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对日作战纪实
令日军在华南最丢脸一战
令日军在华南最丢脸一战70多年前,为保家卫国,千千万万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慷慨赴难,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在华南,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华南敌后抗日战场,这也是继华北、华中之后的全国第三大敌后战场。
70多年后,我们从曾惨遭日军14个月大轰炸的广州出发,来到韶关——广东的抗战中心,来到南澳岛——广东抗日第一仗遗址,来到平型关大捷遗址……累累弹痕今犹在,血肉长城谱壮歌。
一个个勇赴国难的悲壮瞬间,一个个浴血奋战的英烈形象,一次次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在战火中重生,中华民族洗去百年屈辱,赢得民族尊严,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抗战硝烟早已散尽,抗战精神永存世间。
在对历史的回望中,我们汲取前行的力量,迈向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自7月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启动“重走抗战路”1+X采访报道活动,南方日报、南方杂志、南方网、南方周末等派出多路记者,重走先辈们的抗战路。
“重走抗战路”子系列今起推出第一期。
敬请垂注。
走进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抗战遗迹:交通站、粮食加工场、祠堂、报社、书院、练兵操场……这里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刘氏客家村落,也是华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历史风貌最为完整的抗日旧址。
在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中,东江抗日根据地是华南敌后最早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在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的纪念馆、旧址,我们抚今追昔,搜寻当年发生在东江边上的抗战故事。
党史资料记载,东江纵队从日寇铁蹄下解放了大片国土,先后建立了7个县级政府和一批区、乡抗日民主政权。
在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的艰难情形下,东江纵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一万多兵力的抗日劲旅。
据不完全统计,东江纵队共作战1400余次,歼敌9000余人。
1945年,朱德总司令在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百花洞战斗击毙日军大队长百花洞村位于东莞大岭山镇以西4公里左右,因住有黄、陆(“绿”的谐音)两姓村民,犹如百花盛开时的两朵花,村后的马山有个龙岩洞,故名百花洞。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华南敌后建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
在长达8年之久艰苦曲折的抗日斗争中,东江纵队在曾生、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等领导的指挥下,积极配合全国各地抗日战场和盟军,英勇地打击敌人,成为蜚声中外的华南抗日战场一支坚强的武装部队,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中,东江纵队机警而出色的情报工作,在整个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赢得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
东纵战士营救了一批国际友人和盟军人员,赢得盟军信任,为建立情报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
初夏的大岭山,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大翡翠镶嵌在繁华富庶的珠三角大地上。
这块饱经烽火洗礼的革命圣地,如今是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人气鼎盛的森林公园。
抗日战争时期,正是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小山脉,上演了惊心动魄的抗日游击战,成为当时“敌后三大战场”之一的华南敌后战场的主要阵地。
在小山脉脚下的大王岭村,如今还保存着当时的村落布局和历史氛围,2005年9月,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在这里拔地而起,成为华南地区纪念抗日历史的一个地标。
近日,《中国文化报》记者来到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实地走访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现存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9处旧址,参观了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现场感受了当年东纵先烈们拯救民族于危难而留下的历史烙印。
据史料记载,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派廖承志、潘汉年和张云逸到香港、广州组建八路军办事处,开展统战工作和动员民众抗日,并于1938年4月,成立中共广东省委。
同年10月,日军侵占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后,中共中央即电示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在东江敌占区开拓游击区。
据此,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委派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率共产党员和香港进步工人、华侨知识青年共30余人到达惠阳县坪山地区,组织人民抗日武装。
东江纵队的广九铁路之战
1944.2.25 东江纵队向广九铁路全线出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沿广九铁路全线出动,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全长147公里的广九铁路,连接广州市越秀区的广州站及深圳市罗湖区的深圳站,作为近代史上历史悠久的一条铁路干线,它见证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沧桑与变革。
