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4(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人民版全套))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通史概要: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
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经过商朝的发展,西周时期,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繁荣阶段。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汉代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时期。
隋朝统一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繁荣的局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新的建树。
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初中新课标中和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主要在七年级(上)、(下)册。
初中新课标简单涉及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有:世袭制,商鞅变法,秦朝的皇帝制、郡县制和秦朝的疆域,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初中新课标没有涉及但高中新课标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西周的宗法制,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时的政治制度,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废丞相设三司、设内阁,清朝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深远影响,西周的礼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唐:地方设节度使
(1)实质: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2)影响:唐中期以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
(1)措施
①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做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
7、影响:
(1)积极:
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3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于严密。
(2)消极:诸侯在封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8、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设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
③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3)评价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中外朝制(“中朝”也称“内朝”)
①背景: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②目的:加强皇权
③内容: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④结果:相权削弱,皇权加强(决策权从外朝向内朝转移,形成内朝决策外朝执行局面)。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
①名称及职权
中书省:掌决策
门下省:负责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
②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的历史学习与初中不同,我们从必修一的历史学习开始,就要对在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反复巩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三、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四、元朝实行行省制背景:疆域空前扩大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
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五、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朝代:汉代制度: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清朝科举制六、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
②内阁的创立。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一、希腊的政治制度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必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必背)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含义、义务、权利、特点、影响2.西周宗法制 :含义、内容、特点、作用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皇帝制度:特点2、中央机构---实行三公诸卿制:三公的职能、特点:诸卿的特点3、地方机构---全面推行郡县制:郡的下级机构及官员职能、特点、影响4、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到元君相权关系的演变:过程、原因、结果2.选官制度的变化及科举制的影响3.汉到元地方行政的变化;行省制的目的、中央节制行省的措施、影响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朝内阁制的设置:背景、形成过程、特点和影响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起因、职能转变、特点、影响2、改土归流:背景、含义、影响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原因、史实(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影响;2.鸦片战争的影响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影响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经过、意义:3.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失败原因、意义: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1.日侵华:原因、史实、罪行2.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全民族团结抗战重要性: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原因:经过:⑵全民族抗战表现:①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代表战役、历史地位②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代表战役、特点:历史地位(使日军无法巩固占领区,牵制日军正面进攻,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在相持阶段逐渐发展为抗日的主战场)⑶抗日战争的意义及胜利原因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经过、作用和局限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冬颁布)): 核心内容、分配原则方法:、目的、评价3、《资政新篇》(洪仁玕提出):背景:、目的、内容、评价二、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背景、条件、过程、结局、性质、意义(近代化)2.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影响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目的、内容和原则、性质和意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1.梳理1919-1949年中国历史大事件及其地位和作用2. 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3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即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1954年宪法:内容:、特点、性质、作用: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原因:、概况、意义: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成就:P73-74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含义、提出、意义2“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条件、意义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进展条件、进展表现、防碍统一台湾的因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的外交背景、方针、重大外交活动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突破性成就主要有哪些?3.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外交活动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1.西方民主政治在古代希腊产生的条件(自然地理、经济、政治、人文)2.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主要内容、特点、得与失3.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的评价;公民法和万民法的特点;罗马法的作用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特点、作用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的主要内容、意义4.《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的主要内容、评价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内容、标志、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内容2.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背景;巴黎公社的性质、经验教训3.俄国十月革命、背景条件:、革命经过、历史意义、革命特点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过程:、影响(冷战的含义、形成、措施、影响)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及影响;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及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宗旨原则、作用3. 东欧剧变(1989年起);苏联解体的标志,原因、经验教训4.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和“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课件(共23张PPT)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 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当时还没有指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国歌。
请结合课本思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10.1
(4)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10.25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3.5
(3)
课堂小结
—— 民主,是我们的目标
1.一个典礼——去旧迎新 迎接“民主” 2.二次大会——民众参与 尝试“民主” 3.三大制度——传承创新 构建“民主” 4.两部大法——精心设计 保障“民主”
