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的广九铁路之战
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cb8fa6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d.png)
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臶下进行的全民抗战。
抗日战争,经过八年持久的艰苦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是中华民族百多年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而且为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江纵队,是战斗在华南敌后的一支中外驰名的游击队,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华南敌后战场的主力军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在广东的大亚湾登陆,继而侵占广州及广东沿海的海口、汕头、湛江等大中城市和交通沿线。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党守军一触即溃。
而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广东人民,纷纷起来打击侵略者,保乡卫国。
193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办电示广东省委:‚广州沦陷后,广东党组织必须在广州及其他敌人占领的地区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
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广东省委积极领导广东人民在敌占区,举起抗日旗臶,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1938年12月,遵照党中央关于‚要在东江日占区后方开拓游击区‛的指示,曾生、王作尧等先后在惠阳、东莞、宝安、增城等地,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抗日武装,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东江纵队,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它所处的环境特点是:第一,所处的地区是广州和香港两大城市之间的一条狭长地带,为敌交通网与据点所分割,广九铁路横贯其间,敌人机动性很大,游击队回旋余地很小,活动极其艰难;第二,处于敌、伪、顽的夹击之下,敌我力量悬殊;第三,孤悬敌后,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又没有较大的后方,经济供给也很困难。
但是,东江纵队在党中央、南方局和广东省委的领导下,不畏艰难,以八路军、新四军为榜样,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在党的领导下,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行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并对部队干部战士进行政治、军事、文化的教育和训练,使部队成为政治上巩固的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部队。
令日军在华南最丢脸一战
![令日军在华南最丢脸一战](https://img.taocdn.com/s3/m/c09728d358f5f61fb7366697.png)
令日军在华南最丢脸一战70多年前,为保家卫国,千千万万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慷慨赴难,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在华南,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华南敌后抗日战场,这也是继华北、华中之后的全国第三大敌后战场。
70多年后,我们从曾惨遭日军14个月大轰炸的广州出发,来到韶关——广东的抗战中心,来到南澳岛——广东抗日第一仗遗址,来到平型关大捷遗址……累累弹痕今犹在,血肉长城谱壮歌。
一个个勇赴国难的悲壮瞬间,一个个浴血奋战的英烈形象,一次次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在战火中重生,中华民族洗去百年屈辱,赢得民族尊严,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抗战硝烟早已散尽,抗战精神永存世间。
在对历史的回望中,我们汲取前行的力量,迈向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自7月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启动“重走抗战路”1+X采访报道活动,南方日报、南方杂志、南方网、南方周末等派出多路记者,重走先辈们的抗战路。
“重走抗战路”子系列今起推出第一期。
敬请垂注。
走进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抗战遗迹:交通站、粮食加工场、祠堂、报社、书院、练兵操场……这里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刘氏客家村落,也是华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历史风貌最为完整的抗日旧址。
在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中,东江抗日根据地是华南敌后最早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在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的纪念馆、旧址,我们抚今追昔,搜寻当年发生在东江边上的抗战故事。
党史资料记载,东江纵队从日寇铁蹄下解放了大片国土,先后建立了7个县级政府和一批区、乡抗日民主政权。
在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的艰难情形下,东江纵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一万多兵力的抗日劲旅。
据不完全统计,东江纵队共作战1400余次,歼敌9000余人。
1945年,朱德总司令在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百花洞战斗击毙日军大队长百花洞村位于东莞大岭山镇以西4公里左右,因住有黄、陆(“绿”的谐音)两姓村民,犹如百花盛开时的两朵花,村后的马山有个龙岩洞,故名百花洞。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2cfff295ec3a87c24128c406.png)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华南敌后建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
在长达8年之久艰苦曲折的抗日斗争中,东江纵队在曾生、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等领导的指挥下,积极配合全国各地抗日战场和盟军,英勇地打击敌人,成为蜚声中外的华南抗日战场一支坚强的武装部队,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中,东江纵队机警而出色的情报工作,在整个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赢得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
东纵战士营救了一批国际友人和盟军人员,赢得盟军信任,为建立情报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
