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导游词

合集下载

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

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

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广大地区,东江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奋起抗日,组织了广东省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活跃在东江、北江等敌后,给予日伪顽以沉重的打击。

1943年12月,在党中央的指示下,东江纵队正式成立,由曾生任司令员,尹林平任政治委员,并于1945年5月把司令部迁移到罗浮山的冲虚观。

从此,东江地区的抗日运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纵队大事记:东江纵队是留在广东坚持敌后斗争的少数中国武装。

东江纵队的前身华南抗日游击总队。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国民党守军一触即溃。

10月21日,日军侵占广州,东江下游和广州地区沦为敌占区。

在日军从大亚湾登陆向内地推进,国民党守军狼狈溃逃,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无能的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丧失信心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党组织,勇敢地挑起了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的重任,在各地组织群众起来保卫国土,抗击敌人。

10月24日,中共广东省委成立了东南特委,由梁广任书记,接着建立起曾生、王作尧等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宝惠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和增城人民抗日自卫队等人民抗日武装。

12月初,中共广东省委又决定成立东江特委。

1943年12月2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番号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林平、副司令员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

从此,东江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和抗日武装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以前,东江地区的抗日武装是以群众性的抗日武装形式出现的,虽然它们的活动都受我党的领导,却并没有正式公开。

东江纵队成立以后,在它发表的《东江纵队成立宣言》中,则公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这样,东江纵队便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东江地区一支公开的抗日武装力量。

东江纵队摘抄

东江纵队摘抄

东江纵队摘抄
东江纵队在深圳坪山成立。

从此,在红色历史的地图册上,坪山多了一座“山”,标示着坪山的另一种高度。

进行大小战斗1400次,收复城镇60余座,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这些属于东江纵队的大数据,已经被公共记忆一键保存。

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大亚湾登陆。

不久,日军占领广州,东江下游大片地区沦陷。

这时,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了两支人民抗日武装,一支是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主要活动在坪山及其周边区域。

另一支是王作尧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活动在东莞、宝安(现龙华)区域。

后来,两支部队合二为一。

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坪山宣告成立。

东江纵队成立后,活动区域扩大至港九、东江南北和粤北的广大地区。

抗战胜利前夕,部队已发展到11000多人。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抗战胜利。

东纵也与八路军、新四军一道,被朱德同志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1998年,东江纵队纪念馆由深圳市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筹建,以民间捐资和政府资助方式筹集资金,并于2000年12月建成开馆,是广
东省最早建成的东江纵队主题纪念馆。

东江纵队纪念馆开馆至今,累计接待观展人数近百万人,在爱国主义、党史、廉政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及红色旅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东江纵队概况(二)

东江纵队概况(二)

东江纵队概况(二)1940年10月,第三大队进入大岭山后,坚决放手发展人民武装力量。

到1941年5月,第三大队从70多人,扩大到300多人,加上抗日自卫队500多人,大岭山区已有近900人的人民武装。

第五大队于10月进入阳台山后,开展锄奸肃敌行动,惩处一批汉奸,特务,恶霸,为民除害,得到人民拥护,部队很快从30多人扩大到了300多人,还组建有600多人的抗日自卫队,全面开创了创建根据地工作,建党,建政,建立各种抗日群众团体。

1941年12月25日,日军侵占香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立即派出武工队挺进港九,尔后成立港九大队和海上中队,开展港九敌后的抗日游击战,香港沦陷后,在香港数百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来不及撤走,时刻面临危险,遵照中央指示,在廖承志的领导下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秘密大营救,从一九四二年元旦开始,历时近二百天,共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胡绳、夏衍、戈宝权、张友口、千家驹、丁玲等知名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及其家属800余人,被抢救出来的,还有国民党一些官员眷属以及美、英、荷、比、印等国际友人共100余人。

这场营救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得到党中央的表扬。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1941年10月和1942年初,国民党顽军数千人向东莞大岭山和宝安阳台山抗日根据地猖狂扫荡,一批抗日战士和地方党员惨遭杀害,使根据地军民的处境十分困难。

为坚持斗争1942年1月下旬,南委副书记张文彬在宝安白石龙召开了一系列干部会议,根据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指示,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总队,总队长梁鸿钧,政委林平。

部队整编为一个主力大队和东莞、惠阳、宝安、港九四个地方大队,加强东江敌后的抗日游击战斗。

1942年5月14日,惠阳大队在彭沃、高健的指挥下,在钢罗径打了一场伏击战,到碧山抢粮的日军炮兵70多人被我军击毙了15人,击伤20多人,胜利消息大大鼓舞东江地区抗日军民。

1943年2月,广东临委在沙头角乌蛟腾村,召开了领导干部会议,会上成立了东江军政委员会,林平任主任,并调整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领导干部的任职,曾生任总队长,林平任政治委员,王作尧任副总队长,杨康华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梁鸿钧任参谋长。

