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结课论文-简析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简析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措施论文
![简析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措施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a7e2286d15abe23492f4d58.png)
生物入侵结课论文论文题目:《简析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措施》简析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摘要:生物入侵者是指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的外来物种的统称。
可分为入侵微生物、入侵植物、入侵动物三种经济损失:新病虫害造成农业损失,外来物种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间接经济损失。
健康威胁:引发人类新疾病,外来物种传染病病原体中带有本地不常见的类型,本地物种可能缺乏对于新病原体的免疫力,对人群具有不良影响。
关键词:生物入侵、危害正文:一种生物从原产地迁入到另一地,这种生物被称为外来物种。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说,每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史可以说是农业生产类型、农业品种在不断地吸收外来种、不断地更新换代的过程。
现代社会,随着贸易、旅游的发展,大容量、快速先进的交通工具的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物种在全球围扩散,外来种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些人认为,生物入侵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
然而大多数的学者认为,生物入侵是无意的引入和传播发展起来。
由于其有广泛的适应性、极强的繁殖能力,不仅对“入侵领地”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破坏生态平衡,甚至给人类社会、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失。
一.入侵危害第一,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
生物的多样性是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和它们的遗传信息和生物体与生存环境一起集合形成的不同等级的复杂系统。
[2]虽然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但任何一个国家莫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尽力维护本国生物的多样性。
而外来物种入侵却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敌人,入侵种被引入异地后,由于其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其繁殖的自然天敌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后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扩,形成优势种群,并与当地物种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退化,甚至被灭绝。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f8fb1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f.png)
生物入侵论文生物入侵论文摘要: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非本地物种)进入并在目标地区大量繁殖、扩散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本论文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文献,探讨生物入侵的原因、影响及管理措施,为进一步研究与管理生物入侵提供参考。
一、生物入侵的原因:1. 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增加导致物种的跨境传播增加,从而增加了生物入侵的风险。
2. 生态系统受损:受损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外来物种定居和繁殖的机会。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使得一些物种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并扩散到原本不适宜的地区。
4.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引入外来物种作为农作物或宠物,以及土地破坏等,都为生物入侵提供了机会。
二、生物入侵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减少:入侵物种竞争本土物种资源,导致本土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
2. 生态系统功能丧失:入侵物种可能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破坏生态平衡。
3. 经济损失:生物入侵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损坏基础设施等,给经济带来损失。
4. 社会影响:生物入侵对人类健康、居住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产生影响。
三、生物入侵的管理措施:1. 早期预防:建立严格的检疫体系,减少入侵物种的引入。
2. 监测与预警:对潜在入侵物种进行监测与预警,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扩散。
3. 生物控制:利用天敌、疾病以及生物杀虫剂等手段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分布。
4. 移除与根除:对已经入侵的物种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移除与根除。
5. 公众教育与意识提高: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加强宣传与教育。
总结: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更加严格的入侵物种管控政策以及加强公众教育与意识提高,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预防生物入侵。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生物入侵的机制和影响,为更好地应对和管理此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入侵的影响与防控
![生物入侵的影响与防控](https://img.taocdn.com/s3/m/65b73c2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c.png)
生物入侵的影响与防控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生物入侵成为一个全球性关注的问题。
生物入侵指的是原本不属于某一特定地区的生物种群迅速扩散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这种入侵可能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经济损失的发生,甚至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本文将探讨生物入侵的影响以及相关的防控措施。
一、生物入侵的影响1. 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入侵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入侵物种常常具有极强的繁殖力和适应性,它们能够迅速蔓延并排挤原有物种,导致生态链的破裂。
例如,外来植物入侵后可能改变土壤结构,抑制本土植物生长,甚至对土壤湿度和气候产生影响。
2. 经济损失生物入侵对农业、林业和渔业等经济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入侵物种可能破坏农作物,导致农业产量的下降;它们也可能侵蚀森林资源,损害木材产业的发展。
此外,在旅游业中,生物入侵还会破坏景区的生态环境,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生物入侵有时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
一些入侵物种可能携带传染病原体,并成为疾病的媒介。
例如,蚊子是疟疾的传播媒介,入侵的蚊种可能使得疟疾疫情扩大。
