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2
高三复习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高三复习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三复习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三复习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必修一第2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夫晋,何厌之有____通____,____ 2.失其所与,不知 ____通____,____ 3.日以尽矣 ____通____,____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____通____,____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____通____,____ 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____通____,____ 7.卒起不意 ____通____,____8.秦王还柱而走 ____通____,____9.要项伯 ____通____,____10.不敢倍德 ____通____,____11.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____通____,____ 12.令将军与臣有郤 ____通____,____自我校对1.厌餍满足2。
知智明智,聪明,读zhì3。
以已已经4。
陵凌凌辱5.振震震慑6。
奉捧捧着7。
卒猝仓促,突然,读cù8.还环绕9.要邀邀请10。
倍背背叛11。
蚤早早12.郤隙隔阂、嫌怨二、文言实词(一)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可作动词或名词(2)若舍郑以为..①东道主...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②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物质上不富有(5)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可能,能够(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袒护(7)终已不顾..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考虑,不照顾(8)诸郎中..执兵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医医生(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很(10)将军战河北..①,臣战河南..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南省(11)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自我校对(1)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2)①把……作为②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出使的人(4)不得志,走投无路(5)可以用(它)来(6)袒露一只臂膀(7)不回头(8)宫廷的侍卫(9)意外的变故(10)①黄河以北②黄河以南(11)……的原因(二)填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一)阅读以下语段,达成1~5 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以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以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一样,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事过境迁,感触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遗迹,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先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古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何尝不临文嗟悼,不可以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雅。
1.给以下各句加点词选择适合的解说。
(1)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以外()A .原由B .依靠C.就着D.因为【答案】C(2)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A .修饰B.整顿C.高,长D.美好【答案】C(3)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A .朝向B.奔向C.以前D.若是【答案】C2.对以下各句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A .①叹息句②叹息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说句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构造后置④省略句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说句④宾语前置句D.①叹息句②反问句③介宾构造后置④省略句【答案】 B3.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雅”的含意理解最切实的一项为哪一项()A.以后者读此次集合的诗文,也会产生感触。
B.以后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好多感想。
C.后代的读者读此次集合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代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人。
【答案】C4.依据原文,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
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序言。
