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64 学时 4 学分(全学年)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动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科目之一,是动物系列科学的基础主干课。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动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系统地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以动物适应机制为中心,系统发育为主线及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及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技能。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学好动物学,必须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动物世界和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学会用动物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动物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2. 牢固掌握动物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动物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主要门类的演化关系;动物地理分布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动物学科的发展前沿;3. 了解华北地区的动物种类及分布,生物多样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而加强动物资源的保护意识;4. 以生物多样性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为线索,介绍动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自然、联系实际,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描述、比较和实验等常用的研究手段,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揭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系统发育等。

动物学教学大纲完整

动物学教学大纲完整

《动物学》教学大纲一、说明(一)《动物学》的课程性质: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学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

本课程以动物的演化为线索,主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原生、多孔、半索、扁形、原腔、环节、软体、节肢、棘皮、腔肠动物门)及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的结构和演化。

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获得从事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

(三)《动物学》的课程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及目(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兽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与纲(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四)《动物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五)教学建议: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紧紧结合各类微生物结构功能、生命活动及应用等问题加以分析讨论,对抽象理论过程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辅助进行,加深学生的理解。

由于专业需要对于动物形态解剖部分应详细讲解。

(六)考核要求:采用期中、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按平时占1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中成绩占20%;期终成绩占70%。

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教学内容Chapter1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明确动物学的概念2、掌握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教学重点: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分类知识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1.1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一、动物学的定义二、动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三、动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2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一、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和任务二、研究动物学的方法§1.3 动物学发展简史一、国外动物学的发展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三、动物学发展的新阶段§1.4 动物界的分类及命名一、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二、种的概念和分类阶元三、动物的命名和现行分类系统及发展概况Chapter2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教学目的和要求:1、细胞的特征、化学组成、结构。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的动物学实验课程是高等教育中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系统认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该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熟悉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提高动物学研究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动物学实验基础知识掌握- 动物学基础概念的学习:包括动物的分类、命名与命名规则等。

- 动物解剖学基础:学习常见动物的形态特征、器官结构等。

- 动物生理学基础:了解动物的生理机能,包括营养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方面的研究。

2. 动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 动物的饲养和繁殖技术:掌握科学、合理的动物饲养和繁殖方法,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利用效果。

- 动物标本制作技术:学习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提高动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 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包括动物取样、动物体内探测、动物生理指标测定等实验操作的基本技术方法。

3. 动物学实验设计与分析- 动物学实验设计:学习合理的实验设计原则与方法,包括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定、样本数量的确定等。

-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加强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呈现方式,形成科学、客观的实验结果。

4. 动物学实验应用与伦理- 动物学实验应用领域:介绍动物学实验在医学、生态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 动物学实验伦理:了解动物学实验的伦理规范与要求,引导学生对动物实验的道德、合理性进行思考与探索。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结合实验操作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 讨论与研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讨,加深对动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课堂演示:通过课堂演示,展示实验操作步骤、技术要点等。

2. 评估方式-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讨,回答问题,发表意见。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动物学》是一门阐述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态、生理、演化等方面的学科,是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

本实验教学大纲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动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标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如下:1、掌握动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如解剖、观察、分类等。

2、通过实验,加深对动物结构、生理、生态等知识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记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实验教学包含以下内容,共计32学时:1、动物解剖实验(8学时)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解剖结构,了解其内部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内容:观察不同动物的解剖结构,如青蛙、鸡、猪、鱼等。

2、动物分类实验(8学时)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形态特征,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内容:观察不同动物的形态特征,如体形、毛皮颜色、牙齿形状等,进行动物分类。

3、动物生理实验(8学时)目的: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动物的生理机能。

内容:观察动物的生命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运动等。

4、动物生态实验(4学时)目的: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内容:观察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方式,如栖息地、食物来源、繁殖等。

