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1-3声音&压缩精品PPT课件
第一单元 项目3 了解声音和图像数字化 2023—2024学年沪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1. 下列选项不属于声音数字化的步骤是( D )。 A.采样 B.量化 C.编码 D.输入 2. 壮壮要录制一段2分钟的立体声音,采用16位量化,采样频率为44.1kHz,保存为WAVE文件(波形文件, 未压缩的声音文件) .该声音的文件大小约为( B )。[提示:未经压缩的音额文件的数据量(单位:字节)=数 据率x持续时间=(采样频率x量化位数x声道数)÷8x持续时间]
但要注意,在图像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颜色深度越大,图像所占的 存储空间也越大。
图像编码
图像的编码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将位图上各个像素点的量化数据记录下来的过 程。由于位图的数据量大,并且含有大量的重复数据,编码时一般采用数据压 缩技术进行压缩和还原处理。不同的编码方法形成了不同格式的图像文件,如 BMP格式、JPEG格式等。
图像数字化——探究一
分辨率 100×100 200×200 300×300
文件大小 29.3K 117.2K 263.7K
图像分辨率越高,所占存储空间越大,且成比例关系
图像数字化——探究二
利用“画图”软件打开“原图.bmp”,执行“文件—另存为”这个操作,保存 类型分别选择“24位位图”、“256色位图”、“16色位图”以及“单色位图”, 观察另存后的4张图像,你有什么发现?
图片
图形
图片是指静止的画面。
图像
图形是真实物理的模型 化、抽象化和线条化的 表现方式,一般指用计 算机绘制的由简单的点、 直线、曲线、圆、方框 矢量图 等基本元素组成。
矢量图是用一组指令 集合来描述的,放大、 旋转等操作后清晰度 不会发生变化。
图像是指实际静物的 映像(相当于拍照)
位图
位图是通过对“像素” 的描述来呈现图像效 果的。像素越多,图 像越清晰,放大出现 锯齿状,易失真。
1.2数据编码-声音编码说课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_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数据编码声音编码》说课稿一、说教材《数据编码声音编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地图版《数据与计算》必修1第一章数据与大数据1.2.3数据编码的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字符编码”、“图像编码”、“声音编码”三个部分,声音编码不仅与前边所学的字符编码图像编码等内容紧密联系,同时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的重要课程。
我通过研读教材以及课程标准,考虑本单元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及需要掌握的核心概念等,聚焦学生发展,在教材原有单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整合。
根据以上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理解声音数字化的实现过程,知道采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信息意识)2、知道音频质量的影响因素,掌握音频存储容量的计算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解决常见问题。
(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3、通过学习数字音频的价值认识到声音信息安全风险,尊重他人的知识版权,承担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声音编码的实现过程。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音频质量的影响因素。
二、说学情本节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喜欢具有挑战的任务,他们出生并成长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年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
他们能熟练得使用各类数字化工具,但是相对各种各样的数字媒体内容,对于其背后的技术和原理却知之甚少。
根据以上情况我制定了以下解决对策: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微信语音聊天声音的变化引入新课。
营造求知氛围:通过四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三、说教法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因此,对于本节信息技术教学,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我通过以下教学方法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任务驱动法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利用事先设计好的任务单引导他们去完成,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新课的内容,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5章复习
第1章学问要点1. 什么是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分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信息可以用来消退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2. 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3.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得、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纳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得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限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长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限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4. 信息技术的历史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验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2)其次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独创。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独创。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独创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运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头,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5.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略)第1章单元测试1.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普遍性(B)科学性(C)依附性(D)共享性2. 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人类不行缺少的三类资源。
(A)物质、学问、信息(B)能量、学问、信息(C)物质、能量、学问(D)物质、能量、信息3.信息技术已经经验了 次革命。
(A )2(B )3 (C )4 (D )5 4.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这是 提出的。
(A )香农(B )维纳 (C )钟义信 (D )比尔·盖茨 5.最近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记是 的应用。
《1.1.3理解知识》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2.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给予适时指导,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3.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点评,鼓励优秀表现,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归纳
在课程结束前,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倾听意见、共同成长;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在教授《1.1.3理解知识》这一章节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存在差异。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学情分析:
3.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念,尊重他人知识产权,遵循网络道德规范;
-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念,尊重他人知识产权,遵循网络道德规范。
1.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相对薄弱。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但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在信息安全意识方面较为薄弱,容易忽视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保护。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信息检索、筛选、归纳、总结等技巧的掌握;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教案-1.3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中图版
2.说出作品闪光点、建议。
五、共同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回顾本节所学内容,评讲对排版中难点如何进行突破,及排版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应注意的问题。
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精美宣传板报,制作一份保护环境的电子板报。
板书:
Word图文混排
根据主题,收集有关文字、图片。
4.欣赏和评价学生作品,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5.提高学生搜集、整合、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综合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多个对象实现图文混排,自主探究与合作竞争意识的建立。
2.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多个对象实现图文混排;学会版面的调整与美化。
学情分析
以图为主的版面编排:图片是板报中常用的编排元素。在编排时要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疏密的变化。
图文并茂的版面编排:图文穿插是最常用的编排方式。可以在大片的文字中插入作为题图的单张图片,也可以用配合文章内容的多张图片来穿插。(注意:编排多张图片时,要注意主次、大小、疏密关系。)
二、实践分析,构建新知(10分钟)
1.课件展示优秀电子板报。
2.师提问:这几幅板报好吗?为什么好?版面里图片、文字的位置安排如何?色彩处理怎么样?还有哪些你认为成功的地方?
