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应有怎样的“两会态度” 等4则
阐述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
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媒体的报道往往对于个人、组织甚至国家的形象和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应对媒体的报道,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此,我将从十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在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
第一、及时回应。
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要做到第一时间向媒体发布消息,回应公众关切,及时提供信息,避免出现信息真空。
第二、坦诚相待。
对于媒体的提问,应坦诚回答,不回避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媒体和公众的信任。
第三、保持一贯性。
在媒体的采访中,要保持一贯性,避免出现前后矛盾的言论,否则会降低公众对于信息的信任度。
第四、控制情绪。
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为激动或愤怒而做出过激的言论,导致舆论失控。
第五、善于表达。
在媒体的采访中,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且要清晰、明了,以便媒体和公众能够理解。
第六、沟通协调。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要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各方的利益,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第七、避免说谎。
在媒体的采访中,要避免说谎,因为一旦被媒体揭露,将毁灭自己的形象和信誉。
第八、主动公开。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要主动向媒体公开信息,而不是等待媒体的关注和追问。
第九、尊重媒体。
在与媒体的交流中,要尊重媒体的工作和职责,不要对媒体进行攻击或诋毁。
第十、学会辩护。
在面对媒体的质问和批评时,要学会辩护自己的立场和行为,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形象。
总结回顾:在面对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需要及时回应、坦诚相待、保持一贯性、控制情绪、善于表达、沟通协调、避免说谎、主动公开、尊重媒体、学会辩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媒体的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形象。
个人观点:作为面对媒体的对象,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媒体出现之前,我们要提前制定好应对策略,并且要在面对媒体时,保持警惕,不要在慌乱中做出错误的决定。
我们也要善于利用媒体的评台,积极传递正面信息,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媒体的社会责任
媒体的社会责任
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指媒体作为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平台,承担起了对社会公众的责
任和义务。
媒体的社会责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媒体要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准则,确保所报道的新闻真实、客观、公正。
对于重大事件和公共利益问题,媒体应该进行深入调查和报道,向公众提
供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2. 维护社会意识形态的平衡:媒体在报道时应确保平衡不偏颇,不偏袒任何一方,尊
重公民的多元意见。
同时,媒体也应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的平台,让各种不同的声音能
够被充分表达和传播。
3. 批评与监督权力:媒体作为社会的第四权力,应当承担起对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的
监督和批评的责任。
媒体应当对权力的滥用、腐败行为进行揭露和曝光,维护社会的
公正和公平。
4. 增进公众意识和理性思考:媒体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应当是引导公众的思考和判断。
媒体应该通过深入的报道和分析,提高公众的意识水平,促进公众对社会问题的
理性思考,推动社会进步。
5. 保护个人隐私和尊严:媒体在报道时应尊重个人隐私和尊严,避免侵犯他人的权益。
媒体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报道应审慎处理,确保报道的合法合规而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总的来说,媒体的社会责任是以公众利益为导向,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促进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民主。
媒体应当秉承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履行其社会
责任,为社会的良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融媒体背景下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传媒观察(2021-4)XINWEN AIHAOZHE 融媒体背景下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张易昔【摘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政治传播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呈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受双方互动化、传播效果扩大化、传播内容丰富化等特点。
为持续推进主流媒体在网络舆论场中的有效传播,主流媒体的政治传播应进一步强化引导舆论功能,运用通俗易懂的传播方式,创新传播渠道和途径,通过生活化故事化的传播内容,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遥【关键词】媒体融合;主流媒体;政治传播发展趋势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短视频传播形态成为社交媒体信息消费的主要载体,短视频平台不断涌出,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纷纷入驻,使受众能够多维度、多角度、更加直观地了解新闻事件、党政决策及社会动向。
在全国“两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时政报道中,主流媒体不仅通过传统媒体发声,并且借助短视频、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袁以及5G、8K、云计算、合成主播等新型技术,构建全覆盖、多语种的报道体系,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有效提升了主流媒体在网络舆论场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及公信力。
