R θπθθθπθθθπθθθθθπθθππθθθ⎧⨯--≤≤-⎪⎪⎪⨯+-≤≤⎪=⎨⎪⨯-≤≤-⎪⎪⎪⨯--<<⎩当当当当③由②③式得2000200120020001(2), 41(), 04()1(), 041(2), 4R ks R ksC R ks R ksθπθθθππθθθπθπθθθθπθπθππθθθπ⎧--≤≤-⎪⎪⎪+-≤≤⎪=⎨⎪-≤≤-⎪⎪⎪--<<⎩当当当当④由①④式得20002002002000(2), 2(), 02()(), 02(2), 2N R ks N R ks C N R ks N R ksθπθθθππθθθπθπθθθθπθπθππθθθπ⎧--≤≤-⎪⎪⎪+-≤≤⎪=⎨⎪-≤≤-⎪⎪⎪--<<⎩当当当当⑤(2)当电容器两极板加上直流电势差E 后,电容器所带电荷为()()θθ=Q C E⑥当0θ=时,电容器电容达到最大值max C ,由⑤式得20max2NR C ksθπ=⑦充电稳定后电容器所带电荷也达到最大值max Q ,由⑥式得20max2NR Q E ksθπ= ⑧断开电源,在转角θ取0θ=附近的任意值时,由⑤⑧式得,电容器内所储存的能量为2222max 0000() 2()4()θθθθπθθπθθ==-≤≤--Q NR E U C ks 当⑨设可旋转金属板所受力矩为()T θ(它是由若干作用在可旋转金属板上外力i F 产生的,不失普遍性,可认为i F 的方向垂直于转轴,其作用点到旋转轴的距离为i r ,其值i F 的正负与可旋转金属板所受力矩的正负一致),当金属板旋转θ∆(即从θ变为θθ+∆)后,电容器内所储存的能量增加U ∆,则由功能原理有()()()θθθθ∆=∆=∆=∆∑∑i i i i T Fr F l U⑩式中,由⑨⑩式得22200020()() 4()θθθθθπθθπθθ∆==-≤≤-∆-NR E U T ks 当⑪当电容器电容最大时,充电后转动可旋转金属板的力矩为2204θθπ=∆⎛⎫== ⎪∆⎝⎭U NR E T ks ⑫(3)当0cos V V t ω=,则其电容器所储存能量为 []222max min max min 02max min max min 020max min max min max min max min 2012111()()cos2cos 222111()()cos2(1cos2)422()()cos2()cos2()cos2cos28{(8m m m m U CV C C C C t V t C C C C t V t V C C C C t C C t C C t t V ωωωωωωωω=⎡⎤=++-⎢⎥⎣⎦⎡⎤=++-+⎢⎥⎣⎦=++++-+-=max min max min max min max min )()cos2()cos21()[cos2()cos2()]}2m m m C C C C t C C t C C t t ωωωωωω++++-+-++-⑬由于边缘效应引起的附加电容远小于max C ,因而可用⑦式估算max C .如果m ωω≠,利用⑦式和题设条件以及周期平均值公式cos2=0 cos2=0, cos2()=0, cos2()=0m m m t t t t ωωωωωω+-,⑭可得电容器所储存能量的周期平均值为2221max min 001(1)()832NR U C C V V ksλ+=+=⑮如果m ωω=,⑭式中第4式右端不是零,而是1.利用⑦式和题设条件以及周期平均值公式的前3式得电容器所储存能量的周期平均值为222222max min 0max min 0max min 00111(3)()()(3)8161664NR U C C V C C V C C V V ks λ+=++-=+= ⑯由于边缘效应引起的附加电容与忽略边缘效应的电容是并联的,因而max C 应比用⑦式估计max C 大;这一效应同样使得min 0C >;可假设实际的max min ()C C -近似等于用⑦式估计max C .如果m ωω≠,利用⑦式和题设条件以及周期平均值公式cos2=0 cos2=0, cos2()=0, cos2()=0m m m t t t t +-,⑰可得电容器所储存能量的周期平均值为2221max min 001(12)()832NR U C C V V ksλ+=+=⑱[如果m ωω=,⑭中第4式右端不是零,而是1.利用⑦式和题设条件以及周期平均值公式⑭的前3式得电容器所储存能量的周期平均值为 222222max min 0max min 0max min 00111(34)()()(3)8161664NR U C C V C C V C C V V ksλ+=++-=+= ⑲]212 U U U >因为,则最大值为,所对应的m ω为m ωω=⑳评分标准:本题22分.第(1)问6分,①②式各1分,③⑤式各2分;第(2)问9分,⑥⑦⑧⑨⑩式各1分(⑩式中没有求和号的,也同样给分;没有力的符号,也给分),⑪⑫式各2分;第(3)问7分,⑬⑭式各2分,⑮⑯⑳式各1分.七、(26分)(1)通有电流i 的钨丝(长直导线)在距其r 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m iB k r=① 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相应的磁感线是在垂直于钨丝的平面上以钨丝为对称轴的圆,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沿圆弧在该点的切向,它与电流i 的方向成右手螺旋.两根相距为d 的载流钨丝(如图(a ))间的安培力是相互吸引力,大小为2m k Li F B Li d∆=∆=② 考虑某根载流钨丝所受到的所有其他载流钨丝对它施加的安培力的合力.由系统的对称性可知,每根钨丝受到的合力方向都指向轴心;我们只要将其他钨丝对它的吸引力在径向的分量叠加即可.如图,设两根载流钨丝到轴心连线间的夹角为ϕ,则它们间的距离为2sin2d r ϕ=③由②③式可知,两根载流钨丝之间的安培力在径向的分量为22sin 2sin(/2)22m m r k Li k Li F r rϕϕ∆∆== ④它与ϕ无关,也就是说虽然处于圆周不同位置的载流钨丝对某根载流钨丝的安培力大小和方向均不同,但在径向方向上的分量大小却是一样的;而垂直于径向方向的力相互抵消.因此,某根载流钨丝所受到的所有其他载流钨丝对它施加的安培力的合力为222(1)(1)22-∆-∆==m m N k L I N k Li F r rN 内⑤其方向指向轴心. (2)由系统的对称性可知,所考虑的圆柱面上各处单位面积所受的安培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与柱轴垂直,且指向柱轴.所考虑的圆柱面,可视为由很多钨丝排布而成,N 很大,但总电流不变.圆柱面上ϕ∆角对应的柱面面积为s r L ϕ=∆∆⑥圆柱面上单位面积所受的安培力的合力为22(1)24m N N k Li N F P s r Lϕππ-∆∆==∆ ⑦由于1N ,有22(1)-=N N i I 内⑧ 由⑦⑧式得224π=m k I P r 内⑨ 代入题给数据得1221.0210N/m P =⨯ ⑩ 一个大气压约为5210N/m ,所以710atm P ≈⑪即相当于一千万大气压.(3)考虑均匀通电的长直圆柱面内任意一点A 的磁场强度. 根据对称性可知,其磁场如果不为零,方向一定在过A 点且平行于通电圆柱的横截面. 在A 点所在的通电圆柱的横截面(纸面上的圆)内,过A 点作两条相互间夹角为微小角度θ∆的直线,在圆上截取两段微小圆弧L 1和L 2,如图(b )所示. 由几何关系以及钨丝在圆周上排布的均匀性,通过L 1和L 2段的电流之比/I I 12等于它们到A 点的距离之比/l l 12:111222==I L l I L l ⑫ 式中,因此有1212=m m I I k k l l ⑬ 即通过两段微小圆弧在A 点产生的磁场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相互抵消.整个圆周可以分为许多“对”这样的圆弧段,因此通电的外圈钨丝圆柱面在其内部产生的磁场为零,所以通电外圈钨丝的存在,不改变前述两小题的结果.(4)由题中给出的已知规律,内圈电流在外圈钨丝所在处的磁场为=m IB k R内 ⑭方向在外圈钨丝阵列与其横截面的交点构成的圆周的切线方向,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外圈钨丝的任一根载流钨丝所受到的所有其他载流钨丝对它施加的安培力的合力为222(1)(2)+ 22-∆∆+=∆=m m m M k L I I k I k L I I I F L RM M R RM外外内外内外外 ⑮式中第一个等号右边的第一项可直接由⑤式类比而得到,第二项由⑭式和安培力公式得到.因此圆柱面上单位面积所受的安培力的合力为22(2)24ϕπϕπ+∆==∆∆外外内外外m F k I I I M P R L R ⑯ 若要求2222244ππ+>外内外内()m m k I I I k I R r ⑰ 只需满足<R r ⑱(5)考虑均匀通电的长直圆柱面外任意一点C 的磁场强度. 根据对称性可知,长直圆柱面上的均匀电流在该点的磁场方向一定在过C 点且平行于通电圆柱的横截面(纸面上的圆),与圆的径向垂直,满足右手螺旋法则. 在C 点所在的通电圆柱的横截面内,过C 点作两条相互间夹角为微小角度θ∆的直线,在圆上截取两段微小圆弧3L 和4L ,如图(c )所示. 由几何关系以及电流在圆周上排布的均匀性,穿过3L 和4L 段的电流之比34/I I 等于它们到C 点。
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f
1 2M m g 2π 3M m R r
⑰
评分参考:第(1)问 20 分,①②式各 3 分,③式 2 分,④式 3 分,⑤⑥式各 2 分,⑦式 3 分,⑧式 2 分;第( 2)问 20 分,⑨⑩ ⑪式各 2 分, ⑫式 3 分,⑬⑭⑮ 式各 2 分, ⑯式 3 分,⑰式 2 分。
二、 (40 分)星体 P(行星或彗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为圆锥曲线 k r P 1 cos 式中, r 是 P 到太阳 S 的距离, 是矢径 SP 相对于极 r L2 轴 SA 的夹角(以逆时针方向为正) ,k , L是 B GMm 2 P 相对于太阳的角动量,G 6.67 10 11 m 3 kg 1 s 2 为 引 力 常 量 , M 1.99 10 kg 为 太 阳 的 质 量 ,
5/5
第 34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解答
2017 年 9 月 16 日
一、 (40 分)一个半径为 r 、质量为 m 的均质实心小圆柱被置于 一个半径为 R 、 质量为 M 的薄圆筒中, 圆筒和小圆柱的中心轴均 水平,横截面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试在下述两种情 形下,求小圆柱质心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微振动的频率: (1)圆筒固定,小圆柱在圆筒内底部附近作无滑滚动; (2) 圆筒可绕其固定的光滑中心细轴转动, 小圆柱仍在圆筒内底 部附近作无滑滚动。
由⑦式知,小圆柱质心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微振动是简谐振动,其振动频率为 ⑧
(2)用 F 表示小圆柱与圆筒之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1 和 2 分别为小圆柱与圆筒转过的角 度 (规定小圆柱相对于大圆筒向右运动为正方向, 开始时小圆柱处于最低点位置 1 2 0 ) 。 对于小圆柱,由转动定理得 2 1 d Fr mr 2 21 ⑨ 2 dt 对于圆筒,同理有 d 2 ⑩ FR ( MR 2 ) 22 dt
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含答案)
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一、(20分)如图所示,哈雷彗星绕太阳S 沿椭圆轨道逆时针方向运动,其周期T 为76.1年,1986年它过近日点P 0时与太阳S 的距离r 0=0.590AU ,AU 是天文单位,它等于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经过一段时间,彗星到达轨道上的P 点,SP 与SP 0的夹角θP =72.0°。
已知:1AU=1.50×1011m ,引力常量G=6.67×10-11Nm 2/kg 2,太阳质量m S =1.99×1030kg ,试求P 到太阳S 的距离r P 及彗星过P 点时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用速度方向与SP 0的夹角表示)。
二、(20分)质量均匀分布的刚性杆AB 、CD 如图放置,A 点与水平地面接触,与地面间的静摩擦系数为μA ,B 、D 两点与光滑竖直墙面接触,杆AB 和CD 接触处的静摩擦系数为μC ,两杆的质量均为m ,长度均为l 。
1、已知系统平衡时AB 杆与墙面夹角为θ,求CD 杆与墙面夹角α应该满足的条件(用α及已知量满足的方程式表示)。
2、若μA =1.00,μC =0.866,θ=60.0°。
求系统平衡时α的取值范围(用数值计算求出)。
三、(25分)在人造卫星绕星球运行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其对称转轴稳定在规定指向,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卫星在其运行过程中同时绕自身的对称轴转,但有时为了改变卫星的指向,又要求减慢或者消除卫星的旋转,减慢或者消除卫星旋转的一种方法就是所谓消旋法,其原理如图所示。
一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薄壁圆筒,,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图中O 是圆筒的对称轴,两条足够长的不可伸长的结实的长度相等的轻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圆筒表面上的Q 、Q ′(位于圆筒直径两端)处,另一端各拴有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正常情况下,绳绕在圆筒外表面上,两小球用插销分别锁定在圆筒表面上的P 0、P 0′处,与卫星形成一体,绕卫星的对称轴旋转,卫星自转的角速度为ω0。
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清晰扫描版)及参考解答
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参考解答及评分标准一、参考解答:解法一取直角坐标系Oxy ,原点O 位于椭圆的中心,则哈雷彗星的椭圆轨道方程为22221x y a b += (1) a 、b 分别为椭圆的半长轴和半短轴,太阳S 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处,如图1所示.以e T 表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则e 1.00T =年;以e a 表示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认为地球绕太阳作圆周运动),则e 1.00AU a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3232a T a T =e e(2)设c 为椭圆中心到焦点的距离,由几何关系得c a r =-0 (3)22c a b -= (4) 由图1可知,P 点的坐标cos P P x c r θ=+ (5) sin P P y r θ= (6) 把(5)、(6)式代入(1)式化简得()2222222222sin cos 2cos 0P P P P P ab r b cr bc a b θθθ+++-= (7)根据求根公式可得()22222cos sin cos P P P Pb ac r a b θθθ-=+ (8) 由(2)、(3)、(4)、(8)各式并代入有关数据得0.896AU P r = (9) 可以证明,彗星绕太阳作椭圆运动的机械能为 s2Gmm E =a-(10) 式中m 为彗星的质量.以P v 表示彗星在P 点时速度的大小,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s s 122P P Gmm Gmm m r a ⎛⎫+-=- ⎪⎝⎭v (11) 得图1P=v(12)代入有关数据得414.3910m sP-⨯⋅v=(13)设P点速度方向与SP的夹角为ϕ(见图2),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sin2P P Prϕθσ-=v(14)其中σ为面积速度,并有πabTσ=(15)由(9)、(13)、(14)、(15)式并代入有关数据可得127ϕ= (16)解法二取极坐标,极点位于太阳S所在的焦点处,由S引向近日点的射线为极轴,极角为θ,取逆时针为正向,用r、θ表示彗星的椭圆轨道方程为1cospreθ=+(1)其中,e为椭圆偏心率,p是过焦点的半正焦弦,若椭圆的半长轴为a,根据解析几何可知()21p a e=-(2)将(2)式代入(1)式可得()θcos112eear+-=(3)以eT表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则e1.00T=年;以ea表示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认为地球绕太阳作圆周运动),则e1.00AUa=,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3232a Ta T=e e(4)在近日点0=θ,由(3)式可得1rea=-0(5)将Pθ、a、e的数据代入(3)式即得0.895AUPr=(6)可以证明,彗星绕太阳作椭圆运动的机械能s2GmmE=a-(7)式中m为彗星的质量.以Pv表示彗星在P点时速度的大小,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s s122PPGmm Gmmmr a⎛⎫+-=-⎪⎝⎭v(8)可得P=v(9)代入有关数据得414.3910m sP-⨯⋅v=(10)设P点速度方向与极轴的夹角为ϕ,彗星在近日点的速度为0v,再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有()sinP P Pr rϕθ-=v v00(11)根据(8)式,同理可得=v(12)由(6)、(10)、(11)、(12)式并代入其它有关数据127ϕ= (13)评分标准:本题20分解法一(2)式3分,(8)式4分,(9)式2分,(11)式3分,(13) 式2分,(14)式3分,(15)式1分,(16)式2分.解法二(3)式2分,(4)式3分,(5)式2分,(6)式2分,(8)式3分,(10) 式2分,(11)式3分,(12)式1分,(13)式2分.二、参考解答:1.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Oxy.两杆的受力情况如图:1f为地面作用于杆AB的摩擦力,1N为地面对杆AB的支持力,2f、2N为杆AB作用于杆CD的摩擦力和支持力,3N、4N分别为墙对杆AB和CD的作用力,mg为重力.取杆AB和CD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平衡时, 由平衡条件有431N N f+-=(1)120N mg-=(2)以及对A点的力矩()3411sin sin sin cos cos cos022mgl mg l l N l N l l CFθθαθθα⎛⎫+---+-=⎪⎝⎭即()3431sin sin cos cos cos022mgl mgl N l N l l CFθαθθα---+-=(3)式中CF待求.F是过C的竖直线与过B的水平线的交点,E为BF与CD的交点.由几何关系有sin cot CF l αθ= (4) 取杆CD 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有422cos sin 0N N f θθ+-= (5) 22sin cos 0N f mg θθ+-= (6) 以及对C 点的力矩41cos sin 02N l mgl αα-= (7) 解以上各式可得41tan 2N mg α=(8) 331sin 1tan sin tan tan 22cos 2sin N mg αααθαθθ⎛⎫=--+ ⎪⎝⎭ (9)13tan sin 1tan sin 2cos 2sin f mg θαααθθ⎛⎫=-+ ⎪⎝⎭ (10)12N mg = (11)21sin tan cos 2N mg θαθ⎛⎫=-⎪⎝⎭ (12) 21cos tan sin 2f mg θαθ⎛⎫=+ ⎪⎝⎭(13) CD 杆平衡的必要条件为22c f N μ≤ (14)由(12)、(13)、(14)式得()2sin cos tan cos sin C C μθθαμθθ-≤+ (15)AB 杆平衡的必要条件为11A f N μ≤ (16)由(10)、(11)、(16)式得tan sin 2sin 43tan sin cos A αααμθθθ-≤- (17)因此,使系统平衡,α应满足的条件为(15)式和(17)式.2.