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手足口病的病例分析
50例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
w s f c v . o cu in A 1 a e t w r u e i o t o pi t n r e t . a f t e C n l s : ] p t ns e c rdw t u c m l ai s ah ee i 0 i e h c o od
【 y wo d h n 。 o n uhds ae( MD ) e trvr s ifein c i rn Ke r s] a d f ta dmo t i s HF o e : neo i ; ne t ; hl e u o d
W ANG Huap n ii g
( ea met f eitc, opt f aa o ny D y o Y n a 7 4 0 C i ) D p r n o da isH si l yoC u t, aa, u nn6 50 , hn t P r a oD a
[ b t c] jcie T x l etec n a f trso a d f t n uhdsae ( F A s a t Obet : oepo h l i l e ue f n ,o dmot i s H MD)fr ot si ti rg nt gi r v r ic a h oa e ,o c r n hs ei a d o o o n
手 足 口病 以新 型肠 道 病 毒 7 型 ( V 1和柯 萨 1 E 7)
奇病 毒 A 6 ( A1 ) 染 最为 常见 , V 1 染容 1 型 C 6感 而E 7 感
1个 月 至 3 为 2 例 ( 8 ,至 7 2 例 ( 0 岁 4 占4 %)3 岁 1 占
4 %) 7 1 岁5 ( 0 。城 市2 例 ( 6 , 2 ,至 2 例 占1 %) 8 占5 %)农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1. 摘要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最近发生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
报告包括疫情背景、病例分析、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建议等内容。
2. 疫情背景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
近期,某地区报告了手足口病疫情的暴发,引起了广泛关注。
疫情的暴发可能与季节性流行、传染源扩散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
3. 病例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对病例进行了分析。
在此次疫情中,共有XXX例手足口病病例报告。
其中,婴幼儿占XX%,幼儿园儿童占XX%,其他年龄段占XX%。
病例中男性占XX%,女性占XX%。
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4. 流行病学调查为了进一步了解疫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疫情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儿童聚集场所。
病例之间存在密切接触史,如共同生活、共用餐具等。
此外,个人卫生习惯的差异也可能导致疫情的扩散。
5. 预防控制措施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我们提出了以下预防控制措施:- 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儿童聚集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 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
6. 建议为了更好地应对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的建设,提高疫情应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挑战;- 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7. 结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对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通过本次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疫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和预防控制,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
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肠道病毒属A组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热出疹综合征,主要感染病原体是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 virus A16, CV-A16),近年来CV-A6和CV-A10感染也呈现上升趋势。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而多次发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主要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或溃疡和/或手掌、足底等部位出现皮疹。
然而,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出血或肺水肿、心肺功能衰竭等重症表现,且病情进展迅速,部分重症患儿可引发死亡。
我国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
监测结果发现,2009年以来我国每年报告100-200万手足口病病例,1-3万重症病例和数百例死亡病例,而多数重症患者与EV71感染有关。
手足口病在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和死亡数排位中均位列前5,给我国儿童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随着防控工作对疾病监测要求的逐步提高,现行手足口病监测系统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⑴各地执行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不一,难以对临床严重程度和变化趋势进行监测;⑵全国所有区县均开展轻症病例的病原学监测,监测质量难以保证;⑶未掌握标本采集数、肠道病毒检测结果阴性数以及未检测数,无法全面准确估计手足口病病例中的病原体分布特征。
为促进手足口病的科学防控,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手足口病监测,特制订2014版监测方案。
新版监测方案主要具备以下特点:⑴细化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加强重症和死亡病例的监测;⑵增加地市级哨点监测,提高监测质量;⑶开发“手足口病监测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全国监测数据,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自本监测方案执行起,《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中关于监测部分内容同时废止,但《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继续执行。