5、综合性实验(4学时)目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设计并完成一个综合性实验,如探究某种环境因素对某种动物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要求1、学生应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2、学生应按时参加实验课程,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注意实验安全。

3、学生应在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学生应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学生应在实验结束后,按照要求整理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普通动物学教学大纲

普通动物学教学大纲

《普通动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30201适用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总学时:54学时一.编写说明1.本大纲是根据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而编写。

2.《普通动物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两个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以动物的形态结构为基础,进而了解动物的分类、习性、生境、经济意义及起源进化等内容。

3.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类群动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等主要特征、同时了解动物的分类依据,以及与国民经济意义,另外,倡导学生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为后继课程如:家畜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寄生虫学、经济动物学及药用动物学等奠定理论基础。

4. 本课程是形态学教学,所以应注意运用挂图、幻灯,特别是动物实体标本等直观教具,同时,还应多从事野外生态考察,从而培养、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习热情,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增强学生的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5. 本大纲虽然适用于以上两个专业,但是由于学时的不同,所要求开出的内容也略有不同,所涉及的内容有标注。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三.大纲内容绪论教学目的:了解本课程教学内容、目的、意义、生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动物学的基本概述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动物学的目的、意义——控制与改造利用动物界。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生物学的分类知识——分类方法、分类等级、种的定义、双命名法第二节动物学发展简史简介动物学发展简史,并参观动物标本室。

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动物学的目的、任务、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2.着重掌握生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分类等级、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3.简单了解动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实验内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实验要求: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便为后来的实验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后继课程的相关实验铺垫。

《动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1课时,讲授1课时)【知识点提示】动物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分科;动物学与其他学科和人类的关系;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重、难点提示】动物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分科;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种的概念和分类阶梯;动物的命名。

第一节动物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分科第二节动物学与其他学科和人类的关系第三节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一、生物的分类及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二、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三、种的概念和分类阶梯四、物种的命名和现行分类系统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2课时,讲授2课时)【知识点提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动物组织的类型、基本结构与机能;动物的器官和系统。

【重、难点提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动物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及其机能。

第一节动物的细胞一、动物细胞的一般特征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三、动物细胞的增殖第二节动物的组织一、组织的概念二、上皮组织三、结缔组织四、肌肉组织五、神经组织第三节动物的器官和系统一、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二、动物十大器官系统概述第三章动物的繁殖与个体发育(2课时,讲授2课时)【知识点提示】繁殖的概念及动物繁殖的方式;动物个体发育阶段的划分;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

【重、难点提示】动物繁殖的方式;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

第一节繁殖的概念与动物繁殖的方式一、繁殖的概念二、动物繁殖的方式第二节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胚胎发育二、胚后发育第三节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一、受精及受精卵二、卵裂三、囊胚的形成四、原肠胚的形成五、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六、胚层的分化第四节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第四章原生动物门(3课时,讲授3课时)【知识点提示】原生动物门的特征;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及其重要种类与人类的关系。

【重、难点提示】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各纲的主要特征及其重要种类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动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动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适用专业:具体专业名称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动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是生物学、生态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进化历程,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动物相关领域的研究、保护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任务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系统和各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

2、掌握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生态适应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绪论1、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动物学的发展简史和研究方法。

3、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3、动物体的基本机能,如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等。

(三)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2、原生动物的分类及代表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3、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2、胚胎发育的主要阶段和基本过程。

(五)多孔动物门1、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

2、多孔动物的分类和代表动物,如海绵。

(六)腔肠动物门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的分类和代表动物,如水螅、水母、海葵等。

3、腔肠动物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七)扁形动物门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扁形动物的分类和代表动物,如涡虫、吸虫、绦虫等。

