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社会就业者《综合能力》讲义汇编6.3-社会工.doc
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讲义汇编6.2-社会工作者考试.doc
2014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讲义汇编6.2-社会工作者考试为大家推荐备考2014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讲义汇编,希望大家在学习愉快点击查看:2014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讲义汇编汇总第六章小组工作第二节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小组工作实施模型由科伊尔和罗斯曼最早进行研究,他们将小组工作模型区分为三大模型,即社会目标模型、治疗模型和交互模型(互惠模型),认为这些模型受到小组工作历史经验的影响。
一、社会目标模式的特点和实施原则1、社会目标的定义社会目标模型的中心概念是“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小组工作的功能是在增加市民的知识和技巧,培养小组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和良知,通过小组活动促成社会行动,以达到社会变迁的目标。
2、社会目标的理论依据系统功能理论受进化论和生理学的影响,系统功能理论的观点:所有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由很多附属的子系统所组成,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彼此紧密联系,发挥各自的功能,以维护系统内部的平衡。
个体和子系统的功能对整个系统功能发挥有相当大的影响,同时,系统功能的发挥会影响子系统的功能发挥,个人和子系统的功能失常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社会系统的功能失常导致的。
因此,个人问题应该通过社会变迁来解决。
3、社会目标模式的特点(1)目标是培养小组组员的社会责任感,包括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实现社会变迁的责任心、发展小组成员的社会功能、培养社区领袖。
(2)认为小组组员应具备民主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3)社工扮演着使能者、倡导者、资源提供者和榜样等影响者角色。
4、工作原则(1)小组目标与社区目标一致(2)增加小组成员的社会性动力,激发起社会责任感(3)严格遵守民主原则,形成共识和集体行动(4)促进社会变迁二、治疗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小组成员是在心理、行为和社会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人,通过临床诊断和治疗,协助适应不良的案主达到预期的社会生活功能。
其基本假设在于个人的社会关系与适应方面的问题能够通过小组的方式得到治疗。
中级社会就业师《就业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社会工.doc
2009中级社会工作师《工作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社会工作者考试2009中级社会工作师《工作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如下: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第13页:二、多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西方社会工作是在慈善救助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开始的重要标志是()A、友善访问员的出现B.社区睦邻员的出现C、受薪社会服务者的出现D.志愿服务者的出现【答案】C。
本题考核的是社会工作的产生。
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救困活动也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美国在国内战争时期就出现了一些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开始成为一种职业,并成为社会工作者的前身。
2、社会工作是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下列属于社会工作早期服务对象的是()。
A、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B.患职业病的员工C、极度贫困的农村社区D.遭受工业污染的社区【答案】A。
本题考核的是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服务对象的服务。
对于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失依儿童和老人及残疾人、失业者和贫困家庭基本上是未能适应工业化、城市化的剧烈社会变迁,基本生活(特别是物质生活)陷人困境的人群。
或者说,社会工作的早期对象是由于生理、心理原因,或者由于个人无法抵御的社会和自然原因而陷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3、某地区遭遇洪水袭击,很多房屋被冲毁。
有关部门决定将部分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暂时安排到其他地区生活。
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些群众不习惯新居住地生活,也听不懂当地的方言。
这说明在开展服务时应着重考虑()。
A、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顾B.为服务对象争取更多资源C、做好服务对象的思想工作D.评估服务对象需要【答案】A。
本题考核的是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社会工作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可以达到促进其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等功能。
由于社会变迁、家庭或个人原因,有些人可能会一时或较长时间地陷入贫困,从而难以正常地进行生活。
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中级)讲义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 对服务对象的接纳; • 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 • 注重个别化原则; • 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 • 注重为服务对象保密。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社工对服务对象的看法 ——有平等价值且自身有优势,是自己的合作伙伴; 社工对专业实践的看法 ——坚持专业的立场,提高服务立场,改善服务效果,坚
• 本书难点: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研究
第一章 社会工作概述
本章重点:
• 社会工作的定义:第3页第2段 • 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服务对象和社会 • 社会工作的功能:对服务对象和社会 • 社会工作的发展:背景、形成和专业发展
--解决已出现的问题→预防问题的再度出现 ·工作对象的拓展
--早期,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后来,非物质生活领域遇到困难的 群体→社区→农村社区发展→自然环境保护 ·理论派别的形成
--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包括:社会哲学层次的宏观理论;针对某一 类问题的理论;实践(微观)理论