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色。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地:“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但这其实不显得忽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广泛性命题,也包含此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的含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2019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宁静(美)西格德·F.奥尔森①时值拂晓之前,那是众鸟还没有开始啼鸣的一段沉静。
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像是还在睡梦之中,一起一落;依我看,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
那是宁静的时光——没有吹动树叶的风,没有泛起波浪的水,没有兽叫和鸟鸣。
然而,我还是一如往常地倾听,绷紧了所有的神经去听——我也不知道听什么——只是试图捕捉到当黑暗离去时那一瞬间的意义。
②孤身站在那里,我感到充满活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机警敏悟。
一声喊叫或一个举动都会打破这短暂的静谧。
这是一段宁静的时光,是与古老的节奏和时光的永恒、与湖泊的呼吸、与万物缓慢的生长保持同步的时刻。
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宇宙,领悟到人与自然一体的真实含义。
③我曾经攀登过鲁滨逊山的一座高峰,在那里观看日落,俯瞰山下奎蒂科-苏必利尔荒原的湖泊河流、起伏的山丘和溪谷。
当我到达光秃的山顶时,太阳正悬在地平线上,像一个燃烧的火球,准备落入山下的黄昏。
山下更遥远的地方,在伸向湖面的一片松林里,是我那个倒写的V字形白帐篷。
当夜色来临之际,它显得十分渺小。
④当我观望和倾听时,渐渐地意识到昆虫缓慢沉稳的低鸣,透过虫鸣可以听到白喉带鹀的啼叫和隐身鸫悦耳的歌声。
但是站在高山之巅,这一切都显得遥远而模糊,渐渐地它们相互交汇,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温柔的声音环绕于四周,那声音是如此轻柔,仿佛还不及我的呼吸声。
⑤眼下,太阳在山脊边颤动。
它充满了活力,几近流动,当我望着它落下时,我想我能感到地球在转离它,我真切地感到了地球的旋转。
总而言之,那是一种荒野的宁静,是一种人与自然一体的感觉,只有当没有任何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时,只有当我们用内心之耳去听、用内心之眼去看时,当我们用全身心而不仅仅是用感官去感受和领悟时,才能够有这种感觉。
我认识到,没有宁静,就不可能领悟;不从外界影响中解脱出来,人就不可能理解精神的意义。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专项训练习题含有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专项训练习题含有答案解析1、下列各句省略成分不同的是()。
A.沛公军霸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卫士仆地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D.欲呼张良与俱去毋从俱死也【答案】C【解析】.C.第一句在“止”后省略“之”,第二句在“杀人如”后省略“恐” A. 省略“于” B. 省略省略“于” D. 省略“之”2、下列语句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困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移整,不武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C.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尝在沛公也D.大行不顾细瑾,大礼不辞小让【答案】BA【解析】B A. 移→易 C. 尝→常 D. 瑾→谨3、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秦将王翦破赵拔剑撞而破之B.孰与君少长愿大王少假借之C.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方急时,不及召下兵D.剑坚,故不可立拔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答案】D【解析】D.立刻,马上 A. 攻破,打败;使……破 B. shào指年纪小; sh ǎo稍微 C. 并且;来得及4、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秦武阳色变振恐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B.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固不如也沛公起如厕【答案】A【解析】A.通“震”,恐惧 B.为什么;哪里 C. 足够;值得 D. 及,赶得上;到,往5、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吾其还也B.秦王惊,自引而起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C.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范增说项羽曰鲰生说我曰【答案】D【解析】D.shuì劝 A. 通“环”,绕;回去 B.身体向上提起;举起 C.动词,扯断;形容词,与世隔绝的6、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必修一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必修一必修二课文言文复习题》答案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昔我往矣,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霏霏..涟涟 D.今我来思,雨雪【答案】 B【解析】 A 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
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
古义:下雪,“雨”为动词。
2.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君之所知也D.唯利是图【答案】 C【解析】 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
