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负责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公共事业的运行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
它包括了公共事业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监管等方面,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促进社会进步。
公共事业是指提供满足公众需求的基本服务的行业或领域,如教育、医疗、交通、能源和环境保护等。
而公共事业管理则是对这些公共事业的组织、管理和运营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总称。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如下:1. 公共事业规划:公共事业规划是制定和实施公共事业发展战略的过程。
它包括对公共事业需求的分析、目标的确定、发展策略的制定、资源的配置和实施措施的评估等内容。
2. 公共事业建设:公共事业建设是指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和建设的过程。
它包括了项目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环节。
3. 公共事业运营:公共事业运营是指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它包括了设备的运行、维修、更新、供应和服务的提供等方面。
4. 公共事业监管:公共事业监管是政府对公共事业运行和服务的管理和监督。
它包括了监督和检查公共事业的质量、安全、效率和公平性,保障公共利益和用户权益的实现。
5. 公共事业评估:公共事业评估是对公共事业的运行和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的过程。
它包括了对公共事业绩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评估,以及对政策和措施的评估和调整等方面。
6. 用户参与:用户参与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中用户对决策、监督和评估进行参与和参与的过程。
它通过增加用户的投入和参与,提高公共事业的透明度,增加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7. 公共事业融资:公共事业融资是指对公共事业建设和运营进行资金筹措的过程。
它包括了财政预算、政府投资、发行债券、引入社会资本和开展融资合作等方式。
8. 社会责任: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共事业运营单位或运营者对社会公众和环境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它包括了照顾弱势群体、保护环境、回报社会、提高服务质量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责任。
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
公共事业管理应公开透明,决策过程和结果都应向公众公开, 接受监督。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对其决策和行为负责,承担相应的责任,确 保公众利益不受损害。
目标
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公共事业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公民能 够获得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
数字化与智能化
数字化技术
公共事业管理将更加依赖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以提高 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智能化应用
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公共事业的智能化决策、智能化服务和 管理流程自动化。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多元,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主 体之间需要协调合作,共同推进公共事业的发展。
系统性
公共事业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需要从系统角度出发,综合考虑 各种因素,实现整体最优。
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
保障民生福祉
通过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满 足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提高
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教育资源管理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投入效益,促 进教育公平。
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 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测
对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测,保 障教育质量。
交通管理
01
02
03
04
交通规划与建设
制定城市交通规划,建设高效 便捷的交通网络。
公共交通管理
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公共 交通服务水平,缓解城市交通
环境保护
公共事业管理中公共事业的概念
公共事业管理中公共事业的概念
公共事业是指由政府或具有公共属性的组织提供的为满足社会公众基本需求而进行的各种服务和管理活动。
它涵盖了诸多领域,如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环境保护等。
公共事业的主要特点是面向全社会,服务对象广泛,具有公共性、必要性和普惠性。
公共事业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共性:公共事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普遍需求,而不仅仅是个人或特定群体的需求。
2. 服务性:公共事业的核心是提供各种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例如提供教育、医疗、交通等基本服务。
3. 必要性:公共事业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福祉,政府承担着提供和管理公共事业的责任。
4. 普惠性:公共事业应该面向全社会,不分阶层、地区或收入水平,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共服务的平等机会和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公共事业管理旨在提供高效、公平、可持续的公共服务,通过规范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1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有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活动的社会组织。
2.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人们时候想要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地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
3.公共事业:是指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即涉及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
4.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公共利益,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5.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非政府性、服务性、沟通性、非营利性、自主性、专业性。
6.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利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公共事业组织内部提供准公共物品的活动进行管理,提高活动的效率,并进而保证社会公众的利益实现的过程。
其包含一下四层含义:第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以此区别与行政管理的主体行政组织或企业管理的主体企业组织;第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是通过对准公共事务一系列活动的调节控制,使准公共事务表现出有序、有效、可控制的特点,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是准公共事务,其收益对象是部分社会公众;第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集中概括为对公共事业组织内部提供准公共物品的活动进行管理,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是永久存在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容和范围会不断扩大,对社会的影响不断增强;第四,公共事业管理具有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其工作绩效不能简单地利用利润或者效率作标准,而必须服用数量、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等多种尺度作标准。