入侵物种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直接咬伤人类,对人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影响。
二、生物入侵的防控措施1. 早期预警与监测及早发现和监测入侵物种对于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监测系统,收集入侵物种的相关数据,并建立数据库,能够快速响应和部署防控行动。
同时,应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对入侵物种的了解,并开展风险评估,以便更好地预防和管理其入侵的可能。
2. 打击入侵物种的渠道封堵入侵物种的传播途径至关重要。
加强边境及港口的卫生检疫,严格检查携带货物、旅客和运输工具,迅速发现并隔离携带入侵物种的物品。
此外,需要强化船舶和飞机排放物的监管,防止入侵物种通过排放物进入新的生态系统。
3. 生物入侵物种的管理和控制对已经入侵的物种,需要采取管理和控制措施。
常见的方法包括物理阻隔、化学方法和生物控制等。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ddbe29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6.png)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由于人为活动导致种群跨越它们的原产地,进入新的地理区域并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的物种。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经济损失、疾病传播等。
为了有效防控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着重从危害和防控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生物多样性威胁外来入侵生物会与当地种群竞争生活空间、食物资源、繁殖资源等,导致当地物种的减少或灭绝。
他们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往往能在短时间内扩散并建立新的种群,从而改变原有的生物多样性格局。
2. 经济损失外来入侵生物对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的经济损失巨大。
入侵的有害植物会占用农田、森林、湿地等耕地,对作物生长和森林恢复造成严重影响;入侵的有害动物会损害养殖业、渔业等,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双重打击。
3. 疾病传播部分外来入侵生物可携带疾病源,对当地人畜的健康造成威胁。
入侵的蚊子、蜱、啮齿动物等可以传播疟疾、疥疮、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带来危险。
1. 监测与预警建立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监控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和影响范围。
通过建立数据库、开展科研调查等方式,获取外来入侵生物的信息,为后续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2. 识别与排查对可能的入侵生物进行识别和排查,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阻断其进一步扩散。
也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威胁。
3. 建立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外来入侵生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和生物控制等。
物理控制包括限制交通、隔离区域等;化学控制包括使用杀虫剂、除草剂等;生物控制是指利用天敌、病原体等生物因素对外来入侵生物进行控制。
4. 规范管理和立法加强国家政策、法规以及标准建设,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和调控,落实责任主体,在法律层面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保护和防控。
5. 公众教育与参与加强公众的意识提高与参与,提高社会对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的认知度。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09b6c7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c.png)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非本地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定居并进行繁殖的生物种群,它们通常会给当地的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这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如船舶 ballast water、陆地和空气运输、宠物贸易等。
当这些外来入侵生物成功定居并进行繁殖时,就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以下将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进行浅析。
一、危害1. 生态系统风险: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丰富度造成威胁。
它们可能会成为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通过捕食、竞争和疾病传播等方式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2. 经济损失: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对农业、林业、渔业等经济产业造成损失。
它们可能会破坏农作物、森林和渔业资源,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 疾病传播: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携带疾病传播给当地的动植物或人类,导致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二、防控措施1. 监测与早期预警:及时发现外来入侵生物的入侵和定居是防控工作的关键。
通过建立监测网站、使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及时发现外来入侵生物的活动和定居,制定早期预警措施,防止其扩散和繁殖。
2.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外来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检疫和监管,防止外来入侵生物通过贸易、旅游和其他途径传播和定居。
对进出口的商品和货物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的传播。
3. 生态修复与恢复:对已经受到外来入侵生物危害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恢复工作。
通过生物除草、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繁殖和扩散,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
4.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外来入侵生物的挑战。
开展多边合作项目,加强信息分享和技术交流,共同研究和制定防控措施,共同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不可忽视,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工作是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9ff7bf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4.png)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原本自然分布于其他地区的生物种群通过人为活动进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带来危害的种群。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竞争优势:外来入侵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往往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并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美洲红松松毛虫入侵中国东北地区后,对当地松树种群的繁衍和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
2. 疾病传播:某些外来入侵生物可以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给当地物种,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南美洲热带蚊子入侵北美地区后,传播了多种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