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不断革新,传播平台不断增加,信息技术和新型算法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随着人工智能、信息共享与分发的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政治传播的渠道与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一、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特征在政治与传播的关系上,我国传播学者邵培仁给出了“政治即是传播”的论断,指明“传播是政治的控制器,政治是传播的主神经”1。
融媒体背景下,主流媒体政治传播呈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丰富化,传播双方互动化,传播效果扩大化的特征。
(一)传播主体多元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袁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回。
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作者:于山来源:《共产党员·下半月》 2017年第3期2016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四点殷切希望:一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二是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三是要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四是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
作为中国记协理事会理事,我在现场亲耳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倍感亲切,深受鼓舞。
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把思想统一到总书记提出的“四向”要求上来,把行动落实到总书记确定的“四做”目标上来,始终坚持政治家办媒体,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站稳立场坚定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党和人民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
政治方向是立场问题,是为谁服务的问题,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
党报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党创办,为党而生,为党发声。
党报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忠诚党的事业,维护中央权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关于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讲话中,反复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罗盘”,是引领方向的东西。
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近年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通过开展讲座、举办培训班、推荐学习教材、开展督导检查等手段,努力增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比如,去年以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为重点教材,分层分类组织全员培训,引导编辑记者充分认识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牢记“48字”的职责使命。
当今时代,新闻媒体更应该中立还是更应该有态度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时代,新闻媒体更应该中立还是更应该有态度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媒体的作用愈发重要。
然而,新闻媒体到底应该是中立还是有态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我认为,新闻媒体应该更加中立。
首先,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的公共信息平台,应该为公众提供客观、真实、准确的信息,而不是为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服务。
如果新闻媒体带有明显的立场和偏见,就会损害公众的信任度和媒体的公信力。
这不仅会影响新闻媒体的生存和发展,也会损害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新闻媒体应该尊重事实,客观报道。
新闻媒体在报道时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主观臆断和情感渲染,而是应该通过客观的事实和数据来呈现新闻事件。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应该尊重各方的意见和立场,不应该对某一方进行偏袒或歧视。
最后,新闻媒体应该为公众提供不同的观点和声音。
新闻媒体应该为公众提供多样性的观点和声音,让公众有机会了解和理解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这有助于公众形成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我认为新闻媒体应该更加中立,为公众提供客观、真实、准确的信息,尊重事实,客观报道,同时为公众提供多样性的观点和声音。
正方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完全赞同正方一辩的观点,新闻媒体应该更加中立。
事实上,中立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责之一。
新闻媒体作为第四权力,承担着监督政府、服务公众、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等重要职责。
如果新闻媒体失去了中立性,就会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另外,新闻媒体的中立性也是其专业性的体现。
新闻媒体应该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如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及时性等。
如果新闻媒体没有中立性,就会失去其专业性,也就无法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服务。
当然,中立性并不意味着新闻媒体没有态度。
新闻媒体可以有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但是这种立场和态度应该基于客观事实和公正原则,而不是基于任何一方的利益或偏见。
新闻传播从业人员写的坚持政治导向的文章
新闻传播从业人员写的坚持政治导向的文章政治导向的文章在新闻传播领域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政治导向的文章可以更好地传达国家政策和领导人的声音,有助于塑造国家形象和凝聚民心;另也有人担心政治导向的文章会削弱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甚至成为宣传工具。
作为新闻传播从业人员,如何在坚持政治导向的前提下撰写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政治导向并不等同于政治偏见。