7.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区别:第一,管理主体不同: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管理方式不同:行政管理内部实行等级制度,上下级之间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通过行政手段实行对社会的管理;而公共事业管理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为社会公共事务、社会公益事业和市场经济活动提供技术和辅助性的服务;第三,管理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不同:行政管理只要是一种间接性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则主要是一种直接性的管理;第四,管理的独立性不同:公共事业管理具有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经费的;而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其活动经费主要依赖国家财政;第五,阶级性不同:行政管理的内容首先要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反映特定阶段统治阶级的特殊要求;而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反映社会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后对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认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认识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涵盖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的学科。
它以促进社会公共事务的高效运行和改进为目标,培养具备管理和决策能力的专业人才。
务实的专业背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与政府相关的一门学科,在国家发展和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该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公众利益问题的能力,包括公共政策制定、组织管理、资源分配和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
主要课程内容•公共管理理论:学习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了解公共管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公共政策分析: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分析政策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经济统计学:学习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数据分析和决策。
•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内部的行为与决策过程,以及组织文化和团队管理等问题。
•公共财政学:研究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原理和管理,包括预算编制、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等方面。
•公共事业管理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业前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级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社会调查机构等单位就业。
他们可以担任公务员、政策研究分析员、项目管理师、社会服务经理等职位。
此外,一些毕业生还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
必备技能•公共事务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分析公共事务的能力,包括政策分析、数据分析等,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和提出改进意见。
•组织管理能力:学生需要具备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和团队建设等。
•沟通和协调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不同部门和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公共政策意识:学生需要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关注公众利益并具备改进政策的能力。
总结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具备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学习公共事业管理,学生可以掌握解决社会公共事务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实现公共利益做出贡献。
【军队文职】《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的知识点总结
【军队文职】《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的知识点总结【大纲】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一、科技事业管理科技事业与科技事业产品;科技事业管理的概念;科技事业管理的内容;科技管理体制。
二、教育事业管理教育事业与教育事业产品;教育事业管理的概念;教育事业管理的内容;教育事业管理体制。
三、卫生事业管理卫生事业与卫生事业产品;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卫生事业管理体制。
第二章I公共事业管理一、科技事业管理(一)科技事业与科技事业产品1.科技事业【(1)科技事业的概念】科技事业是指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由政府和公共部门主导的科技活动。
【广义的科技事业】包括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全部有组织、有系统开展的活动。
【(2)科技事业的分类】1【研究与发展】①科技活动的核心,是指为增加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②其中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1【科技教育与培训】培养具有专门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1【科技服务】有助于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的活动1【从研究本身的性质来看】可分为以下四类(1)基础科学研究。
主要指自然科学中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理论的研究。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关注和解决的是人类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问题(3)应用技术研究。
在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的需要综合利用知识,将科学研究提供的物化可能变为现实。
直接针对现实的尤其是企业的需要,产品比较容易商业化,并通过市场方式提供(4)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
主要指涉及公众利益,难以分割的技术研究、运用和推广11按照目的和功能分类】(1)以满足企业或市场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活动(2)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活动2.科技事业产品【(1)科技事业产品的分类】11基础科学研究概念】主要是指针对自然科学中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理论的研究11基础科学研究特点】①研究成果是社会生存与发展必需的,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②但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商品化,无法推向市场[(3)科技事业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1【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①基础研究产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品、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产品一般都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②应用性技术研究产品则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而且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1【外部性】即外部收益性,体现在基础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被具体的部门或个人应用时,会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巨大促进。
公共事业管理第一章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政策问题的识别、政策目 标的确定、政策方案的制定和评估、政策方案的合法化与实施等环 节。
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
公共政策的制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 会环境、技术环境等。
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服务提供
政府机构负责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 交通等,以满足公民的基本需求。
3
公共资源管理
政府机构负责管理和分配公共资源,如财政资金、 自然资源等,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公平。
公共事业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通过公共事业管理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 等方面。
品牌形象塑造
公共产品的特性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即一个人使用公共产品时,不会排斥其他人使用;同时,公共产品具有 非竞争性,即一个人使用公共产品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的机会。
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
公共产品可以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不同方式提供,政府是主要的提供者,但市场和社会 组织也可以参与提供。
