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促进就业措施

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促进就业措施

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促进就业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成为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成为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入手,探究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以及政府应对的措施,以期提出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转移规模较大: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民工总人数已经达到了2.9亿人,其中超过一半的人从事城市非农行业。

2、转移方式多样:除了传统的劳务输出外,以及进入工厂等外来生产单位的打工,农民工也开始涌入城市的服务业和信息技术领域。

3、转移失业率高:由于劳动力素质和教育程度的限制,许多农民工到城市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由于工作压力大、融入困难等原因,返乡比例也很高,最终流向底层的低端服务业和劳力密集型行业。

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并用实际行动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1、加强教育:尽可能地解决农村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同时,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为农民工提供更加优质的和适用的职业技能培训。

2、发展产业: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3、拓展就业渠道:政府可以通过引进外来投资、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等手段,为农民工营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建议以上三点措施可以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中,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政策扶持。

政府应该落实实质性的扶持措施、防止官僚主义产生,并且还要及时地回应群众的呼声,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和措施。

此外,加强社区服务和公共设施建设等,也是帮助农民工逐步想城市融入的关键所在。

建议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加密教育扶助,相应增加公共设施建设,进而极大地改进农民工返乡等问题,谋求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良性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对策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流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既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影响,也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1. 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填补了城市劳动力空缺,推动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农民工通过城市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为农村带回了更多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大量农民工外出工作,导致农村出现老人和儿童相对较多的现象,加重了农村社会的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家庭中常常只留下老人和儿童,缺乏劳动力的支持和照顾,对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3. 农村资源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农村的务农劳动力减少,农田闲置面积增加,农村资源被浪费,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同时,由于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农村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农业生产水平无法得到提高。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1.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村仍然需要发展自己的产业以吸纳剩余劳动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转变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新兴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吸引农民返乡创业就业。

2.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的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提供优质的养老和子女教育服务,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吸引他们为家乡的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3. 加强农村技术支持与培训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政府可以组织专业机构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形式,将这些技术与经验传授给留守农民,提升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村发展能力。

4. 支持农村合作社发展发展农村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集中农村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政府可以提供贷款、技术、市场等支持,鼓励农民自发组织,以合作社的形式发展农业、农村产业,并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良性流动。

农村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与人口迁移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与人口迁移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与人口迁移分析近年来,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迁移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供给、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洞察这一现象。

一、农村劳动力供给情况农村劳动力供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目前,农村劳动力主要以农民为主,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丰富。

然而,由于农村人口结构老化和青年人口减少的因素影响,农村劳动力供给面临一定的压力。

二、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劳动力流动是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或其他地区迁移的现象。

其原因主要包括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有限、劳动报酬较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等。

同时,一些农村劳动力可能因为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品质而选择外出打工。

三、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劳动力流动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保障了农村经济的正常运转。

其次,通过劳动力流动,农村家庭的收入得以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此外,通过与城市地区的接触,农村劳动力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劳动力流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一些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工作时面临低薪、长时间工作等问题,工作条件相对较差。

其次,部分农村劳动力没有合法的工作身份,缺乏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

此外,农村家庭的丧失也给留守家庭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困扰。

五、人口迁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人口迁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一方面,人口迁移缓解了农村人口过剩的问题,减少了农村劳动力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人口外流也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人口中老年化速度加快,给农村经济带来挑战。

六、人口迁移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人口迁移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吸纳农村劳动力,城市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人口迁移也刺激了城市消费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河南省为例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河南省为例