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我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 --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1949年以后我国的社会工作 --改革开放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发展 --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涵义和主要内容
--伦理的含义:一整套指导从事该专业的工作人员正确履行 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
--主要内容 (1)社工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自我决定、知情同意
、实践能力、隐私和保密; (2)对同事——尊重、保密、合作; (3)对服务机构——遵循督导和辅导、教育培训、档案管
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考点汇总
学习攻略—收藏助考锦囊系统复习资料汇编考试复习重点推荐资料百炼成金模拟考试汇编阶段复习重点难点梳理适应性全真模拟考试卷考前高效率过关手册集高效率刷题好资料分享学霸上岸重点笔记总结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助:逢考必胜高分稳过一、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社会工作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服务:直接服务、间接服务、合并服务。
直接服务就是社会工作者面对服务对象直接提供的服务,如个案、小组等服务。
间接服务就是指社会工作者借助方式、程序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如链接资源、政策倡导等。
合并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为帮助服务对象走困境,需要提供直接的和间接的等多种服务。
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包括物质帮助、劳务服务、心理辅导、意见咨询和关系支持。
治疗者治疗是从“病理学”的角度进行理解,认为服务对象出现问题、行为偏差,需要进行帮助和矫正。
如社区矫正、毒品、网瘾戒除等。
支持者助人自助,社会工作者不仅提供服务和帮助,同时,鼓励服务对象自立自强、自主发展。
对服务对象授权、增能都属于支持者角色的组成部分。
使能者使服务对象有能力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现实问题,帮助他们增强倡导者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倡某种行为。
即当服务对象需要采取某种新的行动才能有利于其走出困境时候,社会工作者应该倡导某种行为,但不是强迫服务对象。
关系协调者当服务对象与周围人、群体或社会组织关系失调时,社会工作者需要协调关系、处理矛盾,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和谐的关系。
间接服务角色行政管理者在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对助人相关的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和管理,以实现社会工作过程的高效性。
资源筹措者又称为资源链接者,为了有效助人需要联络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向其筹措服务对象所需的资源,将其传递至服务对象。
政策影响者又称政策倡导者,由于社会问题是由制度因素造成的,需对政策或制度进行改变。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第1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第1章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1.1社会工作的含义1.1.1笔记(0)未做(16)全部(16)错题正确率:(0%)社会工作的概念1.1.1.1笔记未做(0)(1)全部(1)正确率:(0%)错题社会工作最早产生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是指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职业活动。
专业化的助是一种职业的、社会工作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专门的职业领域,人活动,也是一个学科。
从事社会工作的人被称为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的定义1.1.1.2 笔记(3)全部(3)正确率:(0%)错题(0)未做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点:这一定义指出了如下4化的服务活动。
人们的行动有利己和利他之1)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是利他的而非出于利己动机的,虽分。
社会工作是以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为出发点的,然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服务也会得到社会所认可的报酬。
社会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复杂,需要)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2以多种科学知识为基础。
面对复杂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科学的、3)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系统的方法,它们是人们在助人实践中积累起来并得到实践检验的。
社会工作是帮助人,特别是帮助在社会生活4)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中遭遇困境的人的活动,这种服务活动是职业化的,它是一种社会分工。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1.1.3 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笔记(12)(12):(0%)错题(0)未做全部正确率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
1.普通社会工作不计报酬的思想政治教育性或公益服务性普通社会工作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承担的,这如工作单位内部的工会委员等兼职,社会上的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成员的活动等。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讲课文档
二、精神分析理论在实务中运用的原则
❖ 治疗中坚持个别化原则:
❖ 与受助人签订治疗契约: ❖ 为受助人提供安全与支持的环境: ❖ 采用自由联想法: ❖ 治疗者倾听&理解受助人的想法与感受:
三、精神分析社会工作的治疗过程
❖ 治疗情境:
❖ 治疗关系:
❖ 治疗性对话: (治疗的实质阶段)
第四十八页,共118页。
6. 注重内力培养和再学习
第二十一页,共118页。
三、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
❖ 以人为本,回应需要 ❖ 接纳和尊重
❖ 个别化和非批判
❖ 注重和谐,促进发展
❖ 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 ❖ 权利与责任并举 ❖ 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二十二页,共118页。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
❖ 价值观根源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 社会工作价值观
内容 作用 我国实践价值观 ❖ 社会工作伦理 伦理难题 处理原则
第十八页,共118页。
