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实验一:采用无缓存方式实现文件读写
miniob题解date说明
miniob题解date说明(实用版)目录1.题目概述2.题目分析3.题目解答正文1.题目概述miniob 题解是一个关于计算机编程的题目。
题目要求考生编写一个程序,实现一个简单的文件存储系统。
该系统应具备基本的文件读写功能,并能在发生故障时进行数据恢复。
题目中涉及到的技术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文件系统、数据存储等。
2.题目分析在解决这道题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文件系统的设计:需要设计一个合适的文件系统结构,以便实现文件的存储和读取。
(2)数据存储: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如磁盘存储或网络存储等,以满足题目中对文件存储的需求。
(3)数据恢复:在发生故障时,需要实现数据的恢复功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题目解答针对这道题目,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1)设计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目录和数据区。
文件目录用于存储文件的元数据,如文件名、大小、创建时间等;数据区用于存储文件的实际内容。
(2)选择磁盘存储作为数据存储方式。
将文件目录和数据区分别存储在磁盘的不同区域,以便在发生故障时进行数据恢复。
(3)实现文件的读写功能。
当用户请求读取文件时,程序应从数据区读取文件内容,并将其发送给用户;当用户请求写入文件时,程序应将用户提供的内容写入数据区。
(4)实现数据恢复功能。
当发生故障时,程序应首先从磁盘上的文件目录中读取文件信息,然后根据文件信息从数据区读取文件内容,最后将文件内容发送给用户。
总之,解决这道题目需要掌握操作系统、文件系统、数据存储等相关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熟悉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等,提高对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以下环境中进行:操作系统:Windows 10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C++三、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实验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执行单元。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C++编写程序来创建和管理进程。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执行和结束过程,理解进程的状态转换和资源分配。
首先,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创建了多个子进程,并通过进程标识符(PID)来跟踪它们的运行状态。
然后,使用等待函数来等待子进程的结束,并获取其返回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进程的创建和销毁需要消耗一定的系统资源,而且进程之间的同步和通信需要谨慎处理,以避免出现死锁和竞争条件等问题。
2、内存管理实验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它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动态内存分配和释放的机制。
使用 C++中的 new 和 delete 操作符来分配和释放内存。
通过观察内存使用情况和内存泄漏检测工具,了解了内存分配的效率和可能出现的内存泄漏问题。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内存分页和分段的概念,以及虚拟内存的工作原理。
通过模拟内存访问过程,理解了页表的作用和地址转换的过程。
3、文件系统实验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管理文件和目录的机制。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对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删除进行了操作。
使用 C++的文件流操作来实现对文件的读写。
通过创建不同类型的文件(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并对其进行读写操作,熟悉了文件的打开模式和读写方式。
此外,还研究了文件的权限设置和目录的管理,了解了如何保护文件的安全性和组织文件的结构。
4、设备管理实验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的桥梁。
鸿蒙系统 计算器实验报告
鸿蒙系统计算器实验报告一、实验题目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二、实验目的'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控资源管理器的采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建立文件夹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建立文件或文件夹继续执行激活、移动、重命名、删掉、恢复正常、建立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资源等操作方式。
四、实验步骤(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
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2.发生改变文件显示方式。
关上资源管理器/查阅,挑选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班/王帅、王鹏3.建立树状目录。
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4..建立word并留存。
关上已经开始/程序/word,输出内容。
挑选文件/另存为,搜寻d盘/经济贸易学院/班/王帅,单击留存5.复制、移动文件夹6.重命名、删掉、恢复正常。
右击文件夹,挑选重命名,输出崭新名字;挑选删掉,删掉文件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
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8.设置共享文件。
右击王帅,挑选属性/共享资源/在网络上共享资源这个文件/确认9.显示扩展名。
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
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2.设置鼠标。
关上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体会速度)、指针3.设置键盘。
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4.设置日期和时间关上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5.设置输入法。
打开控制面板/区域与语言选项/详细信息/文字服务与输入语言(三)windows附件的采用1.计算器。
