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论文
班级建环1002
学号100310211
张水生
绿色建筑之绿色住宅
引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深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

这里所说的“绿色”并非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是指这种建筑能够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环境质量。

其“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通过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种物资的循环系统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并赋予建筑物以生态学的文化教育和艺术内涵
主要包含三点:
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
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绿色建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它具有节能、改善室内热舒适性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优点,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调节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

自然通风可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可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带走潮湿污浊的空气,有利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自然通风的实现方式
建筑中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

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大量的非空调建筑中,利用风压促进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段。

2.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的另一原理是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建筑上部设排风口可将污浊的热空气从室内排出,而室外新鲜的空气则从建筑底部被吸入。

热压作用与进、出风口的高差和室内外的温差有关,室内外温差和进、出风口的高差越大,则热压作用越明显。

4.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
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于实现自然通风。

而对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直接的自然通风还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采用一种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系统。

该系统有一套完整的空气循环通道,辅以符合生态思想的空气处理手段(如土壤预冷、预热、深井水换热等) ,并借助一定的机械方式加速室内通风。

5.双层维护结构
双层维护结构是当今生态建筑中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被誉为“可呼吸的皮肤”。

双层维护结构一般由双层玻璃或三层玻璃组成,在两层玻璃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空隙形成空气夹层,并配有可调节的深色百页。

在冬季,空气夹层和百页可
以形成一个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的装置,提高建筑外墙表面温度,有利于建筑的保温采暖;在夏季,则可以利用热压原理将热空气不断从夹层上部排出,达到降温的目的。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直接对外开窗容易造成紊流,不易控制,而双层维护结构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2太阳能利用
现阶段的太阳能建筑设计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即现代生活中常见到的被动式太阳房和主动式太阳房。

被动式太阳房不采用其他辅助能源、完全依靠太阳能采暖,是依靠建筑围护结构本身来完成吸热、蓄热、放热功能的采暖系统。

此类太阳房的外围护结构应具有较大的热阻,室内要有足够的热重质材料,以保持房屋有足够的蓄热性能。

在冬季,被动式太阳房日间通过建筑围护结构吸收并存储太阳能,夜间围护结构放出存储的热量满足部分室内需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屋在冬季的采暖负荷,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被动式太阳房主要分为五大类,即直接受益式、集热蓄热墙式、附加阳光间式、蓄热屋顶池式和对流环路式。

1、直接受益式太阳房式被动式采暖技术中最为简单的一种,也是最接近普通房屋的建筑形式
2、集热蓄热墙式太阳房是由南向的透光玻璃罩和蓄热墙体构成的,中间留有一定距离的空气间层,墙体上下部位设有通向室内外的风口
3、附加阳光间实际就是在房屋主体南面附加的一个玻璃温室,它其实就是直接受益式和集热蓄热墙式的组合形式。

4、蓄热屋顶池式太阳房兼有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温两种功能,普遍适用于冬季不太寒冷,夏季较热的地区。

该被动式太阳房将作为蓄热体的装满水的密封塑料袋置于屋顶顶棚之上,并在其上面设置可水平开闭的保温盖板。

5、对流环路式太阳房主要是与附加阳光间太阳房和蓄热墙体式太阳房相结合运用
二、主动式太阳房与被动式太阳房一样,它的围护结构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对于太阳能供暖系统来说,首先应考虑采用热媒温度尽可能低的采暖方式,所以地板辐射采暖最适宜于太阳能供暖。

太阳能供热系统可以用空气,
也可以用水作为热媒,两者各有利弊。

热风式集热器较便宜,热交换次数少,但集热用循环动力大,是热水式的10倍,风道和蓄热装置占据的空间也大;太阳热水集热器技术较复杂,价格较高,但综合考虑优点较多,特别是近年来真空管集热器的性能、质量有很大提高,价格不断下降,所以今后太阳能供热系统将以热水集热式为主。

三、零能房屋
零能房屋的含义是指建筑物所需的全部能源供应均来自太阳能,常规能源消耗为零。

这种房屋向阳的墙面、屋面可设置太阳电池板,产生的电能除满足用户的照明、电器等需要外,还可为建筑供暖、空调供电保证房屋的热舒适度。

3 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常见形式
雨水利用从形式上可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

雨水直接利用是指将雨水径流收集后,根据用户水质要求经适当处理后供用户使用;雨水问接利用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强化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