根 据刘 易斯的二元 经济理论 ,农业人 口向城市流 动本 身 就是 经济发 展 的标志 , 种 因社会 进步 而推 动劳动 力必 这 须转 移 到具有 更高 劳动 生产率 的活 动 , 无论 是流 人城 市还 是从 事农村 其它产业 , 村劳动力 都将取得 更高 的收 入 。 农
( ) 快 农 业 现 代 化 二 加
自由经济 条件下 ,农业生产 的平均利润 率必须提高 到 全社 会 的平均利 润率水 平 , 否则 就没有 人愿 意从事农 业生
中 图 分 类 号 :8 33 文 献 标 识 码 : F 2 .5 A
文 章 编 号 :0 5 9 3 2 1 )8 0 4 — 1 10 ~ lX(0 2 0 — 0 7 0
发展 。 关 键 词 : 南 ; 村 剩 余 劳动 力 转 移 ; 村 经 济发 展 河 农 农
但是 由于河南省 的工业 化和城镇化 水平较低 ,还 没有 完 全从传 统农 业经 济和农 业社会 中脱胎 换 骨出来 ,第 二 、 三产业和 城镇 的接纳 能力 弱小 , 以河南省 大部分农 村 劳 所 动力 主要转 向东部沿海城 市 , 以增 加收入 。

在农 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过程 中 , 进 了社会 劳动力 的 促 分工 。并 且 由于剩余 劳动 力 的存 在 , 促使 政府对 劳动力 用 工制 度 、 会保 障 制度 、 社 劳务 市场 法规 制 度 以及户 籍管 理 制度 、 房 政策 等方 面 进行 了改 革 , 利 于维 护更 多人 民 住 有 群众 的利益 , 我 国后 续的经 济发展 提供 智力支持 和 思想 为 保障 。河南 省城镇化水 平不高 , 规模不大 , 以城镇发 展空 所
( ) 成 农 村 家庭 结 构 不 合 理 一 造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和措施探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和措施探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和措施探究引言:结合当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现状来看,可以发现在实际转移和就业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对农村居民的进城务工产生了相应影响,无法有效保障农民工的自身权益。

对此,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具体问题展开分析,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深刻认识农民转移就业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的保障对策,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以此来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保证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特点(一)外出就业总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

尤其在1992年后,我国的农产品供求问题基本已得到了解决,政策环境也获得了相应改善,这也使得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多。

从1995年到1997年,由于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增长幅度降低,此时期的农村劳动力平均转移人数约为每年360万人。

在这之后,随着我国对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迎来了大幅度增长,年增长率约为4%[1]。

(二)外出劳动力多是当地素质较高人员相关调查可以表明,在农村地区的外出劳动力当中,多数具有初中和高中学历,所占比例可以达到63.3%、12.1%[2]。

(三)县域经济是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体根据相关资料可知,在农村转移劳动力当中,大约有65%的人被县域经济所吸纳,而地级以上的大中城市,其所吸纳的人数比例仅为35%。

县域经济所吸纳的转移劳动力当中,乡镇地域的非农企业所占比例达到81%,而县级市以及建制镇则为12.4%和6.6%。

对于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所转移的劳动力,其中直辖市内转移的劳动力约为17%,地市级城市约为49%,而省会城市则为34%[3]。

(四)外出务工农民就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根据农村劳动力在我国产业当中的转移现状来看,第二产业当中转移的人数比例为40%,第三产业中转移的人数比例为60%。

影响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影响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 1大省和第一劳务输 出大省 , 3 截至 20 年底 , 05 总人 口978 6 万人 , 村富余劳 动力达 300万人 。 农 0
从上世纪 8 0年代开始 , 河南省委省政府就确定了变人 1“ 3 包袱 ” 为人力资源“ 财富” 的指导思 想 , 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 为 增加农 民收入 、 实现富民升位 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 , 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否顺 利实现 并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 , 它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 , 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在 国内外学者分析 的基础 上, 从河南农村劳动力 “ 转移能力 ” 的视 角出发 , 对影响河南农村 劳动力转移的 因素进行分析和定量评判 , 在此基础上对河 南农村劳动力转 移提 出对策建议。
影 响河 南农 村 劳动 力转 移 的 因素分 析
许 勤
( 州大学 商学 院 , 郑 河南 郑州 4 00 ) 50 1
[ 关键词 ] 南; 河 农村 劳动 力 ; 劳动力转 移 ; 转移 能力 [ 摘 要] 作为农 业人 口大省 的河 南, 村剩余 劳动 力的转移 状况始 终是制 约经济社会 发展 的重要 因 农 素。 劳动 力转移 受多种 因素 的影 响 , 转 移能力 ” 其 中的主要 因素。 劳动力 “ 但“ 是 转移 能 力” 转移 源 头 、 从
第2 2卷 第 1 期 20 0 8年 2月
河南财政税务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J u a fHe a o lg fF n n e & T x t n o r l n n C l e o i a c n o e aai o
Vo. 2 N . I2 . o 1 F b 2 0 e.0 8
所谓转移渠道是指农村劳动力从转 移源头到转移空间所经过的中间环节 , 主要是指制度因素的影 响作用 。 根据以上分析 , 可建立起农村劳动力转 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 ( 图 1 见 所示) 。 根据图 1 可以建立影 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计 量模 型: ,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向城市或其他地区转移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就业机会:农村就业机会有限,而城市则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城市工作相对稳定,工资收入较高,这吸引了许多农村劳动力选择离开农村。