初夏的大岭山,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大翡翠镶嵌在繁华富庶的珠三角大地上。
这块饱经烽火洗礼的革命圣地,如今是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人气鼎盛的森林公园。
抗日战争时期,正是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小山脉,上演了惊心动魄的抗日游击战,成为当时“敌后三大战场”之一的华南敌后战场的主要阵地。
在小山脉脚下的大王岭村,如今还保存着当时的村落布局和历史氛围,2005年9月,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在这里拔地而起,成为华南地区纪念抗日历史的一个地标。
近日,《中国文化报》记者来到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实地走访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现存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9处旧址,参观了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现场感受了当年东纵先烈们拯救民族于危难而留下的历史烙印。
据史料记载,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派廖承志、潘汉年和张云逸到香港、广州组建八路军办事处,开展统战工作和动员民众抗日,并于1938年4月,成立中共广东省委。
同年10月,日军侵占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后,中共中央即电示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在东江敌占区开拓游击区。
据此,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委派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率共产党员和香港进步工人、华侨知识青年共30余人到达惠阳县坪山地区,组织人民抗日武装。
浅议东江抗日根据地和东江纵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浅议东江抗日根据地和东江纵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e836c2733d4b14e84246804.png)
浅议东江抗日根据地和东江纵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者:王銮玉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7期王銮玉东江抗日根据地作为华南军民抗战的一面旗帜,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东江纵队是战斗在华南敌后的一支中外驰名的游击队,在抗战中,东江纵队活跃于广东沦陷区,沉重地打击敌伪、顽军,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东江抗日根据地和以东江纵队为主体的军民共同抗战壮举,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研究东江抗日根据地和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广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举措。
一、东江抗日根据地和东江纵队的创立和发展(一)东江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东江地区所辖范围主要包括今惠州、河源、汕尾等地区及东莞、深圳一部分地区,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该地区北连闽赣、西近广州、南接大海,直通香港,崇山峻岭耸立,可攻可守,是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理想之地。
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县总农会。
后来随着农民运动的不断发展壮大,海丰县总农会先后被改称为“惠州农民联合会”“广东省农民联合会”,为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在土地革命时期,大量共产党员的会聚为东江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和政权的建设提供了扎实的阶级基础,为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巩固革命根据地政权做了大量的工作,如1927—1928年间的讨蒋起义、秋收起义和年关暴动,先后建立了海陆丰、紫金、惠阳等地的苏维埃政权。
东江抗日根据地逐渐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到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全国三大敌后战场之一的华南敌后战场的主要根据地。
(二)东江纵队的创立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在东江地区烧杀抢掠,东江人民陷入日寇的铁蹄蹂躏之下。
在日寇入侵、国民党逃跑的局势下,广东党组织屡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
但是,中共广东省委遵照党中央的指示,不屈不挠地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举起抗日旗帜,组织人民抗日武装,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试论华南抗日武装——东江纵队的历史功绩
![试论华南抗日武装——东江纵队的历史功绩](https://img.taocdn.com/s3/m/458431eed5bbfd0a79567375.png)
试论华南抗日武装——东江纵队的历史功绩史研究】试论华南抗日武装东江纵队的历史功绩■广东肖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由地处珠江门户,广九铁路纵横其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组成,以“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为牵制我华南兵力,策应武下简称“东江纵队”是华南敌后抗日战场的主要力量,. 汉会战,选择在离广州不远的惠州大亚湾登陆,并将此作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它在东江地区人民的大力为侵略华南地区的重要据点之一。
因此,东江地区与华南支持下,坚持“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转战东江两其他地区相比,直接与日寇作战时间更早、距离更近、难岸,深入港九敌后,协同英美对日作战,有力地打击了盘度更大、战斗更艰苦。
踞在东江流域的日本侵略军,特别是在年月的香港年月日,日军发动了入侵华南的战役。
仅秘密大营救行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全国夺取抗多天时间,广州各县及东江下游相继沦陷。
在中国共产党日战争和世界反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的坚强领导下,东江地区人民纷纷拿起武器,组建武装队伍,奋起抗击入侵的日寇。
同年月,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一惠惠阳、东东莞、宝宝安等地组织了两支人、东江抗日武装的创建与发展民抗日武装。