走进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走进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56抗日战争时期,华南敌后战场有一支威震南疆、蜚声中外的抗日劲旅——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被中共中央军委赞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

东莞是东江纵队的发源地和重要活动地区之一。

为了铭记东江纵队的光辉业绩,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东莞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斥资3000万元,在大岭山镇大王岭村下角大窝山兴建东江纵队纪念馆。

200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东江纵队纪念馆建成开馆。

纪念馆占地面积5.3公顷,建筑面积3965平方米,以大王岭村丰富的抗日文物资源为依托,成为目前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遗址类专题纪念馆。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带外地来的客人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

纪念馆离东莞市区东南方向20多公里,20分钟后,汽车驶入厚(街)大(岭山)公路,远远看到公路右侧一座深灰色的建筑物矗立在高高的山岗上,这就是东江纵队纪念馆。

车子到了山岗脚下,我们下车从纪念馆正面沿着148级石阶拾级而上。

仰头望去,纪念馆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几个大字赫然入目。

这是著名书法家刘大为的题字,字体既刚劲有力又飘逸洒脱。

说起这个馆名,还有一段小插曲呢。

馆名最初引起了一些东纵老同志的误解:“东江纵队的全称不是这样的。

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人民抗日武装,怎么变成广东的东江纵队了?”市文广新局的负责人释义:“广东目前有三个东江纵队纪念馆,只有东莞馆被列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的‘南粤锦绣工程’(广东省文化建设重点工程),是广东省省级水平的抗日战争主题博物馆。

”这番解释,老同志甚感欣慰,疑团顿消。

在这个初冬季节里,纪念馆周围看不到丁点儿的冬天气息。

正门两边草坪绿草茵茵,石阶两侧树木郁郁葱葱。

苍翠的松柏,象征着革命先烈的万古长青;挺拔的木棉树,寓意着东江纵队的英雄气概;紫红的杜鹃花,寄托着人们对英烈的深切缅怀。

走上石阶最高的平台,就会看到纪念馆门口挂着的十几个教育基地牌匾,其中最具份量的有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授予的“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东莞市委授予的“东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等等。

广东口试景点导游词东江纵队纪念馆(GuangdongoraltourguidewordsD..

广东口试景点导游词东江纵队纪念馆(GuangdongoraltourguidewordsD..

