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摄影术语及条件

合集下载

影像技术学 普通X线摄影基本知识

影像技术学 普通X线摄影基本知识
➢ 用于肺部、隔上肋骨、胸椎侧位等。
深呼气后屏气
➢ 使膈肌上移,增大腹腔上下径线,减小腹腔前 后经线。
➢ 用于膈下肋骨、腰椎、腹部、骨盆等摄影。
五、X线摄影的优缺点
透视
优点
缺点
✓简便、经济、省时
✓同时观察形态和功 能,多角度观察
✓点片
✓检查时间长
✓受辐射剂量高于摄片检查, 1次前方向 • 背掌方向
摄影方向
冠状方向
R
L
躯干:左右方向,右左方向
四肢:内外方向,外内方向
上下方向(轴)
背底方向
摄影方向
切线方向:中心线与病灶边缘相切 斜射方向:中心线与被检体矢状面呈角度
➢ 正位 ➢ 侧位 ➢ 斜位 ➢ 轴位 ➢ 水平位 ➢ 其他
摄影方位
1、正位:被照体冠状面与探测器平面平行
立位 坐位 半坐位:坐姿,背部后倾斜 卧位
➢ 仰卧位:背部贴摄影床 ➢ 俯卧位:腹部 ➢ 侧卧位
✓ 左侧卧位:身体左侧贴摄影床 ✓ 右侧卧位 斜位:身体长轴与探测器成角度
摄影方向
摄影方向:中心线入射被照体的方向
✓ 矢状方向 ✓ 冠状 ✓ 上下 ✓ 斜射
摄影方向
矢状方向
➢ 前后方向 • 掌背方向
在日本 X线和CT检查更为普遍,每年新增癌症 病例中3.2%由这两种检查所致。
14 12 10
8 6 4 2 0
吸烟
肾脏CT
肝脏CT 泌尿X线检查
腰椎X线检查
每万人死亡概率
胸部X线检查
对生育的影响
男性
➢ 精子减少:中度 15-20 cGy;明显 50 cGy;严重 100 cGy;消失 200-600 cGy
✓明室
X线摄影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腹背方向 (ventrodorsal;V-D)
前后方向 (anteroposterior;A-P)
背腹方向 (dorsoventral;D-V)
后前方向 (posteroanteri精o品r课;件P-A)
冠状方向:X线束从被检者身体的左、右方向 射入,中心线并与冠状面平行。 右、左方向(right left;R-L) 左、右方向(left right; L - R)
2、
坐位
3、仰卧位 卧位
4、俯
5、侧卧位
6、右前斜位 位
7、左前斜
8、右后斜位 位
精品课件
9、左后斜
精品课件
二、四肢体位
1、屈、伸位 2、内旋、外旋位 3、内收、外展位
精品课件
一、一般摄影方向
矢状方向 冠状方向 斜方向 水平方向 轴方向
摄影方向
精品课件
矢状方向:X线束从被检者身体的前、后方向 射入,中心线并与矢状面平行。
体厚超过15cm或用60kV以
片均需加用滤线器。
精品课件
4.曝光条件的选择 X线机特性、暗室技术、胶片特性、增
感屏特性、滤线设备的使用及环境温度; 被检者的年龄、性别、体厚、体质、病变 性质及诊断要求等,都是曝光条件选择时 要考虑的因素。
精品课件
5.中心线与斜射线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中心线要垂直于暗
盒照射,使被照体的投影变形最小,但 对于某些部位,为避开影像的重叠或满 足于肢体的生理及病理弯曲,可将中心 线倾斜或利用斜射线进行投照。当倾斜 中心线照射时,要对暗盒位置做相应调 整。
精品课件
6.X线管、肢体、暗盒的固定 普通X线摄影中要获得清晰的
影像,必须在曝光时使X线管、被照体、 胶片三者固定。被检部位可用压迫带、沙 袋、棉垫及泡沫砖等固定,并满足拍摄体 位的要求及被检者的舒适。摄影位置摆设 完毕,要锁紧X线管和片盒托盘固定钮。

X线成像理论中级专业知识X线摄影条件

X线成像理论中级专业知识X线摄影条件

X线成像理论中级专业知识X线摄影条件一、感光效应与摄影条件选择(一)概念X线感光效应指X线通过被检体后使感光系统(屏片系统)感光的效果。

摄影条件的制定是以指数函数法则作为基础理论,其具体内容是:若远离焦点的X线为平行的,则X线通过肢体后给予胶片的X线能可近似用下式表示:其中:V代表管电压,i代表管电流,t代表摄影时间,s代表增感率,f代表胶片的感度,z代表焦点物质的原子序数,r代表摄影距离,B代表曝光量倍数,D代表照射野的面积(cm2),e是自然对数的底,μ代表减弱系数,d代表被检物体的厚度(cm)。

以使照片获得某一密度值的X线作为E,E=kV n Q其中k代表常数,V代表管电压,n代表指数,Q代表管电流量mAs。

(二)摄影条件选择的基本因素1.管电压的选择管电压是影响影像密度、对比度以及信息量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选择管电压时,必须考虑到管电压与X线照片影像形成的如下关系:(1)管电压表示X线的穿透力;(2)管电压控制照片影像对比度;(3)管电压升高,摄影条件的宽容度增大;(4)高电压摄影,在有效消除散射线的情况下,信息量和影像细节可见度增大。

