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的德)

合集下载

古希腊三贤

古希腊三贤

古希腊三贤原标题:古希腊三贤教育思想汇总在教育史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会学习到古希腊的教育,而在古希腊璀璨的教育文明中,涌现出了杰出的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就主要阐述一下他们的教育思想。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教育目的论:主张培养治国人才;治国人才必须要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2、德育论:提出“知识即道德”的命题,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道德,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人具有正义、勇敢、节制和智慧四种美德,并且由此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认为知识教育是培养道德的主要途径;3、智育论:强调治国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将天文、几何和算术等实用课程纳入教学体系;4、“助产术”:又被称为产婆术,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包括步骤为①讽刺②助产术③归纳④定义。

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1、“学习即回忆”:学习并不是从外界得到什么东西而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2、《理想国》中的教育观:构建了一个培养哲学王的教育体系(1)学前教育阶段,认为教育应由国家控制,国家应该创办幼儿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公养,其主要内容是游戏、讲故事等;(2)初等教育阶段(7至18岁),主要以情感教育为主,重视德育和美育,他对体操和音乐尤为重视;(3)高等教育阶段,分为意志教育阶段(18至20岁,主要进行军事体育训练和“四艺”,即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发展智慧阶段(20至30岁,除四艺外,重点学习辩证法)、继续学习阶段(30至35岁)和哲学王阶段(50岁左右);(4)特点为①以英才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国家领袖为最终目的,是一种领袖教育;②实行严格考核,层层淘汰制度,以保证少数德、智、体各方面都极优秀的人成为最高统治者。

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

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
也称“产婆术”、精神助产术,受其母亲 为人接生的启发,自称是“知识的产婆”。 认为人的头脑中已有各种知识,教师的作用 在于启发学生把知识发掘出来。这一方法分 为四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它以学生为主体,促使他们独立思考问题, 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不适用于低龄 儿童,受教育者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积累和 推理能力。实际上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 对后世影响极大。
第三章
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论“美德即知识”
苏氏伦理道德方面的著名命题。认为美德 不是先天形成,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美德 可以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而获得,美德是善的, 包括正义、勇敢、信任、友谊、节俭等,这 里的知识仅指伦理道德方面的知识。反过来, 也可以说“知识即美德”。
2、创“苏格拉底法”
(9)由于强调神性至上至善,从客观上开 创了西方教育科学的神学进程;
(10)柏拉图的《理想国》自问世以来一直 是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对西方哲学、社会 政治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古希腊哲学家和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公元前335 年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哲学学校,是柏 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论、遵循自然、和谐发展、文雅教育
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1、理念说
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理论基础和 核心。他认为理念是独立而客观实在的本 体,是一切事物的本源。人们日常感觉到 的具体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不真实的;只 有通过理性认识到的“理念”才是永恒不 变的,唯一真实的“绝对存在”。
所谓理念是指概念、普遍真理和法则、 原理。理念先于宇宙而存在,并主宰宇宙 间的万事万物,是真理和至善的源泉,现 象只是理念的摹本而已。柏拉图认为世界 是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组成的,理念世 界是真实的、永恒的,现象世界是不真实、 不稳定的,人们所要认识的是由理念组成 的世界。现象世界(自然界)只是理念世 界的影象,理念世界是真理的化身,是宇 宙精神。