政治导向的文章应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核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
作为新闻传播从业人员,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树立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做到心中有党、有国、有民,坚定政治立场,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治导向的文章不等同于政治宣传。
政治导向的文章应该以客观真实的事实为基础,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提出有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
在撰写文章时,我们要通过采访调研、调查分析等方式,全面获取信息,客观呈现事实真相,做到言之有据、有据有维,避免片面性和肤浅性,使文章兼具深度和广度。
政治导向的文章也要注重语言表达和文字功力。
文章的语言应该准确、精炼,用词准确,表达清晰,语句通顺,逻辑严密,避免空洞、枯燥和啰嗦,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产生共鸣。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技巧和文字功底,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知识储备,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政治导向文章。
另外,政治导向的文章也要注重读者的感受和需求。
在撰写文章时,我们要根据读者的不同背景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报道对象和角度,使文章能够贴近读者生活、贴近社会实际,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只有在读者和社会中产生共鸣的文章才是有价值的政治导向文章。
作为新闻传播从业人员,写政治导向的文章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但我们不能停留在政治导向的表面,而应该在政治导向的基础上,做好文章的深入、广度、语言表达和读者需求等方面的工作,使政治导向的文章更加有内涵、更加有力量,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凝聚民心,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媒体座谈会_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媒体座谈会,旨在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媒体在新时代的作用。
在此,我代表本次座谈会组织者,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首先,我想简要回顾一下过去一年我国媒体的发展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媒体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级媒体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我对本次座谈会的几点看法: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们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引导舆论,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
二、创新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果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新媒体传播规律,创新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果。
通过短视频、直播、互动问答等形式,让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有趣、贴近群众。
三、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传播领域,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我们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积极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同时,要加强与国际媒体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媒体传播事业的发展。
四、坚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形象媒体工作者要坚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形象。
我们要严守新闻纪律,严把新闻质量关,坚决抵制虚假新闻、低俗新闻。
同时,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新时代媒体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五、加强媒体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探索跨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便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最后,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共进,为推动我国媒体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一、应对媒体应遵循的四个原则1、遵循真实、坦诚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采访,一定要坦诚相待,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这也是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媒体形象的公信基础。
领导干部如果对记者问及的情况不甚了解,或者没有把握,就宁可少说或者不说,绝不可以说假话,不可以胡编滥造。
面对问题的实质,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一定要坦诚对待,不回避,不隐瞒。
对媒体的任何隐瞒和欺骗,一旦被媒体识破,经媒体曝光,都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2、遵循前后一致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发表言论,必须前后一致。
发表对特定事件的看法时,首先要对该事件有完整的了解,经过成熟的思考,作出准确的定性,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无论是对所陈述的特定事件的内容,还是对事件所发表的看法、所持的态度,都要前后一致,切不可自相矛盾,否则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会严重损害领导干部个人的媒体形象。
3、遵循主动的原则。
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好事先有所准备,要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绝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接受采访之前,最好能提前了解来访媒体和记者的基本情况,掌握来访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