手足口病150例临床分析
・
7 ・ 3
损 伤 :本 结果 显 示 : 洛 酮 治 疗 早 产 J原 发性 呼 吸 暂 停 综 合 纳 L 征, 可减 少 其 发 作 次 数 , 短 发作 时 间 和 消失 时 间 . 疗 组 使 用 缩 治
有 患 儿均 在 3~ d治 愈 , 疗 期 间未 出现 严 重 并 发症 ~ 9 治
2 讨 论
表现为手 、 口腔等部位皮 肤黏膜皮疹 、 足、 疱疹 、 溃疡为特征 , 个 别患儿 n引起心肌 炎 、 r 肺水肿 、 无菌性脑脊髓膜炎 、 脑炎等并发
症, 导致 死 亡 。 为进 一 步 了 解 该 病 的 流 行 病 学 和 临 床 特 征 , 现 将 我 院 自 20 0 8年 5月 一 09年 8月诊 治 的 10例手 足 口病 20 5
分病 例 可尤 发热 , 可仅 仅 表 现 为 皮疹 或 口腔 内疱 疹 。
59、 、6型和 B型 2 5型, 、 1 1 0 、 埃可病毒 ( C O , E H V) 其他肠道 病 毒等 2 0余种, 其中以 E 7 , V 1柯萨奇病毒 C x 6最常见 。患 oA1
儿 及 隐 『感 染 者 为 主要 传 染源 , 主 经粪 口传 播 或 经 呼 吸道 飞 沫 或 密切 接 触 传 播 , 传染 性 强 , 以 下 儿 童 免 疫 力 低 下 为 要 发 5岁 病 人 群 , 般 无 明显 的地 区性 , 发 于 夏秋 季 , 中 E 7 一 一 好 其 V l引 起 的重 型 多 见 。 流行 其 问 常 发 生 在 托 幼 机 构 和 儿 童 较 多 的 家 庭 中 有 时 可 在 短期 内造 成较 大范 内的 流行
浅谈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防控措施
培训讲座
组织专业医护人员开展知识讲座 和培训,提高大众对手足口病的
认知和防控意识。
个案报道
报道典型病例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以及防控经验和教训,引导公
众科学防控手足口病。
04
手足口病防控的挑战 和展望
面临的挑战
01
手足口病病毒的变异
手足口病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导致病毒株不断演变,给防控工作带
加快手足口病病毒疫苗的研发进程,通过 特异性疫苗的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有 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提高诊断和监测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能力建设,提 高医务人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同时, 加强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 各国共同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研究成 果,共同应对挑战。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膜炎 、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 死亡。
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 查可确诊。
02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 调查
调查目的和方法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流行 趋势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防控措 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现场调查相 结合的方法,收集病例的基本信 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 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治疗措施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患有手足口病, 应立即就医,尽早得到诊 断和治疗。
遵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和护理,按时服药,定期 复查,直至痊愈。
关注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的发展和变 化,如出现高热不退、神 志不清、呼吸困难等严重 症状,应及时就医。
健康教育措施
宣传教育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一、引言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
近期,在某地区发生了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为了及时控制疫情的蔓延,保障公众健康,我们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便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调查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卫生部门提供的疫情报告、医院就诊记录和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2. 调查对象:疫情发生地区的儿童、家长、医务人员和卫生部门工作人员。
3. 调查内容: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病例数量、病情严重程度、传播途径等。
三、调查结果1. 疫情发生情况: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在某地区的幼儿园和小学,起始时间为某年某月某日。
截至某年某月某日,已报告病例总数为XXX例,其中男性占XX%,女性占XX%。
2. 病例分布情况:疫情主要集中在某地区的A幼儿园和B小学,占总病例数的XX%。
其他地区也有少量病例报告。
3. 病情严重程度:大部分病例为轻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少数病例为重型,出现呼吸困难、心脏病变等严重症状。
4. 传播途径:疫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个别病例通过接触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
四、疫情分析1. 疫情原因: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季节因素、人群密集、卫生条件不佳等因素可能导致疫情的暴发。
2. 传播途径:疫情主要通过幼儿园和小学的密集人群接触传播,尤其是在课堂、操场等集中活动场所。
3. 防控措施: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通风等;及时隔离病例,减少传播风险。
五、应对措施1. 卫生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提醒家长和学校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 学校管理: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通风,提供洗手设施,及时隔离病例,减少传播风险。
3. 医疗支持:加强医院的诊疗能力,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69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RP、cTnI联检结果分析
6 9例 手足 口病患儿血清 CR 、T I P c n 联检结果分析