一支是“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由中共东江地区包括东莞、惠阳、宝安、增城、博罗等县, 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委,部队③“格伯特给皮亚特尼茨基和阿布拉莫夫的电报”,⑧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全宗 ,目录 ,卷宗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第卷,中共党史出版社,年,第页。
究部译: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苏维埃运动⑨马细谱等译: 《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广西师第卷 ,第页。
范大学出版社,年,第页。
“乌拉圭洋行”在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国际联络部给格伯特的电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报”, 全宗,目录,卷宗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卷 ,全宗 ,目录 ,卷宗 ,第页译作“乌里茨室第一研究部译: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苏维埃运基外国公司”。
抗战时期广东地区清乡运动及其发动原因
![抗战时期广东地区清乡运动及其发动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98168bee4b73f242326c5f37.png)
抗战时期广东地区清乡运动及其发动原因摘要:抗日战争的后期,汪伪政权和日本在沦陷区发动清乡运动,这场运动不仅是为了掠夺物资材料,而且也是在打击中国军队。
在广东地区发动清乡运动,虽然时间短暂和实施范围少,但还是对广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发动广东清乡运动是由各种因素造成,这不仅和日本战备需要相关,而且和汪伪政权政策相关。
广东的清乡工作注定是失败,在反日反汪伪政权的斗争中,清乡运动落下了帷幕。
关键词:抗战时期;广东;清乡运动清乡运动是抗战时期汪伪政权在华中地区和安徽、广东等地区开展的一场运动。
清乡运动的开展地主要集中在华中地区——汪伪政权的大本营,但华中地区的清乡运动连连失利,使得清乡运动难以持续。
这时汪伪政权把目光投向其他地区——广东。
这不仅是应日本掠夺物资的要求,而且也是为了在兵败的情况下保卫已占有的占领区,巩固统治。
本文力图在有限的资料下对广东清乡运动的进行初探。
1.广东清乡运动的筹备广东的清乡运动开端于1943年。
1943年2月,在广州召开了广东的清乡会议。
时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军事顾问齐藤美夫也参加此次的清乡会议。
齐藤美夫“参加了讨论警察工作”[1],主要关于清乡部队的问题,会议上提出用“专门的干部先当清乡工作警备兵力”[2],并且“训练清乡地区警备官”[3]补充。
这种做法得到齐藤美夫的同意,之后齐藤美夫以顾问的身份参加了清乡工作。
1943年4月29日时任江苏省省长兼任清乡委员会秘书长的李士群飞到广州,和当时的伪广东省省长陈耀祖等人在省政府举行一次秘密的清乡座谈会。
[4]这次座谈会的主要讨论了广东清乡的两大问题,一是人员的准备工作,二是财政的问题。
并且规定了这次广东清乡运动的领导人是伪省长陈耀祖——“粤省清乡事宜,即将以陈省长为中心……”[5]但是此次的座谈话,并没有定下清乡运动的开始日期,“目下虽尚未确定,然准备工作则业已开始”[6]。
其后的六、七月,伪省长陈耀祖多次与汪精卫通电,讨论广东清乡运动的事宜。
东江纵队纪录片解说词
![东江纵队纪录片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543ec43784254b35effd3413.png)
红色宝安,红色丰碑引入:南海之滨,岭南之南。
广袤而充满生机的广粤大地,河流纵横,水系发达,以西江、东江、北江的珠江水系、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水系,构成了密布广东的水系网络,孕育出了灿烂而多彩的岭南文化,走出了一代代志士英杰。
穿过历史的云烟,翻开红色的史册。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1938年10月12日,此时的东江格外的宁静,碧波安澜之上的打渔人,可能还不知道在离他2000公里外的泸定桥上的一声炮响,从此便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进入了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
而在此时,伴随着侵华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安静的近乎可怕的东江下游,一座座城市相继沦陷。
10月15日,日军进占惠州城;10月21日,日军攻占广州,广州沦陷;10月23日,日军强占虎门炮台及虎门下横档炮台。
日本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肆意地撕裂着原本安静祥和的海滩,日本军国主义的军靴在狂暴地践踏着古老的中华大地,一个个年轻的后生、孤苦的老人、本应如花朵般绽放的少女,惨遭屠戮,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一声声声嘶力竭的呼喊与求救响彻环宇,广州大地也进入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铁血军魂·支队初建没有被帝国主义的舰船利炮所吓倒,中共广东省委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在日军占领区开辟抗日游击区的指示,选派一批精干党员深入敌后,在东莞、宝安、惠阳、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
从此,华南抗战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10月15日,王作尧与何与成组建了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12月2日,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在惠阳周田村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这两支部队便是东江纵队的前身,两支武装共200余人。
1938年12月中旬,在曾生的领导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以坪山为基地,与王作尧等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并肩战斗,在深圳地区初步打开了东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局面。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
东莞红色感人故事5分钟
![东莞红色感人故事5分钟](https://img.taocdn.com/s3/m/ad992f8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a.png)
东莞红色感人故事5分钟
黄友(1927—1944),东莞凤岗凤德岭村人。
自幼家境贫穷,锻炼出勇敢顽强的性格。
1942年参加抗日游击队,作战英勇顽强。
同年10月在清溪三峰同迎面扑来的日军搏斗,大腿被刺伤,仍顽强地击毙敌人,缴获一支三八步枪,被提升为少年班班长。
1944年春,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独立第三中队(代号“飞鹰队”),仍任少年班班长,在广九铁路中段活动,破坏日军日常通车。
1944年2月15日,黄友带领少年班担任突击任务,在凤凰山红猪岭伏击日军一个班,一枪把敌机枪手打倒,夺过机枪。
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7月21日,飞鹰队夜袭驻平湖的伪警察中队,取得全胜后当即转移,到达老虎山下沙岭时,担任尖兵的少年班首先与日军藤本大队400多人遭遇。
为摆脱敌人,黄友班担任阻击,与敌人展开恶战,掩护主力杀出重围。
搏斗近一小时,4名战士相继牺牲,黄友身负重伤,大腿被打断,仍顽强坚守阵地,最后在敌人乱枪中倒下,壮烈牺牲。