打开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计算器/查看/科学型,2.画图。
静态随机存储器实验实验报告
静态随机存储器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静态随机存储器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的工作原理、存储结构和读写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观测,掌握 SRAM 的性能特点和应用方法,并培养对数字电路和存储技术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原理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是一种随机存取存储器,它使用触发器来存储数据。
每个存储单元由六个晶体管组成,能够保持数据的状态,只要电源不断电,数据就不会丢失。
SRAM 的读写操作是通过地址线选择存储单元,然后通过数据线进行数据的读取或写入。
读操作时,被选中单元的数据通过数据线输出;写操作时,数据通过数据线输入到被选中的单元。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数字电路实验箱2、静态随机存储器芯片(如 6116 等)3、示波器4、逻辑分析仪5、导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电路将静态随机存储器芯片插入实验箱的相应插槽。
按照实验原理图,使用导线连接芯片的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与实验箱上的控制信号源和数据输入输出端口。
2、设置控制信号通过实验箱上的开关或旋钮,设置地址线的输入值,以选择要操作的存储单元。
设置读写控制信号,确定是进行读操作还是写操作。
3、进行写操作当读写控制信号为写时,通过数据输入端口输入要写入的数据。
观察实验箱上的相关指示灯或示波器,确认数据成功写入存储单元。
4、进行读操作将读写控制信号切换为读。
从数据输出端口读取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并与之前写入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读取结果的正确性。
5、改变地址,重复读写操作更改地址线的值,选择不同的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
记录每次读写操作的数据,分析存储单元的地址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6、使用逻辑分析仪观测信号将逻辑分析仪连接到实验电路的相关信号线上,如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信号线。
运行逻辑分析仪,捕获读写操作过程中的信号波形,分析信号的时序和逻辑关系。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记录了不同地址下写入和读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地址|写入数据|读取数据|||||| 0000 | 0101 | 0101 || 0001 | 1010 | 1010 || 0010 | 1100 | 1100 || 0011 | 0011 | 0011 |||||2、通过逻辑分析仪观测到的读写控制信号、地址信号和数据信号的波形图,清晰地展示了读写操作的时序关系。
存储器读写实验
三、实验步骤 (1) 根据原理图正确连接好实验线路 (2) 正确理解实验原理 (3) 运行实验程序 在系统接上电源,显示"DVCC-86H"后,按任意键,显示器显 示"-"。 按GO键, 显示"1000 XX" 输入 0000 :1000 再按EXEC键,在DVCC-8086H显示器上显示 "0832 - 1"。用 示波器测量DAC0832 左下AOUT插孔,应有方波输出,方波的周 期约为1ms。
D/A转换实验内容(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DAC0832数模转换器的特性和接口方法,掌握D/A 输出程序的设计和调试 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硬件线路连接 (1)0832片选信号0832CS插孔和译码输出FE20插孔相连
2. 产生锯齿波程序 0832芯片输出产生锯齿波,只须由AL中存放数据的增减来控制。 当AL中数据从00逐渐增加到FF产生溢出,再从00增大到FF,不 断循环,从而产生连续不断的锯齿波。
实验六 D/A 转 换 实 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DAC0832数模转换器的特性和接口方法,掌握D/A 输出程序 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二、 实 验内容 1、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如图 5-5所示,由于DAC0832有数据锁存器、选片、读 、写控制信号线,故可与 8088CPU 总线直接接口。图中是只有一 路模拟量输出, 且为单极型电压输出。DAC0832工作于单缓冲方 式,它的ILE接+5V,/CS和/XFER相接后作为0832芯片的片选 0832CS。这样, 对DAC0832执行一次写操作就把一个数据直接 写入DAC寄存器、模拟量输出随之而变化。
2、实验线路连接 (1) 8255A芯片PC0~ PC7插孔依次接K1~ K8。 (2) 8255A芯片PB0~PB7插孔依次接L1 ~ L8。 (3) 8255A的CS插孔接译码输出070H-07FH插孔。
4.1实验一:采用无缓存方式实现文件读写
学生姓名:张鹏学号:150705040实验地点:数计学院401实验室实验课时:3学时实验器材:计算机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名称:4.1实验一:采用无缓存方式实现文件读写一、实验目的(l)熟悉Windows系统读写相关API。
(2)掌握无缓冲方式实现文件读写相关参数设置。
二、实验环境及工具Windows 7 操作系统,VC6三、实验内容建立一个函数,使用该函数将源文件source.txt中的内容读出,再写到目标文件nobuffer.txt中四、实验步骤// zhang.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include "stdafx.h"#include "zhang.h"#ifdef _DEBUG#define new DEBUG_NEW#undef THIS_FILE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endifDWORD BufferSize=1024;char buf[1024];/////////////////////////////////////////////////////////////////////////////// The one and only application objectCWinApp theApp;using namespace std;void FileReadWrite_NoBuffer(char * source,char * destination); int _tmain(int argc, TCHAR* argv[], TCHAR* envp[]){int nRetCode = 0;printf("Call FileReadWrite_NoBuffer!