2.管电压与管电流量的换算关系根据感光效应公式,当其它因素固定不变时,管电压与管电流量的关系可由下式表示:E=K×V n×Q式中:E为感光效应;K为常数;V为管电压;Q为管电流量;n为管电压的指数。

假设,摄取某一部位所需的管电压为V0,管电流量(mAs)为Q0,现将管电压改变为V时,新的管电流量(Q N)则为:Q N=(V n0/V n N)×Q0=kVQ0其中:kV为管电压系数,Q0为原管电流量,V n0为原电压,V n N为新管电压,Q N为新管电流量。

求取新管电流量的关键在于V n0/V n N。

高压整流方式决定着X线产生的效率,即决定着单位时间内X线强度的大小。

为获得同一密度的影像效果,若在单相全波整流方式、逆频式、三相12脉冲整流下,可分别减少60%~70%与50%~60%。

第二节 X线摄影常用的术语

第二节 X线摄影常用的术语
第二节 X线摄影常用的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
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双上肢下垂
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 前(图1-7)。
图1-7
二、解剖学的基准轴线和面
1.基准轴线
(1)垂直轴(vertical axis):从头顶至足
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 (2)矢状轴(sagittal axis):从腹(背)侧至 背(腹)侧,并与垂直轴垂直相交的轴线。 (3)冠状轴(coronal axis):从左(右)至右 (左),与地面平行且与垂直轴、矢状轴相 互垂置的设定是为了达到最佳地显示
人体某些组织、器官,在摄影时所采用的摄 影技术,其命名是根据病人所处的体位姿势、 X线的投射方向和探测器的位置三者之间的相 互关系而确立,同时也根据创始人的名字而 命名
(一)根据X线摄影方向命名
1.前后位(正位) 前后位(anteroposterior position),探测
2.冠状方向(coronal direction) X线中心线从
病人身体的左侧或右侧方向射入并与冠状面 平行。有左右方向和右左方向。 (1)左右方向(left-right direction):X线中心 线从病人身体的左侧射入,由右侧射出。 (2)右左方向(right-left direction):X线中心 线从病人身体的右侧射入,由左侧射出。 3.水平方向(horizontal direction) X线中心线 与地面平行呈水平方向射入被检部位。
(二)根据病人身体姿势命名
1.立位(upright position) 病人身体直立,垂
直轴与地面垂直。 2.坐位(sitting position) 病人身体呈坐立的姿 势。躯干后仰时为半坐位(半卧位)。 3.仰卧位(supine position) 病人腹侧在上,背 侧贴于平放的床面上,身体的矢状面垂直于 床面,冠状面平行于床面。

X线摄影条件

X线摄影条件

第一节 感光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四、滤线栅和照射野的应用
(二)照射野的应用 被照体是一个散射体,被照体厚度越大, 照射野越大,被检体产生的散射线就越多。 X线摄影时,应将X线的照射野减少到能 容下被照部位的最小程度。
第一节 感光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五、其他
(一)屏-片体系 1.屏-片匹配 增感屏光谱与胶片感色性的匹配 增感屏的增感率(S): Q2=S1· Q1/ S2 (Q:管电流量) 2.相对感度 增感率为40的CaWO4中速增感屏,在某 管电压下设其增感率为基准数,其他增感屏的增感 率与它的比率
第一节 感光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一、管电压与管电流量
4.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病理情况,在X 线摄影时对管电压与管电流量 进行恰当的 调整。 5.管电压和管电流量的关系和调整,可用下 式来表示并互易: E=K•Vn•Q=K•Vn•mAs 式中Q代表管电流量,mA代表管电流,s 代表曝光时间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感光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感光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三、成像探测器
1.成像探测器 X线到达探测器后,通过一定处理能 形成二维的数字矩阵,或形成二维的连续的密度 值(灰度值),经过图像处理和显像处理可获得 可见影像。 2.模拟探测器 屏-片系统;数字探测器IP和FPD。 3.屏-片系统因增感屏与胶片种类不同,对感光效应 公式的E值影响较大;IP和FPD因种类和结构不同, 对感光效应公式的E值影响也较大。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第一章 X线摄影条件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一章 X线摄影条件
学习目标
1.掌握X线感光效应基本概念、影响X线感光 效应的主要感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掌握 制定X线摄影条件表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 CR、DR曝光条件的制定和应用方法;掌握 优质X线照片的基本标准,并能在实际工作 中加以灵活运用。 2.熟悉“摄影条件规范化”方法和“自动曝 光仪”的应用;熟悉数字化X线摄影条件的 基础理论知识。 3.了解影像噪声的形成因素。