3. 环境破坏:外来入侵生物可能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破坏生态平衡。
水蓼入侵湿地地区后迅速繁殖,形成厚密的蓼草地,抑制其他湿地植物的生长,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1. 加强防控意识: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和相关部门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和理解。
提倡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减少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
2.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外来入侵生物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掌握入侵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变化。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采取应对措施。
3. 强化立法和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和控制责任。
加强对入侵物种的进口、贸易和种植的监管,限制其传播和扩散。
4. 采取生物防控措施:根据入侵物种的特点和生态习性,采取相应的生物防控措施,如引入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繁殖能力。
5. 进行物种清除和生态恢复:对已经入侵并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采取物种清除措施,如人工捕捉、化学杀灭等。
进行生态修复和管理,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状态。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立法和监管,采取生物防控和物种清除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和控制外来入侵生物所带来的危害。
【完整版毕业论文】生命科学概论结课论文---生物入侵危害及防治
![【完整版毕业论文】生命科学概论结课论文---生物入侵危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660a97602768e9951e73876.png)
生物入侵危害及防治生物入侵危害及防治【摘要】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关键词】草本植物土著种外来种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一、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由原来的自然分布区域,因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活动,被引入并扩展到一个新的(通常也是遥远的)区域的外来种,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和维持,并且造成了一定生态灾难的过程,其常常有侵略、入寇之意。
一些翻山越岭、远涉重洋的“生物移民”(也许是一种细菌、一种植物或者一种动物)来到异国他乡,由于失去了天敌的制衡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迅速,占据了湖泊、陆地,而“土著生物”则纷纷凋零甚至灭绝。
这就是生物入侵。
二、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简介生物入侵可分为:动物入侵、植物入侵和微生物、病毒入侵三种主要类型。
李振宇等曾详细分析了127种对我国经济、环境、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等造成严重影响的入侵种,其中动物共37种,隶属4门7冈,占29%;植物90种,包括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两种生活型33科90种,占71%。
国家环保总局的杨朝飞先生向我们提供了部分数字: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外来杂草共有107种,外来动物40余种,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到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以及细菌、微生物、病毒中都能找到例证。
国内最早开展入侵生物研究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谢焱博士告诉我们:“目前我国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没有一个没有外来种,除了极少数位于青藏高原的保护区外,几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来杂草。
生物入侵控制
![生物入侵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c24bfdc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4.png)
生物入侵控制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侵入和扩散至其非原生地区的过程,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生物入侵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生物入侵的危害以及控制措施,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一、生物入侵的危害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
首先,入侵物种往往会竞争和压制本土物种,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这些入侵物种具有快速繁殖和适应力强的特点,能够占据资源并迅速扩散,给原生物种带来巨大的压力。
其次,入侵物种还可能引发生态系统的紊乱。
它们对土壤质量、水源和食物链等环境要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例如,外来植物入侵可能改变土壤结构,破坏本土植被;某些入侵昆虫会破坏农作物和森林。
最后,生物入侵还可能引发经济和社会问题。
它们对农业和渔业造成威胁,导致粮食和水源的短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治理入侵物种所需的费用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可能超出财政和管理部门的承受能力。
二、生物入侵控制的策略针对生物入侵的威胁,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控制策略来应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入侵控制措施:1. 早期监测与快速反应:通过建立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入侵物种,以便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这对于防止入侵物种扩散至更广阔的区域至关重要。
2. 物理控制:物理控制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来限制入侵物种的扩散和增长。
例如,在河流中安装拦截网以阻止外来鱼类进入本土水域;使用防护网来保护农作物免受昆虫的侵害。
3. 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利用天敌或寄生虫来控制入侵物种的增长。
通过引入与入侵物种有天然拮抗关系的生物控制剂,可以减少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影响。
4. 化学控制:化学控制是通过使用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来控制入侵物种的增长和扩散。
然而,由于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带来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并严格遵循相关规定。
5. 教育和宣传:加强公众对生物入侵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对控制入侵物种的重视和支持。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c248a4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d.png)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非原产地的生物种类,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经济或健康造成损害的物种。
