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临沂“四三二一”发展战略

临沂“四三二一”发展战略

临沂“四三二一”发展战略四大战略新型工业强市战略城镇化主导战略商文旅引领战略东接南融战略三大亮点抓好现代农业重视高新技术加强招商引资两大主题建设中心城市发展县域经济一大目标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十二五”时期是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

当前,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区域发展竞争正在展开,我市作为正在加快发展的新兴城市和人均经济指标仍然较低的相对欠发达地区,如何在新一轮竞争中居于优势、占得先机,继续保持“十一五”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我们面前的“十二五”之路该如何才能走好?2011年4月19日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上,我市确定了“四、三、二、一”发展战略,为“十二五”之路指明了方向。

四大战略NO.1新型工业强市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500亿我市目前整体经济实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比较薄弱,建设经济强市,首先就要建设工业强市。

但发展工业决不能再走过去那种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的低层次发展的老路,而是需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和市场需求的新变化,走新型工业之路,要大力发展科技含量比较高、质量效益比较好、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型工业。

加快改造提升机械制造业、化工建材业、食品工业、板材家具业等传统产业是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战略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

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鲁南苏北最大的现代化工建材生产基地,实现由农业种养殖大市向食品加工业强市的转变,打造全国最大的优质板材加工基地和高档家具生产基地。

新兴产业对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按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千方百计培植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在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形成规模和竞争力,力争“十二五”末实现产值15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

同时我市将把骨干企业的培育作为工业发展的突破点,加大帮扶力度,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实力的提升。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财政补贴B.公开市场业务C.公共支出D.国债【答案】 B2、在衡量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诸多指标中,目前最全面的指标是()。

A.国民净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C.国民收入D.国内生产总值【答案】 D3、(2021年真题)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A.再贴现B.利率限制C.信用配额D.窗口指导【答案】 A4、实际GDP是指()A.用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B.用实际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C.用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D.用实际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答案】 C5、西部大开发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处于( )。

A.统领地位B.优先位置C.基础地位D.特殊地位【答案】 C6、构建文明体质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把()作为基本途径。

A.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B.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C.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D.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答案】 C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一般财政政策总目标的是()。

A.稳定物价B.保障充分就业C.稳定经济增长D.收入平均分配【答案】 D8、轻躁狂量表的K校正分应当是()。

单选A.19B.28C.34D.40【答案】 C9、为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国家规定企业应当发展循环用水系统和()用水系统。

A.串联B.并联C.综合D.智能【答案】 A10、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A.政策沟通B.贸易畅通C.资金融通D.基础设施互联互通11、由于SCL-90缺乏“情感高涨”和“思维飘忽”等项目,使其在()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A.躁狂症患者B.神经症患者C.精神分裂症患者D.正常人【答案】 A12、根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内容,下列属于优化空间结构,提升连通性,促进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的是()。

A.基于常住人口的总量和结构,提出分区分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布局和标准B.确定中心城区各类建设用地总量和结构,制定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结构规划表C.构建系统安全的慢行系统,结合街道和蓝绿网络,构建连通城市和城郊的绿道系统D.制定能源供需平衡方案,落实碳排放减量任务,控制能源消耗总量【答案】 B13、到(),我国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6.27•【字号】镇政办发[2011]159号•【施行日期】2011.06.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镇政办发〔2011〕159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七日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序言“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我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迈入基本现代化的攻坚期,也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向农业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

《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明确“十二五”期间镇江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是镇江未来五年现代农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十一五”现代农业发展简要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具有镇江特点的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有效整合资源、区位、市场、人文四大优势,瞄准高端市场,坚持精品路线,打造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和农村工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27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连续七年丰收,年总产保持在100万吨左右。

截止2010年,生猪、家禽、奶牛饲养量分别达到82万头、3600万只、5800头,分别比2005年增长1.7%、2.9%、1.8%;实现水产品总量8.51万吨,比2005年增长24.6 %,其中特种水产品2.74万吨,占总产的31.8%,比2005年高出25个百分点;蔬菜、茶叶、果品总产分别达到90.2万吨、1350吨、5.33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27.8%、28%、40%,其中食用菌产业和应时鲜果异军突起,总产达到2.32万吨、5.2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63%、40%。