七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广九铁路沿线也是重要的游击战场。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多次在这里伏击日军部队。
1938年下旬,侵华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相继沦陷。
在此前后,中共广东省委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在日军占领区开辟抗日游击区的指示,派一批共产党员到东莞、宝安、惠阳、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文彬到羊台山抗日根据地的白石龙村召开游击队干部会议,总结了部队对敌斗争的经验,成立了以尹林平为书记的中共广东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东江和珠江地区的抗日斗争,并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编为游击总队,梁鸿-钧任总队长,尹林平任政治委员,部队编成1个主力大队和东莞、惠阳、宝安、港九4个地方大队。
为适应斗争需要,游击总队于1943年底,在惠阳坪山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下辖1个主力大队、5个地方大队和1个护航大队。
纵队成立后,大力加强部队建设,广泛开展杀敌竞赛和扩军竞赛,不断向日伪军发动进攻。
1944年2月25日,东江纵队开始沿广九铁路、宝太公路等交通线全面出击,先后全歼广九铁路常平、平湖等站的伪军、伪警大队。
期间,日军遭东江纵队连续打击,伤亡惨重,被迫于1944年6月7日撤回樟木头站。
东江纵队还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粤北挺进,一度解放清远县城。
抗战结束后,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到山东省解放区,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
留在广东的人员,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骨干。
今天是1月31日,1944年的今天,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东江游击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问题指示,要求东江游击区的人民政权必须坚持三三制,注意团结党外人士。
东江纵队心得
东江纵队心得我在东江纵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对这段经历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东江纵队作为中国抗日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曾为抗击日军、保卫祖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这段时间里,我亲身经历了东江纵队的艰辛、团结和奋斗精神,也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东江纵队的艰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东江纵队所处的战场地势复杂,交通不便,经常受到日军的袭扰。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东江纵队的战斗力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被困在一个山谷中,四面受敌,情况非常危急。
但是东江纵队的指挥官带领着队伍,经过几个晚上的埋伏和伏击,最终成功突围。
从那次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东江纵队的战士们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坚韧和毅力。
他们虽然身处逆境,但是却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战斗的勇气。
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东江纵队能够在战场上屡建奇功。
其次,东江纵队的团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战场上,团结一致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东江纵队,我见证了战士们之间紧密相连的情谊。
不论是年轻的小伙子还是年迈的老兵,他们都以团结合作为准则,共同面对敌人的侵略。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遭到了日军的突然袭击,伤亡很严重。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江纵队的战士们没有自私自利,而是相互搀扶、保护,为了集体的安全不计个人的牺牲。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团结的力量是无可估量的。
正是因为这种团结,东江纵队能够战胜强敌,守卫家园。
最后,东江纵队的奋斗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东江纵队的战士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保持着昂扬的斗志,为了实现抗日的胜利而不懈奋斗。
在东江纵队,我学到了永不放弃的态度和拼搏到底的精神。
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情况,东江纵队的战士们从不退缩,勇往直前。
正是这种奋斗精神,成就了东江纵队的辉煌战绩。
回顾这段在东江纵队的时光,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东江纵队的艰辛、团结和奋斗精神不仅是对我个人经历的一种磨练,更让我明白了团结一心、坚持奋斗的重要性。
精神长留青山绿水间--寻找东江纵队当年的足迹
东江纵队成立70周年之际,本刊专访组在本刊主编王国梁的带领下,奔赴东莞、深圳、惠州等地,在山间、海滩、江边、古村、都市寻访东江纵队的足迹,徜徉于历史与现实之间。
虽然已是金秋时节,南国仍然是青山绿水,各纪念旧址也一派生机勃勃……烽火大岭山大岭山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
大岭山区位于东莞市西南部,由大岭山、莲花山、水濂山、红山等山脉组成,面积约900多平方公里,地势险要,是东江纵队的发祥地和重要活动地之一。
1938年8月,中共广东省委领导下的军事委员会在广州召开外围县党的军事工作会议,研究如何建立和掌握民众抗日武装问题。
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积极响应省委的号召,1938年10月建立了东莞县壮丁常备队和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