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

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
(9)由于强调神性至上至善,从客观上开 创了西方教育科学的神学进程;
(10)柏拉图的《理想国》自问世以来一直 是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对西方哲学、社会 政治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和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公元前335 年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哲学学校,是柏 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4)倡导文雅教育和自由教育,对后世 教育家如卢梭、阿诺德、赫胥黎、赫钦斯 等有重要影响。这一思想支配欧美中、高 等教育达2000年之久。
四、古希腊时期重要教育理论的萌芽
普罗塔哥拉:个人本位论 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问答法 柏拉图:社会本位论、教育性教学、
主知(智)主义、和谐发展 亚里士多德:白板说、内发论、外铄
30-35岁:极少数在哲学研究上具有特 殊才能的人继续学习辩证法5年,然后到实 际工作中去锻炼。
35-50岁:经过15年的实际工作考验,如 果在事业和学识上都是最好的,特别是在哲 学方面有高深的造诣,能用理智去衡量各种 事物,就可以成为奴隶制国家的最高统治 者——哲学王。现世中的哲学王就相当于理 念世界中的最高理念——神,哲学王就是神 的化身。至此柏拉图的全部教育结束了。
英国著名学者马修·阿诺德曾感叹,“苏格 拉底喝下毒芹酒,死去了,但是每个人的心里 不都装着一个苏格拉底吗?那就是自由地思想、 客观公允地检查自己固有的观念和习惯的能力; 那位充满智慧的可敬之人毕其一生,不就是为 我们树立了自由思想的榜样吗?这不就是他产 生无可比拟的影响之秘密所在吗?在当下时刻, 有谁能够引导人们、唤起这种内心的力量并运 用这个力量,而且他本人也能不断调动和运用 这股力量,那么他就会像苏格拉底在那个时代 一样地发挥作用”。

教育学人物: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教育学人物: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教育学人物: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公元前367年师从柏拉图,在柏拉图的学园学习和从事教育工作长达20年。

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招生授徒,著书立说。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政治学》《伦理学》等著作中。

1.灵魂学说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有三个组成部分,即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

植物灵魂是灵魂中最低级的部分,它主要表现为营养、繁殖等生理方面;动物灵魂高于植物灵魂,它主要表现为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理性灵魂是灵魂中最高级的部分,它主要表现为认识、思维。

2.论教育作用(1)形成人的三要素理论:天性、习惯和理性。

要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必须使三者互相协调并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

其中,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习惯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的,理性则是通过教育发展起来的。

(2)教育的作用:教育能发展理性,但不能使那些天性卑劣而又在不良环境中养成了坏习惯的人服从理性的领导。

因此,强制和惩罚是必要的。

强调法制、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三者的协调统一。

3.和谐教育思想以其灵魂学说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和谐教育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与灵魂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

只有通过这种多方面的教育,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在实施这种和谐教育时,亚里士多德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

4.自由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性在于人具有理性。

人只有充分运用和发展理性,才能真正实现自我。

人的教育应当以充分发展人的理性为根本目的,这种教育是自由人(城邦公民)应接受的教育,即自由教育。

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

自由教育实施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闲暇。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z
哲学观
– 认为事物最本质的原因是“质料”和“形式”。质料是
组成个体的基本材料,是客观存在的,但“质料”只 有得到某种“形式”才能变成物体。“形式”是事物的 本质。 – “质料”是消极的,“形式”是积极的,只有“形式”作 用于“质料”才产生现实的物体。 – “质料”在取得“形式”之前,还只是潜在的东西。事 物要从潜能变为现实,是一个运动过程。整个自然 界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形式”是运动的原因,一 切运动变化都是由于“形式”的推动。
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z 心理学观 – 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个不可分离的部分构
成。
z
z
肉体和灵魂对于一个人来说,正像“质料”和“形式” 对于一个物体一样,既是两种东西,又是不可分 地存在着。 与柏拉图把肉体看作灵魂的监狱不同,认为身体 是灵魂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 灵魂三分理论: z 不同的灵魂包含“质料”和“形式”的分量不一,出现 的先后次序不同。出现早的“质料”多“形式”少,是 低级灵魂;最后表现出来的“质料”少而“形式”多, 是高级灵魂。
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 物体中“形式”的多少决定了物体在宇宙中从低级到高级
的不同地位。处于最高层的是无“质料”的纯“形式”,这 就是观念、理性,实际上就是神。它是最初的推动者, 是“形式”的“形式”,是绝对精神。 –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所追求的目的,低级的事物以较高 一级的事物为其发展的目的,最高的目的就是“形式”的 “形式”,它被万物所企求。 – “白板说”:认为灵魂如同一块空无所有的白板,它是感 觉的接受器。人的认识来源于感觉。但通过感觉只能认 识个别,不能认识事物的一般。要通过思维深入到对象 的本质中,从而了解对象的一般。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论亚里士多德和谐教育思想及启示