认真实施农业“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上海农业现代化

认真实施农业“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上海农业现代化

革 委 等 l 部 委 办 、 农委 老 领 导 、 口人 大 代表 8个 市 农
和政协委员及有关 专家, 9个 涉 农 区县 领 导和 区 县
农委 、 部分 乡镇 领 导 , 部分 农 业企 业和 农 民专业 合 作 社等 方 面 的意 见 。对 大 多数 建议 意 见做 了认真 研 究 并 予 以采纳 。整 爪‘ 划 ” 易其 稿 。 ‘ 规 八
要 的 意义 。

“ 规划 ” 编制工作情 况
础 设施 建 设 , 高 农业 抗 灾 减 灾 能 力 ” 上海 市 加 快 提 ; 推 进 城 乡经 济社 会 一体化 发 展规 划提 出 “ 一步 完 进 善和 落 实基 本农 田保 护制 度 、发 展 生态 高效优 质 农 业 ” 上 海 市 环境 保 护 和 生态 建 设 规 划 提 出“ 强 秸 ; 加
提 升 农业 组 织化 程度 ,切 实加 强 农 田水利 和 农业 设 施装 备建 设 , 深入 实施 科 教 兴农 战略 , 确保 农产 品质 量安全, 增强 动物 疫病 和 植物 病 虫害 防控 能力 , 推进 农 业 服务 体 系建 设 , 力 发展现 代 种业 , 一步 加 强 大 进

稿


认 真 实 旋 农 业 “ 二 五 " 划 十 规
加 快 推 进 上 海 农 业 坝 代 化
■ 上 海 市 委 农 办 、 农委 主 任 市 孙 雷
农业 设施 、 农业 组织 和农 业科 技 的水 平 , 积极 发展 都 市 高效 生态 农业 , 断 强化农 业 的经 济 功能 、 不 生态 功 能和 服务 功 能 , 力争 在农 业科 技 引领 、 业与 二三 产 农 业融 合 、农 产 品质 量安 全全 程控 制和 监 管等 方面 走 在 全 国前 列 ” 上海 市 水 务 规划 提 出“ 力发 展 农 业 ; 大 节水 灌溉 技 术 , 高 农业 节水 水 平 ; 强 农 田水利 基 提 加

十二五介绍

十二五介绍

我看十二五
我看十二五

我们关注经济发展方式,为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 新变化,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实现国 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变,实现经济的整体转型。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我们知道过去的五 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一些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 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 害、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大幅提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新中国 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高度重视民生、以人 为本、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取得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胜利。 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完成这个目标,目前已经'赛 程过半','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 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 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 新能源发展战略
城乡区域
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思路研究。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优化生产力布局战略研究。 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体制 机制和政策研究

科教文化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对策研究。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
我看十二五

“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因为过 去的规划追求“国强”,然而“十二五”规划则追求 “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 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国富”到“民富”的转 变,让中国的富民之路又见曙光。我们依然关注民生, 我们在发展中取得的进展都是以民生为关注点,这会 让社会各个层面得到实际的好处。保障民生、改善民 生,成为“十二五"期间突出的亮点。政府也进一步 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中。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多 地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 活新期待","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成 为中国社会经济未来五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4)第一章发展环境 (4)第二章指导思想 (5)第三章主要目标 (6)第四章政策导向 (6)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7)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8)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9)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9)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0)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 (10)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1)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12)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2)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13)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13)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14)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4)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15)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15)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16)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16)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17)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18)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9)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9)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19)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0)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21)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21)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22)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2)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3)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23)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4)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5)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5)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25)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26)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6)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7)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28)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28)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9)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29)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30)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30)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31)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31)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2)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32)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 (32)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3)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3)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34)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34)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35)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35)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36)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7)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 (37)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37)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38)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38)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9)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9)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39)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39)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39)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40)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40)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41)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41)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41)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42)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42)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安庆市宿松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安庆市宿松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安庆市宿松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宿松系安徽省直管县,地处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为皖西南门户,现辖9镇13乡207个自治村(社区),总人口80万,国土面积2394平方公里。

