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及分析

合集下载

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脑血管造影术(Cerebral angiography)是一种对大脑血管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影像技术。

它可以提供大脑血管内部的详细结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血管病变,为后续的手术和治疗提供参考。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血管造影术的流程、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脑血管造影术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准备阶段、麻醉和镇静、造影剂注射、影像采集和结果分析。

在准备阶段,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各项实验室检查。

这些操作是为了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脑血管造影术,以及在术前评估可能的并发症风险。

在麻醉和镇静阶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全身麻醉或者局部麻醉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镇静药物会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使其更加舒适。

造影剂注射是脑血管造影术的核心步骤之一。

医生会通过导管直接将造影剂注入患者的脑血管中,然后立即进行影像采集。

造影剂能够在X射线下显影,使得大脑血管的内部结构清晰可见。

影像采集完成后,医生会对所得到的影像进行仔细分析和诊断。

通过观察血管的形态、血流速度和血管壁的异常情况,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病变,比如动脉瘤、动脉狭窄等。

脑血管造影术适用于诊断各种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瘤、脑动脉狭窄、动静脉畸形等。

它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介入放射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脑血管造影术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存在一定的禁忌症限制。

例如,妊娠期妇女、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以及存在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通常不能进行此项检查。

此外,在脑血管造影术中,有一些可能的并发症需要关注。

其中最严重的是脑血管意外,即因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

还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脑血管造影术时,医生需要权衡风险与收益,做出适当的决策。

对于患者来说,在接受脑血管造影术前应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要遵医嘱停止使用血液稀释剂和防凝药物。

这是因为这些药物会增加术中和术后出血的风险。

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
概述
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有创的影像检查技术,是指在动脉穿刺置鞘后,然后在
导引线的指引下,将导管插入颈内外动脉、椎动脉等对应的血管中,然后注射含有碘的 造影剂,经过脑血管造影机的高速连续拍摄和处理,从而清楚的看到大脑中血管的结构, 明确血管的形态,进而确定患者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较为高级的脑血管的诊断与治疗手 段,也是临床上对脑血管病变患者检查的“金标准”。
双侧股动脉穿刺区域碘伏消毒2遍。 范围:上界为脐平面,下界为大腿下1/3处,外 消 毒 侧界为腋中线延长线,内侧界为大腿内侧中线。
首先消毒穿刺处,最后消毒会阴部。 麻醉 以利多卡因在皮肤穿刺点(外口)和股动脉穿刺点(内口)两侧逐层漫润麻醉。
手术过程
股动脉穿刺置鞘操作要点:
在外口做一与腹股沟方向大致平行的2~3mm皮肤切口,右手拇指和食 指持血管穿刺针,针与皮面成30°~45°,缓慢进针,针尖接近股动脉时 穿 可感到搏动感,若为单壁穿刺,继续推送穿刺针至穿透前壁,尾端鲜红色 刺 动脉血持续搏动性涌出为穿刺成功;若使用透壁穿刺法,则穿透血管前后
拔鞘后手工按压仍是封闭股动脉穿刺点的最主要方法。
按压时,手指着力点位于股动脉穿刺内口或其近端,同时注意暴露外口, 以便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按压时间一般为10~20min,解除压力后 确认外口无渗血,才可将无菌敷料置于内口上,以弹力绷带交叉加压包 扎,继续沙袋压迫穿刺点6~8h。压迫过程中定时观察敷料是否干燥, 伤口有无渗血肿胀,以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出血等并 发症并及时处理。
禁忌症
①碘造影剂过敏或不能而耐受; ②介入器材过敏; 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④穿刺点局部感染; ⑤并发脑疝。 特殊情况可经过各方讨论,知情同意采取个体化处理。
术前准备

脑血管造影正常报告

脑血管造影正常报告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脑血管造影(DSA)造影报告单
姓名:年龄:岁影像号:
性别:性科室:神经内科住院号:
检查部位: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日期:
描述要求(手术过程,主动脉弓双斜位、弓上血管、左右颈总动脉正侧位、椎动脉正侧位、基地动脉正侧位等)。

患者取平卧位,常规碘伏消毒术区皮肤,置无菌单,右侧腹股沟区局麻后,行右侧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术,并植入5F动脉鞘。

