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养育方式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
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青 少年 抑 郁 症 患 者 的 发 病 与 父 母 养 育 方 式 的 相 关性 。方 法 : 采
一 一 _ 一 耄 一 _ 一 吣 萋 _ 一 耄 一 ~ ~ 一 一 ~ 一 ~ ~ 一 . 薹 . 一 善 一 ~ ~ . 一 一 k 一
M2过度干涉 , 过度 保护 , M 3拒 绝 、 否认 ,
M 4惩 罚 、 严厉 , M 5偏 爱 被 试 。抑 郁 症 患 者 均 在 临 床 痊 愈 后 测 评 统计学 处理: 所 有 资 料 均 采 用 S P S S 1 1 . 0软 件 进 行 t 检验及相关性分 析。
研究绀父母 养育 方式 中父 亲惩 罚严
厉、 拒绝与否认 因子分高 于对照 绀 , 且 对 照 组 具 差 异 有显 著性 。 母 亲情 感 温 暖 、 理解 子 分研究组低 于对照组 , 过分 干涉 保护 与偏袒被试 、 拒绝否认及偏爱被 试
子分 高 于 对 照组 , 且在 上 3个 因子 上 与
.
目 . 长期与父 母共 同生活 , 符合 中国精神 障 碍分类 与诊 断标 准第 3版 ( C C M D—I H) 抑郁发作 的诊 断标 准 对照组按同年龄 、 疾患 的学 生 3 6例 。以 上 二 被试均对 1 二 预知 情 同意。
方法 : 父母 养 育方 式 评定 量 表 ( E M — B U) 采 用 岳 冬 梅 等 人 修 订 的 中 文 版 教 养 行 为 两部分构成 , 其 中 包含 父 亲 6个 凶 子 : F l : 情感温暖 、 理解 ; F 2 : 惩 罚严 厉 ; F 3 : 过 分 干涉 ; F 4 : 偏 爱被 试 ; F 5 : 拒绝、 否认 ; f 、 6 : 过度保护 ; 包 含 母 亲 5个 因 子 : M1温 暖 ,
大学生家庭环境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人际敏感的中介及其干预
大学生家庭环境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人际敏感的中介及其干预1. 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其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抑郁情绪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业表现,还可能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适应造成长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家庭环境对其抑郁情绪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人际敏感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本文还将探讨针对这一问题的有效干预策略,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首先对家庭环境、抑郁情绪和人际敏感的概念进行界定,并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随后,通过定量研究方法,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验证家庭环境、抑郁情绪和人际敏感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将揭示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路径,并明确人际敏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2. 文献综述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重要场所,其氛围、教育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均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
早期研究主要关注家庭环境中的负面因素,如家庭冲突、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压力等,这些因素通常被认为会增加大学生抑郁的风险。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家庭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如家庭支持、亲子沟通、家庭氛围等,这些因素对于缓解抑郁情绪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人际敏感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在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人际敏感指的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情绪、需求和行为变化的敏感程度。
研究表明,人际敏感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他人评价和态度的影响,从而引发抑郁情绪。
探讨人际敏感在家庭环境与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干预方面,现有的研究多从改善家庭环境和提升人际敏感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通过加强家庭沟通、增进亲子关系、优化教育方式等手段改善家庭环境,从而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支持的成长环境。
抑郁症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研究
抑郁症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抑郁症患者和其家族的遗传分析,发现了抑郁症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文将对抑郁症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抑郁症的基因遗传研究近年来,随着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抑郁症具有遗传倾向。
通过对大量的基因研究,科学家发现多个基因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其中,丧失功能的血清素转运基因(SERT)等基因突变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研究还发现抑郁症与其他心理疾病如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具有遗传关联。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精神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着共享的遗传风险因素,进一步证实了抑郁症的遗传倾向。
二、家族史与抑郁症的关系家族史是研究抑郁症遗传因素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抑郁症患者的家族成员进行调查和观察,研究人员发现抑郁症在家族中的聚集现象明显。
这表明家族历史对于抑郁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项涵盖了大量家庭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的风险要高于普通人群。
这一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成员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此外,研究还发现,患有双亲抑郁症的孩子发展为抑郁症的概率更高。
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抑郁症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抑郁症的发生。
环境因素对于抑郁症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儿童期的不良生活事件如亲死、虐待、失职等是抑郁症发展的重要的环境因素。
此外,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困扰、失恋等也会加剧抑郁症的发作。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
一些研究表明,有种一基因多表现现象,同样的基因突变在不同环境下会导致不同结果。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
总结:抑郁症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研究表明,抑郁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医学生抑郁情绪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希望 引出的症状 ,按 1 4 级评分 。该量表包含 4组特异性症 状 : 精神性 一情感症状 、躯体性 障碍 、精神运动性 障碍 、抑郁 的心 理障碍 。本研究中抑郁 自评量表 的内部一致性 系数为 0 . 8 7 5 。
1 . 1 一般资料 用 随机 抽样方法 ,抽取广东省 内某 医学 院校 3 0 0名 医学 生 为研 究对象 ,共 发放问卷 3 0 0份 ,回收 2 9 0份 ,回收率 9 6 . 7 %,
剔除 无效 问卷后 ,共 收集 2 6 6份 ,有 效 问卷率 为 8 8 . 7 %。其 中
男生 1 】 9 人 ( 4 4 . 7 %) ,女 生 1 4 7人 f 5 5 . 3 %) 。
1 . 2 方 法 Fra bibliotek与母 亲 控 制 因子 ( r = 0 . 3 0 9 ,P < O . 0 0 1 ) 、父 亲 控 制 因子 f r = O . 1 8 3 ,
P < O . 0 0 1 ) 显 著正相关 性。从上述 分析结果 可看出父母 亲的关爱
