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 (1)
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V1
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V1
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类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可分为病
毒性、细菌性和真菌性等不同类型,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感冒、
流感、SARS、MERS、COVID-19等。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等释放出
带有病菌的飞沫时,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感染疾病。此外,
还有些呼吸道传染病会通过接触带有病菌的物体或表面(如手、口罩等)传播,因此保持卫生、勤洗手也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除了保持个人卫生,大规模的疫苗接种也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
手段。例如,流感病毒会因为每年变异而导致人们对不同的流感病毒
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因此应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而COVID-19等新型传染病尚未有成熟的疫苗,目前主要依靠防控措施和
个人防护来预防传播。
总之,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科学防
治和个人防护措施,才能最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呼吸道传染病(1)
11
控制传染源
早期发现患者,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 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 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12
切断传播途径
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 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 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 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 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21
分型
原发性肺结核(I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 浸润型肺结核(III型)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IV型) 结核性胸膜炎(V型)
22
防治措施 治疗原则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对结核的控制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合理的化疗可使病灶全部菌,痊 愈。传统的休息和营养起着辅助作用。
23
预防方法 肺结核是一个流行较广的慢性传染病,处
18பைடு நூலகம்
临床表现 典型肺结核症状
起病缓渐 有低热 常在午后体温升高 入睡后出汗(盗汗) 疲倦乏力 体重减轻 咳嗽和少量咯血
19
检查
X线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 变,辨别病变的性质、范 围和部位,对诊断、治疗 效果的判定都有帮助。
20
分型
肺结核分为:
• 原发性肺结核(I型) •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 • 浸润型肺结核(III型) • 慢纤维空洞型肺结核(IV型) • 结核性胸膜炎(V型)
呼吸道病毒——【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讲义】
1993年我国证实鸡群中有禽流感流行。1997年在香港发现了 首例HPAIV(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即 (H5N1亚 型)感染人的病例,而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AIV只能感染禽类。 2013年3月底在我国上海和安徽发现了HPAIV (H7N9亚型)感染人 的3个病例(朱闻斐等, 2013),以后又陆续在其它一些省份发现了 H7N9亚型感染人的病例。
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 披膜病毒( Togaviridae ):风疹病毒 ➢ 小RNA病毒( Small RNA virus ):鼻病毒 ➢ 冠状病毒( Coronavirus ):SARS病毒 ➢ 腺病毒( Adenovirus ):腺病毒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简称流感 病毒,主要成员有人类的甲、乙、丙三型,以及动 物(猪、马、海洋哺乳动物和禽类等)的流感病毒, 它是引起人和动物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病原 体。
wk.baidu.com
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转换
