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1(湘教版)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1(湘教版必修2)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目标]认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以下概念:环境、环境问题、生态平衡。
2、了解并识记以下内容:环境要素,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名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核心。
3、理解并掌握以下知识;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着重大影响,环境问题的严惩危害。
能力目标1、要求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初步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2、学习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其参与环保活动的能力。
德育目标要求通过有关环境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通过对有关环保法规的学习,增强其依法治理环境的法律意识;通过对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在环境总是上的权利义务观念;并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青少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难点]依法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内容,阅读的要求是粗读,即只读课题、框题、目题。
(阅读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右上角列出本课的知识总体框架结构。
)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了解人类环境的状况。
材料一:从本世纪30年代至代发生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一周内死亡60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全镇45%人口患病、死亡17人)、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汞污染事件等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进入80年代以后,又发生了规模更大、影响范围更广、危害更为严惩的博帕尔泄漏事件(3300人死亡,20万人致残)、菜茵河污染事件(160千米河段鱼死亡,483平方千米范围内井水不能饮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等等。
材料二:世界森林面积急剧减少,(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抻,进入20世纪80年代,每年砍伐森林15万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每年消失11万平方千米)、土壤侵蚀严重、物种资源减少、水资源蒉乏(世界上有80个国家,20亿人口在缺水的边缘)、矿产资源枯竭等等。
湘教版必修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教版必修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必修二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如何教授这篇文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篇文档将介绍我是如何制定教案并进行教学的,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期对各位地理老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教案制定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掌握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式3.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素养教学过程1.预习复习(10分钟)通过提问和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迅速回归学习状态,并帮助他们建立知识框架。
2.新课讲解(30分钟)(1)引入环境问题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环境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同时先解答他们的困惑。
(2)讲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讲解和概述的方式,介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不足、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地荒漠化等,并逐一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危害。
(3)介绍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式通过案例展示和讲解,介绍当前环境问题的解决方式,包括减排、节能、环保、治理等,并分别讲解这些方式的作用和操作步骤。
3.案例讲解(20分钟)选用几个当前热点环境问题,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分类、能源危机等进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课(2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集体研究等方式,让学生自我评估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改进和提高的方向。
教学反思教学效果经过一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对当前热点问题的讲解和案例分析,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同时,学生对环保措施的掌握和理解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仍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进一步实践和运用。
教学过程在课堂中,我采用提问、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课等多种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听觉、视觉、思考和交流需求。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第二册(2019版)教案
一、引入
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与环境相互作用。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和强度的增加,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本节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后续学习和生活中的环保实践打下基础。
二、授课内容
本节课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资源环境的耗竭与环境污染
2.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退化
3.土地沙漠化和城市环境污染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包括:
1.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2.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看视频、做实验、分组讨论等形式,使他们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和了解环境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现象和危害;
2.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3.环境问题的预防和治理。
教学难点:
1.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2.环境治理的效果与成本。
五、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相关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危害、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2.倒叙教学法:从未来的环境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目前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比,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视频教学法:利用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环境问题。
六、教学评价
1.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能力;
2.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和认知水平;
3.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湘教版(2019)高一必修 第二册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程教学设计
本节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了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使学生形成对环境问题的简单认识;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具体和深化,介绍了主要环境问题,主要分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几个不同的方面,在每一方面中又举例加以详细论述。
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加强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2、通过图片展示“世界部分矿物耗竭年限预测图”,“千疮百孔的矿区”,“全球物种数目分类图”等资料,讲解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两个环境问题。
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和图片进行思考和讨论。
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活动探究2: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回答相应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3、学习态度分析:
必修二是高一下学习的内容,有了上学期学习地理的经验,加之本节课内容较为贴近生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会较高。
四、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按照调查、分析、理解、概括、综合这一过程,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团结协作的意义,认识到学好地理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有重要意义,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懂得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解释相应的现象。
(1)图片展示了人类面临的哪些环境问题?