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问题和个别记者可能提到的尖锐问题,也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好应对的办法。
4、遵循“度”的原则。
一要掌握说话的“度”。
一分事实说一分话。
对于突发的事件,如果还没有弄清楚事件的性质和真相,就只能描述性地介绍事件现场的客观情况,绝不可以随意评价或妄加猜测。
二是把握职责的“度”。
对于自己分管职责以外或者业务范围之外的事件,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不宜轻易发表看法。
三是掌握时间和内容的“度”。
对于某些敏感事件,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时候不可以说;什么内容可以讲,什么内容不可以讲,都应该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大局的需要认真思考,掌握合适的“度”。
四是把握与媒体距离上的“度”。
作为领导干部,和新闻媒体相处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能走得太近,也不能过于疏远。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对于个人或组织来说,应对媒体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媒体打交道时,以下是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可以参考。
原则:1.诚信原则:作为被报道的对象,要始终保持诚实和真实,尽量不说谎,不夸大事实。
一旦被媒体曝光了虚假信息,信任度将会大幅下降,对个人或组织的形象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2.一致原则:在与媒体打交道时,要保持一致的声音和态度。
不同的人发表相同观点,会使信息更加有说服力,有利于塑造个人或组织的形象。
3.主动原则:要主动与媒体沟通,积极主动地提供信息。
情况不明朗和人搭口岸特殊的人,往往会遭受到更多的质疑和批评。
通过主动提供真实信息,可以增加别人对你的了解和信任。
办法:2.把握时间节点:在与媒体打交道时,要抓住时机,选择适当的时间发表观点。
有时候,一篇负面报道可能是由于错误的时间选择引发的。
要做好媒体监测,及时跟进有关的新闻动态,及时作出回应。
3.掌握媒体语言:媒体有自己的特殊语言和写作风格。
要了解媒体的要求和习惯,掌握一些基本的媒体语言和写作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与记者合作和沟通。
技巧:1.说出核心信息:在与媒体进行采访或交流时,要学会挑选核心信息,并将其清晰地表达出来。
不要在大量的信息中迷失重点,而是抓住重点,让关键信息更易于被媒体和受众接受。
2.控制情绪和语气:在与媒体打交道时,要保持冷静和镇定,不要被情绪所控制。
语气要稳重,不要口出恶言,以免给别人留下过激或不成熟的印象。
3.大胆引导话题:在与媒体进行采访时,可以适度引导话题,把握话语权。
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记者关注自己希望报道的内容,并以此塑造自己的形象。
注意事项:1.保护个人信息:在与媒体打交道时,要注意自己的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保护。
不要随意透露个人或他人的隐私,以免给个人或组织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准备充分:在与媒体进行采访时,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媒体行业新闻采访规范
媒体行业新闻采访规范在媒体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新闻采访时,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准则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规范不仅能够帮助记者更好地完成任务,准确而客观地报道事实,还能保护受访者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争议。
本文将介绍一些媒体行业新闻采访的规范和要求。
一、保持客观中立媒体行业的首要责任是传递事实真相,而非个人判断或立场偏见。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尽量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避免在提问或报道时带有个人偏见。
这涉及到选题、提问内容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等方面。
记者需要明确业务背景和专业能力,减少错误判断或主观解读的发生。
二、尊重隐私权和知情权媒体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应尊重受访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在采访前,记者应事先告知受访者采访的目的、内容和方式,并获得受访者的同意。
受访者有权选择是否接受采访,有权选择是否愿意透露个人信息。
尤其是对于涉及个人隐私或敏感信息的问题,应尊重受访者的披露意愿和保密需求。
三、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能轻信谣言和不明确的消息来源,应采取多方面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对于来自于官方渠道或有信誉机构的消息,应优先采用,而对于捏造或未经证实的消息要慎重处理。
当有争议或不同声音存在时,应尽可能展示多方的观点,做到公正客观。
四、确保采访专业性与安全性媒体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素养和知识,熟悉采访流程和技巧。
在采访前,记者应对所要采访的对象做足够的调查和了解,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在采访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采访时间和地点,并确保自身和受访者的人身安全。
五、正确引用并保护原始信息在报道中,记者应该正确引用和标注受访者的发言,并确保原始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在利用他人的言论、观点或数据时,要注明出处,并尽可能通过最权威的渠道获得权威信息,以保证报道的可信度。
同时,记者还应当考虑到信息的保密性或敏感性,避免在报道中泄露涉及他人利益的重要信息。
总结媒体行业新闻采访规范对于整个行业的良好发展和信誉的保持至关重要。
新闻报道原则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和采访工作
新闻报道原则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和采访工作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的第四权力,扮演着传递信息、监督权力、引导舆论的重要角色。
为了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媒体从业人员应该遵循一定的报道原则和采访工作规范。
本文将讨论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和采访工作以及相关的报道原则。
一、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要求记者在报道事件时能够客观、公正地表达事实,避免个人立场和偏见的介入。
以下是实现客观性的一些关键要点:1.事实求真:记者在报道事件时应该收集尽可能全面、准确的事实,确保报道的真实性。
他们应该采取多方求证的方法,核实信息的准确性,避免不准确或未经确认的消息的传播。