第一节 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 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 社会工作价值观反映 -文化传统对专业实践和理论的影响 -福利制度的演变对专业伦理的形塑
第十九页,共118页。
第三十一页,共118页。
3、莱恩·多亚尔&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
▪人类存在共同的、客观的需要 ▪分类:
(1)基本需要: 身体健康:基本需要(本钱) 自主:自发从事某种活动
(2)中介需要:在所有文化中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人
的自主的产品、服务、活动和关系的特性。
---包括11个中介需要:
第三十二页,共118页。
第十二页,共118页。
第四节 社会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的主要角色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知识归纳汇总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知识归纳汇总1. 社会工作基本理念和职业道德: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社会为基础,解决人们个人和集体问题的职业。
其中职业道德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工作者必须始终秉持着诚信、责任、公正、保密等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2. 社会工作方法和技能:社会工作方法包括面谈法、察觉法、观察法、记录法、介入法等,社会工作技能包括沟通技能、解决问题技能、资源整合技能、危机干预技能等。
这些方法和技能是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必备的工具。
3. 社会工作政策:社会工作政策是指各级政府为满足市民群众社会服务、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而采取的措施和政策。
社会工作者应当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政策法规,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
4. 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领域包括儿童福利、青少年服务、老年人服务、残障人士服务、社区发展等。
社会工作者应当具备跨领域、多元化的思维和行动能力,为不同领域的人群和社群提供服务。
5. 社会工作行业:社会工作行业是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以及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所组成的行业,例如社会福利机构、教育机构、医疗保健机构等。
社会工作者应当了解社会工作行业的特点和运作方式,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
6.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和技能: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实地调研等,社会工作研究技能包括数据分析、研究设计、报告撰写等。
社会工作者应当具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为社会公益事业研究提供支持。
7. 社会工作组织和管理:社会工作组织和管理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团队合作、资源整合、项目管理等方法来达到服务目标的过程。
社会工作者应当具备组织协调和领导管理的思维和能力,以保证服务项目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8. 社会工作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社会工作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保障社会公益事业和避免社会问题的发生而制定的相关规定和法律。
社会工作者应当了解和遵守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确保服务项目的合法性和行业规范。
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中级):第一章重要考点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知识点一社会工作的含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其一,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其二,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其三,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其四,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承担的,不计报酬的思想政治教育性或公益服务性的活动。
行政性社会工作: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
专业社会工作:是由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展开的助人活动。
综合定义: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经典习题小闫是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到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专门负责辖区内的困境儿童救助工作。
为了提高工作胜任力,小闫自学相关领域知识,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
为了提高困境儿童服务水平,小闫与当地社会组织密切合作,帮助其设计困境儿童服务项目,鼓励其参加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招投标。
根据上述小闫的工作内容,表明其身份是()。
A.实际社会工作者B.专业社会工作者C.社会行政管理者D.专业志愿服务者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答案:B解析:小闫取得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并且在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因此是专业社会工作者。
知识点二社会工作的目标(一)服务对象层面(针对具体服务对象)1.解救危难:个体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基本生活能力受到严重削弱,致使其自身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以致生命遭遇危机。
综合能力(中级):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讲义3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所发挥的作用被称为功能。
由于社会的复杂性,社会工作的功能也是复杂的。
以下首先对功能概念进行简要介绍,而后从不同方面分析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功能的概念与类型 1.功能的涵义功能是一个与系统相联系的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部分形成的体系。
功能则是指在某个系统中部分对整体所发挥的作用,所以简单地说,功能就是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各个部分是复杂地联系在一起的。
它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也会对社会整体发生这样那样、或强或弱的作用,这就是它的功能。