线摄影检查

线摄影检查
短曝光时间。
(八)体厚测量
(九)肢体、x线管和胶片固定原则
▪ 三者在曝光时必须固定; ▪ 被检肢体可以使用不同的设备和器具固定
于摄影体位,并处于较舒适能较持久的姿 势;如沙袋、木塞和棉垫。 ▪ X线管和胶片主要依靠机械装置和电器装置 固定。
(十)对患者的防护原则
▪ 敏感器官如角膜、甲状腺、性腺的保护
(四)呼气和吸气的利用
▪ 1、平静呼吸 ▪ 用于受影响较小的部位:如手、前臂、下
肢、躯干等; ▪ 2、平静呼吸下屏气 ▪ 用于可能受影响的部位:如上臂、颈部、
肩部、头部、肋骨和心脏等; ▪ 3、深吸气后屏气 ▪ 肺部和膈上肋骨;
▪ 4、深呼气后屏气 ▪ 腹部和膈下肋骨; ▪ 5、缓慢连续的浅呼吸 ▪ 胸骨正位。
▪ 近距离摄影:35—50cm,如胸锁关节, 颞下颌关节。
▪ 2、OID:尽量小(贴片);如不能做到, 则加大SID。
(三)中心线和斜射线的利用
▪ 1、中心线(CR)的利用 ▪ 垂直肢体和胶片,特殊情况可以倾斜一定
角度; ▪ 2、斜射线的利用 ▪ 例如手的后前斜位和前后斜位摄影; ▪ 同时利用阳极效应:如腰椎侧位。
旋转(外旋与内旋;旋前与旋后)
内收与外展;
前伸与回收; 提升与下降。
(二)X线与胶片应用术语
+
- 1、x线管长轴
2、x线管窗口
3、x线投射方向
4、摄影床面中线
5、摄影用距离: 焦板距(SID,焦片距); 焦物距(焦肢距);
焦台距;
物板距(OID,肢片距)。
(三)身体体位术语
▪ 1、站立位 ▪ 2、仰卧位 ▪ 3、俯卧位

DR:直接在计算机上成像,后处理。
▪ 14:普通摄影:把暗盒拿到暗室冲洗胶片。

X线摄影条件(X线检查技术课件)

X线摄影条件(X线检查技术课件)
曝光量高低最终不是影响影像的密度高低,而是 影像的噪声水平。在保证符合诊断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选择小的曝光条件,降低辐射剂量。
2.曝光指数(EI)
间接代表了噪声水平。为控制噪声水平、修正曝光 条件提供了客观依据。计算机对信号直方图进行计 算得出曝光指数,或者根据感兴趣解剖区域的平均 像素值计算出曝光指数。 曝光指数与到达探测器上的剂量有关,它反映的是 成像板或平板探测器表面的空气比释动能,所描述 的是成像板或探测器剂量而非病人入射剂量。
当变换增感屏的种类时,把S1/S2作为增感系数KS计算,即 可方便地求出新增感屏所需的管电流量。
(四)滤线栅和照射野
1.滤线栅 滤线栅能有效地滤除散射线,提高影像质 量,但也会降低胶片的感光效应,故在实际使用中应 适当增加管电流量。
原滤线栅的曝光系数为B1,管电流量为Q1;当新滤线栅的曝 光系数为B2时,则其管电流量Q2为
(四)鲜明的锐利度
1.概念 两个毗邻组织影像边界的清楚程度叫“锐利度” , 与此相反的概念就称之为“模糊度”。 分辨率(解像力)、清晰度
2.摄影时需尽量减小技术性的模糊程度 如:减少曝光时间,固定被检部位,采用小焦点, 缩短肢-片距,选择高质量增感屏,屏胶接触紧密 ,控制照片斑点等。
(五)较少的影像噪声
三、优质X线照片的条件
(一)符合诊断学的要求
影像符合诊断学要求有两个基本方面: (1)X线几何投影正确 (2)病灶和周围组织的细微结构显示清晰
(二)适当的影像密度
1.光学密度过低 表现为直接曝光区黑而其他组织影像多呈
灰色,无法辨认细微结构。 感光不足、显影不足或数字图像后处理不当 所 致。 2.光学密度过高
表现为照片普遍过黑,以致骨和关节的轮 廓、病灶的形态等都难以显示。

X线检查常用术语

X线检查常用术语

X线检查常用术语
1.定位描述术语
(1)肺野:反映肺组织在X线片上为宽大而均匀的透亮区。

(2)肺门:为肺动脉人肺之阴影。

(3)肺纹理:为自肺门向外侧伸展的树枝状阴影,由血管、支气管、淋巴管的,影像组合而成,其中主要是肺血管。

(4)心膈角及肋膈角:为膈与心脏及胸壁相交处。

2.肺组织病变的表现当肺组织存在各种病变时,会使其密度发生改变,或增强(渗出、增殖、纤维化、钙化、肿块),或降低(空洞)。

因此在X线片上会表现为各种阴影或透亮区。

(1)云絮状、模糊、边缘不清的阴影:为急性渗出性炎症的X线表现,多为各种类型的肺炎,也可见于肺不张或胸腔积液。

(2)边缘清楚、密度高的结节状阴影:为慢性增殖性炎症的X线表现;见于不同期的肺结核。

(3)密度增高的条索状阴影:为慢性炎症愈合形成—纤维化的X线表现,常见于慢性肺结核和间质性肺炎。

(4)边缘锐利不整、密度高之斑点状阴影:为坏死病灶的愈合形式—钙化的X线表现,常见于肺结核痊愈阶段。

(5)肿块性阴影:为肺组织内有实质性组织充填时的X线表现,常为各种肺部肿瘤。

(6)密度减低的透亮区:为肺组织坏死液化与支气管相通经排出后;形成空洞的X线表现,多见于肺结核、肺脓肿,有时在空洞内可见液平面;
3.新技术的应用
1.计算机体层摄影(CT)
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3.介入放射学
4.磁共振成像(MRI)。