论亚里士多德和谐教育思想及启示

论亚里士多德和谐教育思想及启示
阿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学者,也是哲学家,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中文
翻译为“亚里士多德”。

他的著作涉及许多领域,包括天文,物理,哲学,医学,数学,神学,甚至文学。

他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他也被誉为“古代世界伟大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谐律”教育思想,他坚信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建
立相应的精神、物质和情感条件,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成效,把孩子们培养
成健康而完整的个体。

他强调,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应享受充分的注意、
尊重和关爱,使其有条件发展出灵活的思维能力和独立的、完整的精神。

他认为,此外,有几种基本和有益的活动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心智发展,例
如数学、理科、文科、体育、美术等,都需要艰苦的努力与定期的考验来
锻炼身心。

亚里士多德关于谐律教育的精神对我们的教育观念有显著的影响。


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性格和能力,给孩
子多一些耐心、时间和充足的精力,使他们有机会挥洒天性,发展潜能,
从而成长•发达” 。

它激励我们,要在调整教育方法和现有教育模式方面
做出实际努力,适应全球发展形势,实施谐律思想,使孩子们能够得到有
利于成长、心理发展和精神建设的环境。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儿童教育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建立科学的教育体制,以实现更加有效的教育改革。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2
8
四、教育理论
(一)和谐教育论 –“中道”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是其和谐教育论的理论基础,他第一次确立 了人类教育的四个基本范畴,并强调把体育、德育和智育和美育紧密联 系起来。 体育:分为实用和理智训练(身体技能-勇敢和荣誉感) 智育:重视感官作用及经验,同时重视理性的作用。 美育:强调音乐教育对人理性的培养和发展的巨大作用。 德育:和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道”
浪费——慷慨——吝啬 无耻——谦恭——害羞 鲁莽——勇敢——懦弱
9
(二)自然教育论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并要求教育顺应人的本身自然发展原 则的人。他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程序, 并提出教育应根据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来确定教育年龄分期。
0—7岁 教育要顺应自然,引导儿童进行游戏和活动
7—14岁 以情感道德教育为主,接受和谐教育
家庭教育
14—21岁 以智育为主,发展青年的理想灵魂 0-7岁最好由父亲承担儿童教育。父亲“负责其子女学的校生教存育 ,
这被看成是最大的善事,他还负责孩子的哺育和教养。”
教育应当依照人的天性分阶段进行。构成人大天性的是身体、心灵和 理性。“在照管好心灵之前,应首先关心其身体,然后立即进行各种欲望的 训练。不过这种训练都应有益于心灵,而照管身体也应有利于对心灵的关 心。”教育应当从体育开始,继之音乐,最后是哲学。
11
小结:
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论述 和谐教育问题,把古代西方教育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高 度。他虽是柏拉图的高足,但并不墨守成规于柏拉图 的体系。相反,他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了激烈的批 评。他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在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史上,亚里士多德占有极为重 要的地位,直到今天,他的教育思想中仍有许多有价 值的东西可资借鉴。

希腊三贤的教育思想

希腊三贤的教育思想

希腊三贤的教育思想希腊三贤的教育思想希腊三贤,是指古希腊三大教育家,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

三位哲学家不仅在教育上有着深刻的贡献,而且在文化、政治和法律等方面也有着非凡的影响。

他们的教育思想被普及到今天,下面就希腊三贤的教育思想进行一些解析。

一、柏拉图1.教育的目的: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获得最高的品质。

他认为,最高的品质是完美的,而完美取决于智慧,他强调了智慧和艺术知识的重要性。

2.成年教育:柏拉图认为,教育应该从孩子接受义务开始,在孩子成年之后,教育更多地侧重于通过讨论来开发逻辑性思维。

3.具体实践:柏拉图的教育模式中,有特定的方式来训练学生,比如以哲学思想为基础的辩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获取技能,从而提升能力。