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组织的定义
企业通过参与公共事业管理,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 争力。
危机公关管理
企业通过公共事业管理应对危机事件,维护企业形象和声誉。
公共事业管理在非营利组织中的应用
公益项目策划与实
施
非营利组织通过公共事业管理策 划和实施公益项目,以实现社会 公益目标。
资源筹集与分配
非营利组织通过公共事业管理筹 集和分配资源,以支持公益事业 的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第一章
目 录
• 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 •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 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应用
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涵盖公共部门组织、政策制定、行政运作等方面的学科。
它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公共事业领域中具备管理和领导能力的专业人才。
以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介绍:
1. 专业概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对公共部门的运作和管理有所了解,具备解决公共事务问题的能力。
该专业涉及公共政策制定、资源管理、预算分配、决策分析和公共领导等领域。
2. 课程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统计学、政府组织与行政管理等。
学生将学习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关注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3. 就业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公共服务机构等地就业。
他们可以担任公务人员、政策分析师、行政经理、公共资源管理师等职位。
他们也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公共管理硕士或相关学位,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
4. 手段和方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分析、决策和领导能力。
学生将通过课堂学习、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等方式,学习如何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如何管理公共资源,以及如何有效运营公共服务。
5. 潜在贡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事务改善的重要力量。
他们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政策,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并推动公共组织的改革和创新。
以上是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简要介绍。
这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在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发展职业生涯的机会。
专业毕业生将在推动社会公共事务领域做出积极贡献。
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公共事业管理概述公共事业是指为满足社会公众基本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益性活动。
公共事业管理旨在保障公众的权益,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本文将对公共事业管理进行概述,介绍其概念、特点、挑战以及管理策略。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对公共服务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的过程。
其核心目标是为公众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
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公共性:公共事业的服务对象是全社会公众,不以盈利为目的。
其服务范围广泛,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领域。
2. 公平性:公共事业管理追求公平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服务分配,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
3. 社会责任:公共事业管理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回应社会需求,为社会发展和稳定作出贡献。
4. 多元化:公共事业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机构的合作与协调,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统一管理机制。
二、公共事业管理面临的挑战1. 公共需求多样化: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公共事业管理需要不断调整策略,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2. 资源有限制约:公共事业管理受限于财政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如何协调资源配置是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3. 管理体制不完善:当前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存在部门职能重叠、决策分散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4. 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公共事业管理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公众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策略1. 健全管理体制: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明确部门职责和权限,增强管理效能。
2. 创新管理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激发公共事业管理活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 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公共事业管理效率,加强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
4. 强化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公开透明、廉洁高效。
5.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
1.公共事业:是指主要由社会公共组织提供,为所有社会成员或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构成人们共同生产生活条件的社会事务。
(p4)2.公共事业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有关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规范,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的活动。
(p6)3.非营利组织(公共组织):指以维护社会共同利益,实现社会成员整体福利最大化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组织。
(p8)4.现代公共事业活动的特点和性质:(p4)1.公共性。
各项社会事业是为所有社会成员,或者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利益,构成了人们共同的利益和为生产生活提供条件;2.非营利性。
各项社会公共事业以为公众提供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己任,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3.服务性。
与企业生产经营相比,公共事业活动主要是为社会成员提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服务;4.专业性。
专业性是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都是在特定领域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尤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5.简述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
1.计划职能:含义:指公共事业组织及其管理者确定公共事业发展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规划,动员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实现公共事业发展目标的活动。
按照计划的广度划分分为战略计划和运行计划,按时间来分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按特性来分分为指导性计划和具体计划按使用频率来分分为一次性使用计划和经常性计划。
与公共事业其他管理职能相比,计划职能处于基础地位,在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
公共事业计划制定的步骤(见17页图)2.组织职能:含义:在公共事业内部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优化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实现组织发展目标。