战后,东纵司令部、政治部授予黄友“抗日英雄”光荣称号,将飞鹰队少年班命名为“黄友模范班”。
1944年12月23日,延安《解放日报》以《东江纵队五少年以一当百光荣
殉国》为题,报道了黄友少年班的英雄事迹。
中共中央追认黄友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战斗英雄”和“中国共产党模范党员”。
粉碎日军大“扫荡”
![粉碎日军大“扫荡”](https://img.taocdn.com/s3/m/b9b5c338eefdc8d376ee3298.png)
·纪念东江纵队成立70周年·一九四三年下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九月,意大利法西斯宣布投降。
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战争中也面临败局,它准备以中国大陆为基地进行垂死挣扎。
为了发挥香港和广州两个中转站的作用,华南日军发动了打通广九铁路的战役。
这个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占领广九铁路沿线各个据点;第二阶段,“扫荡”我东宝抗日根据地,以巩固它所占领的广九铁路各个据点。
从十一月十一日开始,日军发动了对广九铁路沿线的进攻,原先盘踞在常平、樟木头、塘厦、天堂围、平湖一线,专门反共反人民的国民党顽军独立第九旅、徐东来支队,一枪不发,向后溃逃。
日军久留米师团占据了铁路沿线,准备修复铁路、桥梁、车站,打通广州到香港的铁路交通。
由于我活跃在铁路以西的东莞、宝安部队,不断地打击日伪军,对敌人威胁极大。
日军认为,要确保广九铁路这条交通命脉,必须先消灭我坚决抗战的游击队,才能解脱广九铁路的“治安之癌”。
于是拼凑了大量兵力,向我们东莞、宝安两地进行空前规模的“扫荡”。
东莞军民粉碎日军“万人大扫荡”。
十一月中旬,日军第五十七师团主力两个联队,驻东莞城、石龙、太平的日军以及伪军第三十师等合计九千多人,采取“铁壁合围”的战术,向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进行所谓“万人大扫荡”,妄图一举消灭我们东莞地区的主力。
十一月十八日,我们在东莞的部队,主力集结在大岭山周围,寻找战机,打击进犯广九铁路的日伪军。
拂晓,在三处发现日军。
王作尧同志率领“珠江队”从东莞回宝安的路上,宿营于莲花山下,清晨发现日军,王作尧和彭沃同志立即指挥队伍登上山头,与敌展开战斗。
激战到八点多,毙伤敌人十多名,我方牺牲了两位战士,彭沃也扭伤了脚,于是撤回大岭山区大王岭去。
这时,第三大队的第一中队在怀德、远丰同从太平方向开来的日军展开战斗,在中队长黄布指挥下节节抗击,至下午三时,向大岭山顶撤退。
邬强、卢伟如同志率领大队部和其他中队驻在大王岭,总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同志也随他们行动。
让步,为了全国的和平——东江纵队北撤
![让步,为了全国的和平——东江纵队北撤](https://img.taocdn.com/s3/m/208962df76a20029bd642d10.png)
林撷英】SH I L I N X I E Y I N G(广东)刘敏一东江纵队北撤1946年6月29日下午,离愁的气息笼罩在大鹏湾沙鱼涌的海滩上,东江纵队的将士们即将踏上北撤征程,紧握的长满老茧的手,亲密战友的拥抱,亲人不舍的叮咛,以及偶尔响起的啜泣声,让久经沙场的战士们心情异常沉重。
远处三艘美国登陆舰缓缓驶近了,人群渐渐有了骚动,个别小鬼兵终于忍不住哭出了声。
然而,为了即将到来的胜利,战士们毅然走向了舰艇。
30日拂晓,在黎明即将到来的时分,美军登陆舰起航驶向了大海,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烟台。
东汀纵队的北撤是中国共产党为避免内战、为维护中华民族大局所做出的重大决定。
国民党反动派对广东共产党的组织和人民抗日武装,一直采取敌视的态度。
日本投降后,重庆国民政府派第二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任华南战区受降主官、广州行营主任,罗卓英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在广东恢复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挑起全面内战,进而将广东变成其后方基地,对人民抗日武装采取了“势在必打,志在消灭”的方针。
早在抗战胜利前夕,龟缩在江西南部的国民党军第一八七师和第一六。
师,即向粤北抗E t军民进逼,于8月11日纠集地方反动武装近万人,分六路包围始兴县八约根据地。
风度大队被迫自卫反击,激战数日,坚守炮楼的120多位指战员和群众全部被国民党军的炮火焚毙。
抗日战争刚胜利,国民党当局即矢口否认广东有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存在,以“剿匪”为名,公开向人民武装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8月17日,国民党军第一八六师袭击驻潮安的韩江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兼政委周礼平等10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国民党军残忍地割下受害者的头颅,高悬示众。
9f l初,第一六。
师又对始兴地区的老黄店、宝峰一带反复扫荡和搜捕,枪杀共382013"1‘扫唐简》产党员和伤病员。
9f112—18日,东纵挺进粤北部队在始兴奇心洞又遭第一六。
师疯狂进攻,纵队干部学校学员30多人,在此养伤的伤病员20多人,被捕后遭枪杀。
东江、珠江地区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东江、珠江地区敌后抗日游击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cd6f5fd233d4b14e852468e2.png)
东江、珠江地区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对开展华南地区的抗日斗争非常重视,派廖承志等到广东,先后建立了八路军驻广州、香港办事处。1938年4月,又成立了以张文彬为书记的中共广东省委。这些领导机构成立后,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和抗日救亡运动。广州失陷后,国民党军退守清远、新丰一线与日军对峙,广州外围和广九铁路两侧地区相继被日军占领。中共广东省委根据华南的形势和中共中央对华南的指示精神,确定广东地区党组织的基本方针和任务是:动员组织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在长期的抗战中发展力量,使党逐步成为在华南地区最后战胜日寇的决定因素。同时决定,把东江作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重点地区之一。
关于东江抗日根据地与革命将领叶挺的调查报告
![关于东江抗日根据地与革命将领叶挺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ac56c42804d2b160a4ec00e.png)
华南抗战之主力,中华革命之铁军关于东江抗日根据地与革命将领叶挺的调查报告前言跟随着时代的步伐,踩着时代的春风,我们的党迈进了21世纪,走向恢弘的90年。
90年的风风雨雨,90年的艰苦辛酸,90年的艰苦奋斗,创就了今天的辉煌。
但从1840年到新中国的那一段艰苦卓绝的探索历程永远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新中国的新一代去体会、斟酌、探讨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
和所有对革命历史抱有同样浓厚兴趣的青年一样,我调查小组的成员也希望能从自己的家乡着手、从自己的身边着手探索那一段已经远去的历史。
我调查小组的三名成员都为广东人,在十几年的生活中对于东江抗日历史也是有所耳濡目染的。
特别地,小组成员中姜昊更有幸就读过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的母校,对于叶挺将军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
于是,《华南抗战之主力,中华革命之铁军》这个题目便是一拍即合,不仅符合我们对革命历史考察的需求,也满足了我们对当地人文知识学习的需要。