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王作尧等率领的东莞模范壮丁队来到这里活动,打下了群众基础。
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的威胁下,王作尧被迫率领队伍东移海陆丰。
1940年9月,中共前线东江特别委员会召开部队干部会议,决定把东江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惠(阳)东(莞)宝(安)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领导中心设在东莞。
10月,林平、梁鸿钧、曾生、邬强率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挺进大岭山地区,恢复东莞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开创大岭山抗日根据地。
第三大队曾多次重创日伪军,百花洞一战,毙伤日军五六十人,日军大队长被击毙,日军称之为“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据介绍,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现存9处文物点,2004年东莞市政府拨款对9处文物点进行全面维修,恢复原貌。
新中国成立至今,不少东纵老战士及其后代多次重返大岭山,参观根据地旧址,与老区人民一道追忆抗日风云,重温战斗情谊。
被东江纵队营救脱险的美军航空队克尔中尉的儿子也曾到此参观。
大王岭村是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最集中的村,现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厂、操场等6处旧址,均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试论华南抗日武装——东江纵队的历史功绩
试论华南抗日武装——东江纵队的历史功绩史研究】试论华南抗日武装东江纵队的历史功绩■广东肖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由地处珠江门户,广九铁路纵横其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组成,以“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为牵制我华南兵力,策应武下简称“东江纵队”是华南敌后抗日战场的主要力量,. 汉会战,选择在离广州不远的惠州大亚湾登陆,并将此作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它在东江地区人民的大力为侵略华南地区的重要据点之一。
因此,东江地区与华南支持下,坚持“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转战东江两其他地区相比,直接与日寇作战时间更早、距离更近、难岸,深入港九敌后,协同英美对日作战,有力地打击了盘度更大、战斗更艰苦。
踞在东江流域的日本侵略军,特别是在年月的香港年月日,日军发动了入侵华南的战役。
仅秘密大营救行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全国夺取抗多天时间,广州各县及东江下游相继沦陷。
在中国共产党日战争和世界反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的坚强领导下,东江地区人民纷纷拿起武器,组建武装队伍,奋起抗击入侵的日寇。
同年月,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一惠惠阳、东东莞、宝宝安等地组织了两支人、东江抗日武装的创建与发展民抗日武装。
一支是“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由中共东江地区包括东莞、惠阳、宝安、增城、博罗等县, 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委,部队③“格伯特给皮亚特尼茨基和阿布拉莫夫的电报”,⑧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全宗 ,目录 ,卷宗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第卷,中共党史出版社,年,第页。
究部译: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苏维埃运动⑨马细谱等译: 《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广西师第卷 ,第页。
范大学出版社,年,第页。
“乌拉圭洋行”在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国际联络部给格伯特的电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报”, 全宗,目录,卷宗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卷 ,全宗 ,目录 ,卷宗 ,第页译作“乌里茨室第一研究部译: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苏维埃运基外国公司”。
东江纵队北撤谈判全记录
东江纵队北撤谈判全记录作者:朱姝璇来源:《百年潮》2014年第09期1945年9月2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日本东京湾。
停泊在这里的“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外相重光葵、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噩梦终于终结。
抗日战争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中国的形势又剑拔弩张。
美、蒋、日、伪相互勾结,加紧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争夺抗战胜利果实,复杂而严峻的局面,令中国的局势急转直下,内战的乌云笼罩华夏大地。
在中国华南地区,人们初闻抗战胜利的巨大喜悦也逐渐被国共冲突及战争再次爆发的焦虑所代替。
广州沦陷后,由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多支人民抗日武装就一直活跃在华南敌后战场上。
至抗战后期,这些人民抗日武装逐渐发展为7支人民抗日纵队,他们与广西的部分抗日武装一起,统称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也称华南抗日纵队)。
他们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纵横华南,转战两广,有力抗击了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积极推动了华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为坚持敌后抗战、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自身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