这些外来生物可能是有意引入的,也可能是意外传入的,但无论如何,它们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就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展开浅析。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外来入侵生物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它们可能会对当地的物种多样性造成威胁。
由于外来入侵生物可能对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一些当地的物种可能会因为资源的稀缺或者生存空间的减少而受到威胁,甚至灭绝。
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
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对当地的食物链、生态平衡、生态过程等造成干扰,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
外来入侵生物还可能给当地的农业、林业、渔业等经济产业带来损失。
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侵害农作物、森林植被,破坏渔业资源,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外来入侵生物带来的危害,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防控。
要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的检疫工作。
对进口货物和外来物种进行严格的检疫,避免外来入侵生物通过贸易、旅行等途径传入。
要加强生物安全意识的教育。
增强公众对外来入侵生物危害的认识,提高其自觉遵守相关法规的意识,从而减少外来入侵生物的传播。
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阻止其传播和扩散。
要采取灭治和技术防治措施。
一旦发现外来入侵生物,要及时采取灭治措施进行控制,对于一些无法灭治的外来入侵生物,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防治,减少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希望通过相关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外来入侵生物带来的挑战,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张可3篇
![浅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张可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d2018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e.png)
浅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张可第一篇:生物入侵的危害随着环境变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生物入侵逐渐成为了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难点之一。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一个生态系统,繁殖并扰乱本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结构和功能,威胁本土生物的存活和生态平衡。
生物入侵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许多危害:环境危害:外来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扩散、繁衍并占领本土物种的生态位,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物种灭绝,减少生态系统抗击自然灾害和改善环境的能力,破坏生态平衡和地质景观,甚至影响人类健康。
经济危害:生物入侵对农业、林业、渔业和旅游业等经济产业产生不良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和生产力,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和经济损失。
社会危害:生物入侵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不安,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加剧社会矛盾和国际纠纷。
为了应对生物入侵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保护本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生物入侵的防治措施生物入侵防治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需要科学技术、政策法律、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加强生物入侵监测和预警。
通过对生态系统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外来物种的入侵趋势和影响,提高生物入侵预警和决策的准确性和迅速性。
2.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控。
通过排查、管制、监管和消灭措施,限制外来物种的入境和传播,防止外来物种危害本土生态系统,增强防控的能力和效果。
3.加强土地利用与生态功能的优化配置。
通过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和农业、林业、渔业等生产方式,保护和恢复本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降低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
4.加强公众教育和科普宣传。
通过开展科普讲座、宣传活动、网上资源共享等形式,增强公众对生物入侵危害的认识和意识,激励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生物入侵防治工作。
第三篇: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升级,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和测试。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01b65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1.png)
生物入侵论文引言生物入侵是指一种外来生物物种侵入并繁衍于一个生态系统中,对该生态系统的自然生物多样性、生态学过程以及人类的经济利益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生态学和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生物入侵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原因生物入侵有多种原因,包括全球贸易增加、人类活动扩展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
全球贸易增加全球贸易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物种之间的跨境传播。
货物和运输工具往往成为生物入侵的媒介,将外来物种带入新的生态系统中。
例如,木材、木箱和运输船只中的昆虫和微生物都可能成为生物入侵的源头。
人类活动扩展人类活动的扩展是生物入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人类对土地的大规模开垦和森林砍伐,造成了许多原生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空间,使外来物种有机会侵入并占领这些生态位。
此外,城市化进程也为生物入侵提供了更多机会,如城市公园和花园中的外来植物。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生物入侵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温度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可以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得某些外来物种更容易存活和繁殖,从而对当地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压力。
影响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经济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影响。
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造成了威胁。
入侵物种可以竞争和侵占当地物种的资源,导致当地物种灭绝或减少。
此外,入侵物种还可以改变当地的生态过程,如掠食者和食物链的组成结构。
经济影响生物入侵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外来物种引入后,可能对农作物、林木和渔业资源造成损害,导致产品产量下降和经济利益减少。