第二章 第一节X线摄影条件

第二章 第一节X线摄影条件

管电流(mA)
10.0 12.5
点数
0 1
管电流(mA)
点数
16.0
20.0 25.0 32.0
2
3 4 5
125.0 160.0 200.0 250.0 320.0 400.0 500.0 640.0 800.0 1000.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0.0
50.0 64.0 80.0 100.0
0.10
-4 -3 -2 -1
0
0.40 0.50 0.64 0.80
1.00
6 7 8 9
10
4.00 5.00 6.40 8.00
10.00
16 17 18 19
20
焦-片距
50 55 65
点数
-6 -5 -4
焦-片距
125 140 160
点数
2 3 4
70
80 90
-3
-2 -1
180
200 220
1436871整流方式点数单相二脉冲三相六脉冲三相十二脉冲23其他因素点数肌肉发达石膏绷带小口径遮线筒1423x线摄影条件的计算根据被检部位的标准体厚用100cm的焦片距高感度胶片中速增感屏类型是否选用滤线器为基本条件对于不同肢体位置通过实验得到符合x线诊断要求的摄影条件和对应的对数点数
X线摄影条件
6
7 8 9 10
曝光时间
0.008 0.01 0.02 0.024 0.032
点数
-11 -10 -7 -6 -5
曝光时间
0.12 0.16 0.20 0.25 0.32
点数
1 2 3 4 5
曝光时间
1.25 1.60 2.00 2.50 3.20

X线摄影技术之X线摄影基本知识

X线摄影技术之X线摄影基本知识
管阴极端有效焦点面积大,射线量分布大 ◆X线机安全状态:摄影完毕后,将X线管放至床面上并固定,控
制台各调节旋钮调至最低位置,关机并关闭外电源总开关。 15
第一节 X线摄影基础知识
一、X线摄影专用术语
(五)摄影距离名词
焦--片距:X线管焦点至胶片的距离 焦--台距:X线管焦点至摄影床面的距离 焦--肢距:X线管焦点至被检肢体中心的距离 肢--片距:被检肢体中心至胶片的距离
对于四肢来说,可根据一侧肢体骨骼解剖部位 的相对关系来确定位置关系如靠近尺骨者为尺 侧,靠近桡骨者为桡侧,靠近胫骨者为胫侧, 靠近腓骨者为腓侧,靠近跖骨上部为足背侧, 靠近跖骨下部为足底侧。
方法。 胶片分格摄影: 将一张胶片用铅板遮盖不曝光部分,分别拍
摄两张或两张以上的方法。
17
第一节 X线摄影基础知识
一、X线摄影专用术语
(六)胶片与照片名词
屏-片组合 :根据不同的摄影要求,选用不同感色域胶片时应于 相应的增感屏匹配使用。
整体片:照片范围包括肢体或器官全貌的X线照片为整体片,便 于观察病灶组织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16
第一节 X线摄影基础知识
一、X线摄影专用术语
(六)胶片与照片名词
胶片:采用透明薄片作支持体(片基),涂上卤化银乳剂而制 成的感光材料。
照片: 记录有被照体影像信息,并经暗室化学处理后的胶片。 照片密度:即照片的黑化程度,密度值的大小用光学密度仪测
量。 胶片中线:胶片两端中点的连线。分为横向中线和纵向中线。 胶片分割:为摄影的需要而将一张胶片分为两张或两张以上的
7
X线摄影的概观图
8
X线摄影的概观图
9
X线摄影的概观图
10
X线摄影的概观图

X线摄影术语及条件

X线摄影术语及条件

摄影体位术语(II)
• 右前斜位: 被检者身体的右前部靠近胶片(冠状面与胶片呈一定角 度),X线从被检部位的左后方射入的摄影体位称为右前斜位,也称 第一斜位。
• 左前斜位 :被检者身体的左前部靠近胶片(冠状面与胶片呈一定角 度),X线从被检部位的右后方射入的摄影体位称为左前斜位,也称 第二斜位。
• 左后斜位 :被检者身体的左后部靠近胶片(冠状面与胶片呈一定角 度),X线从被检部位的右前方射入的体位。
• 胶片分割:
• 一张胶片上用2个以上照射野进行摄影称为胶片分割。 • 有直向二分割和横向二分割,还有四分割等。
X线与胶片应用术语(IV)
• 整体片:为了全面观察和了解病变组织与周围组 织的关系,摄取肢体较大范围的X线照片,也叫 概观片。 • 局部片:为重点观察肢体某小范围的组织结构而 摄取的小照射野的X线照片。 • 功能片:显示关节活动情况以及组织器官生理功 能的X线照片。
摄影术语及原则
X线普通检查技术
普通X线摄影检查
• X线摄影基本知识 • 四肢摄影 • 胸部摄影 • 腹部摄影 线摄影检查的概念
• 普通X线摄影检查,又称为X线平片检查。当强度均匀的 X线照射到人体时,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对X线产生不同 程度的吸收,穿透人体的X线强度变得不均匀,把这种强 度不均匀的X线直接记录在胶片上的检查方法称为普通X 线摄影检查。
摄影方向术语
• 摄影方向是指摄影时,X线中心线投射于被检肢体的方向。
• 矢状方向 :X线与人体矢状面平行的投射方向。 • 冠状方向 :X线与人体冠状面平行的投射方向。 • 斜方向 :X线从人体冠状面与矢状面之间射入的投射方向。 • 轴方向 :X线与矢状轴相平行的投射方向。 • 切线方向 :X线中心线与被检肢体局部边缘相切的投射方向。