和鼓励支持 能降低医学生抑郁 情绪 的发 生 ,而父母亲 的过 分干
涉和控制会增加医学生的抑郁情绪体验 。
3 讨 论
采用抑郁 自评量表 ( S e l f - r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s c a l e ,S D s ) 测量医 学生 的抑 郁状况 】 。S D S含有 2 0个条 目,每个条 目均代表 一个
综合 医学 Z o n g h e y i x u e 《 中 外医 学 研 究》 第1 1 卷第1 7 期( 总 第2 0 5 期) 2 0 1 3 年6 ) 1
医学生抑郁情 绪与父母教 养方式 的关 系
抑郁症的遗传和家族关联研究
抑郁症的遗传和家族关联研究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长期低落的情绪和失去兴趣或快乐感。
许多因素可以导致抑郁症,其中遗传和家族关联因素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一、遗传因素的研究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
家庭、双生子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均证实了这一点。
家庭研究是最早的遗传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观察到,患有抑郁症的人往往有家族中的亲属也罹患该疾病的情况。
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使得研究者开始展开更深入的遗传研究。
双生子研究是探究遗传因素的重要方法之一。
双生子研究表明,如果一对同卵双胞胎中的一个人患有抑郁症,那么另一个人患抑郁症的几率要高于普通人群。
而对于异卵双胞胎,其患病风险相对较低。
这一发现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对抑郁症的发生起着关键的作用。
分子遗传学研究通过研究特定的基因与抑郁症的关系来深入了解该疾病的遗传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许多基因与抑郁症的风险相关,其中包括血清素转运蛋白基因、BDNF基因等。
这些发现加深了我们对抑郁症发生机制的认识。
二、家族关联的研究家族关联是指抑郁症在家庭中的频繁出现。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家族历史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病例关系,进一步探索抑郁症的家族关联。
家族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亲属患有抑郁症,那么他自己患病的概率显著增加。
这一发现支持了遗传因素在抑郁症发生中的作用。
研究还发现,家庭环境可能对抑郁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关系、交流以及亲密度等因素都可能对抑郁症的遗传和家族关联起到调节的作用。
这表明,除了遗传因素外,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其他因素的作用除了遗传和家族关联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对抑郁症的发生起到影响作用。
环境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生活事件的负性经历、社会支持系统以及个体所处的文化背景都可能对抑郁症的发生起到影响。
心理因素也是影响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个体的性格特点、人际关系以及应对能力都可能对抑郁症的患病风险产生影响。
抑郁症的家庭遗传预防抑郁症的代际传递
抑郁症的家庭遗传预防抑郁症的代际传递抑郁症的家庭遗传与预防抑郁症的代际传递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生活。
研究表明,抑郁症在某种程度上与家庭遗传有关,这意味着患有抑郁症的父母可能会将其遗传给子女。
然而,虽然存在家庭遗传的趋势,但仍有很多方法可以预防抑郁症的代际传递。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的家庭遗传以及预防抑郁症代际传递的方法。
1. 家庭遗传抑郁症的原因抑郁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其发病原因非常复杂。
遗传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发现,患有抑郁症的人的家族成员患抑郁症的风险较高。
基因研究表明,某些基因与抑郁症的发病有关。
这些基因可能通过遗传方式转移到子女中,增加他们患抑郁症的风险。
2. 预防抑郁症代际传递的方法虽然抑郁症可能存在家族遗传,但并不意味着无法预防代际传递。
以下是一些预防抑郁症的方法,帮助家庭成员避免代际传递。
2.1 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定期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通过维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家庭成员可以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
2.2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预防抑郁症的代际传递也非常重要。
家庭成员应该了解抑郁症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加强家庭成员的意识,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度。
2.3 家庭支持和沟通稳定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庭关系对于预防抑郁症的代际传递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和沟通可以帮助他们共同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
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可以提高抑郁症的抵抗力。
2.4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抑郁症预防的关键。
家庭成员应该学会倾听自己的情绪并寻找有效的应对方式。
情绪管理技巧,如放松训练和积极思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焦虑和抑郁。
3. 社会支持和专业帮助在预防抑郁症的过程中,社会支持和专业帮助都是必不可少的。
社会支持可以来自朋友、亲戚和社区组织等渠道。
同时,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也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E - V)a d en inn a an o s uo sa ( MB . s l C mprd wt nr l cn o , e s rso atr o F SC n ga mn e v brdm of t n E U) Reu t o ae i o ot l t c e ffc s f or s: h ma r sh o o
M e ho t ds: n t-eg t Ni ey i h paint wi de e so a 1 h at v l n e r te s h t pr si n nd 00 e l hy ou t e we e s e s d r a s s e wi t e fmiy n io h t h a l e v rnme t c e n s a l
照组 ( 00 )知识性 因子分低 于对 照组 (, . )矛盾性因子分显著 高于对 照组( 0O )道德宗教 观和控制性因子分无显 P< .1 , J 00 ; F 5 < P< .1 ;
著性差异 ( 00 )在教养方式上 , . ; 5 研究组父母 的情感温暖和理解 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 .1 ; P 0O )惩罚与严 厉 、 拒绝与否认 因
c he in, moin e pr si n,n p n n e, c i v m e t e tra n e t nd e e f r a iain o t e d p e sv f iy o so e to x e so ide e de c a h e e n , ne ti m n a s ns o o g nz to f h e r s ie a l we e m r
Iv s ia i t a d p r n a r ar g o a i n s g o y o n n a e t l e i f p t t n e
抑郁症的家族遗传与基因研究
抑郁症的家族遗传与基因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和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抑郁症在一定程度上与家族遗传和基因有关。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的家族遗传与基因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家族遗传与抑郁症研究发现,抑郁症在家族中的聚集现象比较明显。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抑郁症,那么他患抑郁症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这种聚集现象表明了家族遗传在抑郁症发病中的重要性。
家族遗传对抑郁症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遗传了一些易感基因来实现的。
研究人员通过对遗传和家族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可能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可能与神经递质的调节、神经元的发育和功能等方面有关,从而影响了个体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二、基因研究与抑郁症近年来,基因研究在揭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对大规模样本的基因分析,发现了一些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变异。
