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测量误差分析

合集下载

第6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6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 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正确处理观测结果,求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正确处理观测结果, 出最可靠值;评定测量结果的精度; 出最可靠值;评定测量结果的精度;通过研究误差发生的 规律,为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规律,为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 3′′,−2′′,−4′′,+2′′,0′′,−4′′,+3′′,+2′′,−3′′,−1′ ′ ′ ′ ′ 0′′,−1′,−7′′,+2′′,+1′,+1′,−8′′,0′′,+3′′,−1′
试计算甲、乙两组各自的观测精度。 试计算甲、乙两组各自的观测精度。 解:
m =± 甲
(+3′′)2 +(−2′′)2 +(−4′′)2 +(+2′′)2 +(0′′)2 +(−4′′)2 +(+3′′)2 +(+2′′)2 +(−3′′)2 +(−1′′)2
10Biblioteka = ±2.7′′m =± 乙
(0′′)2 +(−1′′)2 +(−7′′)2 +(+2′′)2 +(+1′′)2 +(+1′′)2 +(−8′′)2 +(0′′)2 +(+3′′)2 +(−1′′)2
10
′ = ±3.6′
比较m 可知, 比较 甲和m乙可知,甲组的观测精度比乙组 高。 中误差所代表的是某一组观测值的精度。 中误差所代表的是某一组观测值的精度。 二、相对中误差 相对中误差是中误差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 结果之比,并化为分子为1的分数式 的分数式, 结果之比,并化为分子为 的分数式,即

测量学第六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

测量学第六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

6.3 偶然误差的特性及其概率密度函数
偶然误差单个出现时不具有规律性,但在相同条件 下重复观测某一量时,所出现的大量的偶然误差却具一 定的规律性。 例如,在相同条件下对某一个平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重 复观测了358次按下式算得三角形各次观测的误差(称三角 形闭合差): ⊿i=a i +b i +c i -180
再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认为视距精度约1/300。
(2)测量高差的精度分析 1 h= K l sin 2α 2 Mh=±K l cos2α m α / ρ” Mh= ±D m α / ρ” 当 D=100m Mh= ±3cm Mh极限= ±9cm
6.6 同精度直接观测平差
6.6.1 求最或是值 设对某量进行了n次同精度观测,其真值为X,观测值为 ll,l2,…,ln,相应的真误差为, Δl, Δ 2,…, Δ n则 Δ l= ll –X Δ 2= l2 -X
④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重复观测,偶然误差的算术平 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于零,即
图中所有矩形面积的总和等于1, 而每个长方条的面积等于 k/0.2n×0.2=k/n, 即为偶然误差出现在该区间内的频 率。 若使观测次数n→∞,并将 区间d⊿分得无限小,此 时各组内的频率趋于稳定 而成为概率.直方图顶端 连续格变成一个光滑的对 称曲线
c
a
S
b
A hAP
hPB B
P
“多余观测”导致的差异事实上就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 正是通过“多余观测”产生的差异反映出来的。
3.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仪器 观测者 外界环境
观测条件:测量仪器、观测者和外界环境统称为观测条件。 一个观测工作的观测条件是决定观测精度的决定因素。 6.2 测量误差的种类

08结63-测量学-章6-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08结63-测量学-章6-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加权算术平均值 相应观测值的权
三、最可靠值(最或是值)的精度评定 单位权中误差
权为1的观测值 中误差
m0
pvv
n 1
vi=li-x
测回数
最可靠值的中误差
Mx
加权平均值 的中误差
m0 p
pvv p n 1
举例
在水准测量中,已知从三个已知高程点A、B、C 出发,测得E点的三个高程观测值及各水准路线
偶然误差 –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单个误差的出现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其数值大小和符号都不固定,大量的误差有统计规律的误差 – 偶然误差决定了观测结果的精密度; – 研究测量误差主要是针对偶然误差而言
二、研究目的
(1) 求取最可靠值(最或是值) (2) 衡量精度(结果的可靠性) 三、研究误差的出发点或原则: (1)根据不同的测量目的,允许在测量结果中含有一定程度 的测量误差 (2)目标并不是简单地使测量误差越小越好,而是要设法将 误差限制在与测量目的相适应的范围内 (3)分析测量误差,制定出衡量观测成果质量的标准,并求 得未知量的最合理最可靠的结果
等精度直接观测值的最可靠值
观测值
一、求最可靠值(最或是值)
最可靠值 证明
l1 l2 ln l x n n
观测次数

△1=l1-X △2=l2-X
0 lin
n l X n
Hale Waihona Puke n ……… … △n=ln-X
l nX
n n n
§6.2
举例 : b a c
偶然误差特性
一、偶然误差的四个特性
△i=ai+bi+ci-180°
(i=1,2, ··· ··· ··358)