\n");FileReadWrite_NoBuffer("source.txt","nobuffer.txt");return nRetCode;}void FileReadWrite_NoBuffer(char * source,char * destination) {HANDLE handle_src,handle_dst;DWORD NumberOfByteRead,NumberOfByteWrite;BOOL cycle;char * buffer;buffer=buf;handle_src=CreateFile(source,GENERIC_READ,0,NULL,OPEN_EXISTING,FILE_FLAG_NO_BUFFERING,NULL);handle_dst=CreateFile(destination,GENERIC_WRITE,NULL,NULL,CREATE_ALWAYS,NULL,NULL);if(handle_src==INV ALID_HANDLE_V ALUE||handle_dst==INV ALID_HANDLE_V ALUE){printf("File Create Fail!\n");exit(1);}cycle=TRUE;while (cycle){NumberOfByteRead=BufferSize;if(!ReadFile(handle_src,buffer,NumberOfByteRead,&NumberOfByteRead,NUL L)){printf("Read File Error!%d\n",GetLastError());exit(1);}if(NumberOfByteRead<BufferSize)cycle=FALSE;if(!WriteFile(handle_dst,buffer,NumberOfByteRead,&NumberOfByteWrite,NUL L)){printf("Write File Error!%d\n",GetLastError());exit(1);}}CloseHandle(handle_src);CloseHandle(handle_dst); }五、实验结论读写成功!。
存储器读写实验
4.1存储器读/写实验1.实验目的(l)熟悉静态RAM的使用方法,掌握8088微机系统扩展RAM的方法。
(2)熟悉静态RAM读/写数据编程方法。
2.实验内容对指定地址区间的RAM(2000H~23FFH)先进行写数据55AAH,然后将其内容读出再写到3000H~33FFH中。
3.硬件电路系统内部已连接好,本实验不需再做任何连线。
4.实验步骤下面以8O88CPU/MCS-51集成实验系统DVCC-58CF为例,详细说明硬件接口实验的一般步骤。
若用户采用其他的8086/8088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基本相同。
(l)设置本实验系统为8088硬件实验状态。
下面所有8088硬件接口实验前都需做的连线:①连接串口线;②用IDE线将JFZ与J88相连;③88电源部分K88置ON;④CPU系统接口区的51与88片选用短路片将靠近88的两个引角短接;⑤将SDF与WF片选用短路片将靠近WF端短接。
接好线后,不要拆除连线,以便再做其他8088硬件接口实验。
(2)双击桌面dv88.exe,然后按DVCC实验系统右边红色复位键,上面的七段数码管显示DVCC-86H。
(3)联机操作。
通过单击DVCC实验系统上的连接图标,会自动打开数据窗口、寄存器窗口等,表示本实验系统与计算机联机成功,如果出现连接失败,则需要重新DVCC实验系统右边红色复位键。
(4)DVCC实验系统-选项-实验指南工具栏,选择要做的实验项目,查看目的、内容、原理、位置等。
了解实验的所有知识,并按内容和原理图连线。
(5)DVCC实验系统-新建,编程序,文件名保存为英文名字或数字(注意:不能包含中文字符,文件保存路径:C:/DVCC)。
(6)单击编译,改正出错的地方,直到程序完全正确。
(7)单击调试(等待数秒钟调试完毕,到没有出错标志,并且反汇编窗口装载程序正确)。
(8)单击exe可执行程序运行,运行实验程序。
(9)查看实验结果。
在程序正常运行后,再次复位和再次联机,通过串口实现内部存储器读操作。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概念,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2、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Code3、编程语言:C/C++三、实验内容(一)进程管理实验1、进程创建与终止通过编程实现创建新进程,并观察进程的创建过程和资源分配情况。
同时,实现进程的正常终止和异常终止,并分析其对系统的影响。
2、进程同步与互斥使用信号量、互斥锁等机制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
通过模拟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观察并解决可能出现的竞争条件和死锁问题。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回收实现不同的内存分配算法,如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
观察在不同的内存请求序列下,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情况,并分析算法的性能和优缺点。
2、虚拟内存管理研究虚拟内存的工作原理,通过设置页面大小、页表结构等参数,观察页面的换入换出过程,以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实现文件的创建、打开、读取、写入、关闭等基本操作。
观察文件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和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2、文件系统性能优化研究文件系统的缓存机制、磁盘调度算法等,通过对大量文件的读写操作,评估不同优化策略对文件系统性能的提升效果。
四、实验步骤(一)进程管理实验步骤1、进程创建与终止(1)使用 C/C++语言编写程序,调用系统函数创建新进程。
(2)在子进程中执行特定的任务,父进程等待子进程结束,并获取子进程的返回值。
(3)通过设置异常情况,模拟子进程的异常终止,观察父进程的处理方式。
2、进程同步与互斥(1)定义共享资源和相关的信号量或互斥锁。
(2)创建多个进程,模拟对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
(3)在访问共享资源的关键代码段使用同步机制,确保进程之间的正确协作。
(4)观察并分析在不同的并发情况下,系统的运行结果和资源竞争情况。
10 实验七:采用无缓冲方式实现文件读写 (计算机14-3班 王伟)
{
printf("File Create Fail!\n");
exit(1);
}
cycle=true;
while(cycle)
{
NumberOfByteRead=BufferSize;
if(!ReadFile(handle_src,buffer,NumberOfByteRead,&NumberOfByteRead,NULL))
// The one and only application object
CWinApp theApp;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FileReadWrite_NoBuffer(char * source,char * desination);
int _tmain(int argc, TCHAR* argv[], TCHAR* envp[])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DWORD BufferSize = 1024;
char buf[1024];
/////////////////////////////////////////////////////////////////////////////
物理块为3时:缺页次数为9,缺页率为9/12*100%=75%
物理块为4时:缺页次数为10,缺页率为10/12*100%=83.3%
18.在请求分页系统中,产生“抖动”的原因是什么?