流行年代 1918 1947 1957 1968 1977 2009
亚型类别 Hsw1N1 H1N1(亚甲型) H2N2(亚洲甲型) H3N2(香港甲型) HIN1、H3N2 H1N1
代表株 可能为猪流感病毒 A/FM/1/47 A/Singapore/1/57 A/HongKong/1/68
呼吸道病毒
编辑版ppt
12
生物学性状
➢培养特性
流感病毒能在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增殖, 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即可检出。
流感病毒虽可在组织培养细胞(人羊膜、猴 肾、鸡胚等细胞)中增殖,但不引起明显的 CPE,可用红细胞吸附试验判定有无病毒增殖。
编辑版ppt
13
生物学性状
➢抵抗力
较弱
不耐热,56℃30min即可使病毒灭活。 在室温情况下传染性很快丧失,但在0℃4℃能存活数周。
粘液,使病毒从细胞上解离,有利于病毒的扩散。
编辑版ppt
9
生物学性状
➢分型与变异
分型
根据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P的不同流感病 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A和NA抗原性 的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
编辑版ppt
10
➢分型与变异
生物学性状
变异
最主要的是抗原性变异:HA和NA
2. 吸附宿主细胞。病毒颗粒可借助于HA吸附到宿主细胞上, 是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先决条件;
3. 主要中和抗原。具有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具有保护作用。
NA的主要功能有:
1. 可水解受染细胞表面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
使成熟病毒体自细胞膜出芽释放;
2. 可以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特异的受体,液化细胞表面的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是经呼吸道 传播的全身性疾病。
呼吸道感染病毒类型、特征和诊断
三、微生物学检查
1、病毒分离鉴定:必须在P3实验室进 行
2、核酸检测:是目前对SARS-Cov进行 快速诊断的最好方法
3、血清学检查:但一般在患病后12天 检出率高,用于早期诊断有困难。
四、防治原则
1、对SARS病人及疑似病例进行及时严 格隔离和治疗;
2、特异性疫苗正在研制中; 3、对患者治疗主要采取支持疗法,给予
亚型变异: 致大流行或暴发
H大变异,N不变或小
变种变异:
约 10年发生一 次, 可致大流行。
3.培养特性:
鸡胚接种:羊膜腔,尿囊腔
验 易感动物为雪貂
RBC凝集试
病毒在小鼠体内连续传代可提高毒力。
4.抵抗力:
不强,对干燥、紫外线、乳酸等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流感病毒
上呼吸道 上皮细胞
细胞变形、坏死、脱落
1、核壳体:单正链RNA及衣壳(N蛋白),
2、包膜:有E、S、M 蛋白,S蛋白是病毒主 要抗原,也是介导感染的关键蛋白。M蛋白参 与包膜形成。
3、可在Vero-E6细胞及FRhK-4细胞内增殖;
4、病毒对脂溶剂、酸、普通消毒剂等敏感。 对热抵抗力比普通冠状病毒强。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主要是SARS患者
1955年 1999年
其他传染病 血源性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发热、乏力、四肢酸痛 ➢自限性疾病 ➢易造成大流行
呼吸道病毒
生物学性状
形态和大小 (nm) 核酸类型 血凝素
正粘病毒
多形性,80~ 120mm 单股负链RNA, 分节段 有
副粘病毒
多形性,150~ 300mm 单股负链RNA、 不分节段 有
神经氨酸酶
溶血作用 融细胞作用 包涵体形成
2、体液免疫:同型病毒可形成牢固免疫力 亚型间无交叉反应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类型:咽嗽液、鼻咽拭
检测方法:
病毒分离:鸡胚接种、细胞培养 血清学诊断:血凝抑制试验 病毒核酸测定:PCR
防治
流行期间尽量避免人群聚集 早发现,早隔离治疗 室内空间用乳酸薰蒸
疫苗:三价灭活疫苗
治疗:抗病毒剂、中草药
勿滥用抗菌药物 小儿流感时可以适当预防性应用
2.抗原转换(antigen shift) 抗原变异幅度较大,NA、HA氨基酸改变率 大于20%~50%,形成一个新的亚型,系质变。
由于人群对其完全缺乏免疫力,故可导致大规
模流行。
甲型流感 病毒变异
大型变异:H、N均大变异,3040年发生一次,可 致大流行或暴发流行
亚型变异:H大变异,N不变或小 变异,约10年发生一 次,可致大流行
变种变异:H、N均小变异,经常 发生,导致小流行
丙型流感病毒相对稳定,未发现变异 乙型流感病毒只有变种变异
3. 培养特性
(1)鸡胚接种:初次接种——羊膜腔 再次接种——尿囊腔
呼吸道病毒
二、副黏病毒
副黏病毒共同性状
种类: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特点: • 150-300nm,比正粘病毒要大 • -ssRNA核酸不分节段,没有感染性 • 在猴肾细胞增殖,有血凝现象,形成多核巨细胞及嗜酸性包涵
胞核内进行) 病毒蛋白的合成 病毒的装配(在胞
浆内进行) 出芽释放
பைடு நூலகம்
分型与变异
根据核蛋白NP和M蛋白抗原性不同, 将流感病毒分为甲(A)、 乙(B)、丙(C)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NA和HA抗原性不同又分 为若干亚型。
甲型流感病毒: 从禽类鉴定出16个HA亚型(Hl-Hl6),9个NA 亚型(Nl-N9)。在人群中流行的有Hl、H2、H3和 Nl、N2。