二、亚里士多德1.追求卓越: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旨在帮助人们发现自我,激发他们的勇气和能力,去实现卓越。

他认为,只有经过适当的教育和训练,人们才能判断良善与恶,像具有仁慈品质的英雄一样行事。

2.全面发展:亚里士多德注重教育和技能的结合,他认为教育应该全面发展,要注重于可英雄的精神品质。

而技能的学习要务实,不应该过于抽象理论。

3.实践:亚里士多德支持实践学习,他认为实践能促进个体的发展,因此他提倡一切以实践教育来熏陶个体的道德、理想和精神。

三、苏格拉底1.建立框架: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应该建立一个健全的知识和思想基础,从而为成人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主张以综合性的学习,运用各种教育方式,来建立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框架。

2.实用和理论的结合: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应当在理论和实用之间找到平衡,他认为理论学习和实用学习都是必要的部分。

理论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情况,而实用学习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主题。

3. 训练个体:苏格拉底认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以建立他们公民权利意识,让他们本质上独立自主。

通过一些活动和练习,学生可以在发展道德守则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

他既重视知识的学习和传授,也重视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主张使受教育者在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发展自己的体力和培养健全的人格。

他的教育思想有:一、智育(一)母亲的职责: 1、早期教育和胎教: 2、后天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3、感官和语言刺激对儿童的影响:二、体育(一)三艺原则:(二)儿童健康的标准: 1、身体健康: 2、性格健全:(三)亚里士多德体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1、智育、德育和体育之间的关系:智育是知识的传授、理解;德育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念;体育是力量和技巧。

2、心理健康的含义: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是协调统一的。

(四)学校教育制度:(五)古代学校的类型:古希腊的学校从年龄上分为学前、少年和青年三级,中等教育是指七年的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则是指接受了十年的中等教育之后进入大学接受的三到四年的高等教育。

从形式上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六)小学教育的目的:小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一般文化素养,即习惯养成和品德的形成,教给孩子在社会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基础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为未来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七)中等教育的任务:古代希腊的教育理论家斯巴达认为,中等教育应当培养完美的身体,而人们要做的就是去掉自己身上那些不利于自己生存的东西,克服本性中恶的一面,使自己向善,变得更强壮。

三、德育(一)德育的含义:德育的含义:德育是培养人们品德的教育。

(二)德育的内容:一切道德行为都是德育的内容。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德育内容有:1、智育:道德科学。

(哲学) 2、体育:锻炼身体和军事训练。

(体育) 3、美育:音乐和绘画。

(美术) 4、劳动:军事训练、体育和公民职业训练。

(职业训练) 5、道德教育:是通过说服、劝导等方法,让学生学习善与正义的思想观念,并以此来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古代奴隶主阶级和贵族地主教育孩子的方法大都以体力劳动为主,所以,他们从小就要求孩子勤奋学习,而亚里士多德在他那个时代就已经注意到了孩子的自由活动和教师指导的相互关系。

由此可见,古代希腊的教育思想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古代奴隶主阶级和贵族地主教育孩子的方法大都以体力劳动为主,所以,他们从小就要求孩子勤奋学习,而亚里士多德在他那个时代就已经注意到了孩子的自由活动和教师指导的相互关系。

由此可见,古代希腊的教育思想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1、遗传和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在孩子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遗传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孩子智力潜能的发展,但是,后天环境对于孩子智力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古代希腊人强调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对子女施行启蒙教育时也是如此。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使儿童生长在一个有纪律的家庭里,这是保证儿童日后成为诚实公正的公民和建立幸福家庭的前提。

