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指的是不属于某一地区原生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通过人为或其他途径引入到该地区,并对原有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负面影响的物种。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对其进行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系统破坏:外来入侵生物往往具有较高的生殖力和适应力,能够对原生物种进行竞争或掠夺,进而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2. 生物多样性丧失:外来入侵生物与当地物种产生竞争关系,常常导致原有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3. 经济损失:外来入侵生物对农业、林业、渔业等经济领域具有严重威胁,会对作物产量、林木生长和渔业资源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4. 人类健康受到威胁:某些外来入侵生物具有传播疾病的能力,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减少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1. 早期预警与监测:建立外来入侵生物的监测网络,定期对可能引入的外来物种进行检测和监测,早期发现和控制潜在入侵生物的扩散。
2. 加强边境检查:加强海关、港口等边境地区的检查力度,防止外来生物通过非法贸易或其他途径进入国境。
3. 加强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的基础研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入侵机制,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政策提供依据。
4. 引入生物防治方法:研发和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对外来入侵生物具有天敌或竞争关系的物种来控制其数量和扩散。
5. 采用物理和化学防治手段:组织实施物理隔离、清除和灭杀等措施,如安装隔离网、使用杀虫剂等,以减少外来入侵生物的数量。
6. 加强宣传与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外来入侵生物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发挥公众的积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公众等多方合作。
只有加强监测、科研和宣传教育,形成国际、区域和当地层面的合作机制,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由于人为活动导致种群跨越它们的原产地,进入新的地理区域并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的物种。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经济损失、疾病传播等。
为了有效防控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着重从危害和防控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生物多样性威胁外来入侵生物会与当地种群竞争生活空间、食物资源、繁殖资源等,导致当地物种的减少或灭绝。
他们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往往能在短时间内扩散并建立新的种群,从而改变原有的生物多样性格局。
2. 经济损失外来入侵生物对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的经济损失巨大。
入侵的有害植物会占用农田、森林、湿地等耕地,对作物生长和森林恢复造成严重影响;入侵的有害动物会损害养殖业、渔业等,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双重打击。
3. 疾病传播部分外来入侵生物可携带疾病源,对当地人畜的健康造成威胁。
入侵的蚊子、蜱、啮齿动物等可以传播疟疾、疥疮、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带来危险。
1. 监测与预警建立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监控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和影响范围。
通过建立数据库、开展科研调查等方式,获取外来入侵生物的信息,为后续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2. 识别与排查对可能的入侵生物进行识别和排查,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阻断其进一步扩散。
也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威胁。
3. 建立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外来入侵生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和生物控制等。
物理控制包括限制交通、隔离区域等;化学控制包括使用杀虫剂、除草剂等;生物控制是指利用天敌、病原体等生物因素对外来入侵生物进行控制。
4. 规范管理和立法加强国家政策、法规以及标准建设,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和调控,落实责任主体,在法律层面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保护和防控。
5. 公众教育与参与加强公众的意识提高与参与,提高社会对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的认知度。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非本地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定居并进行繁殖的生物种群,它们通常会给当地的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这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如船舶 ballast water、陆地和空气运输、宠物贸易等。
当这些外来入侵生物成功定居并进行繁殖时,就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以下将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进行浅析。
一、危害1. 生态系统风险: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丰富度造成威胁。
它们可能会成为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通过捕食、竞争和疾病传播等方式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2. 经济损失: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对农业、林业、渔业等经济产业造成损失。
它们可能会破坏农作物、森林和渔业资源,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 疾病传播: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携带疾病传播给当地的动植物或人类,导致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二、防控措施1. 监测与早期预警:及时发现外来入侵生物的入侵和定居是防控工作的关键。
通过建立监测网站、使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及时发现外来入侵生物的活动和定居,制定早期预警措施,防止其扩散和繁殖。
2.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外来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检疫和监管,防止外来入侵生物通过贸易、旅游和其他途径传播和定居。
对进出口的商品和货物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的传播。
3. 生态修复与恢复:对已经受到外来入侵生物危害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恢复工作。
通过生物除草、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繁殖和扩散,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