3、扁形动物的寄生生活和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动物学2、课程英文名称:Zoology3、课程编号:021713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和民族本科7、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等专业8、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或第三学期9、学时:总学时40(理论课26学时,实验课14学时)10、学分:2学分二、课程教育目标《动物学》是研究正常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特征、分布特点、动物的生理机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生物学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之一,是农林院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为专业基础课《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胚胎学》《家畜生理学》《水生生物学》《鱼类学》及专业课中的《兽医寄生虫病学》《家畜繁育学》《兽医传染病学》《饲养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有关正常动物的形态结构,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动物的生殖和个体发育的一般规律、动物的进化历程,了解动物的分类与分布,动物与环境,动物进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常见的名词术语,重点掌握与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水产养殖专业有关的主要动物类群的生物学特征,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掌握与上述课相关的基础课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并能了解到动物学的研究热点及最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论课教学内容(1)教学要求了解生命科学的一些研究热点问题(如生物多样性),理解并掌握动物生命的基本特征,动物的形态结构和机能,动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生殖和发育的一般规律,动物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及动物的命名。

了解动物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动物进化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系统地了解动物进化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与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水产养殖专业有关的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动物类群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与人、畜的关系,了解在动物进化中的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动物种类,能以其为代表理解其所属类群的特征,了解进化历程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起联系纽带的动物的分类地位。

(2)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生物多样性、动物分类知识和生物分界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全貌进行全面认识。

教学内容: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二、生物的分界三、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四、动物学的发展与研究方法1、动物学发展的三阶段2、动物学的研究方法五、动物分类的知识1、物种、亚种和品种的基本概念2、物种、亚种的命名3、分类的等级4、动物界的分门教学提示:教学重点难点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和动物分类的知识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增殖、构成多细胞动物的组织、器官和十大系统,了解动物组织的基本类型、各种组织的基本特点、主要分布及功能,为学习和研究动物生命的规律打下要的知识基础。

教学内容:一、动物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特征二、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类型结构及功能特征三、器官和系统(只讲概念及分类)教学提示: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类型的机构及功能。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类群及其特征,掌握一些常见的与人畜有密切关系的种类,为《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及选择生物研究材料打下知识基础。

教学内容:一、原生动物的概念及分类地位二、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作为重点)三、原生动物门的分类:1、鞭毛纲2、纤毛纲3、孢子纲4、肉足纲四、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提示:汉族学生比民族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纲代表动物详细结构,对寄生虫种类的生活史要有大概的印象(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在门的特征及分类、各纲的代表动物,以备下研究生命科学而选择较好的科研材料。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附生物发生律)(1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及假说;掌握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主要阶段,从而理解多细胞动物的来源以及通过个体发育的研究推测系统发育的原理。

教学内容一、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及假说二、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胚前发育(二)胚胎发育(三)胚后发育1、无变态发育(直接发育)2、变态发育(间接发育)三、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关系(生物发生律)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生物发生律,难点是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

第四章海绵动物门(0.5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一些常见的代表种类、地位,了解海绵动物作为多细胞动物的原始性与特殊性。

教学内容:一、海绵动物门的一般特征及一些常见种类二、海绵动物门的经济意义教学提示:重点了解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胚胎逆转。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0.5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一些常见的代表种类、地位,了解双胚层动物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一、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二、代表动物—水螅三、腔肠动物门的分纲四、腔肠动物门与人类的关系教学提示:重点了解对称体制、双胚层动物的特征。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其身体结构较简单,是很多生命科学较好的实验材料。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掌握扁形动物门中一些常见寄生虫的生活史及防治原则、方法,了解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扁形动物。

教学内容:一、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二、扁形动物的分类:(一)涡虫纲(二)吸虫纲(三)绦虫纲等各纲的特征及一些寄生扁形动物对寄生生活的适应、生活史、防治的原则和方法,我国常见的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

三、扁形动物与人畜的关系教学提示:重点有门的特征,两侧对称的概念、分类、生活史(难点)。

其中生活史中,民族学生掌握其中间宿主、终未宿主、感染期、寄生部位即可,不讲生活史。

第七章原腔动物(1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进化的特征及意义。

常见的寄生种类的特征及生活史,给人、畜及经济生产带来的严重危害,防治的简便方法。

教学内容:一、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二、线虫动物门三、其他原腔动物四、原腔动物的经济意义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原腔动物的特征,难点是蛔虫的生活史。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1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常见代表动物及其经济意义,展望其研究的现状及前景。

