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专题14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复习地表形态地表形态的塑造是中考地理的必考知识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复习,希望大家喜欢!【知识结构】地表形态的塑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山地的形成褶皱与断层山地的类型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的类型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基础知识】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3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4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地壳运动①水平运动A基本含义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B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②垂直运动(升降运动)A基本含义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B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岩层隆起或凹陷,导致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2)变质作用①基本含义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②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岩浆活动①基本含义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②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火山。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3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4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风化作用①形成的地表形态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②分布地区风化作用影响的地区比较普遍。
(2)侵蚀作用①风力侵蚀A形成的地表形态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归纳1、冲积扇形成过程: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砾石、泥沙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2、三角洲形成过程: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在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3、(1)背斜成山的原因: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挤压力,使岩层弯曲变形,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
(2)向斜成山成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3)背斜成谷的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断裂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4)向斜成谷成因: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挤压力,使岩层弯曲变形,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其中,背斜成山和向斜成谷主要是内力作用;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被称为地形倒置,主要是外力作用。
(5)断层形成的断块山:岩体断裂并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山岭(华山、庐山、泰山)(6)断层形成的平原或谷地: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流水堆积而成(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宁夏平原等)4、选择在背斜处建隧道原因:背斜岩层呈天然拱形,结构牢固稳定,不易储水。
背斜找石油、天然气,原因: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背斜顶部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易开采。
向斜找水原因: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地下水容易汇集,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5、背向斜判断方法:背斜判断:(1)岩层向上拱起;(2)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判断:(1)岩层向下弯曲;(2)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6、地质构造类型: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地垒和地堑)褶皱和断层常形成的地形(地貌):山岭或谷地其中地质构造是指岩层的形态,是由内力作用导致。
7、岩石圈物质循环岩浆岩只有一个箭头进,岩浆只有一个箭头出沉积岩:存在化石,煤、石油、天然气等,如石灰岩、页岩等,具有层理构造;岩浆岩:存在有色金属,玄武岩(喷出型岩浆岩,有气孔);花岗岩(侵入型岩浆岩,可作建筑材料);变质岩:可作装饰材料,如大理岩8、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1)内力作用的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易错点 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盆地上层形成于上新世早期-更新世早期,由于这期间湖面升降频繁,
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互层形成良好的储盖匹配。
储
盖
易错题【02】分不清凹与凸、压力与张力
【要点明晰】
阿尔伯特盆地岩层垂直剖面图
泥页岩 盖
晚期 年代新
储 砂岩
早/初期 年代老
运 生 夹砂岩泥页岩为主
(1)分析夹易砂岩错泥题页【岩0发2育】成分阿不尔清伯特凹盆与地凸主、要烃压源力岩与的张优力势条件。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 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任何地形(地貌)的形成均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依据地势高低确定内力作用是因何种地壳运动(褶皱、 断层)促使地壳(岩体)上升或下降。 ②依据气候干湿状况确定外力作用是流水还是风力。 ③再依据地势高低确定外力作用是侵蚀还是堆积。
【错因】分不清凹与凸 【问诊】马蹄湾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地壳不断上升,外力侵蚀导致的,其内力作用为地壳 的上升运动,加之地转偏向力,造成水流冲刷,土壤流失,而岩石变质、硬度大,不易被侵蚀, 从而形成了圆润而深深的河湾。 【答案】(1)河流侧蚀形成曲流,地壳抬升,山脉隆起,落差加大,河流下切加深河床,形成 曲流与山脉并存的马蹄湾。(2)夏季该地区降水量大,地表径流流量大,流速快,搬运能力强, 水中含沙量大,形成糖玉色泽。冬季降水量少,河中含沙量少,水质清澈如碧玉。
易错题【01】不会内外力结合分析问题
【要点明晰】
常见的内外力结合而成的地貌 1.石林、峰林的成因: ①外力沉积固结形成沉积岩(外力)→②地壳抬升(外 力)→③外力风化、侵蚀(流水)、重力崩塌(内力)。 2.汾河谷地、渭河平原的成因:①断裂下沉形成地堑 (内力)→②流水沉积(外力) 注:①当提到受侵蚀作用时要考虑有没有抬升。②当提 到受沉积作用时要考虑有没有下沉。③内外力常结合岩 层不完整接触问题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来考。
高考山东卷地理真题汇编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2007年3.】图2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
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是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二、【2010年5-6.】右图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三、【2011年3-4.】图1为我国北方谋取与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③丙出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A.①④ B.②③C.③④ D.①②4.图中I、II、III、IV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I、II B. III、IV C. I、III D .II、IV 四、【2012年3】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一、【2007年3.】C根据图例,知道①处是石灰岩,地表崎岖不平,是因为流水机械侵蚀和化学融蚀的结果;②处是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表现之一,也是融蚀作用造成的;③自然弯曲的岩层被破坏,发生在上部,显然是外力的风化和侵蚀造成的;D,岩层的弯曲,只能是水平挤压的结果,属于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