广东口试景点导游词东江纵队纪念馆(Guangdong oral tour guide words Dongjiang column Memorial Hall)Guangdong oral tour guide words: Dongjiang column Memorial HallDongjiang column Memorial Hall guide wordDongjiang memorial hall is located in the national scenic area, known as the first mountain in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Luofu Mountain Scenic Area in Pearl River tunnel. It is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on three sides, the front is the beautiful lotus lake, right in front of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former East Longitudinal - Chongxu view. Surrounded by elegant environment and pleasant scenery. Dongjiang Memorial Museum is the former vice chairman of the CPPCC National Committee Ye Xuanping wrote. The completion of this memorial was established in December 1, 2003 60th anniversary by the Dongjiang column, he recorded the Dongjiang column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records of Dongjiang our party area of the Anti Japanese War and liberation war in the glorious history of war and bloody.Dongjiang people are full of glorious traditions of revolutionary struggle.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Guangdong local organiza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rganized the first county-level peasant association in Haifeng -- the general peasant association of Haifeng. After the outbreak of Anti Japanese War, the CPC Committee in Huiyang Zhou Tian Cun TempoTec bunker set up "- People's Anti Japanese guerrilla corps" in September 1939 of the "Guangdong people's Anti Japanese guerrilla". In the late January 1942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Pacific War, the southern Working Committeedecided to set up "Guangdong people's Anti Japanese guerrilla Corps"". To December 2, 1943, Guangdong people to fight against the guerrillas in Huiyang Dongjiang column soil Yangcun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Since then, the Dongjiang column ushered in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ogether with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war, for the liberation of the whole territory of Guangdong made a contribution.Dongjiang memorial building area of 3300 square meters, the museum has 4 exhibition hall and service area, respectively "entrance hall" and "exhibition hall" and "Hall of heroes", "bluevision hall" and visit the corridor.On the front of the prelude hall is a large color ink painting map. He takes Dongjiang River as the background and shows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style of Dongjiang column in the revolutionary war era. Xie Jianying problem on both sides of the wall "Dongjiang history", Xu Xiangqian's tribute to the people of Dongjiang has a glorious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and Nie Rongzhen as the Dongjiang column was established forty years message, as well as Wang Zhen, Liao Chengzhi, Yang Shangkun. So, these are of the Dongjiang column affirmed and highly appraised, is worthy of the glorious side of the Dongjiang column banner.This is the main exhibition hall of the memorial hall, the showroom. It takes a lot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photographs, cultural revolution, reflects the revolutionary deeds of Dongjiang column, Guangdong and Guangxi, Hunan and Jiangxi and Guangdong side column. It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The first part describes the outbreak of the Anti Japanese War, the formation of the Dongjiang people's Anti Japanese armed forces. After the 77 incident, the national anti Japanese war began, and the two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ade the Communist Party Chinese "program ten", formally established a strategic policy of "the war the whole nation" route and the protracted war,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sent Zhang Wenbin to Guangdong to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PC Working Committee of the south in October 1937. In October 1938, the 15 day army occupied Huizhou, occupied 21 days in Guangzhou, only ten days, the surrounding counties and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Dongjiang River large territory successively fall. In December, Wang Zuoyao had organized by the students were led by two anti Japanese guerrilla is the predecessor of the Dongjiang column, was used to say "once, Wang two"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in January 1939, was established in Huiyang to freshwater Dongjiang overseas service group, a total of more than 500 people, 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 returning to the Dongjiang region in the people's Anti Japanese armed forces up to 15000 people.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a total of Nanyang Huiqiao hometown will fundraising about ten million yuan, Song Qingling founded the "China security alliance" was a one-time 200 thousand yuan donation to the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had troops.The second part: adhere to the enemy line, establish the Anti Japanese base areas in Dongbao. Here the main show ", Wang had two" and encounter the Kuomintang military offensive againstthe Japanese in the critical juncture, overcome difficulties, fight bravely, carry out the "five. Eight" the spirit of the instructions, the army known as the "Guangdong people's Anti Japanese guerrilla", and established in Dalingshan and Yang Taishan as the center of the enemy Anti Japanese base.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The most legendary is "secret big rescue" action. In December 25, 1941 after the fall of Hongkong, the Guangdong people's Anti Japanese guerrilla according to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outh Bureau of power Zhou Enlai's instructions, the more than 300 cultural elite, together with other parties, a total of more than 800 people rescued from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of Hongkong, and security escort to the rear. The victory of the secret rescue is a historical miracle creat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 was called "the greatest rescue work since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by Mr. contradiction". 1342 next year was the people's Anti Japanese guerrilla was the most difficult year, among them, "Huang Tian war", "Tongluowan ambush" shows the army officers and men fought bravely, refuse to be cowed or submit heroism.The third part reflects the Dongjiang column establishment, consolid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exploits, and rescue and allied to the victory of the Anti Japanese War stories. In 1943, December 2nd,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nstructed the Guangdong people's Anti Japanese guerrilla Corps Corps called the Guangdong people to fight against the guerrillas dong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in May 1945 the Commission leadership organs and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Dongjiang column and the political department and logistics department office has entered theLuofu Mountain, opened up Anti Japanese base in Luofu mountain. Luofu Mountain became the Anti Japanese guerrilla warfare behind the Southern China command center, and achieved a series of victories. Is the famous battle of "iron field house Ru counterattack, Futian and battle", "Gong Zhuang Yang Meishui" annihilation "iron field battle" Bai Gang Luan "three sugar pine battle".The fourth, fifth part shows the main victory north to merge the Dongjiang column as the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Guangdong Guangxi column,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South hemp, intestine, battle of Zhucheng, Henan Pro battle, battle of Ji'nan and Huaihai campaign. And left the southern armed forces to continue guerrilla warfare. In October 1949 the south of Hunan and Jiangxi and Guangdong Guangdong Guangxi column and side columns in the five Meiguan victory in the realignme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the whole territory of Guangdong fought bravely. At the beginning of 1950, Guangdong began military reorganization, to 1952, Guangdong and Guangxi, Hunan and Jiangxi and Guangdong side column column reorganization is completed, unit designation disappeared, then completed its glorious historical mission.The hall can write the Anti Japanese War and the liberation war, the country of the Dongjiang column, light column, Hunan and Jiangxi and Guangdong side column commander of the name of martyrs were more than 5000, of which 10 outstanding typical heroes are: "revolution" mother Li Shuheng "revolution mother mother Feng Zhi" "revolutionary couple Zhong Ruochao and Wang Li" "overseas friends, Chen Tingyu and Huang Lin Wenhu, Liu Jinjin, Zhang Tao, in addition to" bear Fen Tiger Mountain herofive "young" hero class had imp "collective hero's heroic deeds in the exhibition.The concert hall mainly broadcasts fifteen sets of TV serials "Dongjiang River column" and the historical catalogue "Lugou Bridge incident". During a visit to a corridor "Japanese invasion evidence" exhibition, reflect from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Japanese brutal and crazy.My explanation is over, thank you!。