2.立场中立:记者应该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受个人观点和利益的影响。
他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考虑问题,并将不同声音和观点充分呈现给读者,让他们自己做出判断。
3.不扭曲事实:记者不能再报道中有意或无意地扭曲事实,给读者带来错误的理解。
他们必须避免夸大或缩小事件的重要性,不得更改引言的意思或省略相关信息。
4.避免个人情感:记者应该严守报导底线,避免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个人感情色彩,不以个人情感为主导,而是以触及公众利益为依据。
二、采访工作的公正性原则除了在新闻报道中保持客观性,新闻从业人员在采访工作中也需要遵循公正性原则。
以下是一些确保公正性的关键要点:1.公平对待:记者应该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采访对象。
不要偏袒或歧视特定个体或团体,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表达观点。
2.尊重隐私权: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权。
他们应该在采访前获得采访者的同意,并避免过度侵犯其个人隐私。
3.对话平台:记者应提供一个公正的对话平台,允许不同观点的发声,并确保他们的观点能够被公正地表达,而非被扭曲或修改。
4.规范行为:记者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采访过程中不使用辱骂、诽谤或歧视性语言。
他们还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总结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是媒体的基本职责和使命所在。
“两会”报道的新媒体策略
“两会”报道的新媒体策略每年的“两会”,不仅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更是媒介报道的重点,各个媒体都为之招兵买马,摩拳擦掌,准备一显身手。
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媒体在前几年的两会报道上就已经初露锋芒,今年的两会报道中,新媒体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内容制作越发精良,覆盖范围也更加广阔,难能可贵的是新媒体萌生的自主意识。
不管是会前的策划,会中的报道还是会后的传播效果,都充分去利用新媒体的技术资源,自主经营,展现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传媒新景象。
所谓自主意识,就是新媒体不再是依附在传统媒体的身旁,负责把信息更快速传送到受众手里的一种技术工具,而是有了自身的灵魂,开始了自主的报道创意、策划和实施,将自身摆到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一样的主体位置上,发展成为了一种成熟的运作模式。
自主策划强化议程设置功能报道策略即是前期谋划,发生在采访报道之前,是新闻编辑为使某些报道选题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报道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实施过程中不断接收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两会”报道作为典型的可预见性报道策划,这类策划对于报道的质量非常关键,一个好的前期谋划和筹备就等于成功的一半。
新媒体的积极运作,成功得在受众的议程上将“两会”设置到了显著的位置,增强了“两会”报道的传播效果。
在以前的“两会”报道中,传统媒体的前期策划相对比较充分,新媒体只是负责传送信息。
今年,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两会”开始前各类新媒体已经开始了前期的筹划,积极寻求与各方面的合作。
新媒体横向之间互通有无、加强合作使得两会报道更加立体和便捷;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纵向合作则不仅拓宽了报道的宽度更加深了报道的深度。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受众是通过新媒体接触到的“两会”信息。
一报到前的策划,各种新媒体积极合作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共享的时代,在节约财力与人力的前提下,各种新媒体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加强了地域间和不同新媒体之间的合作。
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管理与考核办法
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管理与考核办法(针对独立官博)政务微博是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进行政府信息公开、应对网络舆情、开展政民互动以及网络问政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在促进政府与民众沟通、改善政府形象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加强新浪政务微博的规范管理,促进政务微博健康发展,新浪微博现推出《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的管理与考核办法》,“办法”分“针对独立官博”与“针对微博群”两个版本,此版本将详细解析独立的政务微博官博的管理与考核办法。
第一部分: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管理办法一、明确组织机构1. 明确政务微博主管领导。
2. 成立政务微博工作小组,明确组长、小组成员。
3. 各部门(单位)分别确定一位微博事务主管领导和一名联络员,具体负责本部门(单位)的微博工作。
4. 建立网评员队伍,网评员为各区县乡镇、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
5. 建立专家队伍,专家队伍由行业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6. 建立第三方服务团队。
二、明确各部门(单位)基本职责1. 政务微博主管领导:应当坚持每日阅读本单位政务微博博文,为微博工作总体规划把关,制定改进工作意见,审核涉及重大事件的微博。
2. 政务微博各管理(单位)主管领导:应负责策划针对本部门(单位)的微博话题、内容审核、审查敏感话题回应等。
3. 政务微博小组:负责搜集内容、撰写编排、策划活动、实时审查、发现舆情、掌握动向、问题督办、记录日志、存档备案、参与学习等。
并应同时设置专人专岗,安排内容编辑、形象设计、数据评估、活动策划专职人员。
4. 下属各处室、分局、委属单位联络员:需围绕本部门(单位)工作职责编写微博,协助监测舆情,根据政务微博小组的督办需求开展工作,与相关专家沟通等。
5. 网评员:对本单位已发布的微博进行点评、转发,积极参与各类讨论,并协助监测本单位相关舆情,及时回复。
6. 专家:需经常配合单位的微博及相关工作,参与微访谈,协助处理突发事件等。
7. 第三方服务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做好图片视频编辑、活动执行、后台技术维护等。
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和社会舆论的塑造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担当。
媒体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媒体应当以客观、准确的态度传递信息,确保报导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在采访和报导过程中,媒体应当遵循事实真象原则,严格核实信息来源,不随意夸大或者歪曲事实,以免误导公众。