4.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外来入侵生物的挑战。
开展多边合作项目,加强信息分享和技术交流,共同研究和制定防控措施,共同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不可忽视,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工作是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措施。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一、背景介绍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由于人为活动而将原本不属于某个地区的物种引入到该地区,这些物种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危害。
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经济损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二、危害1. 生态环境危害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原有物种减少或灭绝,影响生态平衡。
例如,外来植物会抢占当地植被资源,造成当地植被减少;外来动物会捕食当地动植物,甚至破坏栖息地。
2. 经济危害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造成严重损失。
例如,外来有害昆虫可能会攻击农作物,导致农业收成减少;外来水生动植物可能会影响渔业资源。
3. 社会危害外来物种入侵还可能引发公共安全问题。
例如,某些有害昆虫可能会危害人类健康,某些外来动物可能会攻击人类。
三、防治措施1.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
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对可能存在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2.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科学研究,掌握其生态特征和适应能力等信息,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制定防治策略根据不同类型的外来物种入侵,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例如,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4. 严格检疫管理加强对进出口货物、旅客和邮件等的检疫管理,避免将携带有害生物的货物或者人员引入到本地区。
5. 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外来物种入侵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
四、结语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以防治。
只有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科学研究、制定防治策略、严格检疫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综合施策,才能有效遏制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
浅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张可3篇
浅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张可第一篇:生物入侵的危害随着环境变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生物入侵逐渐成为了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难点之一。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一个生态系统,繁殖并扰乱本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结构和功能,威胁本土生物的存活和生态平衡。
生物入侵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许多危害:环境危害:外来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扩散、繁衍并占领本土物种的生态位,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物种灭绝,减少生态系统抗击自然灾害和改善环境的能力,破坏生态平衡和地质景观,甚至影响人类健康。
经济危害:生物入侵对农业、林业、渔业和旅游业等经济产业产生不良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和生产力,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和经济损失。
社会危害:生物入侵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不安,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加剧社会矛盾和国际纠纷。
为了应对生物入侵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保护本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生物入侵的防治措施生物入侵防治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需要科学技术、政策法律、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加强生物入侵监测和预警。
通过对生态系统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外来物种的入侵趋势和影响,提高生物入侵预警和决策的准确性和迅速性。
2.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控。
通过排查、管制、监管和消灭措施,限制外来物种的入境和传播,防止外来物种危害本土生态系统,增强防控的能力和效果。
3.加强土地利用与生态功能的优化配置。
通过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和农业、林业、渔业等生产方式,保护和恢复本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降低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
4.加强公众教育和科普宣传。
通过开展科普讲座、宣传活动、网上资源共享等形式,增强公众对生物入侵危害的认识和意识,激励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生物入侵防治工作。
第三篇: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升级,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和测试。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措施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非本地物种)通过人为或自然途径进入并定居在自然环境中,给原生态系统、生态经济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带来危害的过程。
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将详细描述生物入侵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生物入侵的危害1.生态系统破坏:外来种资源竞争力强,出现优势种,而本来生态系统中的领域分布和生态平衡等会受到破坏,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2.物种多样性减少:许多外来物种往往取代了本地物种,造成物种多样性减少,土地逐渐贫瘠化,草原、森林、海洋等生态系统的生态稳定性也会被削弱。
3.经济损失:外来种带来的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恶化,农田、林区、草原等耕地、草地受到严重侵害,为农田、林区、草原等提供的经济服务质量下降,直接导致经济利益的损失。
4.卫生威胁:外来物种可能会攻击本地物种,对人类和动物构成威胁。
许多外来物种会带来疾病和病毒,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威胁。
二、防治措施1.减少人类中介:外来种的扩散与人类交通活动有密切关系,研究工作应以减少人类中介为切入点,通过加强船舶、车辆、机场及集散地的监管等手段,防止外来种的误入。