不朽的东江纵队

不朽的东江纵队

不朽的东江纵队——数字1支部党员王海涛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

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在中国的抗战历史上,有一支特殊的部队立下了辉煌战绩。

这支孤悬华南敌后的抗日武装部队——在长达8年的抗战中,得不到来自党中央的直接支援,困难时期甚至连一部电台都没有,仅靠收音机来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消息,这就是威武的东江纵队。

深圳是东江纵队的发祥地和重要活动地区之一,是华南敌后建立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被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称为“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的根据地”。

每天有大量的参观者、游客纷至沓来,重温历史,找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我在参观东江纵队最深的感受。

偌大的东江纵队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

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

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党员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东江纵队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

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

时代没有选择让我像革命者那样轰轰烈烈的为祖国就义,但我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

忘记历史是最大的背叛,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了解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艰苦的历程,理解我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从而更加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东江纵队纪录片解说词

东江纵队纪录片解说词

红色宝安,红色丰碑引入:南海之滨,岭南之南。

广袤而充满生机的广粤大地,河流纵横,水系发达,以西江、东江、北江的珠江水系、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水系,构成了密布广东的水系网络,孕育出了灿烂而多彩的岭南文化,走出了一代代志士英杰。

穿过历史的云烟,翻开红色的史册。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1938年10月12日,此时的东江格外的宁静,碧波安澜之上的打渔人,可能还不知道在离他2000公里外的泸定桥上的一声炮响,从此便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进入了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

而在此时,伴随着侵华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安静的近乎可怕的东江下游,一座座城市相继沦陷。

10月15日,日军进占惠州城;10月21日,日军攻占广州,广州沦陷;10月23日,日军强占虎门炮台及虎门下横档炮台。

日本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肆意地撕裂着原本安静祥和的海滩,日本军国主义的军靴在狂暴地践踏着古老的中华大地,一个个年轻的后生、孤苦的老人、本应如花朵般绽放的少女,惨遭屠戮,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一声声声嘶力竭的呼喊与求救响彻环宇,广州大地也进入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铁血军魂·支队初建没有被帝国主义的舰船利炮所吓倒,中共广东省委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在日军占领区开辟抗日游击区的指示,选派一批精干党员深入敌后,在东莞、宝安、惠阳、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

从此,华南抗战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10月15日,王作尧与何与成组建了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12月2日,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在惠阳周田村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这两支部队便是东江纵队的前身,两支武装共200余人。

1938年12月中旬,在曾生的领导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以坪山为基地,与王作尧等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并肩战斗,在深圳地区初步打开了东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局面。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

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导游词

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导游词

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导游词
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导游词
东江纵队纪念馆坐落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岭南第一山的罗浮山珠明洞景区内。

它三面环山,前面是秀丽的白莲湖,右侧前方是东纵司令部的旧址——冲虚古观。

四周环境优雅,景色宜人。

“东江纵队纪念馆”馆名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提写。

这坐纪念馆于2003年12月1日东江纵队成立60周年时落成的,他记录了东江纵队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记录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东江地区军民浴血奉战的光辉历程。

东江人民富有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

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组织创建之后,澎湃在海丰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总农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惠宝工委在惠阳沙坑周田村成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总队”1939年9月该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1月下旬,南方工委决定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

到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击游击队东江纵队在惠阳土洋村正式宣告成立。

从此,东江纵队迎来了抗战的胜利,并配合全国解放战争,为解放广东全境作出了贡献。

“东江纵队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馆内设4个展示厅及工作服务区,分别为“序幕厅”、”陈列厅”、“英烈厅”、“映视厅”和参观走廊。

序幕厅正面是一副大型彩色喷绘图,他以东江为背景,展示了东江纵队在革命战争年代那种崇尚的革命精神风貌。

两侧墙上有叶剑英题的“东江纵队史”,徐向前的“向既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东江人民致敬”。

党史故事:深圳市坪山区东江纵队纪念馆

党史故事:深圳市坪山区东江纵队纪念馆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纵队纪念馆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纵队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东纵路230-1号,2000年正式开馆,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集中展示东江纵队光辉历程和重大贡献。

这里是东江纵队的起源地,也是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的家乡。

目前,东纵纪念馆被评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反腐倡廉基地、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深圳市廉政教育基地、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开馆至今累计接待观展人数近百万。

纪念馆大门由一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构成,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榕树依门而立。

大门两侧砖墙形如大鹏展翅,铜制浮雕墙上,镌刻着东江纵队营救文化名人的历史画面,镌刻着东纵战士奋勇杀敌的惊心动魄场景,镌刻着铁心向党、赤心为民、不畏艰险、不懈奋斗的“东纵精神”。

东江纵队纪念馆包括了东江纵队史迹展厅、烈士名碑、曾生文物室、前进报社旧址(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生祖居(坪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几部分。