以150cm超滑泥鳅导丝携猪尾巴造影管,5F单弯造影导管分别行主动脉弓、弓上血管、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以及双侧椎动脉正侧位造影,显示:
1.主动脉弓及弓上血管:
2.颈动脉系统:
3.椎动脉系统:
诊断:1.
建议:1.择期手术
2.规律用药;
3.定期复查
手术医师:。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名词解释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名词解释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名词解释全脑血管造影术(Cerebral Angiography)是一种医学检查技术,用于观察人体大脑血管的情况。

它通过将特制的造影剂注入血管中,借助X射线或者其他放射性成像技术,生成清晰的血管影像,从而帮助医生确定血管异常、病变及其他相关情况。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项复杂的检查,属于介入性放射学的领域。

医生往往需要在手术室或放射科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以及有效的诊断结果。

正常情况下,该手术由经验丰富的血管外科医生或放射科医生进行。

术前准备是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手术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了解,并进行相关的身体检查。

这包括评估患者的过敏史,特别是对碘剂的过敏反应,以及了解患者是否患有其他与手术相关的疾病。

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过程中,麻醉师会对患者进行麻醉,以确保他们在手术中感到舒适和安全。

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和恐惧感。

手术开始时,医生会在患者的手臂或腿部的一条大动脉插入导管,这是注射造影剂和其他必要仪器的入口。

随后,医生会将导管逐步引入到患者的颈动脉或股动脉等血管中,直至到达目标位置。

当导管到达目标位置后,医生会将特制的造影剂注入患者的血管中。

这个过程中,医生会使用连续放射性成像技术来捕获血管内部的图像。

注入造影剂后,其会沿着血管径流,显示出血管的明亮轮廓,有助于医生评估脑血管的形态和功能。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结果图像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法进行记录和储存,便于医生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诊断。

医生会仔细观察血管的病变、狭窄、扩张、畸形等情况,以确定可能的病因。

当有血管破裂、动脉瘤等情况时,医生还可以通过该技术进行血管栓塞术或其他手术治疗。

然而,作为一种放射性成像技术,全脑血管造影术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血管损伤、感染、出血、过敏反应等。

因此,在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之前,医生和患者必须仔细权衡风险和收益,并确保采取适当的预防和监测措施。

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

全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
2.血管痉挛:原因为导丝、导管(和)或造影剂对血管 的机械性刺激所致。对策:①、预防性使用用“尼莫 同”等药。②、及时消除血管刺激。 3.血管夹层:股动脉处多为顺行夹层,可自愈;弓上 血管多为逆行,严重者需放支架或抗凝。主动脉夹层 需控制性降压及胸心血管外会诊。 4.血栓或栓塞:保持镇静,全面造影找出栓子,行溶 栓;气栓行成可高压氧治疗;血管壁斑块脱落则无有 效处理。
注意


有机械取栓指征时应尽快实施。有静脉溶栓指 征时,机械取栓不应妨碍静脉溶栓,静脉溶栓 也不能延误机械取栓 机械取栓时,建议就诊到股动脉穿刺的时间在 60~90 min,就诊到血管再通的时间在90~ 120 min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
病例:曾汉阳,男性,61岁。吐词不清、右侧肢体乏力2小时。查 体:失语,右下肢肌力3级,右上肢肌力1级,NIHSS评分8分。 予急诊动脉取栓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出院时右侧肢体肌力4级, NIHSS评分2分。
全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后处理
拔动脉鞘,压迫股动脉10-15min,无出血后加压包 扎,股动脉加压器加压固定,穿刺侧下肢制动6h,每 小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穿刺点有无渗血。
全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 对于并发症,预防远胜于治疗!!!

1.穿刺部位血肿:直径小于10CM的不处理;大于 10CM的24小时后局部热敷或理疗。造成局部压迫者 可切开清除。 皮下血肿是脑血管造影常见的并发症,原因:①盲目 穿刺导致股动脉损伤;②不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③穿 刺侧下肢过早负重;④抗凝药物的使用;⑤凝血功能障 碍等。
全脑血管造影术

《2024年不同路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对比分析》范文

《2024年不同路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对比分析》范文

《不同路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全脑血管造影术(Cerebral Angiography)是一种重要的神经影像学技术,用于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疾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路径选择日益多样化,包括经股动脉、经桡动脉、经颈动脉等多种路径。

不同路径的全脑血管造影术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劣,因此,本文将对不同路径的全脑血管造影术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二、材料与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在我院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病例资料,按照不同的路径进行分类,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等数据。