3.下列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①却与小姑别②适得府君书③可怜体无比④汝岂得自由⑤五里一徘徊⑥举言谓新妇⑦哽咽不能语⑧昼夜勤作息⑨便复在旦夕⑩本自无教训A.①③⑩B.②⑦⑧C.⑤⑦⑨D.④⑥⑧【答案】C【解析】①退出来;②刚刚;③可爱;④自作主;⑥发言;⑧只指工作;⑩教养。
4.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去.来江口孔守船,绕传月明江水寒B.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故.人四辞黄鹤楼,烟花三元下C. 榆柳荫后檐,桃罗堂.前齐王宅里寻常见,九堂.前几度闻D. 少五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山关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答案】无5.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答案】 C【解析】 A项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B项不绝如缕:比喻声音细微或形势危急,这与句中写熙熙攘攘的游玩、购物的人不一致。
D项二三其德:指三心二意。
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耽搁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痛苦【答案】B【解析】B项“耽”是“沉溺”的意思。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現其《望仙驿记》,守长不事厨传矣。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018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水缸里的文学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
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他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
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
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
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
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2020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2020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雪屋记(明)杜琼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
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
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于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
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
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20年版)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A.而因之 B.则为所C.以乎之 D.且于所【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填写文言虚词,需要理解语句的意思。
这句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2 1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四)【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之人非凡之学梁志刚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作为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季羡林归国无路,只得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讲师,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此期间发表了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奠定了其在印度古代语言研究领域的地位。
1946年7月回国,经陈寅恪推荐,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言文学系并担任系主任,开创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东方学研究。
在东语系迎新会上,作为系主任的季美林没有一点名教授“派头”,他穿着既非西装革履,也非潇洒长衫,而是一身半旧的蓝咔叽布中山装。
瘦高身材,慈眉善目。
讲话声音不高,语速不快,他说:“一个大学生需要十二个农民来养活,你们的同龄人一百人才有一个能上大学。
”期望新生能够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学习,学成报国。
季美林10岁开始学习英文,水平极高,他备课仍一丝不苟。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对同一个英语单词有不同的读音,甚至含义也有差别。
他为了把这些细微的差别讲清楚,请教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外教。
讲翻译技巧时,他在黑板上画了两个部分重合的圆圈,说:“汉语和外语含义并非一一对应,仅重合部分可以相通,要从上下文的意思辨析词义。
”同学们一目了然,戏称为“季羡林大饼”;印度学是他的专长,但印度学浩如烟海,当时没有教材,季羡林利用有限的时间,提纲挈领,把印度主要历史时期、人物和历史事件以及民族、宗教、社会现状讲得一清二楚。
他讲课旁征博引、炒语连珠,同学们每周都盼着听他的课。
在“文革”时期,季羡林不顾个人安危,仗义执言,被抓进牛棚。
1969年秋天,经一年多炼狱般的折磨,九死一生的季美林被下放改造。