2、把适当年龄段儿童应掌握的全部知识编成三个系列——伦理学、修辞学、逻辑学。

3、教育与儿童的自由活动相联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做中学,学中做,既学会文化知识,又培养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4、重视“美”的教育。

美学家柏拉图说:“审美教育最好是通过美育进行的,音乐是美育的一种最好的手段。

”古代希腊的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视幼儿的美育,而且还从哲学的高度,对什么是“美”,如何进行美育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5、要求儿童具有“诗歌式的头脑”。

柏拉图认为儿童具有“诗歌式的头脑”是教育和谐发展的结果,他指出,这种头脑是儿童健康心灵的核心。

6、亚里士多德提倡对孩子进行体操训练,让孩子从小接受适当的锻炼,有利于儿童身体的发育和增强体质。

人们不难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这些教育观点和中国古代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尤其是他的“快乐教育”更是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是善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并与本民族文化融合的。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 BC-322 BC)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西方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对教育的思考和贡献影响深远,对后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目的、方法、内容以及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意义。

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完善和幸福。

他认为教育是个体完善和幸福的手段,通过教育个体可以实现自身的潜能和理智。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德性”(virtue)即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他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人的品质和个性的关键,通过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出有道德品质的人。

其次,亚里士多德强调教育的方法应该是个体中心、全面发展的。

他提出了“中庸之道”(Golden Mean)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平衡,不偏向过激的任何方面。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维能力。

他提倡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第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内容包括德性教育、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

他认为德性教育是最重要的,通过培养道德品质可以使人成为有德行的公民。

知识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智力和潜能,他强调知识的目的在于实践。

技能教育是为了让人能够应对各种实际问题和情境,他认为技能教育应该和知识教育相结合。

最后,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认为教育可以使人追求并实现幸福,通过教育可以使人充分发挥自身的理性和潜能,获得自由和独立的人生。

同时,他还提出了“手脑并用”(education of the whole person)的理念,强调教育要注重培养人的身体、智力和德育,使人能够全面发展。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对于后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的个体中心、德性教育以及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他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品质、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强调教育对于个体幸福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对于塑造人的完善和幸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是古希腊时期最重要的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
教育思想。

他把哲学的思想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提出了很多关于教育原则、学校组织管理、教师培养等的观点,这些观点直接影响了古希腊的教育史,并从其中一种程度上影响西方教育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尼克波利斯叙事》中最为集中体现,以及他的《共和国》中提出的教育理念。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表现
为他认为,全面发展是一个正确的教育目标,因此,要促使学生获得身体上、智力上和道德上的全面发展。

因此,他提出应该给儿童从容、智慧和
热情的教育。

他认为,只有给孩子以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才能使他们更
好地接受真正的全面发展。

他还建议,孩子们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及重视自己对什么事情的理解,而不是接受他人的观点。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出,教师必须讲授自己手中的书籍,并由教师
和学生一起研究,以理解和学习其中的知识,而不是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

他认为,良好的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而不是
凭空构思。

同时,他认为,教师应抓住机会,使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懂
得沟通、参与辩论,以及发现古典文学作品的美丽。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主张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主张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主张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其实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指的是灵魂和教育方面的思想。

在这种思想当中,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有三种灵魂,理性的、非理性的和植物性的。

这三种灵魂让人分别具备了理性的思考、感性的情感以及对待动物方面的情感。

这些情感的具备让人变的更加丰富,同时,也确立了人类的发展前景,就是通过这些情感来发展人应该具备的兴趣爱好。

第二部分指的是儿童的年龄分期方面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早年就对教育方面进行了分类,同时,在这一部分的思想当中,亚里士多德把每隔七岁的年龄阶段分为一个阶段,并且通过对这些阶段的观察和了解,亚里士多德认为,家长和老师应该根据孩子这几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来规划孩子的教育特点和教育范围。

这样才能让孩子多方面的发展与成长。

第三部分所指的就是艺术方面的思想。

艺术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了,他包含音乐和文艺等方面。

在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些方面的教育可以使人们产生美的体会,特别就是音乐方面的教育。

