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路径探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高校提升科研水平、企业技术进步、增强地区和国家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1]地方院校只有将“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理念,坚持走产学研多方结合之路,主动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才能全面提升科研水平,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在优胜劣汰的办学大背景中站稳脚跟。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所谓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

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

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

育形式。[2]一般认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政府是产学研合作的三个要素。其实,还应包括为沟通政府、产业、大学和研究院所起桥梁作用的中介机构,如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及

地方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在各要素中,大学和

科研院所是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的主体,企业

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是制度创新的主体,

中介机构则是桥梁和纽带。

合作教育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

传统教育比较而言,其区别为:从教育目标上

看,传统教育重视传授知识,产学研合作教育则

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从特点上看,传统教育关注

继承性、系统性,产学研合作教育则关注综合

性、创新性;从形式上看,传统教育过分依赖课

堂教学、授受相传,产学研合作教育则更青睐于

亲身实践、科研训练。可见,传统教育观的实质

是封闭、狭隘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则是开放、多

元的。[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产学研合作教育已经不单单是企业、高校自身发展的诉求,也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

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必需。例如,高校

和科研院所合作可将创造的学术性知识转化为

产业性知识,贡献于企业的技术革新,从而推于世勋

(蚌埠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路径探索

摘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合作教育在

“校府”、“校企”、“校际”、“校所”四方联合中,要始终坚持贡献中求支持,服务中谋资源,协作中推共建,互利中享共赢的原则,扩大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大横向研发投入,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模式。关键词:产学研;多方合作;实践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1-0008-05

收稿日期:2012-10-26

作者简介:于世勋(1955-),男,安徽蒙城人,蚌埠学院党委书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5期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党委书记、校长培训班学员,主要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动经济增长,对于高校来说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培养“双能型”的必经之路;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使企业创新能力大幅度增强,让企业科技人员参与高校科研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可以使其理论和科研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有利于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企业也可以通过引进高校的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路径

作为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地方高校,大多处在百业待兴的起步爬坡阶段。一般说来,这些高校科研基础比较薄弱,高层次项目承接能力不够强,直接承担地方社会服务项目不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示度、贡献率还不够突出。因而,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就显得尤其迫切。坚持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全面提升科研水平,积极融入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着力推动“校府”、“校企”、“校际”、“校所”四方合作,是地方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1.以贡献求支持,着力推进校府合作

一所地方院校,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对地方都有极大的“依赖性”,因为地方院校办学动力和资源主要来自地方,其生源质量、学生就业、办学效益等都要受到地方因素的影响。因而,院校的发展进步与地区的发展进步紧密相连。2008年以来,蚌埠市先后被列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安徽省委省政府把蚌埠作为皖北中心城市来建设。蚌埠提出要努力建设实力蚌埠、魅力蚌埠、活力蚌埠、文明蚌埠、和谐蚌埠、民生蚌埠的“六个形象”;把蚌埠建成加工制造中心、商贸流通中心、交通航运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等“六个中心”;重点支持并加快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六大抓手产业”。地方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办在地方、服务地方”的蚌埠学院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要求越来越紧迫。而与此同

时,作为新建院校,蚌埠学院面临着前有“标

兵”(安徽财经大学)后有“追兵”(安徽电子

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双重夹击。为了进一步

拓展办学资源、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蚌埠学院提出“主动融入地方,在推进蚌埠奋

力崛起中建功立业,在服务蚌埠奋力崛起中做

强自身”的口号。在办学实践中,学院充分利

用人缘、地缘等优势,在政府的诸多领域开展

合作和服务。例如,在基础教育合作领域,文

教系与蚌埠市教师进修学校合作,开展基础教

育师资培训,帮助提升蚌埠市基础教育的办学

水平,同时促进自身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

在文化合作领域,艺术系、音乐系、基础部、

淮河文化研究中心以保护、挖掘、发展和繁荣

地方文化为己任,积极开展淮河文化研究推广

工作,设立了花鼓灯演艺实践中心,成立了花

鼓灯表演队,探讨原生态花鼓灯的传承和保护;

在政策研究合作领域,经管系积极参与《蚌埠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的制订工作,承担了《蚌埠市轻工(食品)行

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为政府

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决策依据;在科技服务领

域,设立了蚌埠市中小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

工程研究中心,与蚌埠市禹会区政府正式签订

了战略合作协议,搭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

重点优势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科

技服务支撑。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

因素是人力资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是人才培养。蚌埠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中,充分考虑蚌埠地区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需要,在专业设计和课程结构等方面加大了改

革与创新。例如,为满足轻工、化工、制药等

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学院设立了化学工程与工

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等本科专业;为满足

玻璃、水泥和新材料等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学院设立了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成型与控制

工程等专业;为满足交通和商贸物流事业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学院设立了交通运输、广告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