在寒冷的旷野里,年近六旬的他顶着凛冽的北风,穿一件单薄的旧棉袄,脸冻得铁青,胡子茬和眉毛上结满白霜,和学生一起顶着星星出早操,挖防空洞,往麦子地里挑粪,蹲在场院里啃窝窝头、喝稀粥。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期末复习专题 文言文阅读 三(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三1.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B.以其无礼于晋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而封之以膏腴之地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拜谒.(yè)切齿拊.(fǔ)心忤.(xǔ)视骨髓.(suǐ)移植B.淬.(cuì)火瞋.(zhēn)目而视偏袒.(tǎn)赠遗.(wèi)礼品C.震慑.(shè)直揕.(shèn)其胸濡.(rú)染群臣惊愕.(è)D.陛.(bì)下变徵.(zhǐ)之声惶.(huánɡ)急头晕目眩.(xuàn)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且贰.于楚也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朝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远.4.下列关于词类活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退.秦师(退:一般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撤兵)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C.既东封.郑(封: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疆界)D.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用作意动词,把……当做边邑)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召见颜斶时让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让大王上前来,惹得齐宣王很不高兴。
B.颜斶谈到砍下齐王头颅封邑万户、赐金千镒的事情,意在说明“王者”尊贵。
C.齐宣王最终认识到随便侮辱士人是自讨没趣的做法,于是就请求做颜斶的学生。
D.颜斶没有接受齐宣王做学生的请求,郑重地辞王而去,回到本乡,终身不受侮辱。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敢与忤.视忤: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解析(已纠错)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01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1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白蘋洲五亭记[唐]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①为荒泽。
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旋属灾潦荐②至,沼堙台圮。
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
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
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
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
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
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
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③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
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
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
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注】①鞠:皆,尽;②荐:连续;③覙缕:逐条陈述。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记叙白蘋洲五亭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议结合,言简意赅。
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2每日一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含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陕西省咸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怀念陆蠡陆蠡因为留下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翻译了不少外国书籍,而被誉为“绝代散文家”。
他更是一位崇高的爱国主义者。
1938年,卢沟桥事变第二年,陆蠡来到已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
他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注意。
1942年4月13日,上海中央巡捕房和法租界巡捕房联合派人到出版社,拿着陆蠡的照片,指名要抓人。
这时陆蠡恰好外出,巡捕们便入内翻箱倒柜大搜查,最后带走了两个人和部分书籍。
陆蠡回来后,为了营救被抓走的两位同事,找巡捕房交涉,当即被拘捕,不久转到日本宪兵队。
在日本人面前,陆蠡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据说,有一次日本人提审陆蠡:“你爱不爱国?”陆蠡坦然回答:“爱国。
”又问:“你赞不赞成南京政府(指汪精卫伪政府)?”他毅然回答:“不赞成!”再问:“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把中国征服?”他断然答道:“绝对不能征服!”一字一句,气壮山河。
后来,陆蠡没有了音讯。
他的亲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终属徒然,他就这样在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位杰出的天台人。
但陆蠡在文学史上留下的业绩,不会因时间而消逝。