组织工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1.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2.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努力实现组织目标3.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公共事业机构市场竞争力4.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公共事业组织内部管理水平。
公共事业管理一级学科
公共事业管理一级学科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级学科中的一个领域,主要研究公共事业的组织、管理和运作。
公共事业包括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和公共企业等,它们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
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同时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利益。
公共事业管理一级学科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公共管理、组织行为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
学科内容包括公共事业的规划与决策、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定与评估、财务与预算管理、信息技术与创新管理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公共事业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管理决策的能力,为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提升做出贡献。
公共事业管理一级学科在国内外高等院校中设有研究生专业,培养各级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和公共企业的管理人才。
同时,也为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研究的学者提供学术支持和研究平台。
公共事业管理一级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于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组织为满足公众需求而管理和运营的各种基础设施和服务。
这些基础设施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公共交通、供电、供水、污水处理、自来水、燃气、垃圾处理、邮政、通信等。
公共事业是城市和社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良好管理和运营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良好的公共事业管理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并增强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公共事业管理还需要考虑到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因素,以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制定和规划政府和公共组织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以确保公共事业的实施和运营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同时适应城市和社区的需求和发展。
2.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的设计、建造、维护和更新。
这些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管道、电网、水库、垃圾处理设施等。
3.服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需要监督和管理公共服务的提供。
这包括公共交通的运营、供水和供电的管理、垃圾收集和处理、邮政和通信等服务。
4.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需要有效地管理财务预算,确保公共事业的长期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资金来源包括政府预算、用户费用和融资。
5.监督和评估政府和公共组织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安全。
这包括监测和控制排放、检查水质和空气质量、监管公共交通和供电系统等。
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着重考虑用户的需求和利益。
公共事业服务必须满足用户的需求,并确保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可靠性。
此外,公共事业管理还需要考虑到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因素,以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公共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政府需要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发展公共服务管理政策和监督机制。
公共组织可以提供专业技能、人力资源和服务管理,以确保公共服务的高效和可靠。
总之,公共事业管理是城市和社区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政府和公共组织的深入参与和协作,以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公共管理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化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基本知识和能力,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科学技术知识背景,具有较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熟练运用各种经济分析工具,熟悉环境经济与管理活动规律和我国环境政策及有关法规,具备独立进行环境经济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环境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此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非常广泛,可以在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从事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期末重点整理
1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指的是国家或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建立事业单位,通过全面负责事业单位的运行,向社会提供一定形式的事业产品以满足公众需要的公共服务运行管理体制。
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具有政府投资、政府主办、政府管理的基本特点,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政府事业。
反映的是一定条件下我国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发展水平。
2 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共事业作为一种满足特定公共需要的社会活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a公共性。
公共事业最主要和本质的特征;b 非营利性。
公共事业公共性的一个更为具体的表现。
C 规模性。
一方面公共产品涉及的范围广,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满足一个国家或地区公众的普遍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提供产品大多具有非物质形态建立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大量的投入,有些内容也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后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
3 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 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美国学者,詹姆斯.M.布坎南)5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主要分为:政府组织、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
6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即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活动的基本准则,它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如何决定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也制约着公共事业管理组织职能的发挥和管理方式的选择,以及如何处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等,是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主要有一下几条:A以人为本原则: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公共事业管理必须以全体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为本。
这是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性这一本质特征最集中的反映,也是贯穿于公共事业管理全过程的基本要求。
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公共服务
01
公共服务的定义
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非营利组 织提供的以满足公民基本需求为 主要目的的公益性服务。
02
公共服务的特点
03
公共服务的内容