东江纵队,就是其中之一。
至抗战胜利,东江纵队由初建时的几百人增至11000余人,先后建立了东莞大岭山、宝安阳台山、惠宝边坪山、江北罗浮山、北江东岸、惠东、陆海丰抗日根据地及港九、清(远)英(德)边、东江上游等抗日游击区。
开辟解放区总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0万,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
华南人民武装力量的迅速发展壮大,令广东国民党当局如坐针毡。
早在1945年7月,驻赣南的国民党军第63、第65军各一部,就对东江纵队的北江解放区发起挑衅性进攻。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迅速控制广西、广东,并向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发起大规模围攻。
10月,国民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在广州召开两广绥靖会议,明确制定了3个月内将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清剿”完毕的方针,随即在华南地区调集重兵,以大量收编的伪军为内战先锋,对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发起全面进攻。
老虎山五少年英雄——东江纵队的一个抗日英雄群体
老虎山五少年英雄——东江纵队的一个抗日英雄群体作者:陈立平来源:《红广角》 2015年第11期(广东)陈立平八路军有一个抗日英雄群体“狼牙山五壮士”,东江纵队有一个抗日英雄群体“老虎山五少年英雄”,他们面对百倍之敌,浴血奋战,谱写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赞歌。
老虎山五少年英雄的事迹,发生于东江敌后抗日战场,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根据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老虎山战斗经过以及五烈士的英雄事迹作进一步的疏理。
一、老虎山战斗经过日军为支援其太平洋战场的作战,急需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于1943年冬占领了广(州)九(龙)铁路,并重兵驻守铁路沿线据点,以确保广九铁路畅通。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派出两个大队和一个独立中队,挺进广九铁路樟木头至平湖段两侧,频频出击日军,展开通车与反通车的斗争。
1944年7月22日凌晨4时,东江纵队独立第三中队(代号飞鹰队)150余人,带同民兵50余人,袭击驻广九铁路平湖车站东侧谭屋村的伪警察中队。
飞鹰队第一小队第一班(班长黄友,又称黄友班)和手枪队作为突击队,从伪警察所后门发起攻击。
此战称为平湖战斗,飞鹰队毙伤俘敌中队长以下官兵80余人,缴获长短枪70余支,黄友班副班长李查理牺牲。
战斗结束后,飞鹰队押着俘虏,冒着暴风雨撤离,目的地是东莞凤岗官井头。
队伍来到凤岗雁田时停下休息,包扎完伤员后继续前进。
他们转过老虎山腰,来到老虎山西北的沙岭。
老虎山位于凤岗油甘埔村南面,海拔132米,呈东南、西北走向,因山形酷似卧虎而得名。
老虎山下的沙岭有一个废弃的小村落,杂树丛生,周围是一大片稻田,水稻还未收割,地形开阔。
突然,走在前面的尖兵黄友班遭到预先埋伏在沙岭的日军猛烈射击,3名战士牺牲。
原来,驻守广九铁路平湖至林村段的日军大队长藤本闻讯平湖伪警察中队被歼,亲率日军400余人分三路向飞鹰队追击。
飞鹰队被日军火力压在这片开阔地带里。
此时,被押送的伪军俘虏趁乱逃走,另一路日军已向老虎山迂回过来,若不及时突围,将有全队覆没的危险。
近现代论文
论东江纵队与抗日战争——观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有感摘要:英雄的东江纵队,是一支特殊的部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中立下了深深的战绩,在中国人民心中竖下了不可忘却的丰碑。
东江纵队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东人民英勇抗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这支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处于敌伪夹击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孤悬华南敌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
在华南敌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东江纵队高举抗日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成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一支主要力量。
关键词:东江纵队抗日战争战绩精神正文:前段时间,我参观了位于我家乡惠州的博罗县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
纪念馆内设“序幕厅”、“陈列厅”、“英烈厅”、“映视厅”四个展示厅以及两条参观长廊,展示了许多真实的历史照片,以及由老战士们捐献的革命文物,它记载了东江纵队抗日救国南征北战的事迹,是华南抗日志士数千英烈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历史丰碑。
那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和说明,让我重温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抗日救国的光荣历程,也使我深深体会到了革命先烈那为国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伟大爱国情感。
东江纵队这支会聚五湖四海爱国人士,人才济济的队伍,在长达八年之久的艰苦曲折的抗日斗争中,积极配合全国各地抗日战场和盟军,英勇地打击敌人,成为蜚声中外的华南抗日战场一支坚强的武装部队,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
它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爱国青年等中华优秀儿女组成,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
它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收复失地,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为祖国独立、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也是广东人民的骄傲。