全县耕地64万亩,山场73万亩,可养水面84万亩,是我省优质棉基地县、水产重点县。

境内山区、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

目前,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子制造、新型建材、矿化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2010年12月,宿松县人民政府农业委员会委托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宿松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规划编制组成员先后多次对宿松县各乡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考察。

在与当地有关部门、农户和专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仔细分析,编制出《宿松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该规划在对宿松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的发展成就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定位、战略、布局和目标,提出了宿松农业五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设计了相应的重点工程与项目,并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宿松县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县直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规划编制组对此表示衷心感谢!规划编制组第一章成就总结与形势分析第一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末,农业增加值达到27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升,粮食总产量达到34.39万吨,油料总产4.29万吨,棉花总产2.4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20.3%、43.9%和9.1%,其中粮食总产连续7年增长。

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经济发展展望

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经济发展展望

“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XX县经济发展展望目前,建设“山水泉城、魅力邢襄”是XX市的发展主题。

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发展之路,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清洁发展、科学发展,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方向。

在这一大背景下,结合XX县经济发展的实际的情况,理顺我县“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思路是我们现在首要解决的问题。

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这对“老冤家”,如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齐头并进、同时进行便是我们要攻克的课题。

XX县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我县已基本形成了以旭阳焦化为代表的工业产业、以邢州枣业、浆水苹果为代表农业产业、以峡谷群地质公园为代表的旅游业,三大产业并驾齐驱的良好经济发展局面。

在这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也有我们需要警觉和改进的地方。

如工业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农业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的问题;旅游产业无法形成鲜明品牌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在“十二五”期间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则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就是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以经济发展带动生态保护,以生态开发推动经济发展。

针对我县目前的发展状况,“生态产业化”主要是针对以农产品种植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就是将农产品生产规模化、企业化,将旅游业发展规范化、品牌化;“产业生态化”主要是针对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使工业企业、不同产业形成类似与“自然生态链”的循环经济,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消耗、无(低)污染的生产方式。

一、产业生态化(一)产业生态化的实现途径1、技术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在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复合大系统中,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活跃的因素。

技术进步对于这个系统的发展起着复杂的作,工业技术研究和发展是服务于企业、不断为市场或社会提供满足多种需求产品的过程。

小度写范文“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发展挑战与选择_新时代农村建设成就模板

小度写范文“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发展挑战与选择_新时代农村建设成就模板

“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发展挑战与选择_新时代农村建设成就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

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对实现2020年奋斗目标具有关键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增大从需求方面看,“十二五”时期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将呈刚性增长。

一是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带来的增长。

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和加工需求扩大带来的增长。

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种的需求日益多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这些都将进一步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

从供给方面看,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耕地面积还将继续减少;淡水资源总体短缺,时空分布不均,不少地方超量开采地下水,缺水将成为制约许多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局面没有改变,台风、酷暑和严寒等极端气候发生概率增加,区域性、季节性的干旱、洪涝灾害交替出现并有加剧迹象。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逐步扩大,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

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任务十分繁重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十二五”时期,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扭转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难度加大。

一是依靠农业发展促进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的空间不大。

农业经济问题集锦

农业经济问题集锦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农业现代化取得阶段性进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在1万亿斤水平上稳步提升。

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充足、质量安全。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转移。