2.1直接利用
雨水直接利用系统一般由汇集区、输水管道、截污设施、贮存池、化设施和配水管道组成。

根据雨水汇集区的不同,可将雨水直接利用系统分成屋顶雨水利用、路面雨水利用和绿地雨水利用等方式。

(1)屋面雨水
屋面雨水利用是指将建筑物(构筑物)的屋顶(天台)作为集雨面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屋面雨水水质受大气质量、屋面材料、降雨量、降雨问隔等因素的影响。

车武[41等对北京城区屋面雨水水质进行大量分析研究后认为,屋面雨水的污染程度与屋面材料有直接关系,沥青油毡是一种主要污染源。

因此,在屋面雨水利用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屋面材料的影响,通过采用铝塑板等新型屋面防水材料,可有效减少雨水中杂质。

(2)路面雨水
路面雨水利用是指将道路、广场作为集雨面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路面雨水水质受交通量、路面卫生、路面材料、降雨量、降雨间隔等因素
的的影响。

道路和屋顶的污染程度不同,雨水径流水质也有所差异,通常路面雨水水质比屋面雨水要差。

由于机动车道的交通量较大、路面污染较重,机动车道的雨水水质相对较差,可能携带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和重金属,例如镉、铜、铅等,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的污染。

因此在路面雨水规划设计中应优先考虑收集自行车道、人行道、小区道路的雨水。

(3)绿地雨水
绿地雨水利用是指将绿地作为集雨面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绿地对于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有一定的截流和净化作用,收集到的雨水径流水质相对较好。

同时,由于绿地的渗透和截流作用会导致绿地雨水径流量会明显减小,可能不能保证收集到足够的雨水量。

在绿地雨水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绿地的渗透和截流作用,科学合理地确定雨水利用规模。

2.2间接利用
雨水间接利用可分为屋顶花园、下凹绿地、透水路面和渗透管沟(井)等方式。

(1)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是指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屋顶(天台)上进行绿化、种植花草的统称,一般由防护层、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层和植被组成。

种植层和植被的选择是屋顶花园的关键,种植层土壤必须有一定渗透性并能满足植被生长的需要,植被必须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并与种植层土壤性质相匹配。

通过植被截留和种植层吸纳雨水,屋顶花园雨水径流量较绿化前大幅降低,仅在遇到暴雨时形成雨水径流。

屋顶花园是美化城市、减少面源污染和消减城市雨水径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2)下凹绿地
下凹绿地是指低于周围地面适当深度、能够接受周边地面雨水径流的绿地。

绿地表层土壤中根系发达、相对疏松,其降雨入渗能力较无草皮的裸地大,具有便于雨水引入、透水性好、投资少的特点,而且植物根系还能对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杂质等起到一定的过滤、净化作用。

早在1 999年北京市就做过草坪高度对径流入渗量影响的研究。

若草坪低于周围路面0.1~0.2m,其入渗量是草坪高于或平于路面的入渗量的3~4倍。

通过
将普通绿地设计或改造成下凹绿地,适当降低绿地高程,合理处理路面高程、绿地高程和雨水口的关系,不仅可以减少绿化用水,而且增加了雨渗透量、强化了地下水补给。

(3)透水路面
透水路面是指以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透水砖、草皮砖等透水性建材替代普通混凝土、沥青、釉面砖等传统建材铺装硬化路面、广场、停车场等。

透水路面能很快将雨水渗透至路基下,甚至到达地下含水层,不会产生路面积水。

路面可广泛应用于人行道、小区道路、公园、广场、停车场等轻型路面。

国外资料显示:渗透地面成本比传统不透水地面高出10%左右,但综合考虑因径流量减少、地面集流时间延长而导致雨水管道长度缩短及管径减小,雨水系统的总投资可减少12% 38%。

而且还可产生较大的环境及社会效益。

4 评价体系
1)节地与室外环境;
2)节能与能源利用;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室内环境质量;
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

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

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5 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

一般讲,建筑活动使用了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资源总量的40%,能源总量的40%,而造成的建筑垃圾也占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总量的40%。

因此,在建筑领域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对人类实现永续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恰恰是在这个领域,可
持续发展工作最难推动,最难取得成效。

对我们国家而言,坚持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发展任务迫切,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资源消耗总量增长迅速,而许多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居世界平均水平以下。

在46种支持性资源中,到2010年我国只有20种资源能够自给,而到2020年就只有6种资源能够自给,其余大量要依靠进口。

也就是说,我国国土内的资源不仅不能满足后代的需求,甚至许多资源都满足不了当代人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界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迫切的现实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