东江地区本来就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这里的广大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东江、珠江地区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东江、珠江地区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对开展华南地区的抗日斗争非常重视,派廖承志等到广东,先后建立了八路军驻广州、香港办事处。1938年4月,又成立了以张文彬为书记的中共广东省委。这些领导机构成立后,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和抗日救亡运动。广州失陷后,国民党军退守清远、新丰一线与日军对峙,广州外围和广九铁路两侧地区相继被日军占领。中共广东省委根据华南的形势和中共中央对华南的指示精神,确定广东地区党组织的基本方针和任务是:动员组织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在长期的抗战中发展力量,使党逐步成为在华南地区最后战胜日寇的决定因素。同时决定,把东江作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重点地区之一。
东江纵队战斗生活片段
6岁月磋跎,不觉过去六七十年,如白驹过隙,却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1944年冬,伊玲、刘坚和我到东江纵队去。
因白色恐怖厉害,组织上须仔细研究行走路线,若从河源直奔解放区,蒋匪特务已加强防范,难免不测,走沦陷区一线,可摆脱特务的监视,且刘坚、伊玲的家分别在从化、广州,有落脚点。
故我们决定走沦陷区一线。
我们原在翁源教书,便提前结束学业,启程南下,徒步经河源、从化,走到街口。
当时街口是国民党、日军、伪军均管不了的“三不管”地区,十分荒凉混乱。
路上行人甚少,竟有流氓趴在厕所底下偷看女人上厕所,把我们吓得赶快拉起裤子向前跑,直到进了刘坚同志家才喘过气来。
在刘坚同志家住了一晚,次日由从化乘货车(当时没有客车)赴广州。
车经太平场附近,被别动队(伪军)打劫,他们来势汹汹持枪搜查行李,主要是搜钱,行前我们已将钱分了三份分别携带。
当他们在翻查行李时,我即用小手帕把钱包起捏在手中,镇静地站着,任其反复检查搜身,均未被发现,而她俩携带的钱均被抢去。
靠着我保留的钱,三人才勉强支付途中的车费、住宿费。
到达当时被日本占领的广州,市面萧条,全没有战前的繁荣景象。
我们住在伊玲同志家中,不敢随便在市内走动。
联系上在穗的联络负责人黄惠同志后,由她安排交通员负责送我们到东莞部队。
初到部队被分配到青干班学习。
青干班的负责人是张江明同志,学习内容是毛主席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等,一个月后结业,便被分配到北江支队,支队长邬强同志,政委李东明同志,还有组织股长廖行同志,民运股长黄琴同志等。
当时日军企图打通粤汉线正向北进犯,邬强支队长率领部队从罗浮山出发,经过增城、从化、佛岗,追赶着日本鬼子的行踪到达英德。
途中容彬同志和我沿途在墙上写大标语,用的是石灰加黄泥,标语内容由支队部决定,大致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坚持抗战到底”、“反对内战”等,记得还有一条是“拥护蒋委员长抗战到底”,当时有点疑问,还拥护蒋委员长?但再一想,是拥护他抗战到底,是很策略的。
广东子弟兵-东江纵队
广东子弟兵——东江纵队今天我们来聊一下我们广东抗日的英雄队伍,东江纵队。
大家知道,抗日战争时期在现在的广东惠州东莞深圳一带的山地地区,活跃着一支敌后武装游击队,就是东江纵队,也唤作东江游击队。
中国目前有三座东江纵队纪念馆,分别在上述三个市,其中咱们东莞的大岭山镇内的东江纵队纪念馆于2005年9月正式向游人开放。
为什么将纪念馆设在大岭山镇区?有什么特殊意义?两位老师来讲一下?大岭山是东江纵队主要领导人当年指挥东(莞)宝(安)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机关所在地。
一九三八年十月,抗日的烽火在华南燃起,广东惠阳、东莞、宝安、增城等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纷纷拿起武器,建立了由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由王作尧领导的东宝惠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与日寇展开浴血战斗。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大岭山、坪山等地组成,由曾生、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等领导和指挥,广东抗日游击武装从此发展壮大为华南地区的抗日铁军。
当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共80多人驻扎在东莞大王岭,经常利用晚上到附近村庄去发动群众参加游击队,被日本兵视为眼中钉。
1941年6月10日夜,驻莞城、厚街、太平、桥头之日军长濑大队400余人倾巢而出,兵分两路隐蔽地奔袭大岭山区中心百花洞村。
曾生立即率领百花洞抗日自卫队抢占百花洞西南的小山头制高点,待机出击进攻之敌。
11日凌晨,抗日游击队和民兵从四面八方一起向敌人开火。
在两天一夜的激战中,各村的妇女会、儿童团都为抗日游击队和民兵送茶送饭,救护伤员。
这一仗一共歼灭日军72人,日军大队长长濑在突围中被击毙。
战后,据守广州的日军华南方面军头目自称,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当年的抗日根据地大岭山镇现在成了大岭山东工业区,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家具生产出口基地之一,抗日精神在这里化作发展经济的强大动力,代代相传。
如今,时代变迁的大岭山,聚集着中外三百多家家具企业,年出口产值超过十三亿美元,成为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是亚洲最大的家具国际性生产出口基地。
东江纵队:华南敌后抗日劲旅
东江纵队:华南敌后抗日劲旅作者:张玉荣来源:《小康》2015年第18期在艰苦的抗战中,东江纵队得不到来自党中央的直接支援,但独立发展壮大为拥有11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力量,与其他抗日武装一起开辟了华南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我们是广东人民的游击队,我们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兄弟,我们的队伍驰骋于东江战场上,艰苦奋斗,英勇杀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走进惠州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序幕大厅,墙面一侧镶嵌的这首《东江纵队之歌》引人注目,它歌唱的是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华南敌后抗日劲旅——东江纵队。
这支孤悬华南敌后的抗日武装,在长达7年的抗战中,得不到来自党中央的直接支援,困难时期甚至连一部电台都没有,仅靠收音机来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消息。