二、【2010年5-6.】DC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内部物质循环运动规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题图及图例,该地为喀斯特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一般地,地下岩浆上升涌出,冷却凝固形成岩石。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
看比例尺:比例尺告诉我们缩小的程度和地质现象在图上能够表示出来的精确度。
(2)四角度分析应庐
乓总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从四个角度分析图内一般地质情况:
1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分析地层有无缺失,如上面例题为背斜,背
【例3] ® 1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图2是岩石圈物 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次,
【解析】图1景观的形成是花岗岩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而成,属外力的风化作用。读图2分析可 知,甲是沉积岩、乙是侵入岩、丙是变质岩、丁是喷出岩;成条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及沉积作用, ②表示变质作用,③表示固结成岩,④表示上升冷却凝固。故形成图1景观的地质作用对应图2中的①。
原醯
依据
岩层封闭,
常有储油
构造”,
最上为燃 然气,中
为石油,
下为水
天然
拱〜
,稳定
且不
易储
水
发育,岩 石破碎易 开采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承受静水压力
渺隙水易沿断层
'线出露;岩石破
碎易被侵蚀为洼
地,利于地表水、 汇集
岩石不稳定,易 诱发断裂活动破 坏工程;水库易
【技能方法练一练】
1.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两大板块相碰撞挤压而形成?
【答案】1.B 2. A
【例4】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1)-(2)题。
(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o
谿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限时训练 (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 新人教版
限时训练(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一、单项选择题(44分,每小题4分)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的地形景观是在A.石灰岩分布区 B.花岗岩分布区C.玄武岩分布区 D.片麻岩分布区【解析】图示的溶洞、钟乳石等属于喀斯特地貌,分别是石灰岩经水的溶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答案】A2.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解析】我国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最广,喀斯特地貌很典型。
【答案】C3.该洞穴中钟乳石、石笋是由哪种地质作用形成的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解析】钟乳石、石笋石灰岩地区水中的可溶性盐类在低温状态下沉积而成。
【答案】D读图,回答4~5题。
4.该种地貌主要位于我国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解析】图中地貌为新月形流动沙丘,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的沙漠地区。
【答案】C5.该种地貌A.迎风坡坡度陡B.背风坡坡度陡C.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D.由冰川沉积作用形成【解析】新月形流动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一般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
【答案】B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回答6~7题。
6.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A.谷地B.盆地C.背斜D.向斜【解析】图中等温线表示中低周高,而地势相反中高周低为山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答案】D7.该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及岩层的新老关系是A.中心岩层新,两边岩层老 B.两边先沉积,中心后沉积C.上部岩层老,先沉积,下部岩层新,后沉积 D.下部后沉积,上部先沉积【解析】向斜是中心岩层新,两边岩层老,沉积规律是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
【答案】A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多发。
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据此回答8-9题。
8.我国西南地区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比江南地区更为频繁多发最主要的原因是A.地质结构复杂地壳运动强烈 B.降水强度更大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消费活动 D.植被覆盖率更低9.下列各项防御和减轻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措施中,最有效的措施是A.加强科学研究,进行灾情预报 B.大量开采山石,修建梯田C.大量迁移居民到平原地带 D.恢复植被、改善环境、实施护坡工程【解析】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多与地壳运动比较频繁、植被破坏较严重、多暴雨等条件有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的塑考点一、地壳物质循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2、地质作用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右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3、地质作用能量来①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考点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4、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5、地质构造的类第 1 页共 61)褶皱(背斜、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①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②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小结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影响类型判断依据对地貌影响实例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褶皱背斜上拱中心老两翼新山岩层上拱而成山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弧形山系)、阿尔卑斯山脉(系)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谷向斜下弯中心新两翼老谷岩层下弯而成谷第 2 页共 6 页山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两侧上升块状山地庐山、泰山地堑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两侧下降裂谷、凹陷地带东非裂谷、汾河谷地6、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见下图(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4 中国地理
N单元中国地理N1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N2中国的地形和气候4.D5 5.N2[2012·北京卷] 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图24.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4.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地带性的相关知识。
由于自然带的界线大多是固定的,因此自然带界线不会出现季节性的变化;由图可知,同一个自然带在南坡分布海拔上界比北坡低;南坡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多,因此南坡冰雪带下界比较低;南北坡由于山麓海拔高度的差异造成基带差异大。