将题给的数据代入(15)式可得 arctan 0.38521.1α︒≤= (18) 将题给的数据代入(17)式,经数值计算可得19.5α≥︒ (19) 因此,α的取值范围为 19.521.1α≤≤(20)评分标准:本题20分第1问15分(1)、(2)、(3)式共3分,(4)式1分,(5)、(6)、(7)式共3分,(9) 、(10) 式各1分,(12)到(17)式各1分.第2问5分(18)式1分,(19)式3分,(20)式1分. 三、参考解答:'解法一1. 设在时刻t ,小球和圆筒的运动状态如图1所示,小球位于P 点,绳与圆筒的切点为T ,P 到T 的距离即绳的拉直部分的长度为l圆筒的角速度为ω,小球的速度为v .小球的速度可以分解成沿着绳子方向的速度1v 和垂直于绳子方向的速度2v 两个分量.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有()()()()22222001211112222M R m R M R m ωωω+=++v v (1) 2220012+=++MR mR MR mR ml ωωωv v (2)因为绳子不可伸长,1v 与切点T 的速度相等,即ωR =1v (3) 解(1)、(2)、(3)式得()()02222ωωml R m M ml R m M ++-+= (4) ()()022222ωmlR m M l R m M +++=v (5) 由(4)式可得l = (6)这便是在卫星角速度减至ω时绳的拉直部分的长度l .2.由(6)式,当0=ω得=L (7) 这便是绳的总长度L .3.如图2所示,从时刻t 到t t +∆,切点T 跟随圆筒转过一角度1t ωθ∆=∆,由于绳子的拉直部分的长度增加了l ∆,切点相对圆筒又转过一角度2lRθ∆=∆,到达T '处,所以在t ∆时间内,切点转过的角度12lt Rθθωθ∆∆=∆=+∆+∆ (8)切点从T 变到T '也使切线方向改变了一个同样的角度θ∆,而切线方向的改变是小球具有垂直于绳子方向的速度2v 引起的,故有2tlθ∆∆=v (9) 由(1)、(2)、(3)式可得 ()20l ωω=+v (10)2()2t由(8)、(9)、(10)三式得0l R t ω∆=∆ (11) (11)式表示l 随t 均匀增加,故l 由0增加到L所需的时间为0s L t R ω== (12)解法二1.撤去插销后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相同,故可取一个小球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先研究任何时刻小球的速度.在t 时刻,相对卫星系统质心参考系小球运动状态如图1所示,绳子的拉直部分与圆筒面的切点为T ,小球到切点T 的距离即绳的拉直部分的长度为l ,小球到转轴O 的距离为r ,圆筒的角速度为ω.由于圆筒的转动和小球相对圆筒的运动,绳将展开,切点位置和绳的拉直部分的长度都要改变.首先考察小球相对于圆筒的运动.在t 时刻,OT 与固定在圆筒上的半径0OP 的夹角为φ,如图2所示.由于小球相对圆筒的运动,经过时间t ∆,切点从圆筒上的T 点移到T '点,OT '与0OP 的夹角变为φφ+∆,绳的拉直部分的长度由l 变为l ',小球由P 运动到P ',PP '便是小球相对圆筒的位移.当t ∆很小时l l '≈,故PP l l φφ''=∆≈∆于是小球相对圆筒的速度大小为ll tφφφω∆==∆v (1) 方向垂直于TP .φω是切点相对圆筒转动的角速度. 再考察圆筒相对质心参考系的转动,即与圆筒固连在一起的转动参考系相对质心参考系的运动.当圆筒的角速度为ω时,位于转动参考系中的P 点(小球所在处)相对质心系的速度r ωω=v (2)方向垂直于OP .可以把ωv 分解成沿着TP 方向的分量1ωv 和垂直TP 方向的分量2ωv ,如图3所示,即1R ωω=v(3)2l ωω=v (4)小球相对质心系的速度 v 是小球相对圆筒的速度和圆筒参考系中的P 点相对质心系速度的合成,由图3可得v 的2m12φω+ v大小=v (5)因 l R φ= (6) 故有=v (7)因为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故系统的动能和角动量守恒,故有()()222220011112222M R mR M R m ωωω+=+v (8) ()2220012MR mR MR mR ml ωωφωωω+=+++v v v (9)由(7)、(8)两式有()22220mM mφωωωωφ=+++ (10)由(1)、(3)、(4)、(6)、(9)各式得()20mM mφωωφωω=+++ (11) 由(10)、(11)两式得φωωωω+=+0 故有0ωωφ= (12)上式说明绳子与圆筒的切点相对圆筒转动的角速度等于卫星的初始角速度,是一个恒量,将(12)式代入(11)式得φ=(13) 由(6)、(13)两式得l = (14)这便是在卫星角速度减至ω时绳的拉直部分的长度l .2.由(14)式,当0=ω得绳总长度, 即L = (15) 3.因φω是一个恒量,φ随时间的t 的变化规律为t 0ωφ= (16) 当0=ω时,由(13)式可得卫星停旋时的φs φ=(17) 设卫星停转所用的时间为s t ,由(16)、(17)式得0s s t φω==(18) 评分标准:本题25分.解法一第1问12分.(1)、(2)式各3分,(3)式2分,(6)式4分.第2问3分.(7)式3分.第3问10分.(8)、(9)式各3分,(10)式2分,(11)、(12)式各1分.解法二第1问18分.(1)式3分,(2)式2分,(7)式2分,(8)式3分,(9)式3分,(12)式2分,(14)式3分,第2问3分.(15)式3分.第3问4分.(16)式2分,(17)式1分,(18)式1分.四、参考解答:1.根据题意,粒子的初速度只有y 方向和z 方向的分量,设它们为0y v 和0z v .因为粒子在z 方向不受电场力和磁场力作用,故粒子在z 方向以初速度0z v 作匀速运动.粒子在Oxy 面内的运动可以看作由以下两部分运动的合成:可把粒子在y 方向的初速度表示为 001001y y y y =-++v v v v (1) 其中0010y E B =-v (2) 沿y 负方向.与01y v 相关的磁场力 010Bx y f q B =-v (3) 沿x 负方向.粒子受到的电场力0E Ex f f qE == (4)沿x 正方向.由(2)、(3)、(4)式可知,粒子在x 方向受到的电场力和磁场力正好抵消,故粒子以大小为E B 的速度沿y 负方向运动.除此之外,由(1)式可知,粒子还具有初速度00200y y E B =+v v (5) 沿y 正方向,与02y v 相关的磁场力使粒子以速率02y v 在Oxy 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以r 表示圆周运动的半径,有202020y y q B mr=v v (6) 可得020y m r qB =v (7)由周期的定义和(7)式可得圆周运动的周期02mT =qB π (8) (8)式表明,粒子运动的周期与粒子在y 方向的初速度无关.经过时间T 或T 的整数倍所考察的粒子就能同时回到Oyz 平面.2.增加的电场2E对粒子在Oxy 平面内的运动无影响,但粒子在z 方向要受到此电场力作用.以z a 表示在此电场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有 0c o s z m a q E t ω= (9) 或0cos z qE a =t mω (10) 这是简谐运动的加速度,因而有 2z a =z ω- (11) 由(10)、(11)可得t mqE z ωωcos 102-= (12) 因未增加电场时,粒子在z 方向作初速度为0z v 的匀速运动,增加电场后,粒子在z 方向的运动是匀速运动与简谐运动的叠加,即有0021cos z qE z t t mωω=-v (13)粒子在Oxy 平面内的运动不受电场2E的影响.设0ω为粒子在Oxy 平面内作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则有202πqB T mω== (14) 由图示可得与圆周运动相联系的粒子坐标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01cos x r t ω'=- (15) 0sin y r t ω'= (16)考虑到粒子在y 方向还具有速度为01y v 的匀速运动,并利用(2)、(5)、(7)、(14)以及己知条件,可得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000001cos y E qB m x t qB B m ⎛⎫⎛⎫=+- ⎪ ⎪⎝⎭⎝⎭v (17) 0000000siny E E qB m y t t B qB B m⎛⎫=-++ ⎪⎝⎭v (18) 00020cos z mE qB z t t qB m=-v (19)评分标准:本题20分.第1问12分.(2)、(3)、(4)式共5分,(5)、(6)、(7)式共4分,(8)式及相关说明共3分.第2问8分.(12)式2分,(14)式到(19)式各1分. 五、答案与评分标准本题15分.1.01TV V L I I e ⎛⎫-- ⎪ ⎪⎝⎭ (2分),L I (2分),0ln 1L T I V I ⎛⎫+ ⎪⎝⎭ (2分),01TVV L VI VI e ⎛⎫-- ⎪ ⎪⎝⎭(1分).2.0.62V (2分);0.54V (2分);49mW (2分);6.0Ω (2分).六、参考解答:在电加热器对A 室中气体加热的过程中,由于隔板N 是导热的,B 室中气体的温度要升高,活塞M 将向右移动.当加热停止时,活塞M 有可能刚移到气缸最右端,亦可能尚未移到气缸最右端. 当然亦可能活塞已移到气缸最右端但加热过程尚未停止.1. 设加热恰好能使活塞M 移到气缸的最右端,则B 室气体末态的体积02B V V = (1) 根据题意,活塞M 向右移动过程中,B 中气体压强不变,用B T 表示B 室中气体末态的温度,有00BBV V T T =(2)由(1)、(2)式得02B T T = (3)由于隔板N 是导热的,故A 室中气体末态的温度02A T T = (4) 下面计算此过程中的热量m Q .在加热过程中,A 室中气体经历的是等容过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吸收的热量等于其内能的增加量,即 05()2A A Q R T T =- (5) 由(4)、(5)两式得052A Q RT = (6)B 室中气体经历的是等压过程,在过程中B 室气体对外做功为00()B B W p V V =- (7) 由(1)、(7)式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0B W R T = (8)内能改变为05()2B B U R T T ∆=- (9) 由(4)、(9)两式得052∆=B U RT (1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8)、(10)两式,B 室气体吸收的热量为 072=∆+=B B B Q U W RT (11) 由(6)、(11) 两式可知电加热器提供的热量为06m A B Q Q Q RT =+= (12) 若0m Q Q =,B 室中气体末态体积为02V ,A 室中气体的末态温度02T .2.若0m Q Q >,则当加热器供应的热量达到m Q 时,活塞刚好到达气缸最右端,但这时加热尚未停止,只是在以后的加热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故热量0m Q Q -是A 、B 中气体在等容升温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由于等容过程中气体不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若A 室中气体末态的温度为AT ',有 00055(2)(2)22m AA Q Q R T T R T T ''-=-+- (13) 由(12)、(13)两式可求得00455AQ T T R '=+ (14) B 中气体的末态的体积02BV =V ' (15) 3. 若0m Q Q <,则隔板尚未移到气缸最右端,加热停止,故B 室中气体末态的体积BV ''小于02V ,即02BV V ''<.设A 、B 两室中气体末态的温度为A T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注意到A 室中气体经历的是等容过程,其吸收的热量05()2A AQ R T T ''=- (16) B 室中气体经历的是等压过程,吸收热量0005()()2B AB Q R T T p V V ''''=-+- (17)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上式变为()072B AQ R T T ''=- (18) 由上可知006()A B AQ Q Q R T T ''=+=- (19) 所以A 室中气体的末态温度 006AQ T T R''=+ (20) B 室中气体的末态体积 00000(1)6BA V QV T V T RT ''''==+ (21) 评分标准:本题20分.得到0m Q Q =的条件下(1)、(4)式各1分;(12)式6分,得到0m Q Q >的条件下的(14)式4分,(15)式2分;得到0m Q Q <的条件下的(20)式4分,(21)式2分.七、答案与评分标准:本题20分.1. 3R (3分) 2. 6R (3分)第1第3空格各2分;其余3个空格全对3分,有一个错则不给这3分. 八、参考解答:1. 反应能()()332p n H He Q m m m m c ⎡⎤=+-+⎣⎦(1)式中c 为光速.代入数据得0.764MeV Q =- (2) 上式表明这是一吸能核反应.2.为了求入射质子阈能,反应前后各粒子都应沿同一直线运动.设质子的入射速度大小为p v ,反应后32He 的速度大小为3He v ,中子的速度大小为n v ,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有33p p n n He He m m m =+v v v (3)33222p p n n He He 111222m m m Q =++v v v (4)由(3)、(4)式可得3333322n n p p p n22He He n p n p He He He220m m m m m m m m Q m m m ⎛⎫⎛⎫+--++= ⎪ ⎪ ⎪ ⎪⎝⎭⎝⎭v v v v (5) 令333332n nHe He p n pHe 2p p 2Hep He22m m m a m m m b m m m m c Qm ⎫+⎪=⎪⎪⎪=-⎬⎪⎪-⎪=+⎪⎭v v (6) 把(6)式代入(5)式得2n n 0a b c ++=v v (7)(7)式有解的条件是240b ac -≥ (8)由(6)式可知,c 可能大于零,亦可能小于零.若0c <,则(8)总成立,中子速度一定有解,反应一定能发生;若0c >,则由 (6)、(8)两式得33n 2He p p n pHe 12m m m Q m m m +≥+-v (9) 即只有当入射质子的动能满足(9)式时,中子速度才有解,反应才能发生,所以入射质子的阈能为3pn p He 1th m T Q m m m ⎛⎫=+⎪ ⎪+-⎝⎭ (10) 利用(1)式,在忽略2Q 项的情况下,(10)式可简化为 3p H1th m T Q m ⎛⎫=+⎪ ⎪⎝⎭(11) 代入有关数据得 1.02MeV th T = (12)3.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有33p p n n He He =+m m m v v v (12)33222p p n n He He 111222m m m Q =++v v v (13) 以θ表示反应中产生的中子速度方向与入射质子速度方向的夹角,如图所示,根据余弦定律有 ()()()33222n n p p n p n p He He 2cos m m m m m θ=+-v v v v v (14)令2p p p 12T m =v (15) 2n n n 12T m =v (16) 3332He He He 12=T m v (17) 把(15)、(16)、(17)式代入(13)、(14)两式得3He Q T T T =--p n (18)p p m v33n n p p He He 222m T m T m T θ=+- (19)由(18)、(19)式,消去3He T 后,得()3333p p HeHe n nnHe He 0m m T Q m T m m θ---=+ (20)令3nHe S θ=,()333p p HeHe nHe m m T Q m R m m --=+ (21)得n 20T R -= (22)根据题给的入射质子的动能和第1问求得的反应能Q 的值,由(21)式可知0R >,故(22)式的符合物理意义的S = (23)将具体数据代入(21)、(23)式中,有n 0.132MeV T = (24) (如果得到 131.0=n T MeV ,也是对的.)第2问的其他解法解法一为了研究阈能,只考虑碰撞前后各粒子都沿同一直线运动的情况.若碰撞后32He 和中子的速度相同,即粘在一起运动(完全非弹性碰撞),则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最多,若所损失的机械能正好等于反应能,则入射质子的动能最小,这最小动能便是阈能. 设质子的入射速度大小为p v ,反应后32He 和中子的速度大小为v ,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有3p p n He ()m m m =+v v (1)322p p n He 11()22m m m Q =++v v (2) 由(1)、(2)式可得 33n 2He p p n pHe 12m m m Q m m m +=+-v (3) 所以阈能为3p n p He 1th m T Q m m m ⎛⎫=+⎪ ⎪+-⎝⎭(4) 利用第1问中的(1)式,并注意到32H 1<<Q m c有333332n pHe H H 2H H 11111⎛⎫==- ⎪ ⎪+-⎛⎫⎝⎭+⎪ ⎪⎝⎭Q m m m m m c Q m m c 在忽略2Q 项的情况下,(4)式可简化为 3p H 1th m T Q m ⎛⎫=+⎪ ⎪⎝⎭(5) 代入有关数据得 1.02M e Vth T = (6)第2问8分(1)、(2)式各3分,(4)式或(5)式1分,(6)式1分. 解法二在牛顿力学中可以证明,质点系的总动能可以表示为质点系的总质量以质心速度运动的动能即所谓质心动能与各质点相对质心运动的动能之和.若质点系不受外力作用,则质点系的动量守恒,质心速度不变,故质心动能亦恒定不变;如果质点系内部的相互作用导致质点系机械能的变化,则可变化的机械能只能是各质点相对质心运动的动能. 在本题中,如果质子p 与氚31H 发生反应后,生成的中子n 和氦32He 相对质心都静止,则质子p 与氚31H相对质心运动的动能之和全部转化成反应能,反应后系统的动能只有质心的动能,在这请况下,转化成其他形式能量的机械能最多,入射质子的动能最小,这最小动能便是阈能.所以入射质子的阈能等于系统质心的动能与反应能之和.以p 'v 和3H 'v 分别表示质子p 和氚31H 相对质心的速度,有3322p p H H 1122Q =m m ''+v v (1) 因系统质心的速度 3p p c p H=+m m m v v (2)而33p H p p c p Hm m '=-=+v v v v m (3) 33p p c Hp H0m m '=-=-+v v v m (4)由(1)、(3)、(4)式得 332H p pp H12m Q m m m =+v (5) 在牛顿力学中,系统的总质量是恒定不变的,这就导致系统质心的动能在反应前后恒定不变的结论,但在本题中,损失掉的机械能导致系统总质量的变化,使反应前系统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不相等,即33p n H He +≠+m m m m .如果仍沿用牛顿力学的结论,对一个孤立系统,其质心速度是不会改变的,故反应后质心的动能应为 ()()33222c n c p c c 2He H 111222=+=++Q E m m m m cv v v 而 ()33322p p p 2c 2222p H Hp HQ 1122m m Q QQ c c c m m m m m =⋅=⋅⋅++v v 由此可见,在忽略2Q 的条件下 ()()3322n p He H 1122c c m m m m +=+v v 而入射质子的阀能 ()32p H 12th c T m m Q =++v (6) 由(2)、(5)、(6)式得 3p H 1th m T Q m ⎛⎫=+⎪ ⎪⎝⎭(7) 代入有关数据得 1.02MeV th T = (8)第2问8分(1)、(5) 、(6)式各2分, (7)式1分,、(8)式1分. 解法三考虑反应前后各粒子都沿同一直线运动的情况,若入射质子与与静止的31H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即反应后产生的中子和32He 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则入射质子的动能就是阈能.以10m 表示质子的静止质量,20m 表示31H 的静止质量,30m 表示中子的静止质量,40m 表示31He 的静止质量,设质子的入射速度大小为p v ,反应后32He 和中子的速度大小都为v ,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有1pm m m +=v(1)222120m m c m c m c++=(2)式中1m 是质子的动质量.由(1)、(2)两式得 1p 120+m m m v v =(3)把(3)式代入(1)式,经整理得 ()()2222221201p 3040+-=+m m c m m m c v (4)由 1m =(5)可得221p221102-=m m m cv (6)若入射质子的阈能为th E ,有22110th m c m c E =+ (7) 由(4)、(6)、(7)式可得 ()()2230401020202thm m m m E m +-+= (8)利用题给条件并引入反应能,得 333p n H HeH2th m m m m E Q m +++=(9)或有 ()3333p 2H p H H H22th Q+m m m m c E Q Q m m ++=≈ (10)代入有关数据得 1.02M e Vth T = (11) 第2问8分(1)、(2) 、(8)式各2分, (9)或(10)式1分, (11)式1分。