1.(2014·江苏高考)1953年6月24日 《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 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 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 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 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呢? 其性质和职能在1954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1954年后政协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既避免了多党竞争、相互倾轧造 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 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我国政党 制度的巨大优势就在这里,同国外一 党制和多党制的根本区别也在这里。”
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此,一些人 不太理解我国为何不采用美国的资产 阶级代议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 而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到底三权 分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哪个更适合中 国,请你说说你的想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右图为良渚文化遗 址出土的玉琮
(琮是用于祭地的 玉器)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 早期国家
从部落到早期国家
(
变革)
部落战争
争夺 和权力
上层统治者) 设立公共权力
政府 军队 文字
下层(被统治者)
的发展
剩余产品产生 (
贫富 分化
阶级 出现
新石器时代(磨制)
旧石器时代(打制)
内服
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三)中华文明的早 期发展:商周时期
1、商朝: (1)建立:公元前1600年 ,汤 (2)政治制度: (3)考古发现:
①甲骨文:神权色彩 ②青铜器:阶级分化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如果说
是
传
(三)中华文明 的早期发展:商
说时代,那么, 就开始了 信史时代了。
周时期
《史记·殷本纪》 甲骨文
1937年殷墟考古发掘情形
纸上之材料
地下之新材料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三)中华文明的早期发 展:商周时期
1、商朝: (1)建立:公元前1600年 ,汤 (2)政治制度: 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 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 官 ②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 :内外服制度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
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3课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课件(共16张PPT)
成
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过
程 80年代初 提出“一国两制”构
想
1984年 六届二次会议通过,具有
了法律效力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一国两制” 构想的含义及内涵
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具体说,就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
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
义制度。
•• 一一国国两两制制的的前提基基础础是是一什个么中?国
首任特首--何厚铧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台湾问题的形成 2、两岸关系的进展
1979年实现真正停火
1980年后,两岸“三通”的逐步实现
1992年“九二共识” 1995年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重要讲话
祖国统一问题
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与性质 1945年以来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变化 70年代末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第三课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学习目标
课标: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的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 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考纲:“一国两制”的构想; 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 程 1979年 《告台湾同胞书》
形 1981年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
• 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什祖么国?统一
内涵 • 两制是分指别在指中什国么国?内它可们以的两关种系制如度何?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 一两国制两的制主的体主是体什是么社?会主义
意义
•• 实一行国一两国制两在制台,湾台与湾港与澳港地澳区有政所策不是同否一样? •• 实实行行一一国国两两制制长有期没不有变时,间且和有政法策律保保障证?
(标志)和立场 90年代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标志) 目前妨碍祖国统一的政治因素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标志,通过了解这两种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中归纳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某些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政治文化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其中某些制度脱胎于氏族社会,对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内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
●学情分析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教学中注意通过衔接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高中新课程。
因为所学知识比较遥远和枯燥,给学生理解上带来了困难;学生程度差异明显,同学新来乍到,一时不适应,这两点要引起高度重视。
●教学建议1.教法:情境导入启发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创设问题,运用以史料分析、看图论史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
2.学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法。
逐步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2.识记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3.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推行宗法制的作用。
14.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2.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弄清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
3.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
高中历史 专题4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精美课件 人民版必修1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七届二中全会 (1)背景: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背景: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筹建 新中国 背景 成为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成为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2)召开: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 (2)召开:1949年 召开 召开。 省平山县 西柏坡 召开。
(3)此后, (3)此后,全国有条件建立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逐 此后 步成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到1958年,内蒙古 步成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机构, 1958年 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 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 成立。 成立。 3.意义: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自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的愿望, 己当家作主 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 团结, 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 。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 (1)背景:1953年 (1)背景: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召开全国 背景 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同年, 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同年,地方人民大会逐级 召开, 召开,为全国人大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 基础。 基础。 (2)召开:1954年 (2)召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 召开 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 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 其根本的政治制度, 其根本的政治制度,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 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 社会主义 过渡的方向和途 原则。 径。宪法体现了 人民民主 原则和社会主义 原则。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马
万民法
法
自然法
第三部分
持久统治的维系
罗马法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 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 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 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 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的征服。”
——[德国]耶林格
罗 马 法 的 影 响
2.解读《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第二阶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 新局面。昭示着新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第三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在对外政策上也作了重大调整。
《标准》基本上按照这三个阶段的线索,要求学生 了解或掌握与新中国外交相关的三个方面的史实: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新中
国的外交政策与方针。
(2)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 成就及影响。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 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及外交政策的调整。
在这三个方面,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历史知识