教学内容:一、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二、代表动物——环毛蚓三、环节动物门的分类四、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教学提示:环节动物门的特征,分类概述作为重点,难点是真体腔。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0.5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常见类群及其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简单分类及其经济意义,为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学习必需的知识。

教学内容:一、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二、软件动物的分类三、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教学提示:重点为门的特征及特殊养殖业第十章节肢动物门(1.5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其代表动物蝗虫的结构,了解关于节肢动物的一些名词的术语。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各纲的常见的代表动物,节肢动物的适应能力及与人畜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二、以棉蝗为代表的节肢动物的结构三、节肢动物的常用名词术语四、节肢动物门的分类及主要目的常见代表动物五、节肢动物的经济意义教学提示: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昆虫纲动物的结构为重点难点。

第十一章棘皮动物门(0.5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棘皮动物门的主特要特征,了解棘皮动物虽然种类不多,但它是动物进化历程中的代表站。

教学内容:一、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二、棘皮动物的分纲三、棘皮动物的经济意义四、无脊椎动物的总结教学提示:无脊椎动物的总结为重点难点。

第十二章半索动物门(0.5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主要结构及分类地位。

教学内容:一、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二、半索动物门代表动物的主要结构三、半索动物在动物进化的意义四、半索动物门的分类教学提示:所有学生对本门仅了解即可,掌握本门的代表动物。

第十三章脊索动物门(1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各亚门的最突出的特征及代表动物的结构、脊椎动物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脊索动物门的分类及脊椎动物亚门的分类。

教学内容:一、无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二、无脊索动物与脊索动物的区别三、脊索动物门的分类1、尾索动物亚门2、头索动物亚门3、脊椎动物亚门及其主要特征四、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及分类教学提示:以本章的一、二部分内容为重点。

第十四章圆口纲(0.5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及分类,了解圆口纲代表动物的形态构造、动物进化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一、圆口纲动物的原始性特征二、圆口纲动物的特殊性特征三、七鳃鳗的形态结构四、圆口纲的分类及进化中的地位教学提示:圆口纲动物的原始性特征和特殊性特征是重点和难点。

第十五章鱼纲(1.5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鱼纲的主要特征及基本结构,鱼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性特征,鱼纲的分类及常见种类,鱼类的常用术语及鱼类的经济意义。

鱼类的饲养原则及方法,为《鱼类学》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一、与圆口纲动物相比较的异同二、鱼类对生生活适应的特征三、鱼纲的分类(一)软骨鱼类(二)硬骨鱼系四、鱼类的经济意义教学提示:以本章的一、二部分内容为重难点。

第十六章两栖纲(1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两栖纲动物对陆地生活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常见种类的分类,分类地位及分布范围,两栖类的经济意义。

教学内容:一、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二、两栖纲动物对水生、陆生适应的双重性三、两栖纲动物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及不完善性四、两栖纲动物的分类及分布五、两栖纲的经济意义教学提示:本章的两栖纳的主要特征、两栖纲动物对水生、陆生适应的双重性、两栖纲动物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及不完善性作为重点内容讲解。

第十七章爬行纲(1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爬行纲动物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特征,分类及分布,蛇类的有毒无毒的辩认及防治,掌握羊膜卵的结构,了解羊膜卵出现的生物学意义、养殖爬行动物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一、爬行纲动物的主要特征二、羊膜卵及羊膜动物及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三、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爬行纲的经济意义2、蛇类的毒性辩别方法及防治、养殖教学提示:本章以爬行纲动物对陆生生活适应的主要特征、羊膜及尿囊的形成、羊膜卵及羊膜动物、羊膜卵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为重点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