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含答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参考答案全卷共六题,总分140分。
一、(22分)有一放在空气中的玻璃棒,折射率n= 1.5 ,中心轴线长L= 45cm,一端是半径为R1= 10cm的凸球面.1.要使玻璃棒的作用相当于一架理想的天文望远镜(使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物成像于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的望远系统),取中心轴线为主光轴,玻璃棒另一端应磨成什么样的球面?2.对于这个玻璃棒,由无限远物点射来的平行入射光束与玻璃棒的主光轴成小角度φ1时,从棒射出的平行光束与主光轴成小角度φ2,求φ2/φ1(此比值等于此玻璃棒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解:1.对于一个望远系统来说,从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的物点发出的入射光为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它经过系统后的出射光线也应与主光轴平行,即像点也在主光轴上无限远处,如图18-2-6所示,图中C1为左端球面的球心.图18-2-6由正弦定理、折射定律和小角度近似得(-R1)/R1=sinr1/sin(i1-r1)≈r1/(i1-r1)=1/((i1/r1)-1)≈1/(n-1),...①即..(/R1)-1=1/(n-1)....②光线PF1射到另一端面时,其折射光线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由此可知该端面的球心C2一定在端面顶点B的左方,C2B等于球面的半径R2,如图18-2-6所示.仿照上面对左端球面上折射的关系可得(/R2)-1=1/(n-1),...③又有=L-,④由②、③、④式并代入数值可得R2=5cm.则右端为半径等于5cm的向外凸的球面.图18-2-7.设从无限远处物点射入的平行光线用①、②表示,令①过C1,②过A,如图18-2-7所示,则这两条光线经左端球面折射后的相交点M,即为左端球面对此无限远物点成的像点.现在求M点的位置,在△AC1M中,有/sin(π-φ1)=/sinφ1=R1/sin(φ1-φ1′),又..nsinφ1′=sinφ1,已知φ1、φ1′均为小角度,则有/φ1=R1/φ1(1-(1/n)).与②式比较可知,≈,即M位于过F1垂直于主光轴的平面上.上面已知,玻璃棒为天文望远系统,则凡是过M点的傍轴光线从棒的右端面射出时都将是相互平行的光线.容易看出,从M射出C2的光线将沿原方向射出,这也就是过M点的任意光线(包括光线①、②)从玻璃棒射出的平行光线的方向,此方向与主光轴的夹角即为φ2,由图18-2-7可得/φ1=/=(-R1)/(-R2),由②、③式可得(-R1)/(-R2)=R1/R2,则φ2/φ1=R1/R2=2.二、(22分)正确使用压力锅的方法是:将已盖好密封锅盖的压力锅(如图复18-2-1)加热,当锅内水沸腾时再加盖压力阀S,此时可以认为锅内只有水的饱和蒸气,空气已全部排除.然后继续加热,直到压力阀被锅内的水蒸气顶起时,锅内即已达到预期温度(即设计时希望达到的温度).现有一压力锅,在海平面处加热能达到的预期温度为120℃,某人在海拔5000m的高山上使用此压力锅,锅内有足量的水.1.若不加盖压力阀,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2.若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3.若未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即盖好密封锅盖一段时间后,在点火前就加上压力阀,此时水温为27℃,那么加热到压力阀刚被顶起时,锅内水的温度是多少?若继续加热,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假设空气不溶于水.已知:水的饱和蒸气压pW(t)与温度t的关系图线如图18-2-2所示.大气压强p(z)与高度z的关系的简化图线如图18-2-3所示.当t=27℃时,pW(27°)=3.6×103Pa;z= 0处,p(0)= 1.013×105Pa.解:1.由图18-2-8知在海平面处,大气压强p(0)=101.3×103Pa.在z=5000m时,大气压强为p(5000)=53×103Pa.图18-2-8图18-2-9此处水沸腾时的饱和蒸气压pW应等于此值.由图18-2-9可知,对应的温度即沸点为t2=82℃.达到此温度时,锅内水开始沸腾,温度不再升高,故在5000m高山上,若不加盖压力锅,锅内温度最高可达82℃..由图18-2-9可知,在t=12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pW(120°)=198×103Pa,而在海平面处,大气压强p(0)=101×103Pa.可见压力阀的附加压强为pS=pW(120°)-p(0)=(198×103-101.3×103)Pa=96.7×103Pa.在5000m高山上,大气压强与压力阀的附加压强之和为p′=pS+p(5000)=(96.7×103+53×103)Pa=149.7×103Pa.若在t=t2时阀被顶起,则此时的pW应等于p′,即pW=p′,由图18-2-9可知t2=112℃.此时锅内水开始沸腾,温度不再升高,故按正确方法使用此压力锅,在5000m高山上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112℃..在未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时,锅内有空气,设加压力阀时,内部水蒸汽已饱和.由图18-2-9可知,在t=27℃时,题中已给出水的饱和蒸气压pW(27°)=3.6×103Pa,这时锅内空气的压强(用pa表示)为pa(27°)=p(5000)-pW(27°)=(53×103-3.6×103)Pa=49.4×103Pa.当温度升高时,锅内空气的压强也随之升高,设在温度为t(℃)时,锅内空气压强为pa(t),则有pa(t)/(273+t)=pa(27℃)/(273+27),pa(t)=(164.7t+45.0×103)Pa.若在t=t′时压力阀刚好开始被顶起,则有pW(t′)+pa(t′)=p′,由此得pW(t′)=p′-pa(t′)=(105×103-164.7t′)Pa,画出函数p′-pa(t′)的图线,取t=0℃,有..p′-pa(0℃)=105×103Pa,取t=100℃,有.p′-pa(100℃)=88.6×103Pa.由此二点便可在图18-2-9上画出此直线,此直线与图18-2-9中的pW(t)-t曲线的交点为A,A即为所求的满足上式的点,由图可看出与A点对应的温度为t′=97℃.即在压力阀刚开始被顶起时,锅内水的温度是97℃,若继续加热,压力阀被顶起后,锅内空气随水蒸汽一起被排出,最终空气排净,锅内水温仍可达112℃.三、(22分)有两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A、B,A静止,B以速度v0与之发生碰撞.已知:碰撞后二者的速度vA和vB在一条直线上,碰撞过程中部分动能有可能被某一氢原子吸收,从而该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然后,此原子向低能级态跃迁,并发出光子.如欲碰后发出一个光子,试论证:速度v0至少需要多大(以m/s表示)?已知电子电量e= 1.602×10-19C,质子质量为mp= 1.673×10-27kg,电子质量为me= 0.911×10-31kg,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13.58eV.解:为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需要能量最小的激发态是n=2的第一激发态.已知氢原子的能量与其主量子数的平方成反比.即En=k1/n2,...①又知基态(n=1)的能量为-13.58eV,即E1=k1/12=-13.58eV,所以..k=-13.58eV.n=2的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E2=k1/22=-13.58×(1/4)=-3.39eV....②为使基态的氢原子激发到第一激发态所需能量为E内=E2-E1=(-3.39+13.58)eV=10.19eV....③这就是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发出的光子的能量,即hν=E内=10.19eV=10.19×1.602×10-19J=1.632×10-18J....④式中ν为光子的频率,从开始碰到发射出光子,根据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有mv0=mvA+mvB+光子的动量,...⑤(1/2)mv02=(1/2)m(vA2+vB2)+hν,...⑥光子的动量pν=hν/c.由⑥式可推得mv0>2hν/v0,因为v0<<c,所以mv0>>hν/c,故⑤式中光子的动量与mv0相比较可忽略不计.⑤式变为mv0=mvA+mvB=m(vA+vB),⑦符合⑥、⑦两式的v0的最小值可推求如下:由⑥式及⑦式可推得(1/2)mv02=(1/2)m(vA+vB)2-mvAvB+hν=(1/2)mv02-mvA(v0-vA)+hν,mvA2-mvAv0+hν=0,经配方得m(vA-(1/2)v0)2-(1/4)mv02+hν=0,(1/4)mv02=hν+m(vA-(1/2)v0)2,...⑧由⑧式可看出,当vA=(1/2)v0时,v0达到最小值v0min,此时vA=vB,v0min=2,代入有关数值,得v0min=6.25×104m/s.答:B原子的速度至少应为6.25×104m/s.四、(22分)如图18-4所示,均匀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B=B0-kt(k为大于零的常数).现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均匀金属圆环相互交叠并固定在图中所示位置,环面处于图中纸面内.圆环的半径为R,电阻为r,相交点的电接触良好,两个环的接触点A与C间的劣弧对圆心O的张角为60°,求t=t0时,每个环所受的均匀磁场的作用力,不考虑感应电流之间的作用.解:1.求网络各支路的电流.因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减少,考虑到电路的对称性,可设两环各支路的感应电流I1、I2的方向如图18-2-10所示,对左环电路ADCFA,有图18-2-10.E=I1rCFA+I2rADC,因..rCFA=5r/6,rADC=r/6,E=kπR2,故..kπR2=I1(5r/6)+I2(r/6)....①因回路ADCEA所围的面积为((2π-3)/12)R2,故对该回路有k[2((2π-3)/12)R2]=2I2(r/6),解得..I2=((2π-3)R2/2r)k,代入①式,得.I1=((10π+3)R2/10r)k..求每个圆环所受的力.图18-2-11先求左环所受的力,如图18-2-11所示,将圆环分割成很多小圆弧,由左手定则可知,每段圆弧所受的力的方向均为径向,根据对称性分析,因圆弧PMA与圆弧CNQ中的电流方向相反,所以在磁场中受的安培力相互抵消,而弧PQ与弧AC的电流相对x轴上下是对称的,因而每段载流导体所受的安培力在y方向的合力为零,以载流导体弧PQ上的线段Δl′为例,安培力ΔF为径向,其x分量的大小表示为|ΔFx|=I1BΔl′cosα,因..Δl′cosα=Δl,故..|ΔFx|=I1BΔl,|Fx|=ΣI1BΔl=I1B=I1BR.由于导体弧PQ在y方向的合力为零,所以在t0时刻所受安培力的合力F1仅有x分量,即F1=|Fx|=I1BR=((10π+3)R2/10r)kBR=((10π+3)R2/10r)k(B0-kt0)R,方向向左.同理,载流导体弧AC在t0时刻所受的安培力为F2=I2BR=((2π-3)R2/2r)kBR=((2π-3)R2/2r)k(B0-kt0)R,方向向右.左环所受的合力大小为F=F1-F2=(9/5r)k(B0-kt0)R3.方向向左.五、(25分)如图18-5所示,一薄壁导体球壳(以下简称为球壳)的球心在O点.球壳通过一细导线与端电压U= 90V的电池的正极相连,电池负极接地.在球壳外A点有一电量为q1=10×10-9C的点电荷,B点有一电量为q2=16×10-9C的点电荷.点O、A之间的距离d1= 20cm,点O、B之间的距离d2= 40cm.现设想球壳的半径从a= 10cm开始缓慢地增大到50cm,问:在此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各是多少?已知静电力常量k=9×109N·m2/C2.假设点电荷能穿过球壳壁进入导体球壳内而不与导体壁接触..解:分以下几个阶段讨论:.由于球壳外空间点电荷q1、q2的存在,球壳外壁的电荷分布不均匀,用σ表示面电荷密度.设球壳半径a=10cm时球壳外壁带的电量为Q1,因为电荷q1、q2与球壳外壁的电量Q1在球壳内产生的合场强为零,球壳内为电势等于U的等势区,在导体表面上的面元ΔS所带的电量为σΔS,它在球壳的球心O处产生的电势为ΔU1=kσΔS/a,球壳外壁所有电荷在球心O产生的电势U1为U1=ΣΔU1=kΣσΔS/α=kQ1/a.点电荷q1、q2在球壳的球心O处产生的电势分别为kq1/d1与kq2/d2,因球心O处的电势等于球壳的电势,按电势叠加原理,即有(kq1/d1)+(kq2/d2)+(kQ1/a)=U,代入数值后可解得球壳外壁的电量Q1为Q1=(aU/k)-a((q1/d1)+(q2/d2))=-8×10-9C.因球壳内壁无电荷,所以球壳的电量QⅠ等于球壳外壁的电量Q1,即QⅠ=Q1=-8×10-9C..当球壳半径趋于d1时(点电荷仍在球壳外),设球壳外壁的电量变为Q2,球壳外的电荷q1、q2与球壳外壁的电量Q2在壳内产生的合场强仍为零,因球壳内仍无电荷,球壳内仍保持电势值为U的等势区,则有(kq1/d1)+(kq2/d2)+(kQ2/d1)=U,解得球壳外壁的电量Q2=(d1U/k)-(d1(q1/d1+q2/d2))=-16×10-9C.因为此时球壳内壁的电量仍为零,所以球壳的电量就等于球壳外壁的电量,即QⅡ=Q2=-16×10-9C,在a=10cm到趋于d1的过程中,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为ΔQⅠ=QⅡ-Q1=-8×10-9C..当点电荷q1穿过球壳,刚进入球壳内(导体半径仍为d1),点电荷q1在球壳内壁感应出电量-q1,因球壳的静电屏蔽,球壳内电荷q1与球壳内壁电荷-q1在球壳外产生的合电场为零,表明球壳外电场仅由球壳外电荷q2与球壳外壁的电荷Q3所决定.由于球壳的静电屏蔽,球壳外电荷q2与球壳外壁的电荷Q3在球壳内产生的合电场为零,表明对电荷q2与Q3产生的合电场而言,球壳内空间是电势值为U的等势区.q2与Q3在球心O处产生的电势等于球壳的电势,即(kq2/d2)+(kQ3/d1)=U,解得球壳外壁电量Q3=(d1U/k)-(d1q2/d2)=-6×10-9C,球壳外壁和内壁带的总电量应为QⅢ=Q3+(-q1)=-16×10-9C,在这过程中,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为ΔQⅡ=QⅢ-QⅡ=0.这个结果表明:电荷q1由球壳外极近处的位置进入壳内,只是将它在球壳外壁感应的电荷转至球壳内壁,整个球壳与大地没有电荷交换..当球壳半径趋于d2时(点电荷q2仍在球壳外),令Q4表示此时球壳外壁的电量,类似前面第3阶段中的分析,可得(kq2/d2)+(kQ4/d2)=U,由此得Q4=(d2U/k)-(d2(q2/d2))=-12×10-9C,球壳的电量QⅣ等于球壳内外壁电量的和,即QⅣ=Q4+(-q1)=-22×10-9C,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为ΔQⅢ=QⅣ-QⅢ=-6×10-9C..当点电荷q2穿过球壳,刚进入球壳内时(球壳半径仍为d2),球壳内壁的感应电荷变为-(q1+q2),由于球壳的静电屏蔽,类似前面的分析可知,球壳外电场仅由球壳外壁的电量Q5决定,即kQ5/d2=U,可得..Q5=d2U/k=4×10-9C,球壳的总电量是QⅤ=Q5-(q1+q2)=-22×10-9C,..(15)在这个过程中,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是ΔQⅣ=QⅤ-QⅣ=0...(16).当球壳的半径由d2增至a1=50cm时,令Q6表示此时球壳外壁的电量,有k(Q6/a1)=U,..(17)可得..Q6=a1(U/k)=5×10-9C,球壳的总电量为QⅥ=Q6-(q1+q2)=-21×10-9C,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为ΔQⅤ=QⅥ-QⅤ=1×10-9C.六、(27分)一玩具“火箭”由上下两部分和一短而硬(即劲度系数很大)的轻质弹簧构成.上部分G1的质量为m1,下部分G2的质量为m2,弹簧夹在G1与G2之间,与二者接触而不固连.让G1、G2压紧弹簧,并将它们锁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已知的定值E0.通过遥控可解除锁定,让弹簧恢复至原长并释放其弹性势能,设这一释放过程的时间极短.第一种方案是让玩具位于一枯井的井口处并处于静止状态时解除锁定,从而使上部分G1升空.第二种方案是让玩具在井口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撞击井底(井足够深)后以原速率反弹,反弹后当玩具垂直向上运动到离井口深度为某值h的时刻解除锁定.1.在第一种方案中,玩具的上部分G1升空到达的最大高度(从井口算起)为多少?其能量是从何种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的?2.在第二种方案中,玩具的上部分G1升空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亦从井口算起)为多少?并定量讨论其能量可能是从何种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的.解:.1.在弹簧刚伸长至原长的时刻,设G1的速度的大小为v,方向向上,G2的速度大小为v1,方向向下,则有m1v1-m2v2=0,...①(1/2)m1v12+(1/2)m2v22=E0,...②解①、②两式,得v1=,...③v2=....④设G1升空到达的最高点到井口的距离为H1,则H1=v12/2g=((m2/m1g(m1+m2))E0,...⑤G1上升到最高点的重力势能为Ep1=m1gH1=(m2/(m1+m2))E0....⑥它来自弹簧的弹性势能,且仅为弹性势能的一部分..在玩具自井底反弹向上运动至离井口的深度为h时,玩具向上的速度为u=....⑦设解除锁定后,弹簧刚伸长至原长时,G1的速度大小为v1′,方向向上,G2的速度大小为v,方向向下,则有m1v1′-m2v2′=(m1+m2)u,...⑧(1/2)m1v1′+(1/2)m2v2′=(1/2)(m1+m2)u2+E0,...⑨消去⑧、⑨两式中的v2′,得v1′的方程式为m1(1+(m1/m2))v1′-2m1(1+(m1/m2))uv1′+m1(1+m1/m2)u2-2E0=0,由此可求得弹簧刚伸长至原长时,G1和G2的速度分别为v1′=u+,v2′=-u+,设G1从解除锁定处向上运动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2′,则有H2′=v1′/2g=(1/2g)(u+)2=h+(m2E0/m1g(m1+m2))+2,从井口算起,G1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H2′-h=(m2E0/m1g(m1+m2))+2.讨论:可以看出,在第二方案中,G1上升的最大高度H2大于第一方案中的最大高度H1,超出的高度与解除锁定处到井口的深度h有关.到达H2时,其重力势能为Ep2=m1gH2=(m2E0/(m1+m2))+2,(i)若Ep2<E0,即..2<m1E0/(m1+m2),这要求..h<E0m1/4m2g(m1+m2).这时,G1升至最高处的重力势能来自压紧的弹性势能,但仅是弹性势能的一部分.在这一条件下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E0/m1g.(ii)若Ep2=E0,2=m1E0/(m1+m2),这要求..h=E0m1/4m2g(m1+m2).此时G1升至最高处的重力势能来自压紧的弹簧的弹性势能,且等于全部弹性势能.在这一条件下,G1上升的高度为H2=E0/m1g.(iii)若Ep2>E0,2>m1E0/(m1+m2),这要求..h>E0m1/4m2g(m1+m2).此时G1升至最高处的重力势能大于压紧的弹簧的弹性势能,超出部分的能量只能来自G2的机械能.在这个条件下,G1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E0/m1g.。