2. 收入差距: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较高,但相对的工资收入也更高。

因此,农村劳动力通过转移来获得更好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

3. 教育和医疗条件:城市具有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和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农村劳动力会选择转移到城市。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和城市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农村影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力下降。

此外,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导致人口老龄化和学龄儿童减少,给农村社会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 城市影响:城市劳动力的增加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动力。

但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也给城市的就业市场、住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带来了压力。

此外,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市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应对措施为了合理引导和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2. 加大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以减少农村劳动力因教育和医疗条件不足而转移的情况。

3. 引导农村劳动力通过技术培训和创业扶持等方式增加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减少无技能劳动力的转移。

4. 发展适应农村地区经济特点的农村工业,增加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

202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问题与趋势,本报告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转移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

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达1.8亿人,比十年前增加了近50%。

转移方式以劳务输出为主劳务输出是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

许多地区的农民选择前往城市、沿海地区或国外务工,以增加家庭收入。

劳务输出呈现出季节性、短期性和流动性等特点。

转移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竞争力较弱,往往从事低技能、低报酬的工作。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就业稳定性差由于劳务输出具有季节性、短期性和流动性等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稳定性较差。

许多农民只能在农闲时节外出务工,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就业机会。

社会保障缺失许多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务工时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容易面临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农民工权益保障不足在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权益保障存在较多问题。

如工资拖欠、超时劳动、安全生产条件差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权益和生活质量。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趋势转移规模将持续扩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将持续扩大。

未来几年,农民工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仍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的就业机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将更加依赖于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

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将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领域。

2023年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

2023年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

2023年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2023年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1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队伍日趋庞大,第一产业已经不能容纳和消化这些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资源会在全社会各行业进行重新配置,如何尽早安置、有序转移这庞大的农村就业队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长期性、阶段性的转化过程。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会持续不断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山区地区,耕地在逐渐减少,信息闭塞,非农产业不够发达,对转移劳动力更是困难重重,进而制约农民收入的提高。

__x我所驻的__镇__村是位于富阳市以南约20公里,是灵桥镇的一个经济薄弱村。

__村地处山区,地理位置并不十分优越,但全村平均收入却有5618元,具备典型的尚未开发的农村的特征。

作为__村的农村工作指导员,我是带着“尽己所能为提高农民收入寻求一个好的切入点”来开展工作的。

两个月来,我和村两委的几位同志通过上门走访、座谈等形式,掌握了制约__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联系周边地区的经济情况和__村的历史,经过分析后觉得:__村靠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特色经济、搞实业办工厂来发展经济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见效也不会很明显;__村的出路在于高质量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劳动力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

一、__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第一,转移不够。

截止到12月,__村农村总人口692人,劳动力总数约为370人,各类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有172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46.5%左右。

__村第二村民小组是全村外出务工最多村民小组,其总人口218人,劳动人口87人,外出务工55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劳动人口总数的63%。

第五村民小组则相反,总人口131人,劳动人口68人,外出务工17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劳动人口总数的25%。