此外,生物入侵还会增加防治和管理外来物种的成本。
人类健康影响某些生物入侵物种对人类健康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蚊子通过传播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入侵植物和花粉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和哮喘等问题。
应对策略为了减轻生物入侵的影响,应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监测和早期预警监测和早期预警是减缓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
生物入侵的危害3篇
![生物入侵的危害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95c95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8.png)
生物入侵的危害第一篇: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物种侵入并在新环境中繁殖、扩散、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一定影响的过程。
生物入侵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入侵物种通常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并繁殖,从而在新环境中形成自我维持的种群。
原有的本地物种由于生态位被占据,逐渐被挤出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此外,生物入侵物种通常具有很强的竞争和捕食能力,会对原有生物群落产生压力和影响,进一步加速本地物种的灭绝。
2、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生物入侵物种能够改变生态系统的生态位结构和物种组成,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功能。
例如,入侵植物通常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会垄断养分和水分资源,进一步扰乱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入侵物种常常是具有强烈竞争和抑制作用的生物,它们会抑制或者完全消灭本地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深刻影响。
3、对经济的影响生物入侵物种还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入侵植物会迅速扩散和繁殖,占据大量着陆面积,影响农业生产和林业资源的利用。
入侵物种还会对旅游业产生影响,破坏旅游环境,降低旅游收益。
此外,生物入侵物种还会破坏公共设施并产生教育和健康费用等社会成本,给社会经济带来不小的负担。
生物入侵是世界各国应对的重要生态问题。
为了控制生物入侵,我们需要加强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加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尽可能掌握生物入侵物种的信息,并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物入侵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篇:生物入侵对农业的危害生物入侵对农业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生物入侵物种能够抢占土地资源,繁殖快速,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带来很大威胁。
以下是生物入侵对农业的危害表现。
1、种子和幼苗入侵生物入侵物种常常从种子或者幼苗开始入侵,这些物种能够在新环境中迅速扩散。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f97128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f.png)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对策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可能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它们在新的环境中没有天敌的制约,往往能够迅速繁殖和扩散,给当地的生态平衡、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生物入侵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体现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上。
外来物种一旦入侵成功,可能会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如食物、水分、栖息地等。
由于它们在新环境中缺乏天敌的控制,其种群数量可能会迅速增长,从而挤压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本地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
例如,水葫芦在我国南方的一些水域大量繁殖,阻塞河道,影响航运和水产养殖,同时还破坏了水域的生态平衡,导致许多本地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生物入侵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服务,如净化空气和水、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
当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时,这些服务也会受到影响。
比如,一些外来的害虫和病原体可能会导致森林大面积死亡,从而影响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不利影响。
对经济发展而言,生物入侵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农业和林业是受生物入侵影响最为直接的领域。
外来的病虫害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和林木的减产甚至绝收,给农民和林业经营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例如,美国白蛾在我国多地爆发,对杨树等树木造成严重危害,给林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此外,生物入侵还会影响旅游业、畜牧业等行业的发展。
一些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旅游景点的景观,或者影响畜牧业的牧草质量和产量。
生物入侵对人类健康也构成了威胁。
一些外来的动植物可能携带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可能会传播给人类,引发疾病。
例如,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如今已入侵我国多地。
被红火蚁叮咬后,可能会引起皮肤红肿、疼痛,甚至导致过敏反应和休克。
面对生物入侵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
生物入侵管理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
![生物入侵管理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https://img.taocdn.com/s3/m/d608ab8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6.png)
生物入侵管理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或外来物种侵入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生物入侵问题已经成为威胁本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我们需采取有效的生物入侵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生物入侵的危害、管理手段以及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生物入侵的危害生物入侵给本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带来了许多危害。
首先,外来物种会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导致其生存条件恶化甚至灭绝。
其次,某些外来物种可能成为病原体,对本地动植物造成疾病传播的风险。
此外,入侵物种也可能改变生态系统的生物和地理格局,破坏自然平衡,威胁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二、生物入侵管理手段为了有效管理生物入侵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减少外来物种的侵害。