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检验科 (2 10 3 10 )
手足 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 性疾病 , 主要 由科 萨 奇病 毒 A 6和 E 7 1 V 1型等肠道 病毒 引起。近 年来流 行病 学 和临床研究 发现 , 手足 口病 能 引起 患儿 多项 检验 指标 异
en 结果 比较无 明显差异 ( 0 0 ) TI P> .5 。
表 2 手足 口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 C P和 en 检测结果 ( s R TI i± )
岁 。 有病 例符合手 足 口 所 病诊 断标 准 。正 常对照组 2 】 8例 为同期本 院健康 体检儿 童 , 年龄 9 个月 ~ 岁 。 7 12 方法 患J - . I] d 诊人院时静脉采血 2 l分离血 清后测定 m,
夏国文
e n > . 0 g m 为 阳性 。两个项 目在手 足 口病 中的阳性率 T I 0 3 n/ l 比较见表 1 R 。C P的阳性率 为 7 . % ( 2 6 ),T I 5 4 5 / 9 e n 的阳性 率为 1 4 ( / 9 , . % 1 6 ) 两者 比较 有显著性 差异 ( P<0 0 ) .1 。
放 免j 墼羔
1 O
笙望 鳖 』 Fra bibliotek! ・ !
翟
—
—
一
99
. l y e N U C 水 诊断 的慢性 肾炎患者 ( 包括病史 、 体征 、 实验室有关项 目的检 2 2 慢性 肾炎 患者 组血 浆 t 与 B 、 r 平 进行 相关
测后 明确诊断 ) 。 112 正常对照组 ..
肝 肾功能试验正常。
1 2 方 法 .
2013-2017年某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2013-2017年某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本市2013年-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本市2013年-2017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和实验室病原监测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
结果 2013-2017年本市共报告手足口病6808例,无死亡病例,无重症病例,年平均发病率波动较大;各年均在6-8月出现发病高峰;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手足口病优势菌株以CoxA16和其它肠道病毒为主。
结论本市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地区、人群分布特征,手足口病的优势菌株以CoxA16和其它肠道病毒为主,应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率;病原学;患者前言作为常见的流行性疾病之一,手足口病多发于儿童群体,临床一般表现为:口部、手部、脚部存在斑丘疹,少数患儿会出现肺部感染、脑部感染等并发症,如若得不到及时治疗,轻者会影响到身体发育,严重者可出现病死[1-2]。
目前我国还未有特效药能够治疗该疾病,因此把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中,便于监测和预防、控制该疾病。
鉴于此,本文旨在探究2013-2017年我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为调整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技术依据,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研究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选取本市《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现住址在本市手足口病发病时间在2013-2017年间的病例,人口资料由本市统计局提供,实验室检测资料由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1.2实验室检测方法依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选取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者,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1580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核酸。
1.3统计处理方式所有统计数据均利用Excel2010软件进行整理,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
综合性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应用效果
综合性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应用效果张丽【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1)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干预前两组患儿CIVIQ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CIVIQ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比较,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患儿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7(017)012【总页数】2页(P152-153)【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综合性护理;生活质量【作者】张丽【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张仲景医院儿科南阳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手足口病是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严重者可致肺水肿,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1~2]。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效果不佳。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3.32±0.43)岁。
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3.28±0.40)岁。
某医院80例手足口病例临床分析
某医院80例手足口病例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手足口病近年来高发并危害性越见明显,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征,以促进该疾病在治疗与防控能力的提高。
方法本文通过对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手口足病80例患儿作一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病3岁以下61例(占76.25%), 3~9岁19例(占23.75%)。
80例(占100%)均见手足口皮疹,49例(占61.25%)伴发热,并发症以肺炎的患儿最多,有11例(占13.75%);合并心肌损害9例(占11.25%),肝功能损害5例(占6.25%)以合并脑炎症状最危重2例(占2.5%)。