但这方面的教育,亚里士多德也将它分成新颖和文雅两方面。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三贤之一,是世界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

基于亚里士多德的突出成就,后人将亚里士多德称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游历各国时,曾经收了几个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

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继续在雅典呆了两年,而后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开始了游历各地之旅。

时任马其顿国王的腓力二世早已听闻了亚里士多德在哲学领域的上佳建树,便应邀亚里士多德出任亚历山大的老师。

当时,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还是太子,年仅十三岁。

公元前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击败了底比斯联军,沦为希腊霸主。

第二年,腓力二世举行会议,签订合同希腊各个城邦暂停战斗,为了和平,各个城邦须要创建永久的同盟的关系。

除此之外,腓力二世还在会议上正式宣布,他将带领希腊各城邦联军,远征波斯。

公元前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

随后,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即位称王。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学方面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学方面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学方面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他在教育学方面
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教育观念强调全面培养人的德、智、体三个
方面,将教育目标定位于形成全面发展的公民。

他主张培养人的德性,使其具备高尚的品质和道德价值观,以及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

他认为,德性的培养需要靠教育者的榜样教育和引导,通过模仿和习惯养
成来塑造人的品格。

在智力培养方面,亚里士多德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他认为学
习是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获得真知,因此,他主张学习从实事出发,注
重实际经验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

他还提倡学习与思考的相互
作用,强调发展人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还注重体育和身体的培养。

他认为,身体的健康和发
展对于全面的教育至关重要。

体育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品格、意志力和
团队精神,同时也有益于学习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

他主张按照学
生的年龄和能力来分阶段进行教育,通过适当的挑战和刺激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综上所述,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学方面的贡献体现在他强调全面培
养人的德、智、体三个方面,提出结合实际经验和理论思考的学习方法,注重体育和身体的培养,以及推崇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

这些观
点和理念对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教育-----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教育-----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教育-----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德是古希腊最博学的思想家。 他在哲学、政治学、逻辑性、伦理学、美 学、物理学等各个方面都留下了著作。 • 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著作有《形而上学》、 《伦理学》、《政治学》和《分析前篇和 后篇》等。这些著作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 的发展 《时代》封面之“伦勃朗的亚里士 多德”起了很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与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 包括以下内容: • 1、逻辑学:《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 《后分析篇》、《论题篇》、《辩谬篇》,以上六篇逻辑学著 作总称《工具论》。 • 2、形而上学:《形而上学》。 • 3、自然哲学:《物理学》、《气象学》、《论天》、《论 生灭》。 • 4、论动物:《动物志》、《动物之构造》、《动物之运 动》、《动物之行进》、《动物之生殖》、《尼各马克伦理 学》、《158城邦制》。 • 5、论人:《论灵魂》、《论感觉和被感觉的》、《论记 忆》、《论睡眠》、《论梦》、《论睡眠中的预兆》、《论生 命的长短》、《论青年、老年及死亡》、《论呼吸》、《论气 息》。 • 6、伦理学和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优台谟伦理 学》、《政治学》。 • 7、《修辞学》、《诗学》。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一)简介: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

除了在哲学领域外,他在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逻辑学、生物学、美学、物理学等诸多领域都具有独到的见解。

他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政治学》《伦理学》。

他十分重视教育,强调要把德育、智育和体育联系在一起。

教育的目的是发展灵魂的高级部分,即理性和意志部分。

他特别注重美育,他认为美育有三个功用:(l)教育。

(2)净化。

(3)精神享受。

他特别探讨了美育的心理基础,提出了“净化”说,认为通过艺术,可以宜泄情绪而达到平静,有益于心理健康。

同时,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文艺激发不同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净化作用和不同的美感,有益于心智的发展。

(二)主要教育思想:1.论三种灵魂与三种教育。

以其哲学观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构建了他的灵魂论。

他认为人有三种灵魂: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和植物性灵魂。

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思维、理解、判断等方面,是灵魂的理智部分,又称为理智灵魂,是最高级的灵魂。