工程测量课件第6章测量误差基础知识

工程测量课件第6章测量误差基础知识

DAB DAC
SinCSin61 SinBSi8n9
0.875
DAB C
DASCCinoBsC 5S0Ci8no69s 1 24.244
DAB B
DACSSiinn2C BCosB 50SSin6in218C9o8s9
0.763
利用误差传播定律公式计算
m D A B 0 .82 7 0 .0 5 2 2 2 .2 4 2 4 2 0 4 2 0 .72 6 2 0 3 2 0 .0m 1
计算结果:mA<mB,表明A组的观测精度比B组高。
二、 相对误差
中误差是一种绝对误差,当观测误差与观测值的大小有关时, 必须用相对误差这一精度指标来衡量。
相对误差:某量观测值中误差与相应观测值的比值。即
K m 1 L
L
m
注意:经纬仪测角,不能用相对误差来衡量测角精度。
三、 极限误差 由于偶然误差的分布服从于正态分布,故它们出现的概率为:
m 2 m 半 2 1 2 1 "7"
(6)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的容许误差
取 △容=2m
2 .4 1 7 4 0"
6.4 等精度直接观测值的最可靠值及其中误差
一、观测值的最可靠值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真值为X的某量进行n次观测,其观 测值分别为l1 , l2 ,… ln ,。由真误差计算公式可得:
果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 差称为系统误差。 (2)特点: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
(3)处理方法:
1)计算改正;
2)采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对称观测);
3)校正仪器,将系统误差限制在允许范围内。
2.偶然误差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出现 符号和大小均不确定,但从大量的误差总体来看,又符合一定 的统计规律,这类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测量-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

测量-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

lim
n→ ∞
∆1 + ∆ 2 +L ∆ n n
= lim
[∆ ]
n
n→ ∞
=0
本章此处及以后“ 表示取括号中下标变量的代数和, 本章此处及以后“[ ]”表示取括号中下标变量的代数和, 表示取括号中下标变量的代数和 即∑∆i=[∆]
பைடு நூலகம்
§6.1 观测误差来源及其分类 6.1.3 观测误差的分类及其处理方法
土木工程测量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
§6.1 观测误差来源及其分类 6.1.1 观测及观测误差
对未知量进行测量的过程,称为观测。 对未知量进行测量的过程,称为观测。 观测 测量所获得的数值称为观测值。 测量所获得的数值称为观测值。 观测值 进行多次测量时, 进行多次测量时,观测值之间往往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实 观测值与其真实值(简称为真值) 质上表现为观测值与其真实值(简称为真值)之间的差异,这种 差异称为测量误差 观测误差。 差异称为测量误差 或 观测误差。 代表观测值, 代表真值, 用Li代表观测值,X代表真值,则有 Δi=Li-X (6-1) 式中Δ 就是观测误差, 真误差,简称误差 误差。 式中Δi就是观测误差,通常称为 真误差,简称误差。 一般情况下,只要是观测值必然含有误差。 一般情况下,只要是观测值必然含有误差。
§6.1 观测误差来源及其分类 6.1.3 观测误差的分类及其处理方法
根据性质不同, 根据性质不同,观测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符号和大小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1、系统误差——符号和大小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系统误差 符号和大小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系统误差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 系统误差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 尽量设法消除和减小系统误差,方法有: 尽量设法消除和减小系统误差,方法有: 在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度上采用必要的措施, ①在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度上采用必要的措施,限制或削弱系 统误差的影响。 统误差的影响。 ②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和规律,对观测值进行系统误差 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和规律, 的改正。 的改正。 ③将系统误差限制在允许范围内。 将系统误差限制在允许范围内。 经纬仪照准部管水准器轴不垂直于仪器竖轴的误差对水 不垂直于仪器竖轴 如,经纬仪照准部管水准器轴不垂直于仪器竖轴的误差对水 平角的影响,将其影响减小到允许范围内。 平角的影响,将其影响减小到允许范围内。

测量学第6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测量学第6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d
2 m
误差出现在K倍中误差区间内的概率为:
km
P( km)
1
e

2 2m2
d
km 2 m
将K=1、2、3分别代入上式,可得到偶然误差分别出现在
一倍、二倍、三倍中误差区间内的概率:
P(|| m)=0.683=68.3 P(||2m)=0.954=95.5 P(||3m)=0.997=99.7
3.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式
函数式 全微分
x

l
n

1 n
l1

1 n
l2

1 n
ln
dx

1 n
dl1

1 n
dl2

1 n
dln
中误差式 mx
1 n2
m12

1 n2
m22

1 n2
mn2
由于等精度观测时,m1 m2 mn m ,代入上式:
(g)
由偶然误差的抵偿性知:
i j
lim xix j 0
n
n
(g)式最后一项极小于前面各项, 可忽略不计,则:
2
K
f12
x12 K
f22
x22 K

f
2 n
xn2 K

mz2

f12mx21
f
2 2
mx22



安徽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系
23
2020年1月9日星期四
二 .几种常用函数的中误差
1.倍数函数的中误差 设有函数式 Z Kx
(x为观测值,K为x的系数)