2.提高边境卫生检疫能力:海关应对进口物品进行检疫,并对携带动植物制品的旅客进行检查,关键就是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技术能力,对观察收集到的潜在入侵生物指标早日做好防控工作。
3.加强生物监测和评估:对生物入侵的情况要及时的了解,了解入境物种是否具有入侵威胁或成为一种携带病害的传播媒介,因此,生物监测与评估是预防生物入侵的必要手段。
4.加强立法和执法:相关立法应重点加强外来生物管制;执法机构应加强协调,掌握进口商品、废弃品等携带生物物种的信息,及时开展排查工作,对被发现的入侵生物采取保护、清除等合理措施。
5.促进公众意识:要加强对生物入侵的宣传力度,加大公众对生物入侵问题的了解和认识,提升大众自觉防范能力,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生物入侵的危害非常大,防治措施也应该不断更新。
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外来入侵物种,指的是那些从其他地区进入本地生态系统、繁殖并扩散的生物物种。
这些物种可能是植物、昆虫、鱼类等,它们往往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探讨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一、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外来入侵物种通常都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适应能力,一旦进入生态系统,很容易繁殖和扩散。
这些物种往往会在新环境中大量繁殖,占领当地生态资源,导致原有物种失去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可能会导致局部生态系统的崩溃。
例如,俗称“瘤脚蝎”的外来物种夜行蟹在中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它的大量繁殖不仅会威胁到当地的原生蟹类和鱼类,更会破坏海底底质,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变异疾病的传播外来入侵物种有可能传播病原体、病菌等疾病,会给当地动植物带来致命的病害、病毒等,甚至可能对人类造成威胁。
例如,1999年,我国南方的一个蜜蜂养殖站,引进了蜜蜂种群。
后来,这些蜜蜂携带着的外来病原微生物进入当地,导致了大面积的蜜蜂死亡,这些病菌进一步传播至野生的蜜蜂,对当地的蜜蜂产业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影响。
3. 生态平衡的破坏外来入侵物种还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影响,破坏生态土壤和环境,导致生态系统的垮塌,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例如,美国墨西哥湾的一个小岛曾经是海鸟栖息繁殖的天堂。
但是在上世纪,这个岛屿被引入了一种名为“大蓝蟹”的外来物种,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一下子爆发式增长,压迫了当地鱼类和海鸟,导致当地鸡鸣不再、燕舞不归,景象极为凄惨。
二、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对策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工作是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立法、宣传、教育、技术支持等方面积极推进。
1. 监测和防范对外来入侵物种实行重点监控和日常巡查等手段。
特别是那些高风险物种需要加强关注,督促各方进行风险防控和防范工作。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非本地区域的生物种类,因人为活动或自然因素而跨越地理障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中造成一系列危害的生物。
外来入侵生物的出现会对当地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1. 危害生态系统稳定性外来入侵生物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当地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位造成破坏。
它们往往具有较强的生存力和繁殖力,会大量吞食当地的植物或其他生物,从而损害当地物种的多样性,甚至导致当地特有物种的灭绝。
2. 危害经济发展外来入侵生物会对农业、林业、渔业等经济产业造成巨大的危害。
它们可能带来新的病毒、细菌或害虫,对农作物、果树、森林等造成严重破坏,影响农林业的正常生产。
同时还可能对水资源、土壤等资源造成污染和破坏,进而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危害人类健康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携带疾病,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它们可能是传播疾病的媒介,也可能直接侵害人类和其他动物,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威胁。
1. 加强监测和预警要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监测和早期预警工作,及早发现和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对潜在的外来入侵生物进行持续跟踪和监测,对发现的外来入侵生物要及时进行鉴定和评估,做好应急预案。
2. 强化防控措施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
对于已经发现的外来入侵生物,要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防控,减少其数量和影响。
例如通过设立隔离带、捕捉器具,进行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等措施来遏制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
3. 加强法律和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治理和管理工作。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外来入侵生物的管控和防治工作,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和监督,明确有关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加大对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工作的支持力度。
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_万方浩
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专栏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万方浩1 郭建英1 王德辉21(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北京 100081)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 北京 100035)摘要:本文探讨了外来入侵生物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危害状况、入侵原因,提出了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及管理对策。
随着国际贸易往来和旅游业的发展,生物入侵在我国不断加剧,正在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外来入侵种的生态代价是造成本地物种多样性不可弥补的消失以及物种的灭绝,其经济代价是农林牧渔业产量与质量的惨重损失与高额的防治费用。
生物入侵在我国大部分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
这些因素包括:缺乏对引进种的利益与风险进行评估、淡薄的生态意识与不顾生态后果的经济利益驱使下的盲目引进、缺乏严格的科学监管体系或监管不力、缺乏全面检疫的体系与机制。
外来入侵生物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研究已成为当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研究领域。
我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与管理应着重于国家能力、研究能力、监测与管理能力三大体系的建设上。
根据我国国情和目前的紧急现状应制定出优先行动计划。