2. 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媒体应当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公众关切的议题,及时报导并深入分析,为公众提供全面的信息,匡助公众了解事实真象,形成理性的判断。
同时,媒体应当对社会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3. 促进社会正能量媒体在报导中应当注重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向善向上的方向发展。
媒体应当积极宣传社会正能量,传播正面的新闻和故事,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向上的行为和精神,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4. 承担社会监督职责媒体作为第四权力,应当承担起对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的监督职责。
媒体应当勇于揭露腐败和不法行为,监督政府的决策和行动,为社会发声,维护公众利益。
同时,媒体也应当对自身进行自我监督,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新闻报导的质量和水平。
5. 尊重个人隐私和人权媒体在报导中应当尊重个人隐私和人权,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报导涉及个人隐私的事件时,媒体应当谨慎处理,确保报导的必要性和合法性,避免对个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总之,媒体作为社会的舆论引导者和信息传播者,其责任和担当不可忽视。
媒体应当始终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向善向上的方向发展,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进步发展。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一、应对媒体应遵循的四个原则1、遵循真实、坦诚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采访,一定要坦诚相待,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这也是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媒体形象的公信基础。
领导干部如果对记者问及的情况不甚了解,或者没有把握,就宁可少说或者不说,绝不可以说假话,不可以胡编滥造。
面对问题的实质,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一定要坦诚对待,不回避,不隐瞒。
对媒体的任何隐瞒和欺骗,一旦被媒体识破,经媒体曝光,都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2、遵循前后一致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发表言论,必须前后一致。
发表对特定事件的看法时,首先要对该事件有完整的了解,经过成熟的思考,作出准确的定性,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无论是对所陈述的特定事件的内容,还是对事件所发表的看法、所持的态度,都要前后一致,切不可自相矛盾,否则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会严重损害领导干部个人的媒体形象。
3、遵循主动的原则。
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好事先有所准备,要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绝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接受采访之前,最好能提前了解来访媒体和记者的基本情况,掌握来访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
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问题和个别记者可能提到的尖锐问题,也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好应对的办法。
4、遵循“度”的原则。
一要掌握说话的“度”。
一分事实说一分话。
对于突发的事件,如果还没有弄清楚事件的性质和真相,就只能描述性地介绍事件现场的客观情况,绝不可以随意评价或妄加猜测。
二是把握职责的“度”。
对于自己分管职责以外或者业务范围之外的事件,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不宜轻易发表看法。
三是掌握时间和内容的“度”。
对于某些敏感事件,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时候不可以说;什么内容可以讲,什么内容不可以讲,都应该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大局的需要认真思考,掌握合适的“度”。
四是把握与媒体距离上的“度”。
作为领导干部,和新闻媒体相处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能走得太近,也不能过于疏远。
媒体报道是否应该更加客观和中立?- 辩论辩题
媒体报道是否应该更加客观和中立?- 辩论辩题正方,媒体报道应该更加客观和中立。
首先,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其报道应该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呈现事实,而不应该受到个人或团体的影响而偏颇。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公众需要真相,而不是被塑造的偏见。
”这就说明了媒体在报道时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呈现事实,而不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其次,媒体的客观和中立报道对于社会稳定和公众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媒体报道偏颇,就会导致社会上出现不必要的争议和分裂,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相反,如果媒体能够客观中立地报道事实,就能够帮助公众形成正确的舆论,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比如,历史上的一些媒体偏颇报道,导致了一些社会动荡,这就充分说明了媒体报道应该更加客观和中立。
最后,媒体作为第四权力,应该履行好其社会责任,对于公众来说,媒体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如果媒体报道偏颇,就会导致公众对于事实的认知出现偏差,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媒体报道应该更加客观和中立。
反方,媒体报道不一定需要更加客观和中立。
首先,媒体作为一个信息传递者,其报道受到其所在国家和政治体制的影响,因此不可能完全客观和中立。
例如,在一些国家,媒体受到政府的控制,报道往往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无法做到完全客观和中立。
其次,媒体的报道往往会受到商业利益的影响,一些媒体会为了吸引眼球和赢得利润而夸大事实或者偏颇报道。
这就导致了媒体报道并不完全客观和中立,而是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
最后,媒体报道的客观和中立也受到记者个人观点和立场的影响,不同的记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立场,因此报道也会有所偏颇。
因此,媒体报道不一定需要更加客观和中立。