其中,东江纵队史迹展厅共分为“抗日救亡,武装准备”“组队抗敌,突围东移”“返回敌后,恢复发展”“挺进港九,营救精英”“艰苦奋战,扭转局面”“东纵成立,杀敌立功”“北进东进,全面发展”等13个部分,展示了东江纵队和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与丰功伟绩。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龙源期刊网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作者:
来源:《源流》2015年第09期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大王岭村,包括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和东江纵队主题展览两部分。

1940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前身之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挺进东莞大岭山区,在大王岭村设立部队领导机关,创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斗争,曾取得百花洞战斗的胜利,粉碎日伪军“万人大扫荡”,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有力地支援了华南地区及全国的抗日战争。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是东江纵队发祥地和重要活动地之一,是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场。

现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医务所、中山书院,以及大岭山抗日民主政权连平联乡办事处9处文物旧址,其复原陈列分别依照抗战时期各旧址的历史原貌,采用当地的革命和民俗文物复原场景。

展馆紧邻大王岭村抗日旧址,馆区占地53319平方米,展览面积近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具有抗战时期岭南客家村落建筑风格,主题陈列内容紧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采用幻影成像、电子沙盘、模拟场景等现代化声光电陈列布展技术,融合地域特征的艺术效果,系统地展示了东江纵队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

馆内还设有临时展厅、报告厅等,楼顶设观景台,可远眺大王岭村抗日旧址、百花洞战场和大岭山镇新貌。

黄埔东江纵队,故事演讲

黄埔东江纵队,故事演讲

黄埔东江纵队,故事演讲大家好!XX月XX日我到位于XX市XX镇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参观学习,感受当时全国各族人民抗日的精神,感受中国人民在困难和艰苦环境中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主义精神,感受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作用。

特别是我在军旅生涯中工作了近三十年,通过参观学习,在自己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当年烈士们的作战情景,受到了深刻教育。

一、进一步增加了对东江纵队的伟大事迹的了解。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活动,我进一步对东江纵队在东莞大岭山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斗争、取得百花洞战斗胜利及粉碎日伪军“万人大扫荡”等英雄事迹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东江纵队的发展史、战斗史向我们真实地描述了东江纵队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让我真正认识到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是广东人民的骄傲和自豪,特别是邬强是我们清远佛冈人,也是我们清远人民的骄傲,让我们深受鼓舞。

二、进一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伟大壮举。

我深感东江纵队纪念馆生动地展示了当年东江纵队驰骋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抗击敌人的战斗场面,让我深深体会到革命老前辈的艰辛、智慧和勇敢,敌人的凶残,多少村镇被吞噬,多少家庭被破碎,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在战争中挣扎,又有多少人死于日军刀下,又有多少无辜青少年被侵害。

可想而知,烈士和人民的鲜血,染红了南粤大地,才能抢来了祖国的和平安康,没有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繁荣富强。

三、进一步体会到发展就是第一要务的深刻函义。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深深感到当时我军装备的落后,也充分说明“落后就要挨打”。

因此要确保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改革创新,肩负起振兴祖国,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同时必须牢记历史,才能更好地珍惜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成果,积极努力工作和学习;缅怀先烈,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牢记革命先辈的业绩,学习他们在崇高品质和不怕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根本宗旨,发扬革命优良传统,牢记历史使命,踏实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个新时期的合格共产党员。

东江纵队:华南敌后抗日劲旅

东江纵队:华南敌后抗日劲旅

东江纵队:华南敌后抗日劲旅作者:张玉荣来源:《小康》2015年第18期在艰苦的抗战中,东江纵队得不到来自党中央的直接支援,但独立发展壮大为拥有11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力量,与其他抗日武装一起开辟了华南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我们是广东人民的游击队,我们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兄弟,我们的队伍驰骋于东江战场上,艰苦奋斗,英勇杀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走进惠州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序幕大厅,墙面一侧镶嵌的这首《东江纵队之歌》引人注目,它歌唱的是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华南敌后抗日劲旅——东江纵队。

这支孤悬华南敌后的抗日武装,在长达7年的抗战中,得不到来自党中央的直接支援,困难时期甚至连一部电台都没有,仅靠收音机来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消息。

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东江纵队发展壮大为拥有11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力量,与其他华南抗日武装开辟了华南敌后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迄今,除了惠州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全国还有两座“东江纵队纪念馆”,分别在深圳和东莞。

近日《小康》记者来到这些纪念馆,走访与东纵有关的抗战故地,感受当年的战火风云与艰苦卓绝。

东江抗日组队御敌,艰苦卓绝保家卫国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

日本侵略华南以后,共产党决定在华南地区建立抗日武装。

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的廖承志,派曾生、王作尧等一批共产党员到东莞、宝安、惠阳、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