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管理方法:1. 物理控制:通过物理手段来阻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如设置屏障、网罩或墙壁等,以防止其扩散。
此外,也可以采取手工捕捉、摧毁或剪除入侵物种来控制其种群数量。
2. 化学控制:利用化学药剂来对入侵物种进行控制。
例如,可以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来杀死入侵植物或昆虫,并阻止其继续入侵。
然而,在使用化学物质时需要谨慎,确保对本地生物没有不良影响,并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
3. 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利用天敌、寄生虫或病原体等自然敌害来控制入侵物种的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或寄生虫,可以有效地控制入侵物种的种群数量,从而减少对本地生物的危害。
4. 教育与宣传:加强公众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人们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的认知。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促进公众对生物入侵管理的参与度,实现多方共同参与生物入侵管理的目标。
三、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至关重要。
本土生物与环境长期适应,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并在许多方面对人类社会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
浅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张可
![浅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张可](https://img.taocdn.com/s3/m/ea8abb9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8.png)
浅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张可随着全球化和旅游业的发展,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生物种被引入并在原生态系统中繁殖和扩散,对当地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本文将分别从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入侵的危害,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生态系统层面上的危害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繁荣和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外来物种往往没有天敌和竞争对手,容易在新环境中迅速繁殖和扩散,占领原有物种的生态位,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下降。
例如,墨西哥南美鲑鱼在加拿大和美国的河道和湖泊中繁殖,吃掉当地的鱼类卵和小鱼,对当地渔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此外,互惠性关系在外来生物种的破坏下也被破环。
例如,飞来横祸蚊传播疾病,导致当地鸟类和蝙蝠等天敌数量减少,这可能引起昆虫和植物等物种的繁茂。
二、经济层面上的危害生物入侵的经济成本很高。
外来物种通常具有高度适应性和繁殖能力,比本地物种更为成功,不仅会对当地物种的生态平衡造成威胁,还会对经济和社会系统造成深远影响。
一方面,它们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新成员,可能对当地农业、渔业、林业、公园、游乐场等经济活动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外来物种会破坏农作物和牧草,对当地农业造成损失。
外来乌鸦让当地国产的肉鸭遭遇病害,使得当地肉鸭养殖业的收益降低,经济贡献降低。
另一方面,外来物种的控制和扑杀成本巨大。
例如,悬铃木(特指美国原生种悬铃木)入侵中国后侵蚀土壤,使得森林生态系统的灾害和风险性增加,但控制成本高昂,时间耗费巨大。
三、社会层面上的危害生物入侵影响不仅限于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还对社会形成严重的影响。
第一,外来物种对人类健康和安全可能带来潜在风险。
例如,外来昆虫蜜蜂在亚洲和南非会扰乱当地的蜜蜂产业,并对本地蜜蜂和人造成攻击。
第二,外来物种通常需要人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来控制与扑杀,可能会造成社会矛盾。
例如,加拿大封堵河流以保护特有的三文鱼资源,但由于三文鱼占据了优势,外来彩虹鱼遭遇挤压,加上湖中生态观赏度极高的彩虹鱼,其收捕工作被认为极富争议。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229a90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0.png)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速,外来入侵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
这些生物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繁殖速度,能够迅速占领新生态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多种生态问题和经济损失。
本文将从危害和防控两个方面来进行浅析。
1、破坏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生物常常会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优势地位,占领新生态位。
这些生物的适应能力通常比现有生物更强,它们往往可以抢夺食物、遮蔽日光、侵占空间,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2、危害繁殖力:外来入侵生物繁殖力较强,能够很快地蔓延开来。
迅速占领新的生态位,大量消耗生态资源,威胁到本地生物的繁殖能力。
3、危害人类健康:外来入侵生物还能引发多种疾病和过敏反应。
例如,害虫螨类会使人、动物产生皮肤炎、鼻炎等过敏性疾病。
而害虫和某些真菌还会导致人体疾病,甚至致命。
1、防止外来生物的入侵:对于一些重点领域,如港口、机场、边境等,有必要加强防疫检查。
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生态监测,第一时间发现外来入侵生物的存在,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加强管理: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尤其是对于人为引入的非本地物种的管理。
应该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征,掌握其传播途径,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和防控措施。
3、控制法律: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对于非法运输和引入非本地生物的行为进行打击和惩罚。
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宣传教育,增强民众对于防控外来入侵生物的认识。
总之,外来入侵生物在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等方面具有潜在的风险。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ace4f2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5.png)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指的是通过人为活动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这些物种对于新的生态系统可能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功能的破坏以及经济损失等方面。
针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是最为重要的。
外来入侵种会通过与原有物种的竞争、捕食、繁殖或疾病传播等途径来危害原有生物多样性。
外来入侵植物会通过竞争水分、光线和养分等资源来威胁本地植物的生存。
为了减少外来入侵种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需要采取严格的检疫和监测措施,防止外来入侵种的引入,并及时发现和清除已经入侵的种群。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功能的破坏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群体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持着生态平衡,但外来入侵种的引入会扰乱这种平衡,导致生态功能的退化。