(2)什么是环境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对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识,进而引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讲授新知: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讲解环境问题的定义及分类。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
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一个定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主学习能力。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设计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教 学
过程与方法
目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标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题
教师结合自主
15 分 钟
学习的问题和 合作探究生成 的问题进行归 纳并进一步让
给学生归纳出共性的问题, 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 进行质疑、补充。
学生进行小组生成 问题展示,
学生展开讨论
8分 钟
对重难点进行 延伸拓展
教师巡视指导,对重难点进 行延伸拓展
通过合作探究,进 一步掌握重难点知 识
15 分 钟
结合所在地实际分析主要的环境问题。
板书 设计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 2.环境问题的产生 3.环境问题的类型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教学 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成功的方面主要有: 1、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的自主合作和合作展
示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2、学生生成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学生在追问质疑环节表现非常
出色,课堂气愤活跃。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设
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
计 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深
理 度和广度越来越大,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出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3课时教师:单位: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 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3. 授课时间:第2周星期一第1节4. 教学时数: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掌握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 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环境问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小结:听取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与建议,了解教学效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1. 人地协调观:学生能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人地协调观。
2. 综合思维: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区域认知:学生能结合案例分析,了解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学习重点】:(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问题的类型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成因:人类长期大规模的______与_____ 表现:自然资源数量______ 锐减和______下降后果: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要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成因:由于人们长期过度地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生物链被割断,导致_____________,加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入学习仔细阅读下面的宣传画,并回答问题。
(1)这幅图所提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个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或防治该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当堂检测1.下列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A.全球变暖B.森林减少C.生物污染D.生物多样性减少2.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生物物种灭绝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D.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3.下列生产活动中,人类与环境对立的是( )A.江南丘陵开辟茶园B.呼伦贝尔草原垦草种粮C.鄱阳湖周围围湖造田D.将黄淮海平原的盐碱滩改造成良田4.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 )A.心血管病增多问题 B.大气污染问题C.原子能发电问题 D.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问题5.下面的环境问题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的是()A.大气污染 B.全球气候变暖 C.水土流失 D.矿产资源的减少.(四)迁移运用(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湘教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探究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6分)(2)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6分)(3)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6分)互动探究探究二:材料一:2015年12月7日18时30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于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这也是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12月18日7时,北京又发布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指令,自12月19日7时至22日24时再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
北京雾霾在这个冬天总会不期而至,一轮又一轮的雾霾侵袭,身体敏感者离开了这座城池,多数人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天气。
有些人不间断的抱怨,有些人想着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控制霾的发生。
材料二: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8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可入肺颗粒物”。
试分析大气中PM2.5污染物的主要来源(6分)、危害(4分)及应对措施(6分)。
高考链接(2015 天津文综)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
1. 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2. 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2015 山东文综)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分配不同的任务。例如,让学生讨论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或者讨论我国大气污染的成因和解决方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将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同时,小组讨论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碰撞,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以引人入胜的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思考并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展示与环境问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通过提问和引导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主要体现在生活情境导入、问题导向、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方面。这些亮点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环保意识和行动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环境问题的知识,为未来的生活和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例如,在介绍环保措施时,我会让学生思考:“这些措施是否真正有效?为什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同时,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改进意愿。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学生将学会关爱地球,关注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关注环保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全球气候变暖等主要环境问题的概念、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
2.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提高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案例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为此,本节课我们将围绕“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展开探讨,以期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组织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在分享中获得成就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短文,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及解决办法。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二: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示范教案
从容说课
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 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一方面,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了环 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某些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 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枯竭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使用无铅汽油;③汽车尾气达标排放;④做饭 使用清洁能源等。
师说明面临哪种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
图表“全球物种数目分类”
类别
所有物种
濒危物种
哺乳类
4 629
1 096
鸟类
9 672
1 107
爬行类
6 900
253
两栖类
4 522
124
淡水鱼类
25 000
734
8%
请学生阅读教材P89〜P90“世界森林资源的危机”和“渡渡鸟的灭绝”两段材料,根据材料及表格,完 成下列要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湘教版)
本节教材知识体 系由两部分组成 : 是环境 问题的 一
概念 , 包括 内涵及外延 ; 二是人类 面临的主要环境 问题 , 包括资源枯竭 、 生态破坏 、 环境污染 。 两部分实际都揭示 人类活动 的不合理激发 了人地关系 的矛盾 , 产生 了环境 问题 , 并对 目前 出现的环境 问题进行原 因分析 , 识到 认 人类 活动是引发环境 问题 的主要原 因 ,人类 应关 注资 源、 环境 问题 。教材的呈现方式灵 活多样 :3幅图组成 1
( 位 万亩) 单 :
占草 原 总减 少 面积 %
4 .9 6O
2 1世 纪初 草 原 面积 草 原 减 少 面积
9 3 4 47 1
.