第二,文化程度较低。

__村外出务工人员中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有很大一部分甚至为文盲。

河南农村劳动力的产业分布研究

河南农村劳动力的产业分布研究

统计局 ,2 1 ) 0 ,我省 的农村劳动力转 1
( 农村劳动力的人 口统计学特征 一) 研究 发现 ,河南 农村 劳 动力 具有 以下特点 :男女 比例接近 ,女性稍 多 ; 已婚 占大 多数 ,其 次 为未 婚 劳动 力 ,
移仍 有很 大 的潜 力 。研 究河 南省 农村
劳 动力在 _ 产业 的分布情 况 ,探讨 一大 农 村劳 动力 的产业分 布规律 ,从 而有 重 点地 培训 和扶持从 事新 型产业 的农 村 劳动 力 ,对 实现农 村 劳动力 的高 端
汇 总 4 5 38 % 9 2 .3
第 4 民小 组 ,豫 南信 阳市潢 川县 白 村
术村第 9村 民小组 、南 阳市红 泥湾 乡 竹 园村 第 5村 民小 组和 驻马 店市遂 平 县 和兴 乡后 楼村第 5村 民小 组 ,豫 北 安 阳市安 阳县辛 村 乡南 伏恩 村 、新 乡 市原 阳县 陡门 乡安庄村 、焦 作市郇 封 镇雪 庄村 第 6村 民小 组 、濮 阳市南 乐 县 张果 屯乡西 韩森 固村第 6村 民小组 和济源 市北海 庙后 村 ,豫 东周 口市淮 阳县齐 老 乡杨 楼大 队西 三刘村 、商 丘
农 业 8 2 7 4 .8 1 % 9 8 .2 08 %
豫西 的洛 阳市栾 川 县栾 川 乡七里 坪村 I I
第 9村 民小 组和 三 门峡 市灵 宝县 马家 寨村 等河南 省豫 中 、豫 北 、豫东 、豫
移 ,实现农 村剩 余劳 动力 的多样 化就
业 ,是 有 效解 决 “ 三农 ” 中 “ 民” 农 问题 的有 效途 径 。河 南省作 为我 国农 村 劳动力大 省 ,共有 农村劳 动 力 4 1 95

通 过对 豫 中郑 州市 登封县 宣化 乡才 沟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为了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意愿、转移方式以及转移后的就业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选取了我国地区农村地区的五个村庄作为样本,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调查对象主要为年龄在18岁至45岁之间的农村劳动力。

三、调查结果1.转移意愿调查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有大约80%的农村劳动力表示有转移意愿。

其中,30%的人表示有强烈的转移意愿,40%的人表示有一定的转移意愿,剩下的10%的人表示愿意尝试一些新的就业机会,10%的人则表示没有转移意愿。

2.转移方式根据调查数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城镇企事业单位就业:约占总体的50%。

这一方式主要是通过城镇企事业单位的招聘,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获得相对较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2)外出务工:约占总体的30%。

这一方式主要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到外地城市或附近农村进行短期或长期的临时打工,获得一定的工资。

(3)创业就业:约占总体的10%。

这一方式主要是通过自主创业或开设小型农业产业进行就业。

(4)家庭就业:约占总体的10%。

这一方式主要是通过发展农村家庭经济,进行自给自足的就业。

3.转移后的就业情况据调查显示,转移后的农村劳动力平均年收入较转移前有显著的增加。

其中,城镇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平均年收入最高,其次是创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家庭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收入较低。

四、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出以下几个问题:1.转移意愿高但实际转移机会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80%的农村劳动力有转移意愿,但只有50%的人选择了城镇企事业单位就业,而且创业和家庭就业的比例都较低。

这说明在转移方面,政策和市场的供给还没有达到农村劳动力的期望。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分析与对策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分析与对策

一、引言2019年2月,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全文发布。

文件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三农问题的解决进度。

农村人口转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经济因素是迁移的主要原因(张小莉,2015),对这一现象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国外侧重于农村人口流出理论,如“推力-拉力”理论、刘易斯模型、托达罗模型等,从理论方法、操作模式、实践进程、评价机制等方面(王洪亮,2018)[1]进行了严密分析。