3.思考问题:怎么样进行板报设计,使你的作品有与众不同的创意?受大家的喜爱呢?
师展示微课介绍电子板报设计制作方法、过程、要点:
(1)版面编排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演示讲解、任务驱动、作品评价、学生演示操作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视Hale Waihona Puke 导入明确教学任务案例分析
3.1数据编码-声音编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十.典型例题讲解
例1:请简述声音编码的基本过程。
答案:声音编码的基本过程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采样是指将模拟声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量化是将采样后的离散信号转换为有限位数的数字信号的过程;编码是将量化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特定格式的数据文件的过程。
例2:请列举三种常用的声音编码格式,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 音频剪辑软件(Audacity)
- 剪切
- 复制
- 粘贴
- 合并
- 音频合成软件(FL Studio)
- 音轨编辑
- 效果处理
- 混音
- 网络音乐播放器(网易云音乐)
- 音乐推荐
- 播放列表
- 音质选择
④ 数字音频处理软件基本操作
- 音频剪辑软件(Audacity)
- 导入音频文件
- 选择音频片段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讲授、实践、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
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声音编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格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实践法:通过让学生操作数字音频处理软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场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编码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
在开展声音编码教学之前,学生应已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如计算机基本操作、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数据类型等。这些知识为学生深入学习声音编码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三章-PPT课件
如图5 的扫描仪设置中扫描图像分辨率是300DPI,图像的分辨率越高越花费 扫描或打印的时间。
2021/3/12
图5
7
(3)位图和矢量图
像这样由像素组成的图像叫做位图,位图是一种位映射 的图像,主要用若干位(例如8位,16位或24位)来定义图 像中每个像素点的颜色和亮度。
3.3 多媒体信息处理
3.3.1 图像处理
2021/3/12
1
例如,我们要为班级制作一个迎新主题的演示文稿,下面哪 一个页面会比较吸引你呢?
2021/3/12
2
问题引导
本节课我们主要由以下几个问题构成:
1、位图和矢量图有什么不同? 2、图像的质量由什么决定? 3、常见的图片文件格式有哪些? 4、如何创建或获取图像? 5、图像处理中使用滤镜工具可以取得哪些效果? 6、如何使用PhotoShop软件裁剪、调整图像?
相同的情况下,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存储容量也越大。 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颜色越丰富,图像效果越逼真,存储容 量也越大。
矢量图——是抽象的图形表示方法,它用矢量表 示图的轮廓,用数学公式描述图中所包含的每个 直线段,曲线段,圆弧和折线等图形元素的形状 和大小。矢量图与分辨率无关,如果对矢量图进 行放大,缩小,旋转,拉伸,并不会影响图形的 清晰度和光滑度。
2021/3/12
3
我们一起来观察下面两张同样尺寸的图片w1.bmp和s1.wmf。
W1.bmp
S1.wmf
用看图工具对这两张图进行“放大”10次的操作后,观察有 什么现象?