采用文献回顾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路径的全脑血管造影术进行对比分析。

三、不同路径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概述1.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经股动脉是传统的全脑血管造影术路径,具有图像质量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但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可能引发并发症如股动脉损伤、血肿等。

2. 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经桡动脉路径近年来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该路径具有术后患者活动不受限、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操作相对复杂,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3. 经颈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经颈动脉路径适用于特殊情况,如其他路径无法进行时。

该路径具有操作简便、无需全身麻醉等优点,但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

四、临床对比分析1. 图像质量:经股动脉路径的全脑血管造影术图像质量较高,能清晰显示脑血管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经桡动脉和经颈动脉路径的图像质量略逊于经股动脉路径,但基本能满足临床需求。

2. 手术操作:经桡动脉路径的操作相对复杂,需要术者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经颈动脉路径操作简便,但需注意避免影响患者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

经股动脉路径的操作较为简便,但术后需卧床休息,可能引发并发症。

3. 术后恢复与并发症:经桡动脉路径的全脑血管造影术术后患者活动不受限,并发症较少。

经股动脉路径术后需卧床休息,可能引发股动脉损伤、血肿等并发症。

经颈动脉路径的并发症相对较少,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无删减范文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无删减范文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引言脑血管造影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技术,常用于评估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狭窄、脑血管畸形和脑血管瘤等。

通过脑血管造影,医生可以观察到脑血管系统的血流动态和血管的解剖结构,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

本文将介绍脑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原理。

脑血管的解剖结构脑血管是指供应和排除脑的血管系统,包括供血动脉和排血静脉。

供血动脉主要有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

在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合流处,形成了基底动脉环,它是脑供血的主要途径之一。

基底动脉环发出多个脑底动脉,进一步分布到大脑的各个脑区。

在脑底动脉的分支中,有饼突动脉、中大脑动脉等。

脑血管的排血静脉主要有大脑静脉、大脑桥静脉和大脑深静脉等。

它们将脑组织代谢产物和废物以及缺氧血液排出脑外。

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原理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原理基于X射线的吸收特性和血管的对比度。

在脑血管造影检查中,通常使用造影剂(也称为对比剂)来增加血管的对比度。

造影剂通常是一种可以在X射线中产生明显反差的物质,常用的造影剂有碘化物、钡剂等。

脑血管造影通常分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两种方式。

在DSA中,先通过一根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到靠近感兴趣区域的动脉中,然后进行X射线成像。

造影剂在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和血管的形态能够被实时观察到。

通过将连续的X射线图像进行数字处理和重建,可以得到血管的高对比度图像以及血管的三维结构。

CTA是一种使用计算机对X射线图像进行重建的技术。

在CTA中,患者先接受一次或多次X射线拍摄,然后通过计算机对拍摄的多个图像进行处理和重建,血管的二维和三维图像。

CTA相对于DSA具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低的麻醉风险。

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脑血管造影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首先,脑血管造影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程度和位置,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动脉成形术或支架置入。

脑血管造影50例分析

脑血管造影50例分析

经验交流脑血管造影50例分析宁世金,黄栽文,杨开杰(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535000)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方法及对脑血管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本院住院脑血管病患者50例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结果造影显示38例(76%)有血管狭窄,发现动脉瘤5例(10%),脑血管畸形3例(6%),4例(8%)血管造影未见异常,术中并发抽搐发作2倒.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S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病;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6—053—02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较高,早期、安全、正确的诊断是进一步治疗的前提。

虽然C T脑血管造影(C T A)、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 R A)等为脑血管病的无创诊断提供了新方法,但脑血管造影,尤其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SA)机上行经皮穿刺股动脉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目前仍被认为是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D,z]。

本科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行D SA 检查50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为本科住院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20~76岁,平均(63.6士11)岁,以出血发病的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 A)发病25例,脑梗死17例,癫痫发病2例。