国内侧重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和农民收入低是影响农村人口流出的重要因素(张锐尧和谷建全,2011),此外,还存在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弱化(张益民和豆志杰,2018)[2];思想观念守旧,法律意识淡薄(曹圣伟等,2018),产业支撑能力有限(周彩云,2017)等其他的制约因素(刘岱宁,2014),并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陈辉,2017),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张文等,2010),以工业发展减少农业人口对农业的依附力(郑杭生等,2015)等可行路径。

河南作为农村人口流动大省,笔者拟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常态时代背景分析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其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促进河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协调发展。

二、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概况(一)劳动力转移现状1.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一个地区的城镇化率反映该区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劳动力大省,其近年来城镇化情况如表1所示。

表12014—2018年河南省城镇化数据单位:万人;%注:数据来源于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近五年来,河南省农村人口不断减少而城镇人口增量明显,其城镇化发展迅速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逐渐转移到城镇。

但另一方面,河南省2018年人口总数达到了10906万人,比2017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分析与对策马缓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00)【摘要】“三农”问题对于国计民生至关重要,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又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探讨——以河南省杞县为例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探讨——以河南省杞县为例

1 6号 ) 文 件 要 求 人 社 、 安 、 , 公 教 育、 联、 妇 民政 、 机 等 十几 个 部 农
门 要在 自己职 责 范 围内 .最 大 限 度 地为 外 出务工 家 庭 留 守人 员 提
仪 式 暨 河 南 杞 县 一 浙 江 德 清 县
农村 劳动力就业专场招聘 会” 又
四是 深 入 外 出 务 工 人 员 家
工业 园 区 . 动 了杞 县 9 7 带 6 3名农
村 劳动力 实现 就地 转移 三是 开 展 多层 次 、多 形 式 的 农 村 劳动 力 转 移 就业 招 聘会 继 20 0 9年全 省 “ 民工 服 务 月 ” 农 启 动仪 式 和 21 0 0年 、 0 1年 春 季 21
杞 县 连 续 两 次 举 办 了 “ 风 进 万 春
家 ”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就 业 大 型 专 农 场 招 聘 会 后 .0 2年 1月 3 21 1日, “ 0 2年河 南 省 ‘ 风 行 动 ’ 动 21 春 启
转 移 就 业模 式 . 主动 出击 . 方设 想 法组 织农 村 劳 动力 外 出 务工 。先
移 空 间 通 过 大力 推 进农 业 产 业
化 、农 村 工 业 化 、农 村 城镇 化 的 “ 化 ” 略 . 托 乡镇 企 业 和 区 三 战 依
域 经 济 .为 农 民 创 造 更 多 的 就 业
个好头 . 实现 了“ 门 红 ” 2 1 开 。0 1
年 以来 .杞县 实 现农 村劳 动 力 转 移 就业 2 0万 人 . 上年 新 增 劳 动 较
多 层 次 、宽领 域 的农 村 劳 动 力转
移 就 业 格 局

中 .了解 和 解 决 留守 人 员在 生 产 生 活 中 的 困难 .解 除 外 出务 工 人

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态势,但同时也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外流现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偏低,难以满足生活需求。

因此,许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来谋求更好的生活。

此外,农业劳动力过剩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导致农业劳动力需求减少,大量农民失去了务农的机会,只能选择外出打工。

其次,农村劳动力转移给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外流导致农村劳动力空心化,生产经营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

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资源,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对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劳动力的积极作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首先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较为艰苦,许多人面临着住房、医疗、教育等诸多问题。

其次,一些农民外出务工后,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和技能培训,导致他们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也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和心理压力,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来促进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在城市就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其次,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医疗、教育、住房等服务体系,为外出务工的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关爱和照顾,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机制,保障他们的权益和福祉。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市或其他地区进行工作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转移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社会保障不完善、生活条件艰苦等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1. 就业机会不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其他地区,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