公共服务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 性和不可分割性的特点,旨在保 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生活质量。
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 化娱乐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 撑。
公共设施管理
在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背景下 ,公共事业管理将更加注重可 持续性和绿色发展。通过推广 环保理念和绿色技术,推动公 共服务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
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个性 化与定制化服务将成为公共事 业管理的重要方向。通过了解 公众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提 高公众满意度。
Part
国际化视野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未来的公共事业 管理将更加注重国际化视野,借鉴国际先 进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服务质量与效率问题
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 公共事业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如何提高服务质 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众参与与利益平衡
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期望和需求各不相同,如何平 衡各种利益诉求、实现公众参与和决策的公正性 是公共事业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
公共事业管理的未来发展
用于实现政策目标。
公共资源管理
公共资源的种类
公共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公共设 施和文化遗产等,具有非排他性 和非竞争性的特点。
公共资源管理的原
则
公共资源管理应遵循公平、效率 和可持续性原则,确保资源的合 理利用和保护。
公共资源管理的方
法
包括资源调查、规划、开发、利 用和保护等,需要综合考虑经济、 社会和环境因素。
公共事业管理第二章
某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介绍该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分 析政府如何通过制定医疗卫生发展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等措
施,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从实践中看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
实践中的创新与发展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总结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经验,探讨 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创新举措和发展趋 势,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跨部门协同治理、 公众参与等。
政策对法规进行补充和完善
政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法规进行细化和补 充,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
法规与政策相互促进
法规为政策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政策则通 过实践不断完善和推动法规的发展。
05 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与案 例
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实践
国外公共事业管理实践
以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为例,探讨其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如市场化改革、公共服务外包、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
职能和手段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和手段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职能的履行需要依靠有效的手段,而 手段的运用也需要以职能为目标导向。
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同手段
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社会等手段,以实现最佳的管 理效果。
04 公共事业管理的法规与政 策
公共设施
公共服务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管理关系
01
主体对客体进行管理,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的
有效提供。
服务关系
02
主体为客体提供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互动关系
03
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客体对主体的管理行为和服务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组织负责管理和提供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这些基础设施和服务包括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信、卫生、教育等。
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保障社会公众的福祉和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管理和运营公共事业,政府能够提供公正、可靠、高效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和利益。
公共事业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
政府需要投资和建设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同时,政府也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这些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其次,公共事业管理需要保证公平和公正。
政府应该确保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普及程度和质量对所有社会公众都是平等的,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富裕还是贫困地区,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待遇。
政府还应该设立监管机构,监督和管理公共事业的运营和服务质量,防止垄断和不正当行为。
第三,公共事业管理需要高效和可持续。
政府应该推动公共事业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提高效率和效益。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资源。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污染和浪费。
第四,公共事业管理需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政府应该与公众、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参与公共事业的管理和运营。
政府应该促进信息共享和互动,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政府能够科学、高效地管理和运营公共事业,才能够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总之,公共事业管理涉及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的坚定决心和有效管理。
通过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保证公平和公正、提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公共事业管理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社会福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就业岗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就业岗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许多不同的领域找到就业机会。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就业岗位:
1. 政府部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各级政府部门
工作,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公共机构,担任行政管理、政
策制定、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 非营利组织,毕业生可以在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社会福
利机构等非营利组织中从事项目管理、筹款管理、社区发展等工作。
3. 公共政策分析,毕业生可以在研究机构、政策咨询公司、智
库等机构从事公共政策分析、评估和制定工作。
4. 公共卫生管理,毕业生可以在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公共卫
生研究机构等领域从事卫生政策制定、医疗资源管理、健康促进等
工作。
5. 教育管理,毕业生可以在学校、教育机构、教育部门从事教
育管理、教育政策研究、学校发展规划等工作。
6. 城市规划与管理,毕业生可以在城市规划部门、城市管理机构、房地产开发公司等领域从事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城市发展规
划等工作。