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陆螽,重新认识他那带着浓郁乡土味的优美散文和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
据说,陆蠡从小便显示出不同凡响的聪慧,有神童之称。
7岁时,县知事到学堂视察,命陆蠡作文,他面无难色,略作思索,便提笔成文。
知事阅后,大为赞赏,当即掏出随身携带的所有银元,奖励陆蠡,一时传为佳话。
后来知事升至台州府任职,便向陆蠡父亲提出带陆蠡到台州府读书。
陆蠡12岁时,又由耶稣堂一位姓邵的先生带到杭州教会学堂惠兰中学补习英语。
第二年,跨越初中,直接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
从此,陆蠡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
以后,陆蠡相继进入杭州之江大学、上海国立劳动大学读书,完成学业后先后在福建泉州平民中学、上海南翔立迭学园、临海回浦中学任教,后来再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
人教版精编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2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二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二)【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饮酒二十首(其四)陶渊明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
②敛翮(hé):收起翅膀,即停飞。
1.这首诗前六句描绘了一只怎样的“失群鸟”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①此诗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只孤独悲伤却不失理想的失群之鸟。
②暮色苍茫,孤鸟仍在独自飞翔,它形单影只、疑惧不安地在天际徘徊,始终找不到可以栖息的地方。
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它的啼声越来越悲凉。
在它那凄厉的叫声中可以听出它对清静高远之地的向往。
2.①托物言志的手法。
②诗人以“失群鸟”自比,以其终于找到凌寒而不凋的“孤生松”为托身之所的过程,表达了诗人高洁的人格情操及在历经坎坷之后坚定的归隐之志。
【试题分析】2.本题考查的是手法和情感综合理解的考题,考生要注意先明确诗歌的手法,从整首诗歌来看是写“失群鸟”,所以很明显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通过归诗歌中情感关键词的把握,诗人以“失群鸟”自比,以其终于找到凌寒而不凋的“孤生松”为托身之所的过程,表达了诗人高洁的人格情操及在历经坎坷之后坚定的归隐之志。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咏荆轲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1.诗中有很多语句与课文《荆轲刺秦王》内容相照应,如“雄发指危冠”照应文中________________;“登车何时顾”照应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文言文阅读专题(三)【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田布,字敦礼,太尉田弘正子。
幼机悟。
始,弘正为田季安裨将,镇临清,布年尚幼,知季安且危,密白父,请以众归朝,弘正甚奇之。
及得魏使布总亲兵王师诛蔡以军隶严绶屯唐州帝以布大臣子或有罪且桡法弘正请以董畹代而士卒爱布愿留帝乃止凡十八战,破凌云栅,下郾城,以功授御史中丞。
蔡平,入为左金吾卫将军。
弘正徙成德,以布为河阳节度使,父子同日受命。
布所至,必省冗将,募战卒,宽赋劝穑,人皆安之。
弘正遇害,魏博节度使李愬病不能军,公卿议以魏强而镇弱,且魏人素德弘正,以布之贤而世其官,可以成功。
穆宗遽召布,解缞拜魏博节..以行。
布号泣固辞,不听;乃与妻子度使,乘传..决曰:“吾不还矣!”未至魏三十里,跣行被发,号哭而入,居垩室,屏节旄。
凡将士老者,兄事之。
禄奉月百万,一不入私门,又发家钱十馀万缗颁士卒。
以牙将史宪诚出麾下可任,乃委以精锐。
时中人屡趣战,而度支馈饷不继,布辄以六..留/帝乃止/C.及得魏/使布总亲兵/王师诛蔡/以军隶严绶/屯唐州/帝以布大臣/子或有罪/且桡法/弘正请以董畹代/而士卒爱布愿留帝/乃止/D.及得魏/使布总亲兵/王师诛蔡/以军隶严绶/屯唐州/帝以布大臣子/或有罪/且桡法/弘正请以董畹代/而士卒爱布愿留帝/乃止/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缞,脱下丧服,意即守丧期限未满就被征召起用。
按礼制,丁忧时须居家守丧。
B.乘传,乘坐传达命令的马车。
田布“乘传以行”是因为情形危急,需立刻赶往目的地。
C.度支,是古代官署名称,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
唐时改“度支”为“吏部”。
D.河朔,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在古代,“河”专指黄河,指一般的河流是后起的意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布幼时机警,作战屡立功勋。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2
文言文阅读专题(一)【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楚将宋义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
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①,宋义曰:“公将见武信君②乎?臣论其军必败。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
项梁死,章邯军巨鹿南。
高陵君显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必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令王离、涉间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父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乃饮酒高会,而不引兵渡河取食于赵。
且夫强秦攻赵,必举。
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杀宋义子。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将救巨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注:①高陵君是封号,名叫显;②武信君,即项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冠军”,位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2