以上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3],且均无造影禁忌证.1.2全脑血管造影方法对50例患者术前进行评估、签署知情手术同意书;发病后1~7d检查,检查前空腹,采用北京万东公司800m A C G02000大型C臂D SA造影设备及改良型Sel di ngs技术,经一侧股动脉穿刺置入5F导管鞘,全身肝素化,0.9%氯化钠注射液持续滴注导管,用5F猪尾巴导管导入,分别对主动脉、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双侧椎动脉进行造影,造影剂为碘海醇.术中全程监测心电、血氧、血压.术后24h均进行心电监护.主动脉弓造影时流率15~20m L/s,总量30~40m L,以600~900磅/平方英寸(PSI)压力由高压注射器(C em ot o型120s)自动注入动脉;颈总动脉造影时流率5~6m L/s、总量8~10m L,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时流率4~5m L/s、总量6~8m L,均以150~300PSI压力由高压注射器自动注入动脉。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诊断脑血管病变及筛查潜在血管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该检查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以下就该检查的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首先,全脑血管造影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对造影剂的过敏反应。

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造影剂具有高渗透压、酸碱性等特点,可能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

因此,为了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在进行检查前要进行过敏史询问,对高危患者应给予对症处理和适当的抗过敏药物预防。

其次,全脑血管造影术还可能引发血管壁损伤和血管破裂。

这种情况主要是在造影剂进入血管时,因血管钙化或血管位于颈内动脉曲率处等原因,可能会导致血管破裂。

为预防此类并发症,需要在选择合适的造影剂类型和使用剂量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判断,尽可能选择低渗透压、对血管较友好的造影剂。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造影剂注入速度,避免过快过量的注入造成血管损伤。

再次,全脑血管造影术还会引起对肾脏的损伤。

造影剂进入肾脏后,可能会导致肾小管坏死和急性肾功能损害等。

为了避免对肾脏的损害,需要在选择造影剂时尽量选择低渗透压和高渗肾小管保护剂,并在注射成像前提醒患者多喝水、多尿,并给予适当的保肾治疗。

最后,还有部分患者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等情况,这是一种短暂性的反应,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但如果症状过于严重,也需要及时治疗。

综上所述,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检查前应做好患者的评估和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和使用剂量,控制注射速度,及时识别和处理各种可能的并发症,以确保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全脑血管造影术(CTA)是一种用于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全脑血管造影术能够清晰显示脑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对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瘤等疾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全脑血管造影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临床医生需要认真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一、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常见并发症1. 过敏反应全脑血管造影剂中含有碘,部分患者对碘过敏,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轻者可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休克等严重情况。

2. 肾功能损伤由于全脑血管造影剂中的碘会对肾脏造成一定的刺激作用,长时间使用或者大剂量使用全脑血管造影剂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甚至发生造影剂肾病。

3. 血管损伤在进行导管插入和造影剂注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血管损伤,出现出血或血肿等情况。

4. 脑出血或卒中全脑血管造影过程中,由于导管插入或造影剂注射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脑出血或卒中等严重的并发症。

5. 其他还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头晕等一般性不适症状,以及导管插入点感染等并发症。

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在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前应严密询问过敏史,必要时进行皮肤试验。

对于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应在检查前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预防。

使用全脑血管造影剂时,应尽量选择低渗造影剂,并严格掌握造影剂的使用适应证和禁忌证。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在检查前进行肾功能评估,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肾功能保护措施。

在进行导管插入和造影剂注射时,应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严格掌握操作技巧,并注意操作过程中的血管穿透深度和造影剂注射速度,避免血管损伤。

4. 脑部保护在全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导管插入深度和造影剂注射速度,避免脑部血管受损或者脑出血的发生。

对于高龄患者、脑血管病变患者、高血压患者等高危人群要特别注意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5. 术后监测在全脑血管造影术结束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血肿、感染等情况。

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
寒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造影剂允盈血管时间长短,前向血流 情况。。颅内段椎动脉V3段和V4段、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有无 狭窄、闭塞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有无代偿颈内动脉系统供血。 有尤狭窄、闭塞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有无代偿椎基底动脉系 统供血。
造影
右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造影
造影
③若目标血管存在严重狭窄或动脉瘤,多种投影位置显影效 果不佳,可尝试3D成像以获得更全面的影像。
PAGE
THANKYOU
穿刺置鞘
① 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 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
后穿刺股动脉,穿刺针成角30~45°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注意:必 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撤出导丝,空针抽吸肝素盐水, 连接动脉鞘侧管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min 左右持续冲洗。
右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造影 注意事项: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的后下壁,欲将其开口充分展开,
除加照斜位外,必要时向头侧加角度;如主动脉弓造影提示右锁骨下 动脉近端狭窄,可将导管送至无名动脉加斜位造影证实:如主动脉弓 造影提示右椎动脉开口严重狭窄或闭塞,禁忌将导丝、导管进入右椎 动脉内造影;如椎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 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应加斜位造影证实;如有锁骨下动脉狭窄或 闭塞时,应适当延长静脉期的造影时间,以观察椎动脉是否存在盗血 情况(双侧椎动脉造影都应如此)。
考虑是否停止造影;如弓上血管动脉硬化程度严重,不稳定斑块较多, 应考虑停止造影;撤朱尾导管时,用左手固定动脉鞘,防止脱出。
造影
颈动脉造影 体位:标准正侧位,必要时3D旋转。 观察内容:颈段颈总动脉(包括分叉处)、右颈内动脉CI段、右颈外