东江儿女用血谱写抗日新篇章叶剑英曾高度评价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他指出:“没有民主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这样残酷、严重与广大的敌后战场是不可能坚持的。
”东江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进一步研究东江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贡献。
一、中共中央确认的全国十九块大的解放区之一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必须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
东江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华南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艰苦创立起来的。
(一)东江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东江抗日根据地位于广东省境内,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38年10月——1941年12 月)为初创阶段。
1938年10月12 日,日军在广东惠阳大亚湾登陆,仅10多天,就占领了东江下游的广州周围各县。
广州沦陷后,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广东省委,组织游击队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东江、海陆丰等地建立抗日根据地。
广东子弟兵-东江纵队
![广东子弟兵-东江纵队](https://img.taocdn.com/s3/m/57b4bf52312b3169a451a475.png)
广东子弟兵——东江纵队今天我们来聊一下我们广东抗日的英雄队伍,东江纵队。
大家知道,抗日战争时期在现在的广东惠州东莞深圳一带的山地地区,活跃着一支敌后武装游击队,就是东江纵队,也唤作东江游击队。
中国目前有三座东江纵队纪念馆,分别在上述三个市,其中咱们东莞的大岭山镇内的东江纵队纪念馆于2005年9月正式向游人开放。
为什么将纪念馆设在大岭山镇区?有什么特殊意义?两位老师来讲一下?大岭山是东江纵队主要领导人当年指挥东(莞)宝(安)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机关所在地。
一九三八年十月,抗日的烽火在华南燃起,广东惠阳、东莞、宝安、增城等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纷纷拿起武器,建立了由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由王作尧领导的东宝惠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与日寇展开浴血战斗。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大岭山、坪山等地组成,由曾生、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等领导和指挥,广东抗日游击武装从此发展壮大为华南地区的抗日铁军。
当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共80多人驻扎在东莞大王岭,经常利用晚上到附近村庄去发动群众参加游击队,被日本兵视为眼中钉。
1941年6月10日夜,驻莞城、厚街、太平、桥头之日军长濑大队400余人倾巢而出,兵分两路隐蔽地奔袭大岭山区中心百花洞村。
曾生立即率领百花洞抗日自卫队抢占百花洞西南的小山头制高点,待机出击进攻之敌。
11日凌晨,抗日游击队和民兵从四面八方一起向敌人开火。
在两天一夜的激战中,各村的妇女会、儿童团都为抗日游击队和民兵送茶送饭,救护伤员。
这一仗一共歼灭日军72人,日军大队长长濑在突围中被击毙。
战后,据守广州的日军华南方面军头目自称,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当年的抗日根据地大岭山镇现在成了大岭山东工业区,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家具生产出口基地之一,抗日精神在这里化作发展经济的强大动力,代代相传。
如今,时代变迁的大岭山,聚集着中外三百多家家具企业,年出口产值超过十三亿美元,成为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是亚洲最大的家具国际性生产出口基地。
东江纵队革命史略
![东江纵队革命史略](https://img.taocdn.com/s3/m/b98a5d2e31126edb6f1a109b.png)
东江纵队革命史略作者:来源:《源流》2015年第09期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孤悬敌后,处于敌伪和顽军夹击的艰苦环境中,遵照中共中央的正确指示,紧密依靠群众,转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开辟粤北山区,挺进韩江平原,积极配合华南抗日战场和盟军对日作战,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威震南粤,蜚声海外,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丽诗篇。
创建武装1938年10月12日,侵华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相继沦陷。
在此前后,中共广东省委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在日军占领区开辟抗日游击区的指示,派一批共产党员到东莞、宝安、惠阳、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
12月2日,中共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在惠阳周田村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12月下旬,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员会及宝安、增城党组织领导的东莞模范壮丁队等几支武装在东莞苦草洞进行整编,成立了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
两支武装共200余人。
1939年初,经与东江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协议,这两支武装分别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4战区第3纵队新编大队和第4纵队直辖第2大队。
9月,日军再次在大亚湾登陆,两支游击队主动袭击日军,先后收复大鹏半岛的沙鱼涌及宝安县城南头,并在横岗伏击战中,毙伤日军30余名,迅速扩大了影响。
广大群众、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踊跃支援和参加抗日游击队。
至年底,两支游击队共发展到700余人。
1940年3月,两支游击队遭到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围攻,被迫向海丰、陆丰转移,途中被追击堵截,损失严重,最后剩100余人。
重返敌后1940年8月,曾生、王作尧等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游击队应返回东莞、宝安、惠阳坚持敌后抗战的指示,率部重返东宝惠地区。
中共广东省委派省委常务委员、东江特别委员会书记尹林平到宝安上下坪召开游击队的干部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方针,将部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第5大队。
老虎山五少年英雄——东江纵队的一个抗日英雄群体
![老虎山五少年英雄——东江纵队的一个抗日英雄群体](https://img.taocdn.com/s3/m/9151b867f242336c1eb95e8b.png)