不久,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应运而生,分别由曾生以及王作尧任总队长。

这就是东江纵队的前身。

就在日军登陆大亚湾的第二天,由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建并直接领导的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在东莞中山公园(今东莞人民公园)正式成立,王作尧任大队长,袁鉴文为指导员。

这是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组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老模”。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于1938年12月2日在惠州秋长周田村育英楼正式成立,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委。

东江纵队革命史略

东江纵队革命史略

东江纵队革命史略作者:来源:《源流》2015年第09期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孤悬敌后,处于敌伪和顽军夹击的艰苦环境中,遵照中共中央的正确指示,紧密依靠群众,转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开辟粤北山区,挺进韩江平原,积极配合华南抗日战场和盟军对日作战,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威震南粤,蜚声海外,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丽诗篇。

创建武装1938年10月12日,侵华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相继沦陷。

在此前后,中共广东省委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在日军占领区开辟抗日游击区的指示,派一批共产党员到东莞、宝安、惠阳、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

12月2日,中共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在惠阳周田村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12月下旬,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员会及宝安、增城党组织领导的东莞模范壮丁队等几支武装在东莞苦草洞进行整编,成立了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

两支武装共200余人。

1939年初,经与东江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协议,这两支武装分别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4战区第3纵队新编大队和第4纵队直辖第2大队。

9月,日军再次在大亚湾登陆,两支游击队主动袭击日军,先后收复大鹏半岛的沙鱼涌及宝安县城南头,并在横岗伏击战中,毙伤日军30余名,迅速扩大了影响。

广大群众、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踊跃支援和参加抗日游击队。

至年底,两支游击队共发展到700余人。

1940年3月,两支游击队遭到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围攻,被迫向海丰、陆丰转移,途中被追击堵截,损失严重,最后剩100余人。

重返敌后1940年8月,曾生、王作尧等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游击队应返回东莞、宝安、惠阳坚持敌后抗战的指示,率部重返东宝惠地区。

中共广东省委派省委常务委员、东江特别委员会书记尹林平到宝安上下坪召开游击队的干部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方针,将部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第5大队。

东江纵队纪念馆(坪山)

东江纵队纪念馆(坪山)

东江纵队纪念馆(坪山)作者:来源:《源流》2015年第09期深圳市东江纵队纪念馆坐落在坪山新区坪山办事处东纵路旁,这里也是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的家乡。

纪念馆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由大厅、展厅、文物厅、烈士芳名碑组成。

一进大门是序厅,迎面而来的墙上是一幅V字形巨型浮雕,象征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上面的拳头、武器等显示了东江抗日军民抵御外侮的坚强斗志。

两侧高低起伏呈波浪型的浮雕,象征了蜿蜒流动的东江水。

左边塑造的是东江民众奋起抗击日寇的情景,右边表现了东江纵队英勇杀敌的场面。

从序厅出来到各个展厅参观,可以全面了解东江纵队的发展历程。

第一展厅的主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展示了东江地区党组织领导人的照片,以及当时东莞的一些抗日宣传照片、资料和党内文件。

第二展厅是介绍东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其中最特别的地方是设有目前全国成像规模最大的一套幻影成像设备,采用一比一的成像技术,配以先进的声光电及场景还原技术,一个大约4分钟的短片,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大岭山军民痛击日寇最著名的一场战役—百花洞战斗的情景。

第三展厅介绍华侨港澳同胞对东江抗战的支援,以及港九抗战与营救行动等内容。

这个展厅部分展版采用弧形的流线版面,象征着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对祖国的眷恋和支持,以及众志成城的抗日精神。

纪念馆面积最大的展厅为第四展厅,介绍了东江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展出尹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等东纵领导人用过的物品,还通过半景化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东江纵队召开成立大会的场景画。

纪念馆还用蜡像表现了大岭山人民支援游击队的场景,直观生动地再现了根据地人民支援抗战的场面。

第五展厅内容是介绍东江纵队配合盟军作战,夺取抗战胜利。

展品反映了部队营救美军飞行员,配合盟军开展情报工作,以及开展受降斗争、横扫莞太线夺取抗战胜利等事件。

第六展厅介绍北撤山东,转战南北。

展厅展出了广州军民欢庆解放以及粤赣湘边纵队进入东莞县城、东莞人民集会欢庆的照片。

惠州市革命传统纪念地 红色旅游 纪念馆 东江纵队 抗日 东征

惠州市革命传统纪念地 红色旅游 纪念馆 东江纵队 抗日 东征

革命传统纪念地
东征纪念公园及纪念馆位于惠城区飞鹅岭上。

辛亥革命时期,以黄埔军校学生军为主力的东征军就在惠州进行二次东征,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亲临飞鹅岭指挥东征军3万多人讨伐军阀陈炯明。

高潭“东江红都”位于惠东县高潭镇中村,是全国最早区级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东江纵队纪念馆位于博罗县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罗浮山朱明洞景区内。