X线摄影常用术语

X线摄影常用术语
(2)冠状面(coronal plane):在左右方向将 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其断面为冠状面。
(3)水平面(horizontal plane):与矢状面、 冠状面相垂直,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 其断面为水平面(图1-8)。
图1-8
三、解剖学方位
在标准姿势下,描述人体结构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术语称为 解剖学方位。其中有:
四、关节运动
1.屈曲、伸直运动(flexion and extension) 关节沿 腹背轴运动,使组成关节的上下两骨骼相互接近(两 骨骼间的夹角变小)的运动为屈运动。使组成关节的 上下两骨骼相互远离(两骨骼间的夹角变大)的运动 为伸运动。
2.内收、外展运动(adduction and abduction) 关 节沿冠状面运动,使肢体靠近正中矢状面的移动称 为内收运动,使肢体远离正中矢状面的移动称为外 展运动。
一、解剖学姿势
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双上肢下垂 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 前(图1-7)。
图1-7
二、解剖学的基准轴线和面
1.基准轴线 (1)垂直轴(vertical axis):从头顶至足
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 (2)矢状轴(sagittal axis):从腹(背)侧至
3.旋转运动(rotation) 骨骼围绕矢状轴进行的转动 称为旋转运动。使骨的前面旋向内侧称为内旋 (internal rotation),使骨的前面旋向外侧称为外旋 (external rotation)。
五、X线摄影方向
在X线摄影过程中,为了避免被检部位的组织、 器官影像的重叠和失真,X线中心线采用不同 的射入方向。我们把X线中心线射入病人身体 的方向称为X线摄影方向(图1-9)。

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解释

X线片的密度:胶片中的感光乳剂在光作用下致黑的程度称为照片密度。

密度分辨率(CT):低对比度的情况下,图像对两种组织间最小密度差别的分辨能力。

空间分辨率:高对比度的情况下,密度分辨率大于10%时图像对组织结构空间大小的鉴别能力。

康普顿效应:入射光子与原子外层轨道电子相互作用,光子将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获得能量后摆脱原子核的束缚,从原子中射出,而入射光子损失一部分能量后改变了频率和方向后散射了出去,这种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

X线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于X线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光子数目和能量总和。

IP板:是CR关键元件,是信息记录,实现模数转换的载体,代替传统的屏-片系统。

滤线栅的栅比:铅条高度和铅条之间间隔的比值,值越大,吸收散射线越好。

静脉肾盂造影(IVP):静脉注射造影剂,经过肾脏排泄至尿路使其显影,病人痛苦小,适合结石,结核,肿瘤,先天性畸形等。

mask像(DSA):不含对比剂的,在打入对比剂之前的摄片。

重复时间(TR):从第一个RF激励脉冲出现到下一个周期同样激励脉冲出现经历的时间。

回波时间(TE):从第一个RF激励脉冲开始到采集回拨信号之间的时间。

反转时间(TI):指施加180度反转脉冲使磁化矢量反转到负Z轴方向到施加90度激励脉冲中间的时间段。

减影:通过计算机把血管影像上的骨与软组织影像消除而凸出血管的技术。

注射流率:单位时间内经导管注入对比剂的量。

T1加权像:SE序列中,通过采用短TR短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映组织T1特征的图像。

T2加权像:SE序列中,通过采用长TR长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映组织T2特征的图像。

质子密度加权像:SE序列中,通过采用长TR短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应组织质子密度特征的图像。

纵向弛豫:高能态自旋将能量传到周围环境中的过程。

横向弛豫:自旋质子自身产生的磁场相互干扰导致的彼此相位一致性丧失。

静态显像:显像剂在脏器组织和病灶达到分布平衡时的显像。

动态显像:显像剂引入人体后,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或间断地多幅成像,用以显示显像剂随血流流经或灌注的脏器,并被组织不断摄取与排泄在器官内反复充盈和射出的过程所造成的脏器内放射性在数量或位置上随时间发生的变化的显像。