非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是灵魂的动物部分,又称为动物灵魂。

植物灵魂主要体现在有机体生长、营养、发育等生理方面,是灵魂的植物部分。

人人都具备这三种灵魂,且从出生到成人依次呈现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

即儿童出生前后主要是身体的发育、生长,到了稍大一点时就表现出他的本能需求及情感需要,到了成人时才有思维、理解、判断等能力的出现。

在教育上,亚里士多德根据他的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体育、德育、智育。

其中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的目的。

他认为,要使人的灵魂得到健康的完善的发展,必须施于人不同阶段十分恰当的教育和训练。

2.论儿童的年龄分期。

亚里士多德不仅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划分,而且也是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

他把一个人的教育阶段按每七年为一个阶段来划分。

古希腊三哲之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三哲之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三哲之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教育学常考的一个考点,经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呈现。

他是西方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也是柏拉图的学生。

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希腊的教育事业,为西方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全面地学习一下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

17岁时,他赴雅典在柏拉图学园就读达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后方才离开。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

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来命名。

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

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是“漫步的哲学”。

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因身染重病离开人世,终年六十三岁。

去世的原因可能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

同时还存在他被毒死,或者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致死的猜测。

二、教育思想1.灵魂论他在《论灵魂》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认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营养的(植物的)灵魂、感觉的(动物的)灵魂和理性的(人的)灵魂。

体育、德育、智育(美育)——最早将教育分解为德智体。

2.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

3.教育原则: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这里的自然是指人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

这个原则也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中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个高频考点。

认为在教育中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4.文雅教育文雅教育也被称为自由教育,亚里士多德把学科分为实用和文雅两种,实用学科为实际生活服务,具有功利性,是不高尚的;文雅学科没有功利性,是专供闲暇和享受用的,是高尚的。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如下是有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知识广博,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对西方教育思想有深远的影响。

一、灵魂论与教育(1)灵魂论①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即是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

分别对应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生命。

②亚里士多德相当于将人得灵魂区分为两个部分: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

(2)灵魂论在教育理论上的意义①它说明人也是动物,人身上与生俱来动物性的东西。

②教育要发展人的理性。

③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的重点,它们为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的依据。

二、教育作用论①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在人的形成过程中不是万能的。

只有良好法治环境的影响、正确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形成合力时,人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三、道德教育论①伦理思想是亚里士多德进行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②亚里士多德强调实践道德的重要性。

他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四、和谐教育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和谐教育是指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德育使人形成完善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智育使人思维、认识、理解能力得到提高;美育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使人形式高尚的自由的灵魂;体育使人拥有健全的体魄。

五、自然教育年龄与年龄分期论①自然教育:从灵魂论出发,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特征,首次提出并论述了教育效法自然的原理,这不仅推动了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也为西方教育作出重要贡献。

②年龄分期论: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思想。

第一阶段(0~7岁家庭教育阶段):儿童在家庭中以体育游戏为主,不主张学习知识。

第二阶段(7~14岁初等教育阶段)接受教育的自由阶段第三阶段(14~21岁中高等教育阶段)从吕克昂学园的实践中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既注重哲学也注重科学。

六、自由教育自由教育又称博雅教育。

1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西方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他研究的领域涉及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

其著述涉及当时尚未分类的诸多科学部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诗学》、《政治学》和《逻辑学》等。

他的教育思想散见于他的伦理学和政治学中,所以接下来我将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以及政治方面来探讨他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教育思想与其政治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就是为城邦培养具有德行的公民,是为政治服务的。

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上,他坚持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生平: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诞生于爱琴海北岸的斯塔吉拉城。

亚里士多德是马其顿王室医师的儿子,从小特别爱好自然科学,也很钻研。

父亲经常教给他一些解剖和医学的知识,他有时也帮助父亲做一些外科手术。

他17岁那年前往雅典,成为柏拉图的大弟子,从事学习和研究长达20年之久。

他勤学多问,才华横溢,成绩突出,被誉为“学园之灵”或“学园的精英”。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担任了年仅13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的宫廷教师。