26 6 4 8
半 农 半牧 区 农 区林 区
合 计
1 9 .2 1 20 2 94 68 9 .9
1 82 67 1 0
入 新
引导 学 生发现 身边 环境 问题
激 发 学 习 兴 趣、 明确 主 题
的 天 空 不再 那 么蓝 , 不 再 那 么 清 , 也 不 再 那 么绿 了 , 发 现 身边 的 环 境 问题 了 水 草 你
吗 ?说 出一 两 个 环境 问题
课
学 生举 例 : 尘暴 、 黑 河污 染 、 电厂 污 染 空 气 、 原 过 度放 牧 导致 草 场 退 化 、 沙 小 热 草 土
引 导
启
根据教师 引导 . 分析环境 问题的形成 : 人类 向环境 索取物质和能量超 出环境 能 ① 够提供 的限度 , 出现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问题 ; ②人 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 了
环境 的 自净 能 力 . 出现 环境 污 染
环境 问题可 由 自然原 因和 发 环 境 问 题 人 类活动 引发 . 目前主要 的根本原因. 但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一、案例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质量,更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的“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节,正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和认识到这些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与评价,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如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如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本节课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环境问题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地球家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人性化的语言,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环保意识。此外,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明确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其次,分析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行为对环境的重要性;接着,介绍全球主要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沙漠化等,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最后,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1课时)教学设计
⑩堂教学t E l f f 45“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1课时)教学设计屈建曹飞跃(湖南省耒阳市一中,湖南耒阳)一、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 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 教材分析本节是湘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五章“人地关 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 题”(第1课时)的内容。
教材以探究活动“分析《寂 静的春天》一书”导人新课,主要内容涉及三部分:一 是环境问题的概念;二是环境问题的类型;三是环境 问题的特点。
其中,“环境问题的特点”这部分内容 以活动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探 究,分析目前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原因,了解人类活动 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
教材力图通过活动的方式,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 续发展观,从而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 教学方法和目标通过分析法、归纳法总结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类 型;通过案例法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通 过关注时事环境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树 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意识到环境保护 的重要性,为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奠定基础。
四、 教学思路围绕“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的类型” “环境问题的特点”创设真实情境,通过精心设计问 题,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 现问题、获取新知,提升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环境问题,使其认识到人地关系的 尖锐,进而树立人地协调观。
五、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该节 日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 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 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 题,建设全球生态文明,需要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 力。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 …a 内容,思考环境问题的概 念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于 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 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 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1(湘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案例研究《中国土地沙漠化问题》一、课标要求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分析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活动建议:联系实际,撰写有关环境治理或生态保护的小论文,并展示交流;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爱护环境守则;参与宣传环境保护的活动,为改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的几种主要的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知识网络四、学习过程:[典型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A、环境问题是指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B、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小C、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D、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逐渐减少解析: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同时,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着某些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
答案:C2、下列属于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的有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硫化氢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大气污染是指洁净大气被有害气体和悬浮物质微粒污染的现象。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它们主要由燃烧煤和石油类物质产生。
答案:D[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B.水土流失C.土壤污染、水体污染D.飞机起飞时产生的噪音2.由于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产生的环境问题有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②臭氧层破坏③产生酸雨④光化学烟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列环境问题属于滥采滥用自然资源引起的是A、上海地面一度发生持续下沉B、大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C、因酸雨的影响,西欧的一些树木日趋凋零D、尼罗河三角洲堆积速度变慢4、下列生产活动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是A、美国的石油农业B、我国西部地区的绿洲农业C、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D、我国南方山区的立体农业5、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指A、环境对自身的净化能力B、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C、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D、环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6、下列各组选项中,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逐级因果关系的是A、寒潮—霜冻—土壤盐碱化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C、酸雨—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升高7、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引水灌溉,将会导致A、水土流失B、土地沙化C、土壤盐碱化D、水资源短缺8、下列人类活动使人地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的是A、黄土高原大面积种植小麦B、长江上中游地区发展种植业C、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D、弃田造林9、滥伐森林会①加剧全球气候变暖②加快物种灭绝速度③引发地方病④污染地下水源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10、北京市50年来水井的平均深度下降了40余米,这说明A、北京市雨水逐年减少B、我国打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C、北京市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D、北京市地下水水资源日益减少11、2000年世界人均耕地约为A、0.12公顷B、0.22公顷C、0.32公顷D、0.33公顷12、2000年全球人口密度为A、24人/平方千米B、40人/平方千米C、45人/平方千米D、54人/平方千米13、大气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破坏B、燃烧煤和石油类物质C、火山爆发D、气象灾害二、综合题14、环境问题有许多种的分类方法,请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所示的形式,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案设计(含答案)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并能够分析典型环境问题的成因。
2. 知道环境问题的分类。
3. 说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自主预习:
1、环境问题指由于或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和的问题。
2、产生原因:人类在人地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当人类对环境的强度越来越大,对
也越来越严重。
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使人类面临资源减少的危机。
3、环境问题的类型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⑴部分资源趋于,人均资源拥有量。
①人口的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导致某些资源减少甚至枯竭;
②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人均资源减少;
③目前,煤炭、石油、森林、耕地等资源急剧减少。
⑵生态,生物多样性。
①由于人们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链被割断,导致生态失衡,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使生物的多样性受损。
②过度捕杀野生动物;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⑶严重,人类生存环境质量。
答案
1、人类活动自然原因影响破坏
2、开发利用环境
3、水体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草原矿产
4、大气水噪声
5、(1)枯竭减少(2)破坏受损(3)环境污染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用图表示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画图略,见板书设计)
5、据版图小结:环境问题从成因主要表现为两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6、据版图和图4-1-1提问:人类目前面临的这些环境问题从成因上如何归类?