本组患儿治疗以抗病毒为主,辅以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 79例(98.75%)治愈,死亡1例(1.25%)。
结论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其中防控工作很重要,托幼机构和小学校防控工作尤为关键,常规治疗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其中对危重病例做到早识别,早重视,早治疗,注意治疗方案的调整,即可减低死亡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并发症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coxa16)、肠道病毒(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学龄前儿童为易感人群,尤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1]。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2008年开始在我国南方地区有爆发流行上升趋势,并且以感染肠道病毒为主,易侵犯神经系统,使患儿出现脑炎及神经性肺水肿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发展成重症导致患儿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给我国儿童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与2008年比较2009年发病强度高,高峰持续时间长,发病高峰集中在4~7月。
本文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手口足病80例患儿作一回顾性分析,为疾病的治疗与防控提供有益的临床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009 年3 月至2011 年3 月,在本院住院并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80例,病例均符合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 年版)中规定的临床诊断标准[2]。
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调查报告
**镇一起手足口病汇集性疫情处置旳调查汇报传染病旳个案调查与疫情处置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旳重要内容,也是传染病防制工作旳重要工作,合理旳疫情处置可有效减少传染病旳发病(尤其是二代发病率)。
对传染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则可认为病因提供线索,为后续旳防制措施提供根据。
**镇卫生院承担着金湖县城所有旳传染病疫情处置任务,每年处理数百起传染病病例旳个案调查及数十起汇集性疫情旳处置工作。
我镇每年均有手足口病旳汇集疫情,重要在各托儿所发生,以春秋两季为重要发病季节。
**机关幼稚园在2023年5月份发生了一起手足口病汇集性病例事件,现将疫情处置状况汇报如下。
1.事件通过2012年5月14日接防保所疫情监测人员汇报,我镇机关幼稚园在一周内发生了9例手足口病病例,其中有8例在一种班。
我院立即组织分管院长、防保所传染病管理人员前去该园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又持续发生了7例病例,卫生院采用边调查边处置旳措施,最终平息了本次疫情。
**机关幼稚园发病时在园数小朋友为1100名。
2012年5月8日至6月1日该园先后发生16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分别为:首例为5月8日发病,5月11日-14日8例。
至6月1日合计发生16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
该园在卫生院旳参与下采用了对教师旳培训,严格晨检,隔离患儿,高强度消毒,停课等措施。
最终在该病旳最长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
疫情旳平息也为该园处置有关事件提供了经验。
2.基本状况**县地处淮河下游,经济状况在全市上游。
其中**镇为县城所在地,人口超**万人,城区有四所幼稚园,在园小朋友超过千人旳有2所,机关幼稚园是其中之一。
该园重要针对县城机关事业单位为招收范围,平时卫生保健工作比较扎实,此前未发生过传染病汇集性疫情。
幼稚园教室为新建楼房,通风良好,每个班级均有教师3人(其中专职保育员1人),全园配有专职保健员2名。
食堂卫生状况很好,玩具、毛巾能做到每天消毒。
晨检每天在班级进行,记录不完整,只针对有主观症状旳小朋友进行。
手足口病136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13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探讨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措施。
方法:对收治的13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见手足口疱疹,伴发热106例(77.9%),并发心肌损害54例(39.7%),肺炎32例(23.5%);治疗以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感染为主,辅以解热对症处理。
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无后遗症。
结论:手足口病可防治,早诊断、早治疗并进行有效宣教,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热;心肌损害;肺炎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3-0129-01手足口病是一种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症状的小儿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大多数病情较轻,预后良好,极少数可引起脑膜炎、脑炎、神经源性水肿及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对2011年3-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36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符合卫生部2010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制定标准[1],其中男74例,女62例,年龄8个月~7岁,3岁以下患儿居多,109例(80.1%)。
1.2 临床特点(1)发热:106例(77.9%),热型不规则,热程1~7 d。
(2)皮疹:所有患儿均有皮疹,一般于发热3 d内出现,口腔疱疹出现较早,初为水泡或粟米样斑丘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可形成溃疡,手足、肛周部位皮疹为米粒或绿豆大小的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一般不痛、不痒。
(3)并发症:心肌损害54例(39.7%),肺炎32例(23.5%),哭闹、易惊31例(22.8%)。
1.3 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白细胞总数升高52例(38.2%),降低44例(32.4%),单核细胞比例升高49例(36.0%);心肌酶谱升高54例(39.7%);胸片提示支气管肺炎32例(23.5%)。
1.4 治疗所有患儿均住隔离病房,主要予对症支持及抗病毒、抗感染治疗。