第六章 检验和技术测量的规程及原则

第六章  检验和技术测量的规程及原则
• (3)成品检验。对产品入库前进行-次全面的最终检 验。成品检验-般包括成品的质量精度、性能、外 观和安全性等。其目的为检定成品是否符合质量要 求。
6.2 检验和测量的基本原则
一、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
测量方法主要根据测量目的,生产批量, 被测件的结构、尺寸、精度特征,以及 现有计量器具的条件等来选择,其选择 原则是:
x x0
2.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δ
绝对误差是测量结果与其真值差。由于测 量结果可大于或小于真值,因此绝对误差可 能是正值或负值。
(2)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测量的绝对误差δ与其 真值之比,由于被测量的真值是不可知的, 实际中以被测几何量的量值代替真值进行估 算。相对误差是无量纲的数值,通常用百分 数表示。
1.在工序间检验时,测量基准面应与工艺基准面-致 2.在终结检验时,测量基准面应与装配基准面-致。
二、定位方式的选择原则
• (1)对平面可用平面或三点支撑定位; • (2)对球面可用平面或V形铁定位; • (3)对外圆柱表面可用V形块或顶尖、三爪卡盘定
位;
• (4)对内圆柱表面可用心轴、内三爪卡盘定位。
• 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依据是有关国家标准、设计图样和制造工艺艺,制订出检验操 作指导书,指导检验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合格性检验。
国家标准按性质可分为以下4种
1.基础标准
• 基础标准包括:通用技术语言标准(如名词 术语、标志标记、符号、代号和制图等); 精度与互换性标准(如形状和位置公差、表 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等);系列化和配套 关系标准(如标准长度、直径和优先数与优 先数系等);结构要素标准(如中心孔、锥度 和T形槽等)。此外,还有工艺标准、材料标 准等。
• 按生产流程顺序分为以下几类。

汽车测试复习资料(标准答案)

汽车测试复习资料(标准答案)

汽车测试复习资料(标准答案)————————————————————————————————作者:————————————————————————————————日期:2汽车测试基础复习大纲第1章绪论1.测量与测试含义是否是一样?2.测试系统原理框图第2章信号分析1.信号一般有哪几种分类方法?各分为哪几类?请简要说明。

2.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图各有什么特点?3.简要说明随机信号的主要特征参数以及它们的数学表达式。

第3章测试装置1.测试系统的基本构成。

2.测量装置有哪些静态特性指标;何谓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3.测试系统的传递函数。

4.测试系统的频响函数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5.简述不失真测量的基本条件。

6.对于二阶装置,设计时为何要取阻尼比ζ=0.6~0.8?第4章常用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1.常用传感器的分类,以及每种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测量电路与使用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2.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传感器的灵敏度与精确度越高越好么,为什么?3.哪些传感器可以用作小位移传感器?4.差动式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5.磁电式(光电式)传感器的类型及在汽车测试中的典型应用实例。

6.电感传感器(自感型)的灵敏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要提高灵敏度可采取那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会带来什么后果?7. 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有何异同?8.电阻丝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在工作原理上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应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用?9.何谓霍尔效应?其物理本质是什么?用霍尔元件可测量那些物理量?请举出三个例子说明?10.什么叫电涡流效应?概述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1. 以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位移为例,分析、比较传感器差动与非差动式的灵敏度。

12.有一批涡轮机叶片,需要检测是否有裂纹,请列举出两种以上方法,并简述所用传感器工作原理。

13.设计利用霍尔元件测量转速的装置,并说明其原理。

第5章信号处理1.什么是调制和解调,调制和解调的作用是什么?2.交流电桥可作为哪些传感器的测量电路?3.常用的调幅(调频)电路有哪些?相应的解调电路是什么?4.低通、高通、带通及带阻滤波器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频率特性函数的关系是什么,画出它们的理想幅频特性图?5.试用一阶RC低通滤波器和RC高通滤波器构成RC带阻滤波器,画出其电路图。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7版)》费业泰习题解答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7版)》费业泰习题解答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七版)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5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o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解:绝对误差等于: 180 o 00 02o 1802 相对误差等于: 2 o180180 2 60 60 =26480000.000003086410.000031%1-8在测量某一长度时,读数值为2.31m ,其最大绝对误差为20m ,试求 其最大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max绝对误差 测得值 max 100%-6 20 102.31100%8.66 -4 10%1-10检定2.5级(即引用误差为2.5%)的全量程为100V 的电压表,发现 50V 刻度点的示值误差2V 为最大误差,问该电压表是否合格? 最大引用误差某量程最大示值误差 测量范围上限100%2 100100%2%2.5%该电压表合格1-12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L1=50mm ,L2=80mm 。