其中,5-HTTLPR基因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一个基因。
这个基因编码了一种调节血清素转运的蛋白质,而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5-HTTLPR基因的变异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有关,特别是在遭受压力或创伤事件后,这种关联性更为显著。
此外,BDNF基因也是与抑郁症密切相关的一个基因。
BDN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和存活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BDNF基因的变异与抑郁症的患病风险增加相关。
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抑郁症的发病不仅仅受基因的影响,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遗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研究发现,基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抑郁症的发病风险。
例如,一个人可能携带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变异,但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没有遭受过大的压力或创伤,那么他发展抑郁症的可能性就较低。
然而,如果一个人携带了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变异,并且在生活中遭受了大量的压力和创伤,那么他发展抑郁症的风险就会增加。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分析
227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学 术 论 坛青春期是人生在儿童和成人期间的转变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会有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抑郁就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家庭是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成长环境,对青少年的行为和道德方面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因此要针对家庭因素和抑郁之间的关系,做相关的研究,提出合理的治疗手段。
1 家族遗传和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抑郁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抑郁和父母的抑郁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遗传角度的双生子研究证明:中重程度的抑郁遗传性具有中度的程度。
除了遗传的因素,成长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也是非常关键的。
由于人的基因是很难被改变的,所以青少年从小的家庭环境由于可以做出有利的改变,所以我们要对家庭因素对抑郁的影响加以关注。
1.1父母生育年龄对孩子抑郁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如果家庭的第一个孩子过早的出生,这个孩子的生命开端就会很差。
过早的出生对青春期的转变有破坏的作用,结果就是对情感有影响作用。
23岁前父母进行生育比23岁后父母进行生育,他们的孩子出现抑郁的情况和特征要多。
女性在30岁的时候进行生育,她的孩子发生抑郁的情况比较少。
因此推迟第一个孩子生育的时间对孩子的心理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原因是:首次婚姻的推迟,可以获得很好的教育;就业方面风险很低,缺钱对生活必需品购买的风险会降低,身体的健康状况很好。
如果女性首次的生育年龄过度的推迟,由于健康状况会降低,养育子女的时间会缩短。
一些生活中出现的应激事件也增加了青少年抑郁的风险。
搬家会造成女孩子容易患抑郁,父母失业会造成男孩子容易患抑郁。
经济状况不良,引起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方式的不一致,对子女的关心减少、支持也减少,父母非常专制,诱发子女的抑郁。
父母的失业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安全的感觉以及控制生活的感觉,对人的情绪造成了影响,人的情绪会变得低落和抑郁。
父母的离异同样会造成孩子抑郁的情况,由于离异前后的家人关心、家庭收入的减少、父母的冲突等,对子女影响也很大。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问题日益严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父母的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与青少年抑郁症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当代社会中,许多父母忙于工作,缺乏陪伴孩子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减少。
这种缺乏沟通、关注和陪伴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容易导致情绪问题,包括抑郁症。
另外,过度的控制、压力、批评和惩罚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与此相反,父母的支持、理解和鼓励对于预防和缓解青少年抑郁症具有积极的作用。
父母间的温暖关系和家庭氛围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全感与归属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能够使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从而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减少患抑郁症的可能性。
因此,父母在教养孩子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引导孩子。
最后,父母要平衡控制和自主,给孩子适当的自由和责任,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应对青少年抑郁症问题时,除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外,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
学校、社区、心理健康机构等都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支持,提供相应的帮助和资源。
青少年自身也需要增强心理素质,学会有效应对压力和困难。
综上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抑郁症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应该关注并改进自己的教养方式,以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
同时,社会各方也应该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多支持和关爱。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构建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愿每一个青少年都能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教养方式不仅塑造了孩子的行为和性格,还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能是严厉的、支持性的、放任的或者溺爱的,而这些不同的方式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温暖、支持性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相反,如果父母过于苛刻或者过于溺爱,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行为表现。
研究发现,父母过度严厉或者过于放任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比如攻击性行为、撒谎等。
而支持性的父母则更容易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例如尊重他人、分享、守时等。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养育出一个品德高尚的孩子至关重要,因为品德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财富。
其次,父母的教养方式还对儿童的情绪发展产生影响。
一个温暖、支持性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亲情,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体验。
相反,苛刻的父母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
此外,过度溺爱的父母也可能让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导致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无法坚强地应对。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自尊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尊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的认知,是心理健康的基石。