2021/3/12
4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就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就是东西不表示内容) 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就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与信息就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另外,信息又就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除了一般特征外,信息还具有以下的特征: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与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就是语言的使用,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就是文字的创造,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就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与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与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就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课件-3.1.2 声音的数字化表示1-教科版
【反馈练习】
4、以下方法中,无法获得数字音频的是 ( )。 A、用软件从CD光盘中抓取音频 B、用Windows中的“录音机”软件录制
√C、用磁带录音机录音
D、用MIDI作曲软件制作MIDI音乐
【反馈练习】 5、计算机对声音数字化时一般用三个参 数来衡量,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这三个参 数的是( )。 A、采样频率 B、量化位数
√C、压缩率
D、声道数
【反馈练习】
6、张良同学从CD盘中提取出一个WAV格式的音乐 文件,由于文件容量太大,不易存储。在保证正 常播放音乐的前提下,他打算把文件容量变小, 最好的办法是( )。 A、使用WinRAR等压缩软件,把音乐打包压缩
√B、使用音频工具软件将文件转换成MP3格式
C、使用音乐编辑软件把音乐文件裁剪成数段 D、使用音频编辑工具将音乐文件进行删减
采样率2000Hz 量化级20
采样率和量化等级 提高一倍,信号的失 真明显减少,信号质 量得到了提高。
采样率4000Hz 量化级40
4、影响数字音频质量的技术参数 采样频率 量化位数 声道数。
① 采样频率 采样频率常用三种:11.025KHz(语音效果)、
22.05KHz(音乐效果)、44.1KHz(高保真效果) CD立体声音乐的采样频率为44.1KHz。
【反馈练习】
1、如果要把我们听到的声音存储到计算机 中,需要把声音的波形信号转换成( )。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磁性信号 D、电子信号
【反馈练习】
2、下列音频格式中不属于数字化音频的 是( ) A.WAV音频
√B.录音磁带
C.Mp3 D.MIDI
【反馈练习】
3、下列声音中属于数字音频信息的是( ) A、教室里学生听到教师讲解知识的声音 B、录音磁带上的英文对话 C、钢琴演奏的乐曲
第一单元项目二3.了解声音和图像的数字化课件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01
声音数字化的过程
The process of digitizing sound
数据量
• 声音数字化的三要素是:
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
影响数字化后音频的数据量的大小及质量
• 数据量(单位:字节)= 数据率 × 持续时间 = (采样频率 × 量化位数 × 声道数)÷ 8 × 持续时间
01
声音数字化的过程
数据量
决定位图质量的主要因素: 图像分辨率、颜色深度
未经压缩的位图图像的数据量(单位:字节)= 图像分辨率×颜色深度÷8
有一幅256色位图图像像素为1024×800。其数据
文件的大小为(C)
A.1G B.1.56MB C.0.78MB D.7.8MB
02
图像数字化的过程
The process of image digitization
声音数字化的过程
The process of digitizing sound
采样
采样即每隔一段时间在模拟声音信号的波形上采集一个幅度值
01
声音数字化的过程
The process of digitizing sound
采样
采样即每隔一段时间在模拟声音信号的波形上采集一个幅度值
01
声音数字化的过程
The process of digitizing sound
确定量化位数:2k ≥ 取样点数
k的最小值即为量化位数
量化位数
13个取样点量化位数为( )位 63个取样点量化位数为( )位 56个取样点量化位数为( )位
01
声音数字化的过程
The process of digitizing sound
02
图像数字化的过程
1.2数据编码-声音编码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3.实例分析(10分钟)
-结合教材,分析具体声音编码案例,让学生了解声音编码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4.互动讨论(5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声音编码对音质、文件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并总结讨论结果。
5.课堂实践(5分钟)
-安排学生使用教材提供的软件进行声音编码转换实验,加深对声音编码的理解。
知识点梳理
1.声音编码基本概念
-声音编码的定义:声音编码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以便于存储、传输和处理。
-声音编码的作用:声音编码技术在音视频通信、数字音乐制作与播放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2.声音编码的原理
-采样:将连续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离散的采样点,采样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质。
-量化:将采样点的模拟值转换为数字值,量化位数决定了声音的动态范围和音质。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课堂小结:
-总结声音编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强调重点知识点。
-强调声音编码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提醒学生注意声音编码与音质、文件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能力。
2.当堂检测:
-设计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覆盖声音编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计算思维:通过分析声音编码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合理的方式对声音数据进行编码、存储和传输。
3.数字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探索声音编码的新技术和新应用,激发学生在数字创新方面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分组讨论和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沟通表达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2数据编码-声音编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_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数据编码-声音编码教学设计课题数据编码-声音编码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2分钟)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微信语音来和别人交流。
在聆听微信语音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对方发过来的微信语音和他真实说话的声音不太一样呢?声音是如何进入手机成为微信语音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说话声音到微信语音都经历了什么过程。
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说出自己的体验。
教学环节探究一:声音数字化的实现过程(20分钟)1.声音的表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通过波形来记录。
振幅反映了响度的强弱,频率反映了音调的高低。