存储器读写实验报告
存储器读写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存储器的读写原理和操作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存储器的读写方法,以及观察和分析存储器读写过程中的数据变化和相关特性。
二、实验原理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重要组件。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所涉及的存储器类型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RAM 具有可读可写的特性,其存储单元的地址和存储的数据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当进行写操作时,将数据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到指定的存储单元地址,并通过控制信号将数据写入该地址的存储单元中。
而在进行读操作时,根据给定的地址,通过控制信号从相应的存储单元中读取数据,并将其通过数据总线传输到外部设备。
三、实验设备与环境1、实验设备计算机一台存储器读写实验箱一套2、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相关实验软件四、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设备将存储器读写实验箱与计算机正确连接,确保电源接通,各接口连接稳定。
2、打开实验软件在计算机上启动专门用于存储器读写实验的软件,进入实验操作界面。
3、设置存储器地址在软件界面中输入要进行读写操作的存储器地址。
4、进行写操作输入要写入的数据。
点击“写”按钮,将数据写入指定的存储器地址。
5、进行读操作输入之前写入数据的存储器地址。
点击“读”按钮,从该地址读取数据,并在软件界面中显示读取到的数据。
6、重复上述步骤,对不同的存储器地址进行读写操作,观察和记录数据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每次读写操作的存储器地址、写入的数据和读取到的数据。
|存储器地址|写入数据|读取数据||||||0x0000|0x55|0x55||0x0001|0xAA|0xAA||0x0002|0x12|0x12|||||2、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写入的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被存储在指定的存储器地址中,并且在进行读操作时能够正确地读取出来,这表明存储器的读写功能正常。
实验一 扩展存储器读写实验
实验一扩展存储器读写实验
一、实验要求
1.对片内RAM、寄存器编程进行读写和逻辑操作,利用开发平台查看读写结果。
2.使用62256,作为数据空间0000H~7FFFH,编程对其进行读写。
3.使用三种方法对累加器A进行清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二、实验目的
1.熟悉单片机开发平台硬件、软件环境
2.学习片外存储器扩展方法
3.学习数据存储器不同的读写方法
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四、实验说明
1.对片内数据存储器、寄存器、累加器进行赋值和逻辑操作,通过软件的单步调试,
查看运行过程中的执行情况。
2.在读写数据的选用,作为验证性实验,可以采用55(0101,0101)与AA(1010,
1010)。
通过这两个数据的读写操作,一般可以查出数据总线的短路、断路等,在
实际调试用户电路时,非常有效。
3.执行本实验程序,对实验机数据进行读写,若L1灯亮说明RAM读写正常,L2灯
亮说明不正常。
五、实验框图
六、实验代码
七、实验数据
八、实验小结。
存储器读写实验报告
存储器读写实验报告以下是一篇存储器读写实验报告的范文,供参考:一、实验目标本实验旨在探究存储器的读写原理,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存储器的读写过程,并理解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二、实验原理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
根据存取速度、容量和价格等因素,计算机系统中通常包含多种类型的存储器,如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等。
本实验主要涉及主存储器的读写原理。
主存储器通常由多个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一个字节或一个字的数据。
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通过地址码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存储单元。
在读写存储器时,需要提供相应的地址码以确定要访问的存储单元。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环境:准备一台计算机、一个存储器模块、一根数据线和一根地址线。
2.连接存储器模块:将数据线连接到计算机的数据总线上,将地址线连接到计算机的地址总线上。
3.编写程序:使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用于向存储器中写入数据并从存储器中读取数据。
4.运行程序:将程序加载到计算机中并运行,观察存储器模块的读写过程。
5.记录实验结果:记录下每次读写操作的结果,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分析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存储器的读写原理,总结实验经验。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地向存储器中写入了数据,并从存储器中读取了数据。
每次读写操作都成功完成了预期的任务。
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提供正确的地址码,我们可以准确地访问存储器中的任意一个存储单元,并进行读写操作。