一个受到支持性教养的孩子通常会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评价,并且有信心面对挑战。
相反,苛刻或溺爱的父母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甚至自我怀疑。
因此,父母应该在教养孩子时注重培养其自尊心,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除了影响到儿童的行为、情绪和自尊心外,父母的教养方式还会对儿童的社交能力产生影响。
社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能力,包括人际沟通、合作能力、解决冲突等方面。
一个受到支持性教养的孩子通常会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更加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和作用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和作用谢艳红;王相兰;李勇;李映娟;叶丽;黄辉霞【摘要】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和作用,为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以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心理科门诊诊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来自学校和本院职工子女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测评总分≤7分的80例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HAMD 两个工具来测评两组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比较:男性患者在父亲严厉惩罚因子(FF2)、父亲拒绝否认因子(FF5)、母亲情感温暖因子(MF1)、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MF2)和母亲拒绝否认(MF3)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 <0.01或 P <0.001);女性患者在父亲情感温暖因子(FF1)、父亲惩罚严厉因子(FF2)、父亲拒绝否认(FF5)、父亲过度保护(FF6)、母亲情感温暖因子(MF1)、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MF2)和母亲拒绝否认(MF3)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 <0.001)。
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父母存在教养方式不当,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有助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与预防。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arenting styles on adolescent depressio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a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Methods Eighty outpatients with adolescent depression cared at psychiatr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 1 to April 2013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as the case group.Eighty healthy adolescents with Hamilton's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17)scores less than 7 from middle schools and whose parents were our hospital staff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as the control group(HC).In all participants,theEMBU(Egna Minnen Betrsffande Uppfostran)scale and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was used to evaluate association of the parenting styles and the adolescent depression. Results Comparison of each parenting styles scores be-tween the cas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①Male patient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 tly higher scoresof FF2 (serious penalty),FF5 (rejection),MF1 (emotional warmth),MF2 (over protection)and MF3 (rejection) (P <0.05,P <0.01 or P <0.001).②Female patient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igher scores of FF1 (emo-tional warmth),FF2 ,FF5 ,FF6 (over protection),MF1 ,MF2 ,and MF3 (rejection)(P<0.05 or P <0.001).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dolescent depression may experience inappropriate parenting styles.Improve-ments of parenting styles may be helpful to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464-466)【关键词】抑郁症;父母教养方式;相关性;青少年【作者】谢艳红;王相兰;李勇;李映娟;叶丽;黄辉霞【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广东兴宁51450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广东兴宁 514500;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广东兴宁 514500;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广东兴宁 514500;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广东兴宁 514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1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DD)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也是影响青少年心身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以持续而显著的心境低落或易激惹及其对认知功能、意志行为活动的全面损害而对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学业表现、人际交往等带来危害,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2]。
抑郁症和父母关系父母关系对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及如何改善父母关系
抑郁症和父母关系父母关系对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及如何改善父母关系抑郁症和父母关系:父母关系对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及如何改善父母关系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呈上升趋势。
众所周知,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间的关系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父母关系对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善父母关系的建议,以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一、父母关系对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1.情感投射和模仿机制儿童和青少年对父母的行为和情绪具有高度的模仿性。
当父母关系紧张、不和谐时,孩子容易感受到这种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他们自身的情绪状态。
父母间的吵架、冷战等行为模式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最终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2.家庭氛围和安全感父母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和稳定感。
