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2018学年八下历史:第13课《改革的不断深化》精品教案(含反思)
岳麓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 改革的不断深化》优质课教学设计_0
课题
改革的持续深化
单元
四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下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水平:
知道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南方讲话的史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深化: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的发展
粮油票和超市的对比照,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时间:1992年
地点:出示城市图片:武昌、深圳、珠海、上海
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关广梅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书中说到:“……承租多家商店的成功,为她赢得了租赁企业家和女改革家的称号,也让她成为了‘社’‘资’问题的焦点。”
材料二“租赁坐收渔利,带有剥削性质。”“她一个人租赁8个店,在本市形成了一个商业垄断集团,把市场的商品和物价都垄断了。”“她干的是社会主义吗?”
副厂长:我们归机械部管,他归冶金部管。我们的原材料是机械部调拨给我们,当时是计划经济,国家给下任务,所以企业之间根本不存有直接对话。”
思考:料说明了计划经济下国家是怎样管理企业的?
学生: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缺乏自主权
所以结论是:要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文件:198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用: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生看书回答: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对壮大国民经济、改造经济结构,促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过度:《春天的故事》
你知道歌中的老人是谁吗?1992年的那个春天又发生了什么样重大的事件呢?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改革的不断深化》说课稿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改革的不断深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到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实惠,从而增强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成就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分析改革开放,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
2.难点:改革开放背后的原因和推动力,以及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和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改革开放背后的原因和推动力,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成就和影响。
6.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教案2 岳麓版
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教学过程]情景引入:1、观看文化大革命的相关资料,结合所学内容,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哪些严重破坏?(学生主要回答“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所经历的严重曲折,涉及“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及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严重危害等方面。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呢?生:(思考、回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由此引入。
讲授新课:“文革”后,中国进入民主法制建设的新时期。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法律有哪些?一、法制建设的成就小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解题关键:本题要求的时间是改革开放以来,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
学生可在全面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多媒体显示法制建设成就要点:1、1982年新宪法的颁布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由此引入民法。
2、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布3、《刑法》的颁布与修订同时通过打击黑社会和腐败分子的图片或视频来显示法律的尊严,打击的力度。
同学们,法制建设是为民主建设服务的,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为了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那么,建国以来,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又取得了那些成就?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动脑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是怎样推进的?(学生探讨、分析)多媒体显示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的场景,然后请同学们来看一下由我拍摄的访问政协委员的录像,进一步指出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还有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
2、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注意不同时期的称呼各不一样。
3、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运用多媒体、影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活动的直观性,显示政治改革的目标、重点及内容并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材料,参与教学活动。
[学习延伸]1、探究活动(小记者采访):调查一下你身边的同学,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是怎样认识的?谈对民主法制建设成就的认识: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切实反映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和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岳麓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 改革的不断深化》优质课教学设计_6
第13课改革的持续深化【课标要求】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和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记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记住所有制改革的方针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和改革农村产业结构的长远影响;理解国企改革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理解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关系。
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的分析,及改革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综合分析的水平。
通过重点剖析小岗村改革情况,让学生逐步熟悉历史学习和研究中的个案分析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结果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到经济体制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是防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通过农村和城市改革取得的成就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到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第一标准。
【重点难点】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难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的必要性;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反映改革前后情况的图片或文章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具媒体】教学挂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新课前,先让同学们欣赏几组照片,反应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城市、农村以及我通道县近几年明显的变化,同时配有音乐《春天的故事》,提问:“刚刚同学们看了很多图片的对比,这些图片你们熟悉吗?(熟悉),三十多年来我们的通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这个课涉及到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即把与社会生产力不相适合的体制改革掉,使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第13课 改革的不断深化(5)
改革的不断深化课标内容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导入新课:自我简介,我今天要以中国最传统的方式向大家问好。
“你吃了吗?”学生……我们看看他们吃的什么或者说有什么可吃的。
(多媒体展示图文)问:那时的他们最基本的目标是什么?学生……温饱问题教师讲述:20世纪70、80年代,为解决温饱问题农民自行进行改革,继而扩展到全国农村,农村的改革又推动了城市的改革。
(多媒体展示课题)讲授新课结合学案,整体感知学生活动:把课本四目内容,以及前面的所学内容填进框架的五个定格中。
再感知一下其中的逻辑关系。
学习小贴士:制作框架、图表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过渡:框架告诉我们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农村的改革和城市的改革,我们先来学习农村的改革。
[板书]一、农村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多媒体展示图文)第一站安徽凤阳小岗村凤阳简介(改革、凤阳花鼓戏)(多媒体出示两段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滚子一住就逃荒……”“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问:请同学们用一词形容凤阳人的心情或状态。
(穷苦、喜悦)过渡:是什么让凤阳人由穷苦变得喜悦呢?(改革),那改革前凤阳人为什么穷苦呢,为什么凤阳地多不打粮呢?凤阳人的穷苦——农村改革的背景(多媒体出示材料)“一遍哨子不买账,两遍哨子伸头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民公社体制下“一大二公”生产规模大、管理集中;劳动者干多干少一个样,“吃大锅”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多媒体出示材料)“1978年安徽大旱,小岗村人均分到3.5千克小麦”“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得想想办法”“办法就是不吃大锅饭”“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问1:是不想吃大锅饭吗?问2:找到了一个什么办法?(多媒体出示图文)小岗村的“包干合同书”“合同书”的文字内容(简介)问1:用材料中的话回答他们要做什么?问2:心情如何?问3:“包干合同书”被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理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农民的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岳麓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 改革的不断深化》优质课教学设计_5
第1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一板块5.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第二板块我夯基我达标1.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 ( ) A.“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C.“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 D.“两个凡是”的问题2.为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 ( ) A.“文革”的结束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 平反冤假错案 D.拨乱反正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是 ( ) A.实事求是 B.改革开放 C.拨乱反正 D.经济建设4.对内改革主要是在哪些领域展开? ①政治②经济③科技 ( )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A.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B.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历史必修②C.学习发达国家的经营管理方法 D.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6.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观察了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增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实践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都是采用贷款的方式搞起来的”。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名师教案2 岳麓版
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教学过程]情景引入:1、观看文化大革命的相关资料,结合所学内容,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哪些严重破坏?(学生主要回答“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所经历的严重曲折,涉及“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及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严重危害等方面。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呢?生:(思考、回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由此引入。