在读写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时序要求,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此外,我们还发现,存储器的读写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数据总线宽度、存储单元大小、存取周期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器类型和规格,以满足系统性能和成本的要求。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存储器的读写原理,掌握了存储器的读写过程。
计算机组成实验五-存储器读写实验
实验五存储器读写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存储器的工作特性。
2.数学静态存储器的操作过程,验证存储器的读写方法。
二、实验原理存储器是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用来保存程序和数据。
从工作方式上分类,存储器可分成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数据在关电后将不复存在,非易失性储器又可分为动态存储器和静态存储器,动态存储器保存信息的时间只有2ms,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新,既不断刷新数据;静态存储器只要不断电,信息是不会丢失的。
为简单起见,计算机组成实验用的是容量为2K的镜头存储器6116。
1.静态存储器芯片6116的逻辑功能6116是一种数据宽度为8位(8个二进制位),容量为2048字节的态存储器芯片,封在24引脚的封装中,封装型式如图2-7所示。
6116芯片有8根双向三态数据线D7-D0,所谓三态是指输入状态、输出状态和高阻状态,高阻状态数据线处于一种特殊的“断开”状态;11根地址线A10-A0,指示芯片内部2048个存储单元号;3根控制线片选控制信号,低电平时,芯片可进行读写操作,高电平时,芯片保存信息不能进行读写;为写入控制信号,低电平时,把数据线上的信息存入地址线A10-A0指示的存储单元中;为输出使能控制信号,低电平时,把地址线A10-A0指示的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读出送到数据线上。
芯片控制信号逻辑功能见表2-9。
图2-7 存储器部件电路图2.存储器实验单元电力路因为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仅用了256个存储单元,所以6116芯片的三根地址线A11-A8接地也没有多片联用问题,片选信号接地使芯片总是处于被选中状态。
芯片的WE和信号分别连接实验台的存储器写信号和存储器读写信号,存储器实验单元逻辑电路如图2-7所示。
这种简化了控制过程的实验电路可方便实验进行,存储器实验单元电路控制信号逻辑功能见表2-10。
3.存储器实验电路存储器读/写实验需呀三部分电路共同完成:存储器单元(MEM UNIT)、地址寄存器单元(ADDRESS UNIT)和输入、输出单元(INPUT/OUTPUT UNIT)。
实验5存储器读写实验
存储器读写过程
读操作
从存储器中读取数据的过程,通过地址码选中相应的单 元,将数据传输到数据总线。
写操作
将数据写入存储器的过程,同样通过地址码选中相应的 单元,将数据从数据总线传输到相应单元并保存。
03
实验步骤
实验准备
准备实验器材
存储器、数据线、电源适 配器、电脑等。
了解实验原理
熟悉存储器的读写原理和 实验要求。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相关工具进行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加深理论知识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存储器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地 址码、数据总线、读写时序等。
实验不足与改进建议
01
02
03
实验时间紧张
由于时间安排的原因,我 在实验过程中感到时间比 较紧张,有些操作未能完 全展开。
安全与可靠性研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存储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于数据保护至关重要, 未来可以加强这一领域的 研究。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存储器的容量、读写速度和稳定性等因素,以选择合适的存储器芯片。 同时,还需要注意存储器的功耗和散热问题,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5
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收获与体会
理解存储器工作原理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架 构、读写操作、地址映射等。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5存储器读写实 验
目录
• 实验简介 • 存储器基础知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实验简介
实验目的
掌握存储器的基本读写原 理。
学会使用存储器进行数据 存储和读取操作。
存储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1]理解计算机存储子系统的工作原理。
[2]掌握静态随机存储器RAM的工作特性和读写方法。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静态随机存储器电路,使用M6116芯片,并结合74LS245和74LS373等器件,实现对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具体实验内容包括存储器的基本读写操作和扩展实验要求的IO内存统一和独立编址增加4K的IO地址。
三、实验原理芯片介绍:•74LS245:8位双向缓冲传输门,用于连接数据总线和存储器地址输入。
•74LS373:8位透明锁存器,用于存储地址信息。
•M6116:2K*8位静态随机存储器,具有片选、读使能和写使能等控制线。
操作原理:•写操作:通过设定地址和数据,控制M6116的写使能和数据输入,将数据写入指定存储单元。
•读操作:设置地址并启用读使能,从M6116读取存储单元的数据,并通过数据总线输出。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附数据和图表等)1. 基本实验步骤1.电路搭建:o根据图3.4搭建实验电路,连接M6116、74LS245、74LS373等器件。