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299,792,458 m/sB. 299,792,458 km/hC. 299,792,458 km/sD. 299,792,458 m/h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A. 相等B. 不相等C. 相等但方向相反D. 相等且方向相同3. 一个物体的动能与其速度的关系是()A. 正比B. 反比C. 无关D. 正比且平方关系4.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与该点到参考点的电势差成正比()A. 正确B. 错误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根据库仑定律,两点电荷之间的力与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______。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a,经过时间t后,其速度为______。
3.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电流I和电压V之间的关系是V = ______。
4. 光的折射定律表明,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即sinθ1/sinθ2 = ______。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 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行驶,突然刹车,刹车时的加速度为-5m/s²。
求汽车完全停止所需的时间。
2. 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10 m的高度自由落体,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3. 一个电路中包含一个5 Ω的电阻和一个9 V的电池,求电路中的电流。
4. 一个光波的波长为600 nm,求其频率。
四、实验题(每题20分,共20分)1. 描述如何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并解释实验原理。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D4. B二、填空题1. 反比2. at3. IR4. n1/n2三、计算题1. 4 s2. √(2gh) = √(2*9.8*10) m/s ≈ 14.1 m/s3. I = V/R = 9/5 A = 1.8 A4. f = c/λ = (299,792,458)/(600*10^-9) Hz ≈ 5*10^14 Hz四、实验题1. 将物体挂在弹簧秤的挂钩上,读取弹簧秤的示数即为物体的重力。
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3/5
蜗壳教育
六、
(40 分)
1914 年,弗兰克-赫兹用电子碰撞原子的方法使原子从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从而证明
了原子能级的存在。加速电子碰撞自由的氢原子,使某氢原子从基态激发到激发态。该氢原
子仅能发出一条可见光波长范围(400nm~760nm )内的光谱线。仅考虑一维正碰。
(1)求该氢原子能发出的可见光的波长;
没有磁场。半径 OP 为一均匀细金属棒,以恒定的角速度ω绕 O 点
顺时针旋转,旋转过程中金属棒 OP 与两个半圆弧均接触良好。已
知金属棒 OP 电阻为 R ,两个半圆弧的电阻可忽略。开始时 P 点
与 M 点重合。在t (0 ≤ t ≤ )时刻,半径 OP 与半圆O1 交于 Q 点。求
2/5
蜗壳教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距离为地球轨道半径的三分之一,不考虑地球和彗星之间的相互影响。求彗星
(1)先后两次穿过地球轨道所用的时间;
(2)经过 C、D 两点时速度的大小。
已知积分公式∫
x dx
√x+a
2
3
1
= ( + )2 − 2( + )2 + ,式中 C 是任意常数。
3
1/5
蜗壳教育
三、
(40 分)
一质量为 M 的载重卡车 A 的水平车板
上载有一质量为 m 的重物 B,在水平直公
路上以速度 v0 做匀速直线运动,重物与车
厢前壁间的距离为 L(L > 0)
。因发生紧急
情况,卡车突然制动。已知卡车车轮与地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最大静摩擦因数均为μ1 ,重物与车厢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最大静摩擦因
数均为μ2(μ2 < μ1 )
2024年9月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参考解答
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参考解答(2024年9月21日9:00-12:00)一、(45分) (1)(1.1)记质量为M 的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 (向左为正),单摆的偏转角为θ(向左为正),摆臂上的张力为T ,按牛顿第二定律,摆锤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方程为m ẍ+lθcos θ−lθ sin θ =−T sin θ ①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方程为m −l sin θθ−lθ cos θ =m g −T cos θ ② 利用小幅度振动条件,保留到小量θ的领头阶,有sin cos 1 , ③将③式代入①②式,并保留到小量θ的领头阶,得T mg ④ ẍ+lθ+g θ=0⑤【注: 利用悬点不动的非惯性系也可更方便地得到上述结果。
在悬点不动的非惯性系中,摆锤额外受到横向的惯性力−mẍ,有角向运动方程mlθ=−m g sin θ−mẍcosθ ①′ 同时也有径向运动方程2θcosθsin ml mx g T m ②′进一步利用小摆幅条件,保留到小量θ的领头阶,即得⑤④式。
】质量为M 的振子在水平方向上做一维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ẍ=−kx +T sin θ+H cos ωt ⑥由③④⑥式得Mẍ+kx −m g θ=H cos ωt ⑦只考虑系统在强迫力下的稳定振动,稳定振动的圆频率为ω,设cos(x x A t ) ⑧ cos()l B t ⑨其中φ 、φ 是稳定振动与所受强迫力之间的位相差。
将⑧⑨式代入方程⑤⑦后,所得出的两个方程对任意时间 t 均成立,故有00x ,⑩进而有22M m k A m B H⑪ 22200A B⑫由⑪⑫式得2202222200()()()HA k M m⑬222222222000()()H B A k M m⑭其中(1.2)由⑬式可知,当没有阻尼器时(这时0m ),有2HA k M ⑮即当风的频率为⑯时,大楼受迫振动幅度最大。
当风的频率取⑮式所示的值、但有阻尼器时,由⑬式得k g H H kl Mg M l A g k gkm m l M⑰为了调节阻尼器的参数m 、l 使得A 最小,可取Mgl k, ⑱或m 尽可能大。
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2024年9月21日上午9:00-12:00)考生须知1、 考生考试前请务必认真阅读本须知。
2、 本试题共7道题,5页,总分为320分。
3、 如遇试题印刷不清楚的情况,请务必及时向监考老师提出。
4、 需要阅卷老师评阅的内容一定要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和草稿纸上的解答一律不给分。
一、(45分)高层建筑(大楼)在风的作用下会发生晃动。
在特定条件下,大楼的晃动幅度会变得较大,影响到安全。
(1)为了减小晃动幅度,通常会在高层建筑上加装阻尼器,例如悬点固定在大楼上、摆锤质量为m 、摆臂长度为l 的摆,摆臂是刚性的,质量可以忽略;大楼在风作用下的运动可简化为谐振子的强迫振动,谐振子的质量为M ,恢复力等效为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大楼在运动过程中可视为刚体。
整个摆和谐振子系统如图1a 所示,系统的总质量为m 与M 之和。
风可视为水平方向上的强迫力F (向左为正),它随时间t 的变化为cosωF t H t其中振幅H 和频率ω均为常量。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为简单起见,只考虑摆和谐振子的小幅度振动 (因而摆便成为单摆)。
(1.1)求谐振子因强迫力F 的作用产生的稳定振动的振幅;(1.2)指出在没有阻尼器的情况下,风的频率为多大时,大楼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对此频率的风,阻尼器应满足何种条件会最大限度地减小大楼的受迫振动?(2)若风的频率为第(1.2)问中求出的风的频率的√0.99倍,在没有阻尼器的情况下,求此时大楼受迫振动的振幅有多大? 若安装的阻尼器参数l 符合第 (1.2)问中得到的条件,为了使得大楼在此风的作用下的受迫振动的振幅减到无阻尼器时的1%, 阻尼器的质量m 应该为M 的多少倍?(3)实际的阻尼器还装有其他装置以提供阻尼力,通常做法是将摆锤浸泡在固定于建筑物上的油池中 (相对于建筑物的质量,油的质量可以忽略;油池质量可视为已包含在大楼的质量之内)。
已知当摆锤与油的相对速度为 v 时,摆锤受到的阻尼力为f v其中γ为常量。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考试试题解答与评分标准一、(15分)一半径为R 、内侧光滑的半球面固定在地面上,开口水平且朝上. 一小滑块在半球面内侧最高点处获得沿球面的水平速度,其大小为0v (00≠v ). 求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可能达到的最大速率.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参考解答:以滑块和地球为系统,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滑块沿半球面内侧运动时,可将其速度v 分解成纬线切向 (水平方向)分量ϕv 及经线切向分量θv . 设滑块质量为m ,在某中间状态时,滑块位于半球面内侧P 处,P 和球心O 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由机械能守恒得2220111sin 222m mgR m m ϕθθ=-++v v v (1) 这里已取球心O 处为重力势能零点. 以过O 的竖直线为轴. 球面对滑块的支持力通过该轴,力矩为零;重力相对于该轴的力矩也为零. 所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滑块相对于轴的角动量守恒,故0cos m R m R ϕθ=v v . (2)由 (1) 式,最大速率应与θ的最大值相对应max max ()θ=v v . (3)而由 (2) 式,q 不可能达到π2. 由(1)和(2)式,q 的最大值应与0θ=v 相对应,即max ()0θθ=v . (4)[(4)式也可用下述方法得到:由 (1)、(2) 式得22202sin tan 0gR θθθ-=≥v v .若sin 0θ≠,由上式得220sin 2cos gRθθ≤v .实际上,sin =0θ也满足上式。
由上式可知max 22max 0sin 2cos gRθθ=v .由(3)式有222max max 0max ()2sin tan 0gR θθθθ=-=v v . (4’)将max ()0θθ=v 代入式(1),并与式(2)联立,得()2220max max max sin 2sin 1sin 0gR θθθ--=v . (5)以max sin θ为未知量,方程(5)的一个根是sin q =0,即q =0,这表示初态,其速率为最小值,不是所求的解. 于是max sin 0θ≠. 约去max sin θ,方程(5)变为22max 0max 2sin sin 20gR gR θθ+-=v . (6)其解为20maxsin 14gR θ⎫=-⎪⎪⎭v . (7)注意到本题中sin 0θ≥,方程(6)的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 将(7)式代入(1)式得,当max θθ=时,(22012ϕ=v v ,(8) 考虑到(4)式有max ==v评分标准:本题15分. (1)式3分, (2) 式3分,(3) 式1分,(4) 式3分, (5) 式1分,(6) 式1分,(7) 式1分, (9) 式2分.二、(20分)一长为2l 的轻质刚性细杆位于水平的光滑桌面上,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D 和一质量为m α(α为常数)的小物块B ,杆可绕通过小物块B 所在端的竖直固定转轴无摩擦地转动. 一质量为m 的小环C 套在细杆上(C 与杆密接),可沿杆滑动,环C 与杆之间的摩擦可忽略. 一轻质弹簧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两端分别与小环C 和物块B 相连. 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A 在桌面上以垂直于杆的速度飞向物块D ,并与之发生完全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 碰撞 时滑块C 恰好静止在距轴为r (r >l )处.1. 若碰前滑块A 的速度为0v ,求碰撞过程中轴受到的作用力的冲量;2. 若碰后物块D 、C 和杆刚好做匀速转动,求碰前滑块A 的速度0v 应满足的条件.参考解答:1. 由于碰撞时间t ∆很小,弹簧来不及伸缩碰撞已结束. 设碰后A 、C 、D 的速度分别为A v 、C v 、D v ,显然有D C2l r =v v . (1)以A 、B 、C 、D 为系统,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相对于轴不受外力矩作用,其相对于轴的角动量守恒D C A 0222m l m r m l m l ++=v v v v . (2)由于轴对系统的作用力不做功,系统内仅有弹力起作用,所以系统机械能守恒. 又由于碰撞时间t ∆很小,弹簧来不及伸缩碰撞已结束,所以不必考虑弹性势能的变化. 故2222D C A 011112222m m m m ++=v v v v . (3) 由 (1)、(2)、(3) 式解得2200022222248,,888C D A lr l r l r l r l r===-+++v v v v v v (4)[代替 (3) 式,可利用弹性碰撞特点0D A =-v v v . (3’) 同样可解出(4). ]设碰撞过程中D 对A 的作用力为1F ',对A 用动量定理有221A 0022428l r F t m m m l r+'∆=-=-+v v v ,(5)方向与0v 方向相反. 于是,A 对D 的作用力为1F 的冲量为221022428l r F t m l r+∆=+v (6)方向与0v 方向相同.以B 、C 、D 为系统,设其质心离转轴的距离为x ,则22(2)2mr m l l r x m αα++==++. (7)质心在碰后瞬间的速度为C 0224(2)(2)(8)l l r x r l r α+==++v v v . (8) 轴与杆的作用时间也为t ∆,设轴对杆的作用力为2F ,由质心运动定理有()210224(2)28l l r F t F t m m l rα+∆+∆=+=+v v . (9) 由此得2022(2)28r l r F t m l r-∆=+v . (10) 方向与0v 方向相同. 因而,轴受到杆的作用力的冲量为2022(2)28r l r F t m l r -'∆=-+v ,(11) 方向与0v 方向相反. 注意:因弹簧处在拉伸状态,碰前轴已受到沿杆方向的作用力;在碰撞过程中还有与向心力有关的力作用于轴. 但有限大小的力在无限小的碰撞时间内的冲量趋于零,已忽略.[代替 (7)-(9) 式,可利用对于系统的动量定理21C D F t F t m m ∆+∆=+v v . ][也可由对质心的角动量定理代替 (7)-(9) 式. ]2. 值得注意的是,(1)、(2)、(3) 式是当碰撞时间极短、以至于弹簧来不及伸缩的条件下才成立的. 如果弹簧的弹力恰好提供滑块C 以速度02248C lrl r =+v v 绕过B 的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222C 022216(8)l r k r m m r l r -==+v v(12) 则弹簧总保持其长度不变,(1)、(2)、(3) 式是成立的. 由(12)式得碰前滑块A 的速度0v 应满足的条件0=v (13)可见,为了使碰撞后系统能保持匀速转动,碰前滑块A 的速度大小0v 应满足(13)式.评分标准:本题20分.第1问16分,(1)式1分, (2) 式2分,(3) 式2分,(4) 式2分, (5) 式2分,(6) 式1分,(7) 式1分,(8) 式1分,(9) 式2分,(10) 式1分,(11) 式1分; 第2问4分,(12) 式2分,(13) 式2分.三、(25分)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匀质细杆,可绕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 杆在水平状态由静止开始下摆, 1. 令mLλ=表示细杆质量线密度. 当杆以角速度ω绕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时,其转动动能可表示为 k E k L αβγλω=式中,k 为待定的没有单位的纯常数. 