总的来说,媒体报道是否需要更加客观和中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到政治、商业和个人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媒体行业理念
媒体行业理念
一、真实报道
媒体行业的首要理念是真实报道。
新闻媒体应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报道新闻,不受任何政治、经济或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信力。
二、客观公正
媒体行业应以客观、公正、公平的态度报道新闻,不受个人偏见或利益的影响。
在报道中应采取中立立场,尊重事实,避免对新闻事件进行主观臆断或偏颇报道。
三、社会责任
媒体行业应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以服务公众利益为己任,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
媒体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反映民意,为公众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服务。
四、创新驱动
媒体行业应注重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报道方式和传播手段,以满足公众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
同时,创新也是媒体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创新提升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服务公众
媒体行业应以服务公众为宗旨,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有用的信息。
在报道中应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注公众的关切和需求,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六、尊重版权
媒体行业应尊重版权,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在新闻报道中应注明来源,不得随意转载、摘编他人的作品,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同时,媒体也应加强自我保护,防止被侵权。
七、品质至上
媒体行业应注重品质管理,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媒体的公信力。
在新闻报道中应遵循新闻伦理和职业规范,严谨认真地进行采访和编辑工作,确保新
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同时,媒体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以提供更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和服务。
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在信息时代,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因此媒体在履行职责时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本文将从媒体的责任和担当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媒体的责任1.公正客观的报道媒体应当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新闻事件,不偏不倚地报道事实,避免主观意见的介入。
媒体应当坚守事实真相,不断核实和验证信息的准确性,确保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2.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媒体作为公共平台,应当关注社会公共利益,传播正能量,引导公众舆论,推动社会进步。
媒体应当积极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弊端,推动社会改革和发展。
3.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媒体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媒体应当通过报道和宣传,引起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推动社会公众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
4.监督权力媒体应当充分发挥监督权力,对政府和权力机构进行监督,揭露腐败和不法行为,推动政府的廉洁和公正。
媒体应当积极参与社会监督,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媒体的担当1.信息传播的责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应当承担起传播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的责任。
媒体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将信息传递给公众,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
2.引导公众舆论的责任媒体应当积极引导公众舆论,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媒体应当通过报道和宣传,引导公众的思考和判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文化传承的责任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
媒体应当传播优秀的文化作品和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培养公众的文化素养。
4.社会责任的担当媒体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当积极参与社会责任的履行。
媒体应当关注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结:媒体的责任与担当是媒体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媒体应当始终坚守公正客观的原则,积极关注社会问题,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并通过监督权力和传播信息等方式,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
干部学习讲稿: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
干部学习讲稿: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第一篇:干部学习讲稿: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发展的提速,我国已经进入了矛盾凸显期和问题多发期,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要求空前高涨,新闻舆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此形势下,如何面对媒体、引导舆论,成了摆在各级党政干部面前一道极为重要的现实课题。
相当一部分同志认为,面对媒体、引导舆论,是宣传部门和单位领导的事,这种观点非常错误。
面对媒体、引导舆论是一个党政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