最新脑血管造影规范和标准

最新脑血管造影规范和标准

最新脑血管造影规范和标准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用于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脑血管造影的规范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的脑血管造影规范和标准:一、适应症与禁忌症1. 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疑似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梗塞、脑出血等。

2. 禁忌症:包括对造影剂过敏、严重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功能不全、未控制的高血压等。

二、术前准备1. 详细病史收集,包括过敏史、药物使用史等。

2.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等。

3. 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脏功能。

4.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解释检查过程、可能的风险及预期效果。

三、造影剂选择1. 选择低渗透性、低毒性的非离子型造影剂。

2. 根据患者体重计算造影剂用量。

3. 确保造影剂在使用前处于有效期内。

四、操作流程1. 患者平卧,选择适当的血管入路,如股动脉或颈动脉。

2. 局部消毒、铺巾,进行局部麻醉。

3. 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导管和导丝。

4. 逐步推进导管至目标血管,进行造影。

5. 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介入治疗。

五、影像学评估1. 采用高分辨率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

2. 评估血管的形态、狭窄程度、血流速度等。

3. 对于疑似病变,进行多角度、多时相的动态观察。

六、术后处理1. 术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或并发症。

2. 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预防血肿形成。

3. 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

七、风险与并发症管理1. 及时识别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血管损伤、造影剂过敏等。

2. 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立即进行抢救治疗。

八、质量控制1.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图像质量。

2.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九、随访与记录1. 建立完善的患者随访制度,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后续治疗。

2. 记录每次脑血管造影的详细过程和结果,便于后续分析和研究。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表现)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表现)
4.大脑中动脉; 5.大脑前动脉
眼动脉
眼动脉:为颈内动脉出海绵窦后的第一 支较大分支, 自C 3 段或与C 2 段的移 行部发出,偶尔可从脑膜中动脉发出。 从后向前呈波浪状走行,经视神经管入 眼眶。眼动脉有许多分支。眼动脉的一 些分支与颞前动脉、脑膜中动脉的分支 相吻合,是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重要 吻合血管。
称神经节段。 C 4段:亦称为海绵窦段,
正位片上表现为椭圆形阴影。 C 3 段: 颈内动脉在前床突下方向上向前走行, 随之向后形成膝状弯曲, 侧位片上成“c”
形,称为前膝段。 C 2 段:在前床突下
颈内动脉出海绵窦, 向后进入蛛网膜下
腔的一段称为脑池段,正位片上重叠为
浓密的圆点。 C1 段:颈内动脉在后床突 附近向上向前急骤弯曲形成后凸, 故称
自干颈,
主(总左
动大动前
脉箭脉斜
主动脉弓左前斜
造影示左、右颈 总动脉分别起自 主动脉弓。右锁 骨下动脉在左、 右颈总动脉和右 锁骨下动脉显影 (A)后期才显 影(B),为迷 走锁骨下动脉。
脉总 主 为动 动 迷脉 脉 走发 弓 锁自 左 骨同 前 下一 斜 动干 造 脉, 影 。右 示
锁左 骨、 下右 动颈
(上图5,下图1)
舌动脉:是颈外动脉 的第二前支,起自颈 外动脉的前内侧壁, 甲状腺上动脉的上方, 大多平颈3水平,走 行于下颌角的下方。 其主要供应舌部、咽 部及颌下腺等血液。 侧位造影观察最好。
(下图2)
面动脉:是颈外动脉的 第三前支,又称上颌外 动脉。其自颈外动脉前 壁发出后向上走行,继 而弯曲向下绕过下颌骨 向上跨过颊部。供血给 面的大部。约有10%患 者面动脉与舌动脉共干。
(上图为其分支,下图4)
颈内动脉