X线摄影常用的术语

X线摄影常用的术语
X线摄影常用的术语
影像技术教研室
一、解剖学姿势
二、解剖学的基准轴线和面
1.基准轴线 垂直轴(vertical axis)
矢状轴(sagittal axis) 冠状轴(coronal axis)
2.基准面 矢状面(sagittal plane) 冠状面(coronal plane) 水平面(horizontal plane)
五、X线摄影方向
(一)一般摄影方向
1.矢状方向(sagittal direction) 前后方向(anteroposterior direction) 后前方向(posteroanterior direction)
2.冠状方向(coronal direction) 左右方向(left-right direction) 右左方向(right-left direction) 3.水平方向(horizontal direction)
三、解剖学方位
上和下(superior and inferior) 前和后(anterior and posterior)
内和外(medial and lateral) 近和远(proximal and distal) 浅和深(superficial and deep)
四、关节运动
屈曲、伸直运动(flexion and extension) 内 收 、 外 展 运 动 (adduction and abduction) 旋转运动(rotation) 内旋(internal rotation) 外旋(external rotation)
三、X线摄影位置
(一)根据X线摄影方向命名 前后位(正位) 后前位(正位) 侧位 右前斜位 左前斜位 右后斜位 左后斜位 轴位 切线位

第一章X线摄影条件1

第一章X线摄影条件1

X线摄影条件
摄影条件表
二、 固定管电压法
将管电压固定,采用管电流量作为影像密度的补偿,且管电流量随着被检 体的密度和厚度变化而增减,这种方法称为“固定管电压法”。
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采用这种方法。
Page ▪ 32
X线摄影条件
摄影条件表
特点:这种方法所使用的管电压比变动管电压法中所对应的被检部位一般
Page ▪ 26
X线摄影条件
摄影条件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Page ▪ 27
X线摄影条件
摄影条件表
第二节 摄影条件的制定
X线摄影时需要经常调控的感光因素可归纳为四类
Page ▪ 28
X线摄影条件
摄影条件表
一 变动管电压法
四 应用自动曝 光仪
二 固定管电压法
Page ▪ 29
三 摄影条件规范化制定 摄影条件
Page ▪ 36
X线摄影条件
摄影条件表
根据探测器的种类,自动曝光控制装置分为电离式和光电式:
光电式
荧光 平板荧光材料
转化 光电管
电信号
电离式
X线 平行板电离室
产生电离电荷被收集放大
电信号
Page ▪ 37
X线
X线摄影条件
摄影条件表
体位
胸部正位 胸部侧位 胸椎正位 胸椎侧位 腰椎正位 腰椎侧位 骶髂关节 腹部正位 骨盆正位
R=
Page ▪ 18
铅板的高度h 铅板的间隔D
栅比 , 吸收散射线的能力 。
管电压 ,使用滤线栅的栅比 。
栅比与摄影中的管电压有关 60KV时用6:1的; 70KV时用7:1的; 80KV时用8:1的; 100KV时用10:1的;
高电压摄影时用交叉滤线栅。

x线成像的摄影参数名词解释

x线成像的摄影参数名词解释

x线成像的摄影参数名词解释X线成像技术是一项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通过X射线的穿透能力对人体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查和观察。

它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安检等领域,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X线成像的摄影参数名词是十分陌生的,下面我来解释一些常见的摄影参数名词。

曝光时间:曝光时间是指X射线束通过人体或物体的时间。

曝光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成像的质量。

过长的曝光时间会导致图片过亮,细节丢失,而过短的曝光时间则会导致图片过暗,无法准确观察被检查物体的细节。

曝光剂量:曝光剂量是指单位面积(例如厘米)上受到的X射线辐射能量。

曝光剂量过高会对人体产生辐射损伤,因此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需要控制曝光剂量,确保辐射量在安全范围内。

现代的X线设备通常都能自动调节曝光剂量,以保证安全性。

对比度:对比度是指图像中不同区域之间明暗程度的差异。

对比度较高的图像能够凸显出细节,使观察者能够更清晰地辨认目标物体。

而对比度较低的图像则会模糊不清,让人难以分辨。

像素:像素是构成数字图像的最基本单元。

每个像素代表了图像中的一个点,它能够储存各种颜色和亮度信息。

像素的数量越多,图像的分辨率就越高,细节表现也越精细。

感光度:感光度是指摄影中用来描述摄像设备的光敏程度的参数。

感光度越高,对光的敏感程度就越高,拍摄出的图像就越明亮。

然而,感光度过高也会导致图像产生噪点,影响观看效果。

因此,在选择感光度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描述了X线成像中图像细节的能力。

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意味着X线图像可以显示更小的目标物体,从而提供更为精确的诊断信息。

噪点:噪点是指X射线成像中图像中非目标的随机像素点。

噪点有时会干扰图像的观察和分析,因此在拍摄过程中需要尽量控制噪点的产生。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X线成像摄影参数名词的解释。