7、由于不同国家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不同,生产类型不同,导致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不同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表现有何不同?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本图4-1-1展观了人类面临的七种环境问题,本节课教学重点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2、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严峻性。
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通过大气运动、水的运动等形式,从某一地区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因此环境问题已经从局部地区走向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从环境问题的危害及防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使学生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在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同时,特别注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环境问题,引入本地的环境问题案例,如大气污染与酸雨、河流的污染等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深刻掌握温室效应的原理,自己制作了动画,以利于突破难点。学生容易掌握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后完成知识网络。
(3)根据图表及资料,说出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关系
(4)根据图表及资料,说出大气污染与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分布。
三、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1)这节内容是中国版高中地理必修2节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第一节,是学习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学习人地关系,是对以前各章人地矛盾的总结与升华,同时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做知识铺垫。
(2)内容分析
环境问题包括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教材并没有像旧教材那样详细介绍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再分析出现的环境问题,而是开门见山地直接介绍了人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等。在介绍当前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时教材并没有采取空间的教法,而是利用了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既增加了说服力,又能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转变阶段,在学习上存在三个关卡:即兴趣关、思维关、表述关,表现为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浓厚,不会理性思维,对知识的表述不清;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中实际已接触到大量的环境问题,他们已具备了一些清晰的知识体系,知识欠缺系统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分析地理事物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里面所说是学生的薄弱 环节,本节课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面中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参与案例教学、与合作探究,参与图文转换与讨论研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形成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严峻性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一)导入:
1、引导学生读课本P80探索材料。
2、思考问题:“卡斯特罗为什么这样说?”
(二)据图提问:
1、提问:人类面临了哪些环境问题呢?请读图4-1-1回答。
2、设问:这么多环境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三)根据学生已学知识,提问分析画图:
1、提问:必修一地理课本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2、提问:必修二前三章我们又学到了什么?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培养探究能力的理念,在教学中选择一些恰当的探究内容,设置探究情境,开展探究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信息量大,动态性强的优势,在课件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思考探索、思考提供素材。教材第一个探究材料,比较新颖,应充分应用它,在于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为下面的学习建立心向。
(四)小结。
阅读资料,思考。
回答:环境问题非常严重。
读图,说出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思考,有学生尝试回答。
回答:自然地理环境的运动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回答:在不同地理条件下的人类活动情况。
回答:自然地理环境。
画图。
据图分类回答。
回答: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课件以超链接形式制作,操作灵活。课件中提供了板书设计幻灯片以及课堂小结幻灯片,供师生共同填空完成,便于建立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课件后面还提供了课堂评价,有选择题、综合题两类,可引导学生分析资料,以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九、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说出人类所面临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资料对环境问题进行简单归类。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1、教法:情境教学、案例导读法,问题探究法。
2、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倾听讲解法。
七、教学资源 多媒体计算机
八、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重点是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认识其危害及成因,没有特别突出的难点。为了体现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组织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倾听讲解法,学生可以针对课件中的资料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平等的气氛下交流、讨论,得出共识,使学生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 课时2课时
二 课标要求及分析
1.课标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分析人类所面临的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并能根据环境问题的成因分类。
(2) 学生能通用已有知识,根据图4-1-2说明温室效应如何产生?根据图4-1-3说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根据图41-4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及海平面变化与气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