突然 ,走 在 前 面 的尖兵 黄 友班 遭 到预 先埋 伏 在沙 岭 的 日军 猛 烈 射击 ,3 名 战 士 牺牲 。原来 ,驻守 广 九 铁路 平湖 至 林村 段 的 日军 大 队长藤 本 闻讯 平湖 伪警 察 中队被 歼 ,亲 率 日军 4 0 0余 人 分 三 路 向飞 鹰 队 追 击 。
暂 由冼 奔兼 任 班长 ,一 个 月后 ,由陈伟 清 接任 。重 组 的 “ 黄友班” ,仍 然 把 黄 友作 为活 着 的战 士 ,每 次 点
名 首先从 黄友 点起 ,当点 到黄 友 时 ,全 班 战士 大声 应
到。
东 江纵 队机 关 报 《 前进 报 》发 表 了何 通撰 写 的通 讯 《 老 虎 山 的英 雄— — 纪 念 牺 牲 了 的 黄 友 同志 》 。 东 江 纵 队新 闻 电 台将 此 文发 送延 安新 华 社 ,新 华社 转 发
面 ,海拔 1 3 2米 ,呈 东南 、西北 走 向 , 因山形 酷 似卧
虎 而得名 。老 虎 山下 的沙 岭有 一个 废 弃 的小村 落 ,杂
树丛 生 , 周 围是 一大 片稻 田 , 水 稻还 未收 割 , 地形开 阔。
他们面对百倍之敌 ,浴血奋战 ,谱写了伟大的民族精
神 赞歌 。老虎 山五少 年 英雄 的事 迹 ,发 生 于东 江 敌后 抗 日战场 ,在 全 国也 有 一定 的影 响 。本 文 根据 尊 重历
杀 ,终于突出重 围。可是 ,坚守阵地的黄友班 6 名战
士 已被 日军 团团 围住 ,无 法 突 围 。飞鹰 队主 力撤 到 黄 果 坑村 后 ,何通 立 即率 领几 名手 枪 队员 绕 到老 虎 山东 北 ,准 备策 应 和营 救黄 友班 ,但 被 日军 包 围于 官井 头
港九敌后抗日奇兵--东江抗日武工队
![港九敌后抗日奇兵--东江抗日武工队](https://img.taocdn.com/s3/m/ec4e80ac284ac850ad024293.png)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香港和九龙半岛,枪杀无辜群众,搜捕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
为了营救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保护人民群众,保卫香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按照中共中央“敌进我进”的指示精神,决定由第三大队和第五大队各派出精干人员组成武工队进入香港开展活动。
12月9日,第五大队抽调40多人,林冲任队长,组成武工队,进入新界、元朗以北的广九线上开展活动①。
11日,第三大队派出三支队伍共50多人,黄冠芳任队长组成另一支武工队,在西贡地区及启德机场附近活动。
1942年1月,第三大队蔡国梁又率领一支10多人的武工队进入赤径、北潭涌、黄毛应一带与黄冠芳的武工队汇合。
至此,进入港九地区的队伍达百多人。
2月间,活动在港九的几支抗日武工队,统一编为港九大队,蔡国梁任大队长,陈达明任政治委员,黄高阳任政训室主任②。
港九大队在元朗、西贡惩处了一批民愤极大的汉奸、土匪,驱逐多股盘据在这一带的土匪,消灭土匪60余人。
通过清剿土匪,武工队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得到香港市民的拥护和支持。
随后,开辟了三条交通运输线,为后来的斗争建立了交通联络网。
武工队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迅速收集英军溃逃时丢弃的武器弹药一批,计有轻重机枪30多挺,步枪、冲锋枪数百支,以及军用物资一大批。
这批武器装备全部运回大岭山和阳台山抗日根据地,解决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的部分补给。
武工队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活动。
在元朗、沙田等地组织了两支抗日自卫队和一支农民常备队,在西贡区的乌蛟腾村、三亚村,大埔区的罗洞、船湾、九龙坑一带建立了农民自卫队和新兵训练队。
这些队伍后来成为港九大队的基本力量。
1942年1月5日,在中共香港地下组织的配合下,港九抗日游击队队员摆脱日军特工人员的跟踪监视,被营救人员分批从香港偷渡过海,由武工队护送到九龙的港九抗日游击队交通站,然后分东西两条线路,送往东江抗日根据地。
11日,首批文化界知名人士茅盾、邹韬奋等几十人,化装成难民离开九龙市区,在武工队的护送下走西线经荃湾进入元朗,顺利通过日军的封锁线,安全抵达宝安白石龙根据地。
22433652
![22433652](https://img.taocdn.com/s3/m/cf1fda224b73f242336c5f68.png)
7 1 日 ,黄 庄平 和 副 司令 员 带 队 奇袭 并 攻 克增 城 月 3 正果镇 ,这一 攻坚 战 的胜 利 ,使各 地 反动 武装土 崩
验 ,部 队 非 战 斗减 员 严 重 ,而 军 政 素 质 则 大 有 提
维普资讯
瓦解 。8 0日,晚黄庄 平 又 参 与指 挥 了解放 龙 门 月2 县 城 的总攻 。至此 ,江北 地 区建立 了龙 门 、博 罗 、 增城 、从 化4 县 1个 区及 7 个 乡 的人 民政府 。武 个 3 5 装 力 量方 面 。东 三支 的主力 部 队先 后上 调l0 多人 2o 参 加 边纵 主力 团 的组 建 。 此 时 ,广州 北 郊 以罗 浮
首当其 冲。敌纠集各种反 动武装50 余人疯狂进 00
攻 ,短 短几个 月 中 ,大小 战斗不 下百 余次 ,有 时甚
至 一 日数 次 。江 北 军 民经 历 了 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腥 风 的严 峻 考
其 中6 月支 队司令员率 部远途奔袭解放从化 良 口。
证 明我 不仅 能 消灭 运 动 之敌 ,亦 可 消灭 驻 守 之敌 。
高 。14 年6 。黄庄平召开了地委会 ,遵照 中央 98 月
指 示 ,纠正 政策偏 差 ,停止 分 田废 债 。随后认 真学 习 “ 中主力 打歼 灭 战 ”的军事 原则 .制定 了 “ 集 巩 固原 有基 础 ,相机 发展 ,大 胆开辟 新 区 ,建立新 的 斗 争基 地 ” 的方针 ,并 决定 广 泛 开展 平 原 游击 战 , 派 出两 支短小 精悍 的 队伍插 入广州 郊 区九佛 一带及
广 九铁路 沿线 新塘 石滩 建立 据点 .以牵制敌人 对 山
的决定 。14 年3 9 7 月黄庄平奉命调任江北地区工委
梅塘激战
![梅塘激战](https://img.taocdn.com/s3/m/5e6d3dc05022aaea998f0ffc.png)
梅塘激战作者:来源:《源流》2015年第09期1944年5月7日,盘踞广九铁路樟木头的日军加藤大队3个中队和1个炮兵分队、1个短枪队共约500余人,秘密奔袭往东莞县梅塘乡龙见田村的东江纵队领导机关及第三大队。
8日拂晓,王作尧、邬强首先观察到敌军正向龙见田村旁的马山高地运动,当即果断地给还在早操的第三大队下达作战命令。
第三大队独立中队第一小队在小队长袁康带领下,一鼓作气爬上150米高的马山头,先敌30米占领制高点。
中队长黎汉威、政治委员李中(钟若潮)率第二队占领马山尾主峰。
邬强也随部队登上马山尾指挥作战。
驻长山口村的第五大队听到龙见田村方向的枪声,大队长彭沃立即率队驰援;第一中队占领象山,第三中队占领猪肝山,堵截敌退路,第二中队监视东面一线。
敌我双方在马山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独立中队第一小队先敌展开,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形,用机枪、步枪、手榴弹的密集火力压向敌群,敌兵受创纷纷滚下山坡。
7时许,日军分三路从东南、东北、正北进行反扑,第一小队严阵以待,等日军靠近阵地,立即集中火力猛烈射击,日军陈尸山梁又败退。
8时至11时,日军接连发起4次猛烈冲锋,密集的炮弹在马山顶上爆炸,松树被削断,茅草被烧着,整个山头被浓烟笼罩。
勇士们奋不顾身坚守山顶阵地,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毙伤敌数十人,赢得了时间,保证了纵队指挥部安全转移。
在浴血奋战中,独立中队伤亡30多人。
政治委员李中牺牲,中队长黎汉威负伤。
第一小队除小队长袁康和6名伤员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激战至下午1时,日军由于先头部队在马山受重创,后续部队又无法展开,有撤退的迹象。
纵队领导紧急部署部队包围敌人,展开反击战。
第三大队第二、第三中队迅速占领马山两侧高地,直接支援独立中队作战。
东莞大队担任正面追击,由田心直插龙见田北对面平点山截击敌人,长山口、梅塘地区的民兵队伍也赶来配合部队作战。