对特定外来种的入侵生物学基础研究、特定生态系统或地理区域入侵种现状及影响的关键评估研究、特定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估体系及经济损失的模式研究、发展控制外来有害生物的环保型技术与方法研究、外来生物受控制后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栖息生境的复原技术与方法等,均是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外来入侵生物,生物多样性,生物入侵,生态安全,管理策略,风险评价中图分类号:Q948.13,X32.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94(2002)01-0119-07Alien invasive species in China :their damage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WAN Fang 2Hao 1,GUO Jian 2Y ing 1,WAN G De 2Hui 21Instit ute of B iological Cont rol ,Chi nese A cademy of A gricult ural Sciences ,Beiji ng 1000812Department of N ature Conservation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 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35Abstract :The impacts and invasion method of alien invasive species (AIS ),and prevention and man 2agement of biological invasion are discussed.Biological invasion is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reatening biodiversity and stability of various ecological systems in China.The impacts of these biological invasions are becoming a more serious problems with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of global trade ,transportation ,international travel and ecological tourism.Harmful AIS often leads to irre 2versible species extinction ,and results in substantial economic losses within managed and natural e 2cosystems ,including agriculture ,forestry ,fishery and animal production.Newly invading weeds ,in 2sect pests and plant diseases frequently result in large 2scale outbreaks and persistent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Successful invasion and spread of some major insect pests and weeds in China were caused by man 2made factors.These include decision mistakes and unintentional introduction of some plants ,such as water hyacinth and alligator weed as pig food ,irresponsible introduction actions taken by indi 2vidual/group without any ecological concerns ,and lack of rapid response mechanism for eradicating po 2tentially AIS as soon as they appear.China is an agricultural country.Any biological invasion will be a ”big 2bomb ”for our agriculture and inevitably result i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losses in specific ecosystem and specific geographic re 2Ξ本论文在“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国际研讨会(2001年5月,珠海)上交流。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速,外来入侵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
这些生物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繁殖速度,能够迅速占领新生态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多种生态问题和经济损失。
本文将从危害和防控两个方面来进行浅析。
1、破坏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生物常常会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优势地位,占领新生态位。
这些生物的适应能力通常比现有生物更强,它们往往可以抢夺食物、遮蔽日光、侵占空间,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2、危害繁殖力:外来入侵生物繁殖力较强,能够很快地蔓延开来。
迅速占领新的生态位,大量消耗生态资源,威胁到本地生物的繁殖能力。
3、危害人类健康:外来入侵生物还能引发多种疾病和过敏反应。
例如,害虫螨类会使人、动物产生皮肤炎、鼻炎等过敏性疾病。
而害虫和某些真菌还会导致人体疾病,甚至致命。
1、防止外来生物的入侵:对于一些重点领域,如港口、机场、边境等,有必要加强防疫检查。
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生态监测,第一时间发现外来入侵生物的存在,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加强管理: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尤其是对于人为引入的非本地物种的管理。
应该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征,掌握其传播途径,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和防控措施。
3、控制法律: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对于非法运输和引入非本地生物的行为进行打击和惩罚。
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宣传教育,增强民众对于防控外来入侵生物的认识。
总之,外来入侵生物在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等方面具有潜在的风险。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指的是那些原本不在某一地区的生物种群,由人类活动引入到了该地区,并开始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的物种。
外来入侵生物的出现往往会给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进行浅析。
一、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1.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外来入侵生物常常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它们可能会占据当地生物的生存空间,抢夺当地生物的资源,甚至对其它当地生物造成捕食或破坏。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现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入侵的外来植物可能通过扩散和侵占,取代当地的植物种群,导致当地植被类型和结构的改变,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2. 对农作物和园林的危害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造成破坏。
它们可能以害虫或者病原体的形式侵入,对作物或者植物造成损害,导致产量减少或者植物的生长异常。