按照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的看法,系统或整体的各部分在功能上是互相依赖的,因此系统或整体内部是和谐的。
在这种情况下,功能基本上指的是积极的作用。
实际上,社会系统的某一部分所发挥的作用是否总是积极的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看待某一部分、某一社会现象所发挥的作用可以有不同的角度,而且某一社会变动所发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有的影响甚至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露出来。
这样,对功能的认识就不只是单向的,即不能认为功能只是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尽管人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常常不加说明地认为功能就是积极的作用。
2.功能的基本类型(1)正功能与反功能从基本性质的角度来分,功能就可以被分为正功能和反功能。
所谓正功能是指所发挥的正面的、积极的、支持性的作用。
当甲对乙发生了积极影响时,我们就可以说甲对乙具有正功能。
比如可以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改善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具有正功能。
如果甲对乙产生了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就是甲对乙具有反功能或负功能。
比如,有人认为过分的福利虽然会帮助某些贫困者脱离威胁其生存的困境,但是也可能会“养懒汉”。
这里的“养懒汉”就是过分福利的反功能,因为任何社会福利制度的目的都不希望使享受福利者不思进取而依赖这种福利。
考试用书(2)显功能与潜功能由于社会现象十分复杂,所以有时人们能够清楚地认识某些社会现象的功能,有时则不能。
中级社会就业者《综合能力》讲义汇编1.1-社会就业者考试.doc
2014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讲义汇编1.1-社会工作者考试为大家推荐备考2014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讲义汇编,希望大家在学习愉快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一、社会工作的含义(一)社会工作的概念1、社会工作是“socialwork”的译名;20世纪上半叶我国把“socialwork”这一类活动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
它指的是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
2、社会工作也叫社会服务,指的是在一定的福利制度的框架下,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
从事这类活动的人就是社会工作者;3、不同学者对于社会工作重点的强调也是有差别的。
有的学者强调它是一种服务,有的强调是一个助人过程,也有的强调它是一门艺术。
(P2)(二)社会工作的定义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P2~3)4个要点:(1)以助人为目的(2)以科学知识为基础(3)科学的助人方法(4)助人服务活动(三)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1、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三种::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P4)2、我国当前对社会工作的解释: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P4)3、理解社会工作与社会建设的关系: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工作的阐述,这预示着社会工作的春天的到来;中国社会工作必然有本土特点,它与和谐社会建设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密切相关。
4、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1)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级社会就业者《综合能力》讲义汇编2.3-社会就业者考试.doc
2014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讲义汇编2.3-社会工作者考试为大家推荐备考2014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讲义汇编,希望大家在学习愉快第二章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第三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一、伦理的含义1、伦理是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所持有的价值信念和行为准则,它包括个人的自我行为控制和调节以及对他人的行为期望标准。
2、伦理一般可分为个人伦理、专业伦理和社会伦理三个层面。
个人伦理是人们对个人行为的特别控制和调适。
社会伦理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持有的共同的、最基本的行为期望。
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具体化,是社会工作专业本身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所提出的行为标准和道德理想。
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社会工作伦理属于专业伦理是社会工作专业本身对社会工作从业者所提出的行为标准和道德理想。
它集中反映了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是社会工作制度化的内容和标志之一。
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工作者自我约束和自我鼓励的道德规范。
2、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准则也是服务对象要求社会工作者协助的依据。
3、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共信的保护和保障的标准,也是与其他专业者共信互信的媒介。
4、社会公众评价的标准。
5、社会工作专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从业人员团结合作的基础。
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社会工作伦理具有以下特点:1、服务对象利益优先(优先考虑服务对象的利益,保护和发展服务对象的利益)2、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价值与专业价值不一致时,个人价值要服从专业价值)3、约束和鼓励并重(对与专业价值相背离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对与专业价值相符的行为则给予积极鼓励)4、权威性(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由行业团体共同认可和制定,对业内人士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四、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主要内容:1、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2、对同事的伦理责任3、对工作机构的伦理责任4、对专业的伦理责任5、对社会的伦理责任(二)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标准的制定原则1、现实原则和发展原则相承(在专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专业伦理既不能太详细具体,又要考虑将来专业发展和完善的需要)2、文化原则和政治原则互补(将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当前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协调起来)3、本土原则和国际原则并重(既要吸收国际社会工作发展的成果与经验,又要考虑我国现实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要求)五、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一)社会工作伦理难题1、保密问题2、情理法问题3、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4、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5、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六、社会工作专业守则(一)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含义与作用1、什么是社会工作守则?