某些外来入侵动物可能通过破坏原有物种的食物链关系,导致生态系统中某些物种的过度增长或减少。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功能,需要加强对外来入侵种的防控,对已经入侵的种群进行调查和监测,通过限制其扩散和控制其种群密度等措施来减少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外来入侵生物还会带来经济损失。
外来入侵种可能对农作物、林木、鱼类等资源造成损害,导致农业和林业生产的减产。
清除外来入侵物种和恢复受损生态系统所需的费用也是很高的。
为了减少外来入侵物种对经济的损失,需要加强对外来入侵种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包括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化学防控等手段,以减少其对农业和林业生产的影响。
外来生物入侵的管理与控制3篇
![外来生物入侵的管理与控制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63ebe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9.png)
外来生物入侵的管理与控制
第一篇:外来生物入侵的概念和危害
随着全球化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多,各地区生物物种的相互侵入也相应增多。
外来生物就是指从自己的原生地移动到其他地区的生物种群。
这些外来生物可能会繁殖并最终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健康。
外来生物的繁殖和侵略性可能会导致环境灾难和生态灾害。
它们通常会繁殖迅速,抢占并占据其他生物物种的资源,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灾难。
一些物种还具有强烈侵略性,可能在新生态环境中完全没有天敌,这意味着它们的数量会急剧增加,从而对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影响。
外来生物还可能成为传染病的携带者,在新环境中传播疾病,威胁当地动植物和人类健康。
例如,由于外来生物爬行动物和啮齿类动物的入侵,某些地区的植物和动物群体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该地区的水源和土地质量急剧恶化,甚至还传播了某些致命疾病。
因此,管理和控制外来生物的入侵是非常重要的。
这涉及到各种方法,包括政策制定、监测、早期检测和监测、生物控制和物理控制等。
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外来入侵的威胁,并防止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640f5e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e.png)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物种从其自然分布区域传播到新的地理区域,并对新环境中的生态系统、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生物入侵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生物入侵的现状非常严峻。
据统计,全球约有5000多种外来物种成功入侵了新的地理区域,其中许多物种成为了自然区域的优势种。
这些物种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如破坏物种多样性、资源竞争和环境污染等。
而且,生物入侵还对农业、渔业和林业等经济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估计全球每年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损失超过1.4万亿美元。
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
入侵种通常会抑制或竞争本地种群,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引起本地物种灭绝。
生物入侵还对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一些入侵物种可以传播疾病,如黄热病、登革热和鼠疫等,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还有许多入侵物种有毒,如果误食可能导致中毒。
为了应对生物入侵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加强生物入侵的监测与预警。
通过建立入侵物种名录和加强边境检疫等措施,及早发现和防止入侵物种的传播。
加强管理与控制。
通过采取物理措施(如围栏、屏障等),化学措施(如喷洒杀虫剂、除草剂等)和生物措施(如引入天敌、追求竞争物种等)等有效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
还要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培养,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生物入侵的防治工作中。
生物入侵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威胁,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应对。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抑制生物入侵现象,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入侵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简析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措施》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2015级1班
姓名:彭昌进
学号:20151007212
日期:2016年4月10日
授课教师:崔辉梅
简析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摘要:生物入侵者是指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的外来物种的统称。
可分为入侵微生物、入侵植物、入侵动物三种
经济损失:新病虫害造成农业损失,外来物种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间接经济损失。
健康威胁:引发人类新疾病,外来物种传染病病原体中带有本地不常见的类型,本地物种可能缺乏对于新病原体的免疫力,对人群具有不良影响。
关键词:生物入侵、危害
正文:一种生物从原产地迁入到另一地,这种生物被称为外来物种。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说,每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史可以说是农业生产类型、农业品种在不断地吸收外来种、不断地更新换代的过程。
现代社会,随着贸易、旅游的发展,大容量、快速先进的交通工具的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物种在全球范围扩散,外来种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些人认为,生物入侵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
然而大多数的学者认为,生物入侵是无意的引入和传播发展起来。
由于其有广泛的适应性、极强的繁殖能力,不仅对“入侵领地”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破坏生态平衡,甚至给人类社会、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失。
一.入侵危害
第一,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
生物的多样性是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和它们的遗传信息和生物体与生存环境一起集合形成的不同等级的复杂系统。
[2]虽然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但任何一个国家莫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尽力维护本国生物的多样性。
而外来物种入侵却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敌人,入侵种被引入异地后,由于其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其繁殖的自然天敌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后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扩张,形成优势种群,并与当地物种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退化,甚至被灭绝。