测得值各为50.004mm ,80.6mm 。

试评定两种方法测量精度的高低。

相对误差50.450L 1:50mmI100%0.008%15080.680L2:80mmI100%0.0075%280I 1I 所以L 2=80mm 方法测量精度高。

21-13多级弹导火箭的射程为10000km时,其射击偏离预定点不超过0.lkm,优秀射手能在距离50m远处准确地射中直径为2cm的靶心,试评述哪一个射击精度高?解:多级火箭的相对误差为:0.12.320.001%10000射手的相对误差为:1cm0.01m8.6700020.002%50m50m多级火箭的射击精度高。

1-14若用两种测量方法测量某零件的长度L1=110mm,其测量误差分别为11和9m;而用第三种测量方法测量另一零件的长度L2=150mm。

m其测量误差为12m,试比较三种测量方法精度的高低。

相对误差I 11m1mm11080.7%I 9m2mm11050.50082%I 12m3mm15080.708%I3II第三种方法的测量精度最高21第二章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2-6测量某电路电流共5次,测得数据(单位为mA)为168.41,168.54,1.,168.40,168.50。

第六章GPS测量定位误差

第六章GPS测量定位误差

仔细分析误差对观测值或平差结果的影响,安 排适当的观测纲要和数据处理方法(如同步观测, 相对定位等),利用误差在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或 在定位结果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求差来消除或削弱 其影响的方法称为求差法。
例如,当两站对同一卫星进行同步观测时,观测值中 都包含了共同的卫星钟误差,将观测值在接收机间求差即 可消除此项误差。同样,一台接收机对多颗卫星进行同步 观测时,将观测值在卫星间求差即可消除接收机钟误差的 影响。 又如,目前广播星历的误差可达数十米,这种误差属于 起算数据的误差,并不影响观测值,不能通过观测值相减来 消除。利用相距不太远的两个测站上的同步观测值进行相对 定位时,由于两站至卫星的几何图形十分相似,因而星历误 差对两站坐标的影响也很相似。利用这种相关性在求坐标差 时就能把共同的坐标误差消除掉。其残余误差(即星历误差 对相对定位的影响)一般可用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b=b*s/。 当基准长度b=5km,测站至卫星的距离P=25000km时, 即使卫星星历误差的绝对值较大(例如⊿s=50m),但它对 基线的影响⊿b很小,只有1cm。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 1905 – 运动将使时间、空间和物 质的质量发生变化
广义相对论 – 1915 – 将相对论与引力论进行了 统一
相对论效应对卫星钟的影响(1/3)
狭义相对论 –原理:时间膨胀。钟的频率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对GPS卫星钟的影响:
若卫星在地心惯性坐标 系中的运动速度为 Vs,则在地面频率为 f的钟 若安置到卫星上,其频 率f s 将变为: V V f s f [1 ( s ) 2 ]1 2 f (1 s 2 ) c 2c 即两者的频率差 f s为 Vs f s f s f 2 f 2c 考虑到GPS卫星的平均运动速度 Vs 3874m s 和真空中的 光速c 299792458 m s ,则 f s 0.8351010 f

第6章 测量误差

第6章 测量误差
_
x
带有随机误差的一系列等精度测量,算术平均值 可作为测量的真值。
_
算数平均值: x
n
x1 x 2 n
n
xn
n


i 1
xi n
i xi A0
n

i 1 _
i

i 1
xi n A0 ( 0 抵偿性)

A0
i 1
xi
n
x
检测技术
第六章 测量误差分析
x
检测技术
第六章 测量误差分析
(3)测量的极限误差
随机误差落在规定误差范围内的概率趋近于1的极 端误差称为极限误差。
极限误差的确定
随 机 误 差 落 在 - 1 之 间 概 率 为 1

f(δ)
0.135% 0 99.73% 0.135%

2



2 2
e
2
d 1
的 概 率 为 P
5 10 i
M

i 1


i8
i
0 .2 3 0 .2 3 0 .4 6 C
画出残余误差与测量次数关系图。
检测技术
第六章 测量误差分析
周期性系统误差判定(阿卑-赫梅特准则)
n 1

A

i i 1
i 1
若A
n 1
2
测量列中含周期性系统误差。
B、测电动势EX k置于2端。 调 RP使检流计为0
E x IR Pab ES RK R Pab
图6.6电位差计原理图
检测技术
第六章 测量误差分析