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农业各产业协调发展,农业多功能性进一步拓展。

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农业信息化迈出新步伐,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设施农业规模大幅增加。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草原退化和农村面源污染得到初步遏制,水资源、肥料、农药利用率明显提高。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必须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本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两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品种结构、品质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优势区、主产区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但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农业生产力布局还不够清晰,主导产业还不够突出,支持政策还有待强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城乡差异、农民工问题、农村体制改革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否则将影响改革的进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专题叙述了建设社会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三农”问题的解决迎来了历史新机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3]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十三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发展理念第五章发展主线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第十三篇全力实施脱贫攻坚第五十六章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五十七章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第五十八章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第十四篇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六十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第十五篇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第六十一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第六十二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六十三章缩小收入差距第六十四章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六十五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六十六章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第十六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六十七章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第六十八章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第六十九章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第十七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七十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十二五”时期西部地区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十二五”时期西部地区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 千公顷/ ,高于全 国平 元 ,同 比增长2 %。 目前 ,青海省特色 1 人 5 色 、有机特色农业的优势所在。西部地 均耕地面积0 4 区毕竟人类经济开发活动相对 比较晚 , 均水平 。总体来看 ,西部地 区土地资源 农牧业产业基地培育 和产业化经营步伐
对 区域 生 态系统 的干扰 破坏 程 度 比较 丰 富、类型多样 ,且绝大部分耕地符合 不 断加快 ,其 中海东高原现代农业示范 低 ,加 之 现代 生产 技术 的应 用 相对 滞 国家监测标准 的绿色产 品生产条件 。四 区 、海北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 区 、黄南 后 ,空气 、土壤与水资源污染程度也 比
生态脆弱且发展滞后西部地区来说 ,加
( )基 于农 业 资源 禀赋 的 优势 国家产业政策 的支持和引导下 ,绿色农 二 业发展 战略布局 1益清晰 ,农业产业化 3
快培育和发展绿色农业 ,既具有独特的 分析
资源优势 ,又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 ,既
西部 地 区拥 有 丰 富 的各类农 业 资 水平 明显提高 ,为 “ 十二五”时期 向更
良好 基础 。
调节 ,为农作物 营造较为适宜 的生育环
现代化为发展 方 向,坚持 “ 有所 为 、有 境。西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 于提高土
( )基于 绿色 消 费需 求 的优势 所不为”的原则 , 四 在统筹考虑地域特点、
分 析
地产出率 、资源利用率 和劳动生产率 ,
资源禀赋 、产业布 局、市场 需求 以及经 对于提高农 业效 益和竞争 力 ,促进农业
环境经济/ 0 2 7 2 1 年O 月/总第13 0 期●■■■■■一
十 二五 ,时期 西 部 地 区 , 绿 色 农 业 发 展 的基 本 思 路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1.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具体策略1: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网络,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加快推进油气管道和主要输电通道及联网工程。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发挥资源优势,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在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一批资源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等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支持汶川等灾区发展。

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区域战略合作,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具体策略2: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装备制造、原材料、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以及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服务业。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厂办大集体改革和“债转股”资产处置,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

着力保护好黑土地、湿地、森林和草原,推进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

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增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重点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和牡绥地区等区域发展。

具体策略3: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2023年度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3年度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3年度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题库(附带答案)单选题(共57题)1、“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A.科技进步和创新B.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C.保障和改善民生D.改革开放【答案】 B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之间的矛盾。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生产【答案】 B3、下列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是()。

A.农村宅基地B.某城市住宅小区土地C.自留地D.自留山【答案】 B4、在总需求低迷时,政府会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其主要手段是()。

A.减税,减少财政支出B.增税,增加财政支出C.增税,减少财政支出D.减税,增加财政支出【答案】 D5、我国扩大境外油气资源合作开发的原则是A.谨慎合作、优势互补B.平等合作、互利共赢C.以我为主、互利共赢D.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答案】 B6、"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化我国垄断行业改革的措施是()A.对垄断企业实行分拆重组B.放宽市场准人,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C.积极引进外资D.加强行业管理【答案】 B7、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中的比重。

A.国民储蓄B.企业收入C.初次分配D.再分配【答案】 C8、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A.93%B.95%C.98%D.100%【答案】 A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投资宏观调控的方式以()为主。

A.直接调控B.市场调节C.税收管制D.间接调控【答案】 D10、()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

A.设计单位B.项目法人C.项目法人的董事长D.建设单位【答案】 B11、根据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新建项目正式成立项目法人的时间要求是()。