脑血管造影分析报告

脑血管造影分析报告

脑血管造影分析报告概述: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可以通过X射线或者其他放射性物质,观察和评估患者脑血管的状态。

本报告旨在对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提供医疗判断和建议。

一、患者信息: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 就诊日期:XXXX年X月X日二、临床病史:患者近期出现XXX症状,如头痛、恶心等。

无明显的外伤史和过敏史。

病史中存在XXX风险因素。

三、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1. 头颈部血管造影:a. 颞动脉:血流畅通,无明显狭窄或阻塞。

b. 颈内动脉:局部病变,右侧颈内动脉狭窄约30%。

c. 颈外动脉:血流通畅,无明显异常。

d. 椎-基底动脉循环:左椎动脉存在狭窄,伴有一定程度的供血不足。

2. 大脑动脉造影:a. 前循环动脉:前大脑动脉血流良好,无病变。

b. 后循环动脉:后大脑动脉血流正常,无明显异常。

3. 颅内静脉造影:a. 颅内静脉显影良好,无明显阻塞或扭曲。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脑血管造影的结果分析,患者存在颈内动脉狭窄和椎-基底动脉循环供血不足的情况。

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建议遵循以下医疗建议:1. 进一步评估病因:解析导致颈内动脉狭窄和供血不足的原因,如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等,以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2. 控制危险因素: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

3. 药物治疗: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等,以防止血栓的形成。

4. 转诊专科:如有需要,建议患者到心脑血管专科进一步评估,并尽早制定治疗方案。

请患者尽快和主治医师进行详细讨论,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复查以了解病情的变化。

同时,定期检测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以控制危险因素的影响。

本分析报告仅为医疗参考,不具备诊断和治疗的权威性。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请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如有其他问题,请及时咨询专业医师。

该脑血管造影分析报告以叙述性文本的形式进行呈现,目的是在没有具体格式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清晰地传达报告内容。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放射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脑血管的病变情况,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全脑血管造影术虽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也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影响。

针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1. 静脉造影剂过敏反应静脉造影剂过敏反应是全脑血管造影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对于高危人群如哮喘患者、过敏史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等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2. 血管穿孔和出血全脑血管造影术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血管穿孔和出血,这种并发症主要来源于导管插入和造影剂的注射过程,严重时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后果。

3. 血管栓塞全脑血管造影术时血管内导丝、导管等介入器材的使用,可能导致血管栓塞,严重时可引发脑供血不足甚至脑梗塞。

4. 放射损伤全脑血管造影术时所用的X射线及造影剂对患者的放射敏感器官如眼睛、甲状腺等可能造成损伤,临床上表现为眼睛干涩、视觉模糊、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5. 肾功能损害全脑血管造影术中使用的造影剂对肾脏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损伤,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患者更易发生。

6. 其他并发症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还可能出现血压升高、心律失常、颅内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1. 术前评估患者的过敏史和肾功能情况在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前,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肾功能情况,对于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预先给予抗过敏药物、加强肾脏保护等。

2. 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和适当减量在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并严格遵守其用量和注射速度,尽量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3. 术中严格操作,避免血管损伤和穿孔在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操作,确保导管插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血管损伤和穿孔发生。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
什么是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医疗检查技术,通过注射对比剂进入血管,利用X射线或其他影像学方法观察和评估脑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

脑血管造影的目的
脑血管造影的目的是评估脑血管系统的异常,如动脉狭窄、血管畸形、动脉瘤等。

通过脑血管造影,医生可以对脑血管病变进行定位、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脑血管的解剖结构
脑血管包括大脑动脉、脑室系统、大脑静脉等。

其中,大脑动脉分为前大脑动脉、中大脑动脉、后大脑动脉。

不同的脑血管供应不同的脑区。

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方法
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利用连续的X射线拍摄,可以观察到脑血管的强化图像。

2. CT血管造影(CTA):利用CT扫描和对比剂,可以获取脑血管的三维图像,对血管病变进行评估。

3.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利用磁共振技术,观察脑血管的图像,可以展示血管的血流情况,并评估血管异常。

脑血管造影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脑血管造影前,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是否对对比剂过敏;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时,需特别注意。

脑血管造影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过敏反应、感染等,医生会在治疗前进行评估和告知。