第6章 卫星导航系统误差分析

第6章 卫星导航系统误差分析

②测站附近不应有高层建筑物,观测时测站附近也不要
停放汽车; ③测站不宜选在山坡、山谷和盆地中。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卫星星历误差
卫星钟的钟误差
相对论效应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星历误差
由星历所给出的卫星位置与实际位置之差
报告位置 ( x, y , z )
卫星
实际位置 ( x, y, z )
Ws WT 1 1 f 2 f0 2 f0 ( ) 2 c c R r
其中, 3.986005 1014 m3 / s 2 若地面的地心距R近似取6378km,卫星的地心距近似取26560km,则
f 2 5.284 1010 f 0
对GPS 卫星而言,广义相对论效应的影响比狭义相对论效应的 影响要大得多,且符号相反。总的相对论效应影响:
对单点定位的影响 星历误差在接收机至卫星方向上影响测站坐标和接收 机钟改正数。与卫星的几何图形有关。 对相对定位的影响 星历误差对相对定位的影响一般采用下列公式估算:
b 基线长度 db 卫星误差引起的基误差
db ds b
卫星至测站的距离
ds 星历误差 ds 卫星星历相对误差

轨道误差对不同长度的基线影响
轨道误差 基线长度 基线误差(ppm) 基线误差(mm)
2.5m 2.5m 2.5m 2.5m
1km 10km 100km 1000km
0.1ppm 0.1ppm 0.1ppm 0.1ppm
0.1mm 1mm 10mm 100mm
0.5m 0.5m 0.5m 0.5m
考虑到GPS卫星的平均运动速度Vs=3874m/s和真空中的光速 c=299792458m/s,则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四、不同精度观测的最或然值
观测值 中误差 权 l1、 l2、 ……、 l n m1、m2、…… 、m n P1、 P2、……、 P n 。
(称为加权平均值)
µ
[ p]
[ Pvv] n −1
ˆ p l + p 2 l 2 + L + p n l n = [ pl ] L= 11 p1 + p 2 + L p n [ p]
二、单位权和单位权中误差
例:已知观测值 L 1 , L 2 , L 3 , 其中误差分别为 m 1 = ± 1 ′′, m 2 = ± 2 ′′, m 3 = ± 3 ′′, 则他们的权为 c0 c0 c0 1 1 当 c 0 = 1 ′′ 时, p 1 = 2 = 1 , p 1 = 2 = , p 1 = 2 = 4 9 m1 m2 m3
例2:用30米的钢尺丈量某两点间的水平距离L,恰好 为12个整尺段,每尺段 li 的中误差均相等,为 ml=±5mm,求该段水平距离及其中误差 ml、相对中误 差ml /L。
解法一:依题意,有
L = l 1 + l 2 + L + l 12 = 360 . 000 m mL = ml 12 = ± 17 . 3 mm mL 1 = L 21000 解法二: L = 12 × l = 360 . 000 m
对于直接平差,还有: ˆ [L ] − [L ] = 0 ˆ [v] = n L − [ L] = n n
四、观测值的中误差
问题的提出:
m=±
[∆∆]
n
式中△ i =L i —X ,( i = 1、2、…、n )。 由于真值一般难以知道那么真误差也就 难以求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用观 测值的改正数v 来推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小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误差分析及处理方法

小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误差分析及处理方法

小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误差分析及处理方法在小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实验仪器、实验环境或实验操作等因素引起的,导致测量结果整体偏离真实值的误差。

处理系统误差的方法包括:
仪器校准:确保实验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可以定期进行校准,并记录仪器的校准日期。

检查实验环境:确保实验环境符合实验要求,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注意实验操作:遵循实验步骤和要求,注意操作细节,减少人为误差的产生。

随机误差是由测量本身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使得多次测量结果存在变动的误差。

处理随机误差的方法包括:
多次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交叉验证: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或不同的测量仪器进行相同或类似的测量,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数据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测量数据的标准差、平均偏差等指标,以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采用其他有效的处理方法,如使用合适的图表和图像展示数据,进行误差传递分析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学物理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重视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对误差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误差分析及处理方法。

第六章 汽车测试技术

第六章   汽车测试技术

• 式中 •
----包括异常测量值在内的所有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N为测量值的个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 2 异常数据的取舍
• б-—包括异常测量值在内的所有测量值的标准误差。 • 由于等精度测量次数不可能无限多,因此,工程上实际应用的来伊达 准则表示为
• 式中б—包括异常测量值在内的所有测量值的标准误差估计值,且有
下一页
返回
第6章 测量误差分析与试验数据处理
• 值,称为静态试验数据。动态测试的被测量是随时间或空间而变化的, 测试仪器的输入值及试验结果(数据或信号)也是随时间而变化的,称 为动态试验数据。对于不同类型的试验数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数据分析 方法,才能确定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 本章将介绍测量误差的一些基本概念、常用误差处理方法,静态试 验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方法,动态试验数据的时域、幅值域和频域的 分析与处理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 1 测量误差概述
• 随机误差大,精但系统误差大,准确度差;图6一1 ( c)随机误差大, 系统误差也大,所以精密度差,准确也差;图6-1(d)随机误差小,系统 误差也小,所以,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
上一页
返回
6. 2 异常数据的取舍