党政干部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新闻传媒出现的新动向、新特点,努力提高面对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
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三个问题。
一、当前传媒的特点综观当今媒体所处的发展阶段,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挥作用的全新发展阶段一一全媒体时代。
1、传统媒体的发展简介我国拥有报纸2000多种,广播、电视台站3000多个,期刊9000多种。
(党报: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仙桃日报,都市报:新京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杂志:今日湖北、知音,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电视:中央电视台等)。
2、新媒体的发展简介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增幅明显收窄。
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
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按接入设备划分,我国网民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70.8%和43.2%;手机上网使用率为85.8%,较2013年底提高4.8个百分点;平板电脑上网使用率达到34.8%;电视上网使用率为15.6%。
即时通信服务作为互联网最基础的应用之一,伴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在手机端也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体应有怎样的“两会态度” 等4则
作者:
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3期
媒体应有怎样的“两会态度”
每年两会,也是媒体的一场“新闻大战”。
媒体如何能够以更成熟、更积极的姿态应对两会这场大考,在参与上有更多进步,这是应当思考的重要课题。
两会为新闻媒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果记者带着赶庙会、看热闹,甚至是追明星的心态来采访,即使写出报道,也是表面的、肤浅的。
报道两会,应该全面、客观、准确、负责、理性,而不应该像探照灯一样照到哪里算哪里,更不应该为了吸引眼球而只将镜头对准个别话题和明星人物。
两会的新闻矿藏,大多不是露天矿。
很多新闻报道,需要俯下身、沉下心去更好挖掘。
记者应当把目光更多地转向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委员,充分倾听他们的呼声,这是媒体的社会责任。
在两会报道中,选好采访对象、取好采访角度,挖掘不同的声音、独特的观点,这是对记者的一次考验。
只有冷静观察,才有可能发现各种真正意义上的新闻。
两会报道还有一个如何创新的课题。
如何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提高两会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如何创新两会报道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形成多媒体、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态势?只有更加讲究报道视角、报道手法的变化,更加追求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才能更好地传播两会,完成媒体应有的使命。
(毛磊/《人民日报》)
网络空间不是“独立王国”
不同于用现实身份相互接触,网民的沟通和交流更加直白,网络使人们从另一个角度看见现实中的社会百态。
今年两会前夕,人民网推出了“2013两会调查”和“我有问题问总理”等调研栏目,目前已得到近80万人的参与和互动。
在网民关注的问题中,社会保障、反腐倡廉、收入分配等问题成为网友们最关注的问题。
在调查中,网民既反映了自己身边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也对社会管理的良治献计献策,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呈现出了交集的最大化。
“但在现实参与渠道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网络表达往往也会表现出更大的冲动:由于不受到现实身份的约束,网民表达既有更具真实性的一面,也有为吸引眼球而夸大、渲染的一面。
”李良荣教授说。
“很多网友在网络和现实中呈现出两面性,主要是因为将虚拟误读成虚幻虚假,认为网络空间中的言行不受现实的牵绊和规约。
”李良荣说,“网络空间不是…独立王国‟,凡是现实社会中不能僭越的法律和伦理底线,网络世界同样也不应逾越。
”(《人民日报》)
让新闻话语新起来
翻开我们的报纸,尽是些不咸不淡的话。
抛开内容不说,仅就话语体系而言,老记者浸淫已久,落笔就成官腔,“指出”、“强调”不仅经常出现在领导活动的稿件里,也会出现在写市民和打工仔的文字里。
年轻记者都是些初哥小妹,学生腔浓郁。
有时候还胡乱简化,“工作人员”可以简化成“工人”,“司机和乘客”可以简化为“司乘人员”,读完整篇稿子,就是找不到“乘务员”。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生态,是老的不辣,少的乱来。
结构或许越来越严密,但让人能记住的话,几乎一句都没有。
看到满纸跑的都是车轱辘话,经常让人气绝。
如果说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读者宁愿看到裸奔。
咋办?“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改革是唯一出路,重构纸媒的话语体系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如果说媒体改机制变体制还需要外力来作用的话,那么,话语体系的改变则完全可以以一己之力达成目的。
每篇稿件,每条新闻,立点新意,说些新话,这样的要求一点不为过。
一天之内希望来个面目一新不易做到,一点一滴的改变则很容易。
关键是要有方向感,否则依旧在兜圈子,走老路。
在改变话语体系时,全体纸媒从业人员都要“作新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求新求变,持续不断。
目前进行的“走转改”就是个方向,值得警惕的是,千万别流于形式,要在制度上进行固化,不转不改就走,走人。
(丁时照/《青年记者》)
进军新媒体也要尊重市场规律
进入新世纪,互联网迅猛崛起,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媒体生态。
总体来讲,传统纸媒目前发展新媒体的最大障碍显然是缺乏营利模式,产品计划赶不上媒体变化,这就让目前许多报业同行进退维谷:或等待观望,犹豫不决;或盲目烧钱,比拼时髦。
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并有害的。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而谨慎。
传统纸媒进军新媒体,眼下要注意三个问题:
把握趋势。
网络媒体正逐步从桌面互联网走向移动互联网。
因此,现在发展新媒体,要高度重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在线产品开发,积极抢占移动互联网先发优势。
如果移动网媒发展能占得先机,那么,传统纸媒在新媒体领域还有可能后来居上。
注重融合。
传统纸媒做新媒体,一定要借力自身的内容优势、品牌优势,缩短新终端的培育期;同时,又要借助新媒体终端,克服传统纸媒不能实时、互动、多媒体发布的缺陷。
而要实现两者之间的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这些只有通过融合才能做到。
尊重市场。
传统纸媒发展新媒体,不能头脑发热,跟风砸钱。
态度积极、敢于投入是对的,但也要研究市场,尊重规律。
推出一个产品,一定要有营利模式的设计。
(赵晴/《人民日报》)。