相反,冲突频繁、不断激化的父母关系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进而增加了他们抑郁症的风险。
3.教育方式和家庭支持父母关系的质量与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和谐的父母关系通常会促使父母更好地协作,提供更好的教育方式和更多的家庭支持。
而不和谐的父母关系则可能导致教育方式的不一致和家庭支持的减少,进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二、如何改善父母关系1.沟通和理解父母之间的沟通是保持和谐关系的基础。
双方应互相倾听,尊重对方的意见,积极沟通情感和需求。
适当的沟通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增进夫妻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2.共同树立育儿观念父母应该共同制定家庭教育规则和价值观,相互支持,共同努力。
这有助于减少夫妻之间的冲突,增强家庭的凝聚力,给孩子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
3.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夫妻间的问题无法自行解决,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如婚姻家庭咨询师等。
专业的指导可以帮助夫妻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彼此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提升父母关系的质量。
4.培养共同爱好和兴趣夫妻间的共同爱好和兴趣可以增进互相的了解和情感交流。
浅析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浅析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青少年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对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进行探讨。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他们情绪调节的重要依托。
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增加。
例如,父母离异、家庭冲突和暴力事件等负面事件对青少年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
此外,家庭经济状况的不稳定、住房环境的恶劣等也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压力,增加抑郁的发生率。
亲子关系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亲子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发展和心理状况。
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关爱、亲子沟通不畅、缺乏家庭支持等因素会增加青少年抑郁的风险。
同时,过度关爱和过分控制也会给青少年带来压力,增加抑郁的发生率。
因此,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父母应该增强对子女的关心和理解,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也会对青少年的抑郁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直接塑造了青少年的人格特质和心理行为习惯。
过于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无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抑郁。
而过度宠溺和放纵则容易导致青少年缺乏自我约束和责任感,长期来看也容易引起抑郁情绪。
因此,理性的、温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合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青少年也需要感知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相互支持。
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促进青少年积极情感的表达和释放,减少抑郁的风险。
父母应该关注家庭氛围的融洽度,积极传递亲情和温暖,给予青少年适当的支持与鼓励。
综上所述,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不可忽视。
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不良因素都可能成为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因素。
因此,父母和家庭成员应该深入了解这些影响因素,通过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积极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抑郁问题的发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父母正念养育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机制
父母正念养育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机制一、内容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抑郁等心理问题逐渐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父母正念养育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期为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育儿指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A. 抑郁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数据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持续的低落情绪、兴趣丧失、自我价值感降低等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长期的情绪低落、失去生活兴趣、睡眠和食欲改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
近年来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亿人患有抑郁症,其中每年约有80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
在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据中国心理健康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约有亿人患有抑郁症,占全国总人口的17。
青少年作为心理疾病的主要患者群体之一,其抑郁症的发病率也不容忽视。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6,其中女生患病率高于男生。
这些数据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因此关注青少年抑郁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B. 父母正念养育的概念和特点父母正念养育(Parental Mindfulness Parenting)是一种以正念为基础的养育方法,旨在帮助父母更好地关注、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这种养育方式强调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需求、情感和行为时,能够保持一颗平和、觉察的心,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走向健康成长。
父母正念养育的核心理念是:父母需要在养育过程中保持觉察,以便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同时也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独立和自主的能力。
以正念为基础:父母正念养育强调在养育过程中保持正念,即保持一颗平和、觉察的心。
抑郁症与亲子关系的关系研究
抑郁症与亲子关系的关系研究当我们提起抑郁症时,常常会将其简单地归为一种心理疾病,而亲子关系则被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抑郁症与亲子关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与亲子关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首先,亲子关系被认为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个温暖、稳定、亲密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从而减少悲伤和抑郁的发生。
相反,当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紧张、冲突或冷漠的关系时,孩子更容易出现情绪上的困扰,进而导致抑郁的发生。
因此,亲子关系可以看作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的风险和保护因素。
其次,抑郁症也会对亲子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家长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冷漠甚至愤怒的行为,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到与子女的互动质量。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家长更有可能对子女施加过度控制、批评和惩罚,导致子女的抑郁情绪增加。