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东江纵队发展壮大为拥有11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力量,与其他华南抗日武装开辟了华南敌后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迄今,除了惠州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全国还有两座“东江纵队纪念馆”,分别在深圳和东莞。
近日《小康》记者来到这些纪念馆,走访与东纵有关的抗战故地,感受当年的战火风云与艰苦卓绝。
东江抗日组队御敌,艰苦卓绝保家卫国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
日本侵略华南以后,共产党决定在华南地区建立抗日武装。
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的廖承志,派曾生、王作尧等一批共产党员到东莞、宝安、惠阳、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
不久,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应运而生,分别由曾生以及王作尧任总队长。
这就是东江纵队的前身。
就在日军登陆大亚湾的第二天,由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建并直接领导的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在东莞中山公园(今东莞人民公园)正式成立,王作尧任大队长,袁鉴文为指导员。
这是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组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老模”。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于1938年12月2日在惠州秋长周田村育英楼正式成立,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委。
东纵“海军”大亚湾逞英豪
东纵“海军”大亚湾逞英豪作者:侯县军来源:《源流》2015年第09期抗战时期,中日海军力量对比悬殊,日军出动航母等大型军舰封锁中国沿海,开辟海上军队及物资运输线。
尽管如此,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护航大队和港九大队等海上部队,在大亚湾、大鹏湾一带海域与日寇展开海上游击战,破坏日军的运输线,保护中方海上运输和来往客商。
东江纵队成立的驰骋在南海之滨的海上部队,被人们赞誉为中国的“土海军”。
日寇封锁大亚湾航行日寇入侵华南的登陆地在大亚湾,东江一带首当其冲,东江纵队应运而生。
东纵成立初期,主要活跃地点在山区一带,发展抗日根据地和发动群众抗日,他们利用地形与日寇展开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国军正面战场的抗战。
大亚湾海域及沿海一带,受到日寇践踏多时。
三门岛渔民、大亚湾畔澳头霞涌等地的群众,在日军的烧杀抢掠中死伤无数,稔平半岛也未能幸免,据《黄埠镇志》、《稔山镇志》等资料记载,在1938年、1939年间,日军飞机多次侵扰吉隆、黄埠、盐洲岛等地,多次造成村民、渔民死伤众多,比如,1939年8月,日军侵入港口,枪杀村民65人,飞机炸死16人,烧毁住家船183人、帆船56艘,炸沉黄埠、盐洲渔船3艘,炸死30多人,500多人无家可归,198人被迫逃往香港。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后,把香港作为支持太平洋战争的重要交通枢纽,开辟了从广州至香港经汕头到台湾的海上运输线,从日本把武器装备运到华南和东南亚,又从华南把掠夺来的战略物资运回日本。
后来遭到盟国飞机的轰炸,日军在这条运输线上,除继续使用大型运输船外,主要使用排水量数百吨的小型运输船、机帆船和风帆大船,靠近海航行。
因此,大亚湾、大鹏湾和九龙半岛东部海域及大屿山、内伶仃洋海域是日军海上运输必经的海道。
日军为了确保其海上运输线的安全,阻止中方海上部队进入大亚湾,收编了盘踞在红海湾龟灵岛的海匪100多人,成立日伪海军1个大队窜到大亚湾,3艘较大型的武装木帆船“大眼鸡”停泊在马鞭洲岛附近海域,封锁附近航行。
关于东江纵队的作文
关于东江纵队的作文
《我心中的东江纵队》
嘿呀,要说东江纵队啊,那可真是厉害得很呢!我给你们讲一件我听说过的事儿哈。
我曾经听我爷爷说起过,当年他住的村子附近有东江纵队活动过。
有那么一次呀,日本鬼子想来村子里抢掠,那村民们都慌得不行啊。
就在这关键时刻,东江纵队的战士们像天兵天将一样突然出现了!他们个个都特别勇敢,毫不畏惧日本鬼子的枪炮,在村子周围和日本鬼子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那场面,爷爷说真叫一个惊心动魄,枪声响个不停,喊杀声震天。
东江纵队的战士们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和勇敢,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从那以后啊,村子里的人对东江纵队那可是敬佩得五体投地,都知道有他们在,大家就有了安全感。
东江纵队啊,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一直为了保护老百姓而战斗,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每当我想起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我就对东江纵队充满了敬意和佩服。
他们就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英雄集体!我想,东江纵队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也能在生活中变得勇敢坚强,去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呀!哎呀,总之呢,东江纵队就是牛!就是棒!他们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在心呐!。
东江纵队观后感
东江纵队观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总有一些力量,如同汹涌的波涛,激荡着我们的心灵。
东江纵队的事迹,便是这样一颗耀眼的星,这样一股澎湃的力量。
当我走进那段关于东江纵队的历史,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硝烟与热血的世界。
那不是书本上干巴巴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程。
东江纵队,这是一支在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广东东江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
他们在敌强我弱、环境险恶的情况下,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
我看到了他们在山林中穿梭的身影,那不是闲庭信步,而是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为了寻找战机。