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 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 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 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2.解读《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 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 本单元围绕着古代西方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所 取得的成就为核心,着重介绍古代希腊的民 主政治与罗马的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 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基本条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答案(完整)概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问题解答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习思考】1.在你的家乡和邻近地区,有没有文明初期的遗存?这些遗存有哪些特征?答案提示:略。
可以列入当地校本课程的开发计划中予以解答。
在必要时,“邻近地区”的范围可以适当扩大。
2.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
”读恩格斯的话,应当怎样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城址与早期国家的关系?答案提示:应当看到,这些城址体现了政治权力已经形成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标志着早期国家已经形成。
氏族制度的历史,至此宣告结束。
【自我测评】用简短的语言概述从文明初期到周代政治形成的历史演进过程。
答案提示:随着生产的发展,剩余物资出现,为阶级的分化准备了条件。
人口的增多,使得社会构成复杂化,管理成为共同的需要。
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发生部族间争夺生存资源的战争,也使得权力者受到拥戴。
早期国家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
夏的历史尚待探索,殷商时代的政治形式已经逐渐完备。
西周政权的统治地域空前广阔,以“礼乐”为标志的秩序,反映当时政治建设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材料阅读与思考】《论语•八佾》记录了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怎样理解孔子这句话?有人根据这句话就判定孔子是一个主张历史倒退的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答案提示: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呀!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所欣赏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并非要全面退回西周。
不过,孔子思想的怀旧色彩,也使得当时许多儒学人士对新的社会现象和新的文化因素本能地表现出抵触的态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习思考】1.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
他还称李斯等秦始皇得力的政治助手们“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
如果“朝议”的方式不再采用,他们还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吗?答案提示:李斯的意见是通过“朝议”形成影响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归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①背景: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①含义:(2)宗法制②特点:③影响:(1)前提:秦的统一。
(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①皇帝制:特点、地位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古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④宋:提点刑狱司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①世官制:含义(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二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共24张PPT)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与西方列强(英国为例)的国情对比:
政治 经济
思想 外交 军事
中国
西方(英国)
君主专制;封建社会
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社会
自然经济;重农抑商(行商 商品经济;重商主义(对外扩张
制度)
性)
儒学(宋明理学);等级
文艺复兴,启蒙思想
朝贡体系;华夷之辨
(结合课本P27)
(2)内容:
(3)实质:国际共管——共同宰割
(4)影响:
①对列强:
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
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②对美国:
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即开始独立制定侵
华政策。
2.列强怎样入侵中国?(方式、过程)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时间
18401842年
《南京条约》
内容
危害
侵
华
割地
领土主权遭破坏,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的据点
方 式
:
赔 款 开创了列强勒索赔款的先例,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商
品
五口通商
便利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输 出
为
协定关税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主
最能反映鸦片战争的本质,即倾销商品
2.列强怎样入侵中国?(方式、过程)
战争
鸦片战争
慈禧对于列强的不满
(2)结果:《辛丑条约》
(3)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是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便利了列强长 赔款 期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划使馆界
“国中之国”,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 的内政外交。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课件(共15张PPT)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 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 替资本家所有制……
——1949年《共同纲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节选
节选
议一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据左图,从代表来源的角度,分析指出该次会议的特点。 据右图,从政府人员组成的角度,分析指出中央人民政府的特点。
1949年《共同纲
领》规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为
新民主主义即人 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 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 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在中国,在现阶段,(人民)是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镇压反革命
抗美援朝 恢复国民经济
凡在军事行动已经完全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彻底 实现、各界人民已有充分组织的地方,即应举办 普选,召开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共同纲领》第十四条第四款
比一比
【合作学习】阅读材料,比较并概括两则材料内容的异同点。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 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在普选 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 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 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 权……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 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 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
黄炎培与毛泽东“窑洞
黄炎培:“我生六十多年,耳闻 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希望(中共)找出一条新 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新路, 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历史事件进程表(按必修一二三)
1600年英国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印英间的贸易。
1607年英国在北美洲获得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42年牛顿出生(1642-1727年)。
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
1652年英荷战争1652-1654;1665-1667;1672-1674。
1687年牛顿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10月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1705年纽可门等人合作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算得上是动力机的大气活塞式蒸汽机,被称为纽可门蒸汽机。
1735年林耐出摆了《自然系统》。
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合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1769年韦奇伍德开办的制陶工厂中,对工人的工作进行合理分工,对制陶工序也分得很细,每个工人只完成一道工序。
1769年瓦特对纽可门蒸汽机进行了重大改进,在气缸后加上冷凝器,使蒸汽机的热效率大大提高。
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了第一座水力纺纱厂,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了,并且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
1781年第二届大陆会议指定的《联邦条例》生效。
1782年瓦特又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使热效率成倍增加。
1782年瓦特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作为蒸汽机和工作机之间的连接,使蒸汽机提供的动力运动形式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
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纺织机。
1787年9月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新宪法——联邦宪法。
1788年6月21日联邦宪法正式生效。
1789年1月美国举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总统选举,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
1789年3月美国选出第一届国会。
1791年美国批准建立了国家银行。