由于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许多农民工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

一些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收入微薄,生活质量较低。

2.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往往面临着社会保障不完善的问题。

在城市,他们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教育、居住等公共服务。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在城市购买住房,很难融入城市的生活。

3. 家庭困难许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由于工资不高,家庭困难重重。

他们往往需要负担家庭的生活和子女的教育费用,但由于收入有限,难以承担这些负担。

4. 缺乏技能农村劳动力大多从事农业生产,缺乏技能和知识。

一旦转移到城市,他们很难适应工作环境,也很难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

1. 加强职业培训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这样可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3. 政策扶持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

提供创业资金和就业补贴,降低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成本,鼓励他们在城市开展创业和就业。

4. 联合企业政府可以鼓励企业与农村劳动力合作,开展一些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可以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5.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农村劳动力对转移的认识和了解。

应鼓励农村劳动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避免盲目转移,减少就业风险。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正在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但仍存在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问题,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制约性因素。

因此,如何更好地优化劳务经济资源配置是我们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剩余劳动力;城乡二元经济基于发展中国家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各个要素都在悄然的发生变化,因此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出现了诸多需要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本文从中国现实出发,通过使用定性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尝试把握和分析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转移流动现状和基本特征,特别是经历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当下我国农村劳动力将继续转移,国内学者对转移速度和流向持有诸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本文将从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作为前提假设入手,揭示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劳务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深入考察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为稳定我国经济增长,增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征(一)劳动力转移速度趋缓慢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速度来看,在过去的三十余年中,与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相比,我国农村劳动力比重下降速度存在着严重滞后的问题,或者是国家统计局存在着低估的现象。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高度代表了我国劳动力的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得出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化率从78年的18%到2012年的53%。

其中,日本在这个三十余年里,农村劳动力下降的比重速度为4.5%;韩国农村劳动力下降的比重速度为5.1%。

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的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我国的下降速度。

(二)劳动力转移供求缺口大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规模2.52亿人,比上一年增长了4%。

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规模2.63亿人,比上一年增长了4%。

农村劳动力开发与转移探析——以河南省为例

农村劳动力开发与转移探析——以河南省为例
【 农民目焉 】
农曼经济
2 l愿 o2
农村劳动乃开发与书穆探斫
以 河 南 省 为 例
◎张 玉 涛
摘 要 :农村剩余 劳动 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河 南省作为农业大省 ,农村劳动力就业具有典
型的特征, 但仍存在 着供 求结构矛盾 、城镇化程度低 、农民兼业性 明显 、务 工环境不宽松等问题。调整优化 产业 结构 、加速城
近 30 万 人 。2 年 我 省农 村 劳 动力 转 移就 业 总 量达 到 2o ∞8 25 万人 ,其 中出省打工的高达 lo 多万人 ,实现劳务收入 15 20 11亿 元 ,人均年劳务收 入 7 7 元 ,占农 村居民家庭人均纯 61 46 收入 比重 的 S %以上 ,外出务工 已成 为农 村家庭的主要收入 S 来源和农 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 2 就业领 域拓宽和文化素质提高 . 从l 0 9 年到 2。 年从事农业 的农村劳 动力比重从 8- 9 08 2% 3 下 降到 5 . % ,而从事第 二 、三产 业的人数有 了较大提 高 。 85 4 从农村劳 动力的行业从 业类别来看 ,以农业为主的格局 虽未 改变 ,但转移从事 第二产 业和第三产业的人数 日益增 多 ,第 三产 业从 业人 口主要集 中在交通运 输 、仓储 、邮 电通讯 业 、 批零 贸易及餐饮业 。从时间序列上看 ,从 l9 年到 2 ̄ 年期 9O C) 8 间仍以初 中和小学 文化程度者为主体 ,但小学文 化程 度及文 盲比重下 降,中专 、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数增加。
பைடு நூலகம்
从 地区结构看 ,以郑 、汴 、洛 、新为基本构 架的北方平 原地域辽 阔 ,土地 肥沃 ,交通便捷 ,信 息畅通 ,人均耕 地拥 有量比重较大 ,乡镇企业发展相对较快 ,城 市发 展对附近农 村 的农副产品和其 他初级原材料需求量增大 ,近 年吸收农村 剩余 劳动力较多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河南省农村 剩余劳动