o设置好数据开关(SW7-SW0)、数码管显示和总线连接。
2.预设置:o将74LS373的OE(——)置0,保证数据锁存器处于工作状态。
o设置M6116的CE(——)=0,使其处于选中状态。
o关闭74LS245(U1),确保数据总线不受影响。
3.电源开启:o打开实验电源,确保电路供电正常。
4.存储器写操作:o依次向01H、02H、03H、04H、05H存储单元写入数据。
o以01H为例:▪设置SW7~SW0为00000001,打开74LS245(U1),将地址送入总线。
▪将74LS373的LE置1,将地址存入AR,并观察地址数码管。
▪将LE置0,锁存地址到M6116的地址输入端。
▪设置数据开关为要写入的数据,打开74LS245(U4),将数据送入总线。
▪将M6116的WE(——)由1转为0,完成数据写入操作。
▪关闭74LS245(U4)。
实验5linux文件操作之带缓存和非缓冲文件的读写
实验5 Linux文件操作之带缓存和非缓冲文件的读写学生姓名:王祥真学号:95 专业班级:计科143实验类型:□验证 ? 综合□ 设计□ 创新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一.实验目的通过编写文件读写及上锁的程序,进一步熟悉 Linux 中文件 I/O 相关的应用开发,并且熟练掌握 open()、read()、write()、fcntl()等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1. 用write, read, open等系统调用编写分别实现如下功能的程序(要求进行必要的出错检查):(1)创建一个文件,文件内容从键盘输入;(2)将的内容显示在屏幕上,并将的内容复制到一个新的文件中。
实验代码:#include<>#include<sys/>#include<sys/>#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t main(){int fd, fdsrc,fddes,nbytes;int newret ,n1,n2;int flags=O_CREAT | O_TRUNC | O_WRONLY;char src[50],des[30],buf[30];char str1[60];char str2[60];strcat(str1,"cat ");printf("请输入要创建的源文件名字");scanf("%s",src);fd=creat(src,S_IRUSR|S_IWUSR);在Linux 中 FIFO 是一种进程之间的管道通信机制。
Linux 支持完整的 FIFO通信机制。
本实验内容,通过使用文件操作,仿真 FIFO(先进先出)结构以及生产者-消费者运行模型。
本实验中需要打开两个虚拟终端,分别运行生产者程序(producer)和消费者程序(customer)。
计算机原理-文件系统实验
计算机原理-文件系统实验一 .目的要求1、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模拟文件管理的工作过程。
从而对各种文件操作命令的实质内容和执行过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2、要求设计一个 n个用户的文件系统,每次用户可保存m 个文件,用户在一次运行中只能打开一个文件,对文件必须设置保护措施,且至少有Create、delete、open、close、read、write等命令。
二 .例题:1、设计一个10个用户的文件系统,每次用户可保存10个文件,一次运行用户可以打开5个文件。
2、程序采用二级文件目录(即设置主目录[MFD])和用户文件目录(UED)。
另外,为打开文件设置了运行文件目录(AFD)。
3、为了便于实现,对文件的读写作了简化,在执行读写命令时,只需改读写指针,并不进行实际的读写操作。
4、算法与框图:①因系统小,文件目录的检索使用了简单的线性搜索。
②文件保护简单使用了三位保护码:允许读写执行、对应位为 1,对应位为0,则表示不允许读写、执行。
③程序中使用的主要设计结构如下:主文件目录和用户文件目录( MFD、UFD)打开文件目录( AFD)(即运行文件目录)文件系统算法的流程图如下:三 .实验题:增加 2~3个文件操作命令,并加以实现。
(如移动读写指针,改变文件属性,更换文件名,改变文件保护级别)。
#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define getpch(type) (type*)malloc(sizeof(type)) int userNum=0;struct mdf{char userName[20];struct UFD* p;} mdf[20];struct ufd{char fileName[20];char File[50];struct ufd * next;}*fp,*tp,*p,*begin;typedef struct ufd UFD ;void show(struct UFD *f){begin=f;if(begin->next==NULL) printf("该用户名下尚无文件!\n");else{printf("该用户名下所有文件:\n");begin=begin->next;while(begin!=NULL){printf("%s: %s\n",begin->fileName,begin->File); begin=begin->next;}}}void Operation(struct UFD *f){int i;char filename[20],file[50];begin=f;label:printf("请选择操作:\n 1:create; 2:delete; 3:read; 4:write; 5:open;\n 6:lose; 7:Chang File's Name;8:Show All The File\n");scanf("%d",&i);if(i==1){tp=getpch(UFD);printf("请输入文件名:");scanf("%s",filename);printf("\n请输入文件内容:");scanf("%s",file);strcpy(tp->fileName,filename);strcpy(tp->File,file);tp->next=NULL;p=begin;p->next=tp;printf("\n文件创建完毕!\n");goto label;}else if(i==2){printf("请输入文件名:");scanf("%s",filename);p=begin->next;while(strcmp(p->fileName,filename)!=0&&p!=NULL) p=p->next;if(p==NULL) printf("文件不存在!\n");else{tp=begin;while(tp->next!