全面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十二五”崇明农业发展思考

全面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十二五”崇明农业发展思考


总体 目标
1 初 步 实现 高效生 态农 业 的产 业化 、 加 大农 业结 构 调整 力度 , 固 中华 绒螯 蟹 、 色 巩 特
蔬菜 、 质 大米 、 山羊 、 果花 五 大主 导产 业 , 展 优 白 林 发
二、 发展 设 想
“ 二五” 十 期间 , 县农 业总 产值 要 从 2 1 年 的 我 00 5 2亿 元左 右 增加 到 2 1 0 5年 的 6 0亿 元 , 增 长率 达 年
稻 生产 。
2 初 步 实现 高效生 态农 业 的标 准化 、
进一 步完 善 农业 基础 设 施 , 建设 高标 准 农 田 、 设 施菜 田、 畜禽 和 水产标 准 化养 殖场 , 建成 横沙 国家一 级渔 港和 北 部垦 区 生态农 业 实验 区 。完 善和 实 施农
产 品标准 化 生产 技术 规程 , 强化质 量 监 管体 系 , 鼓励 生态 、 健康 种 养 , 提高 绿色 、 机 农产 品生产 能 力 , 有 实
建 设 、 态 环 境保 护 、 生 资源 利 用 的有 机 统 一 , 步 构 初 建起 适 应市场 经 济 的高效 生态 农业 体系 。

运 作 比较 规 范 、 场竞 争 力 强 、 动作 用 明显 的龙 头 市 带
企 业和 农 民专业 合作 社 。 推进 农业 管理 体系 现代化 , 形成 以农 民专 业合 作 社为 主要 形 式 ,与行 业协 会和 社会 中介 相 结合 的农业 生产 、 通 、 务 体系 。 流 服
积极推 进林业 建设 。按照“ 重大 项 目配套 , 县域 范 围挖潜 、 国有土地 增量 、 重点地 区推 进 ” 的原则 , 在 岛域 内的滩涂 、市县 级河道 两侧 国有 土地 以及 重点 项 目配套 上建成 公益 林 3 5万亩 , 同时稳步 推进 果 . 林 结构调 整 ,使 “ 二五 ”期末 的森林 覆盖 率达 到 十

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N o n g y e j i n g j i为了保障我国生态农业进行可持续性的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将现阶段的资源节约型管理机制,与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的融合,以此可以有效的让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基于经济以及社会这两个层面的动力体系。

在这样的体系下,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进而可以让我国生态经济运行模式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指生态农业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可以不断地开展和进行,同时能够符合现代化环保理念、市场发展理念、国家宏观策略驱动等一系列要求,融合科学技术、社会经济、自然规律等相关内容,持续不断改善农业产业的基本形态,助力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

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农业的发展要脱离传统农业的束缚,同时以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策略,提升农业产业的核心价值。

例如,针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改善土地等一系列举措成为现代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有效替代传统农业“粗犷式”发展模式,提升土地资源、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维护生态环境与农业产业的均衡发展,保障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1、整合能源高效型经济管理机制为了保障在现阶段生态农业经济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建立起经济运维管理的科学模式。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当中,需要充分的保障科学性以及完善性。

首先从时间延伸的角度进行分析,需要有效的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提升结构的时效性价值。

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能够基于协调发展体系的时候,可以针对农业经济,以及能源体系的合理性,进行完善合理的评估,以此充分的保障形成的能源体系,可以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需求,需要充分的保障经济体系可以平稳的运行下去,不会由于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其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现阶段的生态农业经济体系当中,主要的是需要将新型能源进行稳定的发展下去。

而为了实现这样的管理目标,就需要顺应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以及现代化农业的管理需求,需要保障在出现问题之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以及处理,以此做好对管理系统的优化以及调整,进一步的提升能源的利用率。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

城口县巴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城口县巴山镇“十二五”规划编制小组二○一一年六月前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巴山镇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速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落实“314”总体部署、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时期。

因此,认清形势,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未来,编制《城口县巴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勾勒巴山未来五年发展愿景,意义重大,很有必要。