5.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5.A[解析] 由山麓基带的自然带为雨林季雨林带,结合由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山顶有永久冰雪带,山地海拔很高,近8 000米,容易选出答案为A。
5.A2N2 6.N4O17.O1[2012·福建卷]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图3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5~7题。
图35.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5.C[解析]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有关知识。
根据等值线“凸高则低,凸低则高”的原则,甲地区地处平原,因此其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较高,故选项C正确。
6.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6.A[解析] 在东北地区,随纬度升高和地形变化,≥10℃积温降低,其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此地区日照时数与太阳辐射量南北相差不大;年降水量大体为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与图中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规律不符。
故A正确。
7.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A.计算机网络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7.B[解析] 本题考查3S技术。
2012高考名师预测地理试题知识点12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一、单项选择题1.图3中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①B.②C.③D.④图6为某三角洲上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
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循环1月比7月活跃 B.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C.1月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3.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根据河道的宽度,可以判断该河大致由甲乙流向丙丁,受地转偏向力和河道弯曲形状影响,河岸受侵蚀作用的强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丙乙甲丁,因此泥沙堆积最严重的是丁。
【答案】D下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下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河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5.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B.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下图为“某大洋海岸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左图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
回答第6~7题。
6.下图中能反映左上图地层剖面的示意图是(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由此可以判断该地区地质构造为背斜,因此D图符合题意。
【答案】D7.若丙地区终年受西风控制,则关于甲、乙两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东北岸冲刷严重B、与乙河相比,甲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更小C、甲河的水能一定比乙河更丰富D、与甲河相比,乙河的航运条件更好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A. ①②③④⑤B. ③②①④⑤C. ⑤③②④①D. ⑤③④②①【答案】C9.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解析】图中石灰岩、砂岩、页岩均为沉积岩,花岗岩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
高考地理 地表形态塑造的10个的问题
2012高考地理地表形态塑造的10个的问题1. 地壳物质循环(1)地壳物质循环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地质作用是地壳物质循环的基本条件和动力。
(2)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注意抓住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双向或单向转化关系,依此推导其他内容。
(3)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也是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形态都是地壳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
所以,复习时,要紧密结合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4)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壳运动,其中地壳运动是重点和难点。
(5)在判断背斜与向斜时,注意要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而不是地表形态来分析。
(6)在判读地质剖面图时,要注意不同岩层的特征,呈明显层状分布的为沉积岩,贯穿沉积岩层且延伸到地壳深处的为岩浆岩。
(7)地质构造的意义仅仅是理论上只考虑地质状况的条件下得出的,不要绝对化,实际生活中的工程建设等要考虑的内容很多,可能出现与理论不符合的情况。
3.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8)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其中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对地表形态具有塑造作用。
(9)侵蚀、沉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重点,流水、风力、冰川是侵蚀和沉积作用的主要动力。
因此,关于流水、风力、冰川作用所形成的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是复习的重点,要学会运用所学原理来解释世界上一些典型地貌的形成原因,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北美五大湖、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沙漠中的沙丘、东欧平原地表的波状起伏等。
(10)任何地貌都是在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往往以某种地质作用为主导,复习和解答问题时必须综合分析。
2012届高三地理名校试题分类汇编(第五期)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一、单项选择题(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里氏9级地震,引发了海啸和核泄漏危机。
回答1~3题。
1.下图是全球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日本的板块交界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2.世界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影响其分布最主要的区位因子是( )A.交通 B.地质构造 C.铀矿资源 D.水源【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提示“世界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可知影响其分布最主要的区位因子是水源,而交通不符,因为核电站需要的核原料量很小,对交通要求不高。
3.核辐射危机具有全球性,影响其全球化的因素是( )A.大气环流和水循环 B.水循环和生物循环C.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 D.地壳物质循环和大气环流4.(201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2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
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火山喷发 D.流水堆积(2011年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某河谷一块高约二百米的巨大沉积岩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
图5是“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近现代年均河水位线5.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水侵蚀6.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A.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上升 B.海拔越高洞穴形成的年龄越轻C.海拔越高岩石年龄越老 D.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答案】D【解析】沉积岩容易被河水侵蚀而使得河床不断下降,因而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下降,(广东省珠海市2011年高考模拟考试)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左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