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可以在多次传输时,思考:生活中模拟信号存储的声音在使用时带来的学科信息技术年级高一班级授课教师章节第一章第二节1.2.3 课题名称声音编码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23/3/22课标要求内容要求: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的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学业要求:知道声音数字化的过程,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通过三个体验活动掌握声音数字化的过程,认识采样、量化、编码,知道影响音频质量的因素。
(信息意识)2、能够更具需要使用数字化工具处理常见问题;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掌握音频存储容量(未压缩)的计算方法。
(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3、通过对声音数字化过程的了解,学生从技术层面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声音信息安全风险,尊重他人的知识版权,承担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教学重点声音数字化的实现过程教学难点音频质量的影响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引导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30分钟)易受干扰,导致失真、产生噪音等。
例如,以前的磁带就是依靠模拟信号来记录声音,但不易多次复制、保存等。
2.声音编码的实现过程声音编码就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而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传输。
那么声音编码如何实现呢?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图像编码过程吗?我们可以类比猜想一下。
高中物理声音教案
高中物理声音教案
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声波的特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频率和振幅。
教学难点: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随之振动,产生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例如空气、水、固体等。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
要介质传播。
3. 声音的特点:声音有频率和振幅两个主要特点。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调;振幅越大,声
音越响亮。
4. 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的影响:频率和振幅是决定声音特点的重要因素,通过调节频
率和振幅可以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
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声音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通过实验或示范,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并探讨声音的频率和振幅
对声音的影响。
3. 巩固: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拓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的重要影响。
教学资源:实验器材、教学PPT、练习题目等。
评估方法:课堂练习、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2数据编码声音编码教学设计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3.小组合作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声音编码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创新设计作业: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个与声音编码相关的项目或产品,要求具有实际意义和可行性;
4.学习方式: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学习,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相对较弱。
5.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但在分工、协作、沟通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对声音编码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编码技术在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生活中熟悉的声音现象为例,引入声音编码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声音编码技术在音乐制作、语音识别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声音编码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4.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结合声音编码技术在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应用,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引导学生遵循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
4.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遵循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
福建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必修一综合训练(三)
A.校园风采.aviB.校园风采.gifC.校园风采.txtD.校园风采.xls
【答案】C
【Hale Waihona Puke 析】【详解】本题考查文件类型相关内容。gif 图片文件格式,txt是文本文件格式,avi是视频文件格式,xls是电子表格文件格式。故本题答案是C选项。
18.以下属于视频文件的是()
22.将一幅BMP格式的图像转换为JPG格式,则()
A.容量变小B.容量变大C.彩变丰富D.尺寸变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像处理相关内容。BMP是无压缩的文件格式,质量最高,JPG格式是压缩过的,质量会降低。将一幅BMP格式的图像转换为JPG格式,存储容量将变小。故本题答案是A选项。
23.小华从网上的“武松打虎”视频,其文件格式不可能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录音设备中的采样频率。采样频率是指在1秒内对声音信号进行采样的次数。因此,答案为A选项。
6.采用以下标准采集的音频,质量最高的是()
A.采样频率为22.05kHz,量化位数为8位
B.采样频率为22.05kHz,量化位数为16位
C.采样频率为44.1kHz,量化位数为8位
14.一张未经压缩、分辨率为20×10、色彩深度为24位的位图图像,其存储容量为()
A.800BB.600BC.4800BD.480B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图像文件容量计算。图像文件容量=像素*颜色深度/8=20*10*24/8=600B,故本题选B选项。
15.5位二进制数能表示的颜色数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件格式。bmp、jpg和png都是常见的图象文件格式,而RAR是压缩文件,不是图片文件格式。故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缩为如下4个字节表示:
0 (13个0) 1 (4个1)0 (39个0) 1 (8个1)
(1)按照上述方法,把下列2个字节的数据进行压缩。 原数据:11111111 11111111压缩后:1
❖有损压缩:利用了人类对图像或声波中的某些频率成分不 敏感的特性,允许压缩过程中损失一定的信息;虽然不能完 全恢复原始数据,但是所损失的部分对理解原始图像的影响 较小,却换来了大得多的压缩比。
小鸟.bmp 小鸟.jpg
压缩对比
文件
存储容量
11……
16位的声音的存储容量大于8位, 16位的声音的精度高于8位。
声音存储容量的计算
如:“22.050khz 8位 单声道” 7.95秒的一段WAV声音,
存储时需要
KB.
存储容量这么大,怎么存储、处理和传递?