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调查报告**镇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处理的调查报告传染病的个案调查与疫情处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重要工作,合理的疫情处理可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特别是二代发病率)。
对传染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则能够为病因提供线索,为后续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镇卫生院承担着金湖县城所有的传染病疫情处理任务,每年处理数百起传染病病例的个案调查及数十起聚集性疫情的处理工作。
我镇每年都有手足口病的聚集疫情,主要在各托儿所发生,以春秋两季为主要发病季节。
**机关幼儿园在5月份发生了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事件,现将疫情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事件经过5月14日接防保所疫情监测人员报告,我镇机关幼儿园在一周内发生了9例手足口病病例,其中有8例在一个班。
我院立即组织分管院长、防保所传染病管理人员前往该园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又连续发生了7例病例,卫生院采取边调查边处理的方法,最终平息了此次疫情。
**机关幼儿园发病时在园数儿童为1100名。
5月8日至6月1日该园先后发生16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分别为:首例为5月8日发病,5月11日-14日8例。
至6月1日累计发生16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
该园在卫生院的参与下采取了对教师的培训,严格晨检,隔离患儿,高强度消毒,停课等措施。
最终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
疫情的平息也为该园处理相关事件提供了经验。
2.基本情况**县地处淮河下游,经济状况在全市上游。
其中**镇为县城所在地,人口超**万人,城区有四所幼儿园,在园儿童超过千人的有2所,机关幼儿园是其中之一。
该园主要针对县城机关事业单位为招收范围,平时卫生保健工作比较扎实,以前未发生过传染病聚集性疫情。
幼儿园教室为新建楼房,通风良好,每个班级都有教师3人(其中专职保育员1人),全园配有专职保健员2名。
食堂卫生状况较好,玩具、毛巾能做到每天消毒。
晨检每天在班级进行,记录不完整,只针对有主观症状的儿童进行。
手足口病的案例
手足口病的案例一、病例概述患者小明,男,5岁,居住于城市。
于XXXX年XX月XX日因发热、口腔和手足出现疱疹就诊。
小明在就诊前一周与多名患病儿童有过接触。
此案例主要对小明的手足口病病情进行详细描述,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预防建议。
二、症状表现小明在发病初期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等症状。
随后在口腔黏膜、手掌和足底出现散在性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部分疱疹还出现在患者膝盖、肘关节等部位。
小明还伴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三、诊断过程根据小明的临床表现和接触史,医生初步诊断为手足口病。
为进一步确诊,医生进行了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比例略升高,EV71和COXA16等肠道病毒抗体阳性。
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小明被确诊为手足口病。
四、治疗过程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以下几点:1.休息:要求小明在家休息,减少外出,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2.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3.药物治疗:给予板蓝根颗粒、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口服,以增强免疫力。
同时使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口腔疼痛。
4.监测病情:密切监测小明体温和疱疹情况,如发现病情加重或持续高热不退,及时就医。
五、康复情况经过一周的休息和治疗,小明体温恢复正常,口腔和手足疱疹逐渐消退,未留下明显后遗症。
在此期间,小明遵医嘱治疗,按时服药,注意饮食调整和休息。
家长也积极配合医生建议,对小明病情进行监测。
经过一周的治疗和护理,小明病情明显好转,疱疹消退,食欲恢复。
医生评估后认为小明已康复,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
六、预防措施针对手足口病,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保持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要洗手。
家长接触孩子前也要洗手,避免病毒传播。
2.增强免疫力:让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3.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尽量减少与患病儿童的接触,特别是不要接触患病儿童的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240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240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全球性传染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口腔炎及手足等处皮疹为特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报导。
特别是2008年首先在我国安徽埠阳地区爆发,出现死亡病例,而后在很多省份出现流行。
故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该病易在婴幼儿中发生流行[1]。
病原体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coxa﹚16型常见。
笔者对2011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4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24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在感染科门诊就诊的诊治的患儿。
其中男性160例,女性80例,男女之比例为1.52:1,年龄最小为6个月,最大的为7岁,小于1岁18例占7.5%﹙18/240﹚,1~3岁147例占61.24%﹙147/240﹚,4~6岁65例占27.06%﹙65/240﹚,6岁以上10例占4.16%﹙10/240﹚。
幼儿园群居的患儿165例占68.75%,散居儿童75例占31.25%病程5~14天,平均10天。
所有病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同时排除其它出疹性疾病。
本病1年四季均可发病以以4~6月为多见共156例65%。
2临床表现﹙1﹚全身表现:出疹前多数无明显全身表现,240例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以低热居多,临床治疗显示,中-低热症状155例﹙64.58﹪﹚,高热45例﹙18.75﹪﹚.20例﹙8.33﹪﹚患儿出现并发症﹙心肌炎7例,下呼吸道13例﹚。
