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 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竹林隧道施工中产生的问题

1 文献综述

1.1隧道概况

金竹林隧道全长3249m,位于云南省大关县与彝良县的交挢处。地处乌蒙山区,属四川盆地至云贵高原的过度地带,高中山峡谷地貌。

隧道进口为双线车站大跨段,位于块

石堆积体中,并穿越团山断裂带,积土

较厚。大跨段设有全圆格栅钢架,拱部

超前小导管注浆。隧道衬砌断面多,进

口段双线车站485m有7种不同的衬砌断

面,单线隧道中有14种不同的衬砌断面。

进口主体工程完工用时21个月,共施工1313.5m,其中双线车站大跨段485m,单线825.5m。最高月成洞133m。出口端与金竹林大桥相连,桥台施工与隧道施工相互影响较严重。隧道内涌水较大,且出口为反坡施工,抽水困难,隧道围岩复杂,部分围岩非常软弱,节理发育,容易坍方。出口端,计155m为坡积层,采用长管棚施工。出口施工共计22个月,完成1935m,平均月成洞88m,最高月成洞137.5m。

1.2技术方案

金竹林隧道在建成以后,尚未投入运营

时,隧道内出现多处大量渗水现象,未下雨时

是渗水,下雨时是喷水,路面积水严重。对于

空洞较大的地段,采用泵送混凝土进行回填,

对于渗漏水严重的地段,采取注浆封堵,并对

整条隧道进行凿槽引排。

在隧道部分地段存在有空洞,时间一长就形成了暗藏的“蓄水池”,造成隧道内都出现渗漏水现象,于是在现场施工中采用泵送C15 混凝土进行回填。因隧道进出口端渗漏水现象非常严重,从而决定在对中墙上方围岩进行压密注浆,对其

上方围岩裂隙进行充填,堵塞渗水通道。[1]

金竹林隧道受地质构造影响,隧道穿越地层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差,由于初期支护抗力不够,引发坍方段及前方断层破碎,其主要为“滞后工作面坍方”。最后处理该问题,采用密排小导管超前支护方案,即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密排布设小导管,利用小导管的支护抗力,按新奥法施工原则进行安全施工。由于各坍方段地质、土压力均有所差,所以每段采取的方法细节上都有不同。[2]

金竹林隧道均处在古滑坡地质区,与岩层走向基本平行一致。出口段右洞二衬施工完成后,在进行左洞深部开挖时发生坍方,导致右洞YK49+890~YK50+933段43 m范围内的二衬拱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

经过一系列研究,最后确定破裂区设计采用小导管钻孑L单液注浆补强,中间严损段(YK50+904~916)重新换成钢筋混凝土拱,两端裂缝段(YK49+890~YK50+904,YK50+916—933)进行环氧树脂浆液处理的方案。小导管注浆及换拱处理后效果较好。经过长时问的监控量测确定隧道的变形达到稳定时,再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注浆法修补二衬裂缝,使裂缝封闭。[3]

综上三个为金竹林隧道施工中所产生的问题,经过研究,已得出很好的解决办法。

2 技术思考

隧道内排水一般均采用排水沟方式,类型主要有中心排水沟和路测排水沟,

在严寒地区还会设置防冻水沟。排水沟断面通常为矩形,便于清理和检查。排水沟承接泄水孔泄出的水,并将其排出隧道。当预计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有承压水,且排水不会影响围岩稳定,或进行注浆前排水降压,可采用超前钻孔或辅助坑道排水。当隧道施工中,遇有高压涌水危及施工安全时,宜先采用排水的方法降低地下水的压力,然后用注浆法进行封堵涌水。封堵涌水注浆应先在周围注浆,特别是向水源方向注浆,切断水源,然后顶水注浆,将涌水堵住。

隧道为动态设计,遇有地质与物探设计有出入时要及时报告,停止开挖重新设计支护参数。不论采用双液浆或单液浆加固坍碴体和周围饱和岩土时,必须先降低地下水后注浆才能达到效果。注浆扩散效果达不到时不能随便乱清坍碴体,以防坍方扩大。加强监控量测和地表沉降观测,严格按方案施工,采用注小导管和中管棚分部开挖支护处理坍方。

隧道内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有很多,我们需要做的是预防和缓解。提高设计精度,加强工程前期地质勘测工作,同时,也需要好的材料,如水泥、沙等。此外,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在拆模之后的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脱模时严禁混凝土损伤。传统的混凝土养护方法是洒水,增加了隧道内文明施工难度,是混凝土早期强度得不到保证,经查证,可以采用喷涂混凝土养护液的方法进行养护。

[1] 汪玉华,周东勇,黄新社,沈晓伟金竹林隧道渗漏水治理技术 2005年1月第34卷第1期

[2] 张民庆,张文强金竹林隧道坍方段及破碎带的施工技术 2000年增刊(118-122)

[3] 张明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在金竹林隧道中的应用公路交通技术2008年4月第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