已知在同一单位制下,两物理量当且仅当其数值和单位都相等时才相等. 由此求出α、β和γ的值.2. 已知系统的动能等于系统的质量全部集中在质心时随质心一起运动的动能和系统在质心系(随质心平动的参考系)中的动能之和,求常数k 的值.3. 试求当杆摆至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在杆上距O 点为r 处的横截面两侧部分的相互作用力.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提示:如果)(t X 是t 的函数,而))((t X Y 是)(t X 的函数,则))((t X Y 对t 的导数为d (())d d d d d Y X t Y Xt X t=例如,函数cos ()t θ对自变量t 的导数为dcos ()dcos d d d d t t tθθθθ=参考解答:1. 当杆以角速度ω绕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时,其动能是独立变量λ、ω和L 的函数,按题意 可表示为k E k L αβγλω= (1)式中,k 为待定常数(单位为1). 令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分别为[]L 、[]M 和[]T (它们可视为相互独立的基本单位),则λ、ω、L 和k E 的单位分别为 1122[][][],[][],[][],[][][][]k M L T L L E M L T λω---==== (2)在一般情形下,若[]q 表示物理量q 的单位,则物理量q 可写为 ()[]q q q = (3)式中,()q 表示物理量q 在取单位[]q 时的数值. 这样,(1) 式可写为 ()[]()()()[][][]k k E E k L L αβγαβγλωλω= (4)在由(2)表示的同一单位制下,上式即()()()()k E k L αβγλω= (5) [][][][]k E L αβγλω= (6)将 (2)中第四 式代入 (6) 式得22[][][][][][]M L T M L T αγαβ---= (7)(2)式并未规定基本单位[]L 、[]M 和[]T 的绝对大小,因而(7)式对于任意大小的[]L 、[]M 和[]T 均成立,于是1,2,3αβγ=== (8)所以23k E k L λω= (9)2. 由题意,杆的动能为,c ,r k k k E E E =+ (10)其中, 22,cc 11()222k L E m L λω⎛⎫== ⎪⎝⎭v (11) 注意到,杆在质心系中的运动可视为两根长度为2L的杆过其公共端(即质心)的光滑水平轴在铅直平面内转动,因而,杆在质心系中的动能,r k E 为 32,r2(,,)222k k L L E E k λωλω⎛⎫== ⎪⎝⎭(12)将(9)、 (11)、 (12)式代入(10)式得2323212222L L k L L k λωλωλω⎛⎫⎛⎫=+ ⎪ ⎪⎝⎭⎝⎭(13)由此解得16k = (14)于是E k =16lw 2L 3. (15)3. 以细杆与地球为系统,下摆过程中机械能守恒sin 2k L E mg θ⎛⎫= ⎪⎝⎭(16) 由(15)、(16)式得w =以在杆上距O 点为r 处的横截面外侧长为()L r -的那一段为研究对象,该段质量为()L r λ-,其质心速度为22c L r L rr ωω-+⎛⎫'=+= ⎪⎝⎭v . (18) 设另一段对该段的切向力为T (以θ增大的方向为正方向), 法向(即与截面相垂直的方向)力为N (以指向O 点方向为正向),由质心运动定理得()()cos t T L r g L r a λθλ+-=- (19) ()()sin n N L r g L r a λθλ--=- (20)式中,t a 为质心的切向加速度的大小()3cos d d d d d 2d 2d dt 4ct L r g L r L r a t t Lθωωθθ+'++====v (21) 而n a 为质心的法向加速度的大小()23sin 22n L r g L r a Lθω++==. (22) 由(19)、(20)、(21)、(22)式解得 ()()23cos 4L r r L T mg L θ--= (23)()()253sin 2L r L r N mg L θ-+=(24)评分标准:本题25分.第1问5分, (2) 式1分, (6) 式2分,(7) 式1分,(8) 式1分;第2问7分, (10) 式1分,(11) 式2分,(12) 式2分, (14) 式2分;不依赖第1问的结果,用其他方法正确得出此问结果的,同样给分;第3问13分,(16) 式1分,(17) 式1分,(18) 式1分,(19) 式2分,(20) 式2分,(21) 式2分,(22) 式2分,(23) 式1分,(24) 式1分;不依赖第1、2问的结果,用其他方法正确得出此问结果的,同样给分.四、(20分)图中所示的静电机由一个半径为R 、与环境绝缘的开口(朝上)金属球壳形的容器和一个带电液滴产生器G 组成. 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球形液滴从G 缓慢地自由掉下(所谓缓慢,意指在G 和容器口之间总是只有一滴液滴). 液滴开始下落时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为h . 设液滴很小,容器足够大,容器在达到最高电势之前进入容器的液体尚未充满容器. 忽略G 的电荷对正在下落的液滴的影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若容器初始电势为零,求容器可达到的最高电势max V .参考解答:设在某一时刻球壳形容器的电量为Q . 以液滴和容器为体系,考虑从一滴液滴从带电液滴产生器 G 出口自由下落到容器口的过程. 根据能量守恒有2122Qq Qqmgh km mgR kh R R+=++-v . (1) 式中,v 为液滴在容器口的速率,k 是静电力常量. 由此得液滴的动能为 21(2)(2)2()Qq h R m mg h R kh R R-=---v . (2) 从上式可以看出,随着容器电量Q 的增加,落下的液滴在容器口的速率v 不断变小;当液滴在容器口的速率为零时,不能进入容器,容器的电量停止增加,容器达到最高电势. 设容器的最大电量为max Q ,则有 max (2)(2)0()Q q h R mg h R kh R R---=-. (3)由此得 max ()mg h R RQ kq-=. (4)容器的最高电势为maxmax Q V kR= (5) 由(4) 和 (5)式得 max ()mg h R V q-=(6) 评分标准:本题20分. (1)式6分, (2) 式2分,(3) 式4分,(4) 式2分, (5) 式3分,(6) 式3分.五、(25分)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分别位于2dz =±的平面内,电容器起初未被充电. 整个装置处于均匀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沿x 轴负方向,如图所示.1. 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只存在磁场;而在以沿y 轴正方向的恒定速度(0,,0)v (这里(0,,0)v 表示为沿x 、y 、z 轴正方向的速度分量分别为0、v 、0,以下类似)相对于电容器运动的参考系S '中,可能既有电场(,,)xy z E E E '''又有磁场(,,)x y z B B B '''. 试在非相对论情形下,从伽利略速度变换,求出在参考系S '中电场(,,)xy z E E E '''和磁场(,,)x y z B B B '''的表达式. 已知电荷量和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在伽利略变换下不变.2. 现在让介电常数为ε的电中性液体(绝缘体)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匀速流动,流速大小为v ,方向沿y 轴正方向. 在相对液体静止的参考系(即相对于电容器运动的参考系)S '中,由于液体处在第1问所述的电场(,,)xy z E E E '''中,其正负电荷会因电场力作用而发生相对移动(即所谓极化效应),使得液体中出现附加的静电感应电场,因而液体中总电场强度不再是(,,)xy z E E E ''',而是0(,,)xy z E E E εε''',这里0ε是真空的介电常数. 这将导致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电场不再为零. 试求电容器参考系S 中电场的强度以及电容器上、下极板之间的电势差. (结果用0ε、ε、v 、B 或(和)d 表出. )参考解答:1. 一个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速度为(,,)x y z u u u ,在运动的参考系S '中的速度为(,,)x y z u u u '''. 在参考系S 中只存在磁场(,,)(,0,0)x y z B B B B =-,因此这个点电荷在参考系S 中所受磁场的作用力为0,,x y z z y F F qu B F qu B==-= (1) 在参考系S '中可能既有电场(,,)xy z E E E '''又有磁场(,,)x y z B B B ''',因此点电荷q 在S '参考系中所受电场和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为(),(),()x x y z z y y yx z z x z z x y y x F q E u B u B F q E u B u B F q E u B u B '''''''=+-'''''''=-+'''''''=+-(2) 两参考系中电荷、合力和速度的变换关系为 ,(,,)(,,),(,,)(,,)(0,,0)x y z x y z x y z x y z q q F F F F F F u u u u u u '='''='''=-v (3)由(1)、 (2)、 (3)式可知电磁场在两参考系中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满足 ()0,,()xy z z y yx z z x z z x yy x y E u B u B E u B u B u B E u B u B u B '''+--='''-+=-'''+--=v v (4)它们对于任意的(,,)x y z u u u 都成立,故(,,)(0,0,),(,,)(,0,0)xy z xy z E E E B B B B B '''='''=-v (5)可见两参考系中的磁场相同,但在运动的参考系S '中却出现了沿z 方向的匀强电场.2. 现在,电中性液体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以速度(0,,0)v 匀速运动. 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磁场会在液体参考系S '中产生由(5)式中第一个方程给出的电场. 这个电场会把液体极化,使得液体中的电场为(,,)(0,0,)xy z E E E B εε'''=v . (6) 为了求出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电场,我们再次考虑电磁场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在两个参考系之间的变换,从液体参考系S '中的电场和磁场来确定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电场和磁场. 考虑一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在两参考系中所受的电场和磁场的作用力. 在液体参考系S '中,这力(,,)x y z F F F '''如(2)式所示. 它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形式为(),(),()x x y z z y y y x z z x z z x y y x F q E u B u B F q E u B u B F q E u B u B =+-=-+=+-(7) 利用两参考系中电荷、合力和速度的变换关系(3)以及(6)式,可得 00,,()x y z z y y x z z x z z x y y x y E u B u B E u B u B u B BE u B u B u B εε+-=-+=-+-=+-v v (8)对于任意的(,,)x y z u u u 都成立,故 0(,,)(0,0,(1)),(,,)(,0,0)x y z x y z E E E B B B B B εε=-=-v (9) 可见,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磁场仍为原来的磁场,现由于运动液体的极化,也存在电场,电场强度如(9)中第一式所示.注意到(9)式所示的电场为均匀电场,由它产生的电容器上、下极板之间的电势差为z V E d =-. (10)由(9)式中第一式和(10)式得01V Bd εε⎛⎫=- ⎪⎝⎭v . (11)评分标准:本题25分.第1问12分, (1) 式1分, (2) 式3分, (3) 式3分,(4) 式3分,(5) 式2分;第2问13分, (6) 式1分,(7) 式3分,(8) 式3分, (9) 式2分, (10) 式2分,(11) 式2分.六、(15分)温度开关用厚度均为0.20 mm 的钢片和青铜片作感温元件;在温度为20C ︒时,将它们紧贴,两端焊接在一起,成为等长的平直双金属片. 若钢和青铜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51.010-⨯/度和52.010-⨯/度. 当温度升高到120C ︒时,双金属片将自动弯成圆弧形,如图所示. 试求双金属片弯曲的曲率半径. (忽略加热时金属片厚度的变化. )参考解答:设弯成的圆弧半径为r ,金属片原长为l ,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φ,钢和青铜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1α和2α,钢片和青铜片温度由120C T =︒升高到2120C T =︒时的伸长量分别为1l ∆和2l ∆. 对于钢片1()2dr l l φ-=+∆ (1)1121()l l T T α∆=- (2) 式中,0.20 mm d =. 对于青铜片2()2dr l l φ+=+∆ (3)2221()l l T T α∆=- (4) 联立以上各式得2122121212()()2.010 mm 2()()T T r d T T αααα++-==⨯-- (5)评分标准:本题15分. (1)式3分, (2) 式3分,(3) 式3分,(4) 式3分, (5) 式3分.七、(20分)一斜劈形透明介质劈尖,尖角为θ,高为h . 今以尖角顶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a)所示;劈尖斜面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微小台阶组成的,在图(a)中看来,每一个小台阶的前侧面与xz 平面平行,上表面与yz 平面平行. 劈尖介质的折射率n 随x 而变化,()1n x bx =+,其中常数0b >. 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沿x 轴正方向照射劈尖;劈尖后放置一薄凸透镜,在劈尖与薄凸透镜之间放一档板,在档板上刻有一系列与z 方向平行、沿y 方向排列的透光狭缝,如图(b)所示. 入射光的波面(即与平行入射光线垂直的平面)、劈尖底面、档板平面都与x 轴垂直,透镜主光轴为x 轴. 要求通过各狭缝的透射光彼此在透镜焦点处得到加强而形成亮纹. 已知第一条狭缝位于y =0处;物和像之间各光线的光程相等.1. 求其余各狭缝的y 坐标;2. 试说明各狭缝彼此等距排列能否仍然满足上述要求.图(a) 图(b) 参考解答:1. 考虑射到劈尖上某y 值处的光线,计算该光线由0x =到x h =之间的光程()y δ. 将该光线在介质中的光程记为1δ,在空气中的光程记为2δ. 介质的折射率是不均匀的,光入射到介质表面时,在0x = 处,该处介质的折射率()01n =;射到x 处时,该处介质的折射率()1n x bx =+. 因折射率随x线性增加,光线从0x =处射到1x h =(1h 是劈尖上y 值处光线在劈尖中传播的距离)处的光程1δ与光通过折射率等于平均折射率()()()1111110111222n n n h bh bh =+=++=+⎡⎤⎣⎦ (1) 的均匀介质的光程相同,即2111112nh h bh δ==+ (2)x忽略透过劈尖斜面相邻小台阶连接处的光线(事实上,可通过选择台阶的尺度和档板上狭缝的位置来避开这些光线的影响),光线透过劈尖后其传播方向保持不变,因而有21h h δ=- (3)于是()212112y h bh δδδ=+=+. (4)由几何关系有1tan h y θ=. (5)故()22tan 2b y h y δθ=+. (6)从介质出来的光经过狭缝后仍平行于x 轴,狭缝的y 值应与对应介质的y 值相同,这些平行光线会聚在透镜焦点处. 对于0y =处,由上式得d 0()=h . (7)y 处与0y =处的光线的光程差为()()220tan 2b y y δδθ-=. (8)由于物像之间各光线的光程相等,故平行光线之间的光程差在通过透镜前和会聚在透镜焦点处时保持不变;因而(8)式在透镜焦点处也成立. 为使光线经透镜会聚后在焦点处彼此加强,要求两束光的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22tan ,1,2,3,2b y k k θλ==. (9)由此得y A θθ===. (10) 除了位于y =0处的狭缝外,其余各狭缝对应的y 坐标依次为,,,,A . (11)2. 各束光在焦点处彼此加强,并不要求(11)中各项都存在. 将各狭缝彼此等距排列仍可能满足上述要求. 事实上,若依次取,4,9,k m m m =,其中m 为任意正整数,则49,,,m m m y y y ===. (12),光线在焦点处依然相互加强而形成亮纹. 评分标准:本题20分.第1问16分, (1) 式2分, (2) 式2分, (3) 式1分,(4) 式1分,(5) 式2分,(6) 式1分,(7) 式1分,(8) 式1分, (9) 式2分, (10) 式1分,(11) 式2分; 第2问4分,(12) 式4分(只要给出任意一种正确的答案,就给这4分).八、(20分)光子被电子散射时,如果初态电子具有足够的动能,以至于在散射过程中有能量从电子转移到光子,则该散射被称为逆康普顿散射. 当低能光子与高能电子发生对头碰撞时,就会出现逆康普顿散射. 已知电子静止质量为e m ,真空中的光速为 c . 若能量为e E 的电子与能量为E γ的光子相向对碰,1. 求散射后光子的能量;2. 求逆康普顿散射能够发生的条件;3. 如果入射光子能量为2.00 eV ,电子能量为 1.00´109 eV ,求散射后光子的能量. 已知 m e =0.511´106 eV /c 2. 计算中有必要时可利用近似:如果1x <<»1-12x .参考解答:1. 设碰撞前电子、光子的动量分别为e p (0e p >)、p γ(0p γ<),碰撞后电子、光子的能量、动量分别为,,,ee E p E p γγ''''. 由能量守恒有 E e +E g =¢E e +¢E g . (1)由动量守恒有cos cos ,sin sin .e eep p p p p p γγγαθαθ''+=+''=. (2)式中,α和θ分别是散射后的电子和光子相对于碰撞前电子的夹角. 光子的能量和动量满足E g =p g c ,¢E g =¢p g c . (3)电子的能量和动量满足22224e e e E p c m c -=,22224e e e E p c m c ''-= (4)由(1)、(2)、(3)、(4)式解得e E E E γγ'=[由(2)式得22222()2()cos ee e p c p c p c p c p c p c p c γγγγθ'''=++-+此即动量p '、ep '和e p p γ+满足三角形法则. 将(3)、(4)式代入上式,并利用(1)式,得 22(2)()22cos 2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γγγγγγγγθθ''+-+=+--此即(5)式. ]当0θ→时有e E E E γγ'=(6)2. 为使能量从电子转移到光子,要求¢E g >E g . 由(5)式可见,需有E E γγ'-=>此即E γ 或 e p p γ>(7)注意已设p e >0、p g <0.3. 由于2e e E m c >>和e E E γ>>,因而e p p p γγ+>>,由(5)式可知p p γγ'>>,因此有0θ≈. 又242e e em cE E -. (8)将(8)式代入(6)式得¢E g »2E e E g2E g +m e 2c 42E e. (9) 代入数据,得¢E g »29.7´106eV . (10)评分标准:本题20分.第1问10分, (1) 式2分, (2) 式2分, (3) 式2分,(4) 式2分,(5) 或(6)式2分; 第2问5分,(7) 式5分;第3问5分,(8) 式2分, (9) 式1分, (10) 式2分.。