=p) tp=tp->next;tp->next=p->next;free(p);printf("文件已删除!\n");}goto label;}else if(i==3){printf("请输入文件名:");scanf("%s",filename);p=begin->next;while(strcmp(p->fileName,filename)!=0&&p!=NULL) p=p->next;if(p==NULL) printf("文件不存在!\n");else{printf("%s: %s\n",p->fileName,p->File);}goto label;}else if(i==4){printf("请输入文件名:");scanf("%s",filename);printf("\n请输入文件内容:");scanf("%s",file);p=begin->next;while(p!=NULL){if(!(strcmp(p->fileName,filename))){strcpy(p->File,file);printf("\n替换了以%s为名的文件!\n",filename); goto label;}p=p->next;}tp=getpch(UFD);strcpy(tp->fileName,filename);strcpy(tp->File,file);tp->next=NULL;p=begin;p->next=tp;printf("\n创建了以%s为名的文件!\n",filename); goto label;}else if(i==5){goto label;else if(i==6){printf("功能被关闭,无法操作了\n"); Select();}else if(i==7){printf("请输入要改名的文件名:"); scanf("%s",filename);while(p!=NULL){if(!(strcmp(p->fileName,filename))) {printf("\n请输入新的文件名:");scanf("%s",filename);strcpy(p->fileName,filename);printf("\n文件名已更改!\n");goto label;}p=p->next;}printf("文件不存在!\n");goto label;}else if(i==8){show(f);goto label;else{goto label;}}void Select(){char username[20];int i;printf("请输入用户名:\n");scanf("%s",username);for(i=0; i<userNum; i++){if(!strcmp(mdf[i].userName,username)) {fp= mdf[i].p;if(fp!=NULL){printf("该用户已创建文件:\n");while(fp!=NULL){fp=fp->next;printf("%s\n",fp->fileName);}}else{printf("该用户尚未创建任何文件!\n");fp= mdf[i].p;Operation(fp);}}if(i>=userNum){printf("该用户不存在,创建新用户?\n1:是 2:否\n");scanf("%d",&i);if(i==1){strcpy(mdf[userNum++].userName,username); printf("已创建用户!\n");i=userNum-1;fp= mdf[i].p;Operation(fp);}else{printf("查询其它?\n 1:是 2:否\n");scanf("%d",&i);if(i==1){Select();}else{printf("谢谢使用!\n");return;}}}}int main(){int i;for(i=0; i<20; i++){tp=getpch(UFD);tp->next=NULL;mdf[i].p=tp;}Select();return 0;}编一个通过屏幕选择命令的文件管理系统,每屏要为用户提供足够的选择信息,不需要打入冗长的命令。
实现文件实时读取与监控的方法
实现⽂件实时读取与监控的⽅法1、⽂件实时写⼊最近需要为实验室写⼀个监控⽂本数据并实时读取绘制曲线的⼩程序,原软件从串⼝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实时写⼊txt⽂本,现在需要写个程序实时读取出来,遇到⼀个问题:原软件有个⽂本框实时显⽰数据,查看源代码发现⽂本框显⽰和写⼊⽂本是同时完成的,但是⽂件写⼊却有延迟,有时候过去很长时间重新打开⽂本⽂件,内容都不发⽣改变。
每次⽂本容量增加512字节内容才发⽣变化,这样就导致⽆法对该⽂件进⾏实时读取和监控,找了很多资料,发现这样⼀段话:”在PC硬件体系结构⾥,速度最快的存储器是CPU⾥⾯的寄存器,接着到⼆级缓存,再到系统RAM内存,最后才到硬盘。
由于这样的体系结构,就决定了操作系统对⽂件的操作⽅式,或者说是最优化的算法。
⽐如操作系统接收到写⽂件的数据时,就会先把数据保存到RAM⾥,然后在合适的时间或者合适的数据量时再写到硬盘⾥。
但有时候我们希望数据⼀定要保存到硬盘⾥,⽽不是保存在RAM⾥,这时就需要使⽤函数FlushFileBuffers来把RAM⾥的数据保存到硬盘⾥。
”于是修改原软件的源代码(VB):Private Declare Function FlushFileBuffers Lib "kernel32" (ByVal hFile As Long) As Long'创建⽂件strTFile=path//路径hTFile = FreeFileOpen strTFile For Append As hTFile'此处为strOut内容写⼊Print #hTFile, strTOutFlushFileBuffers (hTFile)这样修改后,还是没达到⽬的。
在另⼀⽹页上看到⼀个建议是需要当写⼊⽂件完成后需要及时闭。
因此在每次打开⽂件之后增加了如下关闭⽂件的代码:Close hTFile '关闭⽂件果然⽂件实现了实时的写⼊,不过这样性能肯定下降,由于写⼊频率不快,在可接受范围,就没对性能进⾏分析。
存储器实验 总结
存储器实验总结1. 引言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用于存储和检索数据,是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数据传输的基础。
本文将总结存储器实验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并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2. 实验过程2.1 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目标是通过搭建存储器系统的实验平台,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测试验证相关理论。