《纲要》提出了巴山镇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生态立镇、旅游靓镇”。

围绕总体思路,《纲要》提出了巴山镇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一)发展背景巴山镇位于城口县西北部,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幅员面积达125.3平方公里。

距城口县城54公里,东接高楠,西邻四川万源市钟亭,北依左岚,海拔在500—2000米之间,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四季分明,温和宜人。

森林茂密,林业资源丰富,原始生态植被保存较为完好。

辖区内有丰富的钡矿资源,属亚洲第一大钡床。

巴山镇辖区内有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1.4万,其中农村人口1.34万,全镇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6900人,其中:男性3714人,女性3134人;劳动年龄内6858人;平均受教育年限7年。

(二)现实基础“十一五”期间,巴山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关注民生为重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通过五年奋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到2010年底,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1785.33 万元,财政收入达3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200 元,粮食产量6200 吨,山地鸡出栏12万羽,生猪出栏6000 头,牛100头,羊6000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0.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0万元。

解读十二五

解读十二五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解读《十二个五规划建议》访谈文字实录: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荆楚网、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为您呈现的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系列访谈现场。

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湖北省社科党组成员、副院长秦尊文先生!秦院长您好!秦尊文:您好!主持人:我知道您是参加过我们湖北省十一五规划研究,然后也是十二五规划研究专家,所以我们今天非常期待和你解读我们国家十五规划建议。

我们知道《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建议》在27日的时候已经成功发布了,相比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来说的话内容更加详实,我想首先请问咱们秦院长,无论公报也好,规划建议也好,要点有哪些?秦尊文:要点可以从规划建议的内容当中可以找出来,我们十二五规划建议他一共有十二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这是一个统领性的。

是对我们整个规划的全部内容是一个主体和主线,进行全覆盖。

下面有扩大内需、推进农业现代化、再就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社会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改革攻坚步伐,最后一个就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前面一共是十一个部分。

最后一个部分就是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十二五而奋斗。

那么除了第一部分和第十二部分,当中十个部分就是我们十二五规划归纳的一些要点。

当然在十大任务之前,规划也好、公报也好,还对我们十一五期间取得巨大成就进行回顾总结了经验,这也应该算一个亮点。

主持人:公报出来以后,包括十二五有很多人发现从中有不一样的地方,您觉得哪些是让您觉得眼前一亮的地方?秦尊文:这个可以很十一五规划建议进行对比可以体会到他的亮点,我刚才讲了十二五规划是十二个部分,那么十一五规划是十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当时是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就是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那么从第三部分到第九部分,那么也是像我刚才说的主要任务有七个方面,第一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二个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四建设林型社会,第五、深入体制改变,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详细)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一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 录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二章 指导思想第三章 主要目标第四章 政策导向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中国:2010年12月22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到,“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请您谈一下未来五年“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趋同程度。

您认为生态农业在这个过程中会呈现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吴文良:总体来讲,工业化、城镇化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快速的发展阶段。

尤其是最近几年,工业化和城镇化至少在速度上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但是农业现代化难度却是最大的。

在中央的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这么一句话,我认为是有很深远的意义的。

我们整体上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的发展阶段,但正是这样的背景和社会环境条件下,我们的农业现代化难度会更大、任务更重、标准更高,这是由于农业本身的产业特点和所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和战略性基础产业,相对来讲风险更大,难度也更大一些,面临着社会、自然以及市场的多重风险。

这句话更深的用意还是要强调农业现代化跟城镇化和工业化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意义,更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生态是现代农业内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前讲农业现代化可能从科技和增产的角度强调食物安全更多一些,自从中国食品安全、资源环境生态安全“两个安全”的问题凸显以后,农业现代化的难度、要求和标准以及内涵的丰富程度都跟原来是不一样了。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认为生态化的趋势会越来越重要。

整体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来说,生态的要求是一种有内在本质的要求。

另外一个方面,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农业现代化最关键的是农业的组织形式的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水平之所以差就是因为农业的组织化和产业水平低。