第2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含答案)
第2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本卷共八题,满分160分 一、(15分) 1.(5分)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辐射脉冲周期是0.033s 。
假设它是由均匀分布的物质构成的球体,脉冲周期是它的旋转周期,万有引力是唯一能阻止它离心分解的力,已知万有引力常量113126.6710G m kg s ---=⨯⋅⋅,由于脉冲星表面的物质未分离,故可估算出此脉冲星密度的下限是 3kg m -⋅。
2.(5分)在国际单位制中,库仑定律写成122q q F kr =,式中静电力常量9228.9810k N m C -=⨯⋅⋅,电荷量q 1和q 2的单位都是库仑,距离r 的单位是米,作用力F 的单位是牛顿。
若把库仑定律写成更简洁的形式122q q F r=,式中距离r 的单位是米,作用力F 的单位是牛顿。
若把库仑定律写成更简洁的形式122q qF r=,式中距离r 的单位是米,作用力F 的单位是牛顿,由此式可这义一种电荷量q 的新单位。
当用米、千克、秒表示此新单位时,电荷新单位= ;新单位与库仑的关系为1新单位= C 。
3.(5分)电子感应加速器(betatron )的基本原理如下:一个圆环真空室处于分布在圆柱形体积内的磁场中,磁场方向沿圆柱的轴线,圆柱的轴线过圆环的圆心并与环面垂直。
圆中两个同心的实线圆代表圆环的边界,与实线圆同心的虚线圆为电子在加速过程中运行的轨道。
已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为0cos(2/)B B t T π=,其中T 为磁场变化的周期。
B 0为大于0的常量。
当B 为正时,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指向纸外。
若持续地将初速度为v 0的电子沿虚线圆的切线方向注入到环内(如图),则电子在该磁场变化的一个周期内可能被加速的时间是从t= 到t= 。
二、(21分)嫦娥1号奔月卫星与长征3号火箭分离后,进入绕地运行的椭圆轨道,近地点离地面高22.0510n H km =⨯,远地点离地面高45.093010f H km =⨯,周期约为16小时,称为16小时轨道(如图中曲线1所示)。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3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考试试题解答与评分标准一、(15分)一半径为R 、内侧光滑的半球面固定在地面上,开口水平且朝上. 一小滑块在半球面内侧最高点处获得沿球面的水平速度,其大小为0v (00≠v ). 求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可能达到的最大速率.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参考解答:以滑块和地球为系统,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滑块沿半球面内侧运动时,可将其速度v 分解成纬线切向 (水平方向)分量ϕv 及经线切向分量θv . 设滑块质量为m ,在某中间状态时,滑块位于半球面内侧P 处,P 和球心O 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由机械能守恒得2220111sin 222m mgR m m ϕθθ=-++v v v (1) 这里已取球心O 处为重力势能零点. 以过O 的竖直线为轴. 球面对滑块的支持力通过该轴,力矩为零;重力相对于该轴的力矩也为零. 所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滑块相对于轴的角动量守恒,故0cos m R m R ϕθ=v v .(2)由 (1) 式,最大速率应与θ的最大值相对应max max ()θ=v v . (3)而由 (2) 式,q 不可能达到π2. 由(1)和(2)式,q 的最大值应与0θ=v 相对应,即max ()0θθ=v . (4) [(4)式也可用下述方法得到:由 (1)、(2) 式得 22202sin tan 0gR θθθ-=≥v v .若sin 0θ≠,由上式得22sin 2cos gRθθ≤v .实际上,sin =0θ也满足上式。
由上式可知 max 22max 0sin 2cos gRθθ=v .由(3)式有222max max 0max ()2sin tan0gR θθθθ=-=v v .(4’)]将max ()0θθ=v 代入式(1),并与式(2)联立,得()2220max max max sin 2sin 1sin 0gR θθθ--=v .(5)以max sin θ为未知量,方程(5)的一个根是sin q=0,即q =0,这表示初态,其速率为最小值,不是所求的解. 于是max sin 0θ≠. 约去max sin θ,方程(5)变为 22max 0max 2sin sin 20gR gR θθ+-=v .(6)其解为20maxsin 14gR θ⎫=⎪⎪⎭v .(7)注意到本题中sin 0θ≥,方程(6)的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 将(7)式代入(1)式得,当max θθ=时,(22012ϕ=+v v , (8)考虑到(4)式有max ==v (9)评分标准:本题15分. (1)式3分, (2) 式3分,(3) 式1分,(4) 式3分, (5) 式1分,(6) 式1分,(7) 式1分, (9) 式2分.二、(20分)一长为2l 的轻质刚性细杆位于水平的光滑桌面上,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D 和一质量为m α(α为常数)的小物块B ,杆可绕通过小物块B 所在端的竖直固定转轴无摩擦地转动. 一质量为m 的小环C 套在细杆上(C 与杆密接),可沿杆滑动,环C 与杆之间的摩擦可忽略. 一轻质弹簧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两端分别与小环C 和物块B 相连. 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A 在桌面上以垂直于杆的速度飞向物块D ,并与之发生完全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 碰撞 时滑块C 恰好静止在距轴为r (r >l )处.1. 若碰前滑块A 的速度为0v ,求碰撞过程中轴受到的作用力的冲量;2. 若碰后物块D 、C 和杆刚好做匀速转动,求碰前滑块A 的速度0v 应满足的条件.参考解答:1. 由于碰撞时间t ∆很小,弹簧来不及伸缩碰撞已结束. 设碰后A 、C 、D 的速度分别为A v 、C v 、D v ,显然有D C 2l r =v v .(1)以A 、B 、C 、D 为系统,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相对于轴不受外力矩作用,其相对于轴的角动量守恒D C A 0222m l m r m l m l ++=v v v v .(2)由于轴对系统的作用力不做功,系统内仅有弹力起作用,所以系统机械能守恒. 又由于碰撞时间t ∆很小,弹簧来不及伸缩碰撞已结束,所以不必考虑弹性势能的变化. 故2222D C A 011112222m m m m ++=v v v v . (3)由 (1)、(2)、(3) 式解得2200022222248,,888C D A lr l r l r l r l r===-+++v v v v v v (4)[代替 (3) 式,可利用弹性碰撞特点0D A =-v v v .(3’)同样可解出(4). ]设碰撞过程中D 对A 的作用力为1F ',对A 用动量定理有221A 0022428l r F t m m m l r+'∆=-=-+v v v ,(5)方向与0v 方向相反. 于是,A 对D 的作用力为1F 的冲量为221022428l r F t m l r+∆=+v (6)方向与0v 方向相同.以B 、C 、D 为系统,设其质心离转轴的距离为x ,则22(2)2mr m l l r x m αα++==++.(7)质心在碰后瞬间的速度为C 0224(2)(2)(8)l l r x r l r α+==++v v v . (8)轴与杆的作用时间也为t ∆,设轴对杆的作用力为2F ,由质心运动定理有 ()210224(2)28l l r F t F t m m l rα+∆+∆=+=+v v . (9)由此得2022(2)28r l r F t m l r -∆=+v . (10)方向与0v 方向相同. 因而,轴受到杆的作用力的冲量为2022(2)28r l r F t m l r-'∆=-+v , (11)方向与0v 方向相反. 注意:因弹簧处在拉伸状态,碰前轴已受到沿杆方向的作用力;在碰撞过程中还有与向心力有关的力作用于轴. 但有限大小的力在无限小的碰撞时间内的冲量趋于零,已忽略.[代替 (7)-(9) 式,可利用对于系统的动量定理21C D F t F t m m ∆+∆=+v v . ][也可由对质心的角动量定理代替 (7)-(9) 式. ]2. 值得注意的是,(1)、(2)、(3) 式是当碰撞时间极短、以至于弹簧来不及伸缩的条件下才成立的. 如果弹簧的弹力恰好提供滑块C 以速度02248C lrl r =+v v 绕过B 的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222C 022216(8)l r k r m m r l r -==+ v v(12) 则弹簧总保持其长度不变,(1)、(2)、(3) 式是成立的. 由(12)式得碰前滑块A 的速度0v 应满足的条件0=v (13)可见,为了使碰撞后系统能保持匀速转动,碰前滑块A 的速度大小0v 应满足(13)式.评分标准:本题20分.第1问16分,(1)式1分, (2) 式2分,(3) 式2分,(4) 式2分, (5) 式2分,(6) 式1分,(7) 式1分,(8) 式1分,(9) 式2分,(10) 式1分,(11) 式1分; 第2问4分,(12) 式2分,(13) 式2分.三、(25分)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匀质细杆,可绕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 杆在水平状态由静止开始下摆, 1. 令mLλ=表示细杆质量线密度. 当杆以角速度ω绕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时,其转动动能可表示为k E k L αβγλω=式中,k 为待定的没有单位的纯常数. 已知在同一单位制下,两物理量当且仅当其数值和单位都相等时才相等. 由此求出α、β和γ的值.2. 已知系统的动能等于系统的质量全部集中在质心时随质心一起运动的动能和系统在质心系(随质心平动的参考系)中的动能之和,求常数k 的值.3. 试求当杆摆至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在杆上距O 点为r 处的横截面两侧部分的相互作用力.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提示:如果)(t X 是t 的函数,而))((t X Y 是)(t X 的函数,则))((t X Y 对t 的导数为d (())d d d d d Y X t Y Xt X t=例如,函数cos ()t θ对自变量t 的导数为dcos ()dcos d d d d t t tθθθθ=参考解答:1. 当杆以角速度ω绕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时,其动能是独立变量λ、ω和L 的函数,按题意 可表示为k E k L αβγλω= (1)式中,k 为待定常数(单位为1). 令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分别为[]L 、[]M 和[]T (它们可视为相互独立的基本单位),则λ、ω、L 和k E 的单位分别为1122[][][],[][],[][],[][][][]k M L T L L E M L T λω---==== (2)在一般情形下,若[]q 表示物理量q 的单位,则物理量q 可写为()[]q q q = (3) 式中,()q 表示物理量q 在取单位[]q 时的数值. 这样,(1) 式可写为()[]()()()[][][]k k E E k L L αβγαβγλωλω= (4) 在由(2)表示的同一单位制下,上式即()()()()k E k L αβγλω= (5) [][][][]k E L αβγλω= (6) 将 (2)中第四 式代入 (6) 式得22[][][][][][]M L T M L T αγαβ---= (7)(2)式并未规定基本单位[]L 、[]M 和[]T 的绝对大小,因而(7)式对于任意大小的[]L 、[]M 和[]T 均成立,于是1,2,3αβγ=== (8) 所以23k E k L λω= (9) 2. 由题意,杆的动能为,c ,r k k k E E E =+ (10) 其中,22,cc 11()222k L E m L λω⎛⎫== ⎪⎝⎭v (11) 注意到,杆在质心系中的运动可视为两根长度为2L的杆过其公共端(即质心)的光滑水平轴在铅直平面内转动,因而,杆在质心系中的动能,r k E 为 32,r 2(,,)222k k L L E E k λωλω⎛⎫== ⎪⎝⎭(12)将(9)、 (11)、 (12)式代入(10)式得 2323212222L L k L L k λωλωλω⎛⎫⎛⎫=+ ⎪ ⎪⎝⎭⎝⎭(13)由此解得 16k = (14)于是E k =16lw 2L 3. (15) 3. 以细杆与地球为系统,下摆过程中机械能守恒sin 2k L E mg θ⎛⎫= ⎪⎝⎭ (16) 由(15)、(16)式得w =以在杆上距O 点为r 处的横截面外侧长为()L r -的那一段为研究对象,该段质量为()L r λ-,其质心速度为22c L r L rr ωω-+⎛⎫'=+= ⎪⎝⎭v . (18) 设另一段对该段的切向力为T (以θ增大的方向为正方向), 法向(即与截面相垂直的方向)力为N (以指向O 点方向为正向),由质心运动定理得()()cos t T L r g L r a λθλ+-=- (19)()()sin n N L r g L r a λθλ--=- (20)式中,t a 为质心的切向加速度的大小()3cos d d d d d 2d 2d dt 4ct L r g L r L r a t t Lθωωθθ+'++====v (21) 而n a 为质心的法向加速度的大小()23sin 22n L r g L r a Lθω++==. (22) 由(19)、(20)、(21)、(22)式解得 ()()23cos 4L r r L T mg L θ--= (23)()()253sin 2L r L r N mg L θ-+=(24)评分标准:本题25分.第1问5分, (2) 式1分, (6) 式2分,(7) 式1分,(8) 式1分;第2问7分, (10) 式1分,(11) 式2分,(12) 式2分, (14) 式2分;不依赖第1问的结果,用其他方法正确得出此问结果的,同样给分;第3问13分,(16) 式1分,(17) 式1分,(18) 式1分,(19) 式2分,(20) 式2分,(21) 式2分,(22) 式2分,(23) 式1分,(24) 式1分;不依赖第1、2问的结果,用其他方法正确得出此问结果的,同样给分.四、(20分)图中所示的静电机由一个半径为R 、与环境绝缘的开口(朝上)金属球壳形的容器和一个带电液滴产生器G 组成. 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球形液滴从G 缓慢地自由掉下(所谓缓慢,意指在G 和容器口之间总是只有一滴液滴). 液滴开始下落时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为h . 设液滴很小,容器足够大,容器在达到最高电势之前进入容器的液体尚未充满容器. 忽略G 的电荷对正在下落的液滴的影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若容器初始电势为零,求容器可达到的最高电势max V .参考解答:设在某一时刻球壳形容器的电量为Q . 以液滴和容器为体系,考虑从一滴液滴从带电液滴产生器 G 出口自由下落到容器口的过程. 根据能量守恒有2122Qq Qqmgh km mgR kh R R+=++-v . (1)式中,v 为液滴在容器口的速率,k 是静电力常量. 由此得液滴的动能为21(2)(2)2()Qq h R m mg h R k h R R-=---v . (2)从上式可以看出,随着容器电量Q 的增加,落下的液滴在容器口的速率v 不断变小;当液滴在容器口的速率为零时,不能进入容器,容器的电量停止增加,容器达到最高电势. 设容器的最大电量为max Q ,则有max (2)(2)0()Q q h R mg h R kh R R---=-.(3)由此得max ()mg h R RQ kq-=.(4)容器的最高电势为maxmax Q V kR= (5) 由(4) 和 (5)式得max ()mg h R V q-=(6)评分标准:本题20分. (1)式6分, (2) 式2分,(3) 式4分,(4) 式2分, (5) 式3分,(6) 式3分.五、(25分)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分别位于2dz =±的平面内,电容器起初未被充电. 整个装置处于均匀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沿x 轴负方向,如图所示.1. 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只存在磁场;而在以沿y 轴正方向的恒定速度(0,,0)v (这里(0,,0)v 表示为沿x 、y 、z 轴正方向的速度分量分别为0、v 、0,以下类似)相对于电容器运动的参考系S '中,可能既有电场(,,)xy z E E E '''又有磁场(,,)x y z B B B '''. 试在非相对论情形下,从伽利略速度变换,求出在参考系S '中电场(,,)x y z E E E '''和磁场(,,)x y z B B B '''的表达式. 已知电荷量和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在伽利略变换下不变.2. 现在让介电常数为ε的电中性液体(绝缘体)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匀速流动,流速大小为v ,方向沿y 轴正方向. 在相对液体静止的参考系(即相对于电容器运动的参考系)S '中,由于液体处在第1问所述的电场(,,)xy z E E E '''中,其正负电荷会因电场力作用而发生相对移动(即所谓极化效应),使得液体中出现附加的静电感应电场,因而液体中总电场强度不再是(,,)xy z E E E ''',而是0(,,)x y zE E E εε''',这里0ε是真空的介电常数. 这将导致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电场不再为零. 试求电容器参考系S 中电场的强度以及电容器上、下极板之间的电势差. (结果用0ε、ε、v 、B 或(和)d 表出. )参考解答:1. 一个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速度为(,,)x y z u u u ,在运动的参考系S '中的速度为(,,)x y z u u u '''. 