一些入侵物种还可能对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造成破坏。
3.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外来入侵生物的出现往往会给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如外来植物对农作物造成的破坏会导致农业生产的损失,增加农民的种植成本;外来入侵物种对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的破坏会增加城市管理的成本;外来害虫对森林造成的破坏会减少森林资源的产出,等等。
外来入侵生物还可能会影响旅游业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1.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
还应该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监测和早期预警,及时发现和阻止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
2.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入侵生物的来源、特性、传播途径、生态适应性等,为有效防控外来入侵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生态学、遗传学和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找到有效的防控手段和方法。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对公众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外来入侵生物问题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外来入侵生物传播,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继续扩散。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外来入侵生物是指自然界中原本不属于某一地区但被人类引入该地并开始繁殖的物种。
这种生物会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产业造成不可预估的危害,因此对其进行防控至关重
要。
1.破坏生态平衡:外来入侵生物繁殖速度快,占领区域快,侵占食物资源等,在很短
时间内就能大量繁殖,带走许多当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食物资源,影响当地生态平衡。
2.携带疾病:外来生物不仅会危害到生态系统,还可能携带有害的疾病和病毒,对当
地物种造成严重威胁。
3.对经济产业造成损失:外来入侵生物同时对当地经济产业造成直接的损失,大量繁
殖会消耗大量资源,破坏农业、渔业、林业等领域的正常发展。
1.建立预警系统:针对外来入侵生物,必须建立起全面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且控
制其扩散的能力。
2.禁止引进: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禁止任何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生物,防止这些物种进
入到新的环境并繁殖。
3.协调机制:不同经济部门之间建立紧密的协调机制,做到信息共享,随时掌握某一
时期产业的动态状况,及时发现外来入侵生物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4.消灭措施:对已经引进且发现的入侵生物,应采取必要的消灭措施,减少其危害。
总之,外来入侵生物可能给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必须对其
进行严密的监测和防控。
同时,每个人也应该从自身开始,切实意识到对环保和生态保护
的重要性,珍惜自然资源,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指的是没有经过自然演化过程在某个特定地区出现的物种。
这些物种可能是人类的意外带入的,也可能是由于全球化的交通和贸易带来的。
外来入侵物种的出现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当地物种的威胁。
外来入侵物种通常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它们会占据当地物种的生存空间,抢占资源,使当地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
第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外来入侵物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增加,对其它物种和生态过程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外来入侵物种会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减少种群的稳定性,破坏自然循环和能量流动。
为了有效防控外来入侵生物,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全面监测和评估。
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和数量,评估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威胁程度,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对其危害的警惕性。
加强边境检查和监管。
加强对入境物品的监管,防止外来入侵物种通过贸易和旅行的方式进入当地,减少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和扩散。
第四,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及时采取措施遏制其扩散。
第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外来入侵物种通常具有跨国界的特点,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
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威胁是不可忽视的。
只有采取全面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危害,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指的是被人类引进或自然扩散到其原生地外的物种,由于缺乏天敌或有适宜的环境条件,这些外来物种往往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对原生物种的竞争压力、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类健康等方面。
为了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外来入侵生物对原生物种的竞争压力是其最主要的危害之一。
外来物种往往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这使得它们能够很快地侵占原生物种的生存空间和食物资源,从而导致原生物种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为了减少外来入侵生物对原生物种的竞争压力,可以采取控制引种物种数量、限制引种地点、利用生物控制等措施。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中繁殖过程中,往往会抑制或消灭本地物种,从而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需要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监测和管理,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其数量和影响范围,恢复和维护生态平衡。
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携带病原体,通过咬人或传播疾病的媒介,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人类的健康。
为了防止外来入侵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需要加强对潜在威胁物种的监测和识别,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包括检疫、隔离、灭杀等。
为了有效防控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应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