这些参数在X线成像的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决定图像质量,而且可以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线与胶片应用术语(II)
摄影用距离:
• 焦~片距:X线管焦点至胶片间的距离。 • 焦~物距:X线管焦点至被检物体中心所在平面的距离。 • 焦~台距:X线管焦点至摄影床面间的距离。 • 物~片距:被检物体中心所在平面至胶片间的距离。
摄影用距离
X线与胶片应用术语(III)
胶片放置:
• 胶片直放(肢体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的摆放); • 胶片横放(肢体长轴与胶片短轴平行的摆放)。
体厚测量原则
被检部位的体厚是选定曝光条件的主要依据,体厚测量 时,体厚尺的横杆与游标杆应该平行。
测量点的选择要适当:如上薄下厚的胸部可取第6胸椎 处,并以平静呼吸时的厚度为准。因为吸气较呼气所增 加的厚度是空气充盈肺泡所致,肺实质密度反而减低, 对X线的吸收并不会增加。
其他部位体厚测量时,则应按曝光时的呼吸状态进行测 量。
屏~片组合原则
增感屏与胶片必须匹 配使用,即增感屏的 发光光谱应与胶片的 吸收光谱相吻合。
照片标记原则
标记内容完整,显示清晰,且不与诊断区域重叠。 所标记的方位(上、下、左、右等)应与被检肢体的方
位相一致,阅片时显示的标记均为正面字。 铅字标记有“ 正放”与“ 反放”之分,所谓“ 正放”
为了使将被检肢体、X 线胶片以及X线中心线方向三者之间做特定关系的摆放, 这种摆放称为摄影体位(或摄影位置)。
X线摄影基本知识
X线摄影用术语及名词 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X线机使用原则及使用注
意事项 X线摄影原则及步骤 X线摄影标记 X线摄影条件
胶片分割:
• 一张胶片上用2个以上照射野进行摄影称为胶片分割。 • 有直向二分割和横向二分割,还有四分割等。
X线与胶片应用术语(IV)
整体片:为了全面观察和了解病变组织与周围 组织的关系,摄取肢体较大范围的X线照片,也 叫概观片。
局部片:为重点观察肢体某小范围的组织结构 而摄取的小照射野的X线照片。
滤线设备应用原则 ;
体厚测量原则;
屏~片组合原则 ; 照片标记原则 ;
肢体、X线管和胶片固定 原则 ;
对患者防护原则 。
大、小焦点选择原则
中、大型X线机的X线管都有2个及2个以上的焦点,为 了提高照片影像的锐利度,在X线管容量规格允许负荷 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小焦点,以减小几何模糊。
摄影术语及原则
江汉大学卫生技术学院 医学影像系
X线普通检查技术
普通X线摄影检查
• X线摄影基本知识 • 四肢摄影 • 胸部摄影 • 腹部摄影 • 脊柱摄影 • 骨盆摄影 • 头颅摄影
普通X线摄影检查的概念
普通X线摄影检查,又称为X线平片检查。当强度均匀 的X线照射到人体时,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对X线产生 不同程度的吸收,穿透人体的X线强度变得不均匀,把 这种强度不均匀的X线直接记录在胶片上的检查方法称 为普通X线摄影检查。
选择曝光条件必须了解病人的病情、被检肢体的解剖结 构以及临床对照片影像的特殊要求等。
一般来说,对能够采用高千伏摄影技术者尽量使用高千 伏摄影,以获得较多的影像信息,同时尽可能减少病人 的吸收剂量。
为了提高影像对比度,必须充分利用消除散射线装置。 对外伤病人、危重病人以及婴幼儿进行X线摄影时,应 尽量缩短曝光时间。
停用1个月以上的X线机,重新使用前应进行高压训练,训练正常后 方可投入使用。
使用人员对X线机进行定期保养,专业维修人员对X线机进行定期检 修,确保X线机正常运行。
X线摄影原则
大、小焦点选择原则 ;
摄影体位选择原则;
距离选择原则 ;
呼吸方式运用原则 ;
中心线和斜射线利用原则; 曝光条件选择原则 ;
X线摄影用术语和专用名词
解剖学术语 X线与胶片应用术语 身体体位术语 摄影方向术语 摄影体位术语
解剖学术语
解剖学姿势 人体轴线 解剖学基准面 解剖学方位 关节运动
解剖学术语示意图(I)
解剖学术语示意图(II)
解剖学术语示意图(III)
X线与胶片应用术语(I)
一般来说,较薄肢体(如四肢)和不易活动且照射野比较 小(曝光量也比较小)的部位(如乳突)摄影时,应选择小 焦点摄影;较厚肢体(如腹部、头颅)和呼吸不易控制的 部位(如胸部)进行X线摄影时,则应选用大焦点摄影; 若采用高千伏摄影技术,也可选用小焦点进行摄影。
焦~片距和物~片距选择原则
焦~片距选择的原则是在X线管负荷量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焦 点与胶片之间的距离。具体的选择要根据被检部位的厚度、机器性 能和射线的性质而定。腹部所用的焦~片距受所用滤线栅焦距的限 制。一般肢体摄影时,焦~片距取75~100cm。胸部摄影焦~片距常 采用150~200cm,婴幼儿胸部焦~片距可减少至l00cm。因此焦~片 距选择时,还要考虑到能尽量使被检部位各组织放大率一致。
功能片:显示关节活动情况以及组织器官生理 功能的X线照片。
胶片放置及分割示意
身体体位术语