在参考系S 中只存在磁场(,,)(,0,0)x y z B B B B =-,因此这个点电荷在参考系S 中所受磁场的作用力为0,,x y z z y F F qu B F qu B==-= (1)在参考系S '中可能既有电场(,,)xy z E E E '''又有磁场(,,)x y z B B B ''',因此点电荷q 在S '参考系中所受电场和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为(),(),()x x y z z y y yx z z x z z x y y x F q E u B u B F q E u B u B F q E u B u B '''''''=+-'''''''=-+'''''''=+- (2)两参考系中电荷、合力和速度的变换关系为,(,,)(,,),(,,)(,,)(0,,0)x y z x y z x y z x y z q q F F F F F F u u u u u u '='''='''=-v (3)由(1)、 (2)、 (3)式可知电磁场在两参考系中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满足()0,,()xy z z y yx z z x z z x yy x y E u B u B E u B u B u B E u B u B u B '''+--='''-+=-'''+--=v v (4)它们对于任意的(,,)x y z u u u 都成立,故(,,)(0,0,),(,,)(,0,0)xy z xy z E E E B B B B B '''='''=-v (5)可见两参考系中的磁场相同,但在运动的参考系S '中却出现了沿z 方向的匀强电场.2. 现在,电中性液体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以速度(0,,0)v 匀速运动. 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磁场会在液体参考系S '中产生由(5)式中第一个方程给出的电场. 这个电场会把液体极化,使得液体中的电场为(,,)(0,0,)xy z E E E B εε'''=v . (6) 为了求出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电场,我们再次考虑电磁场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在两个参考系之间的变换,从液体参考系S '中的电场和磁场来确定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电场和磁场. 考虑一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在两参考系中所受的电场和磁场的作用力. 在液体参考系S '中,这力(,,)x y z F F F '''如(2)式所示. 它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形式为(),(),()x x y z z y y y x z z x z z x y y x F q E u B u B F q E u B u B F q E u B u B =+-=-+=+- (7)利用两参考系中电荷、合力和速度的变换关系(3)以及(6)式,可得00,,()x y z z y y x z z x z z x y y x y E u B u B E u B u B u B BE u B u B u B εε+-=-+=-+-=+-v v (8)对于任意的(,,)x y z u u u 都成立,故(,,)(0,0,(1)),(,,)(,0,0)x y z x y z E E E B B B B B εε=-=-v (9) 可见,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磁场仍为原来的磁场,现由于运动液体的极化,也存在电场,电场强度如(9)中第一式所示.注意到(9)式所示的电场为均匀电场,由它产生的电容器上、下极板之间的电势差为z V E d =-.(10)由(9)式中第一式和(10)式得01V Bd εε⎛⎫=- ⎪⎝⎭v .(11)评分标准:本题25分.第1问12分, (1) 式1分, (2) 式3分, (3) 式3分,(4) 式3分,(5) 式2分;第2问13分, (6) 式1分,(7) 式3分,(8) 式3分, (9) 式2分, (10) 式2分,(11) 式2分.六、(15分)温度开关用厚度均为0.20 mm 的钢片和青铜片作感温元件;在温度为20C ︒时,将它们紧贴,两端焊接在一起,成为等长的平直双金属片. 若钢和青铜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51.010-⨯/度和52.010-⨯/度. 当温度升高到120C ︒时,双金属片将自动弯成圆弧形,如图所示. 试求双金属片弯曲的曲率半径. (忽略加热时金属片厚度的变化. )参考解答:设弯成的圆弧半径为r ,金属片原长为l ,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φ,钢和青铜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1α和2α,钢片和青铜片温度由120C T =︒升高到2120C T =︒时的伸长量分别为1l ∆和2l ∆. 对于钢片1()2dr l l φ-=+∆ (1) 1121()l l T T α∆=- (2) 式中,0.20 mm d =. 对于青铜片2()2dr l l φ+=+∆ (3) 2221()l l T T α∆=- (4) 联立以上各式得 2122121212()()2.010 mm 2()()T T r d T T αααα++-==⨯-- (5)评分标准:本题15分. (1)式3分, (2) 式3分,(3) 式3分,(4) 式3分, (5) 式3分.七、(20分)一斜劈形透明介质劈尖,尖角为θ,高为h . 今以尖角顶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a)所示;劈尖斜面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微小台阶组成的,在图(a)中看来,每一个小台阶的前侧面与xz 平面平行,上表面与yz 平面平行. 劈尖介质的折射率n 随x 而变化,()1n x bx =+,其中常数0b >. 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沿x 轴正方向照射劈尖;劈尖后放置一薄凸透镜,在劈尖与薄凸透镜之间放一档板,在档板上刻有一系列与z 方向平行、沿y 方向排列的透光狭缝,如图(b)所示. 入射光的波面(即与平行入射光线垂直的平面)、劈尖底面、档板平面都与x 轴垂直,透镜主光轴为x 轴. 要求通过各狭缝的透射光彼此在透镜焦点处得到加强而形成亮纹. 已知第一条狭缝位于y =0处;物和像之间各光线的光程相等.1. 求其余各狭缝的y 坐标;2. 试说明各狭缝彼此等距排列能否仍然满足上述要求.图(a) 图(b) 参考解答:1. 考虑射到劈尖上某y 值处的光线,计算该光线由0x =到x h =之间的光程()y δ. 将该光线在介质中的光程记为1δ,在空气中的光程记为2δ. 介质的折射率是不均匀的,光入射到介质表面时,在0x = 处,该处介质的折射率()01n =;射到x 处时,该处介质的折射率()1n x bx =+. 因折射率随x线性增加,光线从0x =处射到1x h =(1h 是劈尖上y 值处光线在劈尖中传播的距离)处的光程1δ与光通过折射率等于平均折射率()()()1111110111222n n n h bh bh =+=++=+⎡⎤⎣⎦ (1) 的均匀介质的光程相同,即2111112nh h bh δ==+ (2)hx忽略透过劈尖斜面相邻小台阶连接处的光线(事实上,可通过选择台阶的尺度和档板上狭缝的位置来避开这些光线的影响),光线透过劈尖后其传播方向保持不变,因而有21h h δ=- (3)于是()212112y h bh δδδ=+=+. (4)由几何关系有 1tan h y θ=. (5)故()22tan 2b y h y δθ=+. (6)从介质出来的光经过狭缝后仍平行于x 轴,狭缝的y 值应与对应介质的y 值相同,这些平行光线会聚在透镜焦点处.对于0y =处,由上式得d 0()=h . (7)y 处与0y =处的光线的光程差为()()220tan 2b y y δδθ-=. (8) 由于物像之间各光线的光程相等,故平行光线之间的光程差在通过透镜前和会聚在透镜焦点处时保持不变;因而(8)式在透镜焦点处也成立. 为使光线经透镜会聚后在焦点处彼此加强,要求两束光的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22tan ,1,2,3,2b y k k θλ== . (9) 由此得y A θθ==. (10) 除了位于y =0处的狭缝外,其余各狭缝对应的y 坐标依次为,,,,A . (11)2. 各束光在焦点处彼此加强,并不要求(11)中各项都存在. 将各狭缝彼此等距排列仍可能满足上述要求. 事实上,若依次取,4,9,k m m m = ,其中m 为任意正整数,则49,,,m m m y y y === . (12),光线在焦点处依然相互加强而形成亮纹. 评分标准:本题20分.第1问16分, (1) 式2分, (2) 式2分, (3) 式1分,(4) 式1分,(5) 式2分,(6) 式1分,(7) 式1分,(8) 式1分, (9) 式2分, (10) 式1分,(11) 式2分; 第2问4分,(12) 式4分(只要给出任意一种正确的答案,就给这4分).八、(20分)光子被电子散射时,如果初态电子具有足够的动能,以至于在散射过程中有能量从电子转移到光子,则该散射被称为逆康普顿散射. 当低能光子与高能电子发生对头碰撞时,就会出现逆康普顿散射. 已知电子静止质量为e m ,真空中的光速为 c . 若能量为e E 的电子与能量为E γ的光子相向对碰,1. 求散射后光子的能量;2. 求逆康普顿散射能够发生的条件;3. 如果入射光子能量为2.00 e V ,电子能量为 1.00´109 eV ,求散射后光子的能量. 已知 m e =0.511´106 eV /c 2. 计算中有必要时可利用近似:如果1x <<»1-12x .参考解答:1. 设碰撞前电子、光子的动量分别为e p (0e p >)、p γ(0p γ<),碰撞后电子、光子的能量、动量分别为,,,ee E p E p γγ''''. 由能量守恒有E e +E g =¢E e +¢E g .(1)由动量守恒有cos cos ,sin sin .e eep p p p p p γγγαθαθ''+=+''=.(2)式中,α和θ分别是散射后的电子和光子相对于碰撞前电子的夹角. 光子的能量和动量满足E g =p g c ,¢E g =¢p g c .(3)电子的能量和动量满足22224e e e E p c m c -=,22224e e e E p c m c ''-= (4)由(1)、(2)、(3)、(4)式解得e E E E γγ+'=(5)[由(2)式得22222()2()cos ee e p c p c p c p c p c p c p c γγγγθ'''=++-+此即动量p '、ep '和e p p γ+满足三角形法则. 将(3)、(4)式代入上式,并利用(1)式,得22(2)()22cos 2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γγγγγγγγθθ''+-+=+--此即(5)式. ]当0θ→时有e E E E γγ+'=(6)2. 为使能量从电子转移到光子,要求¢E g >E g . 由(5)式可见,需有E E γγ'-=>此即E γ 或 e p p γ>(7)注意已设p e >0、p g <0.3. 由于2e e E m c >>和e E E γ>>,因而e p p p γγ+>>,由(5)式可知p p γγ'>>,因此有0θ≈. 又242e e e m cE E -.(8)将(8)式代入(6)式得¢E g »2E e E g2E g +m e2c 42E e. (9)代入数据,得 ¢E g »29.7´106eV .(10)评分标准:本题20分.第1问10分, (1) 式2分, (2) 式2分, (3) 式2分,(4) 式2分,(5) 或(6)式2分; 第2问5分,(7) 式5分;第3问5分,(8) 式2分, (9) 式1分, (10) 式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考试试题解答与评分标准一、(15分)一半径为R 、内侧光滑的半球面固定在地面上,开口水平且朝上. 一小滑块在半球面内侧最高点处获得沿球面的水平速度,其大小为0v (00≠v ). 求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可能达到的最大速率.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参考解答:以滑块和地球为系统,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滑块沿半球面内侧运动时,可将其速度v 分解成纬线切向 (水平方向)分量ϕv 及经线切向分量θv . 设滑块质量为m ,在某中间状态时,滑块位于半球面内侧P 处,P 和球心O 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由机械能守恒得2220111sin 222m mgR m m ϕθθ=-++v v v (1) 这里已取球心O 处为重力势能零点. 以过O 的竖直线为轴. 球面对滑块的支持力通过该轴,力矩为零;重力相对于该轴的力矩也为零. 所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滑块相对于轴的角动量守恒,故0cos m R m R ϕθ=v v .(2)由 (1) 式,最大速率应与θ的最大值相对应max max ()θ=v v . (3)而由 (2) 式,q 不可能达到π2. 由(1)和(2)式,q 的最大值应与0θ=v 相对应,即max ()0θθ=v . (4) [(4)式也可用下述方法得到:由 (1)、(2) 式得 22202sin tan 0gR θθθ-=≥v v .若sin 0θ≠,由上式得22sin 2cos gRθθ≤v .实际上,sin =0θ也满足上式。
由上式可知 max 22max 0sin 2cos gRθθ=v .由(3)式有222max max 0max ()2sin tan0gR θθθθ=-=v v .(4’)]将max ()0θθ=v 代入式(1),并与式(2)联立,得()2220max max max sin 2sin 1sin 0gR θθθ--=v .(5)以max sin θ为未知量,方程(5)的一个根是sin q=0,即q =0,这表示初态,其速率为最小值,不是所求的解. 于是max sin 0θ≠. 约去max sin θ,方程(5)变为 22max 0max 2sin sin 20gR gR θθ+-=v .(6)其解为20maxsin 14gR θ⎫=⎪⎪⎭v .(7)注意到本题中sin 0θ≥,方程(6)的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 将(7)式代入(1)式得,当max θθ=时,(22012ϕ=+v v , (8)考虑到(4)式有max ==v (9)评分标准:本题15分. (1)式3分, (2) 式3分,(3) 式1分,(4) 式3分, (5) 式1分,(6) 式1分,(7) 式1分, (9) 式2分.二、(20分)一长为2l 的轻质刚性细杆位于水平的光滑桌面上,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D 和一质量为m α(α为常数)的小物块B ,杆可绕通过小物块B 所在端的竖直固定转轴无摩擦地转动. 一质量为m 的小环C 套在细杆上(C 与杆密接),可沿杆滑动,环C 与杆之间的摩擦可忽略. 一轻质弹簧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两端分别与小环C 和物块B 相连. 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A 在桌面上以垂直于杆的速度飞向物块D ,并与之发生完全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 碰撞 时滑块C 恰好静止在距轴为r (r >l )处.1. 若碰前滑块A 的速度为0v ,求碰撞过程中轴受到的作用力的冲量;2. 若碰后物块D 、C 和杆刚好做匀速转动,求碰前滑块A 的速度0v 应满足的条件.参考解答:1. 由于碰撞时间t ∆很小,弹簧来不及伸缩碰撞已结束. 设碰后A 、C 、D 的速度分别为A v 、C v 、D v ,显然有D C 2l r =v v .(1)以A 、B 、C 、D 为系统,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相对于轴不受外力矩作用,其相对于轴的角动量守恒D C A 0222m l m r m l m l ++=v v v v .(2)由于轴对系统的作用力不做功,系统内仅有弹力起作用,所以系统机械能守恒. 又由于碰撞时间t ∆很小,弹簧来不及伸缩碰撞已结束,所以不必考虑弹性势能的变化. 故2222D C A 011112222m m m m ++=v v v v . (3)由 (1)、(2)、(3) 式解得2200022222248,,888C D A lr l r l r l r l r===-+++v v v v v v (4)[代替 (3) 式,可利用弹性碰撞特点0D A =-v v v .(3’)同样可解出(4). ]设碰撞过程中D 对A 的作用力为1F ',对A 用动量定理有221A 0022428l r F t m m m l r+'∆=-=-+v v v ,(5)方向与0v 方向相反. 于是,A 对D 的作用力为1F 的冲量为221022428l r F t m l r+∆=+v (6)方向与0v 方向相同.以B 、C 、D 为系统,设其质心离转轴的距离为x ,则22(2)2mr m l l r x m αα++==++.(7)质心在碰后瞬间的速度为C 0224(2)(2)(8)l l r x r l r α+==++v v v . (8)轴与杆的作用时间也为t ∆,设轴对杆的作用力为2F ,由质心运动定理有 ()210224(2)28l l r F t F t m m l rα+∆+∆=+=+v v . (9)由此得2022(2)28r l r F t m l r -∆=+v . (10)方向与0v 方向相同. 因而,轴受到杆的作用力的冲量为2022(2)28r l r F t m l r-'∆=-+v , (11)方向与0v 方向相反. 注意:因弹簧处在拉伸状态,碰前轴已受到沿杆方向的作用力;在碰撞过程中还有与向心力有关的力作用于轴. 但有限大小的力在无限小的碰撞时间内的冲量趋于零,已忽略.[代替 (7)-(9) 式,可利用对于系统的动量定理21C D F t F t m m ∆+∆=+v v . ][也可由对质心的角动量定理代替 (7)-(9) 式. ]2. 值得注意的是,(1)、(2)、(3) 式是当碰撞时间极短、以至于弹簧来不及伸缩的条件下才成立的. 如果弹簧的弹力恰好提供滑块C 以速度02248C lrl r =+v v 绕过B 的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222C 022216(8)l r k r m m r l r -==+ v v(12) 则弹簧总保持其长度不变,(1)、(2)、(3) 式是成立的. 由(12)式得碰前滑块A 的速度0v 应满足的条件0=v (13)可见,为了使碰撞后系统能保持匀速转动,碰前滑块A 的速度大小0v 应满足(13)式.评分标准:本题20分.第1问16分,(1)式1分, (2) 式2分,(3) 式2分,(4) 式2分, (5) 式2分,(6) 式1分,(7) 式1分,(8) 式1分,(9) 式2分,(10) 式1分,(11) 式1分; 第2问4分,(12) 式2分,(13) 式2分.三、(25分)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匀质细杆,可绕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 杆在水平状态由静止开始下摆, 1. 令mLλ=表示细杆质量线密度. 当杆以角速度ω绕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时,其转动动能可表示为k E k L αβγλω=式中,k 为待定的没有单位的纯常数. 已知在同一单位制下,两物理量当且仅当其数值和单位都相等时才相等. 由此求出α、β和γ的值.2. 已知系统的动能等于系统的质量全部集中在质心时随质心一起运动的动能和系统在质心系(随质心平动的参考系)中的动能之和,求常数k 的值.3. 试求当杆摆至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在杆上距O 点为r 处的横截面两侧部分的相互作用力.