同时,患有抑郁症的父母也更容易对子女的情绪和需求产生认知偏差,从而影响到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不仅如此,亲子关系可能成为抑郁症的传递因素。
研究发现,患有抑郁症的父母更可能将自己的抑郁情绪传递给子女,形成一种“情绪传染”的效应。
这是因为家庭中的亲密关系常常是情绪传递的主要场所,父母的情绪状态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改善亲子关系,提高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抑郁症与亲子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但并非所有的亲子关系问题都会导致抑郁的发生,也并非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存在问题亲子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地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考虑到个体差异的存在。
此外,研究还发现,改善亲子关系有助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
通过提供亲子沟通技巧、增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感连接,可以改善亲子关系的质量,从而减少孩子抑郁的发生。
同时,针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也可将亲子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疗效因素考虑进去,通过帮助患者改善亲子互动方式来提高治疗效果。
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对父母焦虑抑郁和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
【作者简介】 李志红 (1970-),女,广东惠州人,硕士,讲师,主 要从事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工作。
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外显或内隐地表现为 攻击违纪、焦虑 /抑郁、孤僻退缩、身体不适等[1]。 目前国内检出率约为 6% ~16%,且有逐年增长的 趋势[2]。儿童早期的问题行为能持续影响个体身心 发展,还可预测青少年期反社会行为和成人时心理 行为问 题 , [1-2] 其 影 响 因 素 有 多 种, 如 生 物、 环 境、社会等,而家庭是儿童发展的直接环境,父母
【关键词】 心理灵活性;接纳承诺疗法;焦虑;抑郁;儿童行为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9982(2019)06-0511-06 DOI:1016168/jcnkiissn1002-998220190600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heimpactofparentalpsychologicalflexibilityonparentalanxiety,depressionandchildren′sproblem behav ior LI ZhiHongPsychologicalCounsel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Center, Gannan Normal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China
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
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丁迎; 肖勤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
方法采用EPQ中文版和EMBU中文版对5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的大学生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50例正常健康大学生(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大学生抑郁症组在4个维度上的测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都存在显著差异,抑郁组掩饰性的得分显著低于正常组,而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维度均高于正常组。
神经质与父母教育方式中惩罚严厉、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呈正相关,掩饰性同父母惩罚严厉及母亲拒绝否认呈负相关。
结论大学生抑郁患者的个性缺陷与父母不良的教育有关。
【总页数】1页(P2025-2025)
【作者】丁迎; 肖勤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武汉市皮肤病防治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4
【相关文献】
1.抑郁症与正常人父母教养方式对照研究 [J], 闫珉
2.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J], 曾昱
3.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的影响 [J], 张改叶;郭玉琴;闫春平
4.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 [J], 丁迎; 肖勤
5.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及人格特征与抑郁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 [J], 范玉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抑郁症家庭教育
抑郁症家庭教育在如今的社会中,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而家庭教育也是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定义及表现、家庭教育在预防和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家庭成员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角色等。
一、抑郁症的定义及表现抑郁症是指情绪低落、无助、无望等消极情绪长期存在,并且影响到生活和工作的一种心理疾病。
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自责、无助感、焦虑、睡眠障碍、食欲障碍等,它能够使人对生活感到厌倦、失去兴趣和动力,影响其家庭、工作和社交生活。
抑郁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其发生,包括基因、环境、社会、认知和生物化学因素等。
研究表明,早期的家庭环境对其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在预防和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1. 父母角色建设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个“导师”,孩子的家庭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发展有很大影响。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身心健康的守护者,建设健康的父母角色。
在亲子关系上,父母应该是身体和精神上的支持者,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
2. 情绪教育情绪教育在预防和治疗抑郁症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情绪教育是培养孩子了解自己情绪、正确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经常和孩子互动交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都是情绪教育的方法。
3. 对话沟通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开放性的、信任感的、支持性的教育。
因此在对话沟通环节中,父母或祖父母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贯彻积极倾听和理解态度,支持孩子并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与表达。
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抑郁症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抑郁症十分重要的手段。
生活中要养成健康、正向、有益的行为模式,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合理、营养均衡、不熬夜、适当运动等。
三、家庭成员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角色1. 照顾患者的感受抑郁症患者非常容易被情绪扭曲,需要家庭成员的照顾与耐心。
细心的家庭成员应该提供温暖、安全、支持和理解的环境,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力量和温暖,并积累信任感和安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情绪不安的病态性格。 温暖与理解,高 拒 绝、否 认 与 高 惩 罚、严
厉,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 .