加强对入境物种的监管和检疫工作,防止外来入侵生物通过商业贸易或其他途径进入本地区。
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外来入侵生物的动态,掌握其传播和扩散的趋势,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防控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监测和控制工作。
应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识别、传播规律和控制方法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的手段和策略。
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际联防体系,共同应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威胁。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不能忽视。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摘要】外来入侵生物是指跨越自然隔离带进入别的地区、引起生态系统的威胁和危害的物种。
这些外来物种往往没有天敌,繁殖速度快,会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扰乱当地生态平衡。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性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当地物种的侵害上。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需要采取监测、防治和控制措施,包括加强边境检疫、清除入侵物种、推行生物安全法规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是每个人的责任,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监测和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治工作,才能有效地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保护地方生物多样性的完整。
【关键词】外来入侵生物、危害、生态环境、当地物种、预防措施、控制措施、监测、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
1. 引言1.1 外来入侵生物的定义外来入侵生物是指种群原生于其自然分布范围之外或非本地区域,并引入到新的环境中的生物。
这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是有意引入、无意传播或通过人类活动的扩散而到达新的地区。
外来入侵生物通常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物种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外来入侵生物的引入往往是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如贸易、旅游、农业活动等,导致物种在原有分布范围之外大量传播和扩散。
外来入侵生物的定义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因为不同地区和环境对于何种生物算是外来入侵可能有不同的标准。
外来入侵生物的引入往往会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破坏,威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科学家、保护机构和政府部门都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非常重视,希望通过科学的手段和管理措施,有效遏制外来入侵生物的传播和影响,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1.2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性1.生态系统破坏:外来入侵生物往往会竞争当地物种的资源,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灭绝。
它们还可能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农业和林业危害: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如害虫和病原体会对农作物和林木造成严重危害,导致农作物减产、质量下降,甚至林木大面积死亡。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指的是通过人为活动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这些物种对于新的生态系统可能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功能的破坏以及经济损失等方面。
针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是最为重要的。
外来入侵种会通过与原有物种的竞争、捕食、繁殖或疾病传播等途径来危害原有生物多样性。
外来入侵植物会通过竞争水分、光线和养分等资源来威胁本地植物的生存。
为了减少外来入侵种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需要采取严格的检疫和监测措施,防止外来入侵种的引入,并及时发现和清除已经入侵的种群。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功能的破坏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群体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持着生态平衡,但外来入侵种的引入会扰乱这种平衡,导致生态功能的退化。
某些外来入侵动物可能通过破坏原有物种的食物链关系,导致生态系统中某些物种的过度增长或减少。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功能,需要加强对外来入侵种的防控,对已经入侵的种群进行调查和监测,通过限制其扩散和控制其种群密度等措施来减少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外来入侵生物还会带来经济损失。
外来入侵种可能对农作物、林木、鱼类等资源造成损害,导致农业和林业生产的减产。
清除外来入侵物种和恢复受损生态系统所需的费用也是很高的。
为了减少外来入侵物种对经济的损失,需要加强对外来入侵种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包括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化学防控等手段,以减少其对农业和林业生产的影响。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非原产地的生物种类,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经济或健康造成损害的物种。
这些外来生物可能是有意引入的,也可能是意外传入的,但无论如何,它们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就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展开浅析。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外来入侵生物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它们可能会对当地的物种多样性造成威胁。
由于外来入侵生物可能对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一些当地的物种可能会因为资源的稀缺或者生存空间的减少而受到威胁,甚至灭绝。
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
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对当地的食物链、生态平衡、生态过程等造成干扰,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
外来入侵生物还可能给当地的农业、林业、渔业等经济产业带来损失。
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侵害农作物、森林植被,破坏渔业资源,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外来入侵生物带来的危害,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防控。
要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的检疫工作。
对进口货物和外来物种进行严格的检疫,避免外来入侵生物通过贸易、旅行等途径传入。