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江西省鹰潭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罕字师言,以荫知宜兴县。
县多湖田,岁诉水,轻重失其平。
罕躬至田处,列高下为图,明年诉牒至,按图示之,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皆服。
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
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旁州闻之,皆愿如常州法。
累迁户部..判官。
修太宗别庙,中贵人大虑材,将一新之。
罕白是特岁久丹漆黯暗,但当致饰耳,榱栌皆如故,唯易一楹,省缗钱..十万。
出为广东转运使。
侬智高入寇,罕行部在潮,广州守仲简自围中遣书邀罕,罕报曰:“吾家亦受困,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当求所以相济者。
”遂还惠州。
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
罕择父老可语者问以策,曰:“吾属.皆有田客,欲给以兵,使相保聚。
”罕曰:“有田客者如是,得矣,无者奈何?”乃呼耆长发里民,补壮丁。
募有方略者,许以官秩、金帛,使为甲首。
久之,无至者。
有妇人诉为仆夺钗珥,捕得之,并执夺攘者十八辈,皆枭首..决口置道左,传曰:“此耆长发为壮丁不肯行者也。
”观者始有怖色。
乃简卒三千,顺流而下。
将至广,悉众登岸,营于南门。
智高临观,相去三十步,见已严备,不敢犯。
罕徐开门而入,智高遂解去。
徙知潭州。
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
乃本为人妻,无子,夫死,妾有子,遂逐妇而据家资,屡诉不得直,因愤恚发狂。
罕为治妾而反其资,妇良愈,郡人传为神明。
以光禄卿卒,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王罕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
B.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2
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以下小题。
方腊者,睦州青溪人也。
世居县堨村,托左道以惑众。
县境梓桐、.帮源诸峒皆落山谷幽险处,民物繁夥,有漆楮、杉材之饶,富豪巨贾多来往。
时吴中困于朱勔花石①之扰,比屋致怨,腊因民不忍,阴聚困穷游手之徒。
宣和二年十月,起为乱,自号圣公,建元永乐,置官吏将..帅,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
无弓矢、介胄,唯以鬼神诡秘事相扇訹,焚室庐,掠金帛儿女,诱胁良民为兵。
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从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
十一月陷青溪,十二月陷睦、歙二州。
南陷衢,杀郡守彭汝方;北掠新城、..桐庐、富阳诸县,进逼杭州。
郡守弃城走,州即陷,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放火六日,死者不行计。
警奏至京师,王黼匿不以闻,于是凶焰日炽。
兰溪灵山贼朱言吴邦、剡县仇道人、仙居吕师囊、方岩山陈十四、苏州石生、归安陆行儿皆合党应之,东南大震。
发运使陈亨伯请调京畿兵及鼎、澧枪牌手兼程以来,使不至滋蔓。
..徽宗始大惊,亟遣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率禁旅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以东,且谕贯使作诏罢应奉局。
三年正月,腊将方七佛引众六万攻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坚守,已而大军至,合击贼,斩首九千,筑京观五,贼还据杭。
二月,贯、稹先锋至清河堰,水陆并进,腊复焚官舍、府库、民居,乃宵遁。
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接踵至,尽复所失城。
四月,活捉腊及妻邵、子毫二太子、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梓桐石穴中,杀贼七万。
四年三月,余党悉平。
进贯太师,徙国楚。
(选自《宋史·方腊传》,有修改)【注】①花石:指宋时的“花石纲”之事。
宋徽宗热爱花石,遂由朱勔主持苏杭应奉局,特意索求江浙一带的奇花异木,运往京城开封,运送花石之船,十艘船为一“纲” ,史称“花石纲”。
1、以下对文中画波涛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人安于太平 / 不识兵革 / 闻金鼓声即敛手 / 听从不旬日 / 聚众至数万 / 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B、人安于太平不识 / 兵革闻金鼓声 / 即敛手听从 / 不旬日 / 聚众至数万 / 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C、人安于太平不识 / 兵革闻金鼓声 / 即敛手听从 / 不旬日聚众至数万/ 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D、人安于太平 / 不识兵革 / 闻金鼓声即敛手听从 / 不旬日聚众至数万/ 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州,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级,相传尧时分天下为九州。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1-3含解析
2-1-3[文言文内容概括与分析]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的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2017·浙江卷)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
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
[选项C] 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比对:【答案】C.张冠李戴。
“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指出了这是学者的弊病,而不是说作者自己。