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提示:如果)(t X 是t 的函数,而))((t X Y 是)(t X 的函数,则))((t X Y 对t 的导数为d (())d d d d d Y X t Y Xt X t=例如,函数cos ()t θ对自变量t 的导数为dcos ()dcos d d d d t t tθθθθ=参考解答:1. 当杆以角速度ω绕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时,其动能是独立变量λ、ω和L 的函数,按题意 可表示为k E k L αβγλω= (1)式中,k 为待定常数(单位为1). 令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分别为[]L 、[]M 和[]T (它们可视为相互独立的基本单位),则λ、ω、L 和k E 的单位分别为1122[][][],[][],[][],[][][][]k M L T L L E M L T λω---==== (2)在一般情形下,若[]q 表示物理量q 的单位,则物理量q 可写为()[]q q q = (3) 式中,()q 表示物理量q 在取单位[]q 时的数值. 这样,(1) 式可写为()[]()()()[][][]k k E E k L L αβγαβγλωλω= (4) 在由(2)表示的同一单位制下,上式即()()()()k E k L αβγλω= (5) [][][][]k E L αβγλω= (6) 将 (2)中第四 式代入 (6) 式得22[][][][][][]M L T M L T αγαβ---= (7)(2)式并未规定基本单位[]L 、[]M 和[]T 的绝对大小,因而(7)式对于任意大小的[]L 、[]M 和[]T 均成立,于是1,2,3αβγ=== (8) 所以23k E k L λω= (9) 2. 由题意,杆的动能为,c ,r k k k E E E =+ (10) 其中,22,cc 11()222k L E m L λω⎛⎫== ⎪⎝⎭v (11) 注意到,杆在质心系中的运动可视为两根长度为2L的杆过其公共端(即质心)的光滑水平轴在铅直平面内转动,因而,杆在质心系中的动能,r k E 为 32,r 2(,,)222k k L L E E k λωλω⎛⎫== ⎪⎝⎭(12)将(9)、 (11)、 (12)式代入(10)式得 2323212222L L k L L k λωλωλω⎛⎫⎛⎫=+ ⎪ ⎪⎝⎭⎝⎭(13)由此解得 16k = (14)于是E k =16lw 2L 3. (15) 3. 以细杆与地球为系统,下摆过程中机械能守恒sin 2k L E mg θ⎛⎫= ⎪⎝⎭ (16) 由(15)、(16)式得w =以在杆上距O 点为r 处的横截面外侧长为()L r -的那一段为研究对象,该段质量为()L r λ-,其质心速度为22c L r L rr ωω-+⎛⎫'=+= ⎪⎝⎭v . (18) 设另一段对该段的切向力为T (以θ增大的方向为正方向), 法向(即与截面相垂直的方向)力为N (以指向O 点方向为正向),由质心运动定理得()()cos t T L r g L r a λθλ+-=- (19)()()sin n N L r g L r a λθλ--=- (20)式中,t a 为质心的切向加速度的大小()3cos d d d d d 2d 2d dt 4ct L r g L r L r a t t Lθωωθθ+'++====v (21) 而n a 为质心的法向加速度的大小()23sin 22n L r g L r a Lθω++==. (22) 由(19)、(20)、(21)、(22)式解得 ()()23cos 4L r r L T mg L θ--= (23)()()253sin 2L r L r N mg L θ-+=(24)评分标准:本题25分.第1问5分, (2) 式1分, (6) 式2分,(7) 式1分,(8) 式1分;第2问7分, (10) 式1分,(11) 式2分,(12) 式2分, (14) 式2分;不依赖第1问的结果,用其他方法正确得出此问结果的,同样给分;第3问13分,(16) 式1分,(17) 式1分,(18) 式1分,(19) 式2分,(20) 式2分,(21) 式2分,(22) 式2分,(23) 式1分,(24) 式1分;不依赖第1、2问的结果,用其他方法正确得出此问结果的,同样给分.四、(20分)图中所示的静电机由一个半径为R 、与环境绝缘的开口(朝上)金属球壳形的容器和一个带电液滴产生器G 组成. 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球形液滴从G 缓慢地自由掉下(所谓缓慢,意指在G 和容器口之间总是只有一滴液滴). 液滴开始下落时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为h . 设液滴很小,容器足够大,容器在达到最高电势之前进入容器的液体尚未充满容器. 忽略G 的电荷对正在下落的液滴的影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若容器初始电势为零,求容器可达到的最高电势max V .参考解答:设在某一时刻球壳形容器的电量为Q . 以液滴和容器为体系,考虑从一滴液滴从带电液滴产生器 G 出口自由下落到容器口的过程. 根据能量守恒有2122Qq Qqmgh km mgR kh R R+=++-v . (1)式中,v 为液滴在容器口的速率,k 是静电力常量. 由此得液滴的动能为21(2)(2)2()Qq h R m mg h R k h R R-=---v . (2)从上式可以看出,随着容器电量Q 的增加,落下的液滴在容器口的速率v 不断变小;当液滴在容器口的速率为零时,不能进入容器,容器的电量停止增加,容器达到最高电势. 设容器的最大电量为max Q ,则有max (2)(2)0()Q q h R mg h R kh R R---=-.(3)由此得max ()mg h R RQ kq-=.(4)容器的最高电势为maxmax Q V kR= (5) 由(4) 和 (5)式得max ()mg h R V q-=(6)评分标准:本题20分. (1)式6分, (2) 式2分,(3) 式4分,(4) 式2分, (5) 式3分,(6) 式3分.五、(25分)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分别位于2dz =±的平面内,电容器起初未被充电. 整个装置处于均匀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沿x 轴负方向,如图所示.1. 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只存在磁场;而在以沿y 轴正方向的恒定速度(0,,0)v (这里(0,,0)v 表示为沿x 、y 、z 轴正方向的速度分量分别为0、v 、0,以下类似)相对于电容器运动的参考系S '中,可能既有电场(,,)xy z E E E '''又有磁场(,,)x y z B B B '''. 试在非相对论情形下,从伽利略速度变换,求出在参考系S '中电场(,,)x y z E E E '''和磁场(,,)x y z B B B '''的表达式. 已知电荷量和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在伽利略变换下不变.2. 现在让介电常数为ε的电中性液体(绝缘体)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匀速流动,流速大小为v ,方向沿y 轴正方向. 在相对液体静止的参考系(即相对于电容器运动的参考系)S '中,由于液体处在第1问所述的电场(,,)xy z E E E '''中,其正负电荷会因电场力作用而发生相对移动(即所谓极化效应),使得液体中出现附加的静电感应电场,因而液体中总电场强度不再是(,,)xy z E E E ''',而是0(,,)x y zE E E εε''',这里0ε是真空的介电常数. 这将导致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电场不再为零. 试求电容器参考系S 中电场的强度以及电容器上、下极板之间的电势差. (结果用0ε、ε、v 、B 或(和)d 表出. )参考解答:1. 一个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速度为(,,)x y z u u u ,在运动的参考系S '中的速度为(,,)x y z u u u '''. 在参考系S 中只存在磁场(,,)(,0,0)x y z B B B B =-,因此这个点电荷在参考系S 中所受磁场的作用力为0,,x y z z y F F qu B F qu B==-= (1)在参考系S '中可能既有电场(,,)xy z E E E '''又有磁场(,,)x y z B B B ''',因此点电荷q 在S '参考系中所受电场和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为(),(),()x x y z z y y yx z z x z z x y y x F q E u B u B F q E u B u B F q E u B u B '''''''=+-'''''''=-+'''''''=+- (2)两参考系中电荷、合力和速度的变换关系为,(,,)(,,),(,,)(,,)(0,,0)x y z x y z x y z x y z q q F F F F F F u u u u u u '='''='''=-v (3)由(1)、 (2)、 (3)式可知电磁场在两参考系中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满足()0,,()xy z z y yx z z x z z x yy x y E u B u B E u B u B u B E u B u B u B '''+--='''-+=-'''+--=v v (4)它们对于任意的(,,)x y z u u u 都成立,故(,,)(0,0,),(,,)(,0,0)xy z xy z E E E B B B B B '''='''=-v (5)可见两参考系中的磁场相同,但在运动的参考系S '中却出现了沿z 方向的匀强电场.2. 现在,电中性液体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以速度(0,,0)v 匀速运动. 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磁场会在液体参考系S '中产生由(5)式中第一个方程给出的电场. 这个电场会把液体极化,使得液体中的电场为(,,)(0,0,)xy z E E E B εε'''=v . (6) 为了求出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电场,我们再次考虑电磁场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在两个参考系之间的变换,从液体参考系S '中的电场和磁场来确定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电场和磁场. 考虑一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在两参考系中所受的电场和磁场的作用力. 在液体参考系S '中,这力(,,)x y z F F F '''如(2)式所示. 它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形式为(),(),()x x y z z y y y x z z x z z x y y x F q E u B u B F q E u B u B F q E u B u B =+-=-+=+- (7)利用两参考系中电荷、合力和速度的变换关系(3)以及(6)式,可得00,,()x y z z y y x z z x z z x y y x y E u B u B E u B u B u B BE u B u B u B εε+-=-+=-+-=+-v v (8)对于任意的(,,)x y z u u u 都成立,故(,,)(0,0,(1)),(,,)(,0,0)x y z x y z E E E B B B B B εε=-=-v (9) 可见,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磁场仍为原来的磁场,现由于运动液体的极化,也存在电场,电场强度如(9)中第一式所示.注意到(9)式所示的电场为均匀电场,由它产生的电容器上、下极板之间的电势差为z V E d =-.(10)由(9)式中第一式和(10)式得01V Bd εε⎛⎫=- ⎪⎝⎭v .(11)评分标准:本题25分.第1问12分, (1) 式1分, (2) 式3分, (3) 式3分,(4) 式3分,(5) 式2分;第2问13分, (6) 式1分,(7) 式3分,(8) 式3分, (9) 式2分, (10) 式2分,(11) 式2分.六、(15分)温度开关用厚度均为0.20 mm 的钢片和青铜片作感温元件;在温度为20C ︒时,将它们紧贴,两端焊接在一起,成为等长的平直双金属片. 若钢和青铜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51.010-⨯/度和52.010-⨯/度. 当温度升高到120C ︒时,双金属片将自动弯成圆弧形,如图所示. 试求双金属片弯曲的曲率半径. (忽略加热时金属片厚度的变化. )参考解答:设弯成的圆弧半径为r ,金属片原长为l ,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φ,钢和青铜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1α和2α,钢片和青铜片温度由120C T =︒升高到2120C T =︒时的伸长量分别为1l ∆和2l ∆. 对于钢片1()2dr l l φ-=+∆ (1) 1121()l l T T α∆=- (2) 式中,0.20 mm d =. 对于青铜片2()2dr l l φ+=+∆ (3) 2221()l l T T α∆=- (4) 联立以上各式得 2122121212()()2.010 mm 2()()T T r d T T αααα++-==⨯-- (5)评分标准:本题15分. (1)式3分, (2) 式3分,(3) 式3分,(4) 式3分, (5) 式3分.七、(20分)一斜劈形透明介质劈尖,尖角为θ,高为h . 今以尖角顶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a)所示;劈尖斜面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微小台阶组成的,在图(a)中看来,每一个小台阶的前侧面与xz 平面平行,上表面与yz 平面平行. 劈尖介质的折射率n 随x 而变化,()1n x bx =+,其中常数0b >. 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沿x 轴正方向照射劈尖;劈尖后放置一薄凸透镜,在劈尖与薄凸透镜之间放一档板,在档板上刻有一系列与z 方向平行、沿y 方向排列的透光狭缝,如图(b)所示. 入射光的波面(即与平行入射光线垂直的平面)、劈尖底面、档板平面都与x 轴垂直,透镜主光轴为x 轴. 要求通过各狭缝的透射光彼此在透镜焦点处得到加强而形成亮纹. 已知第一条狭缝位于y =0处;物和像之间各光线的光程相等.1. 求其余各狭缝的y 坐标;2. 试说明各狭缝彼此等距排列能否仍然满足上述要求.图(a) 图(b) 参考解答:1. 考虑射到劈尖上某y 值处的光线,计算该光线由0x =到x h =之间的光程()y δ. 将该光线在介质中的光程记为1δ,在空气中的光程记为2δ. 介质的折射率是不均匀的,光入射到介质表面时,在0x = 处,该处介质的折射率()01n =;射到x 处时,该处介质的折射率()1n x bx =+. 因折射率随x线性增加,光线从0x =处射到1x h =(1h 是劈尖上y 值处光线在劈尖中传播的距离)处的光程1δ与光通过折射率等于平均折射率()()()1111110111222n n n h bh bh =+=++=+⎡⎤⎣⎦ (1) 的均匀介质的光程相同,即2111112nh h bh δ==+ (2)hx忽略透过劈尖斜面相邻小台阶连接处的光线(事实上,可通过选择台阶的尺度和档板上狭缝的位置来避开这些光线的影响),光线透过劈尖后其传播方向保持不变,因而有21h h δ=- (3)于是()212112y h bh δδδ=+=+. (4)由几何关系有 1tan h y θ=. (5)故()22tan 2b y h y δθ=+. (6)从介质出来的光经过狭缝后仍平行于x 轴,狭缝的y 值应与对应介质的y 值相同,这些平行光线会聚在透镜焦点处.对于0y =处,由上式得d 0()=h . (7)y 处与0y =处的光线的光程差为()()220tan 2b y y δδθ-=. (8) 由于物像之间各光线的光程相等,故平行光线之间的光程差在通过透镜前和会聚在透镜焦点处时保持不变;因而(8)式在透镜焦点处也成立. 为使光线经透镜会聚后在焦点处彼此加强,要求两束光的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22tan ,1,2,3,2b y k k θλ== . (9) 由此得y A θθ==. (10) 除了位于y =0处的狭缝外,其余各狭缝对应的y 坐标依次为,,,,A . (11)2. 各束光在焦点处彼此加强,并不要求(11)中各项都存在. 将各狭缝彼此等距排列仍可能满足上述要求. 事实上,若依次取,4,9,k m m m = ,其中m 为任意正整数,则49,,,m m m y y y === . (12),光线在焦点处依然相互加强而形成亮纹. 评分标准:本题20分.第1问16分, (1) 式2分, (2) 式2分, (3) 式1分,(4) 式1分,(5) 式2分,(6) 式1分,(7) 式1分,(8) 式1分, (9) 式2分, (10) 式1分,(11) 式2分; 第2问4分,(12) 式4分(只要给出任意一种正确的答案,就给这4分).八、(20分)光子被电子散射时,如果初态电子具有足够的动能,以至于在散射过程中有能量从电子转移到光子,则该散射被称为逆康普顿散射. 当低能光子与高能电子发生对头碰撞时,就会出现逆康普顿散射. 已知电子静止质量为e m ,真空中的光速为 c . 若能量为e E 的电子与能量为E γ的光子相向对碰,1. 求散射后光子的能量;2. 求逆康普顿散射能够发生的条件;3. 如果入射光子能量为2.00 e V ,电子能量为 1.00´109 eV ,求散射后光子的能量. 已知 m e =0.511´106 eV /c 2. 计算中有必要时可利用近似:如果1x <<»1-12x .参考解答:1. 设碰撞前电子、光子的动量分别为e p (0e p >)、p γ(0p γ<),碰撞后电子、光子的能量、动量分别为,,,ee E p E p γγ''''. 由能量守恒有E e +E g =¢E e +¢E g .(1)由动量守恒有cos cos ,sin sin .e eep p p p p p γγγαθαθ''+=+''=.(2)式中,α和θ分别是散射后的电子和光子相对于碰撞前电子的夹角. 光子的能量和动量满足E g =p g c ,¢E g =¢p g c .(3)电子的能量和动量满足22224e e e E p c m c -=,22224e e e E p c m c ''-= (4)由(1)、(2)、(3)、(4)式解得e E E E γγ+'=(5)[由(2)式得22222()2()cos ee e p c p c p c p c p c p c p c γγγγθ'''=++-+此即动量p '、ep '和e p p γ+满足三角形法则. 将(3)、(4)式代入上式,并利用(1)式,得22(2)()22cos 2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γγγγγγγγθθ''+-+=+--此即(5)式. ]当0θ→时有e E E E γγ+'=(6)2. 为使能量从电子转移到光子,要求¢E g >E g . 由(5)式可见,需有E E γγ'-=>此即E γ 或 e p p γ>(7)注意已设p e >0、p g <0.3. 由于2e e E m c >>和e E E γ>>,因而e p p p γγ+>>,由(5)式可知p p γγ'>>,因此有0θ≈. 又242e e e m cE E -.(8)将(8)式代入(6)式得¢E g »2E e E g2E g +m e2c 42E e. (9)代入数据,得 ¢E g »29.7´106eV .(10)评分标准:本题20分.第1问10分, (1) 式2分, (2) 式2分, (3) 式2分,(4) 式2分,(5) 或(6)式2分; 第2问5分,(7) 式5分;第3问5分,(8) 式2分, (9) 式1分, (10) 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