第二,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营养成份,以及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如引自澳大利亚而入侵我国海南岛和雷州半岛许多林场的外来物种薇甘菊,由于这种植物能大量吸收土壤水分从而造成土壤极其干燥,对水土保持十分不利。
此外,薇甘菊还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曾一度严重影响整个林场的生产与发展。
第三,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如起源于东亚的“荷兰榆树病”曾入侵欧洲,并于1910年和1970年两次引起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榆树死亡。
又如40年前传入我国的豚草,其花粉导致的“枯草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每到花粉飘散的7—9月,体质过敏者便会发生哮喘,打喷嚏,流鼻涕等症
状,甚至由于导致其它并发症的产生而死亡。
第四,外来物种入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想要彻底根治已入侵成功的外来物种是相当困难的,实际上,仅仅是用于控制其蔓延的治理费用就相当昂贵。
在英国,为了控制12种最具危险性的外来入侵物种,在1989—1992年,光除草剂就花费了3.44亿美元,而美国每年为控制“凤眼莲”的繁殖蔓延就要花掉300万美元,同样,我国每年因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多达5—10亿元,由于水葫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接近100亿元。
据美国、印度、南非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显示,这三个国家每年受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500亿美元,1300亿美元和800多亿美元。
[4]而据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报告,外来物种在非洲蔓延迅速,已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发展,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数十亿美元,且报告的起草人霍华德认为,目前所了解到的外来物种给非洲造成的破坏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其对非洲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要比估计的大得多。
二.防治措施
第一,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
在1999年以前,美国也没有设立专门机构领导防治外来物种的入侵工作,但日益严重的入侵危机和坚决的反入侵的决心促成了美国入侵物种理事会的诞生,而此理事
会的主要职责则是与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各个部门、机构、单位进行积极协作,并对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计划的执行进行监督。
具体到中国,应成立包括检疫、环保、海洋、农业、林业、贸易、科研机构等各部门在内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
此机构应从国家利益,而不是部门利益出发,全面综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
在外来物种引进之前,应由农业或林业或海洋管理部门会同科研机构进行引进风险评估,由环保部门作出环境评价,再由检疫部门进行严格的口岸把关,多方协调行动共同高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
第二,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要阻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首要的工作就是防御,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制度就是力争在第一时间,第一地区将危害性较大的生物坚决拒之门外。
该评价系统根据待引进物种的有关信息、生物学特征、繁殖和传播方式以及气候参数等情况,设计49个问题,通过问卷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再对每一问题的回答给出得分,将所有问题的得分相加,根据最终的得分与标准值的比较来决定是否引进该物种。
一般包括三种结果:
一是允许该物种进口;二是不允许该物种进口;三是需要对这一植物进行更多的评价。
通过这样一种杂草风险评价系统可以表明生态系统受引进物种影响的可能性的大小,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危害生态系统的杂草被引进。
中国长期以来对于有意引进的外来物种仅仅是由检疫部门根据检疫目录进行病虫害及疫种的一般性检疫,如果外来物中本身没有病虫害,或本身不是疫虫、疫草,则一般却可以安全过关。
因此,对于首次引进或短期内不能发现其危害性的有害生物,没有对其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导致一大批有害生物堂而皇之地被引进中国。
这个问题已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
第三,跟踪监测
某一外来生物品种被引进后,如果不继续跟踪监测,则一旦此种生物被事实证明为有害生物或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而逐渐转化为有害生物后,对一国来讲,就等与放弃了在其蔓延初期就将其彻底根除的机会,面临的很可能就是一场严重的生态灾害。
首先应建立引进物种的档案分类制度,对其进入中国的时间、地点都作详细登记;其次应定期对其生长繁殖情况进行监测,掌握其生存发展动态,建立对外来物种的跟踪监测制度。
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及时解决。
既不会对中国生态安全造成威胁,也无须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治理。
第四,综合治理
对于已经入侵的有害物种,要通过综合治理制度,确保可持续的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
外来有害物种一旦侵入,要彻底根治难度很大。
因此,必须通过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发挥各种治理方法的优势,达到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最佳治理效果。
三.中国最具危险性的20种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分布与危害:
物种分布寄主植物/危害
烟粉虱(B型与Q
型)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蔬菜、花卉、烟草和棉花等600多种
稻水象甲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北京等水稻
苹果蠹蛾新疆、甘肃苹果、沙果、库尔勒香梨、桃、梨等
马铃薯甲虫新疆马铃薯、番茄、茄子、辣椒、烟草、龙葵桔小实蝇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水果、蔬菜等250多种
松突圆蚧
台湾、香港、澳门、广东、福建、广
西
松属树种
椰心叶甲
海南、云南、广东、广西、台湾、香
港
棕榈科植物
红脂大小蠹山西、河北、河南、陕西油松、华山松、白皮松
红火蚁
台湾、广东、广西、福建、香港、澳
门
叮咬村民,危害公共设施
克氏原螯虾
除西藏、青海、内蒙古外的20多个省、
市、自治区
危害土著种,毁坏堤坝等
松材线虫
云南、四川、广东、广西、贵州、福
建
松属树种
香蕉穿孔线虫
曾在福建、广东发现,但已将疫情扑
灭
经济、观赏植物等350种以上
福寿螺海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危害稻田、农田,传播人类疾病
紫茎泽兰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危害农、林、畜牧业,使生态系统单一化普通豚草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福建等破坏农业生产,影响生态平衡、人类健康
水葫芦
浙江、福建、台湾、云南、广东、广
西等堵塞河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单一成片,降低生物多样性
空心莲子草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福建等
堵塞河道,影响排涝泄洪,降低作物产量,
传播家畜疾病
互花米草除海南、台湾外的全部沿海省份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水产养殖
薇甘菊广东、云南、海南、香港、澳门危害天然次生林、人工林等
加拿大一枝黄花河南、辽宁、四川、重庆、湖南等
使物种单一化,侵入农田,影响植被的自然
恢复过程
参考文献:
1.《湿地知识:世界上最具有侵略性的16种生物》——国家林业局
2.《生物入侵及其影响》——向言词,彭少麟
3.《侵入种的危害及生物防治》——李景奎,生物学通报
4.《现在生态学》——戈峰,中国科学出版社
5.《中国确认存544种外来入侵生物其中20种暴发成灾》——长城网-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