时间
频率 位数 声道 格式 存储容量
1分钟
44.1kh z
3至4分钟 44.1kh z
小鸟.jpg
107KB 107KB
小鸟.bmp 1407KB 979KB
压缩比 18:1 2.7:1 7:1 1.2:1 1:1 1.4:1
原因 信息冗余量较大 信息冗余量较小 色彩冗余量较大 色彩冗余量一般 jpg已经是压缩文件 Bmp是无压缩文件
❖压缩目的:使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相对减少。
如何压缩?
16bit 16bit
双 .WAV =44.100*16*2*60/8/1024 /1024MB=10.094MB
双 .WAV =30至40MB
压缩!
怎么进行压缩?
方法一:转换为mp3之类的格式; 方法二:使用winrar或winzip之类的软件。
方法一:转换为mp3之类的格式;
❖ 格式转换后,文件容量减小了。 ❖ 不同的格式,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的压缩方式。
采样、量 化
还原
采样
❖ 看一段被数字化后的声波(GoldWave软件)。 ❖ 思考:当初声波是怎样被数字化的?
1毫秒取样了22个点 = 1秒取样了22000个点 = 1秒取样了22k个点
即,频率为每秒22khz
同为1毫秒,频率比较,得出什么结论?
11.025khz
22.050khz 44.100khz
尝试一种压缩方法
❖信息是可以压缩的。信息之所以可以压缩,是因为存在冗余信息。例如有以下8 个字节的数据:00000000 00000111 10000000 00000 00000000 00000000 11111111
❖数据中0和1的重复次数很多。若我们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串0或1,字节的第一位表 示是0的串还是1的串,后七位表示0或1的个数,因为有七位,可以表示从0到127之
WMA:是微软在互联网音频、视频领域的力作。可减少数据流量但保持音质,其压 缩率一般可以达到1:18。此外,WMA还可以通过DRM方案加入防止拷贝,或者加入限 制播放时间和播放次数,甚至是播放机器的限制,可有力地防止盗版。
方法二:使用winrar或winzip之类的软件。
文件 111.doc
压缩前 压缩后 54KB
采样频率越高,越接近原声。 采样频率越高,存储容量越大。
123
4 5
量化
X轴:时间 Y轴:电压
0~255
序号 1 2 3 4 5
十进制 210 220 200 160 140
二进制
8位
因此,此段声音量化为: 1110011001000 11100……
123
4 5
量化对比
X轴:时间 Y轴:电压 -32768~32767
❖如何将wav转换为MP3? ❖如何将bmp转为jpg? ❖-------------------------------------------
----------------------------------------------------------------------这些算法很复 杂!
拓展
WAV:由微软公司开发,是最早的数字音频格式。采用44.1kHz的采样频率,16位量化 位数,对存储空间需求太大,不便于交流和传播。
MP3:全称是MPEG-1 Audio Layer 3。能够以高音质、低采样率对数字音频文件进行 压缩。换句话说,能够在音质丢失很小的情况下(人耳根本无法察觉这种音质损失, 如:过滤了10khz以上的声音)把文件压缩到更小的程度。
序号 1 2 3 4 5
十进制 21000 23000 18000 9000 3000
二进制 01000 11000 01000 01000 11000
16位
因此,此段声音量化为: 11……
8位与16位比较,得出什么结论?
8位 因此,此段声音量化为: 1111100……
16位 因此,此段声音量化为:
(2)按照上述方法,把下列8个字节的数据进行压缩。
原数据: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00 00000000 11100000 压缩后:10011011 00010101 10001011 0
11111111
压缩是否有损失?
MP3:全称是MPEG-1 Audio Layer 3。能够以高音质、低采样率对数字音频文件进行 压缩。换句话说,能够在音质丢失很小的情况下(人耳根本无法察觉这种音质损失, 如:过滤了10khz以上的声音)把文件压缩到更小的程度。
信息.doc
54KB
白色.jpg
7KB
白色+曲线.jpg 48KB
小鸟.jpg
107KB
小鸟.bmp 1407Kzip之类的软件。
文件 111.doc
压缩前 压缩后 54KB 3KB
信息.doc
54KB 20KB
白色.jpg
7KB
1KB
白色+曲线.jpg 48KB 41KB
计算机认识了英文、中文、 图像…… 它还需要认识什么?
声音
❖ 想一想现实生活当中的声音如何可以被播放出来?
1. 收集声音,将声波转为电波-----------设备:话筒等 2. 把电波转换为数字信号---------------设备:声卡 3. 把数字信号转换为电波---------------设备:声卡 4. 将电波转为声波,播放声音-----------设备:耳机、音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