山林中的荆棘划破了他们的衣衫,蚊虫叮咬着他们的肌肤,但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每一步都充满了坚定,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决心。
他们的武器装备是那样的简陋,与敌人的精良武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可他们没有丝毫的畏惧,用智慧和勇气弥补了装备的不足。
他们自制土炮、土枪,巧妙地设下埋伏,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在一次战斗中,东江纵队的战士们提前得知了敌人的行军路线。
他们在敌人必经的山谷两侧埋伏好,静静地等待着。
当敌人进入包围圈时,指挥员一声令下,各种自制的武器齐声怒吼。
土炮虽然没有那么大的威力,但在近距离的攻击下,也给敌人造成了不小的混乱。
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敌人,与敌人展开了近身肉搏。
那一刻,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退缩,只有对敌人的愤怒和对胜利的渴望。
有一位年轻的战士,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脸庞还带着些许稚嫩。
但在战斗中,他却表现得异常英勇。
他手持一把破旧的步枪,冲锋在前。
敌人的子弹呼啸而过,他毫不畏惧,一个翻滚,避开子弹,继续向前射击。
在与敌人的拼杀中,他的手臂受伤了,鲜血直流。
可他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又重新投入了战斗。
他说:“这点伤算什么,只要能把敌人赶跑,流再多的血都值得!”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他们那种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抗战时期东江纵队的统战策略
抗战时期东江纵队的统战策略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国民党开始实行“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政策,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在此背景下,中共各地方党组织及人民抗日武装纷纷响应中央号召,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在华南,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自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认真做好各方面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成抗日救国的洪流。
一、团结争取各阶层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同抗日东江地区有很多海外华侨、开明绅士、爱国民主人士,还有农工民主党、老同盟会员和地方实力派等。
东江纵队和中共东江地方组织一直重视做好统战工作,团结争取各界人士共同抗日。
1938年10月,王作尧领导的东莞县抗日模范壮丁队,是农民、工人和学生组成的,白手起家没有武器。
当时东莞县政府掌管壮丁工作的“社训总队”负责人颜奇比较赞成中共的团结抗日政策。
当地党组织对他做了许多工作,在颜奇的协助下,王作尧向东莞县长说理,让他打开武器库发了40多支步枪,每支枪配15发子弹。
后来王作尧利用同乡同宗关系,与第四战区游击纵队司令王若舟取得联系,于1939年改编王部为“直辖第二大队”,取得公开合法的地位,并得到一定数量的给养。
曾生于1938年1/ 512月成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通过统战工作,从国民党军罗坤支队、独九旅旅长温淑海处要来20多支步枪武装自己。
队伍壮大起来后,通过国民党第四战区第三游击纵队司令骆凤翔的参谋长的关系,于5月改编为骆部“直辖新编大队”,取得公开合法的地位。
东莞县长岭的吴金水,是当地的实力派人物,是国民党顽军大队长黄文光的拜把兄弟。
经过教育争取后,吴金水积极支持东江抗日游击队,为游击队提供情报及经济援助。
另外,根据地各级民主政府按照“三三制”的基本原则,主动邀请社会贤达、开明士绅参加政府工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各抗日民主政权先后召开有各阶层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国事座谈会,使得东江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掀起了民主建政、减租减息、建立农抗会、动员广大群众参军参战以扩大武装力量的热潮,为东江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江纵队对日作战纪实
雷铎曹柯谢岳雄
1938年10月那个黑色的日子,日军在大亚湾登陆。
翌日,与大陆唇齿相依的东方之珠——香港一处并不起眼的公寓里,灯火洞明,气氛严肃而紧张。
几个人围在桌前,低声交谈着。
这座公寓是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此后7年里,一场波澜壮阔的东江敌后游击战争,便是从这里正式拉开了序幕。
一位中年人,目光炯炯,心情沉重。
他向在座的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吴有恒和中共香港海员工会书记曾生等人传了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他说:东江地区可能迅速沦陷,共产党人务必在东江敌后开辟游击区,务必马上研究如何回东江敌后组织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
他就是廖仲恺的公子廖承志,时任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
10月24日,由曾生、周伯明、谢鹤筹等人组成临时工作组,带领一支有共产党员、进步人士、青年和学生共60多人的队伍,从香港分批出发,悄悄来到曾生的家乡惠阳县坪山。
他们先是动员党员和群众献枪,动员大伙参加抗日队伍,解决“人”和“枪”两大问题。
比曾生部的成立更早一些时候,另外一支后来与曾生部并肩作战的中共游击队,于日军炮声中在东莞诞生。
日军登陆大亚湾的消息传到东莞的时候,东莞国民党党政官员纷纷收拾财物,准备外逃,县政府也迁往水乡。
于此危急时刻,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指示精神,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建立一支人民抗日武装。
具体事宜由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兼武装部长王作尧主持。
消息一传开,报名参加者络绎不绝。
10月13日,由中共直接掌握的人民抗日武装“东莞模范壮丁队”在莞城中山公园正式宣告成立。
王作尧被推选为队长,袁鉴文为政训员,全队共150人。