• X线摄影的身体体位是指X线摄影时被检者身体所呈的姿势。 • 站立位 :被检者身体直立,矢状轴与地面垂直的体位。 • 仰卧位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面上的体位。 • 俯卧位 :与仰卧位相反。 • 侧卧位 :被检者身体矢状面与摄影床面平行的体位。
肢体、X线管和胶片固定原则
被检肢体、X线管及胶片在曝光时必须进行固定,以减 少照片影像的运动模糊。
被检肢体的固定首先考虑摄影体位要符合摄影体位的要 求,同时要使患者处于较舒适的姿势,必要时利用各种 不同的设备和器具加以固定,常用棉垫、软木塞和沙袋 等。
X线管的固定和胶片固定主要靠机械装置和电器装置加 以固定。
肺部及膈上肋骨摄影:采用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腹部及膈下肋骨摄影:采用深呼气后屏气曝光。 上臂、颈部、头部和心脏等部位摄影:采用平静呼
吸下屏气曝光。 手、前臂、下肢等部位摄影:采用平静呼吸不屏气
曝光。 胸骨正位摄影:采用均匀连续的浅呼吸方式进行曝
光。
曝光条件选择原则
曝光条件包括曝光量的选择、屏-片组合的选择和滤线 设备的选择等。
摄影方向示意图
摄影体位术语(I)
前后位: 胶片置于被检部位的背侧,X线呈矢状方向由 被检部位的前面射入的摄影体位称为前后位。
后前位 : 胶片置于被检部位的前面,X线呈矢状方向从 被检部位的后面射入的摄影体位称为后前位。
侧位 : 胶片置于身体的一侧,X线呈冠状方向从身体的 另一侧射人的摄影体位称为侧位。身体左侧靠近胶片称 为左侧位,身体右侧靠近胶片称为右侧位。
X线机使用注意事项(I)
使用X线机前,应详细阅读机器的说明书,掌握控制面 板上各开关旋钮的使用方法以及各仪表指示和讯号显 示的意义,严禁随意扳动开关和旋钮。
使用中应注意观察控制面板上各仪表指示和讯号显示 的情况,观察有关活动部件有无运动受阻和相互碰撞 现象,注意机器内部有无异常声音。出现异常声音和 气味时,应立即停机,避免故障过大。根据曝光条件 表选择摄影条件,避免一次性过负荷使用,连续工作 一段时间应停机休息片刻,避免因X线管阳极热量过多 存储而损坏x线管。
对患者防护原则
• 防止非检查部位
受X线的照射; 在保证影像质量 的前提下尽量减 少受检部位的受 照剂量。
固定式X线机必须经常检查接地装置是否良好,移动式 X线机在接通电源前应先接好接地装置。另外移动式X 线机在移动时为了保证X线管安全,应使X线管长轴垂 直于地面,且阳极端朝下。
X线机使用注意事项(II)
高压电缆与油类及紫外线等接触,会导致绝缘橡胶层变质,影响绝 缘效果,因此,高压电缆严禁与油类及紫外线等接触。高压电缆的 弯曲直径应大于15cm,否则会损坏绝缘橡胶层。机房内要保持空气 新鲜,温度和湿度应符合机器要求。机内各部件应保持清洁,避免 受灰尘、酸、碱和蒸发气体等污物的侵蚀。
右后斜位:被检者身体的右后部靠近胶片(冠状面与胶片呈一定角 度),X线从被检部位的左前方射入的体位。
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是指在人体的表面可以看到或扪 及的固定标志点,这些点与体内的某些解剖部位或器官 位置相对应。
定位点之间的连线称为定位线。 定位点与定位线是X线摄影体位摆放的依据。 具体部位的体表标志见各部位摄影位置学。
过板厚度及材料的选择要根据x线管管套本身的固有滤过和所使用的 管电压值而定。中、大型诊断X线机,使用60~70kV管电压进行摄影 需采用1.0mm附加铝滤过板,80~90kV管电压摄影采用1.5mm附加 铝 滤 过 板 , 90~l00kV 管 电 压 摄 影 采 用 2.0mm 附 加 铝 滤 过 板 , 100~1l0kV管电压摄影采用2.5mm附加铝滤线板。使用130kV管电压 进行摄影时,采用3mm附加铝滤过板。 被检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应用60kV以上管电压进行摄影时,应使用 滤线器摄影技术。
有时为了观察局部结构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可让中心线通过被检部 位的局部组织(并非被检部位的中心)垂直射入胶片(如头颅切线摄 影)。
斜射线是X线束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影时除了利用好中心线之外, 还要充分利用斜射线(例如手的后前斜位摄影)。
滤线设备应用原则
滤线设备有滤过板和滤线器两种。 滤过板有平板式和楔形式之分,诊断X线机多使用平板式滤过板,滤
X线管长轴:X线管阴极端与阳极端之间的连 线。
X线管窗口:X线管管套上原发射线射出的部 位。
摄影床面中线:沿X线摄影床面长边方向,经 床面短边中点所做的直线。
X线投射方向:
• 垂直投射(中心射线与地面垂直); • 水平投射(中心射线与地面平行); • 倾斜角度投射(向头斜、向足斜)。
物~片距选择原则是为了保证照片影像有较小的失真度,应尽量使 被检肢体靠近并且平行于胶片。若肢体因故不能靠近胶片,可在x 线管负荷量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大焦~片距,减少照片影像的放 大失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