社会工作守则是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活动中应该遵守的一套规则。
中级社会就业者《综合能力》讲义汇编6.3-社会就业者考试.doc
2014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讲义汇编6.3-社会工作者考试为大家推荐备考2014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讲义汇编,希望大家在学习愉快点击查看:2014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讲义汇编汇总第六章小组工作第三节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小组工作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小组筹备期、小组初期、小组中期、小组后期和小组结束期。
一、小组准备期又成为小组前期,指在小组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工作者对组成小组所进行的全面而充分的准备工作阶段。
(一)组员的特征此时的组员包括两种,即已经明确希望进入小组的人和潜在的成员。
成员有的清楚自己的问题和需要,有的不清楚,需要通过评估来明确。
(二)社工介入的焦点这个阶段的关键工作在于对组员的真实需求进行评估,以明确小组目标,选择小组成员和小组类型,进行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小组成员的真实需要而不是工作者或者机构的需要是确定小组目标的出发点。
(三)工作者的任务1、明确工作目标在了解成员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小组工作目标。
小组工作的目标可包括总目标和过程目标。
总目标是指组员希望参与小组中能够达到个人目标的基础要求,是宏观的、广义的和原则性的目标,而不是具体的目标。
如针对农村妇女建立的小组,其总目标可以是:提升妇女生存和生活的能力,提高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等。
过程目标是指在小组各个阶段的分目标。
因为过程是动态的,因此,过程目标也是发展变化的,是随着不同阶段的问题产生的。
如在小组初期,小组目标可以是:增进成员之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
2、制定工作方案在明确小组目标和性质的基础上,工作者需要制定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包括两部分,一是成立小组的活动总方案设计,一是每次活动的方案设计,也称活动计划。
含以下的内容:(1)活动理念这是进行活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即你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计划?这个计划具有什么意义?你设计活动的依据是什么?(2)活动的目标,这是方案设计的首要工作,与阶段性目标相匹配,如果上一次活动的目标是为了相互认识,那么此次目标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互动,目标大多以条列式列出:促进小组团结;增加互动的机会等也可以使用叙述式,如:本项活动的目标在于使小组成员相互认识,打破成员之间的陌生感,提供互动的机会。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讲义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一、社会工作的含义1、社会工作的一般含义“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ocial Work翻译过来的。
它指的是非营利地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
在不同国家,社会工作也被称为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或社会福利服务(Social Welfare Service)。
2、中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1、职业助人活动职业助人活动强调社会工作专业是以一套理论为指导,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不是凭个人生活经验和热情来提供的。
社会工作专业不以营利为目的,它的直接服务对象是那些处于各种困境中的人们。
2、注重专业价值所谓专业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时所遵循的理念、指导思想和伦理。
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它既是社会工作专业遵循的原则,又是社会工作专业努力的目标。
同时又强调要帮助服务对象实现个人价值,实现平等与正义。
3、强调专业方法所谓专业方法是指本专业独特的、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才能掌握的方法。
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复杂的助人服务,需要有专门的方法和技巧。
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方法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一系列独特的工作方法。
专业方法本身就承载着专业的价值和理念。
4、注重实践从工作对象而言:社会工作专业的直接目标是服务弱势群体。
从专业价值而言: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与方法的价值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实现。
5、双方合作对于服务对象的帮助,只有通过双方的合作才能得到实现,同时合作又是培养服务对象自我价值的有效手段。