要加强生物安全意识的教育。
增强公众对外来入侵生物危害的认识,提高其自觉遵守相关法规的意识,从而减少外来入侵生物的传播。
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阻止其传播和扩散。
要采取灭治和技术防治措施。
一旦发现外来入侵生物,要及时采取灭治措施进行控制,对于一些无法灭治的外来入侵生物,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防治,减少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希望通过相关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外来入侵生物带来的挑战,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原本自然分布于其他地区的生物种群通过人为活动进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带来危害的种群。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竞争优势:外来入侵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往往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并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美洲红松松毛虫入侵中国东北地区后,对当地松树种群的繁衍和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
2. 疾病传播:某些外来入侵生物可以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给当地物种,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南美洲热带蚊子入侵北美地区后,传播了多种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
3. 环境破坏:外来入侵生物可能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破坏生态平衡。
水蓼入侵湿地地区后迅速繁殖,形成厚密的蓼草地,抑制其他湿地植物的生长,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1. 加强防控意识: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和相关部门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和理解。
提倡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减少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
2.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外来入侵生物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掌握入侵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变化。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采取应对措施。
3. 强化立法和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和控制责任。
加强对入侵物种的进口、贸易和种植的监管,限制其传播和扩散。
4. 采取生物防控措施:根据入侵物种的特点和生态习性,采取相应的生物防控措施,如引入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繁殖能力。
5. 进行物种清除和生态恢复:对已经入侵并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采取物种清除措施,如人工捕捉、化学杀灭等。
进行生态修复和管理,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状态。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立法和监管,采取生物防控和物种清除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和控制外来入侵生物所带来的危害。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随着全球交流和贸易的不断发展,外来入侵生物的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外来入侵生物指的是非本地种类的生物,它们由于不适应异地环境或没有天敌,往往能够快速增殖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1. 竞争优势外来入侵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往往能获得当地物种缺乏的资源,导致原生物种的种群数量锐减,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结构。
2. 生态链破坏外来入侵生物可以改变当地生态环境,破坏生态链条,导致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例如,外来入侵的猪鬃草可以对当地物种的种群数量带来直接的影响,这些植物对当地花卉和植物种群的增长存在威胁。
3. 经济影响入侵物种的严重影响是在经济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它们可以侵入人工林、果园、牧场和农田,对农业生产造成破坏,给农业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
防控措施种植当地物种为了避免外来入侵物种物种对原生物种的影响,建议种植本地植物,利用当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在植物的选择和种植技术上也需要做好相关研究和策划。
强化检疫措施对于违规携带带害生物的人员和物品,采取强化监管和处罚措施:通过严格的检疫程序,禁止非法运输、销售和使用带害生物,从而防止外来入侵生物进入国家境内。
宣传教育面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影响,宣传教育对于公众的意识和态度的调动尤为重要:公众必须认识到外来入侵物种带来的严重影响,以及如何防治,从而形成广泛意识和行动的共识。
综上所述,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保护生态平衡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们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对策,并不断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大家共同参与到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町见,将来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分析外束种对新栖息地一般环境条件的适应 能力上,要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结台种间关系、环境变化等其他崮素综合考 虑。外来种的繁殖和传播特性人侵种的繁殖特性对其在新栖息地种群的建立有很 大作用。通常成功的外来种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迅速产生大量的后代.如: 有很强的营养繁殖能力.能由碎片长成植株;能年多次开花,产牛大量的种子与 幼苘。
通过严格控制条件的植物栽培实验,最新的研究还证明,在排除其他因子对群落 抵抗性的影响后,多样性与抵抗性仍呈正相关。Levine(2000)则详细研究r加利福 尼亚北部一块明显币符合Ehon假说的河岸,发现该地区外来植物种子的小均匀分 布的效应抵消r物种多样性的作用。这说明在群落水平上,一些与当地生物多样 性建成相关的因子如干扰、种子密度分布等,在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会有助 于入侵,有时对入侵的促进作用甚至还可能超过提高生物多样性而带来的抵抗力。 总体而占,现在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验证E1一ton假说,而是根据群落的 具体情况来说明群落物种多样性如何影响群落对入侵的抵抗力。
三:生物入侵的机制
3.1. 外来种的生物学特性
3.2.入侵种与土著种间的相互作用
3.3.新栖息地群落生物多样性对入侵 的抵抗性 3.4新栖息地环境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3.1. 外来种的生物学特性