在一个测量列中,可能出现个别过大或过小的测定值,这种包含巨 大误差的测定值,通常称为异常数据。异常数据往往是由过失误差 (指由于测量工作中的误差、疏忽大意等原因引起的误差)引起的,也 可能是由巨大的随机误差引起的。异常数据的取舍必须十分慎重,不 要不加分析就轻易将该数据直接从测量列中删除,应该有允分的依据 判定异常数据是由过失误差引起的,则应舍弃。对于原因不明的异常 数据,只能用统计学的准则决定取舍。 • 用统计学的方法决定异常数据的取舍,其基本思想是:数值超过某 一界限的测定值(或残差),出现的概率很小,是个小概率事件。如果 在一个不大的测量列中居然出现了这种测定值,则有理由认为,这是 由于过失误差引起的异常数据,因而予以舍弃。对异常数据取舍的准 则有:来伊达准则(3б准则)、肖维纳(Chauvenet )准则和格拉布斯 (Gruhhs)准则。这三种方法的区别在于所考虑的样本数量和置信水 平的不同。

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

第一章概述恰当地处理测量数据,给出正确的处理结果,并对所得结果的可靠性作出确切的估计和评价,这是测量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之一。

因此,有关测量误差与测量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是测量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书的有关内容不仅适用于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可靠性的评定,而且对分析、改进以及拟定新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系统都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仪器检测、精度分析和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

本章首先对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简要说明。

1.1 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理论及测量数据处理的研究与测量内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测量的仪器设备、原理方法、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测量的定义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称为测量。

测量过程中,将被测量与体现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给出被测量是测量单位的若干倍或几分之几。

设L为被测量,E为测量单位,则有如下测量方程式L=qE(1-1) 式中比值q=L/E为反映被测量值的数字,对于确定的量L,q值与所选测量单位的大小成反比。

例如对于1m的长度量,若以cm为单位应为100cm,以mm为单位则为1000mm。

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测量的具体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到各类被测量,测量的精度和其他要求各不相同,测量方法也千差万别。

但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却是相同的。

二、测量单位和测量基准对不同的被测量采用不同的测量单位(见附录二)。

在国际单位制中,测量单位一般采用十进制,只有少数测量单位例外。

测量过程中,测量单位必须以物质形式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标准器具和仪器。

为保证量值准确统一,对基本量已建立了相应的基准,由基准给出量值单位的真值(约定真值)。

为满足不同精度的测量要求,需要建立量值的传递系统。

实现量值的逐级传递需要一定的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并应有相应的精度要求。

例如在长度计量中,以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的时间间隔内行程的长度定义为“m”,这就是长度的基准。

测量误差理论

测量误差理论

偶然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获得的观测列中,其数值、符号不定,表面看没 有规律性,实际上是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的。
粗差
是一些不确定因素引起的误差,主要有几类:一类是将粗差看 用与偶然误差具有相同的方差,但期望值不同;另一类是将粗 差看作与偶然误差具有相同的期望值,但其方差十分巨大;还 有一类是认为偶然误差与粗差具有相同的统计性质,但有正态 与病态的不同。
因此:

2


2 2
1)
e
2
2
2

0
1 0



§6-3 评定精度的指标
平均误差

偶然误差绝对值的数学期望称为平均误差
E ( ) lim
n
ˆ n

n
§6-3 评定精度的指标
极限误差

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 一定的限值
第6章 测量误差理论
峨眉校区
§6-1 测量误差

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发现:当对某个确定 的量进行多次观测时或各观测值与其理论 值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些差异
A B A α β γ DAB C α +β +γ ≠180°
B
492.359 …… 492.363,492.361,492.360,
§6-1 测量误差

§6-5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设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等 精度观测,观测值为L1、L2、…、Ln,其真 值为X,真误差为Δ1、Δ2、…、Δn。
i Li X
[] [ L] nX
X
[ L] [ ] [ ] x n n n
n