公元前340年亚历山大摄政,亚里士多德回到家乡。

公元前335年他重返雅典,在吕克昂创办了一所学园,独树一个新的哲学学派。

由于这个学派的教师和学生常常在花园里散步的时候讨论问题,当时人们就称它为“逍遥学派”。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病故。

从此,亚里士多德在政治上开始不得志,他决定离开雅典,离开吕克昂学园回到母亲的故地过隐居生活。

公元前322年因病逝世,终年63岁。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散见于他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等著作中。

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教育的对象是将要成为公民的孩子们,奴隶们也可以教以有用的技术,例如烹调之类,但这并不是教育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考研--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师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一生著述非常丰富,涉及哲学、政治学、物理学、伦理学、逻辑学、植物学、文学,等等。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著作中。

教育学考研交流Q1781973630
一、灵魂说与和谐教育
1.灵魂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要按三个方面来规定灵魂,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相应于植物的、动物的和人的生命。

人的灵魂包含两部分,一是非理性灵魂;一是理性灵魂。

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思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如同一块空无所有的白板,它是感觉的接受器,感觉是灵魂感知外界事物的一种能力,灵魂借助于感觉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

2.和谐教育
以其灵魂说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和谐教育的思想。

与灵魂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

他指出,只有通过这种多方面的教育,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把这种和谐教育的思想与他提出的儿童年龄分期相结合,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

他认为,儿童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儿童成长的中心不同,因而教育的重点也有所区别。

0~7岁为第一个阶段。

7~14岁为第二个阶段。

14~21岁为第三个阶段。

这个阶段为理性教育阶段。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

他首次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的原理。

二、论自由教育
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提出的自由教育理论。

一个人仅仅把理性用来控制情感还是不够的,还应当追求更高级的东西,即自由思考的生活。

这种教育就是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的对象是人的理性灵魂,人的理性灵魂的功能是沉思。

自由教育的实施,要想达到沉思的效果,需要两个基本条件:(1)闲暇;(2)自由学科。

沉思活动需要充分的闲暇。

闲暇并非无所事事,闲暇与沉思相联系。

沉思的活动也是一种有为的活动,他本身既有较高的严肃的价值。

自由学科是自由教育实施的另一个必备条件。

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学科,才是自由人应当学习的知识。

所谓自由学科,包括读写算、体操、哲学、音乐、绘画等。

总之,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教育是唯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并且应避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

三、知识论与求知方法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类”的概念。

他认为尽管一切知识最初都是要通过感觉的,但感觉所获得的只是个别的,零碎的知识,只有把这些知识放到“类”里面去,才能够理解这些知识,才可以获得更高级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关于知识分“类”的思想在人类思想史和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类的观念不但独立,还有系统,它可以形成知识的系列和条理性;同时,分类的观念还提供了寻求知识的方法和条件,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亚里士多德的求知方法主要有二,一是“下定义”法。

二是“三段论”法。

如:
大前提:“凡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要死”
亚里士多德关于求知方法的思想,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关于事物变化“目的因”的问题。

二是关于知识的“完备形式”问题。

三是关于知识层次的“划分”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知识都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高级的知识,一种是低级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1、形成了教育上,特别是学校教育对知识的不同看法,在西方这种影响长达2000多年。

2、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方法在中世纪和经院哲学上为教会教育所利用,成为基督教神学辩论的重要武器。

3、亚里士多德思想的主要依据是对事物固定本质和规则的认识,是对人理性的认识,而教会教育的依据和定理则来自于对《圣经》和对教皇神谕的认识,《圣经》和神谕成为教会教育解释一切事物的基础。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对以后欧洲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所强调的和谐教育、自由教育和以“普遍性”为基础的求知方法等思想成为西方教育中重要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