7.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毕业生可以在环保部门、环保组织、可持续发展机构等领域从事环境政策制定、环境监测评估、可持续
发展规划等工作。
总的来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政府部门、非营
利组织、研究机构、医疗卫生领域、教育领域、城市规划管理以及
环境保护领域等多个领域找到就业机会。
这些岗位涵盖了公共管理、政策分析、社会福利、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为毕业生
提供了丰富的就业选择。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对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更清晰的认识。
公共事业公共管理知识点
公共事业公共管理知识点现代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对公共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公共事业公共管理的知识点,对于提高公共事业的效能、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公共事业公共管理的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一、公共事业概述公共事业是指政府或政府主导的机构提供给公众使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如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
它们对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人民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则是指对公共事业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二、公共事业公共管理的重要性1. 公共资源优化配置: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和配置公共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 服务公平公正:公共管理应确保公共事业产品和服务能够平等地提供给每个市民,照顾到弱势群体的需求,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3. 效能和效率提升:通过对公共事业的组织和协调,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效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4. 治理与社会稳定:公共管理能够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危机管理能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三、公共事业公共管理的知识点1. 公共事业规划与决策:对公共事业的目标、规划、策略进行制定和调整,以保证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2. 组织与协调管理: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责关系,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协调。
3. 预算与财务管理:确定公共事业的预算,合理分配资金和财务资源,提高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4. 监督与评估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和评估体系,对公共事业的运行和绩效进行监督和评估,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 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实现政府服务的便民化和智能化。
6. 公共参与与合作机制:倡导公众参与公共事业管理,建立与公众的沟通与合作机制,提高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和合法性。
四、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1. 北京奥运会组织与管理:通过系统的组织与协调,北京成功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展示了中国的发展成果和城市管理水平。
319 公共事业管理就业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就业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非常多样化,具体包括:
1. 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政府公共关系、办公室管理、信息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以及非政府机构代表等岗位的工作。
2. 教育和文化部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适应教育和文化部门中对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的需要,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教育部门、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或者文化部门从事群众文化事务管理、文化市场管理与监督工作。
3. 非营利组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还适用于各种非营利性组织的工作,如各种协会、学会、协会等组织的管理和运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就业选择还取决于个人的兴趣和能力。
在实际求职过程中,可能会因专业的具体设置、市场需求、个人情况等多种因素而有所变化,建议求职过程中进行职业规划咨询,以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本章提要】 本章介绍了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主要包括公共事业、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活动的区别和联系。
公共事业是指主要由社会公共组织提供,为所有社会成员或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构成人们共同生产生活条件的社会事务。
而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有关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规范,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的活动。
【本章关键词】 公共事业 公共事业管理 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 第三部门 公民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自然环境 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 公共事业管理的文化环境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一、绚丽多彩的公共事业现象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人们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那些既不是政府等公共权力机构,又不属于以营利为目的企业,而被称之为“公共事业”或“非营利组织”机构提供的服务,且这些服务的规模、种类日趋多样化:众多呱呱坠地的婴儿,降生在公共卫生机构,在其人生的第一站就开始享受公共事业机构提供的服务。
公共卫生机构的医疗、救治活动,是城乡居民健康生活的保证。
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绝大多数人在公立学校完成了义务教育,开启了智慧之门,义务教育成为许多国家地方财政的首要支出;在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学习。
●公共气象服务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刮风、下雨、晴朗等天气预报,成为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收视率、收听率最高的节目之一。
●在政府举办的科研机构中,大批科学家为航空航天、生命工程、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开展攻关。
●各类慈善机构为鳏寡孤独、流浪者、灾民提供帮助,体现着人道主义精神。
●各种环境保护组织为保护地球村而四处奔波,为在工业化、信息化社会追求蓝天、绿树、碧水,“天人合一”的梦想而奋斗。
●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护机构为人们提供各类文化服务,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那些不收分文的志愿者在清理社区环境、照顾老人儿童、为边远地区的孩子授课。
……我们还可以列出一个更长的清单。
可以说,公共事业机构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的各类服务,成为多姿多彩经济社会生活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达到了须臾不离的程度。
公共事业与现代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我们还可以从一系列数据中得到证实。
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事业单位100多万个,从业人员3 000多万人,民间组织32万个,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社会团体17.1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4.8万个,基金会975个。
其业务范围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社区、环保、公益、慈善、农村专业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①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里,都存在一个由非营利组织组成的庞大的公共事业部门。
这个部门的平均规模大约是:占各国GDP的4.6%,占非农就业人口的5%,占服务业就业人口的10%,相当于政府公共部门就业人口的27%。