改革开放以来开封地区农民收入状况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开封地区农民收入状况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开封地区农民收入状况探析学生姓名:赵铁棒学号:200637020057系别:政法系专业:历史学指导教师:张守权职称:教授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开封市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经过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十六大以来开封市农民的收入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05年以来开封市免除农业税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加上与农民利益切身相关的外出务工环境改善,中小学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民政大病统筹推广与深化,农民低收入者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民的经济收入,子女上学,就医都有了政策性保障。

开封市农民收入的增长数度进入了建国以来最快最好的时期。

关键词:开封市农民收入改革开放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income situation offarmers in KaifengAbstract: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rural development in Kaifeng and farmers income through three distinct stages change. Since the Sixteenth Congress of Kaifeng City, the income of farmers showing a sustained and steady growth trend; particularly since 2005, agricultural tax was rescinded in Kaifeng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burden on peasants, together with the vital interests of farmers related to migrant workers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udents a supplement-free policy, promotion of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and deepening of low-income subsistence farmers work in depth, civil illness income of farmers, their children, medical care has a policy of protection.Kaifeng City, several income growth into the best period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fastest.Key words:rapid diversification of income because a single前言:改革开放以来开封市农民收入状况和改革开放前相比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国家的惠农政策及农业科技的发展与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EI FAN
— —
GN J I

李 晓晨
( 扬州大学 经济学院 , 江苏 扬州 2 5 0 ) 2 30
文摘编 号 :0 59 3 (0 oo— 09 C 10— 1X 2 l )80 2一 A 摘要 : 为加 速 河 南省农 村 劳动 力转 移 的进 程 , 迎合 中部 崛 起 的发 展 政 策, 好 以下 几 点 : 升 河 南 省农 村 劳 应做 提 动 力 的人 力 资本存 量 ; 高农 民收入 ; 理 引 导农 村 劳 提 合 动 力流 动 ; 升农 村非农 产 业对 于劳动 力吸 纳 的能力 。 提 关键 词 : 农村 劳动 力 ; 非农从 业 ; 个体 特征 中图分类 号 : 346 文献 标识 码 : F0. A 文章 编号 : 0— 1X 2 1 )80 2_ 2 1 59 3 (0OO —0 9o 0
径集中于对人力资本要求较低的体力劳动上面 , 如 建 筑业 和 餐饮 服 务行 业 。 由此看 来 , 欠发 达 地 区外 出劳 动 力 呈 年 轻 化 主要 是 由经 济 差异 和人 力 资 本 差 异所 造 成 的 , 说 明 了劳动 力 的年 龄可 以在一 定 也 程 度上 弥 补人 力 资本 不足 的缺 陷 。但 不 可否认 , 农 村 劳 动 力过 早 进 行 转 移 会 给 移 出 区域 带 来 人 力 资


前 言
表 2 调 研 样 本 中 非农 从业 人 员 从 业 方式
在 中 国经济 高速 发 展 的今天 , 村 剩余 劳 动 力 农 转移 问题是 决定 我 国三农发展 的关 键 因素 。从 一些 经济 发 达地 区发 展 的过 程来 看 , 民 的非农 化 程度 农 的提 高 , 以及 身 份逐 渐 的 向城市 化 的转换 是 一 个地 区经 济走 向成 熟 的标 志 。现 阶段 , 南 省城 镇 化水 河 平低 ,钟 摆 ” 兼业 现象 偏 多 , 地 非农 化 比重 小 , “ 式 本 这些 都 是 河 南 省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过 程 中 的 常见 问 题 。 因此 , 南 省经 济想 要快 速 的发 展就 必 须要 解 河 决, 跨越经济发展过程 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这 障碍 。本 文试 图从微 观层 面上剖析 样本 中劳 动力 特征 对其 非农 转移 行 为 的影 响 , 如 何加 速 河南 省 对 农 村劳 动力 的转移进 程提 出具有 针对 性 的建议 。 二、 样本 中劳 动 力特 征 的分析 本 文 数 据 是 采 用 国 家 统 计 局 开 封 分 队 调 队 20 0 9年二 季度 所 调查 汇 总的 数据 ,数 据 涵 盖 了 1 1 个 乡镇 。调 查 方式 为抽 样 统计 , 动力 有效 样 本 为 劳 42 。 2个 ( ) 一 样本 中劳动 力 的性 别特 征 分析