全部高中历史目录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古代史》目录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第四节夏、商、西周的代化第五节春秋战国的纷争和民族融合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代化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一节秦朝的统治★第二节两汉的统治第三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第五节两汉时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第六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第七节秦汉时期的代化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化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第一节短暂的隋朝第二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第三节唐朝后期的政局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第五节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的繁荣第六节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第八节隋唐时期的代化繁荣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第一节五代十国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第三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第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第五节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第六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七节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代化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第二节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第三节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第五节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第七节明清时期的代化[活动课•辩论会]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目录时的记忆术技法要点一、让记忆内容形象化的精力占训练记忆术全部时间的90%以上。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课件(共23张PPT)
表大会民。主全范国人围民不代同表:大前会者、地是方资各产级阶人级民民代表主大,会和 其他国后家者机是关,人一民律民实主行。民主集中制。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初步建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确立
政协会议职能转变(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 后) 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发展到新阶段:
1956年“八字”方针的提出,标 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 个新阶段。
材料一: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 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 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行政权力主体不同
全体人民
资产阶级
活动原则不同 民主集中制
分权与制衡
材料四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 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 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的成 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人民日报》 (4)结合本课所学,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特殊的民主方式”? 从学者的感慨中你可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
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
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它体现了什么原则? 我国的政治制度又是什么?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
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它体现了政党竞争、三 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②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上下、选修上中下目录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上下、选修上中下目
录
必修上册
一、远古文明与中华古国
二、封建社会与中华帝国
三、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中国
四、清朝的覆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对外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必修下册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后
四、当代世界格局
五、公民道德与伦理
选修上
一、中国古代科技
二、人口问题与城市化
三、基本经济制度
四、世界文明
五、民族和宗教
选修中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二、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中国古代军事
四、现代中国的军事
五、法律与法治
选修下
一、中国古代文学
二、现代中国文学
三、民间文化与当代生活
四、现代思潮和学术前沿
五、世界现代文化
该目录为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和选修内容的梳理和归纳。
必修部分共分为上下两册,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远古到现代
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
选修部分则从不同角度深入展开探究,包括古代和现代中国政治制度、文学、军事、法律和文化等方面。
这些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编课程标准本体解读
第一章课程目标解读
一、总体构想
二、知识与能力的结构与目标
三、学习过程的设计与要求
四、学习方法的改变
五、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构想与要求
第二章必修课程《历史Ⅰ》内容标准解读
一、关于《历史Ⅰ》学习模块的说明
(一)《历史Ⅰ》中学习专题确定的原则
(二)关于《历史Ⅰ》学习目标的说明
二、《历史Ⅰ》内容标准分析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三、《历史Ⅰ》教学活动建议
第三章必修课程《历史Ⅱ》内容标准解读
一、关于历史(Ⅱ)学习模块的说明
二、历史(Ⅱ)内容标准分析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三、本模块教学活动建议
第四章必修课程《历史Ⅲ》内容标准解读
一、关于《历史Ⅲ》学习模块的说明
(一)确定《历史Ⅲ》中学习专题的基本思路
(二)《历史Ⅲ》的学习目标
二、《历史Ⅲ》内容标准分析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八)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三、本模块教学活动建议
(一)本模块教学活动的设置的基本目的
(二)讨论类活动的开展与目的
(三)调查类活动的开展与目的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内容标准解读
一、关于本学习模块的说明
二、关于本模块的内容标准分析
1.梭伦改革
2.商鞅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王安石变法
5.欧洲的宗教改革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8.明治维新
9.戊戌变法
三、本模块教学活动建议
附教学活动案例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内容标准解读
一、关于本学习模块的说明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内容标准分析
(一)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二)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博斗
(三)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四)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五)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六)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七)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三、本模块教学活动建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内容标准解读
一、关于本学习模块的说明
二、关于本模块的内容标准分析
1.第一次世界大战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3.第二次世界大战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6.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三、本模块教学活动建议
选修课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内容标准解读一、关于本学习模块的说明
(一)对本模块历史人物遴选原则的说明
(二)对本模块学习目标的说明
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内容标准分析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二)东西方的先哲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五)无产阶级革命家
(六)杰出的科学家
三、教学活动建议
完全是不一样的
人民版历史教科书必修第一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第一册
主编:朱汉国
副主编:马世力
目录页数
前言2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8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3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7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2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24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8三:伟大的抗日战争33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2一:太平天国运动44二:辛亥革命48三:新民主主义革命52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58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60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65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69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74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76二:外交关系的突破80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83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88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90二:卓尔不群的雅典94三:罗马人的法典98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02一: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104二:美国1787年宪法109三:民主政治的扩展114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120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22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126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31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36一:美苏争锋138二:新兴力量的崛起142三:走向多极化147
学习与探究之一: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153学习与探究之二:模拟古罗马法庭158附录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