讲授新课:“文革”后,中国进入民主法制建设的新时期。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法律有哪些?一、法制建设的成就小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解题关键:本题要求的时间是改革开放以来,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
学生可在全面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多媒体显示法制建设成就要点:1、1982年新宪法的颁布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由此引入民法。
2、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布3、《刑法》的颁布与修订同时通过打击黑社会和腐败分子的图片或视频来显示法律的尊严,打击的力度。
同学们,法制建设是为民主建设服务的,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为了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那么,建国以来,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又取得了那些成就?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动脑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是怎样推进的?(学生探讨、分析)多媒体显示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的场景,然后请同学们来看一下由我拍摄的访问政协委员的录像,进一步指出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还有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
2、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注意不同时期的称呼各不一样。
3、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运用多媒体、影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活动的直观性,显示政治改革的目标、重点及内容并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材料,参与教学活动。
[学习延伸]1、探究活动(小记者采访):调查一下你身边的同学,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是怎样认识的?谈对民主法制建设成就的认识: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切实反映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和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改革的不断深化》教案-文档资料
第13课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个体、民营经济的作用;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能力目标通过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难点: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图片、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导人新课:2019年2月19日,是邓小平逝世20周年的日子。
大家以各种方式,缅怀这位用伟大构想和实践来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总没计师。
从四川广安到法国巴黎,再到山西太行山抗日前线,邓小平从这些地方出发,从此矢志不渝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70多年。
你对邓小平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归纳,导入新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如春风般吹向祖国大地,大家都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邓小平的指引下.我国的改革是如何不断深化的呢?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改革的不断深化》。
讲授新课:一、自主学习版块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标注、识记下列知识点:(1)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的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4)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5)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除了公有制经济外,还有非公有制经济,如:个体经济、民营经济。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教案2 岳麓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教案2 岳麓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教案2 岳麓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教案2 岳麓版的全部内容。
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教学过程]情景引入:1、观看文化大革命的相关资料,结合所学内容,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哪些严重破坏?(学生主要回答“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所经历的严重曲折,涉及“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及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严重危害等方面。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呢?生:(思考、回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由此引入。
讲授新课:“文革”后,中国进入民主法制建设的新时期。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法律有哪些?一、法制建设的成就小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解题关键:本题要求的时间是改革开放以来,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
学生可在全面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多媒体显示法制建设成就要点:1、1982年新宪法的颁布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由此引入民法。
2、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布3、《刑法》的颁布与修订同时通过打击黑社会和腐败分子的图片或视频来显示法律的尊严,打击的力度。
同学们,法制建设是为民主建设服务的,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为了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那么,建国以来,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又取得了那些成就?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动脑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是怎样推进的?(学生探讨、分析)多媒体显示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的场景,然后请同学们来看一下由我拍摄的访问政协委员的录像,进一步指出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还有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名师教案1 岳麓版
第13课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成就教学目标新时期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人事制度改革。
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教材提供的历史素材中提炼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的方法。
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民主与法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国家越是发达,社会越是进步,民主与法制就越完善。
我国在朝现代文明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一直在努力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那么,建国以来,我们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空间取得了哪些成就呢?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我国已有现行200法律多部,国务院制定了现行行政法规600多部,在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8000多部,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经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课文中的哪些史实可以作为我国法建设的成就?1、宪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我国第一部宪法是何时颁布的?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它在国家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和核地位,其他法律都是以宪法为基础制定的,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
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它合乎国情,顺乎民意,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3、《民法通则》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有什么作用?4、《刑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新《刑法》有哪些特点?一是规定了罪行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罪刑相当等三条基本原则。
二是它对经济领域的犯罪、黑社会和恐怖犯罪加大了打击力度。
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法制建设是为民主建设服务的,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为了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教案3岳麓版
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教学目的与要求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重点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主建设、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程序个人随笔学习过程一、自学与交流: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法制建设的成就:①主要任务: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护改革成果,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②1982年新宪法规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1986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④1979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作较大修订。
(有效地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①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发展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②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③1982年又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④新时期又制定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政策(爱国统一战线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5实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重点是改变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在改革中实行政企分开,同时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
二、合作探究: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3、举例说明“诚实信用”的原则在民事活动的作用。
诚实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生存的法则。
在民事活动中,只有诚实待人,讲求信用,才能取信于人,才能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三、拓展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们的重要作用。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教案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制建设的成就、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视频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变革;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通过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法制建设的成就、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教学难点】法制建设的成就、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已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人民痛定思痛,深刻认识到,要保护人民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二、讲授新课(一)法制建设的成就多媒体展示 1982年新宪法的颁布师:历史会记住这个瞬间: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3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1982年宪法以崭新面貌出现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