在非营利部门中,各个不同领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从就业比重来看,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爱尔兰,最发达的三个领域依次是:保健(35%)、教育(29%)和社会服务(15%);在西欧,这三个领域的次序为教育(28%)、社会服务(27%)和保健(22%);在拉美则为教育(44%)、专业服务(12%)和保健(12%);①民政部.二○○五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民政部网站2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而在中欧国家,这个次序为文化休闲(35%)、教育(18%)和社会服务(12%)。
①二、公共事业的概念上述多姿多彩的公共事业现象,经过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演变,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公共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现代公共事业活动的源头,可追溯到早期的人类公共事务。
(一)历史渊源——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事务相对应的概念,一般是指个人、家庭无力或不愿承担,但又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要由政府等公共组织提供的事项或服务。
这些公共事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往往构成个人或企业等微观主体活动的一种共同基础和条件。
这种公共事务,可追溯到早期的人类活动,即原始社会时期,也可以说,有了人类活动,有了人群,就有了公共事务。
根据考古发现,在原始人生活的氏族部落遗址中,有防御其他部落、野兽侵袭的壕沟,有祭祀神灵、祖先的场所,有集体聚会,举行会议的地方,这些防御、祭祀和其他管理活动,就是人类早期的公共事务,是氏族部落生存不可缺少的活动,也是单个氏族成员无法承担的。
在早期的原始氏族部落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劳动成果除了维持生存外几乎没有剩余,这些公共事务是以集体劳动的方式提供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有了社会分工,氏族部落就组织专门人员从事公共事务活动,如祭祀、管理氏族事务等。
当出现私有制及国家后,政府就成为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管理和提供者。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并向信息社会迈进。
在此过程中,社会公共事务的规模、种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根据公共事务的基本内容,公共事务可分为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
政治事务是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社会公共事务,包括阶级、政党、政府、国防、外交、民族、宗教、工会、利益集团等活动。
在现代社会,各阶级、社会阶层、利益集团等社会政治力量,成立各类政党,通过取得或建立国家政权,运用政权处理各类社会关系,统治和管理社会活动。
经济事务是指政府等公共组织运用财政、货币等政策工具,在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调控,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在社会发展史上,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前,国家一般不干预经济,只有一些零星的公共经济事务,在大危机以后,各国政府陆续走上了全面干预经济的道路,经济事务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规模日益膨胀。
社会事务一般是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活动。
这些事务具有非政治、非经济的特点,一般是①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在某一领域为社会成员提供专业服务,满足社会需要,成为人们共同的生产生活条件。
而本教材所研究的公共事业,主要是指这些社会事务。
(二)公共事业如前所述,本教材所讲公共事业的范围,是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事务中的社会事务。
所谓公共事业,是指主要由社会公共组织提供,为所有社会成员或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构成人们共同生产生活条件的社会事务。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看,特别是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公共事业活动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呈大幅度增长之势,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共同的条件,构成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这些公共事业活动,既不同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不同于社会政治事务、经济事务等社会公共事务,与上述活动相比,现代公共事业活动有以下特点和性质:1.公共性。
现代公共事业的公共性,是指各项公共事业是为所有社会成员,或者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利益,构成了人们共同的利益和为生产生活提供条件。
同时,这些公共事业也往往是个人、家庭和企业等微观主体无能为力,或者不愿提供,但又是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
以义务教育为例,只要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公民,都有权享受义务教育,政府也有责任为居民提供义务教育服务。
至于有些高收入阶层愿意将子女送到条件更好的私立学校就读,那就属于个人行为。
为社会共同利益服务,体现公共性,是判断公共事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
不过,在阶级矛盾尖锐的社会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首先要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其次才是为社会大众服务。
2.非营利性。
非营利性是指各项社会公共事业以为公众提供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己任,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公共事业机构要求不得在成员之间分配利润,高层管理人员许多是无薪聘用,专业管理人员的报酬也不得过高,许多国家有大量的志愿者在公共事业组织工作、奉献力量。
当公共事业组织解散、终止活动时,其资产不得在成员之间或发起人之间分配,而应上交政府财政或转让给其他类似的公共事业组织。
但非营利性是从组织的宗旨、最终目的而言的,并不是说公共事业组织为社会成员服务是无偿的,不收取任何费用。
因为这些公共事业服务也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除国家财政拨款和社会捐助外,还需要向服务对象收取一定的费用,如学费、咨询费和门诊费等,以补偿成本支出,以便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也就是说,收费的目的是为了补偿成本,持续服务,而不是为了营利,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3.服务性。
与企业生产经营相比,公共事业活动主要是为社会成员提供科技、教育、4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服务,而不是具体的物质产品。
作为一种服务,其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往往是同步进行的,因而服务管理不同于物质产品管理,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有其特殊性,需要采取与物质产品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模式。
特别是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同于企业微观生产经营活动。
4.专业性。
专业性是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都是在特定领域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因而需要特定资质的专业从业人员,以及相应的管理方法、制度和法律。
例如一所大学的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管理行为,与一所医院的治疗、护理活动,以及管理行为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这也是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的重大区别之一。
(三)相关概念随着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恢复和发展,国外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介绍和传播,与公共事业概念同时流行的相关概念还有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组织(NGO)、第三部门、公民社会、志愿者等,有必要澄清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事业单位。
根据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兴办或者由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兴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实际上,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国家机关、国营企业体制相对应,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逐步建立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当时对事业单位的理解,一般是指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生产,没有生产收入,不进行经济核算,经费由国家财政开支,主要从事精神产品生产活动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