患儿就诊前就伴有食欲不振、口痛、流涎、拒食、恶心、少数有咳嗽、咳痰、腹泻等症状。
﹙2﹚发疹情况:患儿都有可见不同程度的皮疹,集中分布在手掌、足掌、口腔粘膜,臀部、膝盖和手臂。
同一患者,手、足、口腔皮疹不一定全部出现,有的仅表现为上鄂粘膜斑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疫情的治疗分析
前班 学生 , 上课 在同一 教室 , 乍睡在 同~ 一 房问, 但不生 活在同
一
居 民区内。3例病例都是经过 市级以上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首 发病例家长否认有手足 V I 病患 者接触史 3例病 例均无外 出
1 . 3 实验室检
! 发病 3 天 勺 的粪便 标本 佯标 准
史。首发病例 4 月2 3口发病, 艿他两名患 ; f 栩继在 5日内发
病. 患病时问隼巾在 4 月2 3 4 q 2 7“ 问。
2 , 3 寝验室检 l : 引发手足 H病 的畅道病毒确 2 多种 , 橱萨 奇病毒 A组的 l 6 、 5 、 9 、 1 r ) 型, 1 3 组的 2 、 5 以及肠道病毒 7 1 型, 均为该病 较常 见 的病 原体 , 其 中柯 萨奇病 毒 A 1 6型 和
吉林医学 2 0 1 4年 3月第 3 5卷第 卫期
2 结 果
影伴有 血肿钙化 或有 新鲑 出血 , 行小 骨窗开颅 清除术 。术 中 应 用大量生理盐水 反复 冲洗至清洗 液清亮 术后应 放置引流 管, 控 制输液速度 , 给予饮 水或 等渗溶 液 复查 C T, 小骨窗 开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 以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 消失为治愈 的评价指标 , 本组 1 2 4测患者行钻孔冲洗引流术 , 1 2例行小骨
1 对 象 与 方法
部《 手 足口病诊疗指南 2 0 1 0版》 普通病例定义 , 无重症 和死亡
1 . 1 对象: 根据 卫生 部《 手 足口病预 防控 制指 南 2 0 0 9版》 聚
集性 病 例 定 义 判 定 , 南 关 区东 电 小 学 学 前 班 5 日内 发 生 的 3
病例 。此病传染性强 , 传播途 径复 传播快 . 在 短时间 内可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引言概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暴发疫情的情况有所增加。
本篇调查报告旨在详细分析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原因和应对措施,以期提供有关部门和公众更好的了解和防控手足口病的指导。
一、疫情背景1.1 疫情爆发时间和地点根据调查结果,本次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在某市的幼儿园,起始时间为X年X 月X日,暴发地点主要集中在该市的ABC幼儿园。
1.2 疫情暴发规模据统计,疫情暴发后,该幼儿园共有X名幼儿感染手足口病,其中包括X名确诊病例和X名疑似病例。
暴发规模较大,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
1.3 疫情传播途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我们发现本次疫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两种途径传播。
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唾液、粪便等途径传播给其他人。
二、疫情原因分析2.1 病毒感染源头经过病原学检测,我们确认该疫情的病毒感染源头为某患者,该患者在疫情暴发前曾经有与其他患者密切接触的情况。
这表明病毒在患者间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 环境卫生条件通过对幼儿园的环境卫生条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例如,卫生设施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不到位,儿童个人卫生习惯培养不够,这些都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3 人群免疫力差异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彻底发育,免疫力相对较弱。
因此,幼儿园中儿童之间的相互传播更为容易,也是本次疫情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应对措施3.1 及时隔离患者在疫情暴发后,幼儿园即将采取了隔离措施,将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隔离,以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3.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幼儿园加大了对卫生设施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同时加强了儿童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包括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措施,以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3.3 提高公众防控意识针对本次疫情,相关部门通过媒体和社区宣传,提高了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和防控意识。
同时,加强了幼儿园和家庭间的沟通,提供有效的防控指导,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
附件1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一、采集标本的种类、保存和运输(一)粪便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粪便标本采集量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4℃暂存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二)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15ml外螺旋盖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4℃暂存并在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三)血清标本。
各省(区、市)在手足口病流行年份中均应采集EV71 和CVA16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的双份血清。
采集急性期(发病0-7d)和恢复期(发病14-30d)双份配对血清用于阐明和分析EV71和CVA16感染后IgG和IgM抗体的动态变化,评价血清学抗体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静脉采集3-5ml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自凝后,分离血清,将血清移到2ml外螺旋的血清保存管中,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将血清置于-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四)疱疹液。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中分离到病毒即可确诊该病毒为病因,可同时采集多个疱疹作为一份标本。