6、多方协同服务对象所面对的问题的复杂性常常是单凭社会工作专业所不能解决的,需要多方调动社会资源,多种专业和机构共同协作才能完满解决。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一、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SW的含义,目标与功能●定义●目标●服务对象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社工的功能●对服务对象的功能●对社会的功能●SW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历史背景●形成●发展●社工的要素●社工过程●社工的要素●服务对象●社工●价值观●专业方法●助人活动●社工人的角色●社工人的特征●共性●区别●社工vs志愿者●实际社工vs专业社工●社工人的多重角色●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治疗者●支持者●使能者●倡导者●关系协调者●间接服务角色●行政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者●研究者●合并角色●社工素养●价值观●知识素养●能力要求●社工的领域●社工的主要服务领域●儿童与青少年社工 & 老年社工●妇女 & 残疾人●司法 & 优抚安置●社会救助 & 减贫●家庭 & 学校 & 社区 & 医务 &企业●社工领域的拓展●从贫困群体到有需要人群●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工作服务的新领域●就业促进工作●减灾sw●精神卫生sw●发展性sw●二、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sw价值观的意义和内容●意义●内容●社工专业价值观●西方社工价值体系●国际社工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社工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基本信念●尊重●独特性●相信人能改变●实践原则●接纳●非评判●个别化●保密●当事人自决●sw实践背后的价值观●社工对服务对象的看法●对专业实践●对服务机构●对公共福利发展●对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我国sw专业实践的价值观●通用●接纳与尊重个别化和非评判●人●权利与责任并重●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社会●注重和谐有序,促进社会共融与发展●人与社会●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社会需要●个人的发展机遇,潜能提升与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相结合●sw专业伦理●含义和内容●含义●内容●基本原则●服务对象为本●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坚持专业的权威性●基本内容●社工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对同事●对服务机构●专业●作为专业人员●对社工专业●对全社会●社工实践过程中的伦理决定●伦理决定和伦理难题●伦理决定的含义●伦理议题与伦理难题的含义●社工实践和伦理决定的关系●社工实践中面临的伦理议题和伦理决定●伦理议题的主要内容●服务对象自决●保密议题●双重关系●知情同意●多元文化●专业能力●伦理决定的核心价值观●尊重受助者的尊严和独特性●努力促成受助者的自我决定●社工实践中的伦理决定●(具体的生命层面)●保护生命原则●生命质量原则●最小伤害原则●(抽象的价值层面)●差别平等原则●自由自主原则●隐私保密原则●真诚原则●sw专业伦理守则●伦理守则的内涵●社工专业伦理守则的内容与作用●国际社工伦理守则的内容●人●尊严+保密权与隐私权●人权+全人●参与+自决●社会●社会正义●方式●科技与社交媒体●专业诚信●社工专业伦理守则建立的原则●时空政治●现实需要+未来发展●本土sw伦理实践+国际sw伦理规则●专业实践+政治实践●我国社工专业的伦理守则内容●五大议题+八大原则+两个实际●五大议题●服务对象:尊重+全心全意●同事:支持配合+成长●机构:使命+发展●专业:⭕️人-专业能力⭕️SW-专业形象●社会:责任+福祉●八大原则●人与社会●人为本,服社会●人利益+社发展●协政府,民排忧●社会●依法行,社正义,公私明●实施政+社治理,理性与人性●服务对象●普遍+个别●听与说,缓矛盾,促和谐●同事:支持配合●两个实际●政策指引VS机构立场●问题+情境VS中国文化●国际准则+本土文化+现实情境(国情社情民情)●社工伦理守则的作用●服务对象:保护权益●机构:能力建设●专业●(人)社工:伦理难题●(SW)专业:健康发展●社会:维护正义●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方法:多元分析框架●社会维度●将人的行为给放入社会环境系统(社会结构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中,人与社会环境系统互动●心理维度●人在成长阶段中的心理特征,态度和情感●人在行为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社会认知和心理危机●形成和影响心理活动的社会环境因素●生物维度●人类的生化系统,器官系统以及生理成长阶段●外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理的影响●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生物学理论●生物进化理论与进化心理学●基因理论●基因的特点●四种遗传异常●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行为主义理论●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依恋理论●婴儿依恋关系的形成阶段●依恋的类型●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米德关于自我的理论●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标签理论●人生发展阶段及特征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婴幼儿阶段●特征●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存在的问题●哺乳问题●母爱剥夺●弃婴问题●学龄前阶段●特征●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存在的问题●挑食偏食●攻击行为●电子产品依赖●学龄阶段●特征●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存在问题●儿童意外伤害●校园霸凌●儿童性侵害●青少年阶段●特征●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存在问题●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性行为●神经性厌食症●青年阶段●特征●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存在问题●婚恋问题●性别歧视问题●就业问题●中年阶段●特征●存在问题●早衰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婚外恋●家庭暴力●老年阶段●特征●问题●失智与失能●精神健康●死亡●被歧视和被虐待●人类行为●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需要-人类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与归宿●人类需要的含义●人类需要的层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生存●关系●成长●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基本需要●中介需要●人类需要的类型●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人类需要的评估P28 需要评估是社工实务过程中服务提供的基础+服务质量评价的依据●社会指标方法●社会调查方法●社区印象法●量表评估法●人类行为的类型与特点●含义●广义: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狭义:外显的行为●类型●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可控性●整合性●影响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含义与特点●含义●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家庭●含义●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家庭教养模式●娇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民主型●功能●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同辈群体●含义●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学校●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工作单位●含义及其类型●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社区●含义●类型●地域性社区和功能性