【参考译文】我自从元和年间以来,直到今天,自己见到听到的名家才子的讨论,常法制度,征讨叛逆作乱,考察他们当时的情形,用古代事迹进行检验,能够做到不丢失见闻并且细致思考,也能够成就一家的事业了。
但是随时见到随时忘记,随时听到随时丢弃,轻视看到的重视听到的,这也是求学的人的一个弊病。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的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2016·天津卷)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
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
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
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
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
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选项B]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比对:【答案】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错,根据原文可知,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其母亲的事,直到李台州死后,在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州母子之间的故事,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
【参考译文】宗质在乾道庚寅年担任洪州副郡守,当时我做奉新县的县令,多次拜谒他,不知道他们母子间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腊者,睦州.青溪人也。
世居县堨村,托左道以惑众。
县境梓桐、帮源诸峒皆落山谷幽险处,民物繁夥,有漆楮、杉材之饶,富商巨贾多往来。
时吴中困于朱勔花石①之扰,比屋致怨,腊因民不忍,阴聚贫乏游手之徒。
宣和二年..十月,起为乱,自号圣公,建元永乐,置官吏将帅,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
无弓矢、介胄,唯以鬼神诡秘事相扇訹,焚室庐,掠金帛子女,诱胁良民为兵。
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
十一月陷青溪,十二月陷睦、歙二州。
南陷衢,杀郡守..彭汝方;北掠新城、桐庐、富阳诸县,进逼杭州。
郡守弃城走,州即陷,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纵火六日,死者不可计。
警奏至京师,王黼匿不以闻,于是凶焰日炽。
兰溪灵山贼朱言吴邦、剡县仇道人、仙居吕师囊、方岩山陈十四、苏州石生、归安陆行儿皆合党应之,东南大震。
发运使陈亨伯请调京畿..兵及鼎、澧枪牌手兼程以来,使不至滋蔓。
徽宗始大惊,亟遣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率禁旅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以东,且谕贯使作诏罢应奉局。
三年正月,腊将方七佛引众六万攻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已而大军至,合击贼,斩首九千,筑京观五,贼还据杭。
二月,贯、稹前锋至清河堰,水陆并进,腊复焚官舍、府库、民居,乃宵遁。
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至,尽复所失城。
四月,生擒腊及妻邵、子毫二太子、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梓桐石穴中,杀贼七万。
四年三月,余党悉平。
进贯太师,徙国楚。
(选自《宋史·方腊传》,有删改)【注】①花石:指宋时的“花石纲”之事。
宋徽宗酷爱花石,遂由朱勔主持苏杭应奉局,专门索求江浙一带的奇花异木,运往京城开封,运送花石之船,十艘船为一“纲”,史称“花石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B.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C.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D.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州,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级,相传尧时分天下为九州。
宋时州已很多,文中的“睦州”就是其一。
B.宣和二年,这是年号纪年,自汉武帝起有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C.郡守,官名,指一郡之守,汉景帝时改称太守。
D.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唐朝将长安城周边地区分为京县和畿县,统称京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腊反抗压迫,秘密发动群众。
由于“花石纲”之扰,民怨沸反,人心思乱,方腊乘此于宣和二年十月宣布起义。
B.方腊果敢英勇,义军节节胜利。
方腊率领的起义队伍发展迅猛、斗争坚定,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攻克了若干州县,杀敌众多。
C.义军骤然兴起,京师大为震动。
义军势力不断壮大,他们进逼杭州,令徽宗很是震惊,故郡守弃城而逃,义军很快攻入了杭州。
D.方腊度势有误,起义最终失败。
朝廷军不断攻击,起义军最终不敌,最后方腊本人及妻子、儿子、丞相方肥等五十多人被俘于梓桐石穴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号圣公,建元永乐,置官吏将帅,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
(2)警奏至京师,王黼匿不以闻,于是凶焰日炽。
【参考答案】1.D2.B3.C4.(1)(方腊)自称“圣公”,以“永乐”为年号,设置官吏将帅,用巾饰作为区别的标志,从红色的巾饰往上共分六个等级。
(2)(方腊起义的)警报上奏到京师,王黼把警报藏起来不报告皇上,于是义军力量一天天壮大。
【试题分析】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地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B项,“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有误,明清两朝皇帝一般一个年号,以前的皇帝多有两个或者更多的年号,如唐高宗改元最多,在位三十四年用了十四个年号。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C项,“义军势力不断壮大,他们进逼杭州,令徽宗很是震惊,故郡守弃城而逃,义军很快攻入了杭州”有误,“故”强加因果,同时时间错位,从文中来看,“郡守弃城而逃”是在“徽宗很是震惊”之前。