就性 别 因素来 说 , 发 达地 区像 “ 主外 女 主 内” 欠 男 等 传统 观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女性外 出非农 从业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 的完全转移有负面的影 响 。在笔 者生 活 中所 接触 到 的几 个农 民工 里 面 , 无 例外 的都 认 为 女性适 合 在 家照 顾 家人 与务农 , 而 男 性可 以“ 兼业 ” 出打 工或 在本 地做 些小 生 意 , 外 有 利 于增 加农 闲时 的收入 。此外 , 性 劳动力 也 不适 女 合 进人 对体 力 要求 较苛 刻 的建 筑业 和 采掘 业 , 两 这 个行 业往往 是对 农村 劳动力 吸纳 较多 的行业 。 ( ) 本 中劳动 力的年龄 特征 分析 二 样

人数
本地非农从业 5 l
平均年龄
4. 05 7
外出从业
9 3
2. 63 1
表 1 调 研 样 本 中本 地 务 农 劳 动 力性 别 特 征
本地务 农 性 别 男性 女性 非农 就业 男性 女性
本 文 样 本 中外 出 非 农 从 业 者 的 平 均 年 龄 为 2. 61 3岁 ,大 大低 于样 本 中本 地非 农从 业 的 平均 年 龄 4 .7岁 , O5 二者 之 间平 均 年龄 差距 为 l. 44 4岁 , 反 映 了年 龄 差异 对 于非 农 从 业 区域选 择 上 有 很 大 的 不 同, 由此 也 可 以看 出样 本 中年 轻人更 倾 向 于外 出 从业 的非 农从业 方式 。欠 发达地 区外 出劳 动力呈 年 轻 化趋 势 与地 区经 济 发展 水平 也 有很 大 的关 系 , 因 为 在经 济发 展 水平 低 的地 区 , 户家庭 决 策具 有 明 农 显 的短 期化 预 期倾 向 , 向去让 家 中年 轻 劳动 力参 倾 与劳 动增 加家庭 短期 内的收益 。而经 济发展 程度较 高 的地 区 ,农户 家庭 决 策 随着 收入 水平 的 提高 , 会 更注 重 年轻 劳 动力 的人 力 资本 投资 , 而推 迟 了其 从 参 与 劳动 的年龄 。而 且在 笔者所接 触 的几个 河南籍 进城 务工 的年轻 农 民 中 , 大部 分 是不 甘 于在农 村 绝 从 事 传 统农 业 , 们 更 向往 城 市 的生 活 , 就业 途 他 其
源 的流失 。 ( ) 育程 度 对 样 本 中农 村 劳动 力转 移 就 业 三 教
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响
力恰好相反。可以说性别因素是通过 区域传统观念 和劳 动力体 力 等方 面来 影 响劳 动力 转 移就 业 行 为 。
人 数
比例
12 2
4 .% 39
l6 5
5 .% 61
8 7
6 .% 04
5 7
3 .% 96
由于 劳动 力 的性别 与 体力 相关 度 较高 , 以对 所 于农村 劳动 力 的非 农 转移影 响 的程度 较 大 。从 表 1 样 本 中劳 动力 从业 方 式 中 , 非农 从 业 中男 性 劳动 力 的 比重 明显大 于本 地 务农 男性 的 比重 , 女性 劳 动 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