第6章_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和计算_6.4减小系统误差的途径

第6章_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和计算_6.4减小系统误差的途径
增加顺馈补偿通道的目的是用来改善系统的偏差信号此时系统的偏差传递函数为如果选择则有即可得到系统的偏差信号es0从而使得csrs此时系统的输出信号就可以完全复现输出信号使得系统既没有动态误差也没有稳态误差
《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
第6章 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和计算 6.4 减小系统误差的途径
为了减小系统误差,可以考虑以下途径: (1)反馈通道的精度对于减小系统误差至关 重要。反馈通道元部件的精度要高,避免在反馈通 道引入干扰。 (2)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 对于输入引起的误差,增大系统开环放大倍数 或提高系统型次,可以使之减小。 对于干扰引起的误差,在前向通道干扰点前加 积分器或增大放大倍数,可以使之减小。 (3)既要求稳态误差小,又要求良好的动态 性能,只靠加大开环放大倍数或串入积分环节不能 同时满足要求时,可以采用复合控制(顺馈)方法 对误差进行补偿。补偿的方式可分为按干扰补偿和 按输入补偿。
Φ n ( s) = 0
G1 ( s )
即可以使得干扰信号N(s)所产生的输出信号C(s)=0,从而 N(s) C(s)=0 消除了干扰信号N(s)对输出信号C(s)的影响。 该系统由两个通道组成,属于复合控制系统。实际上,该 系统就是利用双通道原理,实现了对干扰信号N(s)的补偿作用。 一个通道是干扰信号N(s)直接到达相加点,另一个通道是干扰信 号N(s)经过Gc(s)G1(s)后到达同一个相加点。如果满足上述选择 Gc(s)G1(s)=-1,则从两个通道过来的干扰信号在此相加点处,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实现了干扰信号的全补偿。
Φ e ( s) =
如果选择 Gc ( s ) = 则有
E ( s ) 1 − Gc ( s )G2 ( s ) = R( s) 1 + G1 ( s)G2 ( s)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现有两块电压表,其中一块为150V量程的 级电压表, 量程的1.5级电压表 *例:现有两块电压表,其中一块为 量程的 级电压表, 另一块为15V的2.5级电压表,欲测量 的 级电压表 欲测量10V左右的电压时, 级电压表, 左右的电压时, 另一块为 左右的电压时 问选用哪块电压表? 问选用哪块电压表? 解:由 γ = ×100%得
ˆ 设被测量的估计值为m ,已定系统误差为∆ ,则测量结果为
ˆ y = m−∆±U(测量单位 (置信概率 测量单位) 置信概率) 测量单位 置信概率
如果系统误差已修正, 如果系统误差已修正,则测量结果表示为
ˆ y = m±U (测量单位 (置信概率 测量单位) 置信概率) 测量单位 置信概率
第6章 测量误差分析 章 6.2 随机误差的处理 6.2.1 随机误差的概率分布和特征
6.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6.1.2 测量误差的来源 (1)测量设备方面 ) (2)测量方法方面 ) (3)环境方面 ) (3)人为方面 )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标准量具、仪器仪表及附件 标准量具、 的不准确所引起的误差。 的不准确所引起的误差。 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 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 如近似的测量方法。 差,如近似的测量方法。 温度、湿度、气压、光强、 温度、湿度、气压、光强、磁 场变化等所引起的误差。 场变化等所引起的误差。 所引起的误差 测量人员瞄准、读错、 测量人员瞄准、读错、操作 不当等所引起的误差 所引起的误差。 不当等所引起的误差。
1 n 2 1 n ( i σ = ∑ i = ∑ m − R)2 ∆ n i=1 n i=1 1 n 2 1 n vi = (m −m 2 —— 贝塞尔公式 σ= ∑ ∑ i ) n−1n=1 n−1 i=1
6.2.3 测量列的标准差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不同形状的分布曲线所表征的含义是不同的。曲线越陡, 不同形状的分布曲线所表征的含义是不同的。曲线越陡, 随机误差的分布就越集中,表明测量精度就越高。 随机误差的分布就越集中,表明测量精度就越高。
p ∆) = (
1
σ 2 π
e
σ −∆2 /(2 2 )
=
1
σ 2 π
e
σ −(m R)2 /(2 2 ) −
6.2.1 随机误差的概率分布和特征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具有以下特征: 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具有以下特征:
(1)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次 )对称性: 数相等, 数相等,即 p(+∆) = p(−∆) ; (2)单峰性: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 )单峰性: 的次数多, 的次数多,即 pmax(∆) = p(0) p(±∆) < p(0) ; , (3)有界性: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界限, )有界性: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界限, 只会出现在一个有限的区间内, 只会出现在一个有限的区间内,即[-kσ,+kσ]。 。 (4)抵偿性: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随机误差的算术 )抵偿性: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 平均值趋向于零, 平均值趋向于零,即
• 误差以真值为中心,不确定度以被测量的估计值为中心; 误差以真值为中心,不确定度以被测量的估计值为中心; • 误差一般难以定量,不确定度可以定量评定; 误差一般难以定量,不确定度可以定量评定; • 误差分三类,界限模糊,难以严格区分;不确定度分两类, 误差分三类,界限模糊,难以严格区分;不确定度分两类,
m +m +L m + n 1 n 1 2 m= m = ∑ i n n i=1
当测量次数无限增加时,算术平均值必然趋近于真值 。 当测量次数无限增加时,算术平均值必然趋近于真值R。
Q∆ = m − R i i
∑∆i = ∑mi −nR
n
∑mi − ∑∆i ∴R=
n
∑mi →R m=
n
6.2.2 算术平均值和残余误差