结论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脑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

通过脑血管造影,可以准确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病变,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 位
正位
斜位 斜 位
脑血管造影资料分析
责任病变 侧支血供 形态学分型 血管内治疗风险-效益评价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分型
(试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姜卫剑
背景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人类最常见的致死和致残原 因 针对卒中危险因素的一级干预治疗已经取得明 显效果 脑动脉狭窄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脑动脉狭窄的血管重建术正在逐步开展,CEA 疗效已得到公认,CAS正在被严格的检验 现代医学影像的迅速发展(CT、MR、PET、 TCD、DSA),使得脑动脉狭窄的检出和CBF 定量、半定量分析成为可能
主动脉弓上血管变异
二、颈总动脉造影
三、颅内前组动脉造影
ICA分段:
*ACA分段:
*MCA分段:
大脑后动脉直接起自颈内动脉
前组血管造影时,经后交通动脉显示大脑后动脉
四、椎动脉造影
椎动脉分段:
*椎基底动脉解剖:
*PCA分段:
五、颅内后组循环造影
左侧小脑后下动脉起自颅外
六、多体位造影
Type A lesion
Type B lesion of RV4
Angulated lesion Type B lesion
Type C lesion of L-M1-T
LMA Classifications
Location Morphology Access
Between guidecatheter and lesion Type Ⅲ excessively severe tortuosity
ICA-O
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的自然 病程
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
VACSG: 1993年, 444 men, >50%, 4年 1组药物治疗, 另1组外科治疗 药物治疗组: 同侧卒中 9.4% ( 2.3%/年) 同侧神经事件 20.6%(5.1%/年) ECST: 1991年,127/2295,70%-99%,4.5年 同侧卒中 5.7%(1.2%/年)
Access
Type C
>10mm, angulated (>90º ); 5-10mm, <5mm, extremely eccentric, or total occlusion concentric or ), (>3 months old ); moderately eccentric, angulated (>45º irregular stenosis; or lesion with a smooth stenosis or total occlusion number of (<3 months old ) neovascultures all around
TIA病理生理分型

Large artery low flow TIA(true TIA) Embolic TIA Lacunar or small penetrating vessel TIA


栓子源:
动脉-动脉 心源性 起源不明性
临床表现:取决于栓子大小及 被栓塞的动脉的大小和部位 前组 后组 发作特征:
Ⅰ型狭窄:大脑前动脉
ACA狭窄合并对侧 A1发育不良或缺如 PCA和/或MCA 代偿不足 低血流量性 ACA区域TIAs
Ⅰ型狭窄:椎动脉
1、VA狭窄合并 对侧狭窄、闭塞或发育不良 或对侧VA直接与PICA延续 2、PICA仅接受狭窄VA血供 VA狭窄
BA尖端或PCA栓塞, 脑干、小脑多发栓塞
颈动脉闭塞 或严重狭窄
Willis环
对侧发生 供血不足
脑血管造影资料分析
责任病变 侧支血供 形态学分型 血管内治疗风险-效益评价

侧支循环评价
Willis 环 颅内外侧支 软脑膜侧支

WILLIS环:
颅内外交通:
软脑膜侧支:
脑血管造影资料分析
责任病变 侧支血供 形态学分型 血管内治疗风险-效益评价
Ⅰ型狭窄:颈动脉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C5段狭窄,>60%-70%
合并Willis环代偿不足
栓塞性TIAs 栓塞性脑梗塞 一过性黑朦、 MCA区神经缺损
低血流量性TIAs
Ⅰ型狭窄:大脑中动脉
MCA狭窄合并ACA和/或 PCA软脑膜侧支代偿不足
MCA狭窄,纤维帽 破裂,血栓形成
低血流量性TIAs 血栓性脑梗塞 复发性、刻板性、短暂性 MCA区神经缺损
ICA-O
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的自然 病程
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
ECST: 狭窄70%-99%,药物治疗,3年 同侧卒中: 16.8%(5.6%/年) Denis .et al: 重度狭窄发生TIAs者 同侧卒中: 13%, 第1年 1 / 3, 头5年
NASCET:狭窄70%-99%, 2年
药物治疗 卒中: 26% 13%/年

血管内治疗的风险-效益评价
各部位狭窄的自然病程 综合评价内科与外科治疗 综合分析临床分型、形态学分型、侧支 循环和其他影像学资料以及临床资料 TIAs病理生理分型