二、SARS冠状病毒
生物学性状 80-160nm,包膜表面有明显突起 +ssRNA,29.7kb ,有14个ORF,主要编码RNA聚合酶、S、
E、M、N结构蛋白 在Vero细胞上有明显CPE
培养和抵抗力
在Vero-E6等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病变,恢复期SARS病 人血清可抑制病毒复制
(一) 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结构 球形或者椭圆形,80—120nm,有包膜 包膜上有放射状突起糖蛋白,主要是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呼吸道病毒
16
整理ppt
微生物学检查
血清学诊断 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
验、酶免疫测定 抗原检测
直接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脱落细胞中 检测抗原 分型鉴定
核酸杂交、PCR、序列分析
17
整理ppt
防治原则
一般性预防:空气消 毒
特异性预防: 接种疫苗 灭活三价疫苗 亚单位疫苗 减毒活疫苗
18
整理ppt
流行性腮腺炎
披膜病毒科
风疹病毒
小核糖核酸病毒 鼻病毒
小儿风疹、胎儿畸形或先天性风 疹综合征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
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
腺病毒
小儿肺炎
3
整理ppt
呼吸道病毒的共同特点
多为-ssRNA病毒,有包膜及刺突。 腺病毒为dsDNA病毒; 腺病毒和鼻病毒无包膜及刺突。
23
整理ppt
微生物检查
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病毒 鼻咽部分泌物--ELISA/免疫荧光
• 疫苗:现无可供常规使用的疫苗(接种后免疫 力有限)
• 治疗:无特别有效方法(利巴韦林) 隔离患者、勤洗手等常规措施
24
整理ppt
柯萨奇病毒(Coxsachievirus)
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 体的病毒
21
整理ppt
呼吸道感染病毒ppt课件
5、免疫性:特异性抗体有中和保护作用,也 有细胞免疫反应(同时也产生免疫病理损伤)
24
三、微生物学检查
1、病毒分离鉴定:必须在P3实验室进行 2、核酸检测:是目前对SARS-Cov进行
快速诊断的最好方法 3、血清学检查:但一般在患病后12天检
33
传染源
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病毒由鼻、咽和眼分泌物排出 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也有主张出疹
前6天至出疹后3天传染性强,以潜伏期 末到出疹后1、2天传染性最强 尿中也可排出病毒且持续数日
34
特征性病理变化
多核巨细胞、上皮巨细胞 嗜酸性包涵体
35
36
37
38
39
出疹期 皮疹
流感病毒
上呼吸道 上皮细胞
细胞变形、坏死、脱落
单
纯
型
产生过量干扰素
流பைடு நூலகம்感
传染源:患者,隐 性感染者;
途径:经飞沫、气 溶胶或共用手帕。
全呼吸道粘膜病变及毛细血管损害 肺炎型流感
15
2.特点:
流感属于自限性疾病
①不形成V血症;
②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③易继发细菌感染.
3.免疫性:
对同型有牢固免疫力(抗HA中和抗体)
58
一呼吸道病毒
致病性
潜伏期2~3周 在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内增殖 入血,病毒随血侵入腮腺及其它器官 主要症状为腮腺肿大 睾丸炎、卵巢炎及病毒性脑炎病 可获牢固的免疫力
腮腺炎
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
分离时可取患者唾液、尿液或脑脊液 在鸡胚羊膜腔、鸡胚细胞内培养增殖 血清学诊断病毒特异性的IgM或>4倍上升的IgG 血凝抑制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 原或抗体 预防可接种MMR三联疫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
人是麻疹病毒的自然宿主 急性期患者为传染源 通过飞沫或鼻腔分泌物传播
麻疹致死患儿
麻疹病毒的致病机理
入侵 (CD46为 病毒受体) 呼吸道上皮细 胞内增殖 入血(第一次 病毒血症)
侵入淋巴组 织和单核吞 噬细胞系统 多种组织、器官受累,表现 为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 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等 增殖后再次入 血(第二次病 毒血症)
RSV的免疫及预防
感染后免疫力不强,不能防止再感染
至今未有有效的预防疫苗
5、其他呼吸道病毒
腺病毒 风疹病毒 鼻病毒 冠状病毒 呼肠病毒
腺病毒(adenovirus)
线型双链DNA,不分节段 基因组长30000~42000bp,编码约30种 蛋白 病毒无包膜,二十面立体对称,直径约 70~90nm 具12个顶角和纤维刺突
麻疹的并发症
呼吸道最为常见,如肺炎、肺结核 消化道 腹泻、阑尾炎或盲肠炎 营养失调 神经中枢系统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SPE)
呼吸道病毒
临床表现:潜伏期7d以内。发热、流涕、咳嗽、 咽疼、全身疼痛。肺部炎症,肺实变和胸腔积 液。严重并发肝肾功能衰竭,败血症而死亡。 诊断治疗:禽类接触史,一周内出现流感样症状。
快速诊断应用H5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检
测。确诊需PCR或分离病毒。
预防:加强检测,彻底环境消毒;隔离病人。
人类为何害怕禽流感?