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就在东江一带与日本侵略者开展斗争。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旧址位于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

抗日战争时期,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长曾生就在这一带指挥游击队抗击日本侵略者。

东江纵队概况(一)

东江纵队概况(一)

东江纵队概况(一)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日本法西斯为了切断中国海上对外联络线,封锁国际对中国的援助,于1938年9月作出入侵华南,攻占广州的决定。

10月12日凌晨,日军第十八集团第一O四师和吴川先遣队,合共4万余兵力。

分三路在惠阳大亚湾的澳头,霞通、平海登陆。

国民党守军一触即溃,日军于15日占领惠州,21日占领广州,华南沿海东江下游大片国土沦于敌手。

10月13日中共中央指示,在东江敌后开拓游击区。

负责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并参加广东省委的廖承志,立即召集了中共香港市委和海委负责人吴有恒,曾生等同志,研究在东江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问题,10月24日曾生、周伯明、谢鹤等人率领一支60多人的队伍从香港来到惠阳平山,建立中共惠宝工委,曾生任工委书记,着手组建抗日武装。

在此之前,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已命王作尧、阮海天、黄木芬在东莞、增城,先后建立了东莞模范壮丁队,增城县第三区抗日常备队。

1938年11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召开了省委执委扩大会议,确定了广东大力发展人民武装。

建立长期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方针。

12月2日,惠宝工委在叶挺将军的家乡惠阳秋长周田村正式成立东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全队100余人,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治委员,郑晋任副总队长兼参谋长。

1939年元旦,东宝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整编为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全队120人,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于成任政训员,黄高阳任党总支书记。

1939年2月,为加强东江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领导。

于紫金县古竹镇召开了有十五个县的代表参加的东江党代会,成立了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林平任书记。

5月,为加强和统一曾、王两支部队的领导在坪山成立东江军事委员会,梁广任书记,梁鸿钧负责军事指挥,委员有曾生、王作尧、何于成等。

惠宝人民抗日总队于1938年底在坪山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地临滨海,四面环山,是香港和南洋连接内陆的交通要道,是部队保持与香港同胞和海外侨胞联系的通道。

这就是来自广东惠州的————

这就是来自广东惠州的————

为营救被困在香港的一大批进步文化界人 士和重要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共广东地方组 织、中共香港地下组织和东江纵队开始行动 了。
1942年1月9日,茅盾、叶以群、戈宝权等文化 人换上老百姓的便装,打扮成“难民”,由游击 队的交通员引领,避开日军岗哨和检查站,至黄 昏时抵达铜锣湾避风塘,登上营救人员准备好的 一艘大驳船。
“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茅 盾
事情起源于1940年夏秋,国民党顽固派掀 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迫使许多知名的文化界人 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离开国统区,在中国共产党 的安排下撤退到香港。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 战争爆发,日军随即进攻香港。
日军占领香港后,以强化治安为名,封 锁海面,在交通路口设岗哨,对过往行人严 加盘查,夜晚实行宵禁,贴出布告限令“抗 日分子”前往“大日本军报道部”或“地方 行政部”报到,否则“格杀勿论”,并在全 市分区、分段、挨门逐户大肆搜捕。
一场周密策划的大撤退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逃离
创造奇迹——香港大营救
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可能会少了毛泽东、柳亚子互和《浣溪沙》 的文坛佳话;
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新中国的第一任文化部长也许不是茅盾; 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共和国史上可能会少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外 交部长乔冠华; 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何香凝女士可能不会与廖仲恺先生合葬于 中山陵; 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因与江青争演《赛金花》而结下宿怨的王 莹,可能会长期留居美国,免遭“文革”期间惨死狱中的悲剧命运; 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学术史、政治史、艺 术史都可能会是另一番面貌……
邹韬奋、胡绳、廖沫沙、于伶等人也先后由 交通员带到这里。次日凌晨,交通员又分别将这 些文化人带上三只披有草席篷的小艇,乘着铜锣 湾出口处巡逻日军换岗之机,疾驶渡海,终于安 全抵达九龙市区秘密接待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江纵队导游词
东江纵队纪念馆位于罗浮山名胜区。

罗浮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我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

史学家司马迁把罗浮山比作“粤岳”,所以罗浮山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

罗浮山山势雄伟挺拔,风光清静幽秀,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罗浮山又有神仙洞府美誉,道教称它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

罗浮山不但山水绮丽,风光优美,而且神话、传奇、古迹繁多。

山上寺观遍立,座落在主景区朱明洞景区内的冲虚古观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为东晋葛洪创建,是我国有影响的道教重点宫观之一。

传说杭州的黄龙观,香港的黄大仙等道观以它为祖庭。

冲虚古观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东江纵队司令部驻地,这给罗浮山的历史增添了光彩。