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文化●含义●类型●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大众传媒●含义●类型●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人的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人类能够改变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四、社会工作理论●含义与类型●理论●理论在社工中的功能●解释问题●预测与判断●确定干预模式和方法●指导服务实践发展●发展新的理论●理论的分类●大卫豪对社工理论的分类●支持社工的理论●社工理论●马尔科姆佩恩的分类●实证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史●观点●意识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焦虑与防卫机制●性心理发展●应用●在实务中运用的原则●在服务过程中的应用●治疗情境●治疗关系●治疗性对话●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演变及概念●观点●应用●认知行为理论●由来及观念●观点●应用●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界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实务原则●确定助人目标的原则●辅导过程中运用的原则●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确定评估重点●专业关系的建立●社工者的角色●任务●澄清内在沟通●向服务对象解释认知行为模式的运作方式●布置家庭作业●帮助服务对象实现经验学习●尝试使用逆向操作●运用动态的思考和存在的深思●●助人的步骤●结案与跟进●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历史●观点●结构●过程●行动●机能●在应用中的原则与过程●实务原则●应用过程●生态系统理论●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增强权能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发展性社会工作●五、个案工作方法●概念●模式●各阶段工作要求●常用技巧●个案管理●六、小组工作●概念,类型与特点●模式●过程●技巧●七、社区工作方法●特点与目标●模式●各阶段工作重点●技巧●八、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服务计划●社服机构类型与运作●社服机构的领导●社服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志愿者管理●社服机构的财务与筹资管理●社服机构的公信力和公共关系管理●我国的社会福利行政体系●九、社会工作督导●社工督导的对象与功能●内容与方式●过程与技巧●十、社会工作研究●社工研究的含义与功能●方法论与研究范式●一般过程●具体方法●社会工作的项目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讲义汇编6.3-社会工作者考试为大家推荐备考2014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讲义汇编,希望大家在学习愉快点击查看:2014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讲义汇编汇总第六章小组工作第三节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小组工作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小组筹备期、小组初期、小组中期、小组后期和小组结束期。
一、小组准备期又成为小组前期,指在小组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工作者对组成小组所进行的全面而充分的准备工作阶段。
(一)组员的特征此时的组员包括两种,即已经明确希望进入小组的人和潜在的成员。
成员有的清楚自己的问题和需要,有的不清楚,需要通过评估来明确。
(二)社工介入的焦点这个阶段的关键工作在于对组员的真实需求进行评估,以明确小组目标,选择小组成员和小组类型,进行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小组成员的真实需要而不是工作者或者机构的需要是确定小组目标的出发点。
(三)工作者的任务1、明确工作目标在了解成员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小组工作目标。
小组工作的目标可包括总目标和过程目标。
总目标是指组员希望参与小组中能够达到个人目标的基础要求,是宏观的、广义的和原则性的目标,而不是具体的目标。
如针对农村妇女建立的小组,其总目标可以是:提升妇女生存和生活的能力,提高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等。
过程目标是指在小组各个阶段的分目标。
因为过程是动态的,因此,过程目标也是发展变化的,是随着不同阶段的问题产生的。
如在小组初期,小组目标可以是:增进成员之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
2、制定工作方案在明确小组目标和性质的基础上,工作者需要制定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包括两部分,一是成立小组的活动总方案设计,一是每次活动的方案设计,也称活动计划。
含以下的内容:(1)活动理念这是进行活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即你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计划?这个计划具有什么意义?你设计活动的依据是什么?(2)活动的目标,这是方案设计的首要工作,与阶段性目标相匹配,如果上一次活动的目标是为了相互认识,那么此次目标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互动,目标大多以条列式列出:促进小组团结;增加互动的机会等也可以使用叙述式,如:本项活动的目标在于使小组成员相互认识,打破成员之间的陌生感,提供互动的机会。
(3)小组成员包括参与的人数和成员的特征(4)小组的特点包括小组的性质、时间、规模、人员组合等其中就时间的分配上包括:整个小组的起止时间;小组活动的频率和次数,考虑小组的性质,如青少年成长小组可以一周一次,活动8—10次;三是每个活动单元的时间,通常每个活动单元时间为120—150分钟;四是每个活动单元中的每项活动的时间。
主题活动大致为60—90分钟。
开场白多长时间、游戏多长时间、讨论多长时间等等,时间越精确,说明策划者考虑问题越周全,也能让组织者更容易把握。
(5)具体活动计划即每次活动的操作过程,可以以表格的形式,也可以条列的形式进行,如书本上的表格。
教材150页,表格项目包括活动时间、地点、目标、活动内容、所需物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当然,在总活动方案设计上,可以先将每次活动的计划简单列出,然后将具体的计划附在总计划之后。
(6)招募计划即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组员召集和选择,招募时间和地点的选择等。
(1)需要的资源(2)预料中的问题和应变计划预估小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作出应变计划。
(9)经费预算(10)评估对评估方式的选择。
3、选择组员途经包括:一是机构中有需要的服务对象;二是通过与这些服务对象接触发现的又加入小组需要的对象;三是通过宣传途经联系到的对象,小组成员的选择条件一般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同质性还是异质性;以使问题或需求的层次。
小组成员以同质性为主,在问题和需求上具有相似性的叫好。
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问题、特征和目标取向。
4、申报并协调资源5、物质准备●此部分的知识重点:1、小组准备期的工作任务(多选)2、小组方案设计的要素(多选)二、小组初期从第一次聚会开始,小组正式进入小组初期,小组初期的目标在于提供机会使成员相互认识和熟悉,建立小组期望和规范,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