因此,对抑 郁 症 患 者 的 父 母 及 抑 郁
症的高危人群的父母进行必要的心理教 05 或 P < 0 . 01),存在诸多不良的教养方
育性家庭干 预,纠 正 其 不 正 当 的 教 养 方 式。我们认为这与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
! 作者简介:卓东炳,男,1966 年 10 月 10 日出生,主治医师。
· 13 ·
父母养育方式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卓东炳, 许勤伟, 王运策 海南省安宁医院,海口,571100
海南医学 HAINAN MEDICAL JOURNAL 2002,13(1) 5次
关键词 抑郁症 父母 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发展 评分比较见表 1。
理解,使患者长期感觉不到关心和温暖,
及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国内外
表 1 抑郁症组与对照组 EMBU 各因子分比较(!X 1 s) 形成孤 独、缺 乏 安 全 感、内 倾 的 人 格 特
学者多年来一直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 各因子项目 探讨[1 - 5]。抑郁症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父亲
19 .81 1 3 .96 15 .69 1 4 .12 24 .46 1 3 .21 18 .23 1 3 .15
5 .57 < 0 .01 3 .84 < 0 .01
严重伤害孩 子 的 自 信 心,使 孩 子 产 生 自
探讨。
偏爱被试" 拒绝、否认
9.25 1 4.11 9.76 1 3.97 0.69 > 0.05 卑感、压抑感,体验无价值感、无能力感
3 刘桂秦,钱铭怡,肖广兰 . 宁夏地区汉族与回族青少 年心理健康水平及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 . 中国临床 心理学杂志,1998,(6 3):156 .
养育方 式 的 5 个 分 量 表,共 11 个 分 量 父母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可
4 伍业光等 . 壮、汉族大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其性格 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 5):
的关系。素之一。 多数学者 认 为,父 母 教 养 方 式 对 子
例。其 性 别、年 龄、文 化、职 业、生 存 环 境、经济状 况 等 实 验 组 均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P > 0 . 05)。
女心理发 育 有 极 其 重 要 的 影 响,良 好 的 教养 方 式 是 子 女 健 康 成 长 的 必 要 条 件[5]。有研究发现,父母采用理解、给予
采用 C. P 编制的岳冬梅等人修订 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6],该量表 包括父亲养育方式的 6 个分量表,母亲
情感温暖,有利于子女发展成外向、情绪 稳定、具有同情心等个性特征;而不良的 教养方式 可 影 响 子 女 心 理 健 康 状 况,如
2 钱铭怡,夏国华 . 青少年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 研究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 2):58 .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ainanyx200201009.aspx
14.63 1 3.27 11.41 1 3.13 2.10 < 0.05 对被赞同、被认可、被需要、被欣赏、被尊
及住院的 抑 郁 症 患 者。 入 组 标 准:符 合 CCMD - 2 - R 抑郁症的诊断。自大部分 时间与父母共同生活。小学以上文化程 度。一般资料:抑郁症患者 60 例。男 33 例,女 27 例;年龄 14 ~ 38 岁,平均(24 . 5 1 5 . 68)岁;文化程度:大专 28 例,中学 26 例,小学 6 例。职业:干部 26 例,工人 10 例,个体 6 例,学生 18 例。
参考文献 1 Brewin CR,Andrews B. intergenerationaI Links and positive
seIf - cognition:ParentaI correIates of optimism,Iearned resourcefuIness,and seIf - evaIuation.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1996,2(0 3):247 .