历史上道士僧人如云,文人墨客纷至,留下许多珍贵的佳作和题刻。

20年代初,孙中山率军东征归来即偕宋庆玲、廖仲恺、何香凝等结伴游览罗浮山。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及贺龙等七大元帅也曾在罗浮山游览度假。

二、东江纵队简介
东江纵队纪念馆是在2003年12月1日暨东纵成立60周年之际建成开馆的,它座落在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朱明洞景区内。

三面环山,前面是秀丽的白莲湖,右侧不远处为东纵司令部旧址冲虚古观。

四面环境优雅,景色宜人。

“东江纵队纪念馆”馆名,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

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

馆内设4个展示厅及工作服务区,4个厅分别为“序幕厅”、“陈列厅”、“英烈厅”、“映视厅”,以及二条长60多米、宽3米的参观走廊。

纪念馆前面,是一个宽阔的广场(2284M2)。

在广场的右侧,安放一组人物雕像,主题是:东江纵队将士,前赴后继,永远向前。

在广场的左侧,竖立一支旗杆,方便参观者举行升旗仪式。

东江纵队纪念馆是一座历史丰碑,它记载了东江纵队抗日救国的宏伟历程,它焕发出的凛然正气,将永远激励人们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序幕厅(223M2)的正面,是一幅大型彩色喷绘图,它以东江为背景,磅礴的气势展示了东江纵队的精神风貌。

序厅两侧墙上,镶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和《东江纵队之歌》,表达了当年全民族抗战的坚强意志。

序厅里面的两侧墙上,用红底金字,展示中央6位领导人的题词,这些题词对东江纵队给予了高度评价。

陈列厅(525M2)以大量的文献资料、真实的历史照片,以及珍贵的革命文物,
全面反映东江纵队、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的革命事迹。

陈列的文物有70多件,主要是东纵战士生活用具,以及缴获敌人的武器。

重要文物有东江纵队《前进报》印刷机和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当年出示的布告等。

在展厅的另一侧,镶有6幅反映东江纵队重要革命事件的油画。

英烈厅(120M2)的设置,是为了缅怀英烈的丰功伟绩和弘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

英烈厅刻写5000多位烈士的英名。

厅内还展示了10位英雄人物和5个英雄集体的光辉事迹。

映视厅(76M2)主要播放十五集电视连续剧《东江纵队》和历史纪录片《芦沟桥事变》,让观众更形象地了解东江纵队的战斗史迹和“七•七”事变。

在参观走廊,还设置了《日军侵略华罪证》展览,通过展览,警示国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㈠抗日战争爆发,组建东江人民抗日武装
抗日烽火漫燃全国
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制造了“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国性抵抗战争的开始。

东江沦陷组队御敌
1938年10月12日凌晨,日军共4万余人分三路在大亚湾等地登陆。

15日侵占惠州,16日直取博罗,21日占领广州。

仅十天时间,广州周边各县和东江下游大片国土相继沦陷。

广东五分之一的人口,沦于日军铁蹄之下,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江敌后惠阳、东莞、增城、爆安各县的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奋起抗击入侵的敌人。

193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惠、东、宝地区等地组织人民抗日武装。

一支是“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长,周伯鸣任政委;一支是“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王作尧人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

这两支队伍是东江纵队的前身,当时惯称“曾、王两部”。

他们以勇战强敌的姿态出现在东江敌后战场上,担负起抗日的重任。

㈢东江纵队成立夺取抗日游击战争胜利
东纵成立全面发展
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深圳坪山土洋村正式公开宣布成立。

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尹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联名发表成立宣言和领导人就职代电,并发布第一号布告,重申东江纵队的宗旨和统一战线等各项政策。

1944年7月,东江抗日军政干校在大鹏城正式成立。

东江纵队在成立后的半年时间里,由成立时7个大队约3000多人,发展到9个大队和一个独立中队,近5000多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民主政权巩固发展
从1944年开始,东江纵队政治部先后在各抗日根据地召开参议会个国事会,选举协商产生了东宝、惠阳、惠东、博罗、英德、海丰等6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管辖解放区面积约6万平方里,人口约450万。

激战东江建立基地
1949年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在惠安墩宣告成立,尹林平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松坚为副司令员,左洪涛为政治部主任。

粤赣湘边纵队成立后,作战部队已达12000多人,群众团体和民主政权普遍建立。

为迎接野战军南下作战,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

1949年10月8日,两广部队进入和平地区。

9日,曾生,林平部在龙川老隆会合。

两部会师后,即向指定地区推进。

先后解放了河源、惠州、东莞、宝安以及番禺、顺德珠三角一带和沿海岛屿。

1950年8月,解放了万山群岛战。

至此,广东全境全部解放。

1952年,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整编完毕,部队番号随之取消,从而完成了它光荣的历史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