民兵队长叶常伯把土炮抬到阵地上发炮,增强了部队火力和声威。
此刻,部队和民兵约700人,从东、西、南三面形成了半月形包围圈,将日军围困在马山北侧的山沟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4.2.25 东江纵队向广九铁路全线出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沿广九铁路全线出动,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全长147公里的广九铁路,连接广州市越秀区的广州站及深圳市罗湖区的深圳站,作为近代史上历史悠久的一条铁路干线,它见证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沧桑与变革。
七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广九铁路沿线也是重要的游击战场。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多次在这里伏击日军部队。
1938年下旬,侵华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相继沦陷。
在此前后,中共广东省委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在日军占领区开辟抗日游击区的指示,派一批共产党员到东莞、宝安、惠阳、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文彬到羊台山抗日根据地的白石龙村召开游击队干部会议,总结了部队对敌斗争的经验,成立了以尹林平为书记的中共广东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东江和珠江地区的抗日斗争,并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编为游击总队,梁鸿-钧任总队长,尹林平任政治委员,部队编成1个主力大队和东莞、惠阳、宝安、港九4个地方大队。
为适应斗争需要,游击总队于1943年底,在惠阳坪山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下辖1个主力大队、5个地方大队和1个护航大队。
纵队成立后,大力加强部队建设,广泛开展杀敌竞赛和扩军竞赛,不断向日伪军发动进攻。
1944年2月25日,东江纵队开始沿广九铁路、宝太公路等交通线全面出击,先后全歼广九铁路常平、平湖等站的伪军、伪警大队。
期间,日军遭东江纵队连续打击,伤亡惨重,被迫于1944年6月7日撤回樟木头站。
东江纵队还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粤北挺进,一度解放清远县城。
抗战结束后,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到山东省解放区,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
留在广东的人员,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骨干。
今天是1月31日,1944年的今天,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东江游击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问题指示,要求东江游击区的人民政权必须坚持三三制,注意团结党外人士。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将华南抗日武装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由梁鸿钧任总队长,尹林平任政治委员;1943年12月2日,又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尹林平任政治委员。
东江纵队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对敌机动灵活的作战特点。
1938年底,东江纵队打破南头至深圳间公路,收复宝安县城南头镇。
此役是抗战爆发后,广东地区中国军队第一次收复县城。
1939年后,东江纵队数次击退日伪军的轮番进攻,巩固了以淡水为中心的根据地。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江纵队积极配合英军开展香港保卫战,切断日军运输线,潜入香港市区骚扰敌人,消灭沙田第八号地窟警卫队,处决汉奸特务头子陆通译,活捉日军南支派遣队高级特务头子东条正之,打出了声威。
日军严密封锁香港后,东江纵队继而展开对在香港文化人的营救,总计达数千人。
茅盾称这场营救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营救”。
香港沦陷后,东江纵队保护了许多盟国友人。
1944年2月,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成功救出被包围的美军飞行员克尔中尉,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国际声誉。
华南物产丰富,因此,打击日军对华南的掠夺,切断日军运输线,成为东江纵队重要的作战内容。
1944年初,东江纵队出击广九铁路,袭击横沥车站,突袭九龙市区,并炸毁铁路桥,使广九铁路陷入瘫痪。
陆上运输线受到东江纵队的严重威胁后,日军选择海上运输。
东江纵队便组建护航大队与海上游击队,破坏日军海上运输线,海上游击队控制了数百里的海岸线。
自1944年到抗战胜利,海上游击队共俘获日军运输船二十多艘,有力地震慑了华南日军。
八年全国性抗战中,东江纵队开辟了东至惠阳,西至三水,北达广州,南临大海,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的抗日根据地,使香港、广州两大城市处于根据地的包围之中,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抗战开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38年12月2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1939年1月1日,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两支武装共200余人,游击队主动袭击日军,收复大鹏半岛沙鱼涌、葵涌和宝安县南头镇,部队发展到700余人。
1942年1月,根据中共南方工委决定,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改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同年春天,抗日游击总队先后从香港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知名人士、国民党官员和眷属,以及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印度等国际友人共800余人。
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编为东江纵队,成为华南敌后战场和坚持华南抗战的人民抗日游击队主力部队之一,在抗日战争中共进行大小战斗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建立了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记忆录】东江纵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一把尖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江纵队[编辑]东江纵队东江纵队在战壕中作战存在時期1938年-1947年國家中华民国種類游击队規模最多时达11000余人直屬中国共产党指挥官著名指揮官曾生、王作尧东江纵队,全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游击队。
东江纵队主要活动在广东东江下游的惠阳、东莞、宝安一带,以及香港和广州的周边地区,抗日战争后期还把游击区扩展到粤北山区和韩江流域。