先用75%的酒精对疱疹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将疱疹挑破用棉签蘸取疱疹液,迅速将棉签放入内装有3-5ml保存液(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采样管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所采集标本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4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4版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常出现爆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情报告与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监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重点场所及公众预防控制工作。
二、疾病概述(一)病原学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肖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
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猛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病毒在4℃可存活一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和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3、易感性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五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显性感染和隐形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体内存留较长的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手足口病的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哈尔滨市道里区2014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
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201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共报告手足口病572例,发病率为62.09/10万,其中重症病
例1例,无死亡病例,城乡结合部发病率较高。
6月至9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5岁以
下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的82.17% 男性高于女性。
结论:哈尔滨市道里区手足口病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年龄和职业特征,5岁以下婴幼儿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加强疾病监测
和宣传教育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8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179-02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
以科萨奇病毒A16型格肠道病毒71型最为多见。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通过消化道、
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1-2】.本文通过对201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报告的手足口病
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以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规律,为进一步做好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病例信息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4年网络直报的、现住址为道里区
的所以手足口病例。
人口数据来自于道里区公安局。
1.2方法利用EXCEL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道里区手足口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疫情概况 201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共报告手足口病572例,报告发病率为62.09/10万,有报告1例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发生,报告聚集性疫情2起。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时间分布:全年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6-9月呈现发病高峰,共报告490例,占全年
总发病数的85.66%。
7月份达到最高峰。
见图1。
3讨论
从201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手足口分布情况来看,手足口病以夏秋季为主,从患者的分布人
群来看,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托幼机构次之。
低龄组儿童病例数比较大,与他们的自我保
护能力较差,未能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关。
【3】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的传播速度快,
容易引起聚集性病例发生,一定要加强托幼机构的疫情监测,督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
员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深入托幼机构进行手足口防控工作的指导,普及手足口病的知识,
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自觉做好预防工作。
另外,从发病的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
由于这部分地区人口流动性大,居住条件不好,环境卫生较差,导致了手足口病在这部
分人群中有相对高的发病率。
通过媒体、广播、宣传单等广泛的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向
大众宣传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才能不断提供群众手足口病知识的知晓率,保护广大群众的
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朱政,郭喜玲,唐镇等。
EV71手足口病患儿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3):6-8
【3】封卫群。
泰州市海陵区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
江苏预防医学,2013.24(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