状病毒强。液氮中可长期存活。
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 SARS患者
2.传播途径:近距离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
引起主要疾病 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支气管炎
麻 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副粘病毒 Paramyxovirus 披膜病毒 小RNA病毒
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婴幼儿肺炎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普通感冒、支气管炎 普通感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小儿肺炎
风疹病毒 鼻病毒 冠状病毒 SARS病毒 腺病毒
成,HA氨基酸变异率为20%到50%,属质变,导 致新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
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
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 因HA或NA的点突变(基因突变)造成, 变异幅度小,HA和NA氨基酸变异率小于1%,属 量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
流感病毒的其他生物学特性
培养特性
呼吸道上 皮细胞
血液扩散 全身中毒及 皮肤症状
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一)
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一)引言概述: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类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包括多种不同的病原体引起,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流感、肺结核、麻疹等。本文将从病因、传播途径、症状、治疗和预防几个方面,介绍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内容。
一、病因
1. 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冠状病毒感染等。
2. 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肺炎球菌感染、百日咳等。
3. 真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肺孢子菌感染等。
4. 寄生虫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肺囊虫感染等。
二、传播途径
1. 飞沫传播:通过患者的打喷嚏、咳嗽释放的飞沫中的病原体进入另一个人的呼吸道。
2. 直接接触传播:通过患者的唾液、鼻涕等分泌物接触到另一个人的呼吸道。
3. 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微粒或气溶胶传播到他人的呼吸道。
4. 粪口传播:通过患者的粪便中的病原体进入另一个人的呼吸道。
5. 爬行动物传播:某些寄生虫通过爬行动物等传播到人的呼吸道。
三、症状
1. 发热和寒战:呼吸道传染病常伴有高热和寒战的症状,发热可能伴随出汗和乏力。
2. 咳嗽和喉咙痛: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咳嗽,伴有喉咙痛和痰液产生。
3. 呼吸困难:某些呼吸道传染病会导致呼吸道狭窄,引起呼吸困难和气喘等症状。
4. 流鼻涕和打喷嚏:流感等疾病导致鼻涕增加和频繁打喷嚏的情况。
5. 咳痰或血痰:肺结核等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可导致咳嗽出血性痰液。
四、治疗
1.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2. 对症治疗: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如退烧药、镇咳药等。
3. 病毒疫苗:对于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可接种相应的疫苗进行预防。
呼吸道感染病毒ppt课件
12/26/2018
前 言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类能引起呼吸道感染 或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引起其他组织器 官发生病变的病毒。据统计, 90% 以上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所引起。
12/26/2018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分为甲、乙、 丙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曾多次引起世界性 大流行 近年来,在我国流行的H1N1、H7N9等亚型的防 控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12/26/2018
第二十二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
李梅 张晓延
12/26/2018
知识要点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抗原变异特点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致病性 呼吸道病毒的传播特点
12/26/2018
学习目标
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抗原变异特点和致
病性
熟悉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
冠状病毒的致病性
抵抗力较弱,不耐热,56℃30分钟即被灭活。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乙醚、甲醛等化学药 物均比较敏感
12/26/2018
二、致病性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被感染动物 机理:
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不引起病毒血症 NA可降低呼吸道粘液层的粘度,利于病毒的 吸附和扩散 致病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12/26/20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制。
15
三、生物学特性 抵抗力
比普通冠状病毒抵抗力强,室温下痰、粪便、尿 中可稳定存活1~2天。
对温度敏感,37℃存活4天,56℃存活90分钟, 75 ℃ 存活30分钟。