一般认为,成功的外来种对各种环境因子的适应幅度较广,对环境有较强的忍耐 力,如耐荫、耐贫瘠土壤、耐污染等。这些特性使外柬种在一些环境中获得对土 著种的竞争优势,或能占据土著种不能利用的生态位,从而成功入侵。很多研究 通过分析环境因子与物种的分布建市丁模型,对生物入侵进行预测。当前的研究 集中于外束种对气候的适应,建立了地域特异与物种特异两类模型,前者预测某 一地区最易受到自哪里的生物入侵,后者则预测哪些地区最易受某一特定物种入 侵:许多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与观察结果十分吻合,但在某些方面与实际情况有出 入。近来的研究还发现,成功的外柬种不一定生态幅很宽,如在一些太平洋岛屿 山地,外来种占据的实际生态位与分布范围比土著种要小得多。这些种入侵成功 的主要原因小足生态幅宽,而是人为干扰破坏了原乍牛物群落所致。
3.2.入侵种与土著种间的相互作用
一种流行的观念认为,外来种在新栖息地成功入侵的主要原因是失七其天敌(病 原体、捕食者、寄生虫等)的控制,在其著作中就给出r许多例证。从原产地引进 天敌行生物防治已成为控制外来种的重要手段。著名的例子如澳洲瓢虫防治吹棉 蚧。这些成功的例子很好地支持了这一经典观点,使其广泛被人们接受。但近年 来的研究表明,生物人侵是个很复杂的过程,缺乏天敌的控制足某些外来种成功 的主要原因但对另一些外来种来说则不足。有时即使天敌被成功引入某一地区, 也无法控制外来种。如澳大利亚曾引入空心莲子草叶甲与一种蛾类来防治外来种 空心莲子草。天敌在水域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无法控制空心莲子草的旱生种 群。另有研究表明新栖息地的一些土著种可能转向取食外来种,形成其新的天敌, 使土著群落对一些外来种的抵抗力得到增强诛之.天敌因素在人侵中的作用远比 过占料想的要复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人研究。外来种与土著种之间往往存在 着抑制作用,这类影响在动物与植物中都存在,有时候是导致入侵成功的蕈要因 素。
四.结论与展望
综合上述结果来看,影响生物入侵成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入侵是这些因素 共同作用后产生的综合结果。在不同的个案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可以是不同 的:可能单一因子起主要作j甘,也可能由多方面的因子导致入侵的成功。可以 说生物入侵的机制是高度复杂多样的,也许并没有象早期推测巾的一般的、通用 的模式。现在对生物入侵机制的研究已小满足于仅找出哪些因素影响入侵过程, 而足越来越具体化,要进一步解决这些因子究竟产生什么样的效应,这些效血又 足如何影响入侵过程的:发现了这些中间桥梁,人们对入侵机制的认识就更为具 体和明朗。目前生物入侵的研究方法已从早期的观察、调查等经典方法转向通过 设计受控实验、半自然半受控实验来验证假说,并倾向于通过严格的设计得到一 些清晰、明确的结论。分子生物学技术也被引人这一领域,预计将得到越来越多 的应用。此外,数学模型也被广泛采用。在生物入侵的研究方向r出现了几个趋 势:一是莺点转向外来种与土著种的种间关系;二是将入侵与其他的研究热点如 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安全等问题结合起来考虑入侵成功的原因
3.3.新栖息地群落生物多样性对入侵 的抵抗性
Ehon在1958年提出r一个经典的假设,认为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对抵抗外来种的入 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物种组成丰富的群落较物种组成简单的群落对生物^侵的 抵抗能力耍强。一些数学模型与野外凋查的结果支持Elton的假说,但也有一些研 究结果与这一假说小符。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研究中特别重视通过设计实验来研 究这一假说。一些实验证明了群落生物多样性与群落对入侵的抵抗性之间呈正相 关。最近更为深入的研究还揭示了群落乍物多样性如何影响入陧。例如, Stachowicz eta1.(1999)发现物种多样性较高的海洋底栖固着生物群落中,小同物 种的生活史周期相互交叠程度大,土著种能长时间保持对空间的高效利用,剩余 的可利用空间很少,因此外来底栖生物难以入侵。
3.4.新栖息地环境变化
一般认为栖息地受到扰有利于生物人侵的发生。近年来已有实验证据表明干扰越 强烈,入侵越易发生,还有研究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了人为干扰是如何促进入侵的。 干扰可分为自然丁扰与人为干扰,都能在群落中形成空的生态位,降低了这些区 域的土著生物群落对入侵的抵抗力,使外来种易于进入定腈。人为干扰如修建道 路、城市化、垦荒、放牧等对土著群落的破坏大而且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小环境, 同时还促进r外来种的传播,对入侵的促进作用一般很大。但食草类野生动物的 取食、山火等自然干扰对入侵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r扰对 入侵的戈系是复杂的。首先,干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过强的会降低群落生物多 样性而促进入侵,适当的干扰则产生相反的效果。其次,在某蝼缺乏干扰的情况 F,土著群落的一些种会爆发,从使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减弱对入侵的抵抗 力
二:生物入侵的过程
外米种入侵町分为几个阶段:引入(import)、逃逸(escape)、种群建市(establish)和危害 (pest,,对许多外来种的统汁研究发现,相邻两个阶段问的成功率,但是,些有目的引入 的群体如引种作物等,其成功率要高得多,此外受十扰明显的地区曲阶段削的成功率也 高于10%.,一些疾病与昆虫方面的研究表明.某些生物入侵的最初阶段可能经历了一个 难以检测的时期,此时入侵种群数量稀少且分布分散,一般手段根本无法刘其检测.以 后是一段较长的潜伏期。潜伏期过后,”{入侵种群被发现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甚至1一分 巩固了,肖入侵种群分布面税达到一个域值后,就可能发生爆炸性的扩展。扩展主要依 靠两种途径:第一种方式是通过种群的扩大向周围卒间扩散,这一方式是短程的,町能 是“流”式的传播,即从一个点沿某些特定的通道传到另一个电.而没有一个明显的护 张而(Carey,1996);第二种方式是借助某尴载体传播,距离较长,且口J以是跳跃式 的.主要是通过动物或人的活动等途径携带外来种扩展.在国际商务文化交流U益发展的 今天,人为活动对外来种的扩展起r相当大的作用:对北美五大湖区斑贻的个案研究表 明.斑贻贝的传播主要足由于船只运输造成的,与之相比,水鸟等野生动物对它的传播 作用则微乎其激。有学者试图通过模型模拟入侵种传播的一般过程,但其结沦还有待于 观察和实验的证实,
另外,于扰对入侵不是必需的+许多入侵过程就是在没有自然或人为干扰的情况 下发生的。最后,入侵可能使群落结构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反过来又会影响群落 受干扰的难易程度。比如杂草入侵可能提高群落中草奉植物的比例,火就更容易 燃起与蔓延,而木本植物入侵草原则会产生相反的效应。这些方面的研究正在受 到进一步的关注。全球变化伞球变化也促进了生物入侵的发生。从整个十物圄的 角度看,全球变化会使气候带范围发生改变,这必然会改变物种与资源的分布区 域,结果促进入侵。近来的一些研究具体地说明丁全球变化是如何促进生物入侵 过程的。例如,大气中CO:浓度的增加会延缓草原群落演替的过程。
侵我 形国 式外 不来 容生 乐物 观入
最近对北美植物根系分泌物町以影响入侵在原产地亚欧大陆不造成大的影响,进 人北美后却泛滥成灾,排挤了多土著种:栽培实验的结果表明,在原产地与共存 的植物,其根系分泌物可以抑制根系对磷的吸收并抑制其生长。然而,新栖息地 的类似植物,其牛长反被C.diff—a根系的分泌物所抑制。动物中也有类似的发 现。伊蚊属中,一个种的幼虫可以抑制另.个种虫卵的孵化,亚洲侵人北美后, 其幼虫在很低的密度时即町抑制土著种A ae—gypti和A.triseriatus的虫卵孵 A.albopictus的卵即使在高密度的土著种幼虫中也不受到明显的抑制(Edgerly et a1.,1993)。不同的外来种之问也有类似的相可作川。
参考文献: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 (徐承远、张文驹、 卢宝荣、陈家宽 2004)
生物入侵的机制
一:背景提要
外来种(exotic species或alien species)是指那些借助人为作用而越过不可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 在新栖息地生长鬟殖并建立稳定种群的物种。外来种中有一些种类在新栖息地发生爆发性 的生长,往往失去控制,这些外来种被称为人侵种(invasivespecies)。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 界影响的日益加剧,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生物入侵改变了原有的生物地理分 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入侵种经常形成广泛的生物 污染,危及土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并影响农业生产,造成了臣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