王在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接着又会同何与成一起带领几十人,到县政府,要求发给枪支,准备抗日。
经与县长几番交涉,终于得到几十支旧步枪和数百发子弹。
有了枪弹,就象车有了轮子,虽然枪都生了锈,但除了锈,便恍如新枪一般。
何与成的胞弟何通,当年还是儿童团,后随其兄加入“东江纵队”(建国后曾任兰州军区参谋长),他古稀之年回忆起“东莞模范壮丁队”成立的情景时,仍旧露出童真的笑容。
中共领导的一支南粤抗日武装,就这样在炮火声中诞生了。
“抗日模范壮丁队”是东江地区最早成立的中共抗日武装,当地老百姓亲切称之为“老模”。
因为这支部队后来与曾生部共同组建成“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所以东江人民习惯地把曾生、王作尧二部统称作“老模”。
然而,有了枪和抗日的热情,还不能打仗。
身为队长的王作尧,深知没有经正规军事训练的队伍,仓促上阵必然吃亏。
“模范壮丁队”组队的当天晚上,即廖承志在香港召集曾生和吴有恒共商东江抗日大计的同一时间,王作尧把队伍集中在
莞城中山公园内,以城墙为“假想敌”,亲任教官,进行了一次有声有色的军事训练。
广洲沦陷后,中共广东省委在东江南岸、广九路两侧和珠江三角洲,由曾生、王作尧等分别组织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等人民抗日武装(后合编为“东江人民抗日游击纵队”),活动在东至惠阳、西抵珠江口,北迄广州郊区、增城、从化,南濒大海的地区。
1939年5月,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正式改编为“第四战区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简称新编大队),曾生任大队长,副大队长郑晋,政训员周伯明。
在此之前一个月,王作尧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经过关系搭线,也改编为“第四战区第四游击纵队直辖第2大队”,大队长王作尧,政训员何与成。
部队虽然改变了番号,但仍保持原来中共的组织和独立的编制,在作战行动、军政训练、干部任免和经济上完全独立自主。
这样,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下取得合法地位,就更有利于发动群众和争取华侨、港澳同胞的支持。
1939年11月,蒋介石亲派陈诚到广东部署反共行动。
广东国民党东江当局立即配合,于12月下旬颁令限制“东团”的活动。
1940年1月底,“东团”23人被逮捕。
而这仅仅是东江国民党当局反共的前奏曲。
大规模的被“瓦解与消灭”的厄运,不久之后便降临在东江两支“姓共”的游击队头上。
国民党当局对“东团”进行诱捕围歼,在这过程中,何与成等骨干壮烈牺牲。
经过一番鲜血的洗礼之后,王作尧、曾生二部,合在一起剩下不足100人。
但这100左右号人,正所谓“火种”。
1940年8月下旬,曾生、王作尧两部回到宝安布吉乡的上下坪村后,中共东江特委决定部队在这里休整,并召开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五·八”指示,确定部队今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方针。
1940年9月中旬,会议如期举行,会议由林平主持,梁鸿钧、曾生、王作尧、邬强、卢伟良、周伯明、蔡国梁、阮海天、黄高阳等参加。
林平在会上传达了中共广东省委的决定。
部队抛弃国民党原先给的“新编大队”、“第二大队”的番号,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
从此,曾、王两部在组织上完全摆脱了与国民党的关系,不受国民党的约束,不受限制地扩大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
这样,部队以更鲜明的面目出现在广东人民的面前。
会议还决定,第三大队配备70多人开赴东莞活动,建设以大岭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第五大队配备30多人留在宝安路西一线,建设以阳台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部队的领导机关设在东莞,林平、梁鸿钧随第三大队行动。
上下坪会议之后,曾、王两部兵分两路,开辟了牵制广九铁路之日军的两个抗日根据地,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日军把阳台山、大岭山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但地形民情于中共游击队有利,日军的正规军战术对此一筹莫展。
于是,东江战场上,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多次粉碎日军对东莞、宝安地区的“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在“两面作战”中,巩固了大岭山、阳台山两个抗日根据地,军事力量不断扩大。
1943年8月23日,对于东江地区的抗日游击队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天,延安的新华社在《解放日报》发表了两个中共重要文件:《国共两党抗战成绩的比较》和《中国共产党抗击的全部伪军概况》。
文件代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向全国以至全世界宣布了这样一个事实:广九铁路地区抗击日伪军的那支战功卓著的抗日游击队,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
接着,无线电波穿越万里长空,向百粤传递信息——中共中央电示南方工委;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番号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12月2日,司令员曾生、政委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发表了《东江纵队成立宣言》,向全国全世界宣布中共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正式成立。
这一天,正巧是5年前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诞生的日子。
“东纵”成立后,全面的游击战争迅速展开,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除了陆上同日伪军作战,东纵还专门组织海上游击队,在海上袭击日军。
1944年8月17日,延安《解放日报》以《东江纵队威震港澳》的醒目标题,报道了东纵1944年上半年的战况:与日伪军战斗148次,攻克日伪军据点10个,破坏公路377里,铁路70里,桥梁12座,毙伤日军440人,伪军560余人,俘伪军764人,策反144人。
至此,华南、已经与华北、华中一道,成为敌后的三大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举国欢腾,普天同庆。
广东抗日战争的胜利,自然与全国的局势乃至世界的局势密不可分。
但广东军民在这片自己的先人祖祖辈辈生息的土地上,为抵御外寇所付出的沉重牺牲和不懈努力,亦是应当引为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