对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及UV均敏感。
23
!SARS-CoV检测的注意事项
SARS-CoV活病毒的操作必须在BSL3实验室 进行。
包括标本采集在内的所有实验室操作,须 遵守规定的实验室安全及个人防护措施。
24
第四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25
第四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一 麻疹病毒 二 腮腺炎病毒 三 风疹病毒 四 腺病毒
26
一、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WHO推荐中效以上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
16
四、实验室诊断
(一) 标本采集 (二) 标本保存 (三) 标本检测
17
四、实验室诊断 标本采集
呼吸道分泌物:
鼻咽吸入物或清洗物、 拭子、口咽拭子等
双份血清标本:
急性期血清标本在发病早期(1周内)采集 恢复期血清标本在发病后3~4周采集
粪便标本
21
四、实验室诊断 核酸检测
巢式PCR RT-PCR
SARS-CoV的阳性样本需要重复实验进行确证 PCR为SARS早期诊断首选方法,但阴性结果
不能说明未感染SARS-CoV。
22
四、实验室诊断 血清学诊断
ELISA IFA 中和试验( NT )血清学诊断的金标准
平行检测。 血清学不可用于SARS的早期诊断。
27
一、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 球形或丝状,120~250nm,有包膜。 -ssRNA。
麻疹病毒电镜照片
28
一、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病毒抗原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 人是唯一宿主。 传染源为出疹期患儿,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也 可经用具、玩具或密切接触传播。 病后可获终身免疫。6个月以内婴儿可从母体获得 被动免疫。
M 蛋白(Membrane Protein):跨膜 蛋白,在病毒的包膜形成与出芽过 程中起重要作用。
E 蛋白(Envelope Protein):较小 的糖蛋白,分布于病毒包膜上。
14
三、生物学特 复制
RNA 链 5`端有甲基化帽(methylated cap)、3`端 有 PolyA 尾的结构。
电镜下病毒颗粒呈不规则形,大小120~160 nm。
有包膜,包膜表面有梅花状向外伸出的突起,形 如日冕。
SARS-CoV电镜照片
SARS-CoV模式图
12
三、生物学特性 结构
SARS-CoV
核酸(2.9 Kb) 核衣壳
核蛋白
包膜
S蛋白 M蛋白 E蛋白
13
三、生物学特 结构
S 蛋白(Spike Protein): 刺突糖蛋白,受体结合位点, 主要的抗原蛋白。
29
一、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致病过程
30
一、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临床表现
呼吸道并发症 气管炎、咳嗽,支气管肺炎
柯氏斑 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炎 SSPE
31
一、麻疹病毒
柯氏(Koplik)斑
麻疹病毒感染机体后,在
全身出疹前1~2天,患
者两侧颊粘膜可出现灰 白色外绕红晕的斑点, 这种斑点称为柯氏斑。 柯氏斑是麻疹早期诊断 的临床指征。
冠状病毒
5
第三节 SARS-冠状病毒
一 分类 二 临床意义 三 生物学特性 四 实验室诊断
6
一、分类
SARS-Co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冠状病毒电镜照片
7
一、分类
SARS-CoV是一种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 能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有明显传
染性。 2003年4月,我国正式将SARS列入法定传染病,称
柯氏斑
32
一、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SSPE):
是麻疹病毒感染机体后,极罕见的一种并发症。表 现为患麻疹后10年左右出现慢性进行性的脑组织损 伤。原因是,麻疹病毒突变为缺陷病毒后,在脑组 织中持续感染并在细胞间播散,逃避了血液中的免 疫清除作用。
第十五章 呼吸道病毒
Biblioteka Baidu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概述 第二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三节 SARS-冠状病毒 第四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2
第三节 SARS-冠状病毒 ( SARS-Coronavirus )
3
4
非典研究进程
2002-11 广东乃至
全球
不明疾病
2003-3-22 香港大学 分离病原体
2003-4-16 WHO
18
四、实验室诊断 标本保存
采集后放入病毒保存/运输液内保存。 2~8℃短期保存。 -70 ℃长期保存。
19
四、实验室诊断 标本检测
病毒培养 核酸检测 血清学诊断
20
四、实验室诊断 病毒培养
细胞系: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Vero-E6细胞
病毒鉴定
免疫荧光鉴定 电镜检查 测序 SARS-CoV培养的阳性率不高,因此细胞 培养阴性结果不能说明未感染SARS-CoV。
肺部病变进展快,严重的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 死亡率可达10%以上。
10
二、临床意义
抗生素无作用,而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作 用微弱。
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缓解炎症,挽救 病人生命。
激素的副作用导致部分患者股骨坏死,使患者失去工 作能力甚至自理能力。
11
三、生物学特 形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8
二、临床意义
传染源 主要是SARS患者。
传播途径
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和间接的接触传播。
潜伏期 一般为2~10天。
SARS的致病机制
尚不清楚。
9
二、临床意义
临床表现:高热,≥38℃,白细胞数量正常或降低, 头痛、乏力、关节痛、干咳、胸闷等,上呼吸道症状 不明显, 有的腹泻。
33
一、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实验室诊断
显微镜检查 病毒培养:接种HeLa、Vero等细胞。 核酸检测: RT-PCR或核酸杂交技术 血清学诊断
34
一、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防治原则
隔离患者 人工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35
二、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