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右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
正常情况下,下面的岩层总是比上面的岩层古老。
化石多保存于沉积岩层中,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甲层深度约2 900千米B.乙层由外力作用形成C.丁层的时代最古老D.共有十个时代的地层2.地点3地层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B.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3~4题。
3.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④②①4.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及地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的地质构造与地形是( )A.背斜—山岭B.背斜—谷地C.向斜—山岭D.向斜—谷地6.图示区域各地层的岩石( )A.由先成岩石高温高压变质而成 B.坚硬而致密,是理想的建筑材料C.记录着地球的历史 D.质地疏松多孔,属于岩浆岩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地质构造( )A.只有甲处是背斜 B.只有乙处是向C.乙处地表中部易被侵蚀 D.丙处岩石顶部受挤压,易形成断层8.关于图中河流和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比丙处小②丙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比甲处小③该地区可能出现“碧莲玉笋”景观④该地区不会出现石钟乳景观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读下图,回答9~10题。
高考试题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2011-2017年
(2013 高考题广东卷).图 1 为某地实景图1.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B.地壳运动C .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2013 高考题浙江卷)图 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 2 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 5 题。
8.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 A.①②B .③④C .③⑤D .⑤⑥9.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B .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D .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2013 高考题天津卷)读图 3,回答 6~7 题。
6.据图 3 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1.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 .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2013 高考题海南卷)图 1为某半岛地形图。
读图 1,完成 1~3 题。
A.岛屿周围的浅海B .有暖流经过的浅海C.温暖清澈的浅海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7.图 3 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
这些沙滩形成于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 .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A.地热能 B .风能 C.水能 D .太阳能3.7 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A.冰川与岩浆相映 B .极昼C .成群的企鹅D .台风(2013 高考题北京卷)读图 5,回答第8、9 题(2013 高考题江苏卷)图 3 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 3 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 7~8 题。
7.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A.冰川沉积 B .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 .风化残积 8.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2013 高考题福建卷)图 4 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9~10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地表形态的塑造(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1】地质作用(地壳变动)与地貌1. (2012山东卷基测44)地球上的江河总是蜿蜒曲折,造成河流弯曲的根本原因是A. 土壤条件B. 植被条件C. 气候条件D. 地形条件【答案】D【解析】复杂的地形使得河流绝对不可能沿着直线方向一直向前流动而导致蜿蜒曲折的根本原因。
但在宽阔的平原地区,河流也总是弯弯曲曲的,这是因为江河两岸的土壤结构不可能完全一样,土壤内部所含的盐碱等化学成分及其数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当它们完全溶于水后,就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两岸土壤承受水冲击力的能力。
还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地球的自载作用也会改变河流的直线方向。
它会使北半球的河流冲洗右岸比左岸厉害些,而南半球的河流则刚好相反。
选D.2.(2012年山东卷基测88) 地表的千姿百态的地形均是由各种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的。
下列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黄淮海平原B.喜马拉雅山脉C.塔里木盆地D.崇明岛【答案】AD【解析】考查外力地貌。
黄淮海为流水沉积外力为主;崇明岛为沙洲岛、外力沉积为主。
选AD.(2012浙江卷文综3-4)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
完成2题“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簌,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时的《村行》。
3.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村行》的评论,哪些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景象;乙:“万壑有声含晚簌”中的“万壑”指的遍布的黄土沟壑;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是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春天景象;丁:“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
A. 甲乙B. 甲丙C. 乙丙D.丙丁【答案】:C【解析】考查陕西商洛山村风景。
“菊初黄”是视角受到的景象,甲错;“万壑”是指“千沟万壑”的黄土沟壑,乙对;“荞麦花开白雪香”、还有“菊初黄”是秋天景象,丙错;“村桥原树似吾乡”,视角看到,并引发思念家乡的欣赏,对。
综上选C.4.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A. 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B. 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C. 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D. 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吵岩【答案】:C【解析】考查岩石的成因类型。
火山地貌由玄武岩构成非花岗岩;丹霞地貌景观石红色砂岩构成非流纹岩;球状风化岩石是花岗岩而非砂岩;岩溶地貌景观石石灰岩,为可溶沉积岩构成,选C.(2012江苏卷地理1-2)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图1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题。
5.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答案】:C【解析】依据图形中雪线高度等值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纬度较低,雪线高度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东北最低。