东江纵队最初起源于1938年成立的多支游击队,包括由曾生等人创立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由王作尧等人创立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等。
这些队伍在1939年4月至5月间接受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下辖的两个大队。
1940年9月这两个大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2年1月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
1943年12月2日部队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并发表宣言正式公开东江纵队是由中共领导的军队。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1946年6月30日,根据国共两党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北撤到山东,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的序列。
目录[隐藏]• 1 历史o1.1 背景o1.2 东江地区各中共游击队的建立o1.3 接受国民革命军番号o1.4 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o1.5 省港大营救o1.6 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o1.7 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o1.8 东江纵队北撤o1.9 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 2 东江纵队及下属支队领导人列表• 3 参考文献o3.1 引用o3.2 其他• 4 外部链接• 5 参见背景[编辑]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至1938年8月,华北、华东大部分地区已被日军占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相继沦陷。
1938年8月,日军开始进攻武汉,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1938年10月,日军为了策应武汉会战,并切断中国内地与国际间的联系,发起了对华南的进攻。
10月12日,日军在广东的大亚湾登陆,驻守在广东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由于部分师团被调往长江流域作战,兵力缺乏,在被动防守中节节败退。
10月21日,日军攻入广州,负责广东防务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司令部在余汉谋的带领下撤退到清远,广州沦陷。
至1938年底,日军已占据了广东东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大片区域,惠州、博罗、增城、佛山、三水等市县沦陷。
东江地区各中共游击队的建立[编辑]广东东江下游沦陷之后,中共于1938年10月在该地区组建了多支抵抗日军的游击队,分别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广东民众自卫团增城县第3区常备队等。
1938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电令中共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要求在东江日占区开辟游击区。
同日,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根据电令,在香港召集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吴有恒、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书记曾生等人举行会议。
10月24日,曾生根据会议的决定,从香港带领几十人来到惠阳坪山,成立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并向当地的国民党驻军借来15支步枪,以及当地中共党组原有的几支枪,组成最初的抗日武装[1]。
12月2日,在徵得当地驻防的国民革命军第151师温淑梅旅长同意后,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惠阳淡水的周田村成立,曾生任总队长,郑天保任副总队长,周伯明任政治委员,队员有100多人[2],温淑梅向曾生颁发了委任状[3]。
12月7日,日军收缩防线,撤出惠阳淡水镇,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从偽軍手中收复淡水镇。
12月10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召集淡水镇500多名当地群众进行选举,建立惠阳县第二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作为当地的临时政权。
其后,国民党地方部队罗坤大队接管淡水,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返回坪山。
1939年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吸收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的70多人和九龙淘化大同罐头厂工人18人之后,已经有200多人,120多支枪,主要在惠阳、宝安沿海地区进行抗日游击战争[4]。
1938年10月15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织成立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王作尧任队长,袁鉴文任政训员,有学生、小学教师、青年组成的队员100多人[1]。
12月,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和第二大队在东莞章阁村成立,黄木芬任第一大队大队长,蔡子培任第二大队大队长。
12月下旬,中共东南特委将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和各地区的其它武装人员约150人,在东莞苦草洞进行整编,组成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
整编后的游击队主要在广九铁路中段和宝太公路沿线进行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10月下旬,中共增城县组织争取到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统率委员会第三区指挥部主任单容沛的支持,将广东民众自卫团增城县仙村大队和雅瑶大队合并,成立了广东民众自卫团增城县第3区常备队,单容沛兼任队长,中共党员阮海天负责指挥,中共党员杨步尧任政训员,有成员100多人[5]。
10月17日,常备队在增城仙村圩附近击沉日军橡皮艇1只,击毙日军10多人[5]。
1939年1月,开赴增城和博罗的边界地区进行抗日游击战争。
接受国民革命军番号[编辑]1939年2月,中共在广东成立中共东江特委,尹林平(又名:林平)任书记,负责东江地区的中共党组织和抗日武装。
同时,中共基于策略上的需要,接受国民革命军的番号,4月,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被改编为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第四游击纵队直辖第二大队(简称:第二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5月,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简称:新编大队),曾生任大队长。
阮海天率领的广东民众自卫团增城县第3区常备队亦被编入曾生领导的新编大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