4.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句首添加主语“方腊”;“建元”,纪历的开始,以……为年号;“置”,设置;“以……为”,用……作为;“别”,区别的标志;“凡”,一共。
第二句中,“警”,警报;“匿”,藏起来;“以闻”应为“以之闻”,把它报告皇上,“闻”,使动用法,使……闻,报告;“日炽”,“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炽”,壮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颢,字伯淳,世居中山,后徙河南。
举进士..,调鄂、上元主薄。
鄂民有借兄宅居者,发地得瘗钱①,兄之子诉曰:“父所藏。
”颢问:“几何年?”曰:“四十年。
”“彼借居几时?”曰:“二十年矣。
”遣吏取十千视之,谓诉者曰:“今官所铸钱,不五六年即遍天下,此皆未藏前数十年所铸,何也?”其人不能答。
为晋城令,富人张氏父死,旦有老叟踵门曰:“我,汝父也。
”子惊疑莫测,相与诣县。
叟曰:“身为医,远出治疾,而妻生子,贫不能养,以与张。
”颢质其验。
取怀中一书进,其所记曰:“某年月日,抱儿与张三翁家。
”颢问:“张是时才四十,安得有翁称?”叟骇谢。
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
度乡村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恤,而奸伪无所容。
凡孤废者,责之亲威乡党,使无失所。
行旅出于其途者,疾病皆有所养。
乡必有校,暇时亲至,召老与之语。
儿童所读书,亲为正句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
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
在县三岁,民爱之如父母。
熙宁..初,用吕公著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神宗素知其名,每召见,从容咨访。
将退,则曰:“卿可频来求对,欲常相见耳。
”一日,议论甚久,日官报午正,先生始退。
中.人.相谓曰:“御史不知上未食邪?”尝劝帝防未萌之欲,及勿轻天下士,帝俯躬曰:“当为卿戒之。
”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
遇事优为,虽当仓卒,不动声色。
王安石执政,议更法令,中外皆不以为便,言者攻之甚力。
颢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
颢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
”安石为之愧屈。
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
(选自元·脱脱等《宋史·卷四二七·程颢传》,有删改)[注]①瘗(yì)钱:陪葬的钱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B.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C.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D.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中人:即宦官,宦官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
C.熙宁:是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
习惯上,明清两代对殁世的皇帝用年号来称呼。
文中的年号还有“哲宗”。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唐代以后则用“死”通称。
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程颢担任鄂县主簿时,有一个借住兄弟房子的平民发现了地下埋藏的钱币,兄弟的儿子谎称这钱币是父亲所藏,程颢很快查明了真相。
B.程颢担任晋城县令时,有一富户人家张氏的父亲死了,结果清早有一年迈的老人到张氏的门前自称是他父亲,还拿出书信作凭证。
程颢揭穿了老人的谎言。
C.宋神宗非常欣赏程颢的才华,经常询问他的意见,并希望他经常来与自己对晤,两人相谈甚欢之时甚至会忘记吃饭。
D.程颢坦率地表达了对王安石变法的不认同,王安石本与他交好,至此恼羞成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
(2)颢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
1.D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项“哲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3.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项出现的错误很多。
首先,“程颢坦率地表达了对王安石变法的不认同”,文中程颢是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次,“王安石本与他交好”的信息属于无中生有;最后,“至此恼羞成怒”是对文本“安石为之愧屈”的错误理解,“愧屈”的理解是“羞愧”。
4.(1)百姓因事到县衡,程颢必然会把孝悌忠信的道义告诉他们,在家里就要服侍父兄,在外面就要服侍尊长。
(2)程颢接受圣旨到中堂议论政事,王安石刚刚对发表意见的人发怒,声色俱厉地对待他们。
【参考译文】程颢,字伯淳,世代定居中山,后来从迁到河南府。
程颢录取为进士,奉调为鄂县主簿。
鄂县有一平民借住兄弟的房子,挖开地下发现了埋藏的钱币,兄弟的儿子上诉说:“是我父亲藏的。
”程颢问:“是哪一年藏的?”回答说:“藏了四十年。
”“他们什么时候借住的呢?”回答说:“借住二十年了。
”派遣官吏拿来十千钱仔细观察,对上诉的人说:“现在官府所铸的钱,不超过五六年就已经流通至天下各地,这都是没有埋藏前数十年所铸的钱,是什么原因呢?”上诉的人不能答出这个道理。
程颢担任晋城县令时,富户人家张氏的父亲死了,清早有一老人到他的门前说:“我,就是你父亲。
”那个人的儿子惊疑不已,不知所措,同他一起到晋城县衙。
那个老人说:“我身为医生,因远出为别人治病,而妻子生了儿子,因为贫穷不能抚养,就送给了富人张氏。
”程颢对他们进行质问、检查验证。
老人取出怀中的一封书信进呈送上,这封书信上记载说:“某年,某月,某日,抱儿子送给了张三翁家里。
”程颢问,“张氏当时才四十岁,哪有称他为翁的道理呢?”那个老人惊骇不已,辞谢走了。
老百姓交粟为税多送到附近边地,装载前往则道路远,就近买则价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