6.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
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答案】:A【解析】根据高中地理所学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低的原因是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再依据梅里雪山的实际状况可以推断出雪线低是因为地形原因导致降水丰富。
(2012北京卷文综2)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图Ⅰ,回答1题。
7.英国A.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B.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D.多数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参考答案】D【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板块的分布、河流的水文特征。
【思路点拨】英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英国西部海岸位于温带,而珊瑚生长在热带海域;英国地形以低山丘陵、平原为主,地势地平;岛屿面积小,河流短小,温带海洋性气候,无结冰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
(2012北京卷文综10)下图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
读图,回答1题。
8.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答案】:A【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河流补给、湖泊的成因。
【思路点拨】峡谷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该景区所在区域山地较少,且海拔较低,冰雪融水较少,不是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瀑布的落差与地质构造和岩石的坚硬程度有直接关系,受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为河流的源头,与图示信息不符。
【考点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9.(2012山东卷文综)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答案】:D【本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运动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首先我们要根据题意得知该题是让我们判断“地层褶皱后”,各种地理过程的先后顺序。
岩层的新老判断我们依据“覆盖者新,被覆盖者老;插足者新,被插足者老”的规律。
该地先后发生了侵蚀、下沉、沉积、岩浆活动。
(2012上海卷地理(四))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10. 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 地震使海底抬升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答案】:C【解析】关于大洋中脊的成因,大多采用海底扩张说或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此说认为,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的中心,热地幔物质(岩浆)沿脊轴不断上升形成新洋壳,故中脊顶部的热流值甚高,火山活动频繁。
中脊的隆起地形实际上是脊下物质热膨胀的结果。
在地幔对流的带动下,新洋壳自脊轴向两侧扩张推移。
在扩张和冷却的过程中,软流圈顶部物质逐渐冷凝,转化为岩石圈,致使岩石圈随远离脊顶而增厚。
冷却凝固伴随密度增大、体积缩小,洋底岩石圈在扩展增厚的过程中逐渐下沉,于是形成轴部高两翼低的巨大海底山系。
因此选C。
11.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A. 岛弧和海沟B. 海岭和海沟C. 海岭和裂谷D. 岛弧和裂谷【答案】:A【解析】考查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海陆地貌。
【解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因为大陆板块较大洋板块厚,位置较低的大洋板块会俯冲在大陆板块之下,而大陆板块则会上升隆起,因此,在板块交界处的海域一侧往往会形成海沟,陆地一侧会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
因此选A.(二)山岳的形成【考点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2012四川卷文综1~2)图1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
改善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叶林带。
读图回答2题。
12.形成图中结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断裂上升B. 褶皱弯曲C. 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答案】A【解析】此组题用景观图片为载体考查了地质构造和自然景观。
图片为峨眉山景观图,图中有明显的断层面,所以是断裂上升选A13.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答案】B【解析】该山的山顶海拔为3099米,垂直温差大,山顶气温低,夜间气温更低,所以早上能看到雪满山;海拔高.晴天观日出景观的好;(山顶题目条件说海拔3099,属山地针叶林带,而桃树是阔叶林,所以A不对;梯田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所以C不对;D所指在丝竹之乡,所以不对);因此选B【考点2】地质、地形研究的实践意义(2012江苏卷地理9、10)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2题。
14.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根据这两个条件从图形中筛选出①④符合题意。
15.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答案】:C【解析】:⑤处地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岩层相对下降。
(2012海南卷地理5~7)图2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
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
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
据此完成2题。
16、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B.多山地,河流落差大C.地形平坦,水网密布D. 河湖众多,少泥沙【答案】:B 6【解析】高水头即落差大,水电站应建设在山区。
挪威利用本国山地地形建设高水头电站,选B。
17、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A.很少引发库区移民B.水位季节波动较小C.占用大量耕地D.可以保护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答案】:A【解析】利用山地地形建设高水头电站,因为是在山区,一般是大坝和发电厂房分离,上游库区可利用天然冰川作用而形成的湖泊,淹没面积小,排除C;修水库一般是不利于保护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因为往往会破坏动物生存环境,排除D;水位季节波动较小有道理,因为该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但挪威人口密度不大,条件恶劣的山区人口较小不像我国的三峡水库,库区的百万移民首要问题,综合各种情况选A。
18、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A.照明B.制冷C.取暖D.烹饪【答案】:C【解析】挪威地处高纬度,冬夏温差和昼夜变化很大,夏季蓄能,冬季发电。
民用发电主要是为了取暖,选C.【商榷】:有老师认为6题选B.的确,水位季节波动较小有道理,因为该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但结合7题:消耗民用电量最多的是“取暖”,说明消耗电有较大的季节变化,也说明水位会有较大的季节变化。
该题设计巧妙,试题需要有综合思维能力。
(2012天津卷文综1)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图1),回答1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19.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l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a增加B.b增加C.c减少 D.d减少【答案】B【考点透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地表改变对水循环的影响。
【思路点拨】城镇建设中,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b环节),从而能导致地面径流(a环节)减少,地下径流(c环节)增多,同时由于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考点1】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20. 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