(一)组员特点1、“两极情感”困境两极情感意指“趋避”的困境,即“趋求”与“避免”。
“趋求”是成员对新经验的好奇,希望从小组中获得满足,期待与他人或工作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自许以开放的心胸进入小组,同意他人的看法、尽量包容他人,同时期待别人的包容。
“避免”是指成员尽量避免一些东西。
如要小心地面对别人、感到陌生和害羞、不敢正面接触和交谈,盼望别人先关注自己、不愿意主动发言、避开别人的注目,担心别小组控制,害怕别人的敌意,不相信自己会被喜欢、权衡参与小组的代价,怀疑参与小组的效果等。
2、以往经验的影响成员以往接受过类似服务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较大影响。
1、试探在第一次聚会时,成员会有太多未知的东西等待回答,如小组要做什么?自己要怎么做?小组能够发展到什么地步等等。
面对这些,小组成员会以非常谨慎小心的试探去面对。
成员通过询问这些来寻找别人的相似点,从而使自己得到安慰。
(二)社工的角色和任务在小组初期,工作者使小组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和组织者,因此,工作者位于小组的中心位置,扮演组织者的基础角色。
具体包括:1、角色(1)领导者(2)鼓励者(3)组织者(4)统筹者2、任务(1)充分理解组员进入小组初期时的两极矛盾心理。
(2)把工作焦点集中在帮助组员建立信任关系上(3)创建可信赖的环境,促进组员间相互了解,澄清小组目标并促进与目标相一致的小组规范和小组结构(4)承担好组织者、鼓励者和统筹者的角色。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1、小组初期的组员特征(单选、多选)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多选)122014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讲义汇编6.3-社会工作者考试为大家推荐备考2014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讲义汇编,希望大家在学习愉快点击查看:2014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讲义汇编汇总第六章小组工作第三节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小组工作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小组筹备期、小组初期、小组中期、小组后期和小组结束期。
一、小组准备期又成为小组前期,指在小组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工作者对组成小组所进行的全面而充分的准备工作阶段。
(一)组员的特征此时的组员包括两种,即已经明确希望进入小组的人和潜在的成员。
成员有的清楚自己的问题和需要,有的不清楚,需要通过评估来明确。
(二)社工介入的焦点这个阶段的关键工作在于对组员的真实需求进行评估,以明确小组目标,选择小组成员和小组类型,进行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小组成员的真实需要而不是工作者或者机构的需要是确定小组目标的出发点。
(三)工作者的任务1、明确工作目标在了解成员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小组工作目标。
小组工作的目标可包括总目标和过程目标。
总目标是指组员希望参与小组中能够达到个人目标的基础要求,是宏观的、广义的和原则性的目标,而不是具体的目标。
如针对农村妇女建立的小组,其总目标可以是:提升妇女生存和生活的能力,提高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等。
过程目标是指在小组各个阶段的分目标。
因为过程是动态的,因此,过程目标也是发展变化的,是随着不同阶段的问题产生的。
如在小组初期,小组目标可以是:增进成员之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
2、制定工作方案在明确小组目标和性质的基础上,工作者需要制定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包括两部分,一是成立小组的活动总方案设计,一是每次活动的方案设计,也称活动计划。
含以下的内容:(1)活动理念这是进行活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即你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计划?这个计划具有什么意义?你设计活动的依据是什么?(2)活动的目标,这是方案设计的首要工作,与阶段性目标相匹配,如果上一次活动的目标是为了相互认识,那么此次目标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互动,目标大多以条列式列出:促进小组团结;增加互动的机会等也可以使用叙述式,如:本项活动的目标在于使小组成员相互认识,打破成员之间的陌生感,提供互动的机会。
(3)小组成员包括参与的人数和成员的特征(4)小组的特点包括小组的性质、时间、规模、人员组合等其中就时间的分配上包括:整个小组的起止时间;小组活动的频率和次数,考虑小组的性质,如青少年成长小组可以一周一次,活动8—10次;三是每个活动单元的时间,通常每个活动单元时间为120—150分钟;四是每个活动单元中的每项活动的时间。
主题活动大致为60—90分钟。
开场白多长时间、游戏多长时间、讨论多长时间等等,时间越精确,说明策划者考虑问题越周全,也能让组织者更容易把握。
(5)具体活动计划即每次活动的操作过程,可以以表格的形式,也可以条列的形式进行,如书本上的表格。
教材150页,表格项目包括活动时间、地点、目标、活动内容、所需物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当然,在总活动方案设计上,可以先将每次活动的计划简单列出,然后将具体的计划附在总计划之后。
(6)招募计划即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组员召集和选择,招募时间和地点的选择等。
(1)需要的资源(2)预料中的问题和应变计划预估小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作出应变计划。
(9)经费预算(10)评估对评估方式的选择。
3、选择组员途经包括:一是机构中有需要的服务对象;二是通过与这些服务对象接触发现的又加入小组需要的对象;三是通过宣传途经联系到的对象,小组成员的选择条件一般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同质性还是异质性;以使问题或需求的层次。
小组成员以同质性为主,在问题和需求上具有相似性的叫好。
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问题、特征和目标取向。
4、申报并协调资源5、物质准备●此部分的知识重点:1、小组准备期的工作任务(多选)2、小组方案设计的要素(多选)二、小组初期从第一次聚会开始,小组正式进入小组初期,小组初期的目标在于提供机会使成员相互认识和熟悉,建立小组期望和规范,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
(一)组员特点1、“两极情感”困境两极情感意指“趋避”的困境,即“趋求”与“避免”。
“趋求”是成员对新经验的好奇,希望从小组中获得满足,期待与他人或工作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自许以开放的心胸进入小组,同意他人的看法、尽量包容他人,同时期待别人的包容。
“避免”是指成员尽量避免一些东西。
如要小心地面对别人、感到陌生和害羞、不敢正面接触和交谈,盼望别人先关注自己、不愿意主动发言、避开别人的注目,担心别小组控制,害怕别人的敌意,不相信自己会被喜欢、权衡参与小组的代价,怀疑参与小组的效果等。
2、以往经验的影响成员以往接受过类似服务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较大影响。
1、试探在第一次聚会时,成员会有太多未知的东西等待回答,如小组要做什么?自己要怎么做?小组能够发展到什么地步等等。
面对这些,小组成员会以非常谨慎小心的试探去面对。
成员通过询问这些来寻找别人的相似点,从而使自己得到安慰。
(二)社工的角色和任务在小组初期,工作者使小组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和组织者,因此,工作者位于小组的中心位置,扮演组织者的基础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