2.2 实验步骤1.搭建存储器系统实验平台:根据实验指导书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组装并连接存储器系统的硬件设备。
2.熟悉实验设备:了解存储器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学习使用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
3.进行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存储器容量和速度的测试等。
4.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准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包括读写操作的时间、存储器容量的测量值等。
5.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存储器的性能和工作原理。
2.3 实验设备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实验平台:Intel x86 架构的计算机•实验设备:存储器模块、存储器控制器、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编程工具:C++ 编译器、汇编器等3. 实验结果3.1 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别进行了存储器的读操作和写操作,并记录了每次操作的时间。
通过对比不同操作的时间,我们可以评估存储器的读写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存储器的读操作平均时间为 X 毫秒,写操作平均时间为 Y 毫秒,表明存储器的读写速度较为稳定。
3.2 存储器容量的测量我们还对存储器的容量进行了测试。
实验中,我们分别使用不同大小的数据块对存储器进行写入,然后读取存储器中的数据块,并记录了写入和读取的时间。
通过对比不同数据块的操作时间,我们可以评估存储器的容量。
实验结果显示,存储器的容量为 Z 字节,并且与设备说明书中的容量一致。
3.3 实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实验设备的连接错误、数据传输错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姓名:张鹏学号:150705040
实验地点:数计学院401实验室
实验课时:3学时实验器材:计算机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
实验名称:4.1实验一:采用无缓存方式实现文件读写
一、实验目的
(l)熟悉Windows系统读写相关API。
(2)掌握无缓冲方式实现文件读写相关参数设置。
二、实验环境及工具
Windows 7 操作系统,VC6
三、实验内容
建立一个函数,使用该函数将源文件source.txt中的内容读出,再写到目标文件nobuffer.txt中
四、实验步骤
// zhang.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zhang.h"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DWORD BufferSize=1024;
char buf[1024];
/////////////////////////////////////////////////////////////////////////////
// The one and only application object
CWinApp theApp;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FileReadWrite_NoBuffer(char * source,char * destination); int _tmain(int argc, TCHAR* argv[], TCHAR* envp[])
{
int nRetCode = 0;
printf("Call FileReadWrite_NoBuffer!\n");
FileReadWrite_NoBuffer("source.txt","nobuffer.txt");
return nRetCode;
}
void FileReadWrite_NoBuffer(char * source,char * destination) {
HANDLE handle_src,handle_dst;
DWORD NumberOfByteRead,NumberOfByteWrite;
BOOL cycle;
char * buffer;
buffer=buf;
handle_src=CreateFile(source,
GENERIC_READ,
0,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FLAG_NO_BUFFERING,
NULL);
handle_dst=CreateFile(destination,
GENERIC_WRITE,
NULL,
NULL,
CREATE_ALWAYS,
NULL,
NULL);
if(handle_src==INV ALID_HANDLE_V ALUE||
handle_dst==INV ALID_HANDLE_V ALUE)
{
printf("File Create Fail!\n");
exit(1);
}
cycle=TRUE;
while (cycle)
{
NumberOfByteRead=BufferSize;
if(!ReadFile(handle_src,buffer,NumberOfByteRead,&NumberOfByteRead,NUL L))
{
printf("Read File Error!%d\n",GetLastError());
exit(1);
}
if(NumberOfByteRead<BufferSize)cycle=FALSE;
if(!WriteFile(handle_dst,buffer,NumberOfByteRead,&NumberOfByteWrite,NUL L))
{
printf("Write File Error!%d\n",GetLastError());
exit(1);
}
}
CloseHandle(handle_src);
CloseHandle(handle_dst); }
五、实验结论
读写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