《海南医学》2002 年第 13 卷第 1 期
父母养育方式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
!
海南省安宁医院(海口 571100) 卓东炳 许勤伟 王运策
摘要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EMBU),对 60 例符 合 CCMD - 2 - R 诊断的抑郁症患者和 60 例正常健康人进行测试。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父母多表现为 低情感温暖与理解(P < 0 . 05),高惩罚、严厉和高拒绝、否认(P < 0 . 05 或 P < 0 . 01)。结论 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在 抑郁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6.伍业光 壮、汉族大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其性格、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05)
7.刘桂秦;钱铭怡;肖广兰 宁夏地区汉族与回族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及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 1998(03)
引证文献(5条)
1.伏炜.马现仓.高成阁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期刊论文]-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3) 2.王盼.甘怡群.李敏 高中生电脑游戏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5) 3.王丽.傅金芝 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心理科学进展 2005(3) 4.王丹芬.雷晓明.刘临兰.李丹琳 中国人的抑郁症及其社会文化思考[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 2004(5) 5.唐登华.潘成英.漆红 7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心理社会学影响因素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7)
评定量表手册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增订版,161
2. 结果
本研究中,抑 郁 症 患 者 儿 童 时 缺 少
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 EMBU 的 父母的关爱、感情的温暖、支持、鼓励及
- 167 . 7 梁家国,朱玉英,王秀英等 .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心
理状态影 响 初 探 . 中 国 心 理 卫 生 杂 志,1995,9(4): 176 .
49.91 1 5.76 53.15 1 5.92 2.01 < 0.05 小心翼翼,处事过分认真和过于追求完 41.86 1 6.21 35.12 1 5.93 2.47 < 0.01 美,犹豫不决,没有主见,在心理上形成
15 .49 1 3 .82 11 .88 1 2 .96 2 .40 < 0 .05
对照组 来源 社区健康人群 60
偏爱被试"
9 .24 1 4 .31 9 .92 1 4 .61 0 .84 > 0 .05
3. 讨论
敬、被重视的渴求,希望以此弥补自身的
无能感。同 时,父 母 严 厉 与 惩 罚 会 使 孩 本研究结 果 显 示,抑 郁 症 患 者 的 父
子逐渐形成 粗 暴、敌 意、冷 淡、尖 刻 挑 剔 母在养育 方 式 上 表 现 相 似,均 为 低 情 感
表。通过让受试者回忆童年时期父母对 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加以评定。
统计采用 X2 检验和 t 检验
能使子女 内 向、情 绪 不 稳 定 及 胆 小 怕 事 等个性特 征 形 成,使 子 女 易 于 罹 患 神 经 症[7]。
315 . 5 侯淑军,傅茂笋,李军 . 医学生学习成绩相关因素分
析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55 . 6 岳冬梅 .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心理卫生
研究组
对照组
t (60 例) (60 例)
征。父母的 严 厉 和 过 多 的 惩 罚,即 使 是
P
一些正常的欲望或合理的要求予以盲目
其父母 在 教 养 方 式 方 面 是 否 具 有 独 特 性?很少有 文 献 报 道,本 研 究 对 此 进 行
情感温暖、理解 处罚、严厉 过分干涉
44.48 1 6.88 50.52 1 6.63 4.56 < 0.01 回绝,使孩子感觉到被贬低和否认,从而
13 .21 1 3 .01 8 .02 1 2 .67 6 .07 < 0 .01
1. 资料与方法 实验组 来源:2000 年 10 月 ~ 2001 年 9 月在海南省心理咨询治疗中心门诊
过度保护 母亲 情感温暖、理解 过分干涉过分保护 拒绝、否认 严厉、惩罚
12.16 1 3.45 11.46 1 3.26 2.15 > 0.05 和无位置感,造成孩子做事过于拘谨和
参考文献(7条) 1.钱铭怡;夏国华 青少年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1996(02) 2.Brewin CR;Andrews B intergenerational Links and positive self-cognition:Parental correlates of optimism,learned resourcefulness,and self-evaluation[外文期刊] 1996(03) 3.梁家国;朱玉英;王秀英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状态影响初探 1995(04) 4.岳冬梅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1999 5.侯淑军;傅茂笋;李军 医学生学习成绩相关因素分析 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