在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历史上,1982年宪法的制定,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第一章基本原则第二章公民(自然人)第三章法人第四章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第五章民事权利第六章民事责任第七章诉讼时效第八章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第九章附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
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共9章,156条。
师:《民法通则》通过的时间、实施的时间、作用分别什么?通过的时间:1986年实施的时间:1987年1月1日作用: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维护了公民在民事活动中的正当权益。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教案4 岳麓版
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课标内容]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联系历史与现实,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从历史素材中提炼概括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教材提供的历史素材中提炼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的方法。
(2)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资料收集和走访、调查活动,让学生体验独立地、多途径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2)联系历史,今昔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主建设、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教学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同中学生有关的法律。
导入新课:一、法制建设的成就1、1982年新宪法的颁布2、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布3、《刑法》的颁布与修订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1、我国民主制度的建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3、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小结]1、复习提问:本课中能体现我国法制建设成就的历史事件有哪些?2、归纳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2。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教案4岳麓版
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课标内容]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联系历史与现实,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从历史素材中提炼概括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教材提供的历史素材中提炼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的方法。
(2)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资料收集和走访、调查活动,让学生体验独立地、多途径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2)联系历史,今昔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主建设、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教学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同中学生有关的法律。
导入新课:一、法制建设的成就1、1982年新宪法的颁布2、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布3、《刑法》的颁布与修订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1、我国民主制度的建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3、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小结]1、复习提问:本课中能体现我国法制建设成就的历史事件有哪些?2、归纳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模式介绍: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体验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设计思路说明:本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子目,一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二是南方吹来的风,即讲述了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本课主要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内改革的深化。
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第五单元第十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在教学中一方面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音频、视频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中我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伟大决策的具体阐述。
主要讲述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全面展开;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改革不断深化;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包括三个子目内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南方吹来的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力排众议,深化改革,引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不断前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理解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深远意义。
3.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内容,感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理解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教学难点】改革不断深化的必要性。
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那么,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随着农村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在试验和探索中不断前行,改革不断深化,并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1)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1)所有制形式: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意义: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端,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二)南方吹来的风1.南方谈话背景(1)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相当严峻。
国际上矛盾错综复杂,风云变幻莫测。
1991年,随着“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迅速解体,东欧国家易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顿时陷入低潮。
东西两极体系彻底瓦解,两极冷战局面结束,世界力量对比失衡,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世界的大变动、大改组,对中国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
当时,西方国家加紧对原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争夺和渗透,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迅速发展,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我国前途命运的关注。
(2)国内: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宣扬“共产主义大溃败”,国内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化”的道路。
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
这些实际上都涉及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2.南方谈话介绍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方谈话。
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观点,讲出了新思路,开创了新视野,有了重大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这个重要讲话,不仅标志着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伟大历史性飞跃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而且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的掀起。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仍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3.总结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阅读以下材料史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也是中外经济学经典中从来没有的一个概念。
因此,从理论上说,这是我们党的一次真正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光辉典范。
从实践上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真正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
史料二在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以后,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决定》基于当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设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
史料三中共十四大会场:教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什么时间?学生:1992年,中共十四大。
教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么作用?学生: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建立的过程:(1)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建立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2)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3)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三、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一)出示材料并讨论史料一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
全会讨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史料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史料三城市改革还只是初步的,城市经济体制中严重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种种弊端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教师:城市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教师:城市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1)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教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学生:增强企业活力。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二)本课总结教学反思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三个板块:(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二)南方吹来的风,即邓小平南方谈话。
(三)建立社会质疑市场经济。
主要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伟大决策之后改革的不断深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改革的号角最先从中国的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中国广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乡镇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城市的改革也全面展开,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1992年初,在经济建设和改革事业处于关键时刻之际,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就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谈话。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在教学中注意锻炼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