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从本质上来讲,应该是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或者是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的建立。

也就是说实行现代农业工业化和商业化模式的过程中,从本质上必然伴随生态化的过程和要求。

以前包括发达国家农业的现代化,核心是农业的商业化和工业化过程,生态化的问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

新的阶段,在满足以前现代化要求的前提下,面临着两个特殊的问题,一个就是生态化的问题,另外一个是中国小规模、分散式的生产跟庞大的社会需求的矛盾的协调,这跟任何其他国家相比都是非常特殊的。

价值中国:“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到“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作为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领域的专家,请您谈一下现代农业体系的建设,以及应当如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吴文良:我经常跟学生讲,中国发展农业的最高纲领就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这十个字。

这是一个难度非常大、标准非常高、非常理想的一个目标。

就总体而言,由于农业自身特点的限制,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农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达到这种理想状态。

这个“十字方针”既是目标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而且它有一个演化的过程。

最早的时候中国是在保障粮食供应方面有问题,所以提出“以粮为纲”,后来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农业生产还要多样化,进行“多种经营”,再后来提出高产、优质、高效的“三高农业”,进一步才发展成为现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十字方针。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提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我认为从发展目标导向上是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考虑的。

从现代农业体系构建上来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一个是如何建立中国现代农业体系的理想组织模式。

以前讲高产、安全的时候只要把粮食生产出来就可以,现在整个农业的组织化模式和组织化程度非常关键,产业安全和高效的程度至关重要。

比如说我们在山东寿光农户那里收购的黄瓜1.5元每斤,但是卖到北京可能就是4-5元钱每斤,流通交易的成本太高了,这属于产业的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问题。

实际上还有流通的安全问题,最近这几年出现的大蒜、辣椒以及去年下半年整个农产品的价格往上窜,都给我们警示。

直到后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才把农产品价格抑制了一些。

这就给我们一个很强烈的信号,农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安全程度绝对不仅仅是生产足量或者说有一定的保险系数就安全了。

农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且我们整个流通环节中的监控、管理、食品安全等的控制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弱的。

以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生产靠农民,流通有农协,物流供应有全国系统设计的批发市场,流通根据整体的供求以及空间的布局进行调配,到了市内有消费协会(不同于中国的消协),有国家法律的保障和公民的参与,大学里面都有相应的消费协会。

我认为中国还要在组织产业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因为它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起了一定的作用,现在来看不是有了龙头企业这个产业就起来了,然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还存在利益分配调控的问题,怎样来保障农民的利益问题。

如果我们的产业起来了,农民作为初级生产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利润都被做后端产业的人赚了去,可能导致城里人吃更贵的东西、农民赚不到钱。

最后这个产业还是脆弱的,同时失去了国家农业产业化要考虑利益分配的要求。

第二个是科技保障问题。

中国的资源禀赋(人地资源情况)跟全世界相比算不上最苛刻,但也是非常苛刻了,相比于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中国的农业资源是非常紧缺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提升只有在科技方面做文章。

这次会议上虽然也提到说科技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我认为这块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

我们农业现代化方面的组织化水平和科技的水平至关重要,同时要应对生态化的要求和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这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需要考虑的三个重点方面。

价值中国:您刚才提到的组织模式包括生产、流通甚至法律的保障,农村城镇化过程伴随着最原始的组织模式从“公司+农户”到现在的农民合作社以及发展的现代农场,您认为哪种模式的发展前景会更大一些?吴文良:需要历史性的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要看我们国家农业的微观组织形式,最早是“分田到户”,后来实现了集体所有制,一直到人民公社,再后来到了所谓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80年代末期,我们看到了有几个大的发展趋势:第一个是农业产业化,农业的一些产业开始靠龙头企业来拉动;第二个是通过立法来允许农民建立合作经济组织,这种组织形式是国家降低成本,同时把合作经济组织合法化。

国家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我认为从经营组织形式上、从降低成本和组织化程度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法律保障,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这是两股很重要的力量。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市场的力量,市场的拉动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比如说社区支持农业,直接面向城市居民,既保证产品的安全又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又提高了效益。