L
∆ =γ1L =1.5% 150 = 2.25V × 1 1
∆ =γ2L = 2.5% 15 = 0.375V × 2 2
2.25 δ1 = ×100%= ×100%= 22.5% R 10 ∆ 0.375 2 δ2 = ×100%= ×100%= 3.75% R 10
∆ 1
6.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 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如果能够对某一量进行无限多次 测量,就可得到不受随机误差影响的测量值, 测量,就可得到不受随机误差影响的测量值,或其影响很小 可以忽略。这就是当测量次数无限增大时, 可以忽略。这就是当测量次数无限增大时,算术平均值被认 为是最接近于真值的理论依据 的理论依据。 为是最接近于真值的理论依据。 但由于实际上都是有限次测量, 但由于实际上都是有限次测量,处理时我们只能把算术 平均值近似地作为被测量的真值,于是就有残余误差: 平均值近似地作为被测量的真值,于是就有残余误差:
1 n 1 m= ∑ i = ×750.45m = 75.045m m m m n i=1 10
σ=
vi2 ∑
0.00825 m = 0.0303m m m = n−1 10−1
σm =
σ
n
=
0.0303 m = 0.0096m m m 10
6.2 随机误差的处理 6.2.4 测量列的极限误差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2 − 2 e 2σ
p(∆)
( Qp ∆) =
1
σ 2 π
1
∴p ax = m
σ 2 π

由此可知, ↓,曲线就越平坦, 由此可知,当 σ ↑,越分散,测量精度就越低。 分布就越分散,测量精度就越低。
6.2.3 测量列的标准差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6.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6.1.4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 表示方法 相对误差 引用误差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 = m− R=−C
δ=

×100% R
γ = ×100%
L

γ 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等级: 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等级: a =100
在选用仪器仪表时, 在选用仪器仪表时,在合理选用量程的条件下再选合适 的准确度等级,一般应可能在量程的2/3以上使用 以上使用, 的准确度等级,一般应可能在量程的 以上使用,以免产生 较大的相对误差。 较大的相对误差。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6.1.5 测量误差的分类 已定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 未定系统误差 按特点性质分 随机误差 粗大误差
6.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6.1.6 测量不确定度(U)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不确定的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不确定的程度,或表征被测 量值的分散性,是对测量结果准确性高低的定量表达。 量值的分散性,是对测量结果准确性高低的定量表达。 测量结果=被测量的估计值+ 测量结果=被测量的估计值+不确定度 A类评定:通过对一系列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来评定。 类评定:通过对一系列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来评定。 类评定 B类评定:基于经验或其他信息所认定的概率分布来评定。 类评定: 类评定 基于经验或其他信息所认定的概率分布来评定。 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区别: 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区别:
现代检测技术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第6章 测量误差分析
6.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6.1.1 测量误差及研究的意义
测量误差 = 测量结果 - 真值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利 )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于寻求减小产生误差的途径; 于寻求减小产生误差的途径; (2)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测量结果,以 )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测量结果, 便于获得更准确、更可靠的测量结果; 便于获得更准确、更可靠的测量结果; (3)合理设计或选用测量仪器、测量条件、测量方法, )合理设计或选用测量仪器、测量条件、测量方法, 从而获得预期的测量结果。 从而获得预期的测量结果。
界限分明,分析方法简单。 界限分明,分析方法简单。
6.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6.1.7 误差公理及测量结果报告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误差公理: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于一切测量过程中, 误差公理: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于一切测量过程中, 一切测量都存在误差” 即“一切测量都存在误差”。 测量结果报告:给出测量单位、 测量结果报告:给出测量单位、被测量的估计值和该估计值 的不确定度及置信概率。 的不确定度及置信概率。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随机误差是由很多暂时未能掌握或不便掌握的微小偶然 因素(如仪器仪表中传动部件的间隙和摩擦 如仪器仪表中传动部件的间隙和摩擦、 因素 如仪器仪表中传动部件的间隙和摩擦、连接件的弹性变 形引起的示值不稳定、温度或湿度变化引起的干扰等)构成 构成, 形引起的示值不稳定、温度或湿度变化引起的干扰等 构成, 其大小和符号均无变化规律。但在多次重复测量中, 其大小和符号均无变化规律。但在多次重复测量中,误差值 的总体服从统计规律。 的总体服从统计规律。 实践证明大多数情况下,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实践证明大多数情况下,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也有 非正态分布。 非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n→ ∞
∑∆i = 0 lim
n
6.2 随机误差的处理 6.2.2 算术平均值和残余误差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等精度测量时,由于存在随机误差, 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等精度测量时,由于存在随机误差, 因此其获得的测量值不完全相同,此时应以算术平均值作为 因此其获得的测量值不完全相同,此时应以算术平均值作为 最后测量结果。 最后测量结果。 次测量所得的值, 设 m , m ,L m为n次测量所得的值,则算术平均值为: , n 次测量所得的值 则算术平均值为: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