颅内动脉狭窄 的自然病程
年卒中率: 经典治疗 抗血小板 、抗凝
BA VA PICA&PCA MCA ICA-intracranial 10.7% 7.8% 6.0% 8.0% 10%
Type A: Type B: Type C: Type D: Type E: Type F: Type N prepostlesion across the non-stenotic ostium of its branch lesion across the stenotic ostium of its branch stenosis of brach stenoses of pre-bifurcation and its branch ostium
低血流量性TIAs
发作性中枢性眩晕、 一侧身体或面部麻木、 构语障碍或复视
Ⅰ型狭窄:基底动脉
BA中部狭窄
BA尖端或 PCA狭窄
双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复视,头晕,头部沉重感
表现同前,和不可抵御的睡意, 垂直性复视、眼睑下垂、不能 仰视 通常该部位的TIA系栓塞所致
锁骨下动脉 Ⅰ型狭窄:
Ⅱ型狭窄:锁骨下动脉盗血
Non- Bifurcation Lesions:
Pre-trifurcation lesion of L-M1-B Type A location
Post-bifurcation lesion of L-M1-B Type B location
Lesion of V4 at the origin of PICA Type C location
Lesion of L-M1-B Type D location
Pre-bifurcation & smaller branch lesions at L-M1-B Type F location
LMA Classifications
Location
Type A
Morphology
Type B
锁骨下动脉狭窄
椎动脉盗血
颈内动脉经PcoA 代偿不足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Ⅱ型狭窄: ICA-VBA盗血、MCA-VBA盗血
CA或ICA-C 1-6 闭塞或狭窄
“吸入”椎基底动脉血供 (经同侧PcoA) ICA系统缺血 获得代偿
同侧颈外动脉代偿不足、 Willis环前部缺如或代偿差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MCA主干闭塞 或严重狭窄
“吸入”椎基底动脉血供 (经同侧PCA)
MCA系统缺血 获得代偿
双侧颈内动脉闭塞后椎动脉代偿情况
Ⅱ型狭窄: VBA-ICA盗血
ICA或MCA 脑供血不足 VBA 严重狭窄 或闭塞
经PcoA获得 ICA血供
无VBA 供血不足 表现
Ⅱ型狭窄: ICA-ICA盗血
病侧获得 代偿血供
区域缺血 血管扩张 CBF↑
侧支血供 狭窄区域 CBF ↑
临床分型:

非症状性狭窄 症状性狭窄
Ⅰ型:狭窄血管供血区域缺血性症状 Ⅱ型:狭窄引起的侧支血管供血区域缺血(盗血)性症状 Ⅲ型:混合型或复杂型
亚型
A型:相应区域无梗塞,或腔隙性梗塞但无神经缺损后遗症 预计血管重建术后病人能获益 B型:相应区域小面积梗塞/小卒中,或合并远端血管串联性狭窄, 或远端主干闭塞,但该支动脉参与其它狭窄血管的侧支血供 预计血管重建术后病人能部分获益 C型:相应区域大面积梗塞/严重残疾 或远端主干慢性闭塞,该支动脉未参与其它狭窄血管的侧支血供 预计血管重建术后病人不能获益
乙酰唑胺激发试验 Acetazolamide challenge test

临床价值:
评价脑血管储备和侧支循环是否充足。用于血管重建 术术前评估脑动脉狭窄病人术后能否获益。

评价方法:
先进行基础CBF检查,然后静注乙酰唑胺1.0gm,1520min后重复CBF检查,比较区域性的CBF变化(血流重 分配)。供血不足区由于有局部血管扩张,在基础CBF 时可以不显示异常。而在激发试验时,若靶区有足够 的侧支,区域性的CBF无变化;若侧支不足,则有明 显的区域性CBF减少,为激发试验异常。
脑血管造影及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姜卫剑
准 备 手 术
穿 刺 步 骤
常规脑血管造影的导管、导丝
正常脑血管造影的常规步骤
1、主动脉弓双斜位 2、颈总动脉正侧位 3、颅内前组动脉正侧位 4、椎动脉正侧位 5、颅内后组动脉正侧位 6、结合临床表现和有稀疏性( 通常为单次) 持续时间较长(数小时)
栓塞性 TIA
栓子自溶或移位
可遗留寂静性梗塞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