因为农业的产品跟其他的产品是不一样的,特别像城里面对鲜活的农产品要求是很高的,最终希望吃到鲜活的东西,这样社区支持农业还是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从农业发展的宗旨上,可能不一定要强调国际贸易,一定是降低贸易和交易成本,主要是靠当地的市场拉动。

另外,我认为中国农业的商业模式至少在城市的供应上还不是特别成熟,比如说超市对城市居民来说蔬菜的价格是非常高的。

城市居民习惯去超市购物,因为超市在我们国家整个的发展过程中至少是在县级以上城市已经是非常普遍,属于主流的消费模式。

但是蔬菜有所不同,由于它的流通成本很高,我认为这种模式不一定是最佳的。

最佳的应该是更低廉的,比如国家在推进农超、农校对接,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和成本。

但是中国的市场又非常特殊,农副产品的消费、特别是高端的产品消费跟国外有很大不同,我们有更多的礼品消费、集团消费、节假日消费。

拿礼品消费来说,中国的人际关系交往比较特殊,到了过节时候互相送礼;集团消费发职工福利,而且是集团采购,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另外比如说大学、大的企业供应。

这种消费不一定是靠一般的市场调节,慢慢地形成相对的直接供应,有可能会走得更远。

第一信用度更高,第二间接的交易成本会降低,效率会提高,这样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模式的发展。

我个人的看法,现在还看不准到底未来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导模式,只是凭着观察觉得超市不一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模式。

比如说去年和今年春节,易初莲花超市两个西红柿、两根黄瓜都卖十几块钱,我认为这个价格是不能接受的。

价值中国:在生态农业研究领域,您提出了我国生态农业县发展的四个基本类型和三种模式,具体怎么理解?这四种模式和三种类型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时期,会不会呈现“爆炸式”的推广和应用?吴文良:四个发展类型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专门研究过生态农业的区域发展,按照资源的水平、经济的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的水平三个要素,每一个因素我们分为三级,组合出来是二十七种类型。

现实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类型,选取了四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主导生态农业模式。

比如说经济落后的生态脆弱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偏远山区发展。

另外一个就是山清水秀的地方,经济落后但是资源很丰富,生态环境非常好。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粮食主产区,最后是在这个基础上更强化的沿海跟城郊的发达地区。

我们国家在提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时候,我认为在不同的地区确实要考虑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需要认真分析研究。

比如说在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就相当于一个人病了一样,首先是要“治病”,自然和生态这块要综合治理。

在这个基础上首先要保证的是粮食的供应,治好了病再让当地的人能吃饱,然后再进行结构调整。

所以我们提出来“综合整治,结构优化”,重点整治的基础上保障粮食生产、多种产业发展。

第二个最好的就是山清水秀的地方,包括贵州、西南山区、东北等相当一部分丘陵山区,经济落后基础条件差。

但是只要把有机农业、现代生态农业这套组织形式和标准引入以后,这些地区最具有发展能力,因为它没有受到工业化的影响,就像人一样本身有没有病,生态条件很好,食品安全程度非常高。

这些地区可以走跨越式发展,直接进入有机农业或者说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没有必要再走常规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模式。

第三个最主要的东北、黄淮海,再加上长江中下游的这几个大平原,我们的肉蛋鱼奶菜基本上是这几个地方供应。

这块潜力大但是负担也重,有个怎么样给它减负的问题,减少对它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提高科技含量。

比如说东北黑土地土壤碳的降低问题,南方氮的污染问题,整个华北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问题,都需要特别关注并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地区也为整个中国的农业食物的保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就好像家里面的老大一样,他是有这个能力,但你把所有的担子都压到他身上去了,老二老三这个上大学那个出国了,最后老大四十多岁到现在还没结婚,还得给这个家庭做贡献。

实际上并不应该是这样,该减负的地方适当要进